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師生關系的案例
❶ 用一個教學案例,談談你在教學中是如何建立親密和諧的師生關系的
案例
我兒子今年4周歲,上幼兒園小班,我們跟老師有過溝通,都認為他比較聰明、懂事、語言表達能力強、穩重、人緣還不錯,但是比較被動、不主動和別人溝通交流,我們感覺他比較愛哭,不願意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我們教訓他的時候他總是站在那裡不說話。玩的時候總是跟在別的小朋友後面,別人做什麼他就做什麼。還有就是膽子比較小,黑的地方不敢去,做什麼都要先問問大人。我們想請教各位,怎麼樣才能讓他膽子大起來,怎麼教他和其他人溝通,怎麼能讓他敢於表現自己。先謝謝各位了
問題補充:我們也經常帶他出去玩,但是他總是喜歡去他熟悉的地方,有時候去公園,他也總是自己一個人玩,有時候他跟大人玩的都比和小朋友玩的多。他平時在家裡喜歡和我玩打拳,但是昨天帶他去學空手道,一進去他就哭了,說不想來,估計是害怕的,我想經常帶他去看看,可以嗎?
謝謝幾位好心人的幫助!!真的謝謝你們!
答
聽你描述,你的孩子是個惹人疼的寶貝。
我認為你的孩子主要問題是安全感建立的不好。這里指的安全感不僅僅是生理上更重要的還是心理上的。因為不了解孩子的成長過程,具體原因不明。
首先, 一定不要教訓你的孩子,孩子應該在愛和自由的環境中成長,如果去一個新的地方,媽媽可以先帶他參觀包括各個房間,讓他熟悉環境,產生對環境的安全感。
其次,媽媽要學會傾聽,再孩子哭的時候,要讓他暢快的哭,不要給他時間限制,因為哭泣能癒合傷口。抱住他,不要流露不安不要給他忠告。當他哭完後和藹的請孩子告訴你他的煩惱。你會發現是因為很小的事情,但之前會有很多不快情緒的積壓,(其實成人也是這樣)。孩子在成人的幫助下痛快的哭過之後,會感到輕松,被愛。最初的狀態會隨著每一次的傾聽有明顯的改進。
一、造成兒童缺乏安全感的常見做法
1、對孩子實行過度保護
有的家長唯恐孩子有什麼意外,對孩子總是千叮嚀萬囑咐,強調這兒不能去,那兒不能到;提醒他們這個有危險,那個不安全;警告他們這個不能玩,那個不能碰。孩子不聽從他們的叮嚀,輕則被批評訓斥,重則遭到體罰。由於對孩子過度保護,過分誇大環境的不安全性,致使孩子不敢面對任何困難情景,即使在沒有任何危險和威脅的情況下,孩子也體驗到了不安全感,表現為退縮和迴避,嚴重者則出現社會適應困難。這種撫養和教育方式不僅存在於一些家庭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於幼兒園中。
2、對兒童濫施威脅和懲罰,是當代教育理論所極力反對的,然而,至今仍有許多家長和教師把它作為靈丹妙葯來對付孩子。
當成人威脅或懲罰兒童時,或許只是著眼於當前能夠控制他們,並沒有考慮這些懲罰或威脅會給兒童的未來發展產生什麼影響,它對有些兒童確實會產生消極的影響。
3、在影響嬰幼兒心理發展的因素中,家庭的影響是不可替代的。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尤其父母之間的關系,會對孩子的安全感產生直接影響。夫妻之間相互尊重、和睦相處,有利於孩子保持平和的心境,而夫妻之間經常吵架甚至拳腳相加,則會把家變成孩子煩惱的根源,使他經常處於惶恐不安之中,並進而影響兒童以後的正常發展。
4、不能為兒童提供安全的居住和活動環境
當意識到自己所處的環境不安全時,有的兒童就會產生畏懼心理;即使只有成人意識到了這種不安全性,那麼,在成人的影響下,兒童也會產生不安全感。在不安全感的干擾下,兒童極易縮手縮腳。
二、安全感的重要性
1、安全感是人與人進行交往、建立信任關系的前提。一般而言,當兒童擁有了安全感,他就敢接近別人,與人交往,並建立信任關系,從中體驗到交往的快樂,而這會進一步增強兒童與人交往的意願,提高他社交的能力;反之,如果兒童對人缺乏安全感,那麼他就不敢或不願與別人進行交往。從另外一種情況看,假如在與別人進行交往的過程中,兒童的安全感遭到了破壞,那麼,他的社交意願也會遭到阻抑。
