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師德的尺度

師德的尺度

發布時間: 2021-03-18 14:49:33

1. 教師如何正確認識和衡量師德

一、師德對教師起著調節和教育作用
所謂調節作用,指教師道德具有糾正人的行為和指導實際活動能力;所謂教育作用就是教育教師正確認識和對待教師的職業,認識自己對他人、對集體、對社會的利益關系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道德觀念和判斷力。
二、師德對學生起榜樣和帶動作用
榜樣作用,在道德行為上,師德比其他職業道德有著更加強烈的典範性。
帶動作用,包括教師所起的帶頭作用,紐帶作用和思想政治品質的教育作用。
三、師德對社會起影響和促進作用
1.對精神文明建設的促進作用
通過三個渠道表現出來:通過培養學生的優良品德而影響社會道德;通過教師參加各種社會活動而影響社會道德;通過教師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促進社會主義新型人際關系的建立和發展。
2.對物質文明的推動作用
師德是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一個重要精神力量,因為教育是培養人的工具,而人是物質文明的創造者,是生產力中起決定作用的因素,經過教育的勞動者是高素質的勞動者。這樣的勞動者有助於擴大再生產。在社會主義社會,教育以教育活動為中介,以自己的崇高師德為重要教育手段,通過培養「四有」新人,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完善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以推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
3.對社會生活的影響作用。
教師道德是受社會經濟條件的制約的,同時它對社會經濟條件具有一定的反作用。

2. 如何德高為師,身正為范"的職業操守,規范教師的道德和行為

作為一名教師,特別是作為一名鐵一中的教師,通過兩年來的工作實踐,我深深感到自己肩上擔子的沉重。在對學生的實際教育中,我既體味到成功的喜悅,也充滿
著無限的困惑。在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過程中,我也體會到了作為一名教師「活到老,學到老」的真正含義。下面就我的一些教育的心得略加整理,作為我以後工
作的借鑒,也算是接引後學的破鏡。
一:言傳身教

學生好奇心強,模仿能力強,他們對老師有特別的信任和崇拜感。老師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對他們的影響極大。因此,教師的道德修養的好壞與道德素養的高低
在素質教育中顯得極其重要。要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教師必先以身作則。孔子說: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必須首先
做到。如果一位教師的教學思想不端正,不能為人師表,以身作則,盡管他有許多學問,其教學效果不一定好。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求我們老師「不做警察,而
要做學生的良師」,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要時刻牢記校訓的「責任,榮譽」,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深刻的影響學生的成長。
二、給學生愛
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理解、信任和尊重,學生也不例外。作為教師就應懂得這項育人的原則。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防採取「多表揚,少批評」的方法來評價和鼓勵學生;多去發現學生的優點,然後多給予鼓勵和表揚。這樣可能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過程,我也曾嘗過「贊美」的甜頭。有一個學生轉入了我所帶的班級。他上課心散,不愛發言,對學習缺乏信心,對父母親、老師有很強的逆
反心理。於是,我就多方了解得知,原來他的父母關系不和,於是我找他談心,推心置腹,表示明白他的處境,贏得他的信任,他終於願意說話了,人也自信多了,
跟同學相處和諧了。甚至還直接跟我說「老師,只有你才能關心和理解我,我一定要爭氣,決不辜負你的希望」。

當然贊美不等於對學生不嚴格要求,也不等於不批評。這樣,不利於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會使他們精神脆弱,聽不進批評,一聽批評就消極或暴跳如雷。那樣實際
上是害學生,是「捧殺」。教師要掌握理智的這把尺度,批評是為了讓學生懂得什麼是真正的真、善、美。只不過要掌握得適當罷了。
三、心理健康
課堂上,教師不只是教書,還要育人,要經常教育學生不講假話,做一個誠實、有用的人;用健康的心理去調節學生情緒,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學生,只有心理健康水平較高的教師才能通過自己的創造性勞動培養出優秀的學生。

總之,教師懂的教育科學,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的個別特點,有的放矢的對學生進行教育,克服偏愛、偏見情緒,積極感染與調節學生情緒,形成對學生客觀公正的
評價,消除學生反感、抵觸心情,形成學生良好的心境,激發學生積極地認識周圍的美好事物、自覺培養健康的情感與意識,力爭使學生得到最大的自我肯定與心理
上的滿足。
四、以德育人

德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是學生心目中的偶像,具有高尚的的師德,才會得到學生的尊重,教師自己也才能從中體會到自身的崇高所在。常聽學生家長說「我家的
孩子只聽老師的,老師的話簡直比聖旨還靈,回到家裡就誰的話都不聽了。」其實,這正是師德的作用。要成為一名合格教師,就要樹立好良好的道德觀。對學生的
教育也應採用多種方法教育學生講道德、講文明;培養他們從小就樹立良好的道德觀;從小就學會尊重他人,愛護他人;學會分清「是」、「非」的觀念。對學生大
力弘揚祖國的民族精神和傳送祖國的優良傳統,培養他們從小就有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崇高理想。
五、師生平等

學生由於年齡關系,在一些老師眼裡,常常是「人微言輕」,個人的意志往往不能得到應有的體現和發揮,因而常被「大人」們忽略了,以為他們人小,連起碼的人
的尊嚴也沒有了,可以任人「宰割」了。更由於「童言無忌」,好於直言,急於抒發,在不恰當的時候發表了些許意見,就常常被斥責為「胡扯」、「調皮」、「不
乖」、「好表現自己」等;以至於動輒橫遭貶斥,受辱罵的現象,更是屢見不鮮。其實,知識這個東西從來都沒有誰能夠「獨霸」,專門擁有。只不過大人們由於經
歷多、學習多,知識量也就多些;而學生們因年齡小等問題,知識的擁有量少些罷了。但是有一個事實也是不容置疑的:這就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因此,我們的
祖師爺孔老夫子早在幾千年前就曾明確地提出「三人行必有吾師」。不管怎麼說,小孩子也有堪為人師的長處;也不管怎麼說,大人們也有向小孩子學習的時候,更
何況在當今的信息技術社會,電腦、電視、廣播、網路等傳媒的大量涌現,學生們的學習也不再局限於課堂,他們所擁有的信息知識,是我們這些為人師者所難以想
象的,我們還能再以知識的擁有者自居嗎?如果作為老師的我們仍然執迷不悟,仍然整天煞有介事地擺著一副「師道尊嚴」的臭架子,動輒「我是老師,你是學生,
我教,你學,你必須聽我的」,或者擺出一副貌似嚴肅的「尊者」面孔,手持教棍,高興敲誰就敲誰。這樣一來,固然,我們維護了自己的「尊嚴」,保持了自己作
為為人師者的「風范」,但是我們與學生之間的感情,就隔了一層「牆」,阻礙著我們的教育,影響著我們的教學。

