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安全視頻
① 2017防溺水安全教育視頻讀後感
今天我觀看了防溺水後,那一件件溺水事件在我腦海中回盪,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很快夏天來臨,天氣越來越熱,暑期也即將來臨。在炎熱的夏季游泳是廣大青少年喜愛的鍛煉項目之一。然而,不做好准備、缺少安全防範意識,遇到意外時慌張、不能沉著自救,極易發生溺水傷亡事故,據調查,中國平均每天有近150名兒童因意外傷害而失去生命。意外溺水是兒童意外傷害的首要死因,10個因意外傷害而死亡的兒童中,有近6個是因為溺水身亡的。
夏天是酷熱的,它的酷熱牽引著多少人去溝渠、去江河湖海中游泳、嬉戲,江河、溪流、水坑、水庫、游泳池這些地方都可能發生溺水現象,如果游泳前多一分防範意識和自救知識,就可以帶給我們歡笑。
② 看了中國安全網視頻後的觀後感
我看了《安全教育》的視頻後,讓我警惕起來,也讓我知道面對什麼情況的應該採用什麼措施。現在,暑假已經到來,安全隱患的高峰期已經到來,為了盡量避免事故的發生,中國教育部特意為全國的青少年錄制了一套《2008年暑期安全教育課》的電腦視頻,讓我們在盡情,盡興地享受假期的同時,也不忘了對自己的生命負責。全片分為幾大部分,分別包括:地震災害,火災,水災,溺水身亡,交通等幾個方面,使青少年對安全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在地震災害中,我的受益無窮。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學生和老師遭到了巨大的傷害。而釀成這一切之一切的後果的,是人的自救意識不夠敏感,不能把自救辦法應用到災難當中,因此,災難時的自救辦法都在視頻里一一得到了展現……看完視頻,我和父母對安全教育又有了更新一步的感觸。媽媽認為,要想災難發生時能以最快的速度撤離,就是要靠平時的練習。媽媽說得對,為了學生能在災難降臨時有更敏捷的反應,學校應多開展組織一些演習活動,這樣才能培養,提高學生與老師的應急反應能力。在這次大地震中,就有學校因為平時經常演習而成功逃生的例子,而他們之所以能以如此快的速度逃離現場,正是和他們平時的演練極為相關的。因此,要想順利逃脫災難,就必須在平時多留心,多實踐。
這次安全教育課教會了我許多:災難發生是的自我自救辦法;要做遵紀守法的文明小公民……而我覺得我在這里所學到的最重要的經驗是:當災難來臨時,不要驚慌失措,而是要沉穩冷靜,有序地逃離。時刻保持鎮定,你就會在災難中受益。生命是人的根本,人類只有愛惜它,它才會愈發變得燦爛,變得輝煌。而生命與安全又恰恰是緊密相連的,有生命才有安全,是安全創造的生命。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安全是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它是地球的基本,生命的必須。安全,學校與社會提及最多的一個詞,在如今看來,是多麼的重要。安全安全,別不在乎它,它和生命同樣珍貴,甚至比生命更為重要。沒有安全,沒有生命,何談教育,何談發展,何談幸福。
③ 全飛秒和半飛秒哪個安全
全飛秒。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眼科主任沙翔垠教授指出:全飛秒技術是國際上最先進的角膜屈光手術模式,手術安全性高、恢復快,受到不少近視人士的「青睞」。準分子激光可稱為第一代屈光手術,半飛秒是第二代,全飛秒是如今全球最先進的第三代。前兩代的手術都必需先作一個角膜瓣,像開罐頭一樣把角膜瓣掀起來後再用激光對角膜的基質層進行切削。
