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生戀的
80歲和20歲也能談戀愛阿。關鍵不要被他人所左右,你自己開心就行,要世人接受干什麼?
2. 找一部很老的師生戀電影
還可以看下瓊瑤寫的由林青霞主演的電影「窗外」
3. 很老的一部師生戀漫畫
親吻前,結婚後
4. 想要幾個真實師生戀的故事
聽說最近女生都很喜歡師生戀,搜索師生戀故事的時候對方只會洋洋灑灑的給你四個字:回頭是岸。
當然我下面說的,並不是鼓勵你們師生戀啊。畢竟不是每個學校都有言情小說里男主一樣的老師,就算有,你能確定學校幾千個人他就歡喜你?當然這不是我們要討論的主題。
講個故事吧!如果你願意聽,當然我不能保證故事完全真是,因為這里除了我的記憶以外還有一些是聽他人言說的。
是表家的一位親戚,我們兩家交情一直很好。如果偏要細推一下我們兩家的關系的話,那就是我的外公和他是親兄弟。
我小時候見過他幾面,談不上熟悉但也算不上陌生。
記憶中他不拘言笑,但偏生了一副儒雅樣貌,獨眉峰里深藏著一絲銳利,他是一位老師。
小時候我對老師很崇拜,不管在家裡多麼調皮搗蛋在學校里對老師永遠是言聽計從,後來我發現老師也上廁所之後我就莫名的不怎麼崇拜了。
幼時不懂事,對不喜歡說話不會哄孩子的長輩一律無好感,他就屬於其中一位。說起來也十分搞笑,兒時和長輩十分健談,唯獨見了他恨不得以百米沖刺的速度離他遠些。現在想想,算是明白了,那時我並不是厭他害怕他,只是一種尊敬由內向外發自內心的敬畏,他站那兒,不說一句不做一個動作就足矣。
春節回去拜年的時候可以看見他提筆寫字的樣子。歲月似乎很偏愛他的手,雖早已歷盡滄桑但手依舊蒼勁有力,每一個關節都在洋溢著青春的氣息。
但,不得不得說他的毛筆字真的很好看,恕我詞窮我並不能准確描繪出毛筆字的美。雖,兒時學過一些皮毛,但對比起來,我竟連拿筆的姿勢都不如他。
應該是很久以前就保留下來的習慣,他不喜用買的墨水,而是自己研磨,卻硬生生給他的背影增添了幾分儒雅的感覺。
他不抽煙(據說以前抽後來戒了)但貪酒,一句話來形容就是一天不喝慎得慌(請原諒我形容得如此直接)。
後來被他內人控制住了,雖說少喝了但斷不了。即使那時我不太歡喜他,但我歡喜他內人(不知道這么直接,會不會被他打)。因為他內人很是賢惠,如何證明?春節給我的紅包最鼓吶!不用開封摸摸厚度,就開心地跟嘴抹了蜜一樣,毫不吝嗇的誇贊她美麗漂亮大方,硬是要誇到我詞窮來表達我像江水一樣綿綿不斷的感激。
後來是什麼時候讓我對他有了改觀的呢?我想了想,大概是他過整生日的那天。
那時煙花還不怎麼管制不像如今(不過扯些題外話,我現讀的學校附近總是放煙花,噼里啪啦的。我那個心痛啊!瞧瞧,又花錢又糟蹋環境)
那天晚上,小山一樣堆著的煙花等待著放。我那個興奮啊,後來放了幾個小時到十點了,還有許多。那時我還屬於乖寶寶,十點鍾就代表著夜深了,我坐在椅子上望著絢麗多彩的煙花,即使再熱鬧也有些昏昏欲睡。
許是靠得近,還是聽到了他們的談話。
他拉著她的手,握得緊緊的。用一種似開玩笑的語氣說:「阿如(他內人)瞧,我又老了一歲。」他眼角陷出一道深深的魚尾紋。眼眸卻異常的清明,他的眼裡都是煙花和她:「說好的,不許嫌我老。」竟聽出了一絲孩子向父母撒嬌的感覺。
他抬手輕抹她的眼角,面帶笑意,她卻哭了。許是想起當初她發現他第一根白發的心痛了吧。
當時不懂,現在知曉了,那就是相濡以沫啊。
大了些後反而很少去探望了。再後來就是出席他的葬禮了,不過那又是過了十幾年的事了。
葬禮上來了很多很多他的學生,都說孔子有弟子三千但他的學生絕對不止三千,一生敬業,鞠躬盡瘁,留得身前生後名!
