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有關師德修養內容

有關師德修養內容

發布時間: 2021-02-26 09:12:33

Ⅰ 關於師德修養你有什麼看法

師德即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教師在從事教育勞動的職業生活中,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和准則,是調節教師之間,師生之間,教師與領導、教師與家長、教師與社會之間各種關系的行為准則。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要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培養社會主義的建設者與接班人,提高教師素質,加強師德建設尤為重要。老師能否獲得社會的認同、家長的滿意,師德修養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 教書育人,既要教書,又要育人,二者相輔相成,老師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思想教育,首先得從提高自己的師德修養入手。

師德首先應該表現為對教育事業的熱愛 。對待事業應該是「以教為志,以教為榮,以教為樂,以教報國。」所以,對事業的熱愛是一種奉獻,它展示了教育者無私的品格,寬廣無垠的心田,體現了教師不求所取的價值觀;對事業的愛是一種希冀,它寄託著奮斗者的追求,耕耘者的希望,它意味著教師強烈的責任感;對事業的愛是一種熱情,它代表著春蠶精神、泥土品格,它預示著自我完善的形成。

師德應該表現對學生的愛 。對待學生應該是「以德育德,以才育才,以情激情,以行導行」。愛生是教師的基本品質,是事業心與責任感的體現,這種愛包含著辛勤勞動和對學生的嚴格要求,這種愛意味著奉獻和責任。

師德還有一個重要的表現就是為人師表方面。教師不但要傳授科學文化知識,而且要挖掘教學活動的教育因素,通過潛移墨化在各個教學環節中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學習態度、學習紀律和科學思維方法的培養與優良的學風教育。

讓我們共同努力提倡高尚的師德。

Ⅱ 有關師德素養的作文怎麼

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個方面都要為人師表。師德不僅是對教師個人行為的規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學生的重要手段,起著 「 以身立教 」 的作用。這次我們學習了教師的職業道德後讓我感觸很深。
就其教師的自身素質而言,一名教師應該對學生無私奉獻。教師對人才的培養和文化科學事業的發展,起著重大的作用。要做好教師工作,就必須首先熱愛教育事業。忠誠教育事業是教師職業道德培養的靈魂。孔子雲: 「 其身正,毋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毋從。 」 幼兒園教師的工作對象是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教師的道德表現能夠影響一個學生的一生。作為教師,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其身教必然重於言教。要在自己的職業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標准,這是構建我們未來民族道德素質的基礎。同志指出: 「 老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為人師表。 」 教師的道德,是教育文化的深層內涵,也是一個民族在教育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富有強大生命力的優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堅定行為,是提高民族素質、培養民族精神的動力之源。幼兒的健康成長被大家慢慢的受重視,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實現幼兒教育成功的根本保證。
現今社會是知識社會,學習的社會,知識更新加快。因此,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要以寬廣扎實的業務知識和專業技能,真正掌握教書育人的本領,尤其是必要的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積極參與教育科研。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新途徑、新方法,以教師的創造性勞動來實現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生的目標。教師的職業道德不是一個空洞的思想外殼,它是教師高尚的人格品質和嫻熟的業務技能與執著的敬業精神的結合點。面對日新月異、飛速發展的世界,教師不能墨守陳規,固步自封。面對挑戰和機遇,我在教育教學中樹立起了 「 終身學習 」「 永遠探索 」 的思想,要潛心學習理論,運用理論,為教育事業不停攀登,終生奮斗。在工作實踐中,教師應十分注重自身的業務培訓,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拓寬知識視野,以此來作為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主要內容。
總之,師德是中華優秀文化的精萃,也是優良革命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書育人,教書者必須先為人師,育人者必先行為示範,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必須具備更高的到素質,而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是教師的靈魂。

Ⅲ 現代語文教師的師德修養包含哪些基本內容,並對其中一項進行闡述

  • [shī dé]

  • 師德 編輯

  • 師德:中華民族是最重視師德的民族。教師道德是一種職業道德。教師的版職業道德,權簡稱「師德」,它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准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2013年5月印發《關於加強和改進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就加強和改進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作出部署,將建立師德考核檔案。