第三代的全飛秒無需做瓣,飛秒激光可以直接作用在角膜基質進行點狀切割,損傷較小,真正實現「無瓣、無刀、無痛」。而且手術過程很快,減去術前准備及滴麻葯等步驟,真正手術過程基本只要30秒。由於傷口小、恢復快、安全性高,術後出現眩光、乾眼症等並發症的情況也更少,特別適合軍人、警察、運動員等特殊職業需要的人。患者當天做完手術,第二天就可以正常用眼。
(3)暑期安全視頻擴展閱讀:
專家提醒:激光近視手術別過早做
由於我國近視低齡化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全飛秒近視手術也越日趨完善,不少家長都希望及早做手術幫孩子摘掉眼鏡。但沙翔垠教授指出,近視矯正手術的最佳適應年齡一般在18-50歲之間。18歲以下的青少年,眼球角膜都處在發育階段,眼軸也在變長,屈光度也不夠穩定,配鏡依舊是較為理想的選擇,並不適合手術治療。此外,全飛秒激光手術適合近視1000度以內的患者,超高度近視則適合採用非激光類手術。
原則上進行激光手術,除了年齡和度數限制,一般還需要符合以下條件:屈光狀態穩定在兩年以上;角膜厚度適中;無角膜炎其他眼部疾病或影響手術恢復的全身器質性病變;經術前檢查排除手術禁忌症者。因此,近視手術也不是「想做就做」的。
④ 觀《校車安全》視頻有感作文 看例文
夜,已經悄悄地降了下來,我獨自做在燈前,主題班隊會上那富有教育意義的影片,又生機勃勃地浮現在我眼前:
那是一部名叫《小學生安全教育》的影片,裡面有許許多多講述著坑,蒙,拐,騙的事例。其中防溺水安全引起了我的注意。
游泳,是廣大少年喜愛的體育鍛煉項目之一。然而,不做好准備、缺少安全防範意識,遇到意外時慌張、不能沉著自救,極易發生溺水傷亡事故。
調查報告:在中國,意外傷害是0~14歲兒童的首要死因。平均每年全國有近50000名兒童因意外傷害而死亡,平均每天有近150名兒童因意外傷害而失去生命。兒童傷害死亡只是傷害的冰山一角,在每一個死亡者背後,還有著上百兒童因此而終身殘疾。意外溺水是兒童意外傷害的首要死因,10個因意外傷害而死亡的0~14歲兒童中,有近6個是因為溺水身亡的。當兒童溺水時,2分鍾後便會失去意識;4~6分鍾後身體便遭受不可逆反的傷害。
這是發生在我身邊活生生的例子:
2013年,暑期期末考試結束的那天下午,我們學校隔壁班的一個男同學和幾個同學去河邊玩,不幸溺亡了,曾親眼目睹他父母傷心欲絕的樣子。臨放假之前,學校老師還拿了各種單子讓父母簽字,其中就提到了暑期安全的各種防範意識。
同學們,除了溺水,還有其它許許多多會造成傷亡的可能,追逐打鬧、打架斗毆、惡作劇等都有可能對自己和他人造成嚴重傷害!同學們,生命有時候是很脆弱的。
⑤ 觀看中學生自我傷害視頻觀後感
但我認為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更應該時刻把學生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安全第一」,這是大家的共識,一切漠視生命的態度和做法都是極端錯誤的,學校教育把安全放在頭等位置也是必要的。青少年正值人生的春天,對中小學生開展安全教育,無疑如同在生命中播下了平安的種子。要抓好學生的安全教育,重要的是開展好班級安全教育。曉之以理,從小事中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
1、 從聽到的小事提高學生的防範意識。
我們在日常生活、教育過程中總會聽到這樣那樣的事兒,其中不少是進行安全教育的好材料,如果我們善於發現、挖掘,學生會很容易接受教育。如:教師組織學生平時注意收集廣播、電視、生活中聽到的安全事故,然後談談自己的體會和看法。對學生收集的材料和體會,教師進行必要的點評,並張貼宣傳,以提高安全警示教育。
2、從看到的小事進行安全防範教育。
