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婁師德傳節選

婁師德傳節選

發布時間: 2021-03-18 22:46:57

① 婁師德與狄仁傑的原文

狄梁公與婁師德同為相。狄公排斥師德非一日。則天問狄公曰:「版朕大用卿,卿知權所以乎?」對曰:「臣以文章直道進身,非碌碌因人成事。」則天久之,曰:「朕比不知卿,卿之遭遇,實師德之力。」因命左右取筐篋,得十許通薦表,以賜梁公。梁公閱之,恐懼引咎,則天不責。出於外,曰:「吾不意為婁公所涵,而婁公未嘗有矜色。」
(選自宋·王讜《唐語林》)

② 求對高中課本紅樓夢節選部分人物服飾分析!`

【編者按】從清代人物畫家改琦,到當代影視劇創作人員,對清代小說《紅樓夢》中人物服飾形象的塑造,大都以明代漢裝為模式。日久天長,大家也就對這一系列形象認可了,倘若有誰改為清代服飾,反而很難得到人們的認同。我們在這里探討一下紅樓夢中關於服飾的描述,似乎能看出些什麼來。

事實上,《紅樓夢》是清代小說,文中雖對描寫時代背景十分含糊,但書中的服飾形象,有一些是漢族歷代傳承的服飾,也有很多是清代人的穿著。如第四十九回中史湘雲穿著「貂鼠腦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里外發燒大褂子」。「里外發燒」是指衣服(冬裝)外表和裡面都用毛皮,清乾隆、嘉慶年間盛行。雖然目前「紅學」研究人士對曹雪芹卒年至少有三種說法,可是1763年除夕也罷,1764年初春也罷,都是指乾隆二十八年或二十九年。據此我們可以認為,這種富人借名貴毛皮以顯闊的里外發燒皮衣流行一時,正是曹氏自己親身經歷的。

再有,黛玉初至榮國府時,見到王熙鳳穿著「縷金百蝶穿花大紅洋緞窄裉襖,外罩五彩刻絲石青銀鼠褂」。第四十九回中的李紈穿著「青哆羅呢對襟褂子」。襲人要回家探親時也是在「桃紅百子刻絲銀鼠襖子」外,再套上「青緞灰鼠褂」。「褂子」稱謂雖說明代時已有,但明代方以智《通雅·衣服》中說:「今吳人謂之衫,北人謂之褂。」徐珂《清稗類鈔·服飾》中說:「褂,外衣也,禮服之加於袍外者,謂之外褂,男女皆同此名稱,唯制式不同耳。」趙振民《中國衣冠中之滿服成分》索性認定:「中國古無『褂』字……蓋滿制也。」結合明人所說的「北人」,也可以認為是山海關、張家口外人。應該說褂子是清代人對肥大上衣的習慣稱謂。

第五十一回寫金桂的丫環寶蟾,穿一件「片錦(金)邊琵琶襟小緊身」,琵琶襟是一種曲襟,轉角之處呈方形,與清代缺袴袍一樣,是較為典型的馬上民族服式。琵琶襟馬甲在清代流行。

寶玉的服飾形象在書中多次出現,常描寫為「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紅箭袖」(第三回),或是「穿著秋香色立蟒白狐腋箭袖」(第八回),或是「穿著白蟒箭袖」(第十五回),還有「大紅金蟒狐腋箭袖」(第十九回)。箭袖雖說明代已有,但是人們穿著不多,主要限於射手等。因為箭袖即馬蹄袖,衣
服袖身窄小,袖端頭為斜面,袖口面較長,弧形,可覆住手背,以便不影響射箭且又可保暖。清代宮廷早期因極力主張「不廢騎射」,因此將箭袖用於禮服,成了清代男服的典型制式。另外,綉蟒的袍,在明代時為職官常服,只有清代,才放寬穿著范圍。《大清會典》中曾記親王、郡王、貝勒以及侍衛、公主、命婦等人都可以穿蟒袍。區分等級的辦法主要是衣上的蟒數和蟒的爪數(如四爪、五爪之分)。
服裝面料中幾次涉及「洋」字,如第三回中王熙鳳穿著「縷金百蝶穿花大紅洋緞窄裉襖」,「下著翡翠撒花洋縐裙」,第四十九回中薛寶釵穿一件「蓮青斗紋錦上添花洋線番絲的鶴氅」,均為舶來衣料。

發型如第七十一回中,寫迎春房裡的丫環司棋梳著「鬅頭」,這是一種蓬鬆的高髻。清代人文康寫清代康熙末年雍正初年的《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八回中,即有「梳著大松的鬅頭」之說。這說明《紅樓夢》中服飾有不少直接描繪的就是清代服飾。

束發冠

第三回寫寶玉頭上戴著束發紫金冠,齊眉勒著二龍搶珠金抹額。

按:明劉若愚《明宮史》水集「束發冠」條雲:「其制如戲子所戴者,用金累絲造之,上嵌晴綠珠石。每一座有值數百金,或千餘金,二千金者。四爪蟒龍在上蟠繞,下加額子一件,亦如戲子所戴,左右插長雉羽焉。凡遇出外游幸,先帝聖駕尚此冠,則自王體乾起,至暖殿牌子止,皆戴之。各穿窄袖,束玉帶,佩茄袋、刀蛻,如唱《咬臍郎打圍》故事。惟塗文輔、高永壽年少相稱,其年老如裴--、史賓等戴之便不雅觀。」據此可知,寶玉的一身打扮,頗似明代少年公子極華貴的裝束。