所以,教育也需要民主。在學生眼裡,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們走近,常把心
里話告訴我們,這因該是一個教師最大的樂趣。我們必須放下架子,以一種強烈的時代責任感和職業道德感,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創新人才為己任,尊重學生,關
愛學生,與學生平等相處,努力構建師生良性的交流互動平台,我們才能真正做到教書育人,不愧為人師。

3. 對職業道德行為進行評價時,應以職業道德()為尺度加以衡量!

A 原則和規范

4. 簡說課堂教學中師德規范的基本要求

一、依法執教。學習和宣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師法》等法律法規,在教育教學中同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保持一致,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
二、愛崗敬業。熱愛教育、熱愛學校,盡職盡責、教書育人,注意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不敷衍塞責,不傳播有害學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三、熱愛學生。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 對學生嚴格要求,耐心教導,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保護學生合法權益,促進學生全面、主動、健康發展。
四、嚴謹治學。樹立優良學風,刻苦鑽研業務,不斷學習新知識,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教學和科研水平。
五、團結協作。謙虛謹慎、尊重同志,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維護其他教師在學生中的威信。關心集體,維護學校榮譽,共創文明校風。
六、尊重家長。主動與學生家長聯系,認真聽取意見和建議,取得支持與配合。積極宣傳科學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不訓斥、指責學生家長。
七、廉潔從教。堅守高尚情操,發揚奉獻精神,自覺抵制社會不良風氣影響。 不利用職責之便謀取私利。
八、為人師表。模範遵守社會公德,衣著整潔得體,語言規范健康,舉止文明禮貌,嚴於律己,作風正派,以身作則,注重身教。2008年版《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2008年版《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一、愛國守法。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
二、愛崗敬業。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不得敷衍塞責。
三、關愛學生。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四、教書育人。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
五、為人師表。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衣著得體,語言規范,舉止文明。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
六、終身學習。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編輯本段]律法重要性

2008年,有關「師德」的幾次討論先後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尤其是公眾關於「范跑跑」另類觀點的辯駁與反駁,使教師職業道德歷經了一場浴火般的考驗。教育部經廣泛徵求意見後修訂頒布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匡正視聽的作用,也為新時期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奠定了制度基礎。

【以身立教】

(一)師德是高於一般社會公眾道德水準的職業道德
在意識水準上,師德較之其他職業道德有著更高的要求,這是由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決定的。從根本上說,教師作為一個職業,與其他的職業有相似之處,都是一個工作崗位、一個飯碗。但是教師職業與其他工作又不一樣,他的服務對象是人,他們的勞動在於培養、塑造一代新人,其一切行為都對學生產生強烈的影響。教師的地位、作用和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素質。所以,社會對教師的職業要求比一般的職業更特殊一些。縱觀人類道德史,師德總是處在當時社會道德的最高水準上。孔子曾用「有教無類」、「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來描述他理想中教師應該具備的職業道德,並以身作則,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教師的道德含義,被後世奉為「萬世師表」,他所開創的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也為歷代不斷繼承和豐富。葉聖陶先生說過:「教師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胡錦濤總書記2007年8月在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上發表的講話中更進一步指出:「高尚的師德,是對學生最生動、最具體、最深遠的教育。」這些論述充分揭示了教師職業道德「以身立教」的共同特點。當前,教師在傳播人類文明、啟迪人類智慧、塑造人類靈魂、開發人力資源、弘揚民族精神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育者,是青少年成長的引路人。他們不但要用豐富學識教人,更要用高尚品格育人;不但要通過語言傳授知識,更要用自己的高尚品格去提升學生的品格,影響學生的心靈,使之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識、守秩序的一代新人。正是基於這一特點,社會對教師的職業道德要求要比其他任何行業都高一些,以至於教師的職業道德往往成為社會公德的標桿,成為引領社會文明進步的明燈和風向標。
(二)師德規范是調節教師自身及與外界關系的行為准則
師德規范所表達的是教師所特有的職業義務、職業責任以及職業行為上的道德准則。因此,它與一般職業道德一樣,具有以下重要特徵:師德是一種職業規范,受到社會的普遍認同;師德又是歷史積淀的產物,是長期以來逐漸形成的;師德沒有固定的形式,通常體現為教育觀念、生活習慣、理想信念等;師德通過內省和信念來強化,並通過教師的自律來實現;師德不具有剛性的約束力,主要通過內心反省和公眾輿論加以約束;師德的主要內容是對教師義務的要求;師德標准具有多元化的特點,不同時代、不同社會具有不同的價值觀念;師德是校園文化的組成部分,具有凝聚人心的作用;等等。為使師德理念形成規范,一般都要採用制度、守則、公約、承諾、誓言、條例,以至標語口號之類的形式,將其公之於眾,以便為從事教育工作的人所接受和實行,並進而形成一種職業的道德習慣。在我國,由於教師的自律組織和社會團體並不發達,因而中小學職業道德規范是由教育行政部門和教育工會聯合制定並頒布實施的。1984年,教育部和全國教育工會聯合制定並頒發了首部《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標准(試行)》,並於1991年正式施行。1997年,針對教師隊伍建設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原國家教委和全國教育工會對《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進行了第一次修訂。2008年重新修訂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從教師職業特點和教師自身發展的角度出發,更加強調職業精神,尊重道德屬性。它既體現了教師職業神聖性的一面,也考慮到其作為一種社會職業的平凡性,並承認教師職業境界的層次性;它既有適度超前的目標性引導,又明確了不容許超越的行為底線,因而更加適應新時期教育改革發展的特點與要求。
(三)頒行師德規范是以德治教的根本體現
人們常說,教師自身就是教育力量。從理論上來分析,一個教育者往往擁有三種權力:其一是職位權力,它代表國家或學校管理學生,並執行教育的強制標准;其二是專家權力,作為專業人士,他們要為學生的成長提供幫助或建議;其三是參照權力,他們要把自己作為楷模和榜樣來影響學生的發展。當然,任何濫用權力的行為都會走向目標的反面。因此,法律和道德是約束教師正確從教的兩條准繩。為強化依法治教,我國頒布的《教師法》、《教師資格條例》、《義務教育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規都對教師的品行要求做出了規定。但法律具有普遍性、強制性特點,決定了它所規范的行為不可能太多、太廣,其所規范的只能是一些最基本的行為「底線」。而對教師提出較高的、較廣泛的職業操守要求的,恰恰是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師德規范指引著教師職業道德習慣的養成方向,並作為教師自律和外界他律的尺度,對教師的行為產生著廣泛的影響。所以,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雖然不具有法律的強制力,但它作為一種行業的操守規范,對教師仍然具有約束力。一方面,當一個人選擇從事教師職業的時候,他就自願選擇了接受這一規范的約束。他在教育教學中的一言一行,都要體現出規范所確定的精神和原則。盡管教師的個人能力有高下之分,但師德規范則成為每一個教師職業道德習慣的養成方向和終極目標。另一方面,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一旦制定並頒布之後,就成了外界評價教師職業操守狀況的「標尺」。學校對教師的師德考核、教育行政部門在教師評優工作中所考慮的師德因素,都是以教師對師德規范的踐行情況作為依據的。如果教師的行為嚴重違反了師德規范的要求,教師本人要受到學校、教育行政部門的行政處分或行政處罰,他們的失德失范行為往往會成為公眾譴責的對象。從這些特點來看,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還是具有一定的強制性的。只不過,其強制性的力量來源於行業內部的管理、評價行為,來源於公眾的輿論,而不像法律那樣來源於國家司法機關的威懾力。