眼睛是我們接受信息的重要途徑,生活中看到的許多小事同樣是很好的安全教育材料。安全隱患不可根除,也時時在我們身邊,我們要做的就是防範於未然。組織學生尋找發生在身邊的安全事故及藏於身邊的安全隱患,把自己的所見所聞編成小報張貼於班級或學校的公告欄,讓學生得到警示教育,並提高安全防範意識。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育藝術的本質不在於傳授,而在於喚醒、激勵、鼓舞。我們通過學生身邊的小事喚醒了學生對安全事故的重視與防範。
一、動之以情,在小事中提高學生自我保護能力。
有研究表明,體驗是學生發展能力、形成技能的最好途徑。教師只是一味地反復叮囑或是訓斥,而沒有真正讓學生去體驗、去感受,那麼學生是無法形成良好的技能的。安全教育的重要內容是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學生自我保護能力的培養,也要從小事入手,在小事中讓學生體驗自我保護的重要性及自我保護的過程,從而形成技能。
「有同學在削鉛筆時不小心把手割去,捏著傷口,哭著,跑進教師辦公室請求教師的幫助;有同學上體育課,不小心腳上擦破了皮,哭著……」各種各樣的大小問題全部找老師,學生已沒有自己處理的意識。針對這一點,倡議大家自己能解決的小傷小問題自己解決。同時在班中准備了一些傷口消毒葯水及一些包紮傷口用的物品,教學生嘗試包紮一些輕微的小傷口。從此,班中學生在校園中發生的一些小意外,能自行簡單的處理,並在處理時同學們互相幫助、相互協作,共同體驗了自救、互救的過程,感受了自救、互救體驗。
教會學生自我保護的方法,培養學生自我保護的能力,使之有足夠的能力和勇氣沉著對付突發事件,這是安全教育的目的,也可說是現代素質教育的一項內容。在創設的情境中,通過體驗讓學生學習自我保護的方法,是一種捷徑,能取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導之以行,引導學生遠離安全事故。
安全教育的最終目標是促使學生形成安全行為,從而在學習生活中遠離安全事故。學校是公共場所,學習是集體性生活,學生是未成年、缺乏責任感的人群,安全隱患不可避免,我們要做好的就是防範於未然。防範於未然,重中之重是規范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引導學生以安全的行為在安全的環境中學習、生活、成長。導之以行,注重引導與規范,引導學生積極開展豐富多彩有益身心健康的課外活動;規范學生不參與不科學的活動,不到有安全隱患的區域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使之遠離安全事故。
大地蘇醒,春風又綠。我們要把平安的種子撒播進青少年的心田。當它發芽開花、長成參天大樹,我們必將收獲更多的祥和、幸福和安寧。當前我國校園傷害事故之所以難處理,就在於人們對校園傷害事故責任主體的認定上,存在著觀點分歧,導致在法律規定上,無法可依,在實際問題的處理中,也無據可尋。學習了《中小學生意外傷害事故認定》,讓我了解到如何判斷學校及教師對事故的發生及其後果有無過錯,如何進行損害賠償,可以遵循以下原則:
1.意外事件。中小學生意外傷害事件是無法預見和不可避免的,學校及教師對事件無任何過錯,不負任何責任。但如果事故發生之後,教師沒有在學校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採取措施救險,延誤了治療,造成傷害者傷情加重,就應負責,這是一種事後責任承擔。
2.學生在上課期間因互相打鬧而受傷害。上課期間,教師負有監督管理職責。對在此期間發生的學校事故,教師承擔責任大小,要考慮到學生的年齡。但需要強調的是,對不同年齡段學生在管理職責上的不同要求並不意味著人為地降低教師應盡的管理職責。
3.學生受傷不是學校所為,但與學校場所設施管理不完善或教育教學儀器、設備保管、存放有關,學校要承擔部分民事責任。需要注意的是,學校場所設施造成的學生傷害承擔責任,與學校建築設計、施工中暴露的質量問題關聯,但更多地與教職工是否及時發現事故隱患並及時向學校報告有關。
