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師生梗30題

師生梗30題

發布時間: 2021-03-18 10:43:35

『壹』 求一篇師生情的文章

開頭找一些描寫師生情的精彩語段或名言。
中間舉1~2個例子,最好要新穎的,或是帶些趣味的,這還要從你的自身經歷去寫。
結尾呼應開頭,贊美一下師生情。

注意:文中一定要有學生和老師,只描寫老師的話就偏題了。
梗概:老師誤解了你,你很討厭他(她),後來老師終於知道了不是你的錯,他(她)如何歉疚,你被感動了,和老師同時掉下淚來。

『貳』 「噫」是什麼

噫,在現在一般的對話用語(注意,不是標准用語,而是習慣用語),只用於表示驚訝或感嘆的意思。

但在二次元同好里(或者常接觸動漫的人),噫這個字帶有一定的嘲諷意味,雖然表達的還是驚訝的意思,但確是看到不好的東西時的驚訝。當然,用於表達這種意思的人,一般都是開玩笑的,並不是認真的。

(2)師生梗30題擴展閱讀:

1、術語標準的編寫應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並符合國家在語言文字方面的規定。

2、術語標準的編寫應符合GB/T 10112-1999、GB/T 16785-1997、GJB0.1-2001和GB/T 1.1-2000的有關規定。向國際標准化組織提出中國的術語作為國際標准草案或將中國的術語標准譯成英語、法語和俄語版本時,還應符合國際標準的有關規定。

3、術語標準的編寫應貫徹協調一致的原則。應與已發布的國家標准、國家軍用標准協調,與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術語相協調,與相應國際標準的概念體系和概念的定義盡可能一致;相同概念的定義和所用術語應一致。

4、文字表述、符號使用應符合所用語種的習慣和規范。

『叄』 我特別喜歡我的一位同性老師(男),我感覺他對我有那麼一點點意思,對我總是和其他學生不一樣,大我30

他喜歡把你當成他的兒子或者晚輩關心,你應該崇拜或者尊敬才是,用你的成績來回報老師,別想的太歪,想一些你不該想的東西。

『肆』 語c的30題和15題是幹嘛用的怎麼

相當於梗,也就是腦洞啦。給你個主題讓你寫出相關的東西,比如什麼校園三十題之類的。我記得貼吧有三十題吧,可以看看。

『伍』 求黑塔利亞戲梗...30題 最好是中華的

我沒有三十題戲梗不過大概給你提幾個?
中/華的架空民/國[耀燕/耀省擬]:說書人,茶館,戲子
中/華的史向那就多了去了,很多歷史都可以做梗。
日常也可以,比如拜年啊,包餃子啊之類的。
人類設定也可以,設定一些奇幻的背景

『陸』 十篇有關師生情的文章(2篇帶點評)名家文章。 急用!!!!謝謝!!!

藤野先生
魯迅

東京也無非是這樣。上野的櫻花爛熳的時節,望去確也像緋紅的輕雲,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結隊的「清國留學生」的速成班,頭頂上盤著大辮子,頂得學生制帽的頂上高高聳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鑒,宛如小姑娘的發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致極了。

中國留學生會館的門房裡有幾本書買,有時還值得去一轉;倘在上午,裡面的幾間洋房裡倒也還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間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響得震天,兼以滿房煙塵斗亂;問問精通時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學跳舞。」

到別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我就往仙台的醫學專門學校去。從東京出發,不久便到一處驛站,寫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現在還記得這名目。其次卻只記得水戶了,這是明的遺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仙台是一個市鎮,並不大;冬天冷得利害;還沒有中國的學生。

大概是物以希為貴罷。北京的白菜運往浙江,便用紅頭繩系住菜根,倒掛在水果店頭,尊為「膠菜」;福建野生著的蘆薈,一到北京就請進溫室,且美其名曰「龍舌蘭」。我到仙台也頗受了這樣的優待,不但學校不收學費,幾個職員還為我的食宿操心。我先是住在監獄旁邊一個客店裡的,初冬已經頗冷,蚊子卻還多,後來用被蓋了全身,用衣服包了頭臉,只留兩個鼻孔出氣。在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無從插嘴,居然睡安穩了。飯食也不壞。但一位先生卻以為這客店也包辦囚人的飯食,我住在那裡不相宜,幾次三番,幾次三番地說。我雖然覺得客店兼辦囚人的飯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難卻,也只得別尋相宜的住處了。於是搬到別一家,離監獄也很遠,可惜每天總要喝難以下咽的芋梗湯。

從此就看見許多陌生的先生,聽到許多新鮮的講義。解剖學是兩個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學。其時進來的是一個黑瘦的先生,八字須,戴著眼鏡,挾著一疊大大小小的書。一將書放在講台上,便用了緩慢而很有頓挫的聲調,向學生介紹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嚴九郎的……。」

後面有幾個人笑起來了。他接著便講述解剖學在日本發達的歷史,那些大大小小的書,便是從最初到現今關於這一門學問的著作。起初有幾本是線裝的;還有翻刻中國譯本的,他們的翻譯和研究新的醫學,並不比中國早。

那坐在後面發笑的是上學年不及格的留級學生,在校已經一年,掌故頗為熟悉的了。他們便給新生講演每個教授的歷史。這藤野先生,據說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有一回上火車去,致使管車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車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他們的話大概是真的,我就親見他有一次上講堂沒有帶領結。