鶴氅

第四十九回寫黛玉罩了一件大紅羽紗面白孤皮里鶴氅,薛寶釵是一件蓮青斗紋錦上添花洋線番羓絲的鶴氅。

按:「鶴氅」二字,見於古代典籍。《晉書·謝萬傳》雲:「著白綸巾,鶴氅裘。」《世說新語·企羨》:「孟昶未達時,家在京口,嘗見王恭乘高輿,被鶴氅裘。於時微雪,昶於籬間窺之,嘆曰:『此真神仙中人。』」《五代史·盧程傳》雲:「戴華陽巾,衣鶴氅,據幾決事。」又據徐灝《<說文解字>注箋》雲:「以鷙毛為衣,謂之鶴氅者,美其名耳。」可知鶴氅是一種以鳥毛為原料的毛織物,故名。但到底什麼樣式仍費解。唯明劉若愚《明宮史》水集「氅衣」條雲:「有如道袍袖者,近年陋制也。舊制原不縫袖,故名之曰氅也。彩、素不拘。」這就說得比較清楚。大概樣子像道袍,而不縫袖,所以披在身上像一隻鶴。這種服裝在明代宮中有之,當然勛臣貴族之家亦效仿焉。

又,清曹庭棟《養生隨筆》卷三「衣」類雲:「式如被幅,無兩袖,而總折其上以為領,俗名『一口總』,亦曰『羅漢衣』。天寒氣肅時,出戶披之,可御風,靜坐亦可披以禦寒。《世說》王恭披鶴氅行雪中,今制蓋本此,故又名氅衣,辦皮者為當。」所說基本一致。

白狐皮

第四十九回,黛玉罩了一件大紅羽紗面,白狐皮里鶴氅。

按:《史記·孟嘗君列傳》雲:「孟嘗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足見,白狐皮歷來是名貴的皮裘。明宋應星《天工開物》也說:「凡狐貉亦產燕、齊、遼、汴諸道。純白狐腋裘價與貂相仿。黃褐狐裘值貂五分之一,禦寒溫體功用次於貂。」

貂鼠皮

第四十九回寫史湘雲穿著賈母與她的一件貂鼠腦袋面子、大毛黑灰里子大褂子,大貂鼠的風領圍著。

按:貂鼠皮也是極珍貴的皮料,被稱為「關東三寶」之一。明宋應星《天工開物》介紹說:「貂產遼東朝鮮國。其鼠好食松子,夷人夜伺樹下,屏息悄而射取之。一貂之皮,方不盈尺,積六十餘貂皮僅成一裘。服貂裘者,立風雪中,更暖於宇下。眯入目中,試之即出,所以貴也。色有三種,一白者曰銀貂,一純黑,一黯黃。」清吳振棫《養吉齋叢錄》載:「三品以上者始服朝衣,惟起居注銜者否認論;四品以上服貂褂,惟翰詹科道不論。其批本奏事,軍機處章京及內廷行走之員,非四品亦准穿貂褂,自乾隆三十七年始。」福格《聽雨叢談》卷二「皮裘」雲:「本朝惟外褂之毳向外,若袍襖皆向內也。親王、郡王而外,不準服用黑狐。文職一、二、三品許服毳外貂鑲朝衣,武職三品弗及也。文四品、武三品准服貂鼠、猞猁猻。五品至七品筆貼式、護軍校準用貂皮領袖帽沿。八、九品官不許穿貂鼠、猞猁猻、白豹、天馬、銀鼠。若侍衛、翰詹科道、軍機章京,無論品級,均照三品服色,其往口外寒冷地方出差之滿州、蒙古、漢軍官員,均准照常穿用貂鼠、猞猁猻,不拘品級也。」兩說略有不同,但貂鼠皮非一般皮裘可比,於此可見,從賈府諸人把貂裘當作私居便服,說明他們窮極奢華到了何種程度。

哆羅呢

第四十九回,李紈穿一件青哆羅呢對襟褂子,寶玉穿一件茄色哆羅呢狐皮襖子。

按:清朝初期、西歐國家使節來中國時,常向清帝進獻哆羅呢絨。據《大清會典事例》記載:順治十三年,荷蘭國進物中有哆羅絨,康熙六年又進哆羅呢和哆羅絨。康熙九年,西洋國進哆羅絨。康熙二十五年,荷蘭國又進哆羅呢和哆羅絨。雍正五年,西洋國又進大紅哆羅呢,乾隆十七年又進各色哆羅呢。又,西方傳教士艾儒略所著《西方答問》卷上談及西方土產時曾說:「至於蠶絲、棉花、花草諸果品,種種皆同。所異者如絨緞之類,有鎖袱、多羅絨,有金銀絲緞,一匹值 一二百金。」乾隆時,**人澤元愷著漢文《瓊浦偶筆》卷二記中國商人汪竹里語雲:「近世大臣薨逝,朝廷有賜多羅被殯殮者,系西洋所貢,類如明鏡。」又雲:「呢即明鏡也,唐山呼為哆羅呢,系西洋所產,故有番字識號。」

