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師生息息相通

師生息息相通

發布時間: 2021-02-10 08:41:26

A. 教師如何與學生相處

一、成為學生的朋友。教師要放下師道尊嚴、高高在上的架子,在做「良師」時,別忘了做他們的益友。師生成為朋友,是有助於教育的。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好的教師意味著什麼?首先意味著他是這樣的人,他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能成為一個好人,善於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了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曾經是個孩子。」當教育注重體驗和心靈的息息相通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就能成為朋友。當成為朋友時,教師和學生之間就能消除彼此間的隔閡。
二、增強教師的人格魅力。教師的人格魅力最能感召學生的靈魂,讓他們將信賴教師的情感轉化為學習的內驅力。我們應該十分注重尊重學生的情感,不斷用人格的魅力去吸引學生,教育學生,讓他們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
三、教師要欣賞學生,贊美學生。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努力受到別人的贊賞。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身上的優點和閃光點,並及時表示欣賞之意,你的賞識使他們眼睛一亮,看到了成績,看到了光明,也能大大增強學生的信心。學生渴望賞識,賞識導致成功,越是成功,能力越強,以至形成良性循環。作為教師,不要吝嗇贊美的語言,它會給學生帶來極大鼓舞,作為回應,學生會以自己的行為來回報教師的賞識。
四、教師要有豁達的胸襟來寬容學生。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對孩子來說更是如此,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過錯,教師要設身處地為學生想一想,理解學生,相信學生,包容他們的各種行為習慣,以自己的言行促使學生不良觀念和行為的轉變。教師應在思想上保持一定的高度,不能糾纏於學生某句難聽的話和某種不良行為,而要以貢容之心允許他們犯錯誤,並幫助他們改正錯誤。
五、教師要講究方法技巧。教育學生,光有愛、有熱情是不夠的,還要掌握一定方法技巧。如:注意與學生談話的時機和場合,別在學生處於激憤狀態時給他們講道理;又如:學生寫檢查不能三言兩語了事,而要學生寫清過程,自己行為影響了他人什麼權利,造成了什麼後果,要怎樣做來彌補過失,這樣才更能使學生認識錯誤,確保今後少犯錯誤。再如教師擔心學生早戀,與其在學生「早戀」後來說服教育,不如把學生想知道又不甚了解,充滿好奇的異性感情,異性交往挑明了來談,為他們分析引導,教會他們以恰當的方式進行男女同學之間的交往,這樣不「亡羊補牢」更好嗎?
(作者單位:贛州六中)

