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丁師生戀
⑴ 但丁是從哪些方面表達他對這女子的愛
或許讓很多正常人費解,但是但丁就是這么將美麗的貝特麗絲裝在心裡。盡管但丁和她根本沒怎麼說過話,盡管但丁一生中僅僅和她見了三次面,盡管她24歲即芳魂消散,但她在但丁的眼睛裡卻成為了永恆,從但丁第一次見到貝特麗絲開始。但丁的心靈旅程就開始了。
但丁對貝特麗絲的愛堅定不移,但是但丁為什麼愛她?對8歲女孩的第一感覺就這么影響了這位人類最偉大詩人的一生。貝特麗絲像是上帝安排來豐富但丁靈魂的天使,她在他的腦海中反復出現,但丁每天都會帶著對她的思念開始寫作,開始入眠,並且在最虛無縹緲的夢中與之相會。
但丁表現的是人類最浪漫的愛情——柏拉圖式愛情。柏拉圖式愛情,最聖潔,最高貴,最無私,最瑰麗,它在感情方面無疑最為完美,但是它僅僅有一個缺陷——不現實。但丁可以為了貝特麗絲靜靜守候,靜靜付出。不奢望走近,也不祈求擁有,即便知道根本不會有結果,也仍然執著不悔。也許這種不求回報註定了一個悲劇的結局。最終,也只能是兩條在遠處守候的平行線。
也許真正完美的愛情就需要一種虛無,一種飄渺,一種讓人無法接近的感覺。因為再動人的愛情遇到現實中的油鹽醬醋也會讓故事變得庸俗起來。不能想像羅密歐和朱麗葉結婚生子,為了家庭瑣事而相互爭吵的局面,也不能想像梁山伯與祝英台成為中年夫婦後為了柴米油鹽的生活而發愁。既然愛情過於現實就是失去浪漫,那麼但丁就做到極致,讓自己的愛情徹底的存在自己的意識中,不讓它被現實所困擾,不讓它被塵世所污染,讓它成為世界上最浪漫的愛情,哪怕永遠也實現不了。
幾年之後,阿爾諾河的「舊橋」上。阿爾諾河是橫穿整個佛羅倫薩的河流,上面有各種各樣的橋,而「舊橋」無疑是最出名的一座。它是阿爾諾河上唯一一座廊橋,而且這里也有義大利版的「廊橋遺夢」。一個風和日麗的天氣,上午陽光明媚,阿爾諾河波光粼粼。一個美麗的姑娘從橋上經過,她用美麗的眼睛看著阿爾諾河的波紋,她走到橋中,看著橋下的景色,她深呼一口氣,感覺身子十分的清爽。然後嘴角帶著一股笑意,像天邊的一抹彩雲,飄然離開了這里。而在她的背後,卻有一雙深邃的眼睛注視著她。但丁愣在了「舊橋」上。這就是她日思夜想的女孩,雖然她成為了一個妙齡少女,但是但丁確信,她就是貝特麗絲。他生命中的女神。
佛羅倫薩的陽光照得到處暖洋洋的,貝特麗絲因為這好天氣心情出奇的好,但丁就在她的背後。但丁完全可以走到貝特麗絲的面前,體面優雅地親吻一下貝特麗絲的手,然後對她傾訴自己的相思之情,並且告訴眼前這個如花朵般艷麗的姑娘,自己會娶她,一定會,而且會給她幸福。但是但丁沒有,他選擇了一種在世人看來最失敗的方式,他看著貝特麗絲的背影,貝特麗絲一步步地離開了他的視線,他毫無動作。
是膽怯?是猶豫?但丁也許曾經因此而困擾。也許但丁曾經後悔過,但是如果把他再次推到「舊橋」上,去面對貝特麗絲,他肯定還會做出同樣的舉動。貝特麗絲是上帝的天使,人間的女神,自己這張俗世的手就會弄臟她的翅膀。就讓她這么繼續在但丁的腦海里,在但丁的美夢中吧。
這是但丁與貝特麗絲的第二次見面。
第三次,也就是最後一次,但丁在貝特麗絲的婚禮上見到了她。一位人間最美麗的新娘,從8歲天真無邪的孩子成為了美麗高貴的少婦,貝特麗絲成為了伯爵夫人。她和伯爵手舉酒杯,他們彼此相望,公爵的手緊緊地抓住貝特麗絲的手。貝特麗絲這天的眼中只有伯爵。而但丁這天的眼中像往常一樣也之後貝特麗絲。宴會結束,貝特麗絲和伯爵手挽手,幸福地離開,但丁依舊一句話也沒說,他只是一杯又一杯的喝乾酒杯中的葡萄酒。