只記得那日,她哭倒在他身旁。他氣,氣不能再起身安慰她。
她嘴裡念叨著什麼,任何人去拉扯也不回去,她溫柔但對他的事卻如此的倔強。我有些好奇便悄悄靠近。她在背古詩……吾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即使多年了,我依舊很喜歡這句詩,見證了他們愛情的這句詩。
後來得知,她是他的學生,他是她的國文老師。
我無法想像,四五十年前師生戀是多麼遭人排斥!
他去世後,她的身體也一日不如一日。有次和父母一同前去探訪,倒是知曉了一些事情。總結一下就是,她不喜煙味他戒,他貪她就像貪酒一樣,忘不掉改不了。他不顧眾人反對娶她,介紹道:「這位是我的內人。」
他得了胃癌,不能飲酒,但他貪,他貪那一杯酒。在她的隱瞞下,他一輩子都不曾知道他得的是何病。她悔,悔沒能助他戒了那酒。
許是為了讓她好過些,去世前,他拉著她的手輕拍,不說話眼裡卻盡是溫柔,他在安慰她。
他都知道他都知道,自己的學生說謊,他怎麼可能看不出呢?但他貪,戒不了那酒就像戒不了她一樣。
她又哭了,哭成了淚人卻死死不肯鬆手,即使手已涼,人已去……
直到去年過年,我去拜年時,望著那一塵不染的桌台,彷彿還能看見他的身影。他磨墨,他提筆,他動容……
日子就是這樣。
像我貪戀他家後院的葡萄園一樣,他貪酒,他貪她……
說起來也是搞笑,我表家的姓很稀少也甚是好聽,到像極了言情小說里男主的名字。
他啊……姓安是安老師。
(把文章手寫了一遍後又整理了一下,最後打上草稿箱里。結束後竟已到了夜深。起名字時我先打了一個字「他」文章寫完後我就改成了「他和酒」。)
我的文筆不好,本是一段佳話卻硬生生的被我給寫毀了。文字好奇怪,寥寥幾筆就概況了別人的一生。
5. 一部比較老的師生戀的韓劇。忘了叫什麼。
餅干老師星星糖
6. 說說歷史上有名的師生戀。
1、徐悲鴻與孫多慈
一百年前的「五四運動」拉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新思潮的傳播也促使著中國女性的進一步覺醒。當時的有識之士認為,女性要達到真正解放的目的,就必須接受高等教育。1920年,民國大學校園首開「男女同校」,隨之而來的是在自由解放的大旗之下,師生間戀愛之事時有發生。
1930年秋天,徐悲鴻為得意弟子孫多慈畫了一幅素描。畫稿上的孫多慈齊耳短發,面如圓月,表情淡然,畫作中的她有屬於那個時代女學生特有的青澀稚嫩。徐悲鴻在畫作的右下角題字:「慈學畫三月,智慧絕倫,敏妙之才,吾所罕見。願畢生勇猛精進,發揚真藝….」
2、沈從文和張兆和
沈從文與其他師生夫妻有些不同,他完全是靠死纏軟磨得到學生張兆和的,如果他像魯迅先生那樣玩文字游戲,他永遠不可能成功――因為追求張兆和的男生有一個排。
他也有自知之明,在女學生的眼裡,他只是一隻「癩」,因為他與那些留洋歸來的教授相比,他一點資本也沒有,只是來自湖南湘西的只讀過小學的窮文人。要不是胡適先生愛才心切,破例讓他到上海教書,他永遠不可能遇到「白天鵝」張兆和。
張兆和出身於江南名門世家,父親腰纏萬貫,這樣的小姐又怎能把土老帽沈從文放在眼裡呢?然而,沈從文一開始就迷上了張兆和,瘋狂地寫起了情書,並以自殺相脅。最後還是胡適校長出面,張兆和才勉強答應。
1933年,31歲的沈從文娶了小自己8歲的張兆和為妻,相伴終生。
3、余秋雨和馬蘭