過了一星期,大約是星期六,他使助手來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見他坐在人骨和許多單獨的頭骨中間,——他其時正在研究著頭骨,後來有一篇論文在本校的雜志上發表出來。

「我的講義,你能抄下來么?」他問。

「可以抄一點。」

「拿來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講義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還我,並且說,此後每一星期要送給他看一回。我拿下來打開看時,很吃了一驚,同時也感到一種不安和感激。原來我的講義已經從頭到末,都用紅筆添改過了,不但增加了許多脫漏的地方,連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訂正。這樣一直繼續到教完了他所擔任的功課:骨學、血管學、神經學。

可惜我那時太不用功,有時也很任性。還記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將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講義上的一個圖來,是下臂的血管,指著,向我和藹的說道:——

「你看,你將這條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了。——自然,這樣一移,的確比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圖不是美術,實物是那麼樣的,我們沒法改換它。現在我給你改好了,以後你要全照著黑板上那樣的畫。」

但是我還不服氣,口頭答應著,心裡卻想道:——

「圖還是我畫的不錯;至於實在的情形,我心裡自然記得的。」

學年試驗完畢之後,我便到東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學校,成績早已發表了,同學一百餘人之中,我在中間,不過是沒有落第。這回藤野先生所擔任的功課,是解剖實習和局部解剖學。

解剖實習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興地,仍用了極有抑揚的聲調對我說道:

「我因為聽說中國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擔心,怕你不肯解剖屍體。現在總算放心了,沒有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為難的時候。他聽說中國的女人是裹腳的,但不知道詳細,所以要問我怎麼裹法,足骨變成怎樣的畸形,還嘆息道,「總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有一天,本級的學生會幹事到我寓里來了,要借我的講義看。我檢出來交給他們,卻只翻檢了一通,並沒有帶走。但他們一走,郵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開看時,第一句是:

「你改悔罷!」

這是《新約》上的句子罷,但經托爾斯泰新近引用過的。其時正值日俄戰爭,托老先生便寫了一封給俄國和日本的皇帝的信,開首便是這一句。日本報紙上很斥責他的不遜,愛國青年也憤然,然而暗地裡卻早受了他的影響了。其次的話,大略是說上年解剖學試驗的題目,是藤野先生講義上做了記號,我預先知道的,所以能有這樣的成績。末尾是匿名。

我這才回憶到前幾天的一件事。因為要開同級會,幹事便在黑板上寫廣告,末一句是「請全數到會勿漏為要」,而且在「漏」字旁邊加了一個圈。我當時雖然覺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譏刺我了,猶言我得了教員漏泄出來的題目。

我便將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幾個和我熟識的同學也很不平,一同去詰責幹事托辭檢查的無禮,並且要求他們將檢查的結果,發表出來。終於這流言消滅了,幹事卻又竭力運動,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結末是我便將這托爾斯泰式的信退還了他們。

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能兒,分數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無怪他們疑惑。但我接著便有參觀槍斃中國人的命運了。第二年添教黴菌學,細菌的形狀是全用電影來顯示的,一段落已完而還沒有到下課的時候,便影幾片時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戰勝俄國的情形。但偏有中國人夾在里邊:給俄國人做偵探,被日本軍捕獲,要槍斃了,圍著看的也是一群中國人;在講堂里的還有一個我。

「萬歲!」他們都拍掌歡呼起來。

這種歡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這一聲卻特別聽得刺耳。此後回到中國來,我看見那些閑看槍斃犯人的人們,他們也何嘗不酒醉似的喝彩,——嗚呼,無法可想!但在那時那地,我的意見卻變化了。

到第二學年的終結,我便去尋藤野先生,告訴他我將不學醫學,並且離開這仙台。他的臉色彷彿有些悲哀,似乎想說話,但竟沒有說。

「我想去學生物學,先生教給我的學問,也還有用的。」其實我並沒有決意要學生物學,因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說了一個慰安他的謊話。

「為醫學而教的解剖學之類,怕於生物學也沒有什麼大幫助。」他嘆息說。

將走的前幾天,他叫我到他家裡去,交給我一張照相,後面寫著兩個字道:「惜別」,還說希望將我的也送他。但我這時適值沒有照相了;他便叮囑我將來照了寄給他,並且時時通信告訴他此後的狀況。

我離開仙台之後,就多年沒有照過相,又因為狀況也無聊,說起來無非使他失望,便連信也怕敢寫了。經過的年月一多,話更無從說起,所以雖然有時想寫信,卻又難以下筆,這樣的一直到現在,竟沒有寄過一封信和一張照片。從他那一面看起來,是一去之後,杳無消息了。

但不知怎地,我總還時時記起他,在我所認為我師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有時我常常想:他的對於我的熱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誨,小而言之,是為中國,就是希望中國有新的醫學;大而言之,是為學術,就是希望新的醫學傳到中國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裡和心裡是偉大的,雖然他的姓名並不為許多人所知道。

他所改正的講義,我曾經訂成三厚本,收藏著的,將作為永久的紀念。不幸七年前遷居的時候,中途毀壞了一口書箱,失去半箱書,恰巧這講義也遺失在內了。責成運送局去找尋,寂無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還掛在我北京寓居的東牆上,書桌對面。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說出抑揚頓挫的話來,便使我忽又良心發現,而且增加勇氣了,於是點上一枝煙,再繼續寫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