Ⅳ 我國 歷代思想家,教育家有關師德修養的內容有哪些

學而不厭, 誨人不倦。-孔子說:「學而不厭, 誨人不倦」,要求教育者要不斷地學習,吸取更多的知識營養,教育學生要孜孜不倦,把全部精力投身到教育事業。孔子又說:「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而時習之」;「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他自身不僅好學樂學,而且終生如此。後代學者、教師,大多好學不倦。孔子一生從事教育事業,四十年幾乎沒有間斷,表現出對學生的厚愛、對教育的執著。教育是高尚的事業,需要極大的責任心和熱情。教師對待學生,就應該諄諄教導、不厭其煩、循循善誘,幫助其成人、成才。
以身作則,反躬自省。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又言:「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孔子強調身教重於言教,以身作則的教育原則。教師為人師表,以身作者,是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影響學生最好的資源。因此,儒家經典大多強調力行,而儒家人物大多是力行主義者。在教育上,教育學生既有言教,也有身教。言教在於說理,提高道德認識;身教在於示範,實際指導行為方法,這體現了儒家的一貫主張。孔子說:「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凡事反求諸己,嚴於律己,時時反思,成為古代先賢修身養性的自覺行為。孔子的學生曾子深得老師的影響,他講:「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今天,教師在教學中提倡反思性教學,不就是反躬自省在當代的延伸嗎?
教學相長,相互尊重。孔子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以友輔仁」;「德不孤,必有鄰」。《學記》中說:「相觀而善之謂摩」,指出教學中要相互觀摩、切磋,提出「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韓愈則明確認為:「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這種觀點,在以人為本,倡導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今天看來,更具有極其現實的意義。「己欲立而立仁,己欲達而達人」。學習與進修,都要做到相互尊重與體諒,這樣才能達到師生共同進步的境界。
立志樂道,甘於奉獻。 傳統師德強調積極人世,以「出世」 的精神,干一番「人世」的大事業,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原則。在老百姓心目中,教師是與天、地、君、親並舉者。這就決定了教師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所以,教師一般都具有淡泊名利、不計較個人進退、熱愛本職工作、專注投入的高尚品格。
嚴於律己,為人師表。傳統師德非常重視嚴於律己、身體力行、為人表率的模範作用。孔子提出「躬自厚而薄責於人」(《論語·衛靈公》)。董仲舒則主張教師「治我」要嚴, 待人要寬,「義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論語·仁義法》)。這樣做,不僅體現了傳統師德之美,而且說明教師只有成為「人之模範」,才會贏得學生的尊敬。
樂教善教,講究教法。荀子提出為師的四個條件,實際就是教學道德。他說「師數有四,而博習不與焉。尊嚴而憚,可以為師;著艾而信,可以為師;誦說而不陵不犯,可以為師;知微而論,可以為師。」 (《荀子· 致士》)只有具備了上述四方面條件者方可為師。也就是說為師者不僅要樂教,還要善教,即強調實施教育要有科學合理的施教途徑和方法。傳統師德對教學之德的要求,具體說可分為因材施教、啟發誘導、循序漸進等方面。這些都是當今師德建設有益的不可多得的借鑒。
有教無類,教書育人。孔子極力倡導「有教無類」,主張不論其貴賤、貧富、長幼、華夷、智愚,均應享有受教育的權利。在他的學生中,有來自不同階層和地域的學生。從教育史上來說,「有教無類」是一次重大的革新,由此形成了「平等相待」、「一視同仁」、「教育公正」等一系列師德品質。古人把教師的職責歸結為「傳道」 、「授業」 、「解惑」三條, 歸根結底還是教書和育人兩個方面。這在任何時代都是對為師者的必然要求。教書育人,就是通過教書, 既向學生傳授知識, 又培養其良好的道德品質。「教之以事而喻諸德者也。」(《禮記·文王世子》)這是教師的基本職責,同時也是由教師的社會責任決定的。
大教無痕,相反相成。-老子說:「大音稀聲,大象無形」,是說,真正的道理是不必大聲傳導的。「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言外之意就是,大愛無痕,教育是潤物細無聲的事。教師應該深明管理的藝術,這樣才能達到大教無痕,正如老子所說:「是以聖人之言曰: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朴」。在這里,「無為」、「好靜」、「無事」、「無欲」等,都是老師教化人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老子說:「反者,道之動」。這就是說,道自身包含著相反相成、終極復始的運動規律。教師應該明了這樣的道理,把學生皆看作可變化之人,可塑造之人。依老子的這種觀點來看,「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從邏輯上來講就十分成立,也應該成為我們教師的一種憧憬、期待和追求。
躬行自明,身體力行。近代教育家陶行知提出:「要學生做的事,教職員躬親共做;要學生學的知識,教職員躬親共學;要學生守的規矩,教職員躬親共守。」陶行知一生的教育生涯說明,為師躬行自明,身體力行,才能立教於天下。無產階級教育家徐特立也指出:「教師工作不僅是一個光榮重要的崗位,而且是一種崇高而愉快的事業。他要求教師不僅要當教師,教學問,而且要當人師,教學生怎樣做人。