貝特麗絲一生,或許根本不知道但丁其人,或許不知道自己成為了一個人的精神支柱。也許在第一次見面的時候她對但丁說過:「先生你好」;在第二次見面的時候她給了但丁一個春天般的微笑;在第三次見面的時候敬作為嘉賓的但丁一杯葡萄酒。但是但丁在她生命當中僅僅是過客的形象,她的生活中不需要也不知道但丁其人。
但是但丁需要她。我不知道在她出嫁以後,但丁將是如何的痛苦,如何的自責,但這是他自己選的道路,他選擇了世界上最浪漫的戀愛方式,那麼他自己就要承擔。
貝特麗絲24歲的時候離開人世了。貝特麗絲的丈夫是如何地悲痛傷心無從了解,但是貝特麗絲的最瘋狂的暗戀者——但丁,他開始了一生中最為慘痛的心路歷程。貝特麗絲帶走了但丁的希望,帶走了但丁全部的感情,如果她不死,也許但丁還會在佛羅倫薩街中心的小巷遇到她,在伯爵辦的舞會上注視她,在她卧室的窗檯下仰望她……但是現在一切希望全部破滅了。
但丁開始作詩,開始在詩中表達自己對貝特麗絲的愛,於是但丁的第一部詩集《新生》誕生了。
夜的最初三小時已逝去
每顆星星都照耀著我們
我的愛情來的多麼突然
至今想起仍震撼我心魂
我覺得愛神正酣暢,此刻她
手裡捧著我的心,臂彎里
還睡著我輕紗籠罩的情人
他喚醒她,她顫抖著馴服地
從他手上吃下我燃燒的心
我望著愛神離開,滿臉淚痕
於是,貝特麗絲成為但丁真正的天使,在夢中,她帶領這但丁游歷了天堂,但丁將她留在了天堂最聖潔的地方。當但丁一覺醒來,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長篇詩作《神曲》的雛形已經形成了。
他們的相逢僅僅有三次,但丁不了解貝特麗絲,不知道她愛哭還是愛笑,喜歡讀詩還是喜歡女紅,喜歡白色還是喜歡紅色,貝特麗絲在但丁的心中僅僅是一個美麗的泡影,而就是這美麗的泡影給半生被放逐的但丁帶來了情感上的歸宿。
柏拉圖式愛情是一種完美的愛情觀。感情的事沒有誰對誰錯。正如歌里唱的那樣:「不在乎天長地久,只願曾經擁有」。在你的意念里,這個世界上存在一個生動而又完美的他(她),他(她)對你而言是毫無瑕疵、唯一永恆的。也許他(她)不會出現在現實,但永遠存活在你的心底。
為了但丁的貝特麗絲,也為了任何人心中的那個他(她
⑵ 新生的但丁的精神戀愛《新生》
愛的方式有很多種,但丁的愛是柏拉圖式的。
外國文學名著的老師談到了但丁和他的《新生》,聽完這個故事真的有一種莫名的感動,雖然是但丁單相思,但是卻激發了他在文學上的靈感創作出流傳千古的《新生》,不得不感嘆愛的力量如此偉大。
但丁·阿里蓋利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偉大詩人,被恩格斯譽為「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他曾經在政治舞台上叱吒風雲,但是他更大的成就都是在文學著作,代表《新生》《神曲》。但丁的第一部詩集《新生》(1292—1293)是自傳性的詩體小說,記敘詩人的初戀經歷。作品用散文詩敘述故事情節,並把31首抒情詩串聯起來。貝爾特麗采,一影響但丁一生的女人,但丁的精神支柱。
但丁在9歲時初遇同齡的貝爾特麗采,一見鍾情,9年後與之邂逅街頭,更加傾慕不已,可是無論但丁怎麼啟發貝爾特麗采,她都記不太清楚小時候和但丁有過一面之緣,她只知道但丁是相當有名的詩人,當時的但丁在佛羅倫薩已經小有名氣,這時的但丁開始寫詩抒發思念之情。貝爾特麗采21歲時嫁給一位銀行家,出於禮貌貝爾特麗采給了但丁請柬,她怎麼知道但丁對她傾慕已久,這是他們第3次見面,貝爾特麗采25歲因病夭亡,但丁寫《新生》以示悼念。他在書中發誓要寫一部傳世之作,這就是後來的《神曲》。