【時代特徵】

(一)修訂師德規范是新時期師德建設的迫切要求
師德作為觀念范疇,必然要隨著時代的變化而發展。近年來與師德有關的爭議事件越來越多,而到2008年達到一個「井噴」式的高潮,以至於在一些人的腦海中產生了「師德滑坡」的強烈映像。另據2008年初《中國青年報》的一項調查表明,74.6%的公眾認為當前師德有所下降。修訂《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是遏制師德滑坡的重要舉措。2008年版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堅持「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堅持繼承與創新相結合、廣泛性與先進性相結合、倡導性要求與禁行性規定相結合的原則,增強了可操作性;修訂工作中採取專家與教師共同參與、共同討論,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的方式進行,因而具有廣泛的代表性。新、舊兩個版本相比,修訂工作靈活採取了四種方式:一是「改用」。新規范第一條「愛國守法」是對舊規范「依法執教」的改用,第二條「敬業奉獻」是對舊規范「愛崗敬業」改用,新規范第三條「關愛學生」是對舊規范第三條「熱愛學生」的改用。二是「沿用」。新規范第五條「為人師表」沿用了舊規范第八條「為人師表」。三是「棄用」。新規范刪去了舊規范中第四條「嚴謹治學」、第五條「團結協作」、第六條「尊重家長」、第七條「廉潔從教」等四個條目,並將其內容歸並到了相關條款之中。四是「新用」。新規范新增了「教書育人」和「終身學習」兩個條目,體現了新時期對教師職業道德的新要求。修訂後,新版規范條目由原來的8條減為6條,字數從572字壓縮為553字,內容顯得更加精煉,結構顯得更為嚴謹,內容顯得更加與時俱進。
(二)學生的安全問題受到了高度重視
新《規范》明確要求:「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把保護學生安全提高到師德范疇,這容易讓人們聯想到汶川大地震帶來的空前災難。地震發生後,既涌現出一批像譚千秋那樣舍己救學生的老師,同時也讓「范跑跑」這樣的人出現在公眾視野。這說明,保護學生安全對於教育工作者來說有著重要的道德價值,扶助弱者的意識正是教師職業的良知所在。教師的職責首先應當表現在維護每一個弱小生命,關注孩子們身邊的危險,未雨綢繆地保護好每一個孩子,讓他們健康安全地成長。實際上,把「保護學生安全」作為師德內容不是因「范跑跑」事件而設,也不是中國的獨創,而是國際上的通行做法。如美國全國教育協會1975年頒布的《教育職業道德規范》就明確要求:「當學生的學習、健康及安全受到危害時,應為保護學生做出恰當努力。」這表明,中小學教師所從事的教育工作,實際上具有一定的公務性質,他們要代表國家實施保護未成年人的職責。青少年學生辨別能力、自我約束能力、自我保護能力較弱,安全隱患不只存於災難面前,而且廣泛存在於日常學習、生活中。比如,體育課、實驗課上的潛在危險,學生在課間所進行的危險游戲,集體外出活動時學生對安全規則的忽視、違反等。在這些情境下,都需要教師適時地加以管理和保護,以保障學生的安全。當然,在災難面前,教師也應當及時疏導、救助學生,這也是教師的職責所在,因而「范跑跑」們的失范行為和奇談怪論應當受到公眾的譴責。
(三)「教書育人」成為新時期師德規范的靈魂
新《規范》倡導「教書育人」,是在新形勢下對教師的責任和作用所進行的新界定與新規范。與1997年頒布的師德規范中關於「嚴謹治學」、「樹立優良學風,刻苦鑽研業務,不斷學習新知識」等對教師在專業素養方面的要求相比,新《規范》更強調了教師的育人職責,強調了教師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職業特點和特殊責任。因為對於教育工作來說,重要的不在於能否「成才」,而在於能否「成人」。每個學生天賦不同,稟性各異,都是鮮活而不可復制的生命個體,自由幸福地發展是他們的需要,創造一種讓他們的潛能得以開發,讓他們的天賦特長自由發展的教育是對生命的關愛和尊重。所以中國古代對教師即有「經師」和「人師」的區分,新《規范》更是新增「教書育人」這一條目,明確提出中小學教師必須「實施素質教育,遵循教育規律,勇於探索創新」,體現了新時期教育改革發展的新要求和新特點。同時,新《規范》明確規定「不違規加重學生課業負擔,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這是針對當前一些地方和學校單純搞應試教育的現實而提出的要求,十分必要。對此,不僅需要學校、教師的自覺遵守,更有待於國家、各級政府教育管理部門和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協同努力,共同建設更有利於實施素質教育的良好環境。

