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文言詞
冷宮
戲曲、舊小說中指君主安置失寵的後妃、皇子的地方,現在比喻存放不用的東西的地方:打入~(①古代皇帝把失寵的後妃軟進於冷僻宮內;②把不用的東西擱置起來。~歲月(被人忽略或遺忘了的地方或狀態)。
「三宮六院」。故宮中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稱為「三宮」。六院分別指東路六宮:齋宮、景仁宮、承乾宮、鍾粹宮、景陽宮及永和宮。皇帝的妻妾眾多,說有「七十二妃」,或「粉黛三千」。據《禮記》記載,周朝的制度是「天子後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這說明,早在我國周代,天子的妻妾就有夫人、嬪、世婦、御妻等名號,數量也相當驚人。封建帝王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可以隨心所欲地挑選妃子。「宮中多怨女」,在封建社會里,多少青年女子被關進宮內,終生不得自由! 至於選到宮中的女子,一旦失寵,便在宮中禁室里等死,更為悲慘。故宮的「冷宮」在哪裡?並無定所,但歷來有兩種說法,一說即是乾清宮、長春宮;一說「冷宮」無固定地址,關禁王妃、皇子的地方,便俗稱「冷宮」。 查遍所見明、清史料,紫禁城無「冷宮」匾額,冷宮並不是某一處宮室的正式命名。根據一些文獻記載,,明、清時代被作為「冷宮」的地方有好幾處。 明末天啟皇帝時,成妃李氏得罪了權勢赫赫的太監魏忠賢,被由長春宮趕到御園西面的乾西,一住四年。先後被幽居乾西的,還有定妃、 嬪、恪嬪三人。這個「冷宮」在紫禁城內之西。 光緒皇帝的珍妃被慈禧落井之前,據說關在景祺閣北邊北三所(現坍毀),這地方就在今天珍妃井西邊的山門里。如果這一出自太監之口的傳聞屬實,則此地也算得一處「冷宮」。
因為一旦成為皇帝的人她一輩子都不能改嫁所以不能讓她出宮,而且一般為了皇室的體面後妃犯罪賜死的幾率不大,所以就需要地方安置他們,所以就有了冷宮.
打入冷宮實際上就是被廢(已經不在是帝王的妃子了),電視劇的後妃打入冷宮,大都還住在皇宮漂亮的房子里,實際上真實歷史上除非你犯錯不算大,而且家族未倒,才有那樣的待遇。否則直接廢為平民,關進一個陰暗的小房子里,跟囚犯沒什麼區別,這就是宮廷斗爭的殘酷性。
虎頭蘭
大花蕙蘭原產中國。
2.大花蕙蘭拉丁名Cymbidium,別名虎頭蘭、喜姆比蘭、蟬蘭、西姆比蘭。
3.大花蕙蘭為蘭科蘭屬植物,稱為蕙花,但不叫蕙蘭。
大花蕙蘭又叫虎頭蘭、喜姆比蘭和蟬蘭。蘭科、蘭屬植物。原產於印度、緬甸、泰國、越南和中國南部等地區的蘭屬(Cymbidium)中的一些附生性較強的大花種和主要以這些原種為親本獲得的人工雜交種。大花蕙蘭,是對蘭屬中通過人工雜交培育出的、色澤艷麗、花朵碩大的品種的一個統稱。蘭屬植物約48種,目前用來作雜交親本的原生種有近20種,主要是大花的附生類以及少量的地生類
師生
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結成的相互關系,包括彼此所處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對待的態度等。學校中的教育活動,是師生雙方共同的活動,是在一定的師生關系維系下進行的。師生關系既受教育活動規律的制約,又是一定歷史階段社會關系的反映。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提高學校教育質量的前提條件。 良好的師生關系式教育教學活動取得成效的必要保證。從教學任務上來說是責任與義務的關系,從人際關繫上來說是平等的關系
❷ 師生用古文怎麼說
古代老師稱為先生,學生還是學生
❸ 古代師生情經典詩句
師生情
仰之彌高,鑽之彌堅。――《論語·子罕》
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乾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萬龍孫繞鳳池。――〖清〗鄭燮
飲其流者懷其源, 學其成時念吾師。
❹ 師生的詞、詩句或名言
一、學生對教師的態度
