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講愛崗敬業是師德修養的出發點
『壹』 請教一下:以下是河南高中遠程全員崗位培訓2010級離線考試試題 急求答案!!!!!!!!!!
12.( )是師德修養的出發點。 ( A )
A.愛崗敬業 B.誠實守信 C.勤勞勇敢 D.關愛學生
13.師德修養的基礎是 ( A )
A.愛國守法 B.愛崗敬業 C.明禮誠信 D.團結友愛
14.( )是師德修養的底線要求。 ( D )
A.關愛學生 B.誠實守信 C.團結友愛 D.依法執教
15.( B )是師德修養的靈魂。 ( )
A.愛國守法 B.關愛學生 C.團結友愛 D.依法執教
16.教師心理問題中最嚴重的是 ( D )
A.發展性問題 B.適應性問題 C.障礙性問題 D.心身性問題
17.教師心理潛能需要進一步提升的問題屬於 ( A )
A.發展性問題 B.適應性問題 C.障礙性問題 D.心身性問題
18.教師職業認同困難屬於 ( B )
A.發展性問題 B.適應性問題 C.障礙性問題 D.心身性問題
19.免疫力下降,思考與記憶減退的表現屬於 ( D )
A.沖動 B.焦慮 C.緊張 D.抑鬱
20.教師職業倦怠的代表性指標是 ( A )
A.情緒衰竭 B.去個性化 C.個人成就感喪失 D.情緒低落
多選題
21. 愛國主義從內涵上來看,有以下層次: ( ABCDE )
A.愛國情感 B.愛國思想C.愛國精神
D.愛國行動 E.愛國言論
22. 我國在《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三章第十七條有明確規定:學校應當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注重培養未成年學生的:( BCD )
A.自立能力 B.思考能力C.創新能力
D.實踐能力 E.學習能力
23.值得提倡的教師職業心態是 ( BCD)
A.生存型 B.發展型 C.享受型 D.互惠型 E.順其自然型
24.教師的角色應包括 ( ABC )
A.知識的傳播者 B.行為的管理者 C.學生集體的領導者
D.心理醫生 E.教育警察
25.校本教研的特點是 ( ABCDE )
A.校本性 B.科研性 C.人本性 D.牽引性 E.依託性
『貳』 當代教師為什麼要加強師德修養
其基本原則 :堅持 以人為本 、堅持繼續與創新相結合、堅持廣泛性與先進性相結合、倡導性要求與禁行性規定相結合、他律與自律相結合。作為教師自身應對師徳有較深刻的認識,才能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師徳修養。
一、愛國守法是師德修養的基礎
愛國守法是師德修養的基礎,是教師職業道德教育的永恆主題。熱愛祖國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崇高的思想道德,教師要樹立愛國主義思想,確立為社會主義祖國教育而獻身的崇高理想。教師要講法律,用法律來規范自己的行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獻身教育事業正是體現了教師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責任。能否自覺把黨和國家的利益、社會主義的利益放在首位,堅定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的信念,是衡量教師道德水準高低的重要標准。二、愛崗敬業是師德修養的出發點
愛崗敬業是師德修養的出發點,是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基礎。教師愛崗敬業是教師對待本質工作的基本品質,是教師從思想上認識到自己職業的神聖使命,從而發自內心地熱愛自己所從事的職業,並且願意為自己從事的職業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做出貢獻。教師只有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特點、社會意義和道德價值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能產生對本職工作的熱愛,自豪感和樂於奉獻的精神,不為名、不為利,在教學實踐中實現人生價值、升華人生價值,把培養好下一代當作自己義不容辭的天職。
三、關愛學生是師德修養的靈魂
關愛學生是教師所特有的一種職業情感,是良好的師生關系得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搞好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師應具備的道德行為。尊重學生是現代教育人道性的一個重要特徵。學生是由一個個鮮活的個體組成的,教師在施教過程中,要了解學生、關心學生、信任學生、熱愛學生。師生心理相通、感情相融,學生也會親其師,信其道,學其理,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對事業的熱愛就是通過傾注在對學生的熱愛上,教師對民族、對人民的感情融匯於對學生的培養上,教師對社會的責任與對學生健康成長的關注是息息相關的,教師把自己的才智、精力、熱情獻給社會是從獻給學生開始的,又落實在桃李滿天下的偉業中。
四、教書育人是師德修養的核心
教書又育人是教育的本質要求,也是師德的基本要求,更是教師的責任和義務。教師要投身教育創新實踐,積極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內容、方法、手段,注重培育學生的主動精神,鼓勵學生的創新思維,引導學生在發揚興趣和潛能的基礎上全面發展,努力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代新人。
五、為人師表是師德修養的關鍵
