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婁師德違反武後禁令

婁師德違反武後禁令

發布時間: 2021-03-13 05:20:55

1. 婁師德,字宗仁

是這篇嗎?

婁師德,字宗仁,是鄭州原武人。考中進士科,調任江都尉。揚州長史盧承業認為他(與眾不同)才能出眾,說:「你,宰相之器,我應該把子孫託付給你,怎能以下屬官吏來對待你呢?」
上元初年,任監察御史。恰逢吐蕃侵略邊境,劉審禮戰敗而死,婁師德接受使命到洮河招收敗亡之人,於是出使吐蕃。吐蕃首領論贊婆等人在赤嶺准備了牛酒迎接慰勞,婁師德宣論唐朝國威和信義,說明利害關系,敵虜害怕並心悅誠服。後來朝廷招募猛士討伐吐蕃,他就自告奮勇,戴紅抹額前來應招,高宗暫且受任他為朝散大夫,讓他隨軍出征。立功,升任殿中侍御史,兼任河源軍司馬,並主持營田事物。與敵虜在白水澗交戰,八戰八勝。
天授初年,擔任左金吾將軍,撿校豐州都督。他穿著皮褲,帶領士兵屯田,積蓄糧谷數百萬,軍隊因此供給充足,沒有轉運購買的損費。武後頒降詔書慰勞他。長壽元年,詔入朝廷授任夏官侍郎,主管尚書事,進職同鳳閣鸞台平章事。武後曾對婁師德說:「軍隊在邊疆,必須依賴經營屯田,公不可因辛勞而畏縮。」於是又任命他為河源、積石、懷遠軍及河、蘭、鄯、廓州撿校營田大使。召入朝廷升任秋官尚書、豐原武縣男,改任左肅正御史大夫,並主持政事。證聖年間,和王孝傑在洮州抵抗吐蕃,戰於素羅汗山,大敗,貶官任原州員外司馬。萬歲通天二年,召入朝廷任鳳閣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後來和武懿宗、狄仁傑分道安撫平定河北,晉升納言,改封譙縣子、隴右諸軍大使,又統領營田。
聖歷三年,突厥入侵,朝廷下詔任命婁師德為檢校並州長史、天兵軍大總管。九月,在會州去世,享年七十歲。朝廷追授他幽州都督,謚號是貞,安葬時朝廷給予往還的儀仗禮遇。
婁師德身高八尺,方口唇厚。為人深沉寬宏大量,有人冒犯自己,就遜讓來自免,不露神色。曾和李昭德同行,婁師德素來體胖,行走不快,李昭德怪他走得太慢,生氣地說:「我被鄉巴佬耽誤了。」婁師德笑著說:「我不是鄉巴佬,又是何人?」他的弟弟人代州刺史,向他辭行將要赴任,婁師德教他遇事要忍耐。弟弟說:「有人將唾沫吐到臉上,我擦掉就是了。」婁師德說:「不對。擦掉唾沫,是沒有順從他的怒氣,應讓唾沫自然幹掉。」任夏官侍郎注擬選官時,候補官員擠到桌案前查看名單。婁師德說:「讓我來選擇好嗎?」候補官員仍不離開,他於是掄起筆說:「墨水要弄污你們了!」
狄仁傑沒有輔政時,婁師德薦舉他,等二人同列(平級)後,狄仁傑幾次排擠他任外使。武後發覺了,問狄仁傑道:「婁師德賢明嗎?」狄仁傑回答說:「做將帥謹於職守,是否賢明我卻不知道。」武後又問:「他知人嗎?」狄仁傑答道:「臣曾和他同僚,沒聽說他知人。」武後說:「朕任用卿,是由於婁師德的推薦,他確實知人。」拿出婁師德的奏章,狄仁傑感到慚愧,事後感嘆道:「婁公大德,我被他寬容卻不知道,我不及他遠了!」負責邊地要塞、擔任將相三十年,恭謹勤懇質朴忠誠,不偏不倚,當時酷吏殘忍,很多人不能倖免,只有他能以功名善始善終,與郝處俊不相上下,世人談論忠厚長者,並稱婁、郝。

2. 武商路路口違反禁令標志指示 請問武商路路口有哪些禁令是會違反的 就這個路口就有兩條罰單 感謝啦

ewghj78675htgr

3. 婁師德授智廚人是出自哪裡

唐朝大臣婁師德,字宗仁,鄭州原武(今河南原陽)人。進士出身。唐朝高宗上元初年,為監察御史。時吐蕃勢力東進,威脅關中,乃自請從軍,屢有戰功,遷殿中侍御史,兼河源軍司馬,並知營田事。後官累至鳳閣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聖歷二年(699),突厥入寇,轉檢校並州長史,天兵軍大總督。一次他出使至陝,地方官接待他,廚人進肉食。當時武則天時令嚴禁屠宰,婁師德問廚人:「敕禁屠殺,何為有此肉?」廚人說:「豺咬殺羊。」婁師德便放心地食肉。廚人又為他進魚。婁師德又問:「敕禁屠殺,何為有此魚?」廚人說:「豺咬殺魚。」婁師德大聲呵斥道:「智短漢,何不言獺咬殺魚!」於是,廚人改口說是獺咬殺魚。婁師德才又放心地吃魚。