Ⅳ 師德修養的主要策略是什麼

什麼是師德?網路詞條如是說:教師道德是一種職業道德。教師的職業道德,簡稱點擊版此處添加圖片說明「師德權」,它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准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
老師的風度。《北齊書·元文遙傳》:「
行恭
少頗驕恣,
文遙
令與
范陽
盧思道
交遊。
文遙
嘗謂
思道
曰:『小兒比日微有所知,是大弟之力,然白擲劇飲,甚得師風。』我們最近也在搞關於師德師風的演講~~~

Ⅵ 什麼是師德修養的基本要求

一、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理念
1 、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是教師職業的必然要求
崇尚科學精神,就是尊重和推崇科學精神。什麼是科學精神?近代著名學者 梁啟超 先生認為:「有系統之真知識,叫做科學,可以教人求得有系統之真知識的方法,叫做科學精神。」教師從事的工作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科學工作,教師的教育教學過程必須要遵循教育教學規律,特別是要遵循青少年成長發展規律、思想品德形成規律。教師崇尚科學精神,就是教師必須正確認識和嚴格遵循教育的內在發展規律辦事。
教師具有科學精神,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體現在理解知識所負載的價值及意義。知識既有事實層面,又有價值層面。近代以來,我們較多地強調事實層面的知識,或者過多地強調知識本身的事實及原理。一位有科學精神的教師會十分執著地追求科學知識所蘊涵的價值及意義,尊崇科學精神,並善於將這種科學精神傳遞給學生,以激起學生對真理的熱愛。並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地引導學生生動活潑地掌握知識。
教師具有科學精神,還反映在教師嚴謹治學的品格以及務實認真、鍥而不舍、堅忍不拔等人格特質也會在傳遞知識的同時得到充分的展示。一個缺乏科學精神的老師,不懂得科學遵循規律的老師,毫無疑問,他的工作一定是事倍功半,甚至是徒勞無功。
教師崇尚科學精神,一個重要表現就是要樹立終身學習理念。
終身學習理念,是 1965 年時任聯合國成人教育局局長的法國著名教育家 保羅 · 郎格朗 首先提出的,自 20 世紀 60 年代中期以來,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其他有關國際機構的大力提倡、推廣和普及下,終身教育作為一個極其重要的教育概念在全世界廣泛傳播。許多國家在制定本國教育方針、政策或構建國民教育體系框架時,均以終身教育的理念為依據,以終身教育提出的各項基本原則為基點,並以實現這些原則為主要目標。 1994 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義大利舉行了 「 首屆世界終身學習會議 」 ,提出了終身學習是人類二十一世紀的生存概念。自此,終身教育成為全球性的教育運動。
終身學習的涵義是:處於現代社會中的人,學習是不能一次性完成的,需要繼續教育、終身教育,終身教育是現代社會的產物。
終身教育的理念是 20 世紀最富有沖擊力的教育思想, 1989 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北京召開的面向 21 世紀教育國際研討會的報告《學會關心: 21 世紀的教育》指出,為適應 21 世紀的要求,教育體制不同於目前的形式,最重要的是社會更多地參與學校和學校更多地參與社會,學習將成為一個終身的過程。 1996 年,德洛爾主持的國際 21 世紀教育委員會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教育——財富蘊藏其中》的報告認為:終身教育貫穿人們一生的學習,是進入 21 世紀的一把「鑰匙」,要把「終身教育放在社會的中心位置上」。
教師必須確立終身學習和終身教育的理念:教師是人類永恆的職業,但社會對教師條件的選擇並不永恆,時代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教師良好的素質並非與生俱來,而是通過學習才能獲得的。終身學習的能力既是社會發展對人的要求,也是教育變革對教師職業角色提出的要求。設想,如果一位教師他自己的思想觀念、知識結構從始至終都是一成不變的,他如何能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
2 、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是教師職業的現實要求
第一,我國已經進入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新時期,國家需要大批創新性人才,隨著知識經濟時代和信息社會的到來,知識更新日新月異,新技術、新發明不斷涌現,新理念、新型專業、新知識、新方法相繼出現,創新性人才的培養是教育的要旨。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要把人的創造力誘導出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首先要轉變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不同年齡和知識梯度的新老教師,必須通過學習,才能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樹立新的教育觀和師生觀。通過學習,才能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傳播先進文化,弘揚學術精神,造就創新人才。
第二,針對少部分教師缺乏科學精神與判斷能力,因循守舊、習慣模仿、缺乏創新精神。
當今世界,科技突飛猛進,知識經濟已見端倪,國際競爭日趨激烈,人才資源在增強國力方面顯示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教育越來越受人類重視。科技進步,知識、經濟和信息發展加上政治變遷,意識形態、生活方式和個人潛能的變化是終身教育思潮形成和傳播的主要歷史背景。終身教育是現代社會的產物。教育不再是隨著學校學習的結束而結束,教師不再是知識的權威與壟斷者,抱著學歷證書、躺在功勞簿上而抱怨 「 誰動了我的乳酪 」 的人必將被淘汰, 「 逆水行舟,慢進則退,不進則亡。
第三,針對一些老師,很少讀書,只求文憑、不求水平;只求學歷、不求學力;只求職稱、 不求稱職的現象。