以上資料,引自方豪《從<紅樓夢>所記西洋物品來考故事的背景》一文,從這里可以看出,哆羅呢是舶來品,而且是價格昂貴的貢品,實際上就是一種闊幅的呢絨。

鳧靨裘

第四十九、五十二回寫寶琴所披鳧靨裘,就是野鴨子頭上的毛作的。

按:鳧靨裘的名稱未見著錄。據吳世昌考釋,《西京雜記》載,司馬相如在成都「以所著鷫鷞裘就市人陽昌貰酒,與文君為歡。」據《爾雅翼·釋鳥》雲:「鷫鷞,水鳥,蓋雁屬也。舊藏雲:『有鳧鴛鴦,有雁鷫鷞』。高誘注《淮南子》雲:『長頸綠色,其形如雁。』」所以,鷫鷞裘很可能就是用鴨子的毛做成的。又,《晉書·武帝紀》雲:「咸寧四年十一月辛巳,太醫司馬程據獻雉頭裘。帝以奇技異服,典禮所禁,焚之於殿前。甲申,敕內外有敢犯者罪之。」又,《南齊書·文惠太子傳》雲:太子「善制珍玩之物,織孔雀毛為裘,光彩金翠,過於雉頭遠矣。」此則進一步說明雉頭裘是存在的,這是更接近於鳧靨裘的一種鳥毛織物。

抹額、昭君套

第三回寫寶玉頭上戴著束發紫金冠,齊眉勒著二龍搶珠金抹額。第六回寫鳳姐家常帶著紫貂昭君套。第四十九回寫史湘雲頭上戴著一頂挖雲鵝黃片金里大紅猩猩氈昭君套。

按: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卷十「齊眉、包帽、昭君套」條雲:「《西雲札記》卷一:今俗婦女首飾有抹額。此二字亦見《唐書·婁師德傳》,又《南蠻傳》,又韓愈《送鄭尚書序》。《續漢書·輿服志》注,胡廣曰:『北方寒冷,以貂皮暖額,附施於冠,因遂變成首飾,此即抹額之濫觴。』按:以貂皮暖額,即群君套抹額,又即包帽,又即齊眉,伶人則曰額子。」又,樊彬《燕都雜詠》詩注雲:「冬月閨中以貂皮覆額,名『昭君套』。」據以上資料,寶玉所戴金抹額,乃首飾。鳳姐及湘雲所戴昭君套,乃施於冠的貂皮暖套,並非首飾。「昭君套」之名,當與王昭君出塞有關。

天馬皮、烏雲豹

第五十四回,襲人回家,鳳姐命平兒將昨日那件石青刻絲八團天馬皮褂子拿出來與了襲人。第五十二回,寶玉要到王子騰家去,賈母便命鴛鴦:「把昨兒那一件烏雲豹的氅衣給也吧。」寶玉看時,金翠**,碧彩閃爍,又不似寶琴所披鳧靨裘。只聽賈母笑道:「這叫作雀金呢,這是哦羅斯國孔雀毛拈了線織的。」

按:《清一統志》雲:「沙狐生沙磧中,身小色白,皮集為裘,在腹下者名天馬皮,頷下者名烏雲豹,皆貴重。」據此,天馬皮,烏雲豹皆沙狐皮也,而下文又叫作「雀金呢」,不解。天馬皮的珍貴,可從郝懿行《曬書堂筆錄》中得到證明:「尤西堂言:『在京師入朝時,見同官皆羊裘耳。今聞班行葉我不衣狐鉛、天馬、舍利孫者。』尢在康熙初,今百餘年間,狐鉛、天馬已成為私居常服,又有骨種羊、草上霜矣。」

猞猁猻大裘

第五十三回,賈珍看著收拾完備供器,靸著鞋,披著猞猁猻大裘,命人在廳柱下石磯上太陽中,鋪了個大狼皮褥子坐下,看各子侄們來領取年物。

按:猞猁猻,又寫作扯里猻、舍利孫,是一種稀貴動物,分布在我國東北等地,做皮衣,極珍貴。清戴璐《藤陰雜記》記載:「『京堂詹翰兩衙門,齊脫貂裘猞猁猻。昨夜五更寒徹骨,舉朝誰不怨葵尊。』漁洋戲作,時康熙乙亥,任葵尊宏嘉奏三品以下禁服貂裘、猞猁猻也。一時服壓韻之穩。趙恆夫吉士元夕詩:『憶賜瓊筵分次第,蟬貂炫服敢紛綸。』今京堂翰詹科道仍准貂,不知何年復舊。」又,郝懿行《曬書堂筆錄》也說:「尤西堂言:『在京師入朝時,見同官皆羊裘耳。今聞班行中無不衣狐鉛、天馬,猞猁猻者。』尤在康熙初,今百餘年間,狐鉛、天馬已成私居常服,又有骨種羊、草上霜矣。」以上資料說明,猞猁猻是貴重皮裘。康熙初年,朝官穿猞猁猻者極少,以後穿的人漸多,於是三十四年乃有三品以下禁服貂裘、猞猁猻的限制。大概到乾隆中葉以後,統治階級奢侈風氣日盛,禁令漸弛,穿的人越來越多。賈珍是三品威烈將軍,是不受禁令限制的。