理想的風箏 (原名:我們愛老師)
蘇叔陽

春天又到了。
柳枝染上了嫩綠,在春風里盡情飄擺,舒展著自己的腰身。連翹花舉起金黃的小喇叭,向著長天吹奏著生命之歌。而藍天上,一架架風箏在同白雲戲耍,引動無數的人仰望天穹,讓自己的心也飛上雲端。
逢到這時候,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劉老師,想起他放入天空的風箏。
劉老師教我們歷史課。
他個子不高,微微發胖的臉上有一雙時常眯起來的慈祥的眼睛,一頭花白短發更襯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條強壯的右腿。而左腿,卻從膝以下全部截去,靠一根被用得油亮的圓木拐杖支撐。這條腿何時、為什麼截去,我們不知道。只是有一次,他在講課的時候講到女媧氏補天造人的傳說,笑著對我們說: 「……女媧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樹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也變成人,只是有的人,由於女媧甩的力量太大了,被摔到地上摔丟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時候被她甩掉了一條腿的。」教室里自然騰起一片笑聲,但笑過之後,每個學生的心頭都飄起一股酸澀的感情,同時更增加了對劉老師的尊敬。
他只靠著健壯的右腿和一支圓木棍,一天站上好幾個小時,為我們講課。逢到要寫板書的時候,他用圓木棍撐地,右腿離地,身體急速地一轉,便轉向黑板。寫完了粗壯的粉筆字,又以拐杖為圓心,再轉向講台。一個年過半百的老師,一天不知要這樣跳躍旋轉多少次。而他每次的一轉,都引起學生們一次激動的心跳。
他的課講得極好。祖國的歷史,使他自豪。講到歷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陳詞,常常使我們激動得落淚。而講到祖國近代史上受屈辱的歲月,他自己又常常哽咽,使我們沉重地低下頭去。後來,我考入了歷史學系,和劉老的影響有極大的關系。
他不喜歡筆試,卻喜歡在課堂上當眾提問同學,讓學生們述說自己學習的心得。我記得清楚極了:倘若同學回答得正確、深刻,他便靜靜地佇立在教案一側,微仰著頭,眯起眼睛,細細地聽,彷彿在品味一首美妙的樂曲,然後,又好像從沉醉中醒來,長舒一口氣,滿意地在記分冊上寫下分數,親切、大聲地說:「好!五分!」倘若有的同學回答得不好,他就吃驚地瞪大眼睛,關切地瞧著同學,一邊細聲說:「別緊張,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一邊不住地點頭,好像那每一次點頭都給學生注入一次啟發。這時候,他比被考試的學生還要緊張。這情景,已經過去了將近三十年,然而,今天一想起來,依舊那麼清晰,那麼親切。
然而,留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劉老師每年春天的放風箏。
北方的冬季漫長而枯燥。當春風吹綠了大地的時候,人們的身心一齊蘇醒,一種舒展的快意便浮上心頭。當沒有大風、而且晴朗的日子,劉老師課余便在校園的操場上,放起他親手製作的風箏。
他的風箏各式各樣:有最簡單的「屁簾兒」,也有長可丈余的蜈蚣,而最妙的便是三五隻黑色的燕子組成的一架風箏。他的腿自然不便於奔跑,然而,他卻絕不肯失去親手把風箏送入藍天的歡樂。他總是自己手持線拐,讓他的孩子或學生遠遠地擎著風箏。他喊聲:「起!」便不斷抻動手中的線繩,那紙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直躥入雲霄。他仰望白雲,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風中翱翔盤旋,彷彿他的心也一齊躍上了藍天。那時候,我常常站在他旁邊,看著他的臉,那浮在他臉上甜蜜的笑,使我覺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個同我一樣的少年。
當一天的功課做完,暮色也沒有襲上校園的上空,常常有成群的學生到操場上來參觀他放風箏。這時候,他最幸福,笑聲朗朗,指著天上的風箏同我們說笑。甚而至於,有一次,他故意地撒脫手,讓天上飛舞的紙燕帶動長長的線繩和線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飛跑。他笑著、叫著,拄著拐杖,蹦跳著去追趕繩端,臉上飄起得意和滿足的稚氣。那天,他一定過得最幸福、最充實,因為他感到他生命的強壯和力量。
這情景使我深深感動。一個年過五十身有殘疾的老師,對生活有著那樣純朴、強烈的愛與追求,一個活潑潑的少年又該怎樣呢?
不見到他已經近三十年了,倘使他還健在,一定退休了。也許,這時候又會糊風箏,教給自己的子孫,把那精緻的手工藝品送上天去。我曾見過一位失去了一條腿的長者,年復一年被斷腿釘到床上,失去了活動的自由。我希望他不至於如此,可以依舊地仰仗那功德無量的圓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躍,旋轉,永遠表現他生命的頑強和對生活的愛與追求。然而,倘使不幸他已經永遠地離開了我……不,他不會的。他將永遠在我的記憶里行走、微笑,用那雙寫了無數個粉筆字的手,放起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風箏。那些給了我數不清的幻夢的風箏將陪伴著我的心,永遠在祖國的藍天上滑翔。
劉老師啊,你在哪裡?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

我的老師 海倫·凱勒
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就是安妮·莎利文老師來到我身邊的那一天——1887年3月3日。