Ⅶ 現代語文教師的師德修養包含哪些基本內容

師德修養包括哪些內容

一、要熱愛教育事業,獻身教育事業
偉大的教育家誇美紐斯說過:「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崇高的職業。」作為一名教師,首先就應具有堅定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不能見異思遷,更不能唯利是圖。眾所周知,教育職業既沒有顯赫的社會地位,又漢有豐厚的物質待遇。作為一名教師,關鍵在於心中充滿對祖國、人民、對教育事業的熱愛,把崇高的精神追求作為人生的第一追求。這種高度的主人葫責任感和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 正是新時期人民教師道德風貌的生動體現。
二、要熱愛學生,尊重學生
教師的工作和服務對象就是學生,因此.熱愛學生是教師教育素養中起決定作用的一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善於傾聽學生的意見,發揚教育民主,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只有這樣.才能使教育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活動協調一致,大大提高教育教學的效果,
三、要為人師表
教師要為人師表, 即教師無淪在教學、教育方面都要做學生的表率,時時處處「以身作則」,懂得『身教重於言教」的道理, 在言論、行為、生活作風.思想意識等各個方面都要給學生以積極向上的影響、「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要時時刻刻明確自己的責任,做學生的楷模。
四、要教好書、育好人
人民教師的根本任務就是教書育人,「教好書」就是要求教師必須具備堅實的理論知識,這是對教師的起碼要求。「育好人」是師德的目的,「師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即教師既要教給學生知識, 又要培養他們的品德 社會主義教育更應當重視教書育人,要切實做到寓思想教育於各科教育和校內外活動之中,引導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和科學的人生觀,努力使他們成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合格人才。
總之,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和教育發展步伐的加快,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必然會遇到更多的新矛盾、新問題。面對這…客觀形勢.我們必須自覺按照《大綱》的要求, 以鄧小平同志提出的「三個面向」的思想為指針,努力用富有時代精神的教育觀念來指導自己的師德實踐, 努力使自己的師德境界提高到—個新水平。

Ⅷ 什麼是教師的師德修養

教師師德是一種職業道德。教師的職業道德,簡稱「師德」,它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准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師德:中華民族是十分重視師德的民族。