B. 師生怎麼相處

教師要按人民的要求,祖國的需要去培養下一代人,去塑造他們的靈魂。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更要培養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教他們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勞動、學會科學。教師要向社會輸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經得起風浪考驗的,有著准確判斷力和正確世界觀的高素質人才。要達到這個目標,就要對學生施以長久的培養和鍛煉,這長久的育人過程,就決定了教師在教育工作中必須與學生心靈貼近,產生共鳴,才能收到預期的教育效果。 一、如何才能和學生心靈貼近 教師應著力於發展「朋友式」的師生關系,並以這種關系作為處理各種事務的支點,化教學任務為杠桿,撬起教書育人這副重擔,收獲良多。「朋友式」的師生關系是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它符合時代對教師的要求,也符合學生對教師的企盼。它既不同於傳統的以師權統治學生的師生關系,也不同於簡單的「同志式」的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它比「同志式」的師生關系更具有親和力和感染力。它要求教師對學生的感情基調是既有朋友的民主平等,又有朋友的言而有信,坦誠相待,絕對的真情實意,更有文化知識的教學相長,互相促進。在這樣的感情基調上進行教育教學,處理一切事務,傳授文化知識,探討人生之道,疏而不堵,情理兼容,就可以順利地完成教書育人的任務。 二、如何建立這種朋友式的新型的師生關系 首先要用民主,平等去播種,方能長出幼芽。在與學生交往的過程中,必須破除「師道尊嚴」的傳統觀念,放下老師的架子,不要對學生施以任何壓制性的舉動。在初接新班之際,師生關系生疏,大部分學生對老師態度怯怯,當然也不乏一些試探老師的好奇心理,此時教師必須注意細節上的處理方式,給學生以民主、平等的快感。如某教師在接一個新班級時,曾因個子矮小受到學生的取笑,在學生放肆的笑聲中,教師壓制了自己,拿出「尊嚴」來給學生「顏色」看的沖動,冷靜地待鬨笑的潮水涌過之後,從眾多的目光中收集到了「為什麼不發火?」的信息,進而放下老師的架子,與學生推心置腹地談論這件事,首先肯定了學生活躍,開朗的性格,實事求事的率真,也承認了自己矮小的事實,並談了自己對這件事的看法「你們敢於直率地指出我的缺點,這就是把我當朋友看待,就憑這一點,我們能在以後的生活中互相扶持,共同進步。」這樣一來,滿堂的鬨笑,變成了竊竊私語,跟著便是師生那輕松自如的沒有心理戒備的,敞開心胸的自我介紹。朋友式的師生關系,便在這民主,平等氛圍中發了芽。 三、朋友式的師生關系,要用言而有信,坦誠相待的絕對真實的情意培育 良好的開端並不意味著成功,教師第一節課的推心置腹僅僅讓學生知道:這位老師或許可以靠近。幾堂課下來,紀律雖「好」但並不令人滿意,因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仍躲藏在他們的外衣下面。面對他們試探的目光,應注意言而有信,不說假話大話,嚴格地兌現自己的許諾。於是,開始在學生周記、作業中看到了「老師,我們真的能做朋友嗎?」、「我可以跟你說心裡話嗎?」、「你可不可以不讓我們做作業?」這些問題後,教師應一一坦誠地作答復,漸漸地,師生交流的內容也越來越多,交流的內容也越來越豐富,言語往來也越來越自然,由此,教師和學生在心靈上溝通了,在感情上共鳴了! 四、朋友式的師生關系,會在教學互助互動,教學相長中結出累累碩果 師生心靈上相通,感情上共鳴,對開展教學工作和也是十分有利的。在任何一次課堂中,學生都能積極配合教學,在作業練習中學生也能按時完成,對教師指出的錯誤,也能著手修改訂正;對老師課堂上出現的錯誤,學生也能友好地指出來,他們甚至能對老師的講授作適當的補充和修改!老師通報的教學計劃,學生心領神會,兩年下來,師生配合得很默契,真正做到了心有靈犀一點通,也因此師生在這默契的配合中成長起來了。 朋友式的師生關系,靠民主和平等去播種,靠言而有信,坦誠相待的真實情意去培育。在教學中的互助互動,教學相長中結出累累碩果。因而從教者應用自己充滿溫情的愛心,坦盪磊落的誠心,從流如善的虛心投放在學生的身上,只有這樣,才能得到學生的最純真的情義的回報。師生相處就是朋友之間的相互期待,學生是教師最純真的朋友。

C. 老師如何和學生相處

首先,老師要成為學生的朋友。教師要放下師道尊嚴、高高在上的架子,在做「良師」時,別忘了做他們的益友。師生成為朋友,是有助於教育的。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好的教師意味著什麼?首先意味著他是這樣的人,他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能成為一個好人,善於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了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曾經是個孩子。」當教育注重體驗和心靈的息息相通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就能成為朋友。當成為朋友時,教師和學生之間就能消除彼此間的隔閡。老師與學生成不朋友後,可以發現學生的優缺點,老師建議學生發揮優點,改掉缺點有助於學生學習和生活方面的進步!
其次,要增強教師的人格魅力。教師的人格魅力最能感召學生的靈魂,讓他們將信賴教師的情感轉化為學習的內驅力。我們應該十分注重尊重學生的情感,不斷用人格的魅力去吸引學生,教育學生,讓他們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
最後、教師要欣賞學生,贊美學生。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努力受到別人的贊賞。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身上的優點和閃光點,並及時表示欣賞之意,你的賞識使他們眼睛一亮,看到了成績,看到了光明,也能大大增強學生的信心。學生渴望賞識,賞識導致成功,越是成功,能力越強,以至形成良性循環。作為教師,不要吝嗇贊美的語言,它會給學生帶來極大鼓舞,作為回應,學生會以自己的行為來回報教師的賞識。