【職業道德建設】

(一)要以貫徹落實《規范》為契機,掀起師德建設的新高潮
師德規范是與時俱進的產物,因而新《規范》對於廣大中小學教師來說有一個重新認識、逐漸適應的過程,必須加大力度加以貫徹落實。一要認真學習。要組織廣大教師深入學習《規范》,幫助廣大教師全面了解新時期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統一思想認識,規范職業行為,全面提高師德素養,營造良好的教書育人環境,努力使師德建設更加貼近實際、貼近教師、貼近生活,增強廣大教師對新《規范》的認同感,做到入耳、入腦、入心。二要大力宣傳。要通過各種方式廣泛深入宣傳新《規范》的重大意義,宣傳學習貫徹《規范》典型經驗和做法,形成聲勢,努力為學習宣傳和貫徹實施《規范》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和社會氛圍。三要貫徹落實。要把貫徹實施新《規范》列入師德建設的重要議事日程,將學習貫徹《規范》與深入貫徹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意見》相結合,把《規范》的基本內容作為教師崗位責任制的普遍要求,把師德作為教師資格認定和新教師聘用的必備條件和重要考察內容,讓《規范》的精神落到實處。
(二)全面准確地把握《規范》的精神實質
新《規范》基本內容有六條,體現了教師的職業特點對師德的本質要求,其中「愛」和「責任」是貫穿其中的核心和靈魂。具體說,一是倡導「愛國守法」,就是要求教師熱愛祖國、遵紀守法。熱愛祖國是每個公民,也是每個教師的神聖職責和義務。人民教師要牢記人民的囑托,要遵循法律的規范,因而愛國守法是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二是倡導「愛崗敬業」,就是要求教師對教育事業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深厚的感情。每一位教師都要始終牢記自己的神聖職責,志存高遠,把個人的成長進步同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同祖國的繁榮富強緊密聯系在一起,並在深刻的社會變革和豐富的教育實踐中履行自己的光榮職責,這是對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三是倡導「關愛學生」,就是要求教師有熱愛學生、誨人不倦的情感和愛心。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因而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必須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做到嚴慈相濟,努力做學生良師益友,這是師德的靈魂。四是倡導「教書育人」,就是要求教師以育人為根本任務,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始終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良好品行,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體現了教師的天職。五是倡導「為人師表」,就是要求教師言傳身教,以身立教,要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在各個方面率先垂範,做學生的榜樣,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影響學生。同時,要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這是也教師職業的內在要求。六是倡導「終身學習」,就是要求教師做終身學習的表率。終身學習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教師職業特點所決定的。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理念,不斷加強自己的師德學習和業務學習,潛心鑽研知識,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這樣才能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
(三)完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保障機制
為將師德規范落到實處,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主要領導和中小學校長要親自抓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工作,並要率先垂範、以身作則,自覺加強職業道德修養。要充分發揮教育工會、共青團、教職工代表大會在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建設中的作用,支持他們根據各自的職能開展群眾性的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活動。要建立健全教師職業道德考核制度,把職業道德作為考核教師工作的重要內容和職務聘任的重要依據。要建立定期表彰獎勵制度,大力表彰宣傳職業道德高尚的教師和職業道德建設成績卓著的單位。要依法管理教師隊伍,切實把好教師入口關,保證教師隊伍的基本素質。對違反職業道德的教師要嚴肅處理,情節嚴重的要依據有關法規解聘相應的教師職務,調離教師崗位,堅決取消品行不良、侮辱學生、影響惡劣者的教師資格。教育督導部門要將教師職業道德建設作為教育督導評估的一項重要內容,加強對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檢查評估工作。要積極鼓勵學生、家長和社會有關方面對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狀況進行監督和評議,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和教師要認真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積極改進工作,形成全方位落實師德規范的新局面。
[編輯本段]教育部要求落實新版師德規范

教育部2008年9月1日的通知要求,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錦濤總書記「8.31」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全面提高中小學教師隊伍的師德素質和專業水平,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對1997年國家教委和全國教育工會聯合印發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進行了修訂,現予印發,並就學習宣傳和貫徹實施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認識新時期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青少年學生成長的引路人。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直接關繫到中小學德育工作狀況和億萬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關繫到國家的前途命運和民族的未來。加強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提高教師的師德素養,對於確保黨的事業後繼有人和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長期以來,廣大教師教書育人,敬業奉獻,贏得了全社會的尊重,教師隊伍中不斷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可歌可泣的模範人物。在今年發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中,震區廣大教師奮不顧身地保護學生,表現了崇高的師德精神。在新形勢下修訂並重新印發《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對於激勵和引導廣大教師向全國教育系統的模範教師,特別是抗震救災英模教師學習,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自覺規范思想行為和職業行為,做讓人民滿意的教師,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全面准確地理解的基本內容

《規范》的基本內容繼承了我國的優秀師德傳統,並充分反映了新形勢下經濟、社會和教育發展對中小學教師應有的道德品質和職業行為的基本要求。《規范》對教師的職業道德起指導作用,是調節教師與學生、教師與學校、教師與國家、教師與社會相互關系的基本行為准則。《規范》不是對教師的全部道德行為和教育教學工作的要求,不能取代學校的其他各項規章制度。《規范》的許多內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相關條文的具體化,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在學習貫徹時應注意和教育法規的學習結合進行。