4. 誤人最是婁師德,是什麼典故

婁師德(630年-699年),字宗仁,鄭州原武(今河南原陽)人,唐朝宰相、名將。
婁師德曾推薦狄仁傑擔任宰相。狄仁傑拜相後,對此絲毫不知,多次排擠他,將他放了外任。武則天問狄仁傑道:「婁師德賢明嗎?」狄仁傑道:「他擔任將領謹慎守職,是否賢明,我就不知道了。」武則天又問:「婁師德知人嗎?」狄仁傑道:「臣曾與他同僚,沒聽說過他知人。」武則天道:「我用你為宰相,就是婁師德舉薦的,看來他確實知人啊。」然後拿出當初婁師德舉薦的奏章。狄仁傑大慚,嘆道:「婁公盛德,我被他寬容相待卻不知道,我不及他太遠了!《網路》

5. 婁師德為什麼以忍聞名

婁師德,字宗仁,鄭州原武人,曾和狄仁傑同朝為相。婁師德最大的特點是事事講究忍內讓。在他弟弟被任命容為代州刺史、興致勃勃地來向哥哥辭行、在兄弟二人就要分手的時候,這對兄弟就曾進行過「唾面自乾」的討論。最後,婁師德教育弟弟說:「別人好不容易把唾沫吐在了你的臉上,你卻一擦了之,別人的快感還從何而來?別人沒有了快感,那他一定還會繼續忌恨你的。我建議,別人往你臉上吐唾沫,你不應該自己擦掉,而應該等待自然風干。在這個過程中,你還應該保持微笑!」
婁師德到底做沒做到唾面自乾,人們不得而知,因為他貴為一朝宰相,敢往他臉上吐唾沫的人估計不會太多。但是婁師德的謙讓隨和卻是出了名的,除了謙讓,婁師德的肚量大也被廣泛傳頌,以至於後人經常說他是「宰相肚裡能撐船」。婁師德和狄仁傑雖然同朝為相,但兩個人的能力卻有差別。狄仁傑出類拔萃,而婁師德卻顯得有些平庸。盡管婁師德是個謙謙君子,從來不會和任何人發生矛盾,但盛氣凌人的狄仁傑就是看不慣婁師德和自己平起平坐,因此,平時擠兌起婁師德來,狄仁傑都是不遺餘力。

6. 婁師德連勝吐蕃又慧眼識珠,為何卻屢遭同僚輕視

如果有人告訴你別人把唾沫吐到臉上別擦等它自己干,我想大多數人一定會覺得這傢伙是瘋了。如果他還是當朝宰相的話,那麼大家肯定會認為這是個老好人官僚。只是,真實情況真是如此嗎?

這位「老好人」叫婁師德,初唐時的進士(相當難能可貴)。本是文官出身、已經升到監察御史的他卻在高宗上元年間意外地成為了一名武將,這一點還要特別感謝吐蕃人。

電視劇里的武瞾和狄仁傑

武瞾笑了:「朕之所以用愛卿,是因為婁師德力薦你是個賢才,看來婁師德還是有點識人的嘛!」然後把婁師德推薦狄仁傑的摺子拿給了狄仁傑看。狄仁傑慚愧得滿臉通紅:「婁公如此好的德行,我竟然還想著排擠他,我真不是個東西啊!」

婁師德出將入相三十年,恭敬勤勉而又朴實忠厚。在武周革命前後,酷吏橫行,高官多不得善終。只有婁師德在這樣嚴酷的政治環境下不僅保全了一家性命,更為國家做了很多有意義的事情。這樣的官員,實在是可遇不可求的賢才。

