黃老師生物
『壹』 《生物鍾的小秘密》讀後感
生物鍾的小秘密》讀後感
最近一段時間,學校舉行了「綠絲帶漂書活動」,黃老師布置同學們回家利用課余時間讀一讀《生物鍾的小秘密這本書》。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學到了許多為人處事的道理,讓我受益匪淺。
《生物鍾的小秘密》分為23章,分別是:人性、信念、細節、愛心、睿智、智慧、創意、勇氣、自信、苦難、成功、樂觀、理性、感恩、行動、處事、心態、挫折、生活、財富、誠信、情緒、敏感。在閱讀的時候,我常常掩卷沉思,自己的不足、自己經歷過的挫折,自己經歷過的成功或失敗等等。這時,我彷彿自己也是故事裡的一分子,在書的海洋里盡情的遨遊,在不知不覺中懂得了許多,讓自己逐漸的成長起來,就像一棵稚嫩的小樹,在努力地吸取養料,茁壯生長。在每一個小故事的最後都有一句或一小段話,其中有不少讓我映像深刻,比如像「成功」一章里的一個小故事《保持本色方能成功》,它就告訴了我一個道理:成功的人是很多,但可以說每一個成功人士都有自己獨特的智慧。這些智慧是他們區別於別人的本質特徵。所以,人不怕沒有能力,就怕不能找到自己身上的特長和優點,不能把他們發揮的淋漓盡致,因為保持本色也是成功的一個重要保證。從這段話里,我就明白了我們要善於找出自己的缺點並加以改正,也要善於發現自己的優點,利用自己的優點把每一件事做好,同時也要有自己獨特的智慧,這樣成功就離你不遠了。看到這里,我不禁又想起暑假裡發生的一件事。那一次我們在上作文課,老師回家給我們每個人布置了一篇作文。第二天老師在講評作業的時候,發現有個同學從網上抄了一篇作文下來。老師很生氣,叫那個同學重新寫一篇交上來。我感到很奇怪,這篇作文非常好寫,為什麼一定要去抄呢?自己寫不是更好嗎?看了這個小故事,我才找到了答案。原來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為成功付出,總想著走捷徑,最終害了自己。這是我讀了這本書獲得的一個道理。
『貳』 數數黃老師開口說多少成語
(語文老師) 你懷才於心,像接連不斷的知識階梯.(地理老師) 你才思縝密.(地理老師) 你循循善誘. (物理老師) 你慷慨激昂,像妙語連珠的散文詩篇.(數學老師) 你靈活多變,引領我們步入文學的殿堂悔人不倦 廢寢忘食 埋頭苦幹 兢兢業業 盡心盡力 一絲不苟 文思敏捷 聰明過人 青出於藍 一鳴驚人 桃李爭妍 後繼有人 默默無聞 孜孜不倦 德才兼備 春風化雨 潤物無聲 循循善誘 潛移默化 和藹可親 無微不至 勤勤懇懇 良師益友 桃李芬芳 教導有方 辛勤勞碌 教無常師 良師益友 能者為師 青出於藍 師道尊嚴 研桑心計 一字之師 尊師重道 春風化雨 嘔心瀝血 蠟炬成灰淚始干 循循善誘 誨人不倦 桃李滿天下 桃李滿門 先聖先師 良工心苦 門牆桃李 良師出高徒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一日為師,終生為父 桃李天下,像亘古流傳的星光大道,指引我們永攀科學顛峰: 您博學多識,帶領我們挖掘靈感領域,有永不浩竭的高深智慧、師恩似海,良師益友 教無常師 良師益友 能者為師 青出於藍 師道尊嚴 研桑心計 一字之師 尊師重道 春風化雨 嘔心瀝血 蠟炬成灰淚始干 循循善誘 誨人不倦 桃李滿天下 桃李滿門 先聖先師 良工心苦 門牆桃李 良師出高徒 鞠躬盡瘁 誨人不倦 良師益友 師道尊嚴 教導有方 默默無聞 孜孜不倦 德才兼備 辛勤勞碌這個也不錯、 誨人不倦,引領我們探索科學的密境.