師德,是教師應有的道德和行為規范,是全社會道德體系的組成部分,是青少年學生道德修養的楷模之一。從實踐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淵博學識和人格魅力的教師,會對其學生產生一輩子的影響。

教師職業道德,是教師從事教師勞動所應當遵循的行為規范和必須具備的道德素質。



(8)有關師德修養內容擴展閱讀:

師德准確地說應該是教師公德,是教師為了維護社會公共利益應該遵守的社會公共道德。

教師道德是一種職業道德。教師的職業道德,簡稱「師德」,它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准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

各師教育局、各學校要高度重視,深入開展中小學有償補課、教師違規收受禮品禮金問題專項治理,務求取得明顯成效;要明確自查工作的分管領導和具體工作部門、人員,並落實領導責任和相關部門、人員責任。

要堅持以查促建、以查促改、邊查邊建、邊查邊改,通過全面自查,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完善責任督學日常監督工作機制;對無視教育部、兵團教育局禁令,頂風違紀的教師,一律嚴肅處理、公開通報曝光,同時追究教育部門、學校負責人的相關責任。

教師角色是通過教育實踐活動實現的。在教育實踐活動中,教師通過與其他角色——主要與學生——互動,建立起一定的關系,發揮著自己的角色功能。這里就有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的角色地位問題。教育活動主要發生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因此教師的角色地位主要通過師生關系來確定。

教育活動中,教師與學生的角色關系,是孰為主體孰為客體的關系。

對此,大致有三種觀點。

第一,教師為主體,學生為客體。這種觀點是說,教師在教育活動中處在絕對的支配地位,學生處在絕對的受支配地位。這種觀點是「教師中心論」。

第二,學生為主體,教師完全受制於學生的要求。這種觀點是說教師在教育活動中處在絕對的被支配的位置。這種觀點是「學生中心論」。

第三,教師與學生互為主客體。

教育活動中,教師作為一定社會的教育目的,承擔起了一定的教育任務,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上,運用一定的教育資源,對學生開展教育實踐活動。教師作為教育實踐活動的主體是毋庸置疑的。

在教育活動中,學生雖然是教育活動的對象——客體,但是學生作為有一定認知與實踐能力的人,也是作為主體在活動著。針對教師作為主體所開展的教育活動,學生也在這種活動中主動地認識著、實踐著。學生也把教師及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所運用的一切教育資源作為認識與實踐的對象。

鑒於教師與學生互為主客體的關系,在現代教育思想中,人們一般認為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發揮著主導的作用,而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發揮著主體的作用。

Ⅸ 有關教師師德師風提高的內容有哪些

為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中共上海市教育衛生工作委員會、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師德師風建設年」的要求,圍繞「一流城區、一流教育、一流隊伍」的建設目標,聚焦師德師風建設,在全系統開展「師德師風建設年」的活動。

「師德師風建設年」活動是本學年的重要活動,也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具體抓手。通過活動的開展,將進一步提高廣大教職員工在新形勢下加強師德師風建設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進一步明確在新形勢下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新要求;提高認識,形成共識,人人參與,共同制定具有時代特徵、徐匯特點和符合學校實際、教師要求的師德師風建設的規章制度,為建設高素質的徐匯教師隊伍、保持徐匯教育的領先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第一階段(10月份起):本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有關文件和材料,提高全體教職員工在新形勢下加強師德師風建設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本階段有兩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組織全體教工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上海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辦法》、《中共上海市教育衛生工作委員會、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關於貫徹落實〈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若干意見》及李宣海、莫負春《在上海市師德師風建設推進大會上的講話》,通過學習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為討論《徐匯區教育系統貫徹落實〈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實施辦法(討論稿)》奠定思想基礎;第二個環節是組織全體教師討論修改《徐匯區教育系統貫徹落實〈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實施辦法(討論稿)》。

第二階段(12月份起):本階段的主要任務是聯系本校實際,起草制定貫徹市、區意見和辦法的制度。本階段有兩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根據市、區文件的精神和要求,組織全體教職工共同分析查擺本單位師德師風建設中的突出問題和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形成思想共識,為制定好本單位的具體制度奠定思想基礎;第二個環節是修訂本單位師德師風建設的具體制度,重點是形成弘揚先進的長效機制和懲處違反師德師風建設底線的具體辦法,要以適當方式組織全體教職工進行深入討論,進一步提高全體教職工的共識度,形成可以提交教代會審議的文本草案。

