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教育情景
《中學語文課程標准》中指出「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幫助他們樹立主體意識,根據各自的特點和需要,自覺調整學習心態和策略,探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途徑。」加大自主學習力度,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已成為全體教育工作者的共識。素質教育下中學語文課堂改革正在迅猛推進,教師再也不能把學生看成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應讓語文課堂成為學生自主學習,共享知識、煥發生命的平台;為此我在教學中是這樣做的: 一、注重質疑,自主探索 古人說:「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有疑問,才有學習的內驅力。人類的思維活動往往是由於要解決當前面臨的問題而引發的。課堂中要讓學生思,必先教有疑。教師要積極引導、啟發想像,鼓勵他們敢想、敢疑、敢問,重視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進而進行發現的問題教學,激勵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學生提出的問題讓學生自己讀書,互相議論,自主探索解決。在現代心理學上也這樣認為:青少年心智發展的根本原因是一種內在的認知需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遇到新的問題,就會產生探究求知慾望,從而激發學習的積極性。這種教學即真正達到以學生的問題不斷提出為教學的開始,至學生契而不舍地解決問題為成功的歸宿,教學就十分有效和積極,因此自主性就得到了。 二、分層定位,不同評價 語文新課堂既然鼓勵學生大膽言談,那就難免「百花齊放」,什麼樣的說法也有。這就要求教師科學定位,分別給予不同的評價。對那些發言積極,口齒伶俐,結果准確的學生,應當充分肯定,並鼓勵表揚,讓他嘗試到成功的喜悅,激發他們積極向上的情感;對那些發言不準確,有錯誤的學生,教師更應該心平氣和,不草率,不打斷,不急於給出正確答案,更不能譏笑、諷刺他們。而應把思路引向正確方向,再疏導引申,使他們能順利做答,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獲 教師的贊賞、激勵的評價語言不僅能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對課堂產生濃厚興趣,而且能交流師生情感,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堅定學習的自信心。教師的評價還要特別注意鼓勵後進生主動發言,而且在發言的質量上不要提太高的要求。這樣來進行評價會讓學生感到態度誠懇,評價中肯,進而產生主動求知的心理沖動,以良好心態進入學習。 三、鎖定目標,有章可循 教學目標,是語文課堂的出發點,是一節課的指針和精髓。一節課一旦確定了目標,整節課的教學活動就必須始終圍繞這一目標展開。美國著名教育家布魯姆也強調了教學目標的重要性,他說:「如果不想在不甚重要的事情上浪費時間和精力,那麼明確地確定教學目標是至關重要的。」目標的定位也就是要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范圍和空間,讓學生能在教師的引領下完成自主探索 教學目標的准確定位,關鍵是教師的精心准備。首先,教師要對教材有深入地鑽研。文本教學,要弄清每篇文章的「點」和整個教學模快的「面」之間的和不同,讓每一個亮色各異的「點」相互對照、映襯,循環、交織,最終形成嚴密緊湊、系統完整的「面」的模塊。這樣的備課設計,才便於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中省時高效。