(生物老師) 你深入淺出,像層層演變的進化歷程,啟發我們拓展不盡奧秘 ,指引我們探索無窮奧秘,引領我們飛向浩瀚的宇宙,帶領我們走進無限國度.(語文老師) 您妙語連珠.(地理老師) 你上天下地,像縱橫世界的探測神眼,像源源不斷的數學江流,引領我們飽覽無邊河川,像源源不斷的汩汩小溪,像奇妙活潑的英文字母.(英語老師) 是否可以解決您的問題
『叄』 哈爾濱工業大學哪些教授的課是必須要去蹭的
思政課還要做科研,可能大家覺得有點奇怪,但是哈工大有位老師在這件事兒上做到了,她就是哈爾濱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徐奉臻老師,面對高校思政課花拳綉腿,甚至娛樂化、游戲化等問題,她開始思考,真的能給學生帶來收獲嗎?她認為,思政課老師一定要有堅實的科研做基礎,才能把一堂思政課講好、講透,真正為學生開啟思想之窗。
徐老師的講述很有亮點,能夠很好地吸引學生,同時運用眾多客觀的史料和數據,利用科研的嚴謹邏輯說服學生,上徐老師的課,有一種如沐春風,醍醐灌頂,豁然開朗的感覺,對於問題的把握和人生的思考都更加冷靜。哈工大還有很多優秀的老師,等你來發現。
『肆』 誰知道黃森關於生物競賽的。。。
【人物簡介】 教師黃森
黃森,男,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生物教師,現任教於人大附中高二年級,負責生物奧賽輔導工作,指導的學生有數人獲得生物聯賽一等獎。 黃森的生物課以幽默見長,他的生物課一點都不枯燥乏味,相反很多學生即使不選生物為專業課,還是很樂意去上他的課,寓教於樂,將講課內容解釋的淺顯易懂,在黃老師身上得到完美體現。 【人大附中學生回憶】 我們的生物老師叫黃森,不過我們一般喊他森帥。他喜歡聽,樂此不疲,而作為學生,討老師歡心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天職,至於事實,這兩個字我不認識,你認識嗎? 很多同學看到黃森登在選修課手冊上的照片,陽光燦爛,齒頰留芳,都笑稱是牙膏廣告。但據黃森說,其實這張照片有著很不尋常的來歷! 「照片的拍攝時間是在2003年的夏天,當時的我年僅24歲,年幼無知,不諳世事,糊里糊塗的接受了一家雜志社的專訪。這家雜志社名氣不小,據說是法國最著名的一本女性雜志。接受采訪的過程中,有兩個極其專業的攝影師用一台極其專業的照相機對著我拍了無數張照片,每拍完一張都要更換新的底片,就像裝彈葯一樣!最終,我的這張牙膏廣告被登在了新的一期雜志上。」 「這張照片的成功之處在於:突出了人像,背景虛化處理得當,抓住了人物笑容最燦爛的時機。更絕妙的是,成功掩飾了模特身上很多的缺點,如身材、皮膚、身高等等。」 「很多時候,僅通過照片來了解一個人,是遠遠不夠的!」 森帥的最後一句話,我印象深刻。因為拍完牙膏廣告後,他就再也笑不出那種效果了。其實,除了課堂上,大多數時候,他是沉默寡言的。 黃森教的是高二生物,還開了一門生物奧賽選修課,每周六上午上課。他的課對於我們這些誓為高考者拚命的學生來說,就像雞肋一樣難以取捨:聽吧,耗費時日,高考的時候卻不起什麼作用;不聽吧,那麼有趣的課又時不再來,實在於心不忍。 