第三階段(2010年3月份起):本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審議通過本單位師德師風建設的制度文本,完成教職工個人承諾。本階段有兩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以教代會審議的方式,通過本校的師德師風建設制度文本;第二個環節是完成教職工個人承諾。本活動的基本要求:

一、領導重視,認真組織。各單位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要高度重視,校長和書記是共同責任人,黨組織要與行政領導共同制訂本校的活動方案;要以黨員和骨幹教師為重點,把中心組學習和教師學習結合起來,把黨內學習和黨外學習結合起來;要統籌協調各類組織和各個層級的作用;要創新方法,認真設計每一階段的討論題目,運用校園網、宣傳欄等多種載體營造氛圍,以微型黨課、宣講解讀、體會交流、專題論壇等多種形式形成輿論導向,促進思想認識的不斷提高。

二、注重過程,加強引導。要把握在活動過程中每一階段的教職工思想認識動態,堅持用社會主義價值體系和社會主義榮辱觀、黨中央和國務院領導對教師隊伍建設的新要求做指導,堅持以《中共上海市教育衛生工作委員會、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關於貫徹落實〈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若干意見》為統一認識的思想武器,及時做好有針對性的思想引導,重在提高廣大教職員工的思想認識水平;重要文件學習和重要問題討論要貫徹幹部先行、骨幹先行的原則,黨員教師、學科骨幹、教代會代表和民主黨派成員要努力做到先學一步、學深一步,先行統一思想,先行提高認識,為骨幹教師和黨員教職工發揮帶頭、引領、帶動作用搭建平台;要自覺運用典型示範、說服教育的方法,注重在活動中發現發揚本單位師德師風建設中的先進事例,注重運用案例討論的形式探索教職工自我教育的新方法,努力提高基層黨政組織宣傳動員群眾的能力。

三、鞏固成果,務求實效。要把「師德師風建設年」活動和鞏固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成果結合起來,運用學習實踐活動的有效經驗,促進整改項目落實、推動當前各項工作;把思想教育與解決突出問題和克服薄弱環節結合起來,通過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制定出符合實際、切實管用的制度文本,務求取得師德師風建設的實際成效。

Ⅹ 有關師德素養的作文

教師的素養我們面臨的是充滿機遇和挑戰的2l世紀。站在世紀之交的聯結點上,我們有責任和義務面對新的社會變動來尋思新的世紀的教育。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要有良好的專業文化知識,人格素養,要把知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生。具備什麼樣素養的教師才是一名適應21世紀的合格的語文教師?塑造學生完善的人格,使學生成為完整意義上的人,是未來教育非常強調的最終目的之一。未來社會評價一個國家的興旺發達

教師的素養我們面臨的是充滿機遇和挑戰的2l世紀。站在世紀之交的聯結點上,我們有責任和義務面對新的社會變動來尋思新的世紀的教育。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要有良好的專業文化知識,人格素養,要把知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生。具備什麼樣素養的教師才是一名適應21世紀的合格的語文教師?塑造學生完善的人格,使學生成為完整意義上的人,是未來教育非常強調的最終目的之一。未來社會評價一個國家的興旺發達

熱點內容
化學發光儀價格 發布:2025-07-15 11:31:41 瀏覽:706
八年級上冊物理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5 11:24:42 瀏覽:557
中的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5-07-15 11:15:29 瀏覽:517
一加一筆有哪些字 發布:2025-07-15 10:46:37 瀏覽:188
五年級上冊語文測評卷 發布:2025-07-15 10:34:46 瀏覽:419
全國高考數學卷 發布:2025-07-15 10:32:48 瀏覽:750
地暖多少錢一平米 發布:2025-07-15 08:42:54 瀏覽:57
師德師風問題整改方案 發布:2025-07-15 08:00:29 瀏覽:663
電棒多少錢 發布:2025-07-15 07:59:03 瀏覽:628
東北有哪些 發布:2025-07-15 07:37:39 瀏覽: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