4.學生課余時間受傷。課休時間是事故多發段。教師的職責,是要培養學生安全意識和躲避危險的能力, 一旦發生事故,要及時採取措施做好善後處理。中小學教師的職責並不是如幼兒園阿姨那樣履行保育員角色,也不是超市中的保安,不可能全天候地監視每個學生的一舉一動。關鍵看學校在課間是否負有監管責任及到位情況。
5.教師上課期間離開教室。教師在上課時隨便離開課堂,期間學生打鬧造成傷害,學校責任所負的大小,主要決定於學生的年齡對該行為後果的判斷能力。
6.學生上下學發生傷害事故。學生每日上下學,是維持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起點和終點,這時學生的雙親對其子女的保護監督基於親權關系,而學校教師也必須加以指導並採取必要保護措施。但每一位學生在上學時從家中出發到學校放學時由學校出發回到家中,期間的安全,除有特殊情況外,應由學生個人及親權等保護者負擔責任。如果學生集體上下學是學校規定,則可解釋為學校已介入學生上下學的生活領域。這時,學校在法律上對於集體上下學就有安全維護的義務。
7.公休時間(包括寒、暑期)學生傷害事故。原則上說,學校對學生安全保護責任的職責范圍限於學校正常教育教學時間,但這並不等於說學校對於公休時間發生的學生傷害事故就不負任何責任,問題的關鍵在於學生在這些時間內發生的傷害事故的原因與學校教育教學活動有無聯系。
⑥ 2020最火的網路新詞有什麼
2020最火的網路新詞,常見網路新詞具體如下:
1、盤他
盤他在2019年是一個很火的詞,這個詞來自於相聲《文玩》,但是真正讓他火起來的是抖音,抖音上有一位用戶發了一條關於盤他的視頻,後來就引起了一個「萬物皆可盤」的視頻話題,這個話題有很多用戶參與,而盤的東西也是腦洞大開,各種各樣什麼都有。盤他可以用在和別人起爭執的時候,在這種情況下「盤他」就等於是「懟他」的意思,在遇到漂亮妹子的時候也可以說「盤他」,意思是「撩她」。
2、我酸了
網路流行語2020口頭禪,「我酸了」是不是有很多人也經常說呢?簡單來說我酸了就是我羨慕了的意思,我酸了一般是用在羨慕別人的甜甜的愛情上面,所以酸了也可以代表羨慕了。和檸檬的意思差不多,微博還特地上線了檸檬的表情包。我承認我酸了,就是我承認我嫉妒我羨慕我眼紅的意思,一般搭配檸檬表情包
3、好嗨喲
好嗨喲這個詞來自於一首歌,一首網路歌曲,隨後,經過短視頻達人改編並配合十分魔性的表演,引得許多人模仿,用於表達很高興和興奮的狀態。
4、是個狼人
由「是個狠人」演變而來的,意思是「比狠人再狠『一點』」。通常用來調侃某人做事不按常理出牌,卻又能取得奇效,給人一種出乎意外的很厲害的感覺。
5、雨女無瓜
雨女無瓜是「與你無關」的諧音,是一種普通話不標准、帶有方言腔的表達。這種表達看起來高冷神秘,有點讓人摸不著頭腦,再加上表情包顯得十分逗趣,通常用於回懟或調侃別人。
6、斷舍離
斷舍離表達的是一種生活態度,意思是把那些不必需、不合適、過時的東西統統斷絕、舍棄,並切斷對它們的眷戀,「斷舍離」之後才能過簡單清爽的生活。
7、不忘初心
不忘初心的意思就是,不要忘記自己最初的心願,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庄嚴宣告:「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其實,每個人都有一顆初心的種子,都應當尋找初心、牢記初心、保持初心,為實現自己的小目標努力奮斗,為實現中國夢添磚加瓦。
8、996
996指的是一種工作制度,意思就是從早上9點上班,到晚上9點下班,每周工作6天,這種工作制度常出現在互聯網等高科技公司。2019年4月12日,阿里巴巴的官方微博發布了馬雲的一段發言,馬雲稱「996」是修來的福報,引發了社會的強烈反彈。當天下午,馬雲立即回應,稱「任何公司不應該,也不能強制員工996」。「996」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招致了社會各界的批評。
9、我太難