其次,了解學生,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學生的能力、基礎,興趣愛好,甚至行為習慣都是每一個有責任心的語文教師所必須考慮的。通俗的說,學生需要學什麼,能夠學什麼,老師再去教什麼。離開了這個環節,整個的語文課堂將是真正的閉著眼睛捉麻雀、瞎子摸象,沒有好的效果的,學生的自主發揮也就會受到限制。 四、興趣推動,激發熱情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於興趣。」這是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的闡述。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是推動學習活動的一種高效催化劑,已成為人們心目中的公理。語文課堂上,語文老師以興趣為先導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效率,是十分必要的。 導入要新穎別致。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一節課的導入能夠先聲奪人,扣人心弦,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和旺盛的求知慾,就基本奠定了這節課自主學習的氛圍。課堂導入一般因情景和所講授內容確定,文學類文本以故事導入、意境導入為多,實用類文本比較注重事實,多採用談話式或評論式等,重知識重說理的小品文或論說類文章往往比喻導入和演示導入使用較多。總之,精心設計了導語的課堂,學生們的自主學習熱情是大不相同的。 教學手段多樣變換。語文課堂照本宣科、死氣沉沉是難以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的,老師通過多樣的手段讓課堂靈動起來,快樂起來,才能激發起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像啟發想像、比較異同、分角色誦讀、課本劇表演,以及錄音機、錄像機、實物掛圖、PPT等多種媒體,這樣形成的多種感官,一掃學生的單一性學習的枯燥乏味。李白的《蜀道難》「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配上幾幅秦嶺、龍門山地貌圖片,學生的想像就有了依局,記憶也會迅捷而長久了。 五、創設情境,巧妙引導 改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就要創設多種途徑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習探究習慣。 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並不是要忽視教師的主導地位,抹殺其主導作用。教學過程中「教」和「學」應該並重。也只有教師合理的導,充分地發揮主導作用,學生才能克服隨意性、盲目性,自主學習才變得有意義和有價值。在《閱讀和寫作訓練》「訓練」中,當學生欣喜地知道「訓練」就是《龜兔賽跑》的續集時,教師順勢引導:「同學們,你們想不想也來給《龜兔賽跑》設計一個續集呢?」導,猶如一線亮光,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在她的巧妙引導下,學生的自主探究便是別有一番景緻:有的設計了兔子的再度驕傲,有的設計了烏龜的誠實,還有的想像了他們的同心協力…… 六、營造氛圍,激感 學習過程以人的整體心理活動為基礎,滲透了學生的認知和情感活動。傳統的教學往往忽視了教學中的情感因素,將生動的、復雜的教學活動局限於固定的、枯燥的知識傳授之中。新的課程標准要求體現以人為本,它強調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必須有機地融合到課堂教學中去,成為教學過程的靈魂。於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把培養學生的學習情感放到一個嶄新的位置,促使學生具有學習熱情,積極、主動的學習,樂於學習。情感怎樣激發?動機往往會產生良好的學習效果。