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的濕熱
1. 濕熱的調理方法
什麼是濕熱體質
所謂濕,即通常所說的水濕,它有外濕和內濕的區分。外濕是由於氣候潮濕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濕,使外來水濕入侵人體而引起;內濕是一種病理產物,常與消化功能有關。中醫認為脾有「運化水濕」的功能,若體虛消化不良或暴飲暴食,吃過多油膩、甜食,則脾就不能正常運化而使「水濕內停」;且脾虛的人也易招來外濕的入侵,外濕也常因阻脾胃使濕從內生,所以兩者是既獨立又關聯的。
所謂熱,則是一種熱象。而濕熱中的熱是與濕同時存在的,或因夏秋季節天熱濕重,濕與熱合並入侵人體,或因濕久留不除而化熱,或因「陽熱體質」而使濕「從陽化熱」,因此,濕與熱同時存在是很常見的。
什麼是濕熱體質?濕熱體質的基本表現、判定濕熱體質的基本方法:
(1)你面部或鼻部有油膩感或者油亮發光嗎?(是)
(2)你臉上容易生座瘡或皮膚容易生瘡癤嗎?(是)
(3)你感到口苦或嘴裡有苦味嗎?(是)
(4)你大便有粘滯不爽,有解不盡的感覺嗎?(是)
(5)你小便時尿道有發熱感、尿色濃(深)嗎?(是)
(6)你帶下色黃(白帶顏色發黃)嗎?(限女性回答)(是)
(7)你的陰囊潮濕嗎?(限男性回答)(是)
注意:如果絕大多數項目答案與標准答案相同或者非常接近,則可判定為此體質。
濕熱體質的表現
濕熱的一般表現為:肢體沉重,面部發黃、發暗、油膩。舌紅苔黃。舌質紅,舌苔黃厚。唇紅齒黃、牙齦紅、口唇紅。皮膚易生痤瘡,發紅、膿皰。口乾、口臭、口苦、汗味大、體味大。大便燥結或粘滯不爽,臭穢難聞。小便黃赤、顏色很深。白帶多,色黃,外陰經常瘙癢。容易心煩急躁。易患瘡癤、黃疸、石淋、熱淋等病。對夏末秋初濕熱氣候,濕重或氣溫偏高環境較難適應。
總體特徵:濕熱內蘊,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黃膩等濕熱表現為主要特徵。
形體特徵:形體中等或偏瘦。
常見表現:面垢油光,易生痤瘡,口苦口乾,身重睏倦,大便黏滯不暢或燥結,小便短黃,男性易陰囊潮濕,女性易帶下增多,舌質偏紅,苔黃膩,脈滑數。
心理特徵:容易心煩急躁。
發病傾向:易患瘡癤、黃疸、熱淋等病。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對夏末秋初濕熱 氣候,濕重或氣溫偏高環境較難適應。
濕熱體質的調理
濕熱的調理治療,一般要分濕重還是熱重。濕重的以化濕為主,調養原則為燥濕清熱,飲食清淡。不宜暴飲暴食。在飲食上盡量做到不嗜煙酒,不吃辛辣油炸的食物,盡量少吃一些大熱大補的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果蔬能有助保持大小便通暢,防止濕熱郁積。
避免居住在低窪潮濕的地方,居住環境宜乾燥,通風。盛夏暑濕較重的季節,要減少戶外活動的時間。不要熬夜或過於勞累,必須保持充足而有規律的睡眠
2. 北京暑假是濕熱還是乾熱
乾熱,北京少雨