在那個激動人心的下午,從母親示意的動作以及人們進進出出、忙個不停的跡象中,我猜到會有不尋常的事發生。我走到大門邊,坐在石階上等待。溫暖的陽光照在我的臉上,我的手指觸到了鮮花和葉子,我意識到春天來臨了。一連好幾個星期我都感到納悶和痛苦,感到疲倦和寂寞。我不能預測未來將帶給我什麼。

我感到有人朝我走來,我以為是母親,就把手伸出去。忽然,有人拉著我的手,然後把我緊緊摟在懷里。就是這個人——莎利文老師,在我以後的生活中深深地愛著我,向我揭示了一切。

第二天早晨,莎利文老師帶我到她的房間,給我一個洋娃娃。我拿著玩了一會兒以後,她慢慢地在我手上拼寫了四個字母:「d—o—l—l」(洋娃娃)。這種用手指拼寫的方式使我很感興趣。我不斷模仿老師的做法,後來也學會了拼寫,我感到很自豪。

一天,我正在玩一個新洋娃娃,老師給我拿來了舊洋娃娃,以此表明兩樣東西都可用「洋娃娃」這個詞來指稱。莎利文老師很耐心地教我,可是我自己發了脾氣,隨手把一個新洋娃娃摔得粉碎。我整天仍處於黑暗世界之中,感到很痛苦,對任何事情都不感興趣,缺少強烈的愛。

老師把帽子拿給我,我知道我們要出去了,要到溫暖的陽光中去。我們走到井邊,有人在吊水,老師把我的手放到水裡。清涼的水涌到我的手上,老師在我的手心中拼寫了w-a-t-e-r」(水)這個詞。開始她拼得慢,後來越拼越快,我的注意力全凝聚在她的手指上。突然,靈光一閃,我領悟了「water」這個詞,它指稱的正是這種奇妙的、清涼的、從我手上流過的東西。就是這個詞喚醒了我的心靈,使我的心靈得到了自由,因為這個詞是活生生的。

我懂得了每樣東西都有名稱,每一個名稱在我的腦海中都產生新的概念。回到家,我觸摸到的每一樣東西似乎都充滿了生氣和活力。我開始用這種新奇的觀點觀察事物。我想起了被我摔破的洋娃娃,我摸著洋娃娃的碎片,想把它拼湊起來。我的眼眶裡充滿了淚水,我意識到自己幹了錯事,我第一次感到後悔和難過。

就在那一天我學會了很多新詞。我記不太清楚了,但是「母親」「父親」「姐妹」「老師」等這些詞肯定是其中的一部分。那天晚上睡在床上,我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我熱切地盼望著新的一天來臨。

春天到了,莎利文老師攙著我的手,穿過人們正在播種的田野。我們坐在河邊的草地上,在大自然中很自然地開始了我的啟蒙課程的學習。我懂得了陽光和雨露能使植物生長,鳥兒會為自己築巢,松鼠、鹿、獅子等動物會為自己覓食做窩。隨著知識的增長,我感到周圍的世界越來越多的東西給我帶來了興奮和愉快。莎利文老師教我從森林中散發的芳香,從青草叢的葉片中體會大自然的美。她還向我描繪地球的形狀。她從一開始就這樣使我胸懷大自然,使得自然界成為我思想的一部分。

但是,也就在這時候,我體會到大自然對人並不總是善的、美的。早晨出門時天氣很好,但很熱。因為走的路程較長,我們坐在樹陰下休息過兩三次,最後一次是在離家不遠的一棵果樹下。果樹給我們提供了一塊涼爽的遮陰地。我在老師的幫助下,很容易地爬到樹上去了。我一直往上爬,在樹枝叢中找到一塊能坐的地方。莎利文老師建議,我們就在樹陰下吃午飯,叫我等她拿來午飯後,再從樹上下來。

突然間天氣起了變化,太陽一下子沒有了。我知道天空已是烏雲密布,因為我已感覺不到陽光照射的熱量,還聞到一股從大地散發出來的奇異的味道,我意識到這是雷雨的預兆。離開了老師,我一個人高高地坐在樹枝上,感到非常害怕,感到非常孤單。周圍是無垠的空間,一切都是那麼陌生。我坐在樹枝上靜靜地等待著,我想只有等老師來,我才能從樹上下來,否則別無辦法。

周圍死一般的沉寂。樹葉開始騷動,然後整個樹都在顫抖。要不是我使勁地抓牢樹枝的話,一陣強風早就把我從樹上刮下來了。狂風怒吼,樹不停地、猛烈地搖晃著。一陣傾盆大雨把我周圍的小樹枝都打斷了,我想從樹上跳下來,但周圍的恐怖氣氛使我動彈不得,我只好仍留在樹上。我感到一陣轟鳴聲,似乎有什麼重物掉下來,我坐的樹枝搖晃得更厲害了。我想樹和我會一起倒下來。正巧這時,老師來了,她一把抓住我的手,扶我從樹上下來。我緊緊摟住老師,感到非常高興,我的腳又重新踏在堅實的土地上了。這件事給我上了一堂生動的課——大自然並不總是對你微笑,給你仁慈。

我有了學習語言的鑰匙,我熱切希望運用學到的東西。

記得有一天早晨,我第一次問老師「love」(愛)這個詞的意思。我在花園里找了不少早春的鮮花,我把這些花拿給老師。她想吻我一下,但是那時候,除了母親以外,我不喜歡別人吻我。莎利文老師用手臂溫存地圍著我的脖子,在我手上拼寫了「我愛海倫」。