「我太難了」出自「快手」視頻網站上的一個「土味視頻」。視頻配了一曲憂傷的音樂,主播眉頭緊鎖,眼神空洞,一邊說著「我太難了,老鐵,最近壓力很大」,一邊欲哭無淚地用雙手緊緊扶住額頭。該視頻發布後,「我太難了」立即引爆網路。隨後,網路上還出現了以「我太難了」為主題的表情包。
10、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的流行,反映了人們對霸道、蠻橫人格的嘲笑和反感。這句流行語出自於2019年暑期熱播的綜藝節目《中餐廳》第三季的嘉賓黃曉明之口。在節目中,作為「店長」的黃曉明以自我為中心,在有關餐廳菜式、采購等事情上,常常不顧及其他人的意見,將盲目自信及獨斷專行表現得淋漓盡致。
11、確認過眼神
確認過眼神,即從眼神里得到了證實,出自林俊傑《醉赤壁》里的一句歌詞: 「確認過眼神,我遇上對的人。」今年走紅網路的「確認過眼神」,僅表示「確認過」「甄別過」的意思,與「眼神」不一定有關。
12、融梗
融梗,就是把別人精彩的創意融合進自己的作品中。近年來,因多部文藝作品涉嫌「抄襲」,網路上出現過好幾次針對「融梗」定性的集體討論。但到底是「合理借鑒」還是「違法抄襲」,二者的「邊界」到底在哪,始終不能達成一致意見。
13、××千萬條,××第一條
2019年春節上映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受到普遍好評,國內外影迷紛紛叫好。在影片中反復出現的行車安全提示語「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范,親人兩行淚」,一下流傳開來。這句「安全守則」並不合轍押韻,讀起來甚至還有點拗口;但貼近現實,能喚起人們的安全意識,在人們心中產生了共鳴。
14、檸檬精
檸檬精的字面意思是「檸檬成精」。檸檬味酸,與嫉妒他人時「心中酸溜溜」的感覺相合。因此「檸檬精」最初用在他人身上,是用來嘲諷他人的,其含義與「嫉妒」類似。近來,它的貶義色彩在不斷淡化,有時也用在自己身上,即用於自嘲,表達對他人或外貌或才華,或物質條件或情感生活等各方面的羨慕
15、佛系
佛系」是一個外來詞。2014年日本某雜志介紹了一個「男性新品種」——「佛系男子」,即愛獨處、專注於自己的興趣、不想花時間與異性交往的男人。2017年12月,一篇題目為《第一批90後已經出家了》的博文介紹了現在年輕人的「佛系生活」方式,其「佛系」義指「不爭不搶,不求輸贏,不苛求、不在乎、不計較,看淡一切,隨遇而安」的生活態度。
16、、文明互鑒
2019年5月15日,習主席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再次強調,「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互鑒,因互鑒而發展」,引起全球共鳴。「文明互鑒」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是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文明互鑒」已成為全球「熱詞」,在國際、國內媒體上廣為傳播。
17、巨嬰
巨嬰,本是指體形巨大的嬰兒。近年來,人們用「巨嬰」指心理滯留在嬰兒階段的成年人。這類人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規則意識,沒有道德約束,一旦出現超乎自己預期的情況,就會情緒失控,產生過激的非理性行為,給社會帶來災難性後果。
⑦ 求2013年6月22日,北京豐台電視台數字803頻道 暑期小學生安全與素質教育 視頻
http://v.ku6.com/show/o-cXDZz1FEYc2PKSH2tWgg...html 打開抄的網頁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