就是這樣一個女子,但丁只見過3次面的女子,卻對她有這無比的愛慕。貝爾特麗採在《神曲》中是引導但丁進入天堂的導師。但丁對貝爾特麗採的精神戀愛是他的重要生活經驗之一。詩人對初戀的執著和由此產生的神奇的創作動力,是文學史上的佳話。
他們就見過3次面,僅此而已。但是,貝爾特麗採的形象卻深深鐫刻在但丁的心裡。她在他心中猶如教徒心目中的聖母瑪利亞,成了真、善、美的化身。她的死,對他打擊特別大——但丁追求的是柏拉圖式的精神戀愛。
當心靈摒絕肉體而嚮往著真理的時候,這時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當靈魂被肉體的罪惡所感染時,人們追求真理的願望就不會得到滿足。當人類沒有對肉慾的強烈需求時,心境是平和的,肉慾是人性中獸性的表現,是每個生物體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謂的高等動物,是因為人的本性中,人性強於獸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以西方哲學家柏拉圖命名的一種異性間的精神戀愛,追求心靈溝通,排斥肉慾。
揭露現實,喚醒人心,為義大利政治上、道德上復興指出一條道路;紀念貝爾特麗采,贊頌她的美貌和聖潔——這些是但丁創作的動力,也是他創作的主要內容。《新生》包括31首抒情詩(用散文連成一體),抒寫詩人對貝爾特麗採的愛情,具有回憶錄和懺侮錄性質。詩中洋溢著但丁對生命的執著追求,對純潔愛情的熱情歌頌,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與嚮往,表達了要求擺脫中世紀宗教戒律、道德規范的朦朧願望。質朴清麗,優美動人,在「溫柔的新體」這一詩派的詩歌中,它達到了最高的成就。
精神戀愛,如此強大的原動力。
……
夜的最初三小時已逝去
每顆星星都照耀著我們
我的愛情來的多麼突然
至今想起仍震撼我心魂
我覺得愛神正酣暢,此刻她
手裡捧著我的心;臂彎里
還睡著我輕紗籠罩的情人
他喚醒她,她顫抖著馴服地
從他手上吃下我燃燒的心
我望著愛神離開,滿臉淚痕
……
在這世上有,且僅有一個人,對你(你)而言,她(他)是完美的,而且僅對你(你)而言是完美的。也就是說,任何一個人,都有其完美的對象,而且只有一個。
⑶ 但丁初戀情人的全名
但丁小哥在那瞎掰掰,他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對於正義與非正義的判斷)來寫回神曲的,聖經是早答於神曲的,他只不過找不到合適的方法來表達自己對那些非正義的人的厭惡,就引用了聖經上的地獄,天堂這些概念,不過雖然引用了,卻是改的。。。太多了。聖經上寫了進入陰間(煉獄)後就不能再去天堂了,但神曲裡面卻是進入後受苦完還可以來到天堂,另外聖經上說接人的靈魂上天堂是一名天使,但丁卻讓他的初戀情人接人上天堂。。。。。。總之是但丁抄的聖經,但沒全抄。
另外聖經上記載的罪,刑法都是真事,都在以色列有過(不信的話,可以去考證古籍),甚至現在還有(以色列是一個沒有憲法的國家,他們說,我們無需憲法,聖經就是我們的憲法)。
還有什麼不懂的問題,盡管追問吧!
要是都懂的話,就採納吧!
⑷ 但丁的其他戀人
年,來但丁出生於佛羅倫薩的一個古老自家族。但丁9歲那年,遇到並愛上了一個叫貝雅特里齊的女孩兒。但丁18歲那年,這種愛使他心醉神迷。但丁所愛的貝雅特里齊,24歲時,不幸辭世。
在貝雅特里齊早逝前,但丁對她的愛經歷了幾個階段:他先是為其他女孩兒寫詩,以掩蓋這種愛;繼而又強著因貝雅特里齊的出現而帶來的極度痛苦;最後,便轉而寫作各種純真的贊美詩。
⑸ 但丁的愛情故事
不好意思沒看明白你是要但丁本人的愛情史還是要但丁創作的愛情故事!