3. 什麼叫濕熱,濕熱的症狀是什麼
人可能受到濕熱的侵襲,濕氣侵襲到上焦,就會出現有痰難咳或早起痰多的情況。濕屬陰,回熱屬陽,陰陽本身就是一答對矛盾,寒熱並存,就會出現濕熱體質。 濕熱邪氣侵犯的臟腑不同,所表現的症狀也不同。 濕熱蘊脾 表現為腹部痞悶,納呆嘔惡,便溏尿黃,肢體困重,或面目肌膚發黃,皮膚發癢,汗出熱不解。舌紅苔黃膩,脈濡數。 肝膽濕熱 表現為身目發黃,發熱,口苦,脅肋脹痛,或脅下有痞塊,納呆厭油,惡心嘔吐,尿黃,舌紅苔黃膩,脈滑數膀胱濕熱 表現為尿頻尿急,尿道灼痛,尿黃赤短少,小腹脹悶,或伴有發熱腰痛、尿血、有砂石,舌紅苔黃膩,脈數
4. 濕熱是怎麼引起的
濕熱,為中醫名詞來術語,自為致病因素,屬於六淫風、寒、暑、濕、燥、火(熱)中的兩邪。亦為中醫證候名,如濕熱證,是指濕熱蘊結體內,臟腑經絡運行受阻,可見全身濕熱症狀的病理變化。所謂濕,即通常所說的水濕,它有外濕和內濕的區分。外濕屬於外邪,稱為濕邪,多由於氣候潮濕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濕,使外來水濕入侵人體而引起,其致病具有重濁、黏滯、趨下特性。內濕是一種病理產物,與臟腑功能失調有關。熱,也是一種邪氣,致病具有炎熱升騰等特性,稱為火熱之邪。熱也可以因機體臟腑功能失調產生,稱內熱。火熱之邪侵犯人體或機體臟腑功能失調產生內熱時可導致熱證,熱證是感受外邪,或人體機能活動亢進,陽盛陰衰的證候。熱證的臨床表現:發熱,口渴喜冷飲,面紅目赤,小便短赤,大便燥結,舌紅苔黃干,脈數。濕熱,是熱與濕同時侵犯人體,或同時存在體內的病理變化,或因夏秋季節天熱濕重,濕與熱合並入侵人體,或可因濕久留不除而化熱。濕熱證的常見臨床表現:發熱、身熱不揚,頭痛而重、身重而痛,口苦,胸痞,尿黃而短,舌質紅,舌苔黃膩,脈濡數。濕熱流注關節則謂濕熱痹證,侵犯臟腑時,可出現脾胃濕熱(濕熱蘊脾)、肝膽濕熱、膀胱濕熱、腸道濕熱等證。
5. 濕熱的症狀有哪些
濕熱的一般表復現為:頭身困重,制發熱多在午後明顯,且身熱不揚(即肌膚初捫之不覺很熱,但捫之稍久即感灼手),並不因出汗而減輕;舌苔黃膩,脈數。具體表現因濕熱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別:在皮肉則為濕疹或瘡皰;在關節筋脈則局部腫痛。但通常所說的濕熱多指濕熱深入臟腑,特別是脾胃的濕熱,可見脘悶腹滿,惡心厭食,大便溏稀,尿短赤,脈濡數;其他如肝膽濕熱表現為肝區脹痛,口苦食慾差,或身目發黃,或發熱怕冷交替,脈弦數;膀胱濕熱見尿頻、尿急,澀少而痛,色黃濁;大腸濕熱見腹痛腹瀉,甚至里急後重,瀉下膿血便,肛門灼熱、口渴。
轉自網路
6. 濕熱體質的人夏季如何養生
濕熱體質的人最怕夏季,本身體內又濕又熱,夏天天氣炎熱,氣壓低,很版多地方特別是南方潮濕,權這樣體內的濕更無法排出,所以人就覺得不暢快,不通順,很煩躁。那麼,濕熱體質的人夏季如何養生呢?針對這個問題,中醫專家們提供如下建議,供朋友們作為參考——
首先從吃上來說,要少吃肥膩高營養的食物,吃一些祛濕清熱的食物,比如綠豆、西瓜、黃瓜、冬瓜、紅豆、薏苡仁、苦瓜、梨、綠茶、大部分的蔬菜瓜果等,但是像西瓜、苦瓜等寒性稍重的食物,也不可過量。各種肉類特別是肥肉、銀耳、蜂蜜、阿膠之類的要少吃。