我拋了五次硬幣,終於看到了正面,於是下定決心,天意如此不可違,黃森的課我奉陪到底!要知道,我本來是打算十次全反就死心放棄的,天意呀! 第一節課上,森帥談到了夢想,他認為夢想不分大小,所有熱愛生命,追求夢想的人都值得尊敬。他舉了一個例子:「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就連我家的小狗吉吉也有!她的夢想就是——成為一隻大狗!所以,每天帶她出去的時候,只要遇見人,她就吼叫著沖過去,然後立即調頭撒腿跑回來。她是在用自己的行動實現著夢想,盡管我和她都知道,她永遠都不可能成為大狗,因為她只是一隻蝴蝶犬。可她依舊樂此不疲,每天故伎重演,盡管成不了兇悍的大狗,可她卻從鄰居那裡獲得了一個美麗的名字——襲人!……」 我們笑了。這樣的老師,你讓我拋一百次的硬幣,就為出現一次的肯定,我也願意。 【老師的表白】 作為一個老師,最痛苦的就是上最後一節課。這種痛苦不僅僅是要離開可愛的學生們,更在於你不可以在課堂上流露出一點悲傷,甚至不能透露出一點你要離開的意思。依舊保持微笑,依舊誇誇其談。因為,你是個老師,你的使命是將知識和快樂帶給學生,而將痛苦藏的越深越好。 又是整整一年過去了,我又將離開我的學生,即使捨不得,也得時刻告誡自己,這是為了他們好。然而,離別總是讓人難受。每到夜深人靜之時,我的眼前就會浮現出一張張笑臉,耳邊又傳來一片片笑聲,彷彿他們依舊在我的周圍。畢竟學生們帶給我太多美好的回憶,也只有在他們中間時,我才感到安全和滿足。因為他們是和我一樣天真而又單純的人,一旦離開他們,我就會陷入困境,不知所措。直到最後一課,我才清楚為什麼我會如此沉迷於課堂,為什麼會這么喜歡教書。 最後一課也已結束,感謝同學們一如既往的支持和鼓勵,祝大家天天開心,高考成功!如果十年後,你還能想起高中時代有個好玩兒的生物老師,那就是我人生最大的成功! 【黃森部分語錄】 正確答案和標准答案是兩碼事~ 標准答案是用來判卷子的 正確答案才是我們心中嚮往的 黃森:博士是什麼? 博士就是很少的方面懂很多,很多的方面懂很少。 脂肪能保暖,減小外界壓力 黃森:在一個既冷又經常挨打的地方,胖人活的時間長些 黃森:期中考試一定考這題,要是不考,你來找我! 我可以安慰安慰你…… 期中考試終於結束了!大家考的如何? 從小學到高中,經歷過無數次考試,但你有沒有想過?考試究竟是什麼? 請看北京某小學的一道語文試題:天空是( )。A藍藍的 B灰濛蒙的 C陰沉沉的。 很多孩子看完題後,天真的將頭探出窗外,那天北京大氣嚴重污染,天空灰濛蒙的。於是,他們毫不猶豫的選擇了B。可也有幾個聰明的孩子(通常是幹部),根本沒有往外看就從容不迫的選擇了A。結果,A是正確答案。那些幼稚無知天真可笑向外探頭的孩子統統得了個紅叉子。 什麼是考試?你明白了嗎? 當你在試卷上看到「對於這句話,你是如何理解的?」這樣的問題,你可千萬不要寫你的理解!因為,出題人真正想問的是:「對於這句話,你猜,我是如何理解的?」 哈哈!這就是考試! 黃森:我們現在講都都是大學知識,但是沒有大學教授吶,那我來屈尊大學教授. 講到蒸騰作用的時候. 黃森:這就是上級壓下級.就像校長壓主任,主任壓年級組長,年級組長壓班主任,班主任壓班長,班長壓班委,班委就壓我們了.哎~被壓迫的總是我們.