「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也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的阿利蓋利·但丁Alighieri Dante(1265—1321)。但丁從37歲被宣告永久放逐,後來客死異鄉。九歲邂逅心靈上永恆的戀人佩雅麗琪,這位後來24歲香消玉隕的少女,成為但丁日後創作的源泉。《神曲》為但丁不朽的巨著。
關於「舊橋」(ponte vecchio)和但丁的愛情
貫穿全城的阿爾諾河上,橫跨著很多座造型優美的古橋,每座古橋都記錄著一個昔日的傳說。最為知名的是位於三聖橋下邊的「舊橋」(ponte vecchio),那是阿爾諾河上的唯一的廊橋,像一條「空中走廊」,把烏菲齊美術館和比蒂宮連成一體。這座飽經滄桑的老橋建於古羅馬時期,1177和1333年曾兩次受到洪水侵襲,只剩下兩個大理石橋墩。現在這座造型典雅的三拱廊橋是1345年在原有的橋墩上重建而成,橋面過道兩側坐落著三層錯落有致的樓房,橋面的中段兩側留有約20米寬的空間作為觀景台,這一別開生面的設計使得整個大橋顯得奔放而和諧。1944年夏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阿爾諾河上的十座古橋中的其它九座都被納粹軍隊炸毀了,唯獨「舊橋」安然無恙。
不過,這座古橋之所以出名並不全在於它古老而傳奇的歷史,更重要的原因是這里曾經演繹過另一個版本的「廊橋遺夢」,而它的主人公正是被世人所仰慕的偉大詩人但丁。
那是一個春光明媚的上午,陽光灑在阿爾諾河上,波光閃閃,把河上的廊橋(那時的老橋還是古羅馬時期的模樣,橋面和橋廊都是木料所搭)和橋畔的行人映襯得更加光彩奪目。一位高貴而美麗的少女在侍女的陪伴下向老橋走來。此時,但丁正從廊橋的另一頭迎著少女走上廊橋,兩人在橋上不期而遇。但丁凝視著少女,既驚喜又悵然;而少女卻手持鮮花,雙目直視前方,徑直從但丁身邊走過,彷彿沒有看見但丁。但她的眼裡放射出的異樣的光芒和臉上泛起的潮紅卻透露出少女情動的信息。
這是著名畫家亨利·豪里達在他的油畫《但丁與貝特麗絲邂逅》中所描繪的但丁與貝特麗絲相遇並一見鍾情的情景。畫中手持鮮花的少女就是詩人但丁的夢中情人貝特麗絲。
其實,這幅油畫所描繪的僅僅是但丁初戀的開始。貝特麗絲最終並沒有嫁給但丁,在但丁第二次見到她時,她已被迫嫁給了一位伯爵,不久就夭亡了。貝特麗絲帶走了但丁的夢想,也把美麗和哀傷留給了但丁。但丁是個對愛情矢志不渝的人,他一直愛戀著她,永志一生。這樣的哀傷和思念,成就了他早年詩作《新生》。
但丁在《新生》中抒發了自己對貝特麗絲的一片純真的愛戀之心後,繼而將他的戀人描繪成追求天國真理的化身,她的靈魂飛向天空,得到了新生。即便到了晚年,但丁對貝特麗絲的那份執著依然難以釋懷,他在《神曲》中,又把貝特麗絲描繪成集真善美於一身、引導他進入天堂的女神,以此來寄託他對貝特麗絲的美好情感。愛情催生了《新生》,《新生》又為他晚年創作《神曲》作了情感和素材的准備。而這一切都源於「廊橋」的一次邂逅。正是在「廊橋」的這一次相遇造就了但丁「中世紀最後一位詩人,同時也是新時代最初一位偉大的詩人」之地位,同時也造就了曠世詩作《神曲》。
⑹ 但丁是同性戀嗎
不是同志但丁有過一次刻骨銘心的愛情,在其文學創作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烙印。那回是在他的少年時答代,他隨父參加友人聚會,遇上一位名叫貝阿特麗齊的少女。少女的端莊、貞淑與優雅的氣質令但丁對她一見鍾情,再不能忘。遺憾的是貝阿特麗齊後來遵從父命嫁予他人,婚後數年竟因病夭亡。 哀傷不已的但丁將自己幾年來陸續寫給貝阿特麗齊的三十一首抒情詩以散文相連綴, 取名《新生》(1292—1293)結集出版。詩中抒發了詩人對少女深摯的感情,純真的愛戀和綿綿無盡的思念,風格清新自然,細膩委婉。