第二,要注意清潔。濕熱體質的人特別容易出很油膩的汗,一出汗,體內濕熱更不容易散發,所以要及時清洗,盡可能保持身上乾燥。
第三,要戒煙戒酒,其實也並不一定要完全戒,對於一個長期飲酒抽煙的人,如果你能控制在每天一兩根煙,一杯啤酒以內,基本也就達到要求了。
第四,充足睡眠。
另外要記住一點,即使你遵照以上方法,做得再好,也別指望在短期內有很大改善。就如上所說,體質的形成是長期的過程,所以要改變體質也是長期的過程,但是,只要你去做了,你的體質必然會逐漸改善的。
7. 濕熱體質的人應該如何調理
1、多吃一些芳香的蔬菜如香菜、荊芥、藿香等,但這些菜也偏濕,不能吃得太多,可把專這些菜當配菜來吃屬,以清除濕氣。還有黃豆芽、綠豆芽、冬瓜、木瓜、山葯,這些菜可以作為主菜來吃,有利濕作用。
2、喝薏仁茶。薏仁茶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濕葯。薏米可以去濕,下火,去痘。煲完湯後,湯渣也可以吃。偏於溫性的艾葉、佩蘭,可以除濕,偏於涼性的竹葉、荷葉可以清熱,每天泡茶喝,幫助清除體內的濕熱。
3、少吃油膩、甜味品,預防濕熱。濕熱體質,除通過飲食調理外,不宜暴飲暴食、酗酒,少吃肥膩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適度飲水,避免水濕內停或濕從外入。應早睡早起,室內經常通風換氣,能不用空調盡量不用,養成按時大便的習慣。早起出來活動到出汗為止,出汗可幫助排濕,但也不要大汗淋漓以免傷氣。
8. 濕熱的症狀有哪些
濕熱是中醫內蘊,指濕熱蘊釀於中焦脾胃和肝膽而言。濕為重濁粘膩之邪,容易影響氣
機的流通,如與熱邪相合,濕熱交困,則熱因濕阻而難清,濕因熱蒸
而陽氣受傷更甚,臨床表現為熱勢纏綿,下午熱高,身重,神疲,懶
言,神志昏沉,胸脘痞悶,惡心,納呆,腹脹,便溏,或發黃疸,小
便不利或黃赤,舌苔黃膩。多見於腸傷寒、黃疸型肝炎,鉤端螺旋體病等。
濕性重濁粘膩,與水同類,故為陰邪;具有壅遏氣機,易困脾陽的致病特點。火熱之性炎上、燔灼、躁動,與寒相對,故屬陽邪;其致病具有升溫沖逆,傷陰耗氣,入血動血,擾亂神明,傳變迅速等特點。濕熱之邪亦有內外之分。內濕由脾胃運化功能失常之所生,而內熱(火)則多因五志化火、嗜食辛辣、煙酒成癖、痰濕瘀血久蘊等所形成。
濕熱之邪是肝膽病最常見、最主要的致病因素,幾乎大多數肝病均不同程度地具有濕、熱之邪致病的基本特徵。無論是肝膽病
中頻見的腸胃道症狀,如腹脹、腹瀉、納獃等,還是各種感染性肝膽疾病所表現的發熱、膿腫之類,均與濕、熱之邪內犯肝膽密切相關。例如,黃疸就主要是由於濕熱蘊蒸肝膽,以致肝失疏泄,膽汁外溢,浸漬肌膚,下流膀胱而形成。若就暴發性肝炎的急黃而言,則為濕與熱毒相合為病的結果。濕熱相合致病在肝膽病中除主要可以導致黃疸外,亦可因濕熱之邪蘊結大腸,引起腹瀉、大便膿血、里急後重等濕熱下痢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