2、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在其需要層次論中指出,當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滿足後,人就會產生歸屬的需要。顯然,嬰幼兒也有這種需要,而且,他們由於身體弱小,缺乏足夠的應付環境的能力,因而其歸屬需要往往顯得更為強烈,他們需要歸屬於一個或幾個群體。在群體中,他與其他人共同活動,一起娛樂,認識自己,也認識別人;體驗別人的關愛,也關愛別人。通過群體歸屬感的滿足,兒童的心理得到了發展。但是兒童是否願意歸屬於某個群體,在群體中他的歸屬需要是否能得到切實充分的滿足,這主要取決於兒童能否在群體中體驗到安全感。如果兒童在群體中感受到安全、穩定、有秩序、民主,受到尊重和關心,免受驚嚇、威脅和懲罰,那麼,他往往就會樂於參與群體生活;反之,則容易逃避群體,拒絕參與群體活動,甚至封閉自己。
三、如何增強安全感的建立
1、為兒童提供安全和諧的成長環境
成長環境,既包括物質環境又包括心理環境。學前兒童生活與學習的環境主要是家庭和幼兒園。因此,不論是家庭還是幼兒園,一方面,應為兒童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物質環境,另一方面,要為兒童的發展創造和諧的心理氣氛。物質環境,要重視房屋的穩固,房間的設計布置,室內的採光照明,校園的美化,飲食衛生條件,各種器具和設備的安全等。和諧的心理氣氛,就家庭而言,家庭成員之間應和睦相處,互相體貼,互相關心,夫妻之間更應恩恩愛愛,這會給孩子以極大的安慰和輕松感,同時,也有利於兒童通過耳濡目染養成關心和幫助別人的優良品德;就幼兒園而言,幼兒教師應真誠地熱愛和關心每一個孩子,同時要教育他們和睦相處,不打架、不欺負人。父母或教師,都不應單純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威而對孩子濫施威脅和懲罰,更不應挖苦、辱罵、體罰孩子。積極關注孩子
父母和教師要為兒童提供和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無條件積極關注孩子。在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傑斯看來,無條件積極關注就是不求回報,不附加任何條件的關注,它是人格健全發展的條件。不論兒童的言行舉止是否令人滿意,父母和教師都應積極關注孩子,以避免兒童因為擔心失去父母和教師的愛而產生焦慮和不安。
3、鼓勵兒童的探索性行為
嬰幼兒的認知內驅力特別強烈,表現為好奇好問,樂於探究。家長和教師一方面要為他們創造安全的活動環境,另一方面還應允許和鼓勵他們對一定危險情境的探究,通過對危險情境的適應來培養其冒險精神,增強其安全感。如果僅僅因為怕出危險,就過多地限制兒童的探究行為,那是得不償失的,勢必會壓抑兒童的探究傾向,並可能形成退縮的性格。
4、心理輔導
人在生活過程中,需要更多的安全感,但這並不意味著人不能擁有不安全感。其實,有不安全感是正常的,而且在某些情況下也是必要的。但是,如果一個人擁有過多的不安全感,對什麼都怕,尤其對不該怕的對象也怕,那就可能影響心理的正常發展。這種兒童有必要通過心理輔導來增強其安全感,這些兒童的父母或教師也有必要向有關專家咨詢有關方面的知識,以幫助兒童發生改變。
總之,安全感在嬰幼兒的心理發展中具有非常突出的影響,不論家庭還是幼兒園都應該幫助兒童增加安全感。當兒童缺乏必需的安全感時,要分析其中的原因,採取適當的措施,排除其不應有的不安全感,培養或增加其安全感,從而使兒童的心理得到正常發展。
環境與孩子
生活在批評中的孩子,學會了譴責;生活在敵意中的孩子,學會了爭斗;
生活在恐懼中的孩子,學會了憂慮;生活在諷刺中的孩子,學會了害羞;
生活在鼓勵中的駭子,學會了自信;生活在表揚中的孩子,學會了感激;
生活在認可中的孩子,學會了自愛,生活在分享中的孩子,學會了糠慨;
生活在安全中的孩子;學會了相信,生活在友愛中的孩子,感受生活美好!