⑺ 但丁和他的精神戀人貝雅特里齊是怎麼一回事吖
在貝雅特里齊早逝前,但丁對她的愛經歷了幾個階段:他先是為其他女孩兒寫詩,以掩蓋這種愛;繼而又強忍著因貝雅特里齊的出現而帶來的極度痛苦;最後,便轉而寫作各種純真的贊美詩。
⑻ 但丁年輕時愛慕的女人是誰
貝特麗絲
⑼ `與但丁有關的故事
13世紀末,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前夜,佛羅倫薩誕生了位偉大的詩人,這就是被恩格斯譽為
「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也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的阿利蓋利·但丁Alighieri Dante(1265—1321)。但丁從37歲被宣告永久放逐,後來客死異鄉。九歲邂逅心靈上永恆的戀人佩雅麗琪,這位後來24歲香消玉隕的少女,成為但丁日後創作的源泉。《神曲》為但丁不朽的巨著。
但丁出生在[義大利[的佛羅倫薩(按義大利語正確發音應譯做「翡冷翠」)的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生於1265年,出生日期不清,按他自己在詩中的說法「生在雙子座下」,應該是5月下旬或6月上旬。5歲時生母去世,父親續弦,後母為他生了兩個弟弟、一個妹妹。
但丁的生平記錄很少,但寫作的人很多,有許多並不可靠,他可能並沒有受過正式教育(也有人說他在波隆那及巴黎等地念書),從許多有名的朋友兼教師那裡學習不少東西,包括拉丁語、普羅旺斯語和音樂,年輕時可能做過騎士,參加過幾次戰爭,12歲時就已經結婚,他妻子為他生了6個孩子,只有4個(3男1女)存活。
佛羅倫斯但丁博物館門外的但丁雕像當時佛羅倫薩政界分為兩派,一派是效忠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齊伯林派,另一派是效忠教皇的蓋爾非派,1266年後,由於教皇勢力強盛,蓋爾非派取得勝利,將齊伯林派放逐。蓋爾非派掌權後1294年當選的教皇卜尼法斯八世想控制佛羅倫薩,一部分富裕市民希望城市的獨立,不願意受制於教皇,分化成「白黨」,另一部分沒落戶,希望藉助教皇的勢力翻身,成為「黑黨」。兩派重新爭斗,但丁的家族原來屬於蓋爾非派,但丁熱烈主張獨立自由,因此成為白黨的中堅,並被選為最高權利機關執行委員會的六位委員之一。
1301年教皇特派法國國王的兄弟瓦魯瓦的卡羅(Carlo di Valois)去佛羅倫薩「調節和平」,白黨懷疑此行另有目的,派出以但丁為團長的代表團去說服教皇收回成命,但沒有結果,果然卡羅到佛羅倫薩後立即組織黑黨屠殺反對派,控制佛羅倫薩,並宣布放逐但丁,一但他回城,任何佛羅倫薩士兵都可以處決燒死他,從此但丁再也沒有能回到家鄉。
1308年盧森堡的亨利七世當選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預備入侵佛羅倫薩,但丁給他寫信,指點需要進攻的地點,因此白黨也開始痛恨但丁。1313年亨利去世,但丁的希望落空。
1315年,佛羅倫薩被軍人掌權,宣布如果但丁肯付罰金,並於頭上撒灰,頸下掛刀,遊街一周就可免罪返國。但丁回信說:「這種方法不是我返國的路!要是損害了我但丁的名譽,那麽我決不再踏上佛羅倫薩的土地!難道我在別處就不能享受日月星辰的光明嗎?難道我不向佛羅倫薩市民卑躬屈膝,我就不能接觸寶貴的真理嗎?可以確定的是,我不愁沒有麵包吃!」
但丁在被放逐時,曾在幾個義大利城市居住,有的記載他曾去過巴黎,他以著作排遣其鄉愁,並將一生中的恩人仇人都寫入他的名作《神曲》中,對教皇揶揄嘲笑,他將自己一生單相思的戀人,一個叫貝亞德的,25歲就去世的美女,安排到天堂的最高境界。