三、認真做好學習宣傳和貫徹實施工作

1.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教育系統工會和中小學校要高度重視,並認真組織好《規范》的學習宣傳。要通過開展主題學習、研討會、座談會等形式多樣和扎實有效的教育活動,組織廣大教師深入學習和貫徹《規范》,幫助廣大教師全面了解新時期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統一思想認識,規范職業行為,全面提高師德素養,營造良好的教書育人環境。學校領導要言傳身教,率先垂範。
2.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教育系統工會和學校要把貫徹實施《規范》列入師德建設的重要議事日程,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制訂具體的實施辦法和工作計劃。要將學習《規范》的內容和要求列入教師的繼續教育計劃,把教師貫徹落實《規范》的情況列為教師崗位責任制的要求,定期考核檢查。

5. 女子與高中老師大尺度不雅視頻遭曝光,疑遭前男友傳播,咋回事兒

前男友在自己女朋友的手機上發現女朋友和其他男人的私密視頻,一氣之下發到網上,引發網友轉載後發現視頻里的男人是女孩的高中老師,女孩報案後前男友自首是自己傳播到網上的。

6. 師德到底有怎樣的內涵呢

我教學已有二十多年了,可似乎從來沒有認真思考過什麼是師德的問題。最近通過學校組織的師德師風教育的學習和討論,「師德」這個問題像春筍一樣豁地一下在心田裡冒了出來,引起了我的注意和思考。師德是裝裱在廳堂牆壁上的那一框框閃亮的條文嗎?是,抑或不是?師德是一本本學習資料的疊加嗎?是,抑或不是?師德是一次次的學習和討論嗎?是,抑或不是??我在腦海中搜索,腦海中像是起了霧,茫茫一片,一時之間還真不清不楚。《一切為了學生——重慶開縣優秀教師群體先進事跡報告會專輯》、《新時期師德精神的領悟》和《愛的教育——全國優秀教師師德報告團報告專輯》像一盞盞引航燈,一閃一閃的,讓我看到了師德的輪廊,讓我感受到了漸漸明朗的師德形象。「一切為了學生」,「新時期師德精神」,「愛的教育」令我感動,令我汗顏,更令我深思。回顧這么多年的教學歷程,我的師德又是怎樣的一種情況呢?我應當追尋一種怎樣的師德?幾天來,我探尋著,思索著;不,其實是多少年來,我在學習著,實踐著。現在我想以漫話的形式,對自己關於師德的實踐和思考作個小結。一、漫話愛心縱觀師德,她是一株樹木,樹木的根應該是愛心。可以說,一個教師沒有愛心,那麼她的師德之樹,就會枯萎。愛是教育的源泉和動力,由此才能萌發關愛學生的熱情。熱愛學生是師德的重要內涵。有了熱愛學生的精神,我們才會關注學生的成長,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有的老師說,他能熱愛學生,但無法喜歡頑皮、搗蛋的學生;有的老師說,他能關心學生,但他無法接受落後的學生。這話聽起來合情,想起來也合理,探究起來,則還是教師缺乏愛心的表現。有誰不喜歡懂文明、講禮貌、學習優秀的學生?又有誰不厭煩邋遢、搗蛋、學習糟糕的孩子?這是人之常情,物之常理。其實站在師德的層面放大觀察,我們就不難發現憎惡頑皮學生,嫌棄落後學生是師德的一種缺陷;一些小學生學習落後也符合自然規律,我們的教師應當從「人性」的角度去認識和理解學生,而不能局限於紀律、制度、成績、責任制、獎金的圈子裡去分析。熱愛學生難,熱愛有缺點的學生更難,惟其難,更能體現愛心,映襯師德。作為教師,應當具有科學發展觀,既要看到人發展階段的一般規律,也要充分認識人發展階段中的個別差異,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古時候,有個叫周處的人,年輕時,橫行鄉里,人們視為禍害。長大後,周處成了統率千軍萬馬,為百姓和國家謀利益的大將軍。有篇古文《傷仲永》,文中講到年幼的仲永才思敏捷,很受人們稱贊,可仲永成年後,卻與常人無異,庸碌無為,無人再知道他。又有舉世聞名的《丑小鴨》等,都在向我們昭示著一個自然規律:人的發展有其共性,亦有其個性。切忌因為學生有缺點,就歧視他,拋棄他,甚至體罰。誠然有許多老師斥責,體罰學生的出發點是好的,像學生的父母一樣,望子成龍,恨鐵不成鋼。可是蘊含於責斥,體罰里的愛心,哪個小學生又能夠接受和感悟?斥責和體罰只能導致學生心生怨懣,有害於教學,也有害於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我認為恨鐵鐵成泥;愛鐵鐵才能成鋼。記得有一位家長說得好,他說他的兒子在學校里經常受批評,原因是學習成績差。在家裡胡鬧時,別的方法都不管用,只要說「去告訴你的老師」,他就立馬收斂了。可見他怕老師甚於猛虎。一個學生一提起老師就戰戰兢兢的,再加上每天受批評,他還能有好成績嗎?本來這學生學習就落後了,有不懂的問題又不敢向老師請教,他能好得起來嗎?想想家長的意見,看看現行的教育狀況,給人的感慨確實很多。我們教師都應捫心自問:「我關注落後學生嗎?熱愛落後學生嗎?給過他們表揚和鼓勵了嗎?」我們給「丑小鴨」的關愛確實太少了。大詩人李白說:「天生我才必有用。」著名教育家於永正說:「不知道哪片雲彩會下雨。」在教師的眼中,每一個學生都應當是有用之才;在教師的心間,每一個學生都應當得到尊重和關愛。只有把愛心灑向每一個學生的老師,才能看到有缺點的學生也光彩。二、漫話敬業敬業可以算是師德之樹的一個主要枝幹吧!他是愛心的延伸和發展。教師的敬業是一種把全部心靈和才智獻給孩子的真誠。因為敬業,我們才不計個人得失,願意麵對各種困難;因為敬業,我們才刻苦學習,辛勤耕耘,努力成為科研型、創造型的教師。