雀金呢

第五十二回寫賈母命鴛鴦把昨兒那一件烏雲豹的氅衣給寶玉。鴛鴦答應了走去,果然取了一件來。寶玉看時,金翠**,碧彩閃爍,又不似寶琴所披鳧靨裘。只聽賈母笑道:「這叫作雀金呢,這是哦羅斯國拿孔雀毛拈了線織的。」

按:吳世昌在《從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羽毛貼花絹」到<紅樓夢>中的「雀金呢」》一文中對雀金呢考之甚詳。他旁徵博引自漢至清初的歷史資料,確認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利用鳥毛制的服裝有十多種,大都製成裘以禦寒,也有織成羅、緞、錦等奢侈品,供上層統治階級婦女做衣裙之用。對於清初的資料,他僅引用了吳梅村的一首詞雲:「江南好,機杼奪天工。孔翠裝花支錦爛,冰蠶吐鳳霧綃空,新樣小團龍。」來說明孔雀毛織物的存在,似稍嫌不足。清初葉夢珠《閱世編》卷八有一段記載,則比較翔實而且說明問題。這段記載說:「昔年花緞惟絲織成華者加以錦綉,而所織之錦大率皆金鏤為之,取其光耀而已。今有孔雀毛織入緞內,名曰毛錦,花更華麗,每匹不過十二尺,值銀五十餘兩。」這就證明孔雀毛織物確實存在,而且有一定規格,也有市場價格。不過《紅樓夢》中說它是哦羅斯國的產物,則純屬附會之談,不可信的。

又,《國學叢刊》第四冊載周肇祥《故宮陳列所紀略》一文中也說:「乾隆時孔雀毛織成蟒衣,......皆罕見之品。」可見解放前故宮陳列所里還有這種毛織成蟒衣的實物存在,這也是雀金呢確有的一個有力佐證。

③ 求原文翻譯呀

婁師德在河隴,前後四十多年,謙恭勤奮,毫不懈怠,百姓和夷族都安定。專他秉性朴實穩重,寬洪大屬量,狄仁傑入朝任宰相,實際上是他推薦的;而狄仁傑不知道,心裡很輕視婁師德,一再排擠他到外地。太後發覺後,曾問狄仁傑:「婁師德有道德才能嗎?」回答說:「作為將領能謹慎守衛邊疆,是否有道德才能我不知道。」太後又說:「婁師德善於識別人才嗎?」回答說:「我曾經與他同事,沒有聽說他善於識別人才。」太後說:「朕所以知道你,便是由於婁師德的推薦,他也可以稱得上是善於識別人才了。」狄仁傑退出後,感嘆說:「婁公有盛德,我受到他的包涵寬容已經很久了,我看不到他盛德的邊際。」當時羅織罪名的風氣很盛,婁師德長期擔任將領和宰相,卻能以功成名就告終,人們因此敬重他。
望採納

④ 【古文閱讀】(婁)師德長八尺,方口博唇,深沉有度量。人有忤 ① 己,輒遜以自免,不見容色。嘗與李昭德


小題1:.師 德 素 豐 碩 /不 能 遽 步/ 昭 德 遲 之(一處1分)
小題2:(3分)C
小題3:(3分)婁公有高尚的德行,我被他包容竟然不知,我不及他太遠了!
(「盛」「容」「乃」為得分點)
小題4:這里是側面描寫,(1分)襯託了婁師德為人賢德、知人,內心豁達、寬容,「深沉有度量」。(2分)

⑤ 昭德遲之中遲的意思

昭德遲之, 遲:慢,走不快
出自:
《新唐書•婁師德傳》
原句:嘗與李昭德偕行,師德素豐碩不能遽步昭德遲之
翻譯:他曾與李昭德一起走路,婁師德長得肥胖,走不快

原文:
(婁)師德長八尺,方口博唇,深沉有度量。人有忤①己,輒遜以自免,不見容色。嘗與李昭德偕行,師德素豐碩②不能遽③步昭德遲之,恚曰:「為田舍子④所留!」師德笑曰:「吾不田舍,復在何人?」其弟守代州,辭之官,教之耐事。弟曰:「人有唾面,潔之乃已。」師德曰:「未也。潔之,是違其怒,正使自干耳!」

狄仁傑未輔政,師德薦之。及同列,數擠令外使。武後覺,問仁傑曰:「師德賢乎?」對曰:「為將謹守,賢則不知也。」又問:「知人乎?」對曰:「臣嘗同僚,未聞其知人也。」後曰:「朕用卿,師德薦也,誠知人矣。」出其奏。仁傑慚,已而嘆曰:「婁公盛德,我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⑤遠矣。」
(節選自《新唐書•婁師德傳》)
【注釋】①忤,wǔ,不順從、觸犯。②豐碩,肥胖。③遽,jù,急。④田舍子,即鄉巴佬。⑤逮,及。