我寫的有點多,希望你能用心多讀幾邊。
如果你真的愛你的孩子請你不要教訓他,如果你愛你的孩子請認真讀讀《傾聽孩子》《愛和自由》(當當網上可以郵購)。
熱心人
❷ 淺談如何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是教育過程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際關系。它不僅是知識傳授的重要條件,而且是學生人生初期人際交往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教育教學活動有效進行的重要保證,有利於學生心理健康,有利於學生個性的和諧發展,有利於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發展,更有利於校園人文教育的發展。如何才能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呢?我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一、真心投入 熱愛學生 愛是教育最美的語言。教育是一項需要愛的事業,愛學生是做一名合格教師的底線,富有愛心的教師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對學生的愛要明確愛的目的,講究愛的方式,把握愛的尺度,愛要恰到好處,寬嚴結合,科學的施愛。只有學生體會到教師心中對他們的愛,才能更好的走進學生,促進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 愛學生就要關心學生。不僅應該關心學生的學習,關心他們的思想變化,而且還要關心他們的生活狀況和家庭狀況。尤其是特殊家庭的學生,他們可能性格、行為怪異,對學習不敢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平時格外注意,多與他們進行情感交流,用愛和關懷感染他們。 愛學生就要尊重學生。作為一名教師一定要清醒的認識到保護學生自尊心的重要性。師生相處中,特別是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時,一定要注意對學生人格的尊重,注意方式方法,既要寬容又要嚴格。尊重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愛,日久天長,學生就會願意與教師溝通,與教師配合,同時在學生心目中對教師也會多一份尊重。 愛學生就要理解學生。理解他們的心理、想法、行為,承認他們的興趣、愛好,支持他們的想法,看到他們的進步,多一份理解才更能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愛,才會讓他們感到在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環境中生活。 愛學生就要寬容學生。教師要有寬容之心,要與學生心與心交融,情與情共鳴。寬容學生是給學生一個台階,也是給自己一個台階。寬容有時就是一種冷處理的方法,它可以避免矛盾的升級。給學生一個台階,不是教師對學生犯錯誤不聞不問,消極退讓,而是用更機智的措施,方法,在保護學生自尊心的基礎上引發自悟。給學生一個台階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化解矛盾,走出尷尬的境地,也可以使學生提高認識,提升精神境界。 二、放下架子 用微笑面對學生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就要拉近師生之間的心靈距離,這就要求教師從內心去除那種高高在上的感覺,放下架子,用微笑面對學生。 有些教師受一些傳統觀念的影響,心中有一種高高在上,唯我獨尊的感覺。認為自己是教學過程中的指揮者,主宰者,教師傳授知識,學生被動接受。這就容易使學生從心理與教師產生隔閡,不但影響教學效果,同時不利於師生之間和諧關系的建立。教師應消除這種觀念,俯下身子,放下架子,走進學生,聆聽學生。從教學的指揮者,轉變成參與者,合作者,與學生處於平等地位,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教師是他們的朋友,是他們的合作夥伴。 有些教師平時對學生過於嚴肅,課上課下臉上表情如同一潭死水,學生感覺不到教師與他們的親近,從而產生距離。因此教師應該在課內課外放下師道,對學生多一絲微笑。帶著微笑與他們打招呼,微笑著走進教室,微笑著面對學生,微笑著講課。只有這樣才能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從而為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打下基礎。 三、善於把握自己的情緒 教師要善於止怒,尤其是面對學生的錯誤時,更要調整自己的情緒。教師不要把自己的喜怒哀樂帶進課堂,或者以自己的情緒變化來對待學生。心情好時,對學生也好,面帶微笑,言談舉止帶著一份輕松;心情不好時,情緒低落,對待學生態度生硬。雖然人的情緒直接影響行為,但是作為教師應該克服一切因情緒變化而帶來的對教育教學和師生關系不利的因素,把握住自己,只有這樣才能受到學生的尊敬,才能使師生關系更加融洽。 四、講究民主 注重平等 和諧的師生關系中民主、平等必不可少。作為教師在平時要充分發揚民主。學生年齡雖小,但對周圍事物是有一定的看法的,教師要充分發揚民主,而不能以我為主,要允許他們說,允許他們做,教師適當的指導,適當的鼓勵,發揚民主,才能使師生真正相處,互相理解。教師過於的集中,學生就會有意見,有看法,要麼抵觸,不買賬;要麼惟命是從,消極心態,不利於學習,不利於師生關系的和諧發展。 教師對待學生要有一顆平等的心。有些教師對優生關懷備至,喜愛有加,課上提問,課下輔導百般呵護。而面對差生,經常橫眉冷對,冷嘲熱諷。這樣不但導致他們成績的進一步下滑,甚至使他們產生抵觸心理。他們都是我們的學生,教師都應該平等對待,對待那些差生我們更應該多一份關懷,多一份鼓勵,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受到師愛,讓他們在民主,平等的氛圍中成長。 