馬蘭雖然沒有在課堂上聆聽過余秋雨先生的課,但也應視作是他的學生。馬蘭從安徽省藝術學校畢業後,分配到了省黃梅戲劇院。而余秋雨先生是上海戲劇學院院長,應該是說一條線上的人。
當馬蘭憑《嚴鳳英》的演出而一舉成名後,一位藝術界的前輩送給她一本書,囑咐她從事戲劇工作必須得讀讀這本書。
這本書就是余秋雨先生的《藝術創造工程》,就是這本書,使馬蘭得以結識大他十六歲的余秋雨先生,他們就是從探討這本書開始了他們的戀情。
(6)老師生戀的擴展閱讀:
婚姻家庭
1930年7月張兆和沈從文在胡適的辦公室第一次見面,剛見面時,胡校長大誇沈從文是天才,是中國小說家中最有希望的。張兆和卻不以為然,沈從文對張兆和的愛戀來得默然,卻是一發不可收拾,寫給她的情書一封接一封,延綿不絕地表達著心中的傾慕。
在1931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以做張兆和的奴隸為己任。他說,多數人願意仆伏在君王的腳下做奴隸,但他只願做張兆和的奴隸。最終打動了張兆和,於1933年9月9日在北京中央公園成婚。
新婚不久,因母親病危,沈從文回故鄉鳳凰探望。他在船艙里給遠在北平的張兆和寫信說:「我離開北平時還計劃每天用半個日子寫信,用半個日子寫文章,誰知到了這小船上卻只想為你寫信,別的事全不能做」。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歷次政治運動打擊著沈從文,使他陷入了迷狂狀態,他不斷念叨著「回湘西去,我要回湘西去」,張兆和無言地面對此情此景,眼淚禁不住滾滾而下。後來,在妻子悉心的照料和葯物治療下,沈從文漸漸恢復了健康,他和妻子堅強地度過了艱辛清貧的歲月。
個人生活
徐悲鴻17歲時父母為他娶親,但他不滿這門婚事離家出走,後被父親抓回來結婚。18歲生子取名為劫生,意即「遭劫而生」,但家人為他改名為吉生,後早夭。徐悲鴻不願被家室拖累,到上海學畫。
認識老師兼同鄉蔣梅笙教授,同時認識他二女兒蔣碧薇(棠珍),蔣碧薇原已安排好許配給蘇州查家,在徐悲鴻到法國前與他私奔。後來生了兒子徐伯陽,女兒徐靜斐。
28年後分手做了張道藩的情人。廖靜文是徐悲鴻的學生,徐悲鴻身體不好的時候照顧他,1946年嫁給比自己大28歲的老師,生子徐慶平、女徐芳芳,一直陪伴徐悲鴻直到他去世,結婚共7年。
個人生活
妻子馬蘭,一代黃梅戲表演藝術家,是迄今國內囊括舞台劇、電視劇全部最高獎項的唯一人;榮獲美國林肯藝術中心、紐約市文化局、美華協會聯合頒發的「亞洲最佳藝術家終身成就獎」。馬蘭主要的舞台劇演出,大多由余秋雨親自編劇。夫妻倆目前主要居住在上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沈從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徐悲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余秋雨
7. 日本一部師生戀的電影 很老的畫面 估計是八九十年代那種
我看過一部日本的師生戀的,叫《天使之戀》,女主很漂亮,劇情也不錯。
8. 歷史上有哪些師生戀,他們最終的結局如何