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是社會對師徳的根本要求,也是師徳的重要特徵和優良傳統。它要求教師品德高尚,才能卓越,既重言傳,也重身教。葉聖陶先生說:教師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學生在校學習,往往把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化為自己學習的內容、仿效的板樣。教師不僅處處事事都應嚴於做到身正為范,以自己的良好形象來教育和感化學生。為人師表作為一種教師職業德性的基本內涵,蘊含著豐富而深刻的道德內容,最突出的就是體現了教師對真善美理想人格的追求。教師要做到為人師表,使自己的人格完滿,就要不斷的加強自我修養。
六、終身學習是師德修養的時代要求
新的教育觀念認為,終身學習是當代教師成長和發展的必由之路。新世紀的教師必須道德高尚,知識淵博,具備扎實的教學基本功,有終身學習和創新教育能力。教師應確立終身學習和終身教育的理念:教師是人類永恆的職業,但社會對教師條件的選擇並不永恆,時代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教師良好的素質並非與生俱來,而是通過學習才能獲得的。終身學習的能力既是社會發展對人的要求,也是教育變革對教師職業角色提出的要求。教師要勇於探索創新,讓職業生命充滿活力,也就是要學會四個不停:不停地實踐、不停地閱讀、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創新。
『叄』 教師如何才能做到愛崗敬業
愛崗敬業是人類社會最為普遍的奉獻精神,它看似平凡,實則偉大。說它平凡,因為它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而且應該具備的;說它偉大,因為偉大出自平凡,沒有平凡的愛崗敬業,就沒有偉大的奉獻。只有愛崗敬業的人,才會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勤勤懇懇,不斷地鑽研學習,一絲不苟,精益求精,才有可能為社會為國家做出崇高而偉大的奉獻。愛崗是指一個人熱愛自己的事業,熱愛自己的崗位,敬業是指一個人對工作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教師的愛崗敬業,就是熱愛教育事業,對國家教育發展和學生成長的強烈使命感和責任感,具體體現為熱愛工作和熱愛學生;對教育教學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苟和精益求精;對學生的熱情關懷、盡心盡力和無微不至。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表現為在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每一個學生,不敷衍塞責;也表現為對學生的熱切關注,對教育教學工作的科學設計與有效實踐。教師如何才能做到這些,我認為主要要做到以下三條:首先,要熱愛生活,端正態度,熱愛教育事業。一份職業,一個工作崗位,都是一個人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保障。同時,一個工作崗位的存在,往往也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需要。所以,愛崗敬業不僅是個人生存和發展的需要,也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需要。剛走上工作崗位的青年人都有對未來的美好憧憬,他們熱愛生活,也熱愛自己的事業。但人生不是一帆風順的,當現實與理想之間發生矛盾時,許多人經不住考驗,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選錯了工作,也有的人在經歷挫折後怨天尤人、牢騷滿腹。而真正的強者則在經歷了困苦後獲得成功。如果我們端正我們的態度,積極面對挫折,能以這種精神來對待生活、對待教育事業,那又何愁生活無趣、事業無成呢? 其次,要善於發現,樂在其中。有些教師由於工作長期沒有起色而情緒低落、畏首畏尾;有些教師覺得教學工作單調重復,學生調皮不努力學習。由於這樣那樣的原因,對教學也失去了興趣。其實只要我們善於發現,教學工作還是是充滿樂趣的:中學生思維活躍,單純可愛,給他們一個小小的鼓勵,他們就會帶給你驚喜和歡樂。教學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難道就沒有令我們感動的瞬間。第三,要營造環境,讓自己快樂工作,學生快樂學習。教師要保持開朗的心境和健康的心態,在努力適應環境的同時,要改造環境,努力營造一種學習氛圍,一種工作環境,爭取把更多的時間用在學習、工作、思考和創造上,這樣不但會有益於教師自身的發展,也有益於教學質量的提高。《易經》中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我們要做到愛崗敬業,盡職盡責根本的就是要具備美好的德行,愛崗敬業是一名教師需具備的最基本的師德修養,要是老師不心甘情願地為教育事業出一份力,那我們的學生又怎麼能「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呢?教師只有在有意與無意之間言傳身教,樹立起師德意識,才能完成教育新一代的神聖使命,才能不辱教師這一神聖而崇高的職業,進而實現自己真正的人生價值。因此,我們要學習魏書生的教育精神,做一名愛崗敬業的教育者。初一年級四分部 張翠
『肆』 教師為什麼要注重師德修養
其基本原則 :堅持 以人為本 、堅持繼續與創新相結合、堅持廣泛性與先進性相結合、倡導性要求與禁行性規定相結合、他律與自律相結合.作為教師自身應對師徳有較深刻的認識,才能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師徳修養.