但丁於1321年客死他鄉,在義大利東北部臘萬納去世。
但丁的作品基本上是以義大利托斯卡納方言寫作的,對形成現代義大利語言以托斯卡納方言為基礎起了相當大的作用,因為除了拉丁語作品外,古代義大利作品只有但丁是最早使用活的語言寫作,他的作品對義大利文學語言的形成起了相當大作用,所以也是對文藝復興運動起了先行者的作用。
Image:2e ita.png
義大利出品的歐元上的但丁像但丁的著名作品有:
愛情詩歌《新生》
哲學詩歌《宴會》
抒情詩《詩句集》
長詩《神曲》
拉丁文文章《俗語論》
政論文《王國論》
拉丁文詩歌《牧歌》
但丁的被收集的《書信集》
《神曲》代表了中世紀文學和最高成就,這樣一部劃時代的巨著得以產生,是與當時義大利的社會狀況、詩人所具有的深厚學識和獨特的個人經歷分不開的。
但丁生活的時代,已不同於是世紀前期歐洲社會發展相對緩慢、工商業極不發達、基督教完全壟斷意識形態的狀況。13世紀時,義大利北部的熱那亞、威尼斯、佛羅倫薩、米蘭等地,由於海上貿易和工商業的蓬勃發展,成為歐洲最富庶的地區。
早期資產階級日益強大,並建立了城邦共和國,取得了自治權。盡管與整個歐洲甚至與義大利其他大部分地區比較而言,這只是資產階級取得的小小的勝利,但它卻對社會現實和歐洲的歷史進程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但丁在政治傾向上,就是與義大利的資產階級相一致的。
當時的義大利,並不是今天意義上的統一國家,而只是一個四分五裂的地域名稱,經濟的發展也極不平衡。政治上主宰義大利的, 主要有兩大勢力, 一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一為羅馬教皇。所謂的「神聖羅馬帝車」,是中世紀中期遺留下來的一個歷史名稱。
962年,紅又專當時的教皇約翰十二世為德國國王奧托一世(936—973在位)加冕, 封其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領有義大利。 因此, 歷任帝國皇帝,均為日耳曼血統。由於德國本身內亂不息,其國王只是勢力或強或弱的封建主,統治中心一直在德國,對義大利的控制也時緊時松。羅馬教皇則一直把義大利視作自己的勢力范圍,與帝國皇帝矛盾重重。義大利人民希望國家統一,而教皇與皇帝的斗爭及他們各自的野心則是統一的障礙。他們採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唯恐統一的義大利對其統治構成危脅。錯綜復雜的矛盾,使義大利的政治生活異常活躍,政敵之產的對產,不同階級間的利益沖突, 常以極為殘酷的形式表現出來。 但丁就是政治迫害的見證人之一。
從文化領域看,基督教的嚴密控制,到12世紀時已顯出辦不從心。在其神學探討過程中,常需藉助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古希臘哲學有的觀念與邏輯論證方法,證明和論述神的存在及屬性,闡述塵世與彼岸的關系。
12世紀後,更是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古希臘羅馬時期著作的匯編。教會的本意是為自己的神學理論尋找方法論和依據,但研究者們卻從中發現了與基督教理論完全不同的另一重文化境界。義大利出現了西歐最早的一批古典學者,但丁就是其中最博學者之一。
但丁生於佛羅倫薩一個城市貴族之家,其父因家道中落,長期經商。當時該城有代表封建貴族利益、支持羅馬教皇的基白林黨和支持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的貴爾夫黨。但丁的父親自然擁戴貴爾夫黨,而但丁本人後來則成為該黨的領袖之一。