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的年齡特點,創設出一種特定的學習情境,營造出一種特定的學習氛圍,有效學生的求知慾望,激發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產生自主學習的動機。教師聲情並茂的朗讀,扣人心弦的導語,富於童趣的故事,課文情境劇的表演指導,課內學生游戲的組織以及多媒體手段的運用等,都是創設情境的有效方式。 七、 師生互動,共同參與 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的過程,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有機統一。從某種角度來講,以往學生不主動的學,厭學,不是學生不願意學,而是我們的教師不願意放手讓他們學--擔心教學質量,一味地「灌」--只看到了自己,從根本上忽視了教育的主體。所以,得從思想上認識到學生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是活生生的人,師生之間要實現教學相長,建立密切地教學關系,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參與意識,挑戰意識,只有這樣,才能改變以往教學中學生處於的被動局面,充分地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在教授《看雲識天氣》一文時,我積極地開導他們:「我真想看一下今天的雲,判斷最近幾天里的天氣狀況,大家願意和我比一下誰說得更准嗎?」學生非常樂意和教師一比高低,研究雲的意願立刻就變得非常的濃烈,於是自主的去發現和探索雲的特徵和樣子。 八、開放多元,實踐創新 傳統的教學過於的封閉。要想多給學生自主學習和實踐的機會,是新課程改革賦予廣大教師的職責。教師忙於知識的滿堂灌,學生缺乏對智慧的挑戰和對好奇心的,課堂教學也就變得沉悶,更不要談學生自主性的發揮了。課堂教學不應該是一個封閉的系統,更不應該拘泥於已有的固定不變的程式,師生都應該積極創實踐,勇於創新,開放多元,超越預定的教與學的目標。教師鼓勵學生對書本進行自我理解,自我斟酌,回歸學生自己的生活。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要打破教學內容的封閉,開放性備課;打破教學形式的一成不變,開放性教學;打破教學手段的僵化,大膽自主創新。在實踐中學習知識,在實踐中探索,用多種手段萌發學生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也就為課堂提供了自主發揮的前提。 總之,新課程標準的頒布與實施,給我們的語文教學改革帶來了新的契機。如何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依然還是我們語文教師的重要任務,還需要我們進一步去探索和發現。
『貳』 清早師生校園見面場景描寫
告訴你,我的校園環境優美,設備先進,雖然我們學校在農村,可一點也不比大城市的差。你不相信,那讓我就當你的小導游帶你參觀參觀。首先我們來到校園廣場,最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大花園,奼紫嫣紅的一串紅,千姿百態的菊花,真是美不勝收。一陣微風吹來,引來了一隻只蝴蝶、蜜蜂。往左看,先是一座小型的停車場,後面是一個又大又壯觀的蘑菇型的體育館,氣勢非凡。瞧,這有一塊文化石,上面寫著「誠敬宏遠」,那裡也有一塊,上面寫的是「知行合一」。你看學校廣場都這么美,何況裡面呢?你肯定著急了,那就去大廳吧!一走進大廳,哇,多麼寬敞明亮呀!最引人注目的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這八個大字,再往左周看有學校榮譽榜,一塊塊獎牌記錄著我校的成長足跡與輝煌。接著,我們去生態館,你看,這些動物標本,形象逼真。特別是那東北虎張著血盆大口,像要吃人似的,還有那雄獅,登在假山上,好像在尋找食物,真是太有趣了。現在我們去教學樓,你聽,那琅琅的讀書聲不絕於耳。你看,這房子是不是很美觀?好了,我們現在去一樓師生作品長廊,這些作品,雖比不上畫家畫得那般栩栩如生,可讓人看了愛不釋手。二樓是環保長廊,上面記錄了1970年到2006年世界每年的環保主題。三樓是中華美德格言長廊,在那裡還可以學到許多名人名言呢。我對你說,我校還有一個我們共同的家,名叫「我們的家」,裡面有隊活動室,心裡咨詢室等豐富多彩。我們再去音樂樓,那是音樂的殿堂,每天都能聽到優美的歌聲,你瞧這是鳳尾竹,它把音樂殿堂點綴得那麼美,再加上悠揚的琴聲,那就更美啦!操場,在每個校園都必不可少。我們的操場是塑膠跑道,四周樹木圍繞著,在這么寬敞的操場活動簡直是種享受。我校還有很大的餐廳、圖書館等,我不一一細說了,留給您慢慢欣賞吧!我們的校園美嗎?