⑥ 新唐書·婁師德傳的翻譯

婁師德身長八尺,嘴方,嘴唇很寬大。他為人深沉、有度量,有人觸犯了他,版他就謙虛退讓以權求得別人的原諒,不在臉上露出惱怒的顏色。他曾與李昭德一起走路,婁師德長得肥胖,不能走快了,昭德嫌慢,生氣地說:「被鄉巴佬拖累!」婁師德笑說:「我不做鄉巴佬,又有誰做呢?」他的弟弟被朝廷派去守代州,在上任前向他告辭,他教導他的弟弟遇事要忍耐。他弟弟說:「有人把痰吐在我臉上,我自己把它擦乾凈就行了。」婁師德說:「還不行。你自己把它弄乾凈,是想躲開別人的怒氣,應該讓它自己幹了。」
狄仁傑當宰相之前,婁師德曾在武則天面前竭力推薦他,但狄仁傑對此事卻一無所知。狄仁傑一再排擠他到外地。武則天察覺此事後,便問狄仁傑:「婁師德稱得上賢德嗎?」狄仁傑說:「為將很恪盡職守,至於是不是賢德我就不知道了。」武則天又問:「他稱得上知人嗎?」狄仁傑說:「我與他共過事,沒聽說他知人。」武則天笑著說:「我能用你,是師德推薦的,確實稱得上知人。」並隨手拿出以往婁師德推薦狄仁傑的奏章,讓狄仁傑觀看。狄仁傑看後,十分慚愧,嘆息道:「婁公有高尚的德行,我被他包容竟然不知,我不及他太遠了!」

⑦ 關於孔子及其弟子討論別人吐口水的問題,孔子說等他自己干,求原文!!

不是孔子的故事
是唐朝婁師德
新唐書·婁師德傳》:「其弟守代州,辭之官,教之耐事。弟曰:『有人唾面,潔之乃已。』師德曰:『未也,潔之,是違其怒,正使自干耳。』」
婁師德的弟弟當代州太守,弟弟來和哥哥告別。婁師傅告訴弟弟要當官就得能忍。老弟說,就算有人當面呸我臉上,我也不發火,自己擦乾凈總可以了吧。婁師傅說,不行。擦乾凈是繼續激怒他。只能讓唾沫自己干

⑧ <唾面自乾>文言文翻譯原文:婁師德弟拜代州刺史,將行,教之耐事。師德曰:「吾以不才,位居宰相,汝

婁師德的弟弟被任命為代州刺史。臨行,婁師德教給弟弟要耐心的事。婁師德說:「我的才能不算高,但做到宰相。現在你呢,又去做很高的地方官。有點過份了,人家會嫉妒我們,應該怎樣才能保全性命呢?」他的弟弟跪下說:「從今以後,即使有人把口水吐到我臉上,我也不敢還嘴,把口水擦去就是了。我以此來自勉,絕不讓你不放心。」婁師德說:「這恰恰是我最擔心的。人家拿口水唾你,是人家對你發怒了。如果你把口水擦了,說明你不滿。不滿而擦掉,使人家就更加發怒。應該是讓唾沫不擦自干,面對著唾你的人要笑著接受,怎麼樣?」