我問:「『愛』是什麼東西?」

她把我拉得更近,用手指著我的心說:「愛就在這里。」她的話使我迷惑不解,因為當時除了手能摸得到的東西以外,我不能理解任何別的東西。

我聞著她手上的花,打著手勢問:「花的香味是『愛』嗎?」

「不是。」我的老師說。

我想了一下又問:「溫暖的陽光照在我的身上,射向四面八方,這是『愛』嗎?」

我認為沒有什麼比太陽更美麗的東西,因為它溫暖的光能使萬物生長。但是莎利文老師還是認為不是。我感到困惑和失望,我想我的老師真怪,為什麼不把「愛」拿給我看看,讓我摸摸。

大概一天以後,老師要我把大小不同的珠子穿成兩顆大珠和三顆小珠相間隔的式樣。我穿錯了很多,莎利文老師並沒責怪我,而是耐心和藹地指出我的錯誤,叫我再仔細地按正確的次序排列。莎利文老師用手觸著我的前額,拼寫了「think」(思考)這個詞。

剎那間,我懂得了事物的名稱是在人們的腦子里通過思考產生的。我第一次意識到某些東西不一定都是我的手能摸到的。

我花了很長的時間琢磨「愛」這個詞。現在我知道這個詞是什麼意思了。太陽被雲覆蓋,下了一場陣雨。忽然雲開日出,陽光又帶來了南方特有的炎熱。

我又問老師:「這是不是『愛』呢?」

老師回答說:「『愛』就像雲一樣,在太陽出來之前布滿天空。」接著她又解釋說,「你知道,你不能摸到雲,但你會感覺到雨。同樣的,你不能摸到『愛』,但是你知道人的溫情可以灌注到每一樣東西中去。沒有愛你就沒有歡樂,你就不願遊玩。」

我的腦子里充滿了美妙的真理。我感到我的心跟我看不見的東西,跟別人的心,都是緊緊地連接在一起的。

我是通過生活本身開始我的學習生涯的。起初,我只是個有可能學習的毛坯,是我的老師幫我開了眼界,使我這塊毛坯有可能發展進步。她一來到我的身邊,就給我帶來愛,帶來歡樂,給我的生活增添絢麗的色彩。她把一切事物的美展現在我的面前,她總是設法使我生活得充實、美滿而有價值。

只有三篇
還可以找冰心的《我的老師》

『柒』 師生之間的故事

殘疾教師一家為學生無私奉獻 18年獨撐小學
殘疾教師 18年獨撐一小學

故事導讀

這里偏遠、貧窮,沒有老師願意到這所村小來教書。

他是一名代課老師,還是一個殘疾人。為了讓學校存在,為了山裡的孩子有書讀,18年來,他多次拒絕別人介紹的高收入工作。除進城動手術,他一天也沒離開過他心愛的學校。

他拖著殘疾的腿背學生過河一萬餘人次,從十多公里山路外的中心校幫學生背課本,共計上萬斤;為幫貧困生墊學費,他曾5年沒領過一分錢工資;校舍改危,他讓學生在自己家裡上課9個月;為了山裡的孩子,他讓想上大學的女兒選擇了中師。為了支持他,妻子幫他無償代課一年,年邁的父母仍在家辛勤操勞,毫無怨言。

這位土家族代課老師在圖什麼?他只說:「這兒有50多名學齡兒童,村小不能停,也不能撤!」

兩幅畫像

落花生

「我們這兒窮,娃娃讀書不容易,不能再因為這些原因停課。」

29日上午,彭水縣諸佛鄉小里村,冉龍朋正在自己家的堂屋給學生上課。

狹小的屋裡擠著11張破敗不堪的課桌,一塊黑色的木板擱在牆上算是黑板。他們是四年級的22名學生。

冉老師正在講課文《落花生》。瘦削的他聲音不怎麼大,但在這偏遠、沉寂的大山裡,顯得特別響:「這篇課文實際上是在以物喻人,教育我們要像花生那樣做有用的人,默默無聞,無私奉獻……」

諸佛鄉是彭水縣最窮、最偏的鄉鎮之一,群山環抱,整個場鎮上看不到一幢像樣的房子,街道沒有硬化,至今沒通公共汽車,沒通光纖閉路,手機信號在這里時斷時續。而小里村距場鎮有十多公里山路,小里村小就在尖峰嶺深處的參天古樹中,美麗的諸佛江流經學校附近,緩緩注入烏江。

去年9月起,由於小里村小危房改造,4個班的50多名孩子只能選擇到中心校暫讀,但中心校離村子要走十多公里山路,山上隨時有野豬出沒,當時就有幾名學生家長提出「不讀了」。聽了這話,冉老師很著急,想了想,他決定把學生接到他家裡上課。

就這樣,50多名學生每天就在冉老師的家裡上課。冉老師將堂屋作為教室。這一上,就是9個月。

冉老師說:「我們這兒窮,娃娃讀書不容易,不能再因為這些原因停課。」

放學了,冉老師興奮地告訴孩子們:「六一後我們就要搬到新教室去,大家不用在老師這兒打擠了。」

小草

「苦,苦啊,但苦中有樂!看到孩子們有書讀,能成材就是最大的安慰。」

這里太偏遠,沒有人願意來教書,18年來,學校常常只有冉老師一名老師。

但18年,冉老師都只是一名代課老師。最初工資是每月35元,3年後漲至77元。

那是1988年,冉老師正在一所成教學校代課,工資比這兒高,但冉老師的啟蒙老師找到他,說沒人願意到小里村小來教書,如果這樣,村小就得撤,孩子們上學就成問題。本著對啟蒙老師的祟敬和對村小教師一職的嚮往,冉老師回到他的母校小里村小代課了。