五、注重角色的轉變 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一名優秀的教師,不能單單關心學生的學習,還應關心他們的思想,生活。為了更好的達到這一目的,教師要適時的進行角色轉變。學生懶散了,教師是嚴厲的父親,督促他克服缺點;學生病了,教師是慈母,用愛的雨露滋潤他;學生苦惱了,教師是知心姐姐,用理解的春風吹去他心頭的陰雲;學生郁悶了,教師是忠實的聽眾,用真誠的傾聽化解他的愁悶,學生迷路了,教師是手擎路標的向導,帶他們走出心靈的沙漠。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健康的成長,才能使師生的感情更近,關系更和諧。 總之,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要從教師自身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從每時每刻做起。作為教師,學生的成長進步使我們高興,和諧的師生關系更使我們愜意。讓我們用心去構建更加和諧的師生關系。
❸ 和諧校園有哪些例子
人與人之間關系和睦.比如師生關系,同學之間的關系,老師之間的關系.
人與周圍環境的和諧.各項活動安排的合理等等...
❹ 表現師生關系的感人事例
程門立來雪!
這則成語出自自《宋史·楊時傳》。楊時和游酢去拜會當時著名的理學家程頤。程頤正在閉目養神,楊時、游酢二人恭敬地站在一旁,等了很長時間。程頤醒來,門外已雪深一尺。後人就以「程門立雪」作為尊師重道的範例。「程門立雪」也可說成「立雪程門」。
❺ 如何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培養和諧的師生關系應該從教師和學生兩個角度去分析。
從老師的角度來書,只有版注入了愛權生之情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要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全面地關心學生。當然,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光有教師的努力是不夠的,除了學生之間的關系外,師生關系可說是構成了學生人際關系的重要方面。師生關系是教育過程中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最重要的關系。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應當是尊師愛生,教學相長的關系,應當是一種民主、平等、互尊、互愛的和諧而親密的關系。在師生關系的相互作用中,作為老師應該是學生的良師益友,關心、尊重、愛護學生;作為學生也應該有積極的態度,只有這樣才能建立起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
❻ 如何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
建立良好師生關系應注意以下幾點:
1、要熱愛、關心、幫助學生,真正做他們的引路人。「教育不能沒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育的靈魂。只有熱愛學生、關心學生,才能正確對待、寬容學生所犯的錯誤,才能耐心地去雕塑每一位學生。在我剛剛當班主任時,我對那些所謂的「差生」一直不知道怎樣才能做好他們的思想工作,讓他們熱愛讀己書。直到有一次,我發現一位老教師常在放學後將那些學生請到辦公室,對他們進行認真地輔導,讓這些學生幫助他批改作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並在其他教師面前表揚他們、鼓勵他們。慢慢地,讓人驚喜的事情發生了:這些學生竟開始主動問老師問題了、遲到的現象少了、違紀現象明顯減少、上課不再病懨懨了,成績也有了一定的提高。看到那些學生的進步,我才發現原來愛學生雖然很難但它是多麼的重要。
2、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發現,平時一定要多給學生鼓勵和尊重,且我認為尊重比熱愛更為重要。因為給學生以尊重學生才能感受師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們認為失去自尊他們就失去向上的動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導致消沉。反之,他們就會獲得向上的動力源泉。記得在一次集體勞動結束後,我在全體學生的面前表揚了一位性格內向、平常說話聲音很小的男生,我說:「男同學勞動時應該向他學習才能體現男子漢的魄力。」沒想到從那以後這位平常不愛表現、成績不是很好的學生在各種集體活動中表現越來越出色,成績也穩步提高,與我的關系也一下子拉近了好多。我一直無法理解這是為什麼。直到有一次在與他的家長溝通中我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原來由於他說話聲音小,很多學生都說他「娘娘腔」。沒想到一次不經意的表揚竟然會改變他。為此,我們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意願、隱私權等等,採用一切的方式肯定學生,賞識學生。
3、對學生要有研究、了解,做到多觀察。只有了解每個學生的社會、家庭前背景、個性差異、興趣愛好、心理變化等特點,我們具備與學生相處的基礎。一次,當我得知班上有幾位家庭經濟非常困難 的學生後,我就盡量幫他們向學校申請困難補助,當學校通知他們去領困難補貼時,看到他們那驚訝而又感激的神情,我也分享幸福的快樂。