『叄』 請講述一件最能讓你感動的師生情景
諶老師是我最為尊敬你最佩服的老師,她一直是我學習的榜樣,教五專年一期結束後屬她就要退休了,在最後一天的學習結束後,學生都不肯離校,很多家長來接都不肯回去,後來家長和學生寫了一封信給中心學校的校長,請求校長延聘陳老師半學年,那封信有全班同學和百分之九十的家長簽了字。
『肆』 幼兒園師生同台情景劇
編一個故事,讓壞人拐騙孩子,孩子機智地識別出來了,有機智地別人的地攤,被地攤老闆拉著不讓走,小朋友的到機會報警,被警察叔叔救下了
『伍』 情境教學模式與情景教學法什麼區別
主要區別是,性質不同、作用和意義不同、方法不同,具體如下:
一、性質不同
1、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並使學生的心理機能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
2、情景教學法
情景教學法是教師根據課文所描繪的情景,創設出形象鮮明的投影圖畫片,輔之生動的文學語言,並藉助音樂的藝術感染力,再現課文所描繪的情景表象,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彷彿置身其間,如臨其境;師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進行著的一種情景交融的教學活動。
二、作用和意義不同
1、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於激發學生的情感。情境教學,是在對社會和生活進一步提煉和加工後才影響於學生的。諸如榜樣作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課內游戲、角色扮演、詩歌朗誦、繪畫、體操、音樂欣賞、旅遊觀光等等,都是寓教學內容於具體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著潛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2、情景教學法
情景教學模式是以案例或情景為載體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以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情景教學對培養學生情感,啟迪思維,發展想像,開發智力等方面確有獨到之處。
三、方法不同
1、情境教學法
創設情境的途徑一般為生活展現情境、實物演示情境、圖畫再現情境、音樂渲染情境、表演體會情境、語言描述情境六種。
2、情景教學法
採用情景教學,一般說來,可以通過感知、理解、深化三個教學階段來進行。
『陸』 怎樣寫出師生闊別幾十年的感動情景
從雙方的動作神態肖像下手
環境描寫渲染
自己的心靈感悟
『柒』 教育心理學主要研究教育教學情境中師生教與學相互作用的心理過程、教與學過程中的心理現象。
教育心理學是一門研究學校情景中教與學的基本心理規律的科學。主回要研究內容包括兩大答部分:一部分是學習與教學的要素,包括學生,教師,教學媒體,教學內容,教學環境等;一部分是學習與教學的過程,包括學習過程,教學過程,評價反思過程。
『捌』 一篇寫小學老師上課時的情景,寫出師生的感情,300字
★ 我們的老師姓桑,她戴著一副明亮又時尚的眼鏡,看上去很漂亮。
記得昨天,桑老師在給我們講課,講著講著,突然咳嗽了幾下,我就開始覺得桑老師感冒了,接著,桑老師又咳嗽了幾下,啊,桑老師真的感冒了。三十四雙眼睛盯著桑老師,可桑老師卻像沒事似的,又開始給我們講課。時間過得可真慢,好容易下課了,我跑過去問:「桑老師,您是不是感冒了?」桑老師說:「有點,但沒什麼。」後來,為了不耽誤我們的功課,她背著我們悄悄地吃葯。