7. 武則天為什麼要頒布「禁屠令」

中國古代帝王中,不少人頗有佛緣,女皇武則天便是其中一位。武則天推崇佛教的目的,是想把佛教當作自己登上權力頂峰的思想武器。她一當上皇帝,便宣布「釋教開革命之階,升於道教之上」。除劃撥專款大修寺廟,大造佛像,大量翻譯佛經外,還多次用行政手段掀起全民崇佛的熱潮。在強制性的全民崇佛運動中,有一道禁殺牲畜、禁捕魚蝦的命令,曾鬧出了不少趣聞。
不殺生是佛教五戒之一,是佛門弟子基本的行為准則。但不準普通老百姓吃肉,實施起來無疑有很大難度。為了查驗禁屠令的執行效果,武則天特命宰相婁師德下基層巡視。宰相視察工作,基層官吏自然要設宴接待。宴席上,首先送上來的是一盆羊肉。基層官吏解釋說:這羊不是我們殺的,是狼咬死的。既然是狼咬死的,吃了當然不算犯禁。接著送上來的是一盤魚。基層官吏又聲明:這魚也是狼咬死的。婁師德一聽噴飯大笑:你咋這么笨呢,應該說這魚是水獺咬死的才對。歡笑聲中,美味佳餚很快成了腹中之物。
由於「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武則天的禁屠令在基層的執行狀況估計不會太理想。事實上,古往今來的任何一項政令,如果不得人心,最終結局必定是草草收場。後來,武則天大約也覺得這個禁令有點過分,因而在處理違禁案例時,對當事人十分寬容。
左拾遺張德的妻子生了一個男孩,便偷偷地殺了一頭羊宴請賓客。其中有個叫杜肅的人,飽吃一頓羊肉之後,居然寫了一紙狀文向皇帝告發張德。
第二天上朝時,武則天對張德說:「你妻子生了一個男孩,可喜可賀啊。」張德向武則天拜謝。武則天又道:「可是羊肉從哪裡弄到的呢?」張德趕緊叩頭連稱死罪。武則天道:「我禁止宰殺牲畜,是吉是凶難以預測。可是你邀請客人,也該有選擇地交往。無賴之人,不能一起聚會。」然後拿出杜肅的狀文給他看。杜肅賣友求功不成,反遭奚落,嚇得直冒冷汗。武則天顯然認為杜肅出賣朋友事大,而張德違犯禁屠令事小。由此可見,連武則天自己後來都不把禁屠令當回事了。
還有一樁趣事。一天,洛陽定鼎門外翻了一輛草車,藏在草車上的兩只被殺的羊頓時露了餡。這無疑犯了禁屠令。目睹此事的護門人立即將線索報告御史彭先覺。彭先覺可能晚來了一步,沒能抓到拉草車的人,便想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他上書給皇帝說:「合宮尉劉緬專門管理屠宰之事,他沒有覺察到這件事,應罰他吃一頓棍棒,羊肉則可送給尚書省的官員們吃。」劉緬聽說後很是害怕,趕緊做了一條加厚的褲子等著打屁股。沒想到,第二天武則天在彭先覺的奏疏上批示:「御史彭先覺奏請杖打劉緬的意見不妥。羊肉應給劉緬吃。」消息傳開,滿朝官員皆拍手稱快,只有彭先覺羞慚不已~

8. 婁師德唾面自乾的故事

婁師德的弟弟被任命為代州刺史,臨行之時,婁師德問道:「我是宰相,你專也擔任州牧,我屬們家太過榮寵,會招人嫉妒,應該怎樣才能保全性命呢?」弟弟道:「今後即使有人吐我一臉口水,我也不敢還嘴,把口水擦去就是了,絕不讓你擔心。」

婁師德道:「這恰恰是我最擔心的。人家朝你臉上吐口水,是對你發怒。你把口水擦了,說明你不滿,會使人家更加發怒。你應該笑著接受,讓唾沫不擦自干。」

(8)婁師德違反武後禁令擴展閱讀:

婁師德簡介:

婁師德(630年-699年),字宗仁,鄭州原武(今河南原陽)人,唐朝宰相、名將。

婁師德進士出身,由江都縣尉累遷至監察御史。後以文官應募從軍,西征吐蕃,立有戰功,被任命為殿中侍御史兼河源軍司馬,主持屯田。又升任左金吾將軍、檢校豐州都督。

長壽元年(692年),婁師德回朝,任夏官侍郎,次年拜相,不久又任河源等軍檢校營田大使,內遷秋官尚書。後因征討吐蕃兵敗,被貶為原州員外司馬。

萬歲通天二年(697年),婁師德再次拜相,改任納言,次年出任隴右諸軍大使。699年(聖歷二年),婁師德病逝,追贈涼州都督,謚號貞。

9. 翻譯下面一篇文言文『婁師德,字宗仁,鄭州原武人。第進士,調江都尉第進士,。。。。。』 謝謝!