4、讓學生真正當家作主、做學習的主人。我們知道,一切知識最終總是要靠學生自己去掌握,做人終歸要學生自己去做。這開切就決定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我們應該讓學生主動參與實踐,讓學生學會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恢復學生的自信,才能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全面展示。我們學校很多班都 採用了多套班幹部輪流制,讓更多的學生參與民主管理,得到了學生的一致好評,收到良好的效果,終於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5、善於改變自己、發展自己。一般而言,師生關系是既對立又統一的,教師處於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教學中起著主導作用。因此,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關鍵在於教師。作為教師首先應該結合自身的工作轉變觀念,加強自身修養,提高師德素養和教學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過硬的素質去感染學生,征服學生。很多教師就是因為這點讓他們每到一個新班級都會獲得學生的一片歡呼。其次,應該做好角色的轉換。在素質教育中教師不再是獨奏者而應是伴奏者,舞台的中心應該是學生,教師的首要任務 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不是學生的監督者。
綜上所述,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更多的有賴於教師自身觀念的更新和素質的提高,人格的不斷健全和完善;有賴於教師對學生無微不至的愛和時時刻刻的尊重。相信良好的師生關系的建立將會迸發強勁的教育能量,促進教育效果的不斷提高。
❼ 什麼是和諧師生關系
和諧師生關系應該是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動中是民主的、在相處的氛圍上是融洽的。它的核心是師生心理相容,心靈的互相接納,形成師生至愛的、真摯的情感關系。它的宗旨是本著學生自主性精神,使他們的人格得到充分發展。它應該體現在:一方面,學生在與教師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發展自己,獲得成就感與生命價值的體驗,獲得人際關系的積極實踐,逐步完成自由個性和健康人格的確立;另一方面,教師通過教育教學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嚴,感受到心靈成長的愉悅。
❽ 舉例小學語文課怎樣融洽師生關系的案例
小學生現在的我不知道是什麼樣子
我只知道以前的
可以經常准備些禮物什麼的
比如大紅花啊,比如糖粒啊
上課提問回答的好的有獎勵
能提高積極性
也能拉近師生關系
❾ 如何構件和諧的師生關系 楊帆門事件的反思
媒體報道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知名經濟學家楊帆和女學生在課堂上發生沖突事件:「學生大量缺席老師鎖門」,「聞訊趕來的一男生猛踹大門」,「老師沖出教室大罵」,「課堂上女學生拂袖而去」……這一幕發生在中國政法大學楊帆教授的課堂上。「楊帆門事件」把大學愈演愈烈的師生關系再次推到風口浪尖!聯想到在許多學校部分師生之間公開對立,學生對老師出言不遜、甚至動粗報復,這樣的事情時有發生,讓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師生關系這一新的話題。我們必然想到和諧的師生關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構建和諧校園的必須要求。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對教育者提出的最為基本的要求、同時也是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搞好教育教學的基礎,也是實施大學教育的重要條件之一。構建新型師生關系,是推動課堂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必然要求。在優化的教學過程中,師生關系處於一種平等、信任、理解的狀態,和諧、愉悅的教育氛圍能夠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師能否搞好教育教學工作,學生能否全面發展,愉快地完成學習任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師生關系。現代教育思想更注重「以人為本」,更注重培養學生能力和開發學生的智力,教育的過程是雙方互動、共同促進和提高的過程。師生關系作為學校環境中最重要的人際關系貫穿整個教育教學過程,這一關系處理的好壞直接關繫到教育教學的效果、學校培養目標的實現,關繫到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發展。
二、如何有效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我們需要傾心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楊帆門事件」讓我們反思當前許多教師都普遍反映「學生難教,老師難做」的苦衷,如何解決當前校園師生關系所面臨的矛盾與困境,有效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這是需要迫切關注與解決教育問題。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但是,中國走向市場經濟社會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化、產業化、就業社會化里,構件和諧的師生關系面臨的新挑戰。師生關系不和諧是社會關系不和諧的一種反應和體現!也是市場經濟的趨利性和教育產業化的功利性的反應,許多大學生思想的功利性也給和諧師生關系蒙上了灰塵,帶來了新的難題,給我們教育工作者帶來了新的考驗和挑戰,這也大給大學生的思想教育課程帶來了新的難題和教改的機遇!