桑老師不僅關心我們的學習,還關心我們的身體。記得有一次,我們班段澤豪病了,桑老師非常著急,她只好先請校醫給段澤豪看病,然後,又給段澤豪的爸爸打電話,直到段澤豪吃完葯,他爸爸把他接回家,桑老師的心才安了下來。啊!老師!您不是母親勝似母親!
『玖』 關於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教育敘事
淺談如何正確處理師生關系
一眨眼,一個學期就過去了,作為一個新教師的我,感觸良多。從大學畢業,再到一所學校,使得自己一時無法很好的從「學生」這個角色轉變到「老師」這個角色,所以剛上課那會兒,既想和他們做朋友,又不想他們太過放肆,所以無法很好的處理「我」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有時,找學生談話,不是批評,就是教育,這往往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就是要和你老師對著干;下課時為了和他們距離拉近,就和他們一起玩耍,結果導致上課時學生也不怎麼「安分」,等等。現在一個學期下來,自己從實踐中慢慢摸索,總結了一些經驗。
第一,要懂得傾聽。傾聽是實施有效教育的基礎和前提。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渴望別人尊重的願望。作為一個新教師,一個三年級的副班主任,要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須尊重學生,傾聽學生的心聲,了解學生的難處,知道他們在想什麼;做什麼?有什麼高興的事?有什麼煩惱的事?他們學習中有什麼成功的地方?有什麼困惑?對這些問題有個比較清楚的認識,就可以對症下葯,有的放矢。所以在了解學生時候,就要放下老師的架子,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增加老師的親和力,學會傾聽。這樣學生們就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尊重和關懷。他們就願意把自己的想法、願望、要求、困惑告訴你,求得老師的關懷和尊重,求得老師的寬容和理解,求得老師的幫助和解釋。這個時候所進行的交流,就是心與心的交流。所以,傾聽是實施有效教育的前提。
例如:我班有個學生叫蘇東健,每次英語課堂默寫,單元測驗,他都不認真做題,聽力也不好好的聽。下課鈴響以後,其他同學都完成了 ,就他還有大半張試卷沒完成,他很無所謂的把試卷交給了我。我問他,你為什麼不好好做試卷?他說,不會。其實他是很聰明的,平時作業基本就全對,不可能有這么多不會的題目。後來幾次,我找他談談心,慢慢地他就告訴了我,原來他是不想做,想出去玩。但是,同時他也跟我保證說,他在期末考試絕對會認真做試卷,絕對不會拖拉時間。
我在傾聽時,不插話,不打叉,他有什麼就說什麼,而且始終看著他的眼睛,關注他的事情。
聽他說完,我認真地跟他說:「如果不從每次測驗,哪怕是小小的課堂默寫上練起,你怎麼知道你期末考試的時候時間一定來得及呢?」他低下了頭。後來,我告訴他,只有從平時的點點滴滴練起,才會取得最後的成功。他聽完,對我點點了點。果然,以後幾次的默寫他速度加快了,做題也認真了。
第二,要懂得欣賞。欣賞是有效實施教育的態度,是有效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在學會傾聽的基礎上,欣賞學生。不僅包含了對學生的理解和寬容,更重要的是把學生當做和自己一樣平等的人;不僅欣賞優秀學生的優秀品質,而且,要學會欣賞學生的缺點和失誤。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對優秀學生欣賞,幾乎每個老師都能作到,但是對差生的欣賞,就幾乎沒有多少人認同了。