冉老師沒想到在這里,一代就是18年。

「冉龍朋真傻。」有村民這樣說,因為,在這18年間,有人為他介紹過不少工作,接電話、守大門、到其他地方代課,他統統拒絕了。18年來,除了到重慶動手術,他一天也沒有離開過他心愛的學校。盡管代課十多年,殘疾了,每周上著30多節的繁重課程,工資還是每月77元,他也從沒想過離開,因為中心校領導說過,如果村小辦不下去就只有撤,沒有老師願意來,也只有撤,冉老師不想看到這一天。讓小里村小繼續辦下去,讓小里的山裡娃有書讀,這是他此生最大的願望。

「苦嗎?」記者問。

「苦,苦啊,但苦中有樂!看到孩子們有書讀,能成材就是最大的安慰。」回憶起在小里村小的18年時光,冉老師流淚了。

香煙和唱歌是冉老師最大的業余愛好,常常抽的是廉價的葉子煙,歌是那首耳熟能詳的《小草》,小里村小的孩子們都會唱:「冉老師教的,老師說要學小草,具有頑強的生命力。」

幾個故事

為了學生腿手殘疾

「我不能倒下。」

冉老師左腿殘疾,那是在1989年背學生過河時落下的。

當時只是扭了一下。之後,他的左髖部時時疼痛,但他沒在意,經濟條件也不允許他入院仔細檢查。一年後的一天,他在跨進教室的門檻時突然摔倒在地,不得不進醫院,醫生診斷「扭傷治療不及時引起化膿性髖關節炎」。從此,他走路只能一瘸一拐,傷腿至今沒痊癒。

1994年,冉老師在一次勞動中,右手手臂動脈被玻璃割斷,鄉衛生院簡單處理後,建議他進城進一步治療,但當時小里村小隻有他一名教師,想到孩子們就要因為自己中斷學業,他放棄了。一個月後,他感到右小臂越來越痛,在中心校安排好代課老師後,他來到彭水縣人民醫院。

「晚了,必須截肢!」醫生的話如同死亡令。「截了右肢我怎麼給學生上課。」這是冉老師對醫生說的第一句話。好心的醫生為他聯系了重醫一名教授,手雖然保住了,卻使不起力,拿粉筆在黑板上寫字,也只能寫一會停一會。

「那種心情你能理解嗎,我想教書啊,可手卻不聽使喚。」冉老師說他永遠記得出院時,那個教授給他說的話:「回去好好教山裡的孩子!」這句話讓他再次感到肩上的擔子:「我不能倒下。」

18年背學生過河

「我真想快點長大,不讓老師這么辛苦。」

身帶兩處殘疾,有人勸冉老師不要再教書了,但他很固執,不但不放棄,還繼續拖著殘軀背孩子們過河。

每學期,小里村小都有30多名在河對岸居住的學生,美麗的諸佛江平日很溫柔,孩子們踩著露出水面的石塊就能過河,但大山裡的天氣說變就變,一下大雨,河水就猛漲。沒有橋,上學放學就很危險。只要遇到漲水,冉老師就會提前守在河壩邊,這是孩子們上學的必經之地,冉老師將他們一個一個背過河來,放學了,他又將他們一個一個送回河對岸。

當記者問村小的孩子們:「你們當中有哪些人曾經被冉老師背過河?」30多隻小手齊刷刷舉起來。

「有一次,我趴在冉老師背上,感到老師身子好燙,我問老師是不是感冒發燒了,提醒他小心點。他說沒事,只叫我抓緊。我哭了,但不敢出聲,怕影響老師。」4年級的鄭東很懂事,說她好心疼冉老師:「老師右手使不起力,只用左手背著我,在水中一瘸一拐的,我真想快點長大,不讓老師這么辛苦。」

鄭東還給記者算了筆賬,按平均每學期30名學生需過河上學、每年漲水10次計算,冉老師在18年間背學生過河的次數就是一萬多次。

每學期為學生背課本

「我累點沒什麼,重要的是不要耽擱孩子們的功課。」

孩子們不知道,他們用的課本和作業本也是冉老師一瘸一拐從中心校背回來的。

從中心校到小里村小,有十多公里崎嶇山路,冉老師空手走一趟也要4個小時,但每學期開學,課本都得村小老師自己去背。

18年來,他從來沒找過學生幫忙,所有課本都是他一步一步從中心校背回來。

因為殘疾,冉老師一次最多隻能背40斤,一路上歇歇走走,一天只能背一趟。而每學期所有學生的課本至少有250斤,每學期他要花一周時間至少往返6次才背完。

每次完成任務,冉老師都必須卧床休息好幾天,才能下地行走。累計算下來,18年來,他從中心校背回的課本就有上萬斤。冉老師說:「我累點沒什麼,重要的是不要耽擱孩子們的功課。」