但丁早年曾師從著名學者布魯內托·拉蒂尼,系統學習拉丁文、修辭學、詩學和古典文學,對羅馬大詩人維吉爾推崇備至。在繪畫、音樂領域,但丁也造詣不凡。此外,但丁精心研究神學和哲學,古代教父聖·奧古斯丁的思想對他影響尤深。
但丁有過一次刻骨銘心的愛情,在其文學創作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烙印。那是在他的少年時代,他隨父參加友人聚會,遇上一位名叫貝阿特麗齊的少女。少女的端莊、貞淑與優雅的氣質令但丁對她一見鍾情,再不能忘。遺憾的是貝阿特麗齊後來遵從父命嫁予他人,婚後數年竟因病夭亡。 哀傷不已的但丁將自己幾年來陸續寫給貝阿特麗齊的三十一首抒情詩以散文相連綴, 取名《新生》(1292—1293)結集出版。詩中抒發了詩人對少女深摯的感情,純真的愛戀和綿綿無盡的思念,風格清新自然,細膩委婉。
這部詩集是當時義大利文壇上「溫柔的新體」詩派的重要作品之一,也是西歐文學史上第一部剖露心跡,公開隱秘情感的自傳性詩作。
早在青年時期,但丁就以激昂的政治熱情了貴爾夫黨,投身反對封建貴族的斗爭,並參加了粉碎基白林黨的戰斗。貴爾夫黨在佛羅倫薩掌權後,但丁被選為該城行政官。該黨後又分裂為黑白兩黨,但丁屬於白黨,反對羅馬教皇對佛羅倫薩的干涉。教皇夥同法國軍隊支持黑黨於1302年擊敗白黨,掌握了政權,開始清洗白黨成員。但丁被沒收全部家產,判處終身流放,自此再未回到故鄉,直至客死於拉文那。
⑽ 但丁式的愛是什麼意思 還有柏拉圖式戀愛是什麼含義
當年輕的但丁遇到8歲的貝特麗絲的時候,他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被她的什麼所吸引。這位日後創作了《神曲》,被恩格斯譽為「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的偉大作家第一次嘗到了愛情的滋味。一個僅僅8歲的孩子讓但丁難以忘懷,她像是上帝派來充實他生命的天使一樣。從此,貝特麗絲走進了但丁的生活,在但丁的意識中存在一直到但丁死去。盡管貝特麗絲自己根本不知道。
或許讓很多正常人費解,但是但丁就是這么將美麗的貝特麗絲裝在心裡。盡管但丁和她根本沒怎麼說過話,盡管但丁一生中僅僅和她見了三次面,盡管她24歲即芳魂消散,但她在但丁的眼睛裡卻成為了永恆,從但丁第一次見到貝特麗絲開始。但丁的心靈旅程就開始了。
但丁對貝特麗絲的愛堅定不移,但是但丁為什麼愛她?對8歲女孩的第一感覺就這么影響了這位人類最偉大詩人的一生。貝特麗絲像是上帝安排來豐富但丁靈魂的天使,她在他的腦海中反復出現,但丁每天都會帶著對她的思念開始寫作,開始入眠,並且在最虛無縹緲的夢中與之相會。
但丁表現的是人類最浪漫的愛情——柏拉圖式愛情。柏拉圖式愛情,最聖潔,最高貴,最無私,最瑰麗,它在感情方面無疑最為完美,但是它僅僅有一個缺陷——不現實。但丁可以為了貝特麗絲靜靜守候,靜靜付出。不奢望走近,也不祈求擁有,即便知道根本不會有結果,也仍然執著不悔。也許這種不求回報註定了一個悲劇的結局。最終,也只能是兩條在遠處守候的平行線。
也許真正完美的愛情就需要一種虛無,一種飄渺,一種讓人無法接近的感覺。因為再動人的愛情遇到現實中的油鹽醬醋也會讓故事變得庸俗起來。不能想像羅密歐和朱麗葉結婚生子,為了家庭瑣事而相互爭吵的局面,也不能想像梁山伯與祝英台成為中年夫婦後為了柴米油鹽的生活而發愁。既然愛情過於現實就是失去浪漫,那麼但丁就做到極致,讓自己的愛情徹底的存在自己的意識中,不讓它被現實所困擾,不讓它被塵世所污染,讓它成為世界上最浪漫的愛情,哪怕永遠也實現不了。