作為一個副班主任,作為一個英語老師,有差生是難免的,而且比起語文和數學,差生的數量是比較多的。但是要對所有學生實施有效的教育,就必須對差生進行有效的溝通。其實,差生毛病多多,在他們身上幾乎找不到可以欣賞的東西。但是如果不能從內心深處,尊重學生,欣賞學生,就不能喚起學生對美好人性的熱愛,就不能喚起學生對老師教育的認同。所以教師就要在傾聽的基礎上,欣賞學生。我在具體的工作中,注意了欣賞學生,就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例如:我班學生金錫夏,經常自由散漫,上課好端端站了起來,胡亂插嘴,學習習慣差。因為他是韓國人,所以上課有時比較復雜的中文句子,他聽不懂,他就會自己站起來,跑到講台邊問我。雖然他的動機是好的,但是他這樣會帶給其他學生不好的影響。在與他的多次交談中,我發現他其實上課很愛發言,但是沒有養成良好的舉手習慣,他英語的詞彙量也很豐富。我就在課余時間跟他約法三章,上課不舉手,就沒有發言的權利。於是他上課乖了很多,手舉得很高很高,當然我也給了他很多機會,讓他在課堂上多發言,多動腦,雖然現在偶爾還會插嘴,但是比起以前好了很多,成績也提高了很多。
第三,要懂得贊美。贊美是欣賞的結果,是對傾聽和欣賞的鞏固。他和表揚不同。他不是當著學生的面的表揚,而是在學生背後的贊美。他是融洽人際關系的法寶。老師的傾聽是不是假的,老師的欣賞是不是做作出來的,只有當學生聽別的同學說出來的時候,才會從內心深處認同,才會對老師的教育感激,對老師的教育感恩,才會肯定老師的誠意,才會不自覺地在老師的期望的方向上,邁出步子。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一定要知道充分利用教育資源,在其他學生面前中肯的指出你試圖教育的學生的優秀品質,贊美他的行為和思想,叫他知道你對他的關注,叫他知道你對他的關懷,,是發自內心的對人的尊重。
例如:我班新轉來一個學生,喜歡罵人,喜歡動手動腳,行為習慣很成問題。才轉學來三天就沒有同學願意和他玩了。經過對他的一段時間的分析以後,發現很願意為老師做事情。為了不讓他的同學之間的關系惡化,我在課上說:「XXX,其實很關心班集體,很願意為大家做事情,希望大家能再給他一次機會,相信大家一定願意幫助他。」從此以後,他和同學之間的關系改善了很多,同學也願意接納他了,願意和他玩了。
總之,做好班主任的工作,做好教師的工作,一定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在關心、關懷的基礎上,傾聽學生的心聲,真誠地欣賞學生的長處,贊美學生的優秀品質,就一定能夠很好的處理師生之間的關系,帶領學生一起進步。
尊重理解學生,營造平等的師生關系
我們班有個特別有個性的男孩子陳署龍,思維敏捷,能言善道,在同學當中有較多的優越感,經常無視課堂紀律,想發言從不等老師點名 ,經常在課堂上發出一些怪叫聲,課上想說話就說話,同學們和我的思路及談話經常被他打斷,有時我沒點他的名讓他起來回答問題,他甚至摔東西或坐在座位上玩別的東西。上課時,我經常因為他而停了下來,說服他上課要注意秩序,我對他費盡了口舌,他的為所欲為收斂也是很少很少。星期四的語文課上,我讓同學們當小老師教讀生字並口頭組詞,同學們興趣盎然,一雙雙小手如小樹林挺立在我的眼前,他也不例外的想表現自己。此時我想:得點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來讀,讓他們也能品嘗到成功的喜悅。我點了兩位男同學起來讀,龍龍見我沒有點到他的名字,臉上立即露出一臉的不高興,小嘴嘟起來都可以掛油瓶了,還一邊說:「總是不叫我的,都讓他們讀完了,我還沒讀呢。」說完,就把頭伏在了兩只手臂上,一直情緒低落地參與著學習活動。當時我並不是很在意,繼續投入地與其他同學開始了下一環節的教學。「現在就讓紫丁香來為小朋友做這一切吧。大家四人小組自由讀第三、四、五節。討論:紫丁香是怎樣和老師做伴的?想想該怎樣讀這三節?為什麼這樣讀?」每個小組的同學明確了學習要求後,都開始有聲有色地讀了起來,並逐個兒發言討論,互相交流自己的個性體驗,興趣濃厚,不亦樂乎。但我發現他並沒有任何動靜,低頭在看著自己的手指,組里的討論、學習活動好象與他沒有任何關系。我看到他的情緒化表現,心裡暗暗為他著急,這孩子這樣下去怎了得呀?忙走到他身旁,語重心長地說:「孩子,你要積極的參加到組里的學習活動中去,和大家一起討論學習,體會深刻了,舉手發言的時候才能表現精彩。剛才,老師沒點到你的名字,是老師想讓學習困難的同學得到成功的體驗,課堂上,每個同學都想表現好自己,但是因為時間的關系,老師不可能每次都能點完舉手的的同學起來發言。