一、愛國守法是師德修養的基礎
愛國守法是師德修養的基礎,是教師職業道德教育的永恆主題.熱愛祖國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崇高的思想道德,教師要樹立愛國主義思想,確立為社會主義祖國教育而獻身的崇高理想.教師要講法律,用法律來規范自己的行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獻身教育事業正是體現了教師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責任.能否自覺把黨和國家的利益、社會主義的利益放在首位,堅定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的信念,是衡量教師道德水準高低的重要標准.二、愛崗敬業是師德修養的出發點
愛崗敬業是師德修養的出發點,是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基礎.教師愛崗敬業是教師對待本質工作的基本品質,是教師從思想上認識到自己職業的神聖使命,從而發自內心地熱愛自己所從事的職業,並且願意為自己從事的職業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做出貢獻.教師只有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特點、社會意義和道德價值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能產生對本職工作的熱愛,自豪感和樂於奉獻的精神,不為名、不為利,在教學實踐中實現人生價值、升華人生價值,把培養好下一代當作自己義不容辭的天職.
三、關愛學生是師德修養的靈魂
關愛學生是教師所特有的一種職業情感,是良好的師生關系得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搞好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師應具備的道德行為.尊重學生是現代教育人道性的一個重要特徵.學生是由一個個鮮活的個體組成的,教師在施教過程中,要了解學生、關心學生、信任學生、熱愛學生.師生心理相通、感情相融,學生也會親其師,信其道,學其理,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對事業的熱愛就是通過傾注在對學生的熱愛上,教師對民族、對人民的感情融匯於對學生的培養上,教師對社會的責任與對學生健康成長的關注是息息相關的,教師把自己的才智、精力、熱情獻給社會是從獻給學生開始的,又落實在桃李滿天下的偉業中.
四、教書育人是師德修養的核心
教書又育人是教育的本質要求,也是師德的基本要求,更是教師的責任和義務.教師要投身教育創新實踐,積極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內容、方法、手段,注重培育學生的主動精神,鼓勵學生的創新思維,引導學生在發揚興趣和潛能的基礎上全面發展,努力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代新人.
五、為人師表是師德修養的關鍵
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是社會對師徳的根本要求,也是師徳的重要特徵和優良傳統.它要求教師品德高尚,才能卓越,既重言傳,也重身教.葉聖陶先生說:教師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學生在校學習,往往把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化為自己學習的內容、仿效的板樣.教師不僅處處事事都應嚴於做到身正為范,以自己的良好形象來教育和感化學生.為人師表作為一種教師職業德性的基本內涵,蘊含著豐富而深刻的道德內容,最突出的就是體現了教師對真善美理想人格的追求.教師要做到為人師表,使自己的人格完滿,就要不斷的加強自我修養.
六、終身學習是師德修養的時代要求
新的教育觀念認為,終身學習是當代教師成長和發展的必由之路.新世紀的教師必須道德高尚,知識淵博,具備扎實的教學基本功,有終身學習和創新教育能力.教師應確立終身學習和終身教育的理念:教師是人類永恆的職業,但社會對教師條件的選擇並不永恆,時代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教師良好的素質並非與生俱來,而是通過學習才能獲得的.終身學習的能力既是社會發展對人的要求,也是教育變革對教師職業角色提出的要求.教師要勇於探索創新,讓職業生命充滿活力,也就是要學會四個不停:不停地實踐、不停地閱讀、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創新.