⑨ 鄉村教師(節選)為我們,展現了人類文明傳承與發展的方式,歌頌了什麼

鄉村教師(節選)
劉慈欣
他知道,這最後一課要提前講了。
他忍住幾乎使他暈厥過去的劇痛,艱難地移近床邊的窗口,看著遠處的村莊。從自己的老師為救自己被狼咬死的那一刻起,他這一生就屬於黃土高原上這個偏遠的小山村了。
窗外的田壠上,娃們在為他燒香和燒紙了。
半年前,他拿起扁擔和想從校舍取椽子去修村頭老君廟的幾個人拚命,被人打斷了兩根肋骨。送到鎮醫院,竟又發現他患了食道癌,但他沒有去管,實在沒錢管。從鎮醫院出來,他把身上所有的錢都買了書。
在距地球五萬光年的銀河系的中心,一場延續了兩萬年的星際戰爭已接近尾聲。
碳基聯邦艦隊將完成碳硅戰爭中最後一項使命:摧毀大部分恆星,建立一條五百光年寬的隔離帶,免除硅基帝國對銀河系中心區域的碳基文明的任何威脅。隔離帶中只有形成3C級以上文明的恆星系才會被保護。
夜深了,燭光中,娃們圍在老師的病床前。
他把剩下的12片止疼葯一把吞了下去,他知道以後再也用不著了。他掙扎著想在黑板上寫字,但頭突然偏向一邊,一個娃趕緊把盆接到他嘴邊,他吐出了一口黑紅的血,然後虛弱地靠在枕頭上喘息著。
娃們中有了低低的抽泣聲。
他讓他們記住牛頓第一定律,記住牛頓第三定律,最後才讓他們去記最難懂的牛頓第二定律。孩子們哭著記住了,他們知道記不下來,老師是不會放心的。
「發射奇點炸彈!」
一團團似乎吞沒整個宇宙的強光又閃起,然後慢慢消失……
隔離帶在快速推進。直到他們遇到太陽系的三號行星。
3號行星檢測,檢測30個隨機點。這所山村小學,正好位於檢測波束圓形覆蓋區的圓心上。
「1號隨機點檢測。」
結果……綠色結果,綠色生命信號!
「開始3C級文明測試。
1號測試未通過,2號測試未通過……10號測試未通過。
「發射奇點炸彈!」
最高執政官突然想起什麼:「繼續測試。」
11號測試題未通過!
12號測試題未通過!
「3C文明測試試題13號:當一個物體沒有受到外力作用時,它的運行狀態如何?」
數字宇宙廣漠的藍色空間中突然響起了孩子們清脆的聲音:「當一個物體沒有受到外力作用時,它將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不變。」
「3C文明測試試題13號通過!3C文明測試試題14號……」
「3C文明測試試題14號:請敘述相互作用的兩個物體間力的關系。」
孩子們說:「當一個物體對第二個物體施加一個力,這第二個物體也會對第一個物體施加一個力,這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C文明測試試題14號通過!3C文明測試試題15號:對於一個物體,請說明它的質量,所受外力和加速度之間的關系。」
孩子們齊聲說:「一個物體的加速度,與它所受的力成正比,與它的質量成反比!」
「3C文明測試試題15號通過,文明測試通過!確定目標恆星500921473的3號行星上存在3C級文明。」
「奇點炸彈轉向!脫離目標!!」太陽系,推送奇點炸彈的力場束彎曲了,奇點炸彈撞斷了一條日珥,掠過太陽,亮度很快暗下來,最後消失在茫茫太空的永恆之夜中。
那些娃們什麼也沒覺察到,校舍里微弱的燭光下,他們圍著老師的遺體,不知哭了多長時間。
最後,娃們決定自己掩埋自己的老師。他們拿了鋤頭鐵鍬,在學校旁邊的山地上開始挖墓坑,燦爛的群星在整個宇宙中靜靜地看著他們。
「天啊!這顆行星上的文明不是3C級,是5B級!!」參議員驚呼起來。
「他們已經開始使用核能,並用化學推進方式進入太空,甚至已登上了他們所在行星的衛星。」
「這個行星上生命體記憶遺傳的等級是多少?」
「他們沒有記憶遺傳,所有記憶都是後天取得的。」
「那麼,他們個體之間的信息交流方式是什麼?」
「極其原始,也十分罕見。他們身體內有一種很薄的器官在大氣中振動時可產生聲波,同時把要傳輸的信息調制到聲波之中,接收方也用一種薄膜器官從聲波中接收信息。」
「這種方式信息傳輸速率是多大?」
「大約每秒1至10比特。」
「上尉!」艦隊統帥大怒,「你是想告訴我們,一種沒有記憶遺傳,相互間用聲波以令人難以置信的每秒1至10比特的速率進行交流的物種,能創造出5B級文明?!且這種文明是在沒有任何外部高級文明培植的情況下自行進化的?!」
「但,閣下,確實如此。」
「但在這種狀態下,這個物種根本不可能在每代之間積累和傳遞知識,而這是文明進化所必需的!」
「他們有一種個體,有一定數量,分布於這個種群的各個角落,充當兩代生命體之間知識傳遞的媒介。」
「你是說那種在兩代生命體之間傳遞知識的個體?」
「他們叫教師。」
「教——師?」
娃們造好那座新墳,東方已經放亮了。娃們在那個小小的墳頭上立了一塊石板,上面用粉筆寫著「李老師之墓」。
(有刪改)
7. 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小說開篇包含了豐富的信息,讓我們大概了解了李老師的基本情況,包括身體情況、工作情況、經濟狀況和他同孩子們之間的關系。
B. 文本採用雙線結構,一條是老師上課至生命最後一刻;另一條是碳基艦隊建立隔離帶時找尋並保留3C文明。雙線互為呼應,並行不亂。
C. 天上地下截然不同的場景轉換和故事內容,給小說帶來了奇幻的色彩,也確實給讀者帶來了閱讀科幻小說獨有的體驗。
D. 文本中李老師這個鄉村教師卑微不幸,作為一個悲情角色,恰如其分地表現了小說的悲劇主題,引發了我們對其深深的同情。
8. 文中畫線句「這所山村小學,正好位於檢測波束圓形覆蓋區的圓心上」有何作用?
9. 一篇優秀的科幻小說往往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本文蘊含了哪些人文精神?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答案】7. D 8. ①構思巧妙:是兩條線索的交匯點,串接起了兩個不同時空故事,即一方面銀河系碳基艦隊在建立隔離帶過程中探觸3C級以上文明的恆星,小山村碰巧成為探測點;另一方面,黃土高原上這個偏僻山村有師生間知識文明傳承。②製造懸念,讓讀者對情節發展和人物命運更加關注。③突出主題:為山村小學的師生成為拯救地球的英雄埋伏筆,表現了悲壯的英雄主義主題。