譯文:
婁師德,字宗仁,是鄭州原武人。考中進士科,調任江都尉。揚州長史盧承業認為他(與眾不同)才能出眾,說:「你,宰相之器,我應該把子孫託付給你,怎能以下屬官吏來對待你呢?」
上元初年,任監察御史。恰逢吐蕃侵略邊境,劉審禮戰敗而死,婁師德接受使命到洮河招收敗亡之人,於是出使吐蕃。吐蕃首領論贊婆等人在赤嶺准備了牛酒迎接慰勞,婁師德宣論唐朝國威和信義,說明利害關系,敵虜害怕並心悅誠服。後來朝廷招募猛士討伐吐蕃,他就自告奮勇,戴紅抹額前來應招,高宗暫且受任他為朝散大夫,讓他隨軍出征。立功,升任殿中侍御史,兼任河源軍司馬,並主持營田事物。與敵虜在白水澗交戰,八戰八勝。
天授初年,擔任左金吾將軍,撿校豐州都督。他穿著皮褲,帶領士兵屯田,積蓄糧谷數百萬,軍隊因此供給充足,沒有轉運購買的損費。武後頒降詔書慰勞他。長壽元年,詔入朝廷授任夏官侍郎,主管尚書事,進職同鳳閣鸞台平章事。武後曾對婁師德說:「軍隊在邊疆,必須依賴經營屯田,公不可因辛勞而畏縮。」於是又任命他為河源、積石、懷遠軍及河、蘭、鄯、廓州撿校營田大使。召入朝廷升任秋官尚書、豐原武縣男,改任左肅正御史大夫,並主持政事。證聖年間,和王孝傑在洮州抵抗吐蕃,戰於素羅汗山,大敗,貶官任原州員外司馬。萬歲通天二年,召入朝廷任鳳閣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後來和武懿宗、狄仁傑分道安撫平定河北,晉升納言,改封譙縣子、隴右諸軍大使,又統領營田。

聖歷三年,突厥入侵,朝廷下詔任命婁師德為檢校並州長史、天兵軍大總管。九月,在會州去世,享年七十歲。朝廷追授他幽州都督,謚號是貞,安葬時朝廷給予往還的儀仗禮遇。
婁師德身高八尺,方口唇厚。為人深沉寬宏大量,有人冒犯自己,就遜讓來自免,不露神色。曾和李昭德同行,婁師德素來體胖,行走不快,李昭德怪他走得太慢,生氣地說:「我被鄉巴佬耽誤了。」婁師德笑著說:「我不是鄉巴佬,又是何人?」他的弟弟人代州刺史,向他辭行將要赴任,婁師德教他遇事要忍耐。弟弟說:「有人將唾沫吐到臉上,我擦掉就是了。」婁師德說:「不對。擦掉唾沫,是沒有順從他的怒氣,應讓唾沫自然幹掉。」任夏官侍郎注擬選官時,候補官員擠到桌案前查看名單。婁師德說:「讓我來選擇好嗎?」候補官員仍不離開,他於是掄起筆說:「墨水要弄污你們了!」
狄仁傑沒有輔政時,婁師德薦舉他,等二人同列(平級)後,狄仁傑幾次排擠他任外使。武後發覺了,問狄仁傑道:「婁師德賢明嗎?」狄仁傑回答說:「做將帥謹於職守,是否賢明我卻不知道。」武後又問:「他知人嗎?」狄仁傑答道:「臣曾和他同僚,沒聽說他知人。」武後說:「朕任用卿,是由於婁師德的推薦,他確實知人。」拿出婁師德的奏章,狄仁傑感到慚愧,事後感嘆道:「婁公大德,我被他寬容卻不知道,我不及他遠了!」負責邊地要塞、擔任將相三十年,恭謹勤懇質朴忠誠,不偏不倚,當時酷吏殘忍,很多人不能倖免,只有他能以功名善始善終,與郝處俊不相上下,世人談論忠厚長者,並稱婁、郝。

10. 違反武鋼《安全生產十大禁令》如何處理

員工違反禁令,造成嚴重後果的,對所在單位直接負責人、主要負責人給予警告直至撤職處分;對違章指揮、違規指使員工違反上述禁令的管理人員,給予行政警告直至撤職處分;造成嚴重後果的,予以開除並解除勞動合同。員工違反上述禁令或管理人員違章指揮、違規指使員工違反上述禁令,導致發生上報集團公司重大事故的,對企業有關領導予以責任追究。

熱點內容
蘭州市教育 發布:2025-07-10 04:28:12 瀏覽:486
常州一女教師與男 發布:2025-07-10 04:08:29 瀏覽:752
生物質熱電廠 發布:2025-07-10 03:37:47 瀏覽:304
歷史民權 發布:2025-07-10 03:34:51 瀏覽:53
tea化學 發布:2025-07-10 03:06:29 瀏覽:355
漫畫題師德 發布:2025-07-09 23:54:29 瀏覽:211
使某人做某事的英語 發布:2025-07-09 23:36:43 瀏覽:82
視頻直播哪個好 發布:2025-07-09 22:55:16 瀏覽:851
生物科幻 發布:2025-07-09 22:20:43 瀏覽:133
英語在線翻譯中文 發布:2025-07-09 20:39:43 瀏覽: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