我從事教育工作以來,從不敢懈怠自身的學習,始終堅持自強不息的心態,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時間「自我充電」,鑽研教育教學,寫教學後感,總結和探索教學實踐。是對教育的摯愛,使我增強責任;是對教育的敬業,使我不斷努力,勇於探索。今年我擔任課改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為了使學生想學、會學、樂學,我潛心鑽研,先後在教學中開展了多種多樣的嘗試教學活動,總結和形成了一套以學生為主的趣味識字教學方法。不辭辛勞,任勞任怨,無私奉獻是師德文化中古老而燦爛的明珠。隨著歷史的發展,社會的變遷,師德的內涵也在發生變化。我們在繼承古代師德中的優秀品質同時,必須與時俱進,豐富和發展師德的內涵。教師的敬業中也應該賦予新的內容。敬業須競業,教師要有競爭意識,有競爭理念,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論和業務能力的水平。「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一個教師如果不勤奮好學,熱愛和研究教育事業,他就會掉隊,落伍。他以前的知識再淵博,也不過是一潭死水。知識必須不斷更新,理念也必須不斷改進,敬業精神同樣要與時俱進。現在的教師如果與以前的教師一樣,每天抓住學生死記硬背,題海戰術,沒日沒夜的備課改作業,那麼他的這種敬業就是有缺陷的。所謂教學相長,教師應該一邊教一邊學,以教導學,以學助教,不斷地豐富和發展自己的學識。唯有這樣,教師的教學才能成為學生渴求的源頭活水。一談起敬業,我們的腦屏上往往顯現「無私奉獻」,「吃苦耐勞」這樣的字眼,其實真正的敬業是快樂而甜蜜的。試想一個教師經受不住外界的誘惑,整天思緒浮躁,靈魂飄泊,他能快樂嗎?一個教師專心致志,廢寢忘食地干工作,別人看到的是勞苦,教師嘗到的是勞苦中的幸福與快樂,因為幸福包含在學生點滴的進步里,快樂蘊藏在學生茁壯的成長中。敬業是奉獻,敬業更是探索;敬業是辛勞,敬業更是一種快樂。三、漫話人師人師者,為人楷模也,提出教師要為人師表,這既是社會對教師的一種敬仰,也是人們對教師的一種要求。站在教師的崗位上看,為人師表是社會,歷史對教師在廣義上的要求,是沉甸甸的壓力,而不是一種榮耀。所以我們教師要踐行為人師表這四個字,就不是梳梳頭,穿身新衣,說幾句漂亮話而已了,而是要遵紀守法,依法治教,把法律條文上,教育理論上的規定和規律內化為自身的基本素養。比如「面向學生」、「熱愛學生」、「發揚民主」、「崇尚科學」、「以人為本」、「注重實踐」、「認真繼承」、「大膽創新」、「求真務實」、「辨證統一」等等,這些規定不要貼到牆上,寫在書上,掛在口上就行了,而是要強化,內化為自身的素質,才有實際意義。舉個例子來說吧,有的教師看到學生成績差,就頭疼甚至氣憤,因為他看到的是學生的短處,想到的是學生成績差,給自己帶來的損失,就像掉了錢包一樣。而有的老師卻不這樣看,他覺得後進生也有許多可愛的長處,他們參加考試屢考屢敗,卻能屢敗屢考,是何等頑強;他們屢遭諷刺指責,卻能不氣不餒,是何等堅韌。同樣的學生,同樣的事件,不同的教師就會有不同的看法和行為,這就是素養的體現,也是教師愛心的寫照。有人說,同一件事,有不同看法是觀點和思維方式的問題,並不能代表師德,這是不正確的。其實人的觀點和思維方式在冥冥之中,總是受到人的品性的影響的。所謂一句話說得人暴跳,一句話說得人微笑,就是這個理。大年三十的晚上,小孩不小心打碎了一隻碗,媽媽見了,破口就訓,奶奶見了卻說「歲歲(碎碎)平安!」不但不氣,反而很高興。同是愛心,媽媽的愛意表達還沒有修煉到完美的程度。奶奶的愛心則已經內化為自身的品質了。我小時候寫作文時,總是寫學雷鋒做好事,每做一件好事,都要先想一想雷鋒,這很像過去的八股文。在實際中,見義勇為,助人為樂,是人品的自然表現,很少有人在做好事之前先想一想雷鋒是怎樣做好事的,我這樣說,並不是否認學習雷鋒的效益,而是說學習雷鋒的精神已經內化為人的品質!如果人人做好事都要想一想雷鋒,那麼學習雷鋒的活動就是失敗的。教師也是這樣,每當遇到學生考試成績差,就要靠背誦一番教師職業道德標准來開導自己,那麼這個教師的師德就還沒有內化為品質。師德師風建設的那麼多制度和標准,如果沒有內化為教師的「心靈尺度」,就會喪失實踐的意義,只剩文本上空談了。有人把教師喻為用愛心點燃生命的蠟燭;有人把教師比作用愛心享受生命的春蠶。為人師表就只能以犧牲個人生活與生命為代價嗎?優秀教師就只能以割捨家人快樂和嘔心瀝血來交換嗎?這顯然是有悖於自然法則的,我們應該從人性的理念出發,重建為人師表的生命內涵。教師是人,不是神,社會和人民對教師有種種較高的期待和要求,正是教師應當為之奮斗和追尋的。但是一味要求教師無私奉獻,任勞任怨,安貧樂教,嚴於律己,率先垂範……這就會把教師架空,脫離實際。教師與其它人一樣,都是不斷成長,成熟中的個體,我們不能用十全十美的標准來要求教師。我曾聽到過一位家長指責說:「那個人不像老師,打麻將。」打麻將是一種娛樂活動,教師有什麼不可以!可是人們會說,別人可以,教師不能。難道教師就不能有自己的娛樂生活了嗎?照此推論,總會有一天,有人指責說:「那個人不像老師,經常上廁所。」教師也有七情六慾,教師職業道德的形成是在愛心和期待生命美滿的修養中獲得的,不是在過高的制度和約束里實現的。師德是一棵樹,熱愛學生則是樹的主幹,愛崗敬業,為人師表,依法治教,嚴謹治學等等,就是樹的枝葉。要想師德之樹枝繁葉茂,鬱郁蔥蔥,我們就要呵護好樹木的根——愛心。播灑您的愛心吧!您的師德之樹一定會茂盛,一定會常青。