『伍』 教師如何做到愛崗敬業
愛崗敬業是人類社會最為普遍的奉獻精神,它看似平凡,實則偉大。說它平凡,因為它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而且應該具備的;說它偉大,因為偉大出自平凡,沒有平凡的愛崗敬業,就沒有偉大的奉獻。只有愛崗敬業的人,才會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勤勤懇懇,不斷地鑽研學習,一絲不苟,精益求精,才有可能為社會為國家做出崇高而偉大的奉獻。愛崗是指一個人熱愛自己的事業,熱愛自己的崗位,敬業是指一個人對工作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教師的愛崗敬業,就是熱愛教育事業,對國家教育發展和學生成長的強烈使命感和責任感,具體體現為熱愛工作和熱愛學生;對教育教學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苟和精益求精;對學生的熱情關懷、盡心盡力和無微不至。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表現為在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每一個學生,不敷衍塞責;也表現為對學生的熱切關注,對教育教學工作的科學設計與有效實踐。教師如何才能做到這些,我認為主要要做到以下三條:首先,要熱愛生活,端正態度,熱愛教育事業。一份職業,一個工作崗位,都是一個人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保障。同時,一個工作崗位的存在,往往也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需要。所以,愛崗敬業不僅是個人生存和發展的需要,也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需要。剛走上工作崗位的青年人都有對未來的美好憧憬,他們熱愛生活,也熱愛自己的事業。但人生不是一帆風順的,當現實與理想之間發生矛盾時,許多人經不住考驗,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選錯了工作,也有的人在經歷挫折後怨天尤人、牢騷滿腹。而真正的強者則在經歷了困苦後獲得成功。如果我們端正我們的態度,積極面對挫折,能以這種精神來對待生活、對待教育事業,那又何愁生活無趣、事業無成呢? 其次,要善於發現,樂在其中。有些教師由於工作長期沒有起色而情緒低落、畏首畏尾;有些教師覺得教學工作單調重復,學生調皮不努力學習。由於這樣那樣的原因,對教學也失去了興趣。其實只要我們善於發現,教學工作還是是充滿樂趣的:中學生思維活躍,單純可愛,給他們一個小小的鼓勵,他們就會帶給你驚喜和歡樂。教學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難道就沒有令我們感動的瞬間。第三,要營造環境,讓自己快樂工作,學生快樂學習。教師要保持開朗的心境和健康的心態,在努力適應環境的同時,要改造環境,努力營造一種學習氛圍,一種工作環境,爭取把更多的時間用在學習、工作、思考和創造上,這樣不但會有益於教師自身的發展,也有益於教學質量的提高。《易經》中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我們要做到愛崗敬業,盡職盡責根本的就是要具備美好的德行,愛崗敬業是一名教師需具備的最基本的師德修養,要是老師不心甘情願地為教育事業出一份力,那我們的學生又怎麼能「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呢?教師只有在有意與無意之間言傳身教,樹立起師德意識,才能完成教育新一代的神聖使命,才能不辱教師這一神聖而崇高的職業,進而實現自己真正的人生價值。因此,我們要學習魏書生的教育精神,做一名愛崗敬業的教育者。
『陸』 師德規范理論的理解
通過師德師風的教育學習,我對開展師德師風教育活動的重要意義有了較明確的認識。師德建設決定教師隊伍建設的成敗,也就決定教育事業發展和改革的成敗。教育部長周濟指出:教書育人,教書者必先學為人師,育人者必先行為世范。教師職業的特點決定了教師必須具備更高的素質,而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是教師的靈魂。師德決定了教師對學生的熱愛和對事業的忠誠,決定了教師執著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另一方面,師德直接影響著學生們的成長,教師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思想素質、道德品質和道德行為習慣的養成。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師德就是一部教科書,就是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對學生的影響是耳濡目染的、潛移默化的、受益終生的。因此,針對師德師風建設中存在的、人民群眾反映比較強烈的熱點或突出問題,開展師德師風教育活動是極有必要的,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也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實施新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首先,是對幼兒教育事業的執著追求。我認為即然我選擇了幼兒教師這個職業,就應當熱愛自己的事業。竭盡所能,把這事業當成最光輝的事業,使之理想化、神聖化,為了人民的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其次,是對孩子無私的愛。教師要熱愛孩子。「愛生如愛子」是師德的一個重要體現。從中我深深的懂得:只有熱愛幼兒,尊重幼兒,真正從生活和學習等各方面去關心他們,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深入到孩子中去,關注他們的舉動,觀察他們的言行,了解他們的心理動態,很好的為幼兒服務,這樣就在他們中樹立了威信。我們哪個老師不想讓每個孩子好起來,我們教師辛勤勞動,滿腔熱情地把自己的所知所解與孩子們一起分享,用自己的心血精心哺育下一代,希望他們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熱愛孩子就意味著尊重,要讓每個孩子都能抬起頭來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