『伍』 黃老師,初中用不用太過重視生物和地理
不用太過重視 高中會重新學習生物的,地理會有點影響,但是也在高中階段基本會重新學習或復習。因此,初中主要是通過會考就好了!與升學有關啊
『陸』 這里孫紅雷吃的第一次賽螃蟹是黃老師做的,他多大年紀會做賽螃蟹
螃蟹(páng xiè):動物界,節肢動物門,甲殼亞門,軟甲綱,真軟甲亞綱,十足目,腹胚亞目,短尾下目。是甲殼類動物(crustacean),身體被硬殼保護著,靠鰓呼吸。在生物分類學上,它與蝦、龍蝦、寄居蟹是同類動物。絕大多數種類的螃蟹生活在海里或近海區,也有一些棲於淡水或陸地。它們靠母蟹來生小螃蟹,每次母蟹都會產很多的卵,數量可達數百萬粒以上。螃蟹是依靠地磁場來判斷方向的。這類生物遺傳物質數目復雜且有著很大的差異性,常多達 100 多對。常見的螃蟹有大閘蟹(河蟹、毛蟹、清水蟹)、梭子蟹等。我國螃蟹的資源十分豐富,其中以長江下游的固城湖大閘蟹、太湖大閘蟹、高郵湖大閘蟹、陽澄湖大閘蟹、蟹樓大閘蟹、興化大閘蟹、洪澤湖大閘蟹出產的大閘蟹為上品。
看
優質蟹的背甲殼呈青灰色,有光澤,腹部為白色,金爪叢生黃毛,色澤光亮,臍部圓潤,向外凸,肢體連接牢固呈彎曲形狀,個大而老健,如果背呈黃色,則肉較瘦弱。另外,如果是活動有力,四處亂爬的蟹則是健壯的好蟹。
掂
對經眼看外觀符合要求的蟹,要逐個用手掂一掂它的分量,手感重的為肥狀的蟹。此招不適用於河蟹和活的海蟹,因為這些蟹常常會被五花大綁。
剝
剝開蟹的臍蓋,若殼內蟹黃多、整齊,凝聚成形,則此蟹為好蟹。
拉
如果購買的是已死的海蟹,要觀察蟹的腿,完整無缺,輕拉蟹腿有微弱彈力,表明是新鮮海蟹,若不新鮮的海蟹,輕拉蟹腿,不僅沒有微弱力,而且蟹腿容易斷落。
聞
如聞到海蟹有腥臭味,說明海蟹已腐敗變質,不能再食用。食用腐敗變質的海蟹極易造成食物中毒。
適時食用
農歷九月前後,雌蟹性腺成熟,肉豐滿;農歷十月之後,雄蟹性腺成熟,肉豐滿,因此,要適時食用。
『柒』 七年級生物問題:
(1)C、肺泡壁由一層細來胞構成自
無直接關系。
B交換氣體需要血液的運送
C支氣管入肺後反分支越多交換氣體的空間就越大,效率也就越高。
(2)B、紅細胞
高原缺氧需要更多的紅細胞運輸氧氣。
『捌』 微信里的a 瘦身黃老師是不是騙子
那不是廢話嗎,還老師,我一聽這些什麼什麼老師,就覺得好笑,簡直是玷污了「老師」這個美好的名詞!!
『玖』 黃老師您好,我馬上高三了,語文成績老是只能考到110,怎樣提高呢
(一)要不斷改進閱讀的基本條件閱讀需要哪些條件呢?(1)要掌握常用的字、詞、句、段、篇的基本知識閱讀就是要通過與字、詞、句、段、篇打交道,從中獲取知識,如果不掌握這些知識,那麼,閱讀就變成看「天書」了。中學生如能掌握5000個字,閱讀一般文章就問題不大了。有的學生之所以閱讀能力差,就是因為沒掌握足夠數量的字、詞(主要是實詞)和片語的表達概念,而概念是思維的「細胞」。句是用詞按一定的語法規律聯結而成的語言單位,一般用來表達判斷,表達相對完整的思想。對句的理解不單要求掌握詞義,還要求掌握語法。沒有語言,思維就不存在了,由此可見,閱讀的重重困難,往往是由不識字詞,看不懂句子的意思帶來的。因此認真學好語文,在閱讀中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語言知識是十分重要的。科學家用他們的親身體會,明確地指出了學好語文的重要性。有一位數學家說:「很難想像一個文理不通、錯字連篇的人,能把邏輯嚴謹的數學內涵表達出來。」著名數學家蘇步青說:「我從小打好的語文基礎,對我學習其他學科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我還覺得學好語文對訓練一個人的思維很有幫助,可以使思想更有條理。這些,對我後來學好數學都有很大好處。」人們贊譽蘇步青為「數學詩人」。(2)要掌握基本的科學知識不掌握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就會給閱讀帶來很多不方便,甚至困難重重。有人說,到了21世紀,如果不懂生物化學,不懂生態學,可能連報紙都看不懂。