7. 師德的底線在哪裡

前不久,我所在學校的高一、高二年級參加省里統一組織的畢業會考,我是監考教師之一。雖說是國家考試,但作弊現象嚴重,違規者眾多,其嚴肅性和權威性讓人大跌眼鏡。我只能在自己監考的考場內,憑著良心盡力去制止猖獗的舞弊行為。高二考物理時,一位女生先後兩次接到其他考生傳來的寫有答案的紙團,兩次均被我及時發現並沒收,最後流著淚交了一張幾乎空白的卷子。考完收卷時,同考場的另一位監考教師告訴我,在我上衛生間時,高二某班主任曾來打過招呼,請求在考試時對她班的學生給予「關照」,剛才那位作弊的女生就是她的學生,是個A優生,文科好,理科差。我聽完感到愕然,這位班主任可是年年都被學校評為名師的教師啊! 下午考化學,我們兩位監考教師提前來到考場。由於未到正式考試時間,教室里稀稀拉拉地坐著幾個人。我開始提前分發演草紙。當發到上午那位作弊未成的女生面前時,她聲音不大但非常清楚地對我說:「老師,你做得太過分了!」我大吃一驚,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居然還有「小偷抓警察」這種事發生,這可是我二十多年教書生涯中的頭一遭!怒火在胸中升騰,但我很快強迫自己冷靜下來,耐著性子問她:「為什麼呢?」她理直氣壯地回答道:「其他考場里那麼多人作弊,老師們都不管,有些老師還幫學生傳答案,就你管得嚴!」…… 很長時間里,我的內心無法平靜下來,憤怒和悲哀交織於心頭。這位女生言行的背後,分明晃動著教師的影子。我為作弊學生的黑白顛倒、美醜不分、無羞無恥而憤怒,為當下教育良知的失落而悲哀。 良知,在我看來,是一種超越歷史、文化和種族,讓人明辨是非和遠離罪惡,同時拚死維護人性和正義的內心力量。具有良知的人,擁有懺悔的力量,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保持做人的尊嚴。除開那些良知完全泯滅的□□,正常的人都具有良知,只不過或強或弱,或警醒或沉睡。維克多雨果認為:「我們不能要求人人都成為聖人,因為那是特殊的情形;但是做一個正直的人,那是每個人都必須遵循的常軌。」我把這個「必須遵循的常軌」稱做「良知的底線」。這條「良知的底線」放到教師的身上,也可以轉換為「師德的底線」。關於師德,教育行政部門制定了許多具體而不乏崇高的標准,要一一做到確實不容易。雖然不能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成為陶行知、蘇霍姆林斯基似的教育大家,更不可能讓教師們象魯迅、顧准那樣為追求和捍衛真理勇敢戰斗甚至奉獻生命,在中小學教師整體素質偏低的時代背景下,甚至連能夠傳道、授業、解惑這類真正合格的教師也只能是可遇不可求,但是,做一個正派誠信的人,反對和制止任何形式的作弊行為,必須成為對教師道德上的最低要求。因為教師擔負著傳承人類文明的教化重任,從事著用靈魂擁抱靈魂、用人格影響人格的重要工作,如果失去了這一師德底線,其後果將不堪設想! 基礎教育的現狀卻不容樂觀,喪失這一師德底線的現象隨處可見,情況很嚴重。嚴重之處不在於考試作弊人數眾多、手段五花八門、技巧日臻成熟,而在於作弊學生恥感的缺失,在於教師群體人格的普遍矮化,其表現就是當大多數人面對作弊行為時,被迫或甘心地冷漠、麻木、認同、縱容甚至參與! 當下的中小學並沒有真正的、成氣候的素質教育,如果說有,那也只有在北京、上海等享受中央政策傾斜、占據大量教育資源的「國際大都市」中才有零星的閃現。實際上,我國中小學的應試教育愈演愈烈,競爭已經到了白熱化程度。導致此種局面形成的體制性原因是:目前升學率作為急功近利的政治目標和經濟目標替代了教育目標,並成為評價學校的近乎唯一的指標。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出於政治動機,強行向下屬的各級學校分配升學指標,然後按照升學率的高低給學校排名次、論賞罰。對於學校來說,升學率決定著招生數量,決定著收入,最終決定著學校的生死存亡。學校將升學指標分配到各個班級,分配到各位教師頭上,教師再落實到每個學生身上。完成升學指標(升學率)的基礎是考試成績,是分數。對於學生來說,分數意味著名次、威信、成敗及人生的走向;對於教師而言,分數代表著能耐、崗位、獎金、職稱和房子。分數,已經從學生個人努力程度的標志變成了與他人進行比較的尺度,已經從衡量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標准變成了衡量學生所有能力的標准,由所量化的不足學校教育的1/10變為評價學校、教師和學生的100%的指標。分數,已成為學生、教師和學校共同的命根子;學生為分數而學,教師為分數而教,學校為了分數或者說因為分數而存在。 這種對分數的絕對性追求,實際上成為作弊行為泛濫的催生劑;通過作弊獲取了大量的、實實在在的好處,這種不義之利又從心理上為作弊行為的參與者、組織者提供了有效的反饋性激勵。相當數量的學生,通過作弊由差生變為優生(可以獲取獎學金),由升學無望變為輕松邁進大學校門,由只能考上普通大學變為考上重點大學。一位班主任,公開鼓勵學生作弊,並竭盡所能為學生作弊創造種種有利條件,所教班級的成績因而突出,被市教育局授予市級「誠信班主任」的榮譽稱號。一位數學教師,因為有一個負責出全市統考題的鐵哥們,每次統考前都會漏題於他,所以他的教學成績一直名列前矛,在職稱、分房、獎金等方面占盡便宜,還被評為縣級名師。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真可謂「人格誠可貴,良知價更高,若為分數故,二者皆可拋」!在教師中,不少人為了提高自己所教學科或班級的考試成績,已經到了不擇手段、無羞無恥的地步,早已突破了師德的底線;有些人(絕不是個別!)的行為簡直屬於師德淪喪!但是這些行為不光沒有得到有效遏制,反而受到明裡暗裡的默許、支持和獎勵。一位省重點中學的教師,拿著確鑿的證據去校長那裡投訴同行通過組織學生作弊而獲得了好成績,校長答復道:「我們只看結果,不管手段。」這真是典型的 「不管白貓黑貓,考出高分就是好貓」!相反地,那些正直的教師,那些恪守師德底線的教師,常常受到壓制,日子往往不好過。拿我來說,自己感覺像個另類,精神上十分孤獨,而且已經為堅持真實的存在與思想付出了代價,因為我觸動了當下教育領域中的潛規則。前行的路越來越窄,我不知道自己能堅持多久。一位成績並不好的高中學生,一向老老實實、堂堂正正地考試,面對做不出來的試題從不作弊。但他卻不止一次地找我傾訴內心的委屈和苦惱:作為一個後進生,自己學習十分刻苦,但努力爬坡的路上卻沒有公平可言,因為無論自己如何努力都考不過那些作弊的同學,反而受到老師的責罵和疏遠。老師,我該怎麼辦?以後的考試是不是也要作弊?我知道這個學生的家境貧寒,考大學對他而言,是改變自身命運、在社會和國家中獲得上升機會的唯一途徑,其意義不同尋常,但我真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他,任何大道理在此刻都會顯得很蒼白,況且我自己靈魂中的困惑並不比他少。沉默良久,我說道:我敬重你清白的失敗! 目前中小學管理層面上所進行的不尊重法律的、對下不對上的非公正性改革,採取了量化考評制度、砸教師鐵飯碗等弊端叢生、扼殺教育生命的措施,把中小學教師都變成了一年或幾年任期的打工者,校務公開和民主治校成了一句空話,權力的絕對性進一步增強,喜歡搞「順昌逆亡」的管理者有了更充足的行政保障,官員們能夠以改革的名義隨意打破教師生計的穩定、破壞教師依法應當享有的權利,各級教育官員的巨大權力基本上失去了來自教師的制約。在缺乏有效監督和制約的權力面前,教師們噤若寒蟬,成為王小波所說的「沉默的大多數」,人格萎縮,缺少做人的尊嚴。在這種背景下,當面臨考驗良知和勇氣的遭際時,大多數教師選擇沉默、苟且或同流合污,也就不難理解了。但不管怎麼說,我也無法認同一些教師為了分數,為了自己微不足道的名和利,而昧著良心去擊穿師德的底線!因為這關乎到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況且教師職業的性質也要求我們盡力成為一個大寫的人,用一顆站立的心靈去喚醒那些沉睡的靈魂。從這個角度講,教育學生從教育老師開始! 其實,突破良知底線的事情並不限於考試作弊,在當下教育的各方面、各環節都經常地、大量地發生著。例如,如今中小學經常面臨來自上級主管部門各種各樣名目繁雜的檢查評比。在這些活動中,弄虛作假的現象比比皆是、司空慣見(教師們戲稱其為「造假運動」),學生在很大程度上被迫捲入其中,耳濡目染、身體力行的結果是心靈受到嚴重污染。《南方周末》曾報道過四川某中學在申報「國重 」的過程中弄虛作假的情況,讀來令人觸目驚心(《南方周末》2002.8.8「觀察A9」)。如此看來,學生之考試作弊,除了自身的主觀原因、來自家庭和社會的負面影響以及教師的責任外,教育體制也難咎其過,而且要承擔很大一部分責任。 我們的教育病了,而且病得不輕。從某種意義上講,現實的教育,不是「成就」人,而是「毀滅」人!想起來令人感到悲哀,我們越努力,離心中的教育理想就越遠! 但願我是杞人憂天!