在歷史上其實有非常多的師生戀,而這些師生戀中的人物也有我們所知道的名人。在當時那個年代,其實發生師生戀是令大部分老百姓感到非常不可思議的一件事情。所以當時這些發生師生戀的情侶們並沒有一個非常好的結果。第三對情侶就是魯迅和徐廣平。當時魯迅。徐廣平當時在國文系就讀是魯迅的學生,自從她主動給魯迅寫了一封信之後,兩個人的感情似乎越來越好。徐廣平在大學期間是學生骨幹,曾經帶領著學生發動了反對校長的學潮運動,在當時也是一個比較有影響力的學生領袖。但是由於當時魯迅已經有了妻子,所以這段師生戀也最終沒有能修成正果。從這三對情侶來看,在古代大多數師生戀的結局都是非常悲慘的。雖然兩個人相互有意卻最終逃不過現實。
9. 歷史上的師生戀
魯迅和許廣平
許廣平在北京女子高等師范讀到二年級時(1923年),因為學校請北大教師兼課才得以目睹魯迅的風采,魯迅先生那時給她們講授《中國小說史略》。若干年後許廣平回憶這第一節課的感受時這樣寫道:「許久許久,同學們醒過來了,那是初春的和風,新從冰冷的世間吹拂著人們,陰森森中感到一絲絲暖氣……」魯迅先生給女學生們上第一堂課,就不僅僅給許廣平一個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一年後,許廣平終於主動地給先生寫了信,當然是模模糊糊試探試探。先生是語言大師,又怎能不從字里行間讀出愛意,魯迅先生當晚就回信稱之「廣平兄」,一下便讓26歲的許廣平失眠了。從後來出版的《兩地書》中可以看到,這兩個可愛的師生起初簡直就像是玩文字游戲,互相捉迷藏,最後才捅破那層紙,魯迅先生便娶了小自己18歲的許廣平為妻。
沈從文和張兆和
沈從文與其他師生夫妻有些不同,他完全是靠死纏軟磨得到學生張兆和的,如果他像魯迅先生那樣玩文字游戲,他永遠不可能成功——因為追求張兆和的男生有一個排。他也有自知之明,在女學生的眼裡,他只是一隻「癩」,因為他與那些留洋歸來的教授相比,他一點資本也沒有,只是來自湖南湘西的只讀過小學的窮文人。要不是胡適先生愛才心切,破例讓他到上海教書,他永遠不可能遇到「白天鵝」 張兆和。張兆和出身於江南名門世家,父親腰纏萬貫,這樣的小姐又怎能把土老帽沈從文放在眼裡呢。然而,沈從文一開始就迷上了張兆和,瘋狂地寫起了情書。最後還是胡適校長出面,張兆和才勉強答應。1933年,31歲的沈從文娶了小自己8歲的張兆和為妻,相伴終生。
10. 民國時期的師生戀是不是特別多啊舉幾個著名的
徐悲鴻與孫多慈:一場不該發生的戀愛,苦戀十年
一百年前的「五四運動」拉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新思潮的傳播也促使著中國女性的進一步覺醒。當時的有識之士認為,女性要達到真正解放的目的,就必須接受高等教育。1920年,民國大學校園首開「男女同校」,隨之而來的是在自由解放的大旗之下,師生間戀愛之事時有發生。
1930年秋天,徐悲鴻為得意弟子孫多慈畫了一幅素描。畫稿上的孫多慈齊耳短發,面如圓月,表情淡然,畫作中的她有屬於那個時代女學生特有的青澀稚嫩。徐悲鴻在畫作的右下角題字:「慈學畫三月,智慧絕倫,敏妙之才,吾所罕見。願畢生勇猛精進,發揚真藝….」
《鳳凰大視野》李筱懿 談及孫多慈的愛情
無論民國還是現在,女性在愛情中的自由選擇和為愛抉擇的付出都是在打破束縛往前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