D. 年輕教師怎樣和學生相處

一、成為學生的朋友。教師要放下師道尊嚴、高高在上的架子,在做「良師」時,別忘了做他們的益友。師生成為朋友,是有助於教育的。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好的教師意味著什麼?首先意味著他是這樣的人,他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能成為一個好人,善於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了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曾經是個孩子。」當教育注重體驗和心靈的息息相通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就能成為朋友。當成為朋友時,教師和學生之間就能消除彼此間的隔閡。
二、增強教師的人格魅力。教師的人格魅力最能感召學生的靈魂,讓他們將信賴教師的情感轉化為學習的內驅力。我們應該十分注重尊重學生的情感,不斷用人格的魅力去吸引學生,教育學生,讓他們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
三、教師要欣賞學生,贊美學生。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努力受到別人的贊賞。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身上的優點和閃光點,並及時表示欣賞之意,你的賞識使他們眼睛一亮,看到了成績,看到了光明,也能大大增強學生的信心。學生渴望賞識,賞識導致成功,越是成功,能力越強,以至形成良性循環。作為教師,不要吝嗇贊美的語言,它會給學生帶來極大鼓舞,作為回應,學生會以自己的行為來回報教師的賞識。

E. 淺談老師怎樣與學生相處

一、成為學生的朋友。教師要放下師道尊嚴、高高在上的架子,在做「良師」時,別忘了做他們的益友。師生成為朋友,是有助於教育的。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好的教師意味著什麼?首先意味著他是這樣的人,他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能成為一個好人,善於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了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曾經是個孩子。」當教育注重體驗和心靈的息息相通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就能成為朋友。當成為朋友時,教師和學生之間就能消除彼此間的隔閡。
二、增強教師的人格魅力。教師的人格魅力最能感召學生的靈魂,讓他們將信賴教師的情感轉化為學習的內驅力。我們應該十分注重尊重學生的情感,不斷用人格的魅力去吸引學生,教育學生,讓他們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
三、教師要欣賞學生,贊美學生。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努力受到別人的贊賞。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身上的優點和閃光點,並及時表示欣賞之意,你的賞識使他們眼睛一亮,看到了成績,看到了光明,也能大大增強學生的信心。學生渴望賞識,賞識導致成功,越是成功,能力越強,以至形成良性循環。作為教師,不要吝嗇贊美的語言,它會給學生帶來極大鼓舞,作為回應,學生會以自己的行為來回報教師的賞識。
四、教師要有豁達的胸襟來寬容學生。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對孩子來說更是如此,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過錯,教師要設身處地為學生想一想,理解學生,相信學生,包容他們的各種行為習慣,以自己的言行促使學生不良觀念和行為的轉變。教師應在思想上保持一定的高度,不能糾纏於學生某句難聽的話和某種不良行為,而要以貢容之心允許他們犯錯誤,並幫助他們改正錯誤。

F. 葉聖陶的教育的精髓

葉聖陶教育思想的精髓──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
葉聖陶教育思想的本質特點版在於它的實踐性權、創新性、民族性和大眾性。它從不追求教科書式的抽象、靜態的理論體系構建,而是始終紮根於中國社會變革和教育改革實踐的土壤,不斷地提出、探索和回答教育現實中的重要問題,總結、提煉教育改革的實踐經驗,深刻反映了中國教育改革的歷史軌跡和基本規律,堪稱「20世紀中國教育改革的一面鏡子」。它以國學根底和道德修養作基礎,秉承儒道智慧精華,深得五四精神貫注,並將教育改革探索與新文學創作和現代文化建設相交融,以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根基——語文教育的改革為主要依託,具有更加深厚的中國歷史文化背景和現代文化意蘊。它與廣大師生的教育和學習生活息息相通,熱誠代表他們的願望與呼聲,關懷他們的成長與幸福,並採用中國廣大人民喜聞樂見的語言形式,更富有親切感和人文氣息,是真正面向並屬於中國廣大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的「教育學」。

熱點內容
天然氣燃燒化學方程式 發布:2025-07-27 19:47:48 瀏覽:900
江蘇教師資格證報名入口 發布:2025-07-27 18:07:32 瀏覽:939
穿越火線在哪裡下載 發布:2025-07-27 17:57:32 瀏覽:27
iu教學設計 發布:2025-07-27 17:49:09 瀏覽:146
鋼琴和弦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27 16:15:03 瀏覽:51
六年級下冊數學易錯題 發布:2025-07-27 09:15:32 瀏覽:603
師德演講稿小學 發布:2025-07-27 08:20:38 瀏覽:83
教師大家訪記錄 發布:2025-07-27 07:30:13 瀏覽:336
幼兒園教師德能勤績 發布:2025-07-27 07:25:38 瀏覽:765
外研版六年級英語 發布:2025-07-27 05:30:33 瀏覽: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