希望你能理解老師的苦衷,不要責怪老師,好嗎?」他好象聽懂了我的話,用他那單純得象水晶一樣的眼睛看了我一眼,一句話也沒說,就參與到了小組學習活動。看到他的情緒有所好轉,我就放心地進入了下一環節的教學活動。5分鍾過去了,每個組都先後舉起了手錶示已經完成了合作學習的任務,我就拍了三下手,同學立即齊刷刷地坐好了。我滿心歡喜地開始與同學們交流對第三、四、五節的感悟體驗。每個小組推薦的代表都代表學習小組成員與大家交流了自己組里同學的獨到見解和體驗,「綠葉在風里沙沙地響,那是我們給你唱歌,幫你消除一天的疲倦。這里的沙沙要讀得優美些,讓老師覺得這是優美的歌聲,他聽到後就把一天的疲倦趕跑了。」「滿樹盛開的小花,那是我們的笑臉,感謝你時時把我們掛牽。這里的盛開、滿樹、笑臉三個詞寫出了小朋友們對老師的熱愛。老師,我們小組想一齊讀,因為我們都想感謝老師,都想對老師說,我們愛你,敬愛的老師!」……各組小朋友的感悟體驗在我們融洽的談話中得到了展現,同學們個性化的理解也在推薦讀、挑戰讀、齊讀表現得恰到好處,我為同學們的成功感到了欣慰。此時,我還不時的觀察他,他這時聽得還是挺認真的,我暗暗為的他進步感到高興。「假如是你們的歌聲,你們會唱些什麼呢?假如是你圍著老師微笑著說話,會說些什麼呢?」我順勢又組織了一個拓展性的練習。同學們的思維開始活躍起來了,又出現了一次齊刷刷地舉起了小手的情景,有的還把手高高地舉過了頭頂,生怕老師看不見,在這一雙雙高舉著的小手中,龍龍那雙小手特別的高,他竟激動得站上了板凳,一邊跺著小腳一邊揮舞著自己的小手,自然地他的小手特別地映入了我的眼簾,他的舉動也讓我緊皺起了眉頭。我立即用手示意他趕快從板凳上下來,他從手勢中發現了自己的失態,咧開小嘴一笑立刻從板凳上跳了下來。本想讓他第一個表現一下,可她這種破壞公物的舉動是不能讓他繼續發展下去的,這次不叫他,就當是一次對他的教訓吧。想到這,我把目光轉向了別的同學,連續點了幾位同學起來發言。突然,教室里忽然傳來了咚咚的敲桌子的響聲,我徇聲望去,已看不到有人敲桌子,但又看到龍龍嘟著嘴、耷拉著腦袋、一眼埋怨地看著我,毋庸置疑,咚咚的敲桌子的聲音自然是這位令我傷透了腦筋的「公子」發出的。我們的眼光相遇了,可我看到他沒有一絲悔意,左手又拿起語文書重重地摔了一下說:「每次都不喊我,每次都是這樣。」哎呀,這孩子的脾氣可真了不得呀,我帶了那麼多學生頭一回遇上這么難攪難纏的學生。我們學習的是一篇小朋友們贊美老師、熱愛老師的散文詩,都不知道他是怎麼學的,他這樣的為所欲為,不是在明顯地不尊敬老師,太不像話了、太不像話了,如果我再不拿出點老師的尊嚴來,他以後肯定會變本加厲的。「龍龍,你給我站起來,看著老師。」我開始把聲音提高了一個八度,臉上的淺笑早已消失得無了蹤影,板起了面孔、瞪圓了眼睛。「你這樣做是什麼意思?剛才,你站到板凳上,老師沒批評你,已經算是夠給足面子給你的了,你不但不改正,反而越來越過分,真是夠氣人的了。你真是一個不尊敬老師的孩子,請你老老實實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好好想想自己今天這樣做,是不是有禮貌的孩子所做的,想想自己哪裡不對。下課了,到老師的辦公室去跟老師說清楚。」在我的一連串劈頭蓋臉的批評聲中,教室里出奇的安靜。說完了這番話,我舉目望向同學們,只見他們一個個屏息凝視著我,眼睛瞪得又大又圓。我不禁愣了一下,孩子們怎麼啦,我剛才批評龍龍的樣子、話語是不是嚇著孩子們啦?我立即意識到這與我剛才的表現有關,馬上露出孩子們最喜歡的笑臉,改用溫和、親切的語氣說:「同學們,龍龍違反課堂紀律,但老師覺得你們都是尊敬老師的好孩子,剛才大家的表現都很好,有錯是再所難免的,老師最喜歡知錯能改的孩子了。我們接著上課,剛才發生的事大家暫時不要想啦。」後面的十幾分鍾,就在一種總比以往缺少了些融洽、激情的氛圍中草草收場了。通過我們的談心了解到,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理解與關注,低年級的學生尤其渴望得到老師的表揚,這是他們的內心需求,也是他們進行可持續學習的動力。只有尊重、理解學生,教師才會變得眼明心亮,只有尊重、理解學生,才能營造平等的師生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