現在報上經常出現「生態平衡」、「生態系統」、「遺傳工程」、「基因」等專用名詞,不少人似懂非懂,就是因為缺乏高中生物的基礎知識。可見,要想在現代化社會里提高閱讀能力,必須盡快掌握基本的科學文化知識才行。(3)要會用工具書在閱讀時難免有些字不認識,也有的一時想不起來,這時,如果手頭有《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和《漢語成語詞典》等工具書,就可以及時地查一下,以掃除閱讀中的障礙。當然,根據閱讀的需要,准備一些相應的參考書籍,准備隨時查找也是必要的。如果工具書齊備,查找熟練,閱讀起來就會順利得多。當然,通過查找工具書,又可以使自己的知識進一步豐富起來。 (二)要有目的,有計劃地讀書 面對浩瀚的書海,如果讀書沒有目的和計劃,將會無所適從。中學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課堂上度過的,每天又要完成當天的學習任務,因此,可供閱讀的時間,尤其是課外閱讀的時間並不多,如果讀書再沒有目的和計劃,就會使寶貴的閱讀時間得不到充分地有價值地利用。中學生的閱讀應以達到這樣的目的為出發點:有利於基礎知識的學習,有利於發揮自己的特長,有利於彌補自己的弱點,有利於閱讀能力的提高。 安排閱讀計劃時要注意:圍繞課本閱讀一些有關的課外書。例如,讀一些與課內學習有關的科技史,人物傳記,這樣有助於提高課內學習的興趣,充實課內學習的內容,使思維更加活躍。圍繞自己的愛好或特點讀一些有關的課外讀物,一個愛好理科的學生,可以定期到閱覽室讀有關的報紙雜志,一個喜歡文科的學生,可以定期去讀各種文學刊物,也可以利用假期閱讀文學名著。至於課外書的選擇,可以請教老師,請教高年級的優秀生或同班的同學,也可以請教家長。把他們的好經驗學過來,實在是一種省時間的好辦法,選好一本書,就可以用較少的時間得到較大的收獲。書選好了,再把讀書的時間分配好,不僅可以提高讀書的效率,也不至於沖擊課內的學習。長期堅持下去,學習中的弱點就可以得到彌補,個人的特長就可以得到發展,既促進了課內的學習,又豐富了課外的精神生活。不少學生讀書缺乏目的和計劃,一昧地從興趣出發,常常看一些偵探小說、武俠小說,達到了愛不釋手的地步,為看這些書而開夜車,不完成作業,結果嚴重干擾和影響了課內的學習,這是一種不好的讀書傾向。 (三)要處理好博覽和精讀的關系 博覽就是廣泛地看書,目的是針對書的內容作一般了解,以發現書內精華的部分和急需的知識。廣泛閱讀可以博採眾長,正如魯迅所說:「如果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博覽就是觀大略,在短時間內閱讀大量書籍,為精讀創造條件。觀大略的方法是:看目錄,從目錄中發現有用的內容,再翻閱有關部分,到書店選書就是用這種辦法;看內容提示,看書的開頭幾段和結尾幾段,以掌握書的大概內容;也可以用快速閱讀法,就是用較快速度讀一遍,了解大致的內容。在博覽的基礎上,在同類的書中選出一本最好的進行精讀。精讀之後再閱讀同類的其他書籍。精讀時,要「細嚼慢咽」,要多動腦筋,要反反復復地讀,還要認真做讀書筆記。數學家張廣厚在談起學習一本數學小冊子時說:「這篇論文一共20多面,我反反復復地念了半年多,因為老用手摸這幾頁,白白的書邊上,留下了一條明顯的黑線。這樣反復學習,對我們研究工作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我的愛人說:『這哪叫念書啊!簡直和吃書一樣。』」精讀過的書,要做到:一懂,就是對書的基本內容要達到理解的程度;二記,就是要記住所理解的內容;三會,就是會運用這些理解了的知識;四熟,就是能熟練地將從書本內學到的知識表達出來或運用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中學是基礎教育,是打基礎的階段,因此要把精讀的目標指向教科書和主要參考書。(1)力求理解讀書應當邊讀邊想,力求理解,弄懂書中所說的中心思想和基本原理,閱讀時,應當每看一段就想一想,把道理弄懂;在全文讀完之後,再串起來看一看,想一想,找到各段之間的聯系,以便從整體上理解一篇文章,一節課文或一章內容。