9. ①堅守使命:柔弱者在困境中用知識、良知、師德等對傳承文明使命的堅守。②知恩感恩:孩子們為老師燒香燒紙,圍在床前以及哭著記住牛頓三大定律可見孩子們感恩於老師的付出。③尊重文明:碳基艦隊在探測到3C級以上文明行星上的生命跡象後讓炸彈轉向,以保護有3C級以上文明的恆星系,碳基艦隊驚嘆地球的5B文明、師生生命體之間知識的傳承。④敬仰崇高:崇尚教師的奉獻堅守。鄉村教師用微小的生命個體,用原始方式艱辛地推動地球人類文明進步,歌頌卑微的生命憑借崇高的精神傳承至高的文明。
【解析】
【7題詳解】
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與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鑒賞能力。學生首先應對文本的整體內容有所把握;然後結合題目回到文中對具體語句進行具體分析。答題的關鍵是審讀題干,把握命題意圖,找出題干所在的具體語段及語句;將題目材料信息帶入選文比對理解分析,尋找細微的差別,得出正確結論。
D項,「文本中李老師這個鄉村教師卑微不幸,作為一個悲情角色,恰如其分地表現了小說的悲劇主題,引發了我們對其深深的同情」說法錯誤。根據文本內容可知,小說表現的應該是悲情的英雄主義主題,歌頌了教師在人類文明傳承發展中的功績,引發的應是讀者的崇敬之情,如小說的最後一段娃們造好那座新墳,東方已經放亮了。娃們在那個小小的墳頭上立了一塊石板,上面用粉筆寫著「李老師之墓」,可以看出孩子們對老師的崇敬、懷念之情,所以選項中所說的「深深的同情」錯誤。
故選D。
【8題詳解】
本題考查句子在文中作用的能力。作答時,首先讀懂文章,把握作者寫作的意圖,然後依據上下文,找出句子出現的語境,依據語境作答句子的作用,一般從結構、內容和主題方面分析。內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達上體現,結構上注意前後的照應、情節的推進,還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對比、襯托、抑揚等。某一情節在文章中的作用,往往是推動故事發展,使人物性格更加豐富,形象更加豐滿。此題主要從人物塑造、主旨的表達和情節的照應的角度進行分析。「這所山村小學,正好位於檢測波束圓形覆蓋區的圓心上」,這句話一方面是說文中的山村小學正好在碳基艦隊的探測點上,另一方面是說在這山村小學中教師和學生之間正進行知識文明的傳承,如果說前一個發生的地點在天上,那麼後一個就是在地上,而劃線句把這兩個故事巧妙地連接到一起,把天上和地下兩個時空連接到一處,構思顯得極為巧妙;因為碳基艦隊的檢測波覆蓋了這所山村小學,而病重的教師正在給學生傳授知識,巧妙地引出了該星球被判定為3C級以上文明的故事情節;從下文來看,碳基艦隊在建立隔離帶時本是把奇點炸彈對准地球,後來因為發現3C文明而轉移目標,而3C文明就是通過老師對孩子的授課傳遞出來的,劃線句交代碳基艦隊的檢測波覆蓋的圓心就在這山村小學也就為下文師生拯救地球埋下了伏筆,歌頌教師在人類文明傳承發展中的功績。本題難度較大,需要考生從句子的本身意思理解出發,從結構、內容、主題等角度作答,主要是構思巧妙,製造懸念,突出主題。
【9題詳解】
本題考查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首先,快速讀懂原文,深人理解文意(作者記敘、議論了哪些方面的事);其次,跳出文章,整體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會問題);再次,舍末逐本,歸納要點,把握文章真意(作者的真正意圖);最後,按照題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信息。解答此類題目,要明確題乾的要求,如本題「優秀的科幻小說往往蘊涵著豐富的人文精神。本文蘊涵了哪些人文精神?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探究作品的人文精神需要從多個視角進行,從主人公的性格特徵分析,從周圍的人對他的影響或他對周圍的人的影響的角度分析,從文章的次要人物的性格分析,從社會環境的角度進行分析。本題中,考生可以先從主人公李老師的角度分析,李老師作為教師,他在困境中一直堅持到生命的最後一刻,用自己的知識、良知和師德來傳承文明,堅守作為教師的使命,李老師堅守的毅力和奉獻的精神是考生要抓住的一個關鍵點;還可以碳基艦隊的角度分析,碳基艦隊在建立隔離帶的時候,發現3C文明因而放過地球,這展現出對文明的尊重;最後還可以從孩子的角度來探究,李老師去世之後,孩子們給老師造了一座新墳,體現出對老師的崇敬之情。由此可知,考生可從以下幾個角度概括小說的人文精神:堅守使命;尊重文明;敬仰崇高。
【點睛】解答句段作用類題目,重點從以下幾個角度把握。首先要位置定位,句段在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不同,這是首先要考慮的。然後把握句段的基本內容,這是答題的前提和基礎,接著就要抓住句段與上下文的聯系,這是答題的關鍵。最後還要把握常見的答題模式。內容上,寫了什麼(強調了什麼) ,抒發了什麼感情,進一步寫出了什麼(題旨或作者意圖)。結構上,要根據位置思考,比如開頭段的作用,一般從下面幾個角度思考,一是看與標題的關系,即點題,照應標題,二是看與下文的關系,引起下文,如為下文寫……做鋪墊(張本,埋下伏筆),與……形成對比(反襯) , 照應……;中間段一般是承上啟下,結尾段一般呼應上文和標題。