8. 師德的重要性

人只有在布滿陡峭的路上,才能使自己的腳跟變的更穩,人只有在布滿荊棘的路上,才能使自己的身體變的不怕傷痕,作出了很多努力。一個人,倘若自己的樹無枝無葉,還有什麼理由抱怨快樂鳥不棲息呢!

【師德師風演講稿幼兒教師(一)】

平時愛惹我生氣,不知他們竟也知道關心我!下課了,孩子們硬要把剝好的橘子塞進我的嘴裡,說:「老師吃了它吧!吃了你的嗓子就會好了!」在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三十多顆幼小的心靈對我的撫慰,感受到了他們對我的理解和支持,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心甘情願了!

去年十二月,我要教四個班的英語、要忙於迎接期末考試、要為教師文藝匯演緊張地排練、要為聖誕節英語晚會准備幼兒園和一年級的英語節目。孩子們都還小,他們懂的英語實在是太少太少,我沒法將台詞寫下來讓他們自己去背,只能嘴對嘴的一字一詞地教。緊張的排練和不定時的加班幾乎壓垮了我,我真想甩手不幹了。有一天幾遍排練下來後孩子們已經練得氣喘吁吁了,我說:「你們累了,就早點休息吧!」可是沒有一個孩子離開我,他們圍在我身邊仰著小臉懇切地說:「老師,咱們再練一會兒吧!我們不累!真的,我們不怕累!」看著孩子們汗津津的小臉,我突然感到自己是那麼的軟弱。我說,你們不怕,老師也不怕,咱們一起練。排練結束後,我和孩子們一起笑著鬧著,心裡感受到一種從未有過的輕松,我知道是孩子們幫助了我,鼓舞了我。當我在台下看著他們成功的表演時,淚水再也忍不住地流了下來,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愛的奉獻是無盡的。

9. 老師之間談戀愛發了一定尺度的文字,屬於師風師德問題嗎

這個應該是不會的。

10. 師德"一票否決",怎麼"否"誰來"決

只有一個人,那就是「領導」

熱點內容
舞蹈老師小蕊 發布:2025-07-08 15:33:13 瀏覽:470
護膚老師菲菲 發布:2025-07-08 15:21:12 瀏覽:720
優秀班主任和優秀教師誰最優秀 發布:2025-07-08 15:12:29 瀏覽:490
英語日記例文 發布:2025-07-08 14:54:10 瀏覽:973
全國卷英語2017年 發布:2025-07-08 14:44:12 瀏覽:921
與老師聊什麼 發布:2025-07-08 14:31:26 瀏覽:134
漣水教師招聘 發布:2025-07-08 14:30:17 瀏覽:157
初中科學教師招聘 發布:2025-07-08 14:24:10 瀏覽:100
教師不知道 發布:2025-07-08 14:09:07 瀏覽:788
教師曬禮物 發布:2025-07-08 13:58:41 瀏覽: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