1、一日為師,終生為父。
【注】哪怕只教過自己一天的老師,也要一輩子當做父親(引申為長輩)看待。比喻十分尊重老師。
2、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注】原意:幾個人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師在那。現引申為:幾個人同行,其他人各具優點和缺點,他們的優點我要學習,他們的缺點,我要自己注意,加以防範,避免重蹈他們的覆轍。所以他們都可以是我的老師。比喻到處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人,我們應該去多向別人學習,而不是用自己的長處去和別人的短處比。
3、古之聖王未有不尊師者也,尊師則不論其貴賤貧富矣。——《呂氏春秋•勸學》
【注】古代的聖王沒有不尊重老師的,尊重老師就不會計較他們的貴賤貧富了。也就是說尊重老師或可理解為能尊重別人,虛心向別人學習的的人才是有可能成功,同時,他們尊重的是可以求教的「師」之才能,而不會計較那個人的出身和地位。
4、古之學者必嚴其師,師嚴然後道尊。
【注】古時候學道的人必須尊重他的老師,只有老師受到尊重後他傳授的道才會得到尊重。也就是「尊其師,信其道」的意思。
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孔子
【注】(統治者,這里引申為教師)本身言行正當,即使不下命令,(百姓,這里引申為學生)也會跟著行動,(統治者,這里引申為教師)本身言行不正當,即使三令五申,(百姓,這里引申為學生)也不會聽從。說明教師必須以身作則,為人表率,他的教育才會有成效。
二、教師對學生的態度
1、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你別忙著把他們趕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輪、點電燈、學微積分,才認識他們是你當年的小學生。 ——陶行知
2、如果把學生的熱情激發出來,那麼學校所規定的功課就會被當作一種禮物來領受。 ——愛因斯坦
3、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於事的。」 ——蘇霍姆林斯基
4、贊揚、肯定和親切的態度, 提高孩子的自我感知;批評、指責和冷漠的態度, 降低孩子的自我感知。
三、怎樣塑造學生心中的教師形象
1、身教重於言傳。 ——王夫之
【注】以身作則,用行動教育人,比只用語言說教更有作用。也就是說,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用自己的行為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比用成套的理論和語言教育效果更好。
2、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 ——陶行知
3、要學生做的事,教職員躬親共做;要學生學的知識,教職員躬親共學;要學生守的規則,教職員躬親共守。 ——陶行知
4、使學生對教師尊敬的惟一源泉在於教師的德和才。 ——愛因斯坦
5、教師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靈才有健康的行為。 ——烏申斯基
6、教師個人的範例,對於青年人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 ——烏申斯基
7、要把學生造就成一種什麼人,自己就應當是什麼人。 ——車爾尼雪夫斯基
8、學者必求師,從師不可不謹也。
【注】求學的人必須要求教於教師,但對要求教的教師不能不謹慎。一層意思可以理解為,要選擇合適的教師求學,不能隨意投師。比如,應當從教師的品德修養、知識水平、為人處世等方面擇優而從;另外,還要考慮自身發展所需選擇適合自己的教師。另一層意思可以理解為,跟老師學習時,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能盲從,要有自己的判斷力,學習教師身上好的方面。
❺ 與師生有關的古文是什麼
師說?