5年不領工資助貧困生

「村民們都窮,只要娃娃在學校讀書,比什麼都強。」

1995年,父親早逝的學生冉龍波跟冉老師說,繳不起學費要退學。冉老師一聽急了,他毅然對冉龍波的媽媽說:「只要你讓娃兒讀書,錢你不用管。」就這樣,冉老師為這個學生交了1—5年級的所有學費書本費。

冉龍波並不知道,老師已用這種方法資助了近百名拿不出錢的學生。也有學生家長質疑冉老師哪來這么多錢,冉老師從來不說。中心校的楊光武校長透露:「冉老師在1998年至2002年間沒到學校領過一分錢工資。他說,就把工資存在學校,哪個學生繳不起學費,就從裡面扣。」

18年來,冉老師為學生繳納的各種費用達上萬元,多數家長在經濟寬裕時會將錢還給他,但至今仍有數千元沒有著落。冉老師不在乎這些:「村民們都窮,只要娃娃在學校讀書,比什麼都強。」

賣家中樓板維持生計

「家裡常常是一分錢也拿不出。」

冉老師的母親陳其珍說,18年了,家裡人,包括兒媳婦,沒有添置過一件衣服,身上穿的都是親友們給的,因為哪怕是幾塊錢的便宜貨,他們也捨不得。

冉老師有些不好意思:「不瞞你說,我兩次受傷期間,家裡常常是一分錢也拿不出,有5年時間我家的莊稼沒施一丁點肥,因為沒錢買肥料。我才從重慶做了手術回來那段時間,親友家都借遍了,家裡還是揭不開鍋,我們就賣東西。」

縫紉機賣了,妻子陪嫁的鋪蓋也賣了,實在沒得賣的了,冉老師和妻子躺在光禿禿的床板上望著房頂發呆,一個念頭閃過:「賣樓板!」閣樓是土家族特有的建築,要將搭閣樓的樓板賣掉,妻子開始堅決反對,可看著空盪盪的米缸和年老的父母,二人當即跳起來七手八腳將20多塊樓板拆下,賣了400塊錢,一家人吃了頓飽飯後,冉老師還從中拿出3塊錢為班上一個天天打赤足上學的女生買了雙解放鞋。

冉老師的兩處傷至今沒痊癒,經常疼痛,醫生囑咐他一定要堅持吃葯,可葯錢每月就得200多元。為了節約,冉老師就常常自己跛著腿上山采草葯,草烏、防風草、金骨草……這些都能治他的傷。

為保學校全家齊上陣

妻子無償代課一年

冉老師說,他最對不起的是家人。

「這么多年,我作為一個男人,不但沒為這個家做什麼,還要靠他們來支持我。」說起這些,冉老師流淚了。他說,「不只是我一個人,我們全家都在為保衛小里村小出力。」。

1998年,為了供一對兒女上學,妻子陳健不得不到廣東一燈飾廠當油漆工,每天工作十多個小時,一個月掙700多元。

2000年,一名年輕老師離開小里村小,又沒有其他人願意來,4個班六十多名學生一下子丟給了冉老師,他無論如何也忙不過來,這時,冉老師想到了曾經當過代課老師的妻子。他向她求助。

得知丈夫的困境後,陳健毅然辭掉工作回到小里無償代課一年。

就在這一年,家裡的房子成了危房,為節約錢,陳健上完課後,獨自一人從遠處背來泥土,自己挖窖燒磚,自己搬來石頭,准備修新房。

本來是男人的事,但陳健全做了,光材料她就准備了一年多。「我不會讓他(指冉老師)干這些重活,他的事就是我的事。」陳健說。

2003年,女兒考上酉陽師范學校,家庭經濟再次陷入困境,陳健不得不再次南下打工,至今沒敢回來,因為她捨不得路費。

不準女兒考大學

說起女兒冉佳鑫,冉老師更是內疚。3年前,初中畢業的女兒想考高中,升大學,但他沒同意,他讓女兒選擇了中師:「我希望她今後也能為山裡的孩子做點什麼。」

兒子現在上初一了,受父親影響,他也准備考師范。

老父母仍操勞掙錢

冉老師覺得最對不起是父母:「父母就我一個兒子,他們老了,不但沒享到兒子的福,反而為我操勞。」冉父今年74歲了,患有嚴重風濕病,還每天上山放羊,老母親一個人每年都要養七八頭豬,可他們從來沒殺過過年豬,因為一家人還要靠它們吃飯。

兒子工資少,還要幫助班上的貧困生,對此,老兩口只說:「兒子決定的事,沒錯。我們也不希望小里村小撤了,如果真撤了,恁多娃兒啷個辦?」

聲音

村民陳其材:我娃兒4年的學費都要他幫忙繳的,好人啊。

家長冉健:我不曉得怎麼形容這個老師,全部好聽的話安在他身上都不夠。

學生任莉莉:等我長大了,一定掙好多錢讓冉老師用,不讓他再這么窮。

學生鄭東:我這條褲子和頭上戴的花就是冉老師給我買的。

學生冉模:我以前性格特別內向,是冉老師開導我要多和人交流,他不但教我們學知識,還教我們怎樣做人。

中心校校長楊光武:他不只是敬業,他這種不計報酬的奉獻精神讓人感動。

同事張老師:冉老師人很低調,他做過什麼從來不說,因此,我們根本不知道他竟然默默無聞為山裡孩子們做了這么多。
參考資料:http://www.wiil.cn/news/society/bxgs/20060718/122419666290.shtml