幾年之後,阿爾諾河的「舊橋」上。阿爾諾河是橫穿整個佛羅倫薩的河流,上面有各種各樣的橋,而「舊橋」無疑是最出名的一座。它是阿爾諾河上唯一一座廊橋,而且這里也有義大利版的「廊橋遺夢」。一個風和日麗的天氣,上午陽光明媚,阿爾諾河波光粼粼。一個美麗的姑娘從橋上經過,她用美麗的眼睛看著阿爾諾河的波紋,她走到橋中,看著橋下的景色,她深呼一口氣,感覺身子十分的清爽。然後嘴角帶著一股笑意,像天邊的一抹彩雲,飄然離開了這里。而在她的背後,卻有一雙深邃的眼睛注視著她。但丁愣在了「舊橋」上。這就是她日思夜想的女孩,雖然她成為了一個妙齡少女,但是但丁確信,她就是貝特麗絲。他生命中的女神。
佛羅倫薩的陽光照得到處暖洋洋的,貝特麗絲因為這好天氣心情出奇的好,但丁就在她的背後。但丁完全可以走到貝特麗絲的面前,體面優雅地親吻一下貝特麗絲的手,然後對她傾訴自己的相思之情,並且告訴眼前這個如花朵般艷麗的姑娘,自己會娶她,一定會,而且會給她幸福。但是但丁沒有,他選擇了一種在世人看來最失敗的方式,他看著貝特麗絲的背影,貝特麗絲一步步地離開了他的視線,他毫無動作。
是膽怯?是猶豫?但丁也許曾經因此而困擾。也許但丁曾經後悔過,但是如果把他再次推到「舊橋」上,去面對貝特麗絲,他肯定還會做出同樣的舉動。貝特麗絲是上帝的天使,人間的女神,自己這張俗世的手就會弄臟她的翅膀。就讓她這么繼續在但丁的腦海里,在但丁的美夢中吧。
這是但丁與貝特麗絲的第二次見面。
第三次,也就是最後一次,但丁在貝特麗絲的婚禮上見到了她。一位人間最美麗的新娘,從8歲天真無邪的孩子成為了美麗高貴的少婦,貝特麗絲成為了伯爵夫人。她和伯爵手舉酒杯,他們彼此相望,公爵的手緊緊地抓住貝特麗絲的手。貝特麗絲這天的眼中只有伯爵。而但丁這天的眼中像往常一樣也之後貝特麗絲。宴會結束,貝特麗絲和伯爵手挽手,幸福地離開,但丁依舊一句話也沒說,他只是一杯又一杯的喝乾酒杯中的葡萄酒。
貝特麗絲一生,或許根本不知道但丁其人,或許不知道自己成為了一個人的精神支柱。也許在第一次見面的時候她對但丁說過:「先生你好」;在第二次見面的時候她給了但丁一個春天般的微笑;在第三次見面的時候敬作為嘉賓的但丁一杯葡萄酒。但是但丁在她生命當中僅僅是過客的形象,她的生活中不需要也不知道但丁其人。
但是但丁需要她。我不知道在她出嫁以後,但丁將是如何的痛苦,如何的自責,但這是他自己選的道路,他選擇了世界上最浪漫的戀愛方式,那麼他自己就要承擔。
貝特麗絲24歲的時候離開人世了。貝特麗絲的丈夫是如何地悲痛傷心無從了解,但是貝特麗絲的最瘋狂的暗戀者——但丁,他開始了一生中最為慘痛的心路歷程。貝特麗絲帶走了但丁的希望,帶走了但丁全部的感情,如果她不死,也許但丁還會在佛羅倫薩街中心的小巷遇到她,在伯爵辦的舞會上注視她,在她卧室的窗檯下仰望她……但是現在一切希望全部破滅了。
但丁開始作詩,開始在詩中表達自己對貝特麗絲的愛,於是但丁的第一部詩集《新生》誕生了。
夜的最初三小時已逝去
每顆星星都照耀著我們
我的愛情來的多麼突然
至今想起仍震撼我心魂
我覺得愛神正酣暢,此刻她
手裡捧著我的心,臂彎里
還睡著我輕紗籠罩的情人
他喚醒她,她顫抖著馴服地
從他手上吃下我燃燒的心
我望著愛神離開,滿臉淚痕
於是,貝特麗絲成為但丁真正的天使,在夢中,她帶領這但丁游歷了天堂,但丁將她留在了天堂最聖潔的地方。當但丁一覺醒來,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長篇詩作《神曲》的雛形已經形成了。
他們的相逢僅僅有三次,但丁不了解貝特麗絲,不知道她愛哭還是愛笑,喜歡讀詩還是喜歡女紅,喜歡白色還是喜歡紅色,貝特麗絲在但丁的心中僅僅是一個美麗的泡影,而就是這美麗的泡影給半生被放逐的但丁帶來了情感上的歸宿。
柏拉圖式愛情是一種完美的愛情觀。感情的事沒有誰對誰錯。正如歌里唱的那樣:「不在乎天長地久,只願曾經擁有」。在你的意念里,這個世界上存在一個生動而又完美的他(她),他(她)對你而言是毫無瑕疵、唯一永恆的。也許他(她)不會出現在現實,但永遠存活在你的心底。
為了但丁的貝特麗絲,也為了任何人心中的那個他(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