這種論語裡面應該有一些吧。
❻ 表達師生關系的詩詞
(一)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出自南北朝庾信的《徵調曲》。詩文曰:「黎人耕植於義圃,君子翶翔於禮園。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詩大意為普通百姓耕作在田間,做學問的人翶翔於禮樂之間。吃到樹上結的果實,便想到了結果實的樹;喝到河中的水,便想到了河水的源頭。「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是成語「飲水思源」的由來,這句詩原本表達了對故土的思念之情,表示不忘故土、不忘本來,後人常用於學成的學生不忘知識的來源,是來自老師的教育。
(二)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出自晚唐詩人李商隱的《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詩文曰:「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該詩是一首別後相思之作,詩歌原意是表達相愛之人至死不渝的深情。但「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屬於通用的比喻句,後人常借用春蠶到死才停止吐絲,蠟燭燒盡時才停止流淚,來贊美老師為學生無私奉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對老師的無私奉獻精神和高尚品質給予的高度評價。
(三)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乾為扶持。「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乾為扶持」出自清代詩人鄭燮的《新竹》。詩曰:」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乾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乾為扶持」,意即新長出來的竹子之所以比舊竹子高,是因為新竹子在成長過程中,有老枝幹為它遮風擋雨。詩中,詩人借」新竹「與」老乾「來比喻師生的關系,一個人能夠超過老師和前輩,是因為老師和前輩的養育和培養,以此表達出對老師的感激之情。
❼ 我想尋求一些關於師生關系的古詩詞,古文
《師說》韓愈
❽ 師生情古文
師生情
仰之彌高,鑽之彌堅。――《論語·子罕》
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乾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萬龍孫繞鳳池。
〖清〗鄭燮
飲其流者懷其源, 學其成時念吾師。
❾ 用文言文表達「師生緣」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唐)杜甫《春夜喜雨》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唐)李商隱《無題》
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乾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萬龍孫繞鳳池。 ——〖清〗鄭燮
❿ 有哪些寫師生情的古詩或古詞
1、憶住一師
唐代:李商隱
無事經年別遠公,帝城鍾曉憶西峰。
爐煙消盡寒燈晦,童子開門雪滿松。
譯文
我無端端離開「遠公」多年了,此刻長安城中清曉聞鍾令我回憶起他所在的西峰佛寺來。住一師也許還在室中煮茗讀經,不覺煙爐中焚香已盡,寒燈也漸漸晦暗。外間童子見天色微明,便打開房門,不想夜來大雪,只見一片銀白,門前的松樹也披滿雪。
2、聽穎師彈琴
唐代:韓愈
嗟余有兩耳,未省聽絲篁。
自聞穎師彈,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濕衣淚滂滂。
穎乎爾誠能,無以冰炭置我腸!
譯文
慚愧呀我空有耳朵一雙,對音樂太外行不懂欣賞。聽了你這琴聲忽柔忽剛,振人起強人坐令人低昂。倉皇中我伸手把琴遮擋,淚潮呀早已經洶涌盈眶。穎師傅好功夫實非尋常,別再把冰與火填我胸膛。
3、遠師
唐代:白居易
東宮白庶子,南寺遠禪師。
何處遙相見,心無一事時。
譯文
在朝中做官的我和在南寺的自遠禪師,什麼時候能再相見呢?大概要等到我心中沒有世俗之事的時候吧。
4、師說
唐代:韓愈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譯文
聖人沒有固定的老師。孔子曾以郯子、萇弘、師襄、老聃為師。郯子這些人,他們的賢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說:「幾個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當)我的老師(的人)。」因此學生不一定不如老師,老師不一定比學生賢能,聽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學問技藝各有專長,如此罷了。
5、林琴南敬師
清代:佚名
閩縣林琴南孝廉紓六七歲時,從師讀。師貧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歸,以襪實米,滿之,負以致師。師怒,謂其竊,卻弗受。林歸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豈束修之禮?」即呼備,齎米一石致之塾,師乃受。
譯文
閩縣(今福建福州市)人林紓(字琴南,當時是孝廉,清明時對舉人的稱呼)六七歲的時候,跟隨老師讀書。老師非常貧困,做飯沒有米。林紓知道後,急忙回家,用襪子裝米,裝滿了,背著送給老師。
老師生氣了,說這是他偷來的,推辭不接受。林紓回來後告訴了母親,母親笑著說:「你這份心意固然是好的,但是這樣的方式(襪子裝米)難道是學生贈送老師禮物的禮節嗎?」隨即讓人准備,林紓攜帶著一石米送到私塾,老師於是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