『捌』 語c。問一下語c寫題比如說#cp的30題#裡面寫的題是可以用作戲梗的嗎第一次寫不是太懂

不太清楚是要寫什麼樣的?
可以是一個一個小段子串成30題,可以是問卷形式(一般而言兩個人一起填,一句或幾句話回答,用於秀恩愛),當然也可以直接當戲梗用的

『玖』 同人 三十題 這種東西相關

30題題目很寬泛,是作者根據題目想像而創作出的同人,其中(黃爆的)燉肉30題和同居30題最為常見。
有名的有:相戀10年30題、HE30題、BE30題、軍旅30題、精神污染30題……
沒有特定限定,只是一種梗的形式而已。比如你想到了一個主題就可以圍繞它展開創作30題,也可以是10題。

『拾』 有哪些只有深度漫威迷才知道的梗

洛基:

在神話中,奧丁的坐騎是一匹八條腿的馬,洛基生的。

雷神:

在最初的manhe神話中,雷神公司的官方匹配CP是SHIV。

為了紀念與美國隊的兄弟情誼,鐵錘兄弟以美國隊的名字命名了阿斯加德河。

在漫畫中,美國隊舉起了雷神之錘。

獵鷹:

在這幅漫畫中,獵鷹和簡相愛了。

在電影中,嬉皮士,獵鷹的搭檔,萊利,在一次事故中喪生。

所以別嘲笑獵鷹單身了!

美國隊長:

在漫畫中,史蒂夫·羅傑斯、巴基·巴恩斯、薩姆·威爾遜都曾是美國的隊長。

史蒂夫的名言:

沒有巴基,當美國隊長就沒有意義了!

美國隊生命中的兩個關鍵詞:自由和巴基。

這些都是他刻骨銘心的信念。

巴基·巴恩斯的小鹿梗:

巴基,詹姆斯·布坎南·巴恩斯,詹姆斯·布坎南·巴恩斯。

美國隊叫他巴基,這相當於我們的名字叫南小南,也有鹿的意思,是個綽號。

因為美國隊不管比賽叫“鹿童”,大家都跟著,卻忘了他的真名。

後來,美國隊稱他為巴克·南。不管怎樣,它不可能和其他人一樣。

給這次行動起綽號,除了美國隊,還有誰?

是史蒂夫·史蒂夫,美國隊。

然而,在漫畫中,巴基對美國隊有個綽號:斯蒂夫!

霍克:

在漫畫的開頭,霍克是灰色的。

姐姐

睡在奇跡世界的女人!

漫畫中,初戀冬日戰士,老公阿謝廖可,然後是鐵人、鷹眼、夜魔、大力神

此外,還有很多男人覬覦小姐妹,比如敢死隊。

我想補充幾點:

金剛狼:

在漫畫中,狼叔是一個咆哮的突擊隊。他是一位非常好的戰友,也是美國隊和巴基的親密朋友。

由於版權問題,美國上尉1中沒有金剛狼。

黑豹:

在漫畫中,特拉查的祖父與美國隊有聯系。

黑豹隊和美國隊是一代又一代的好朋友。

黑豹的背景也是美國隊的死黨之一,也是與巴基是好朋友。

在影片中,內戰結束後,黑豹接納了美國隊和巴基,並為他們提供了免費的援助和庇護所。

鋼鐵俠:

袁滿忠身高188,盔甲2米。

睡遍了奇跡的人!


粉絲們給他起了個綽號叫“鋼槍俠”,或者說是槍械管理者。

最好的朋友是羅德。在漫畫中,鋼鐵俠為羅德發火,並與馬維爾船長展開內戰。

蜘蛛俠:

有那麼多女朋友。我和一對堂兄妹同時陷入困境。

紅骷髏:

有一個平行的宇宙。紅骷髏是美國隊的私生子,在美國隊死後由巴基撫養長大。

曼威英雄的中文名字。

雷神——丁大錘

洛基——丁小基

美隊——史愛民

冬兵——董冬梅

幻視——賈寶玉

紅女巫——萬小紅

紅骷髏——施小紅

鋼鐵俠——史鐵柱

霍華德史塔克——史德華

奇異博士——史傳奇

出生日期:

在漫畫里,

美隊:1920

巴基:1924

寡姐:1928

這三人一個比一個小4歲,也是神奇。

主流版本中,巴基出場時16歲,美隊20歲,相差4歲。

巴基剛過完20歲生日就掉飛機了,此時美隊24歲。

巴基的冬兵時期,生理年齡長了3歲,當他重新出現在美隊面前的時候,生理年齡是23歲。

熱點內容
莘縣教師考試 發布:2025-07-08 17:50:59 瀏覽:944
赤峰教師資格證報名 發布:2025-07-08 17:50:19 瀏覽:969
老師在講課擴句 發布:2025-07-08 17:30:09 瀏覽:125
辦公傢具有哪些 發布:2025-07-08 17:23:21 瀏覽:765
教師節彩鉛 發布:2025-07-08 16:20:39 瀏覽:975
老師的始祖 發布:2025-07-08 16:07:30 瀏覽:585
幼兒園老師安全責任書 發布:2025-07-08 15:51:12 瀏覽:85
班主任推薦語 發布:2025-07-08 15:40:04 瀏覽:547
舞蹈老師小蕊 發布:2025-07-08 15:33:13 瀏覽:470
護膚老師菲菲 發布:2025-07-08 15:21:12 瀏覽: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