(2)理清思路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過:「文章有思路,遵路識斯真。」意思是每一篇文章都體現著作者的思路,遵循這一思路閱讀,才能理解文章的實質。可見理清思路對閱讀多麼重要。在閱讀自然科學著作時,對書上提出的原理、規律、定律、公式,不僅要理解結論,尤其要理清文章的思路,看看這些結論是怎麼推導出來的。李政道博士說:「當讀完一段之後,就應當把書合上,自己把思路走一下,如果走不出來,再去看書,想想自己為什麼走不出來,別人為什麼走通了。」閱讀時,只記現成結論,而不考慮這些結論是怎麼得出來的,那麼思維能力就很難在閱讀中提高。(3)要能提出問題閱讀中發現的問題一般有兩類:一類是根據自己所具備的知識,認為書中的一些見解不正確、不完整,提出異義或補充;一類是因為自己具備的知識還不夠,因而有不懂的問題。中學生隨著知識水平和能力的提高,閱讀時發現第一類問題會逐漸增多,而第二類問題會慢慢減少。一旦發現問題,再深入閱讀有關書籍,並且深入思考,收獲會更大,還有可能發現新的知識,獲得新的見解。(4)要獨立回憶,學會准確表達閱讀後,要通過回憶再檢查一下閱讀的效果。對已經理解的內容要善於用簡練的語言表達出來,寫在讀書筆記上,以備日後查用。錢偉長說過:「讀一本書,只要清楚它的梗概,了解它的主要精神和主要問題,先把最重要的東西學到手,然後回顧一下,看自己解決一些什麼問題,還有哪些沒有解決?對一時無法解決的問題,最好用小本子記錄下來,以便以後解決。」(五)要記好閱讀筆記威廉·李卜克內西在《憶馬克思》一文中說:「只要有一點可能,他任何時候總要工作的。就是去散步,他也要帶一本筆記簿,並且時時在上面寫點什麼。」為了寫《資本論》,僅在 1850年 8月至 1853年 6月,馬克思就摘錄了70個不同作者的著作,寫了24本有關政治經濟學的筆記。在寫《資本論》的過程中,他摘錄的書有1500多本,寫的筆記至少有100多本。馬克思在筆記的封面上寫明做筆記的時間和地點,編上筆記的序號,有的還加上標題……每本筆記都編有頁碼,為了日後查閱方便,很多筆記都做了目錄和內容提要。黑格爾讀書學習,也有一個獨特的習慣,就是把讀過的書,按語言學、美學、幾何學、心理學等分類,把它們放到貼有標簽的文件夾里。這樣,當需要什麼材料時,隨時可以拿到。這種習慣,他堅持了一生。魯迅寫作《中國小說史略》光摘抄的卡片就有5000張。(1)加深理解,鞏固記憶做筆記的過程,就是一個加深理解、加強記憶的過程。有人說:「眼看千遍,不如手抄一遍。」就是做最簡單的摘錄,也需要動動腦筋,以摘錄最精彩的地方,至於寫體會,那就更要動腦筋了。因此,有了「要做筆記」的願望,必然會促使你專心閱讀。再加上與書籍相比,筆記自然要簡明、深刻和概括得多,不僅利於理解,也利於記憶。(2)利於積累資料,使知識「外貯」經過長期閱讀之後,就可以通過筆記積累起符合自己需要的大量資料,彌補頭腦記憶的不足。因為用頭腦記憶,往往不夠准確和持久,難免忘記、記錯或記混。如把資料分門別類保管好,則可以長期為學習及以後所從事的工作服務,只要不丟,就沒有「忘記」的問題,只要使用之前看一看,這些「外貯」的資料又可轉為「內貯」的記憶,使知識的運用得心應手。保爾·拉法格在回憶馬克思時說:「他有這么一種習慣,隔一些時候就要重讀一次他的筆記和書中做上記號的地方,來鞏固他非常強而且精確的記憶。」不少中學生在閱讀時,輕信自己的記憶力,懶得動筆,以致到需要運用閱讀的收獲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時,忘記得一干二凈,感到很後悔。還有的中學生筆記記了不少,但不知道定期分類、整理,不知道妥善保存,因此當需要運用時,又因太亂而難以查找,使筆記成了「死材料」。一般精讀的書,可用筆記本做筆記,而博覽的書,可用活頁紙做筆記,然後定期分類、整理。如果在中學時代,就學會做讀書筆記,學會積累和整理資料,那麼,天長日久,不僅可以促進課內的學習,而且還能幫助學生學會一套閱讀的方法,提高閱讀的能力,這必將給走上工作崗位後的自學帶來極大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