建立科學、民主、平等、和睦的新型的和諧師生關系需要教師和師生共同努力。要構件和諧的師生關系,師生相互尊愛,才能真正諧和。尊其尊者,親其親者。
首先應該從教師做起,因為老師佔主導地位,教師需真心熱愛和關懷學生。教師要具有愛心,熱愛學生、理解學生、關心學生、呵護學生,關心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教師一句關心的話,一句溫暖的問候,一個鼓勵或獎勵,都會讓學生難以忘懷。
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但不是縱容學生)。
同時老師具有無私奉獻的精神,立德、立身、立言;教書育人,為人師表。
老師要熱心耐心教育學生,愛護學生,呵護學生,關心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作到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老師理解和了解學生。學生畢竟不很成熟,缺少社會歷練,也容易感情沖動,說話和做事情緒化,因此老師應該更有靜氣有耐心。才能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和尚顯稚嫩的心靈,只有充分尊重他們的個性、想法,以及尊重他們的主體地位,對教育的忠誠與熱愛,靠一顆對學生真誠、真摯的心慢慢去解讀。
老師應該加強師德修養,提高內心涵養,有一種平等的態度和平和的心態對待學生,放下架子,具有一種親和力,最好語言有一定的幽默感。《呂氏春秋勸學》「事師之猶事父也。」和元朝關漢卿的「一日之師,終身為父。」理念在今天難以行得通。
愛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動力,也築起了師生之間心心相印的橋梁,連接了師生的友情。
❿ 如何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案例,新!要以學生的角度!謝謝
首先,我認為,在師生這一對關系中,教師處於主導地位,師生矛盾沖突的走向同樣也大都由教師的行為所決定。對教師來講,其實98%的矛盾沖突完全沒有必要,是可以被消除的。起因多緣於教師過激的、帶有侮辱性的語言或行為,也有很多是因為教師錯誤的、無原則的處理方式。從學生來講,和教師發生矛盾的經常有兩類人,一類是教師平常抓得過緊、承受教師壓力過重的學生,他們往往屬於教師在學習上方面一直比較關心、督促的人,教師對其要求非常嚴格,期望很高。正因為教師過多地限制、干預了他本屬於自己的行為和心理領域,而正處於青春期的學生卻渴望擺脫這種束縛和控制,因此有時就會突然爆發出比較強烈的不滿、不服等抵觸情緒。另一類是教師平常抓得過松、經常被冷落忽視的學生。他們和教師發生矛盾,一般是有意而為,想通過這種不恰當的形式來引起老師和同學的注意,獲得自我表現的滿足。
兩個學生談戀愛時,老師應
是大發雷霆、當頭棒喝嗎?是叫來家長、弄得滿城風雨嗎?是不敢處理、推到學校嗎?我想,有經驗的班主任決不會如此!因為這樣無分析、無准備的處理,往往會導致師生間激烈的矛盾沖突;很多時候因為小題大做或方法粗暴武斷,而造成非常尷尬甚至非常危險的結果。正確的方法是巧妙調查、靜觀事變,等待一個更有利的時機,找准一個最佳的介入點,選擇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方式,採取一個和緩而真誠感人的態度。我們所要做的是什麼?不是批評、訓斥,不應造成心靈的創傷,而是平心靜氣地「賞析」:要想到這是青少年成長中再也尋常不過的現象,要研究事件形成的原委和趨勢,要根據學生的特點採取恰當措施去充實學生的心靈、轉移或升華這種情感。無論怎樣,都必須以保護學生的自尊心為前提,讓甜澀的玫瑰羞答答地開、靜悄悄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