⑩ 新編高中文言文 68到80原文

新編文言文助教:
68、呂僧珍不仗勢
原文:

僧珍在任,平心率下,不私親戚。從父兄子先以販蔥為業,僧珍既至,乃棄業欲求州官。僧珍曰:「吾荷國重恩,無以報效,汝等自有常分,豈可妄求叨越,但當速反蔥肆耳。」僧珍舊宅在市北,前有督郵廨,鄉人咸勸徒廨以益其宅。僧珍怒曰:「督郵官廨也,置立以來,便在此地,豈可徙之益吾私宅!」姊適於氏,住在市西,小屋臨路,與列肆雜處,僧珍常導從鹵簿到其宅,不以為恥。
69、劉庭式娶盲女
原文:

齊人劉庭式未及第時,議娶其鄉人之女,既成約而未納幣也。庭式及第,其女以疾,兩目皆盲。女家躬耕,貧甚,不敢復言。或勸納其幼女,庭式笑曰:「吾心已許之矣。雖盲,豈負吾初心哉。」卒取盲女,與之偕老。
70、範式言而有信
原文:

範式字巨卿,少游太學,為諸生,與汝南張劭為友。劭字元伯。二人並告歸鄉里。式謂元伯曰:「後二年當還,將過拜尊親,見孺子焉。」乃共剋期日。後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請設饌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別,千里結言,爾何相信之審邪?」對曰:「巨卿信士,必不乖違。」母曰:「若然,當為爾醞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飲,盡歡而別。
71、王坦直言驚益王
原文:

王,帝第五子元傑也。嘗作假山,召僚屬置酒,眾皆褒美,坦獨俯首。王強使視之,坦曰:「但見血山,安得假山。」王驚問故,坦曰:「坦在田舍時,見州縣督稅,上下相急,父子兄弟鞭笞苦楚,血流滿身。此假山皆民租所出,非血山而何!」時帝亦為假山未成,聞之亟毀焉。
72 、餓死不吃"嗟來之食"
原文:

齊大飢,黔敖為食於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履,貿貿然來。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嗟!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
73、「殿上虎」劉安世
原文:

安世儀狀魁碩,音吐如鍾。初除諫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須明目張膽,以身任責,脫有觸忤,禍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辭,當可免。」母曰:「不然,吾聞諫官為天子諍臣,汝父平生欲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當捐身以報國恩。正得罪流放,無問遠近,吾當從汝所之。」於是受命。在職累歲,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爭,或帝盛怒,則執簡卻立,伺怒稍解,復前抗辭。旁侍者遠觀,蓄縮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時無不敬懾。
74、婁師德與狄仁傑
原文:

狄梁公與婁師德同為相。狄公排斥師德非一日,則天問狄公曰:「朕大用卿,卿知所自乎?」對曰:「臣以文章直道進身,非碌碌因人成事。」則天久之曰:「朕比不知卿,卿之遭遇,實師德之力。」因命左右取筐篋,得十許通薦表,以賜梁公。梁公閱之,恐懼引咎,則天不責。出於外曰:「吾不意為婁公所涵!」而婁公未嘗有矜色。
75、司馬遷贊李廣
原文:

《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將軍之謂也。余睹李將軍恂恂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
76、何岳得金不昧
原文:

秀才何岳,號畏齋。曾夜行拾得銀貳百餘兩,不敢與家人言之,恐勸令留金也。次早攜至拾銀處,見一人尋至,問其銀數與封識皆合,遂以還之。其人慾分數金為謝,畏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數金乎?」其人感謝而去。又嘗教書於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於畏齋,中有數百金,曰:「俟他日來取。」去數年,絕無音信,聞其侄以他事南來,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夫畏齋一窮秀才也,拾金而還,暫猶可勉;寄金數年,略不動心,此其過人也遠矣!
77、錢金玉捨生取義
原文:

錢金玉官松江千總,性剛果,尚廉節。道光壬寅鴉片釁起,錢方假歸省親,聞訊,即束裝起行。其親友尼之曰:「軍事方急,禍福不可知。君方在假,上官又未有文檄趣君往,何急急為?」錢不聽。既至吳淞,從守西炮台,與部卒同飲食卧起,以力戰相勖。及東炮台陷,彈丸咸集於西炮台。錢奮勇督戰,喋血數小時,左臂中三彈,曾不少卻。其近卒泣陳:「公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謝曰:「焉有食國之祿而逃其難者乎?幸勿為吾母慮也!」未幾,一彈來,中左乳,遂仆。彌留之際,猶大呼「賊奴誤國」不置。
78、鄭玄謙讓無私
原文:

鄭玄欲注《春秋傳》,尚未成。時行,與服子慎遇,宿客舍,先未相識。服在外車上與人說己注《傳》意,玄聽之良久,多與己同。玄就車與語,曰:「吾久欲注,尚未了。聽君向言,多與吾同,今當盡以所注與君。」遂為服氏注。
79、李績煮粥侍姊
原文:

英公雖貴為僕射,其姊病,必親為粥,釜燃輒焚其須。姊曰:「仆妾多矣,何為自苦如此?」勣(Jī)曰:「豈為無人耶!顧今姊年老,勣亦年老,雖欲久為姊粥,復可得乎?」
80、海瑞遺物
原文:

都御史剛峰(海瑞的號)海公,卒於官舍,同鄉宦南京者,惟戶部蘇懷民一人。蘇點其宦囊,竹籠中俸金八兩,葛布一端,舊衣數件而已。如此都御史,那可多得!王司寇鳳洲評之雲:「不怕死,不愛錢,不立黨。」此九字斷盡海公生平,即千萬言諛之,能加於此評乎?

熱點內容
交大是哪裡 發布:2025-07-08 12:06:29 瀏覽:594
香港有哪些特產 發布:2025-07-08 12:04:51 瀏覽:832
船用化學品 發布:2025-07-08 11:24:18 瀏覽:912
大老師惡心 發布:2025-07-08 08:52:35 瀏覽:959
日本歷史學 發布:2025-07-08 08:37:05 瀏覽:487
有什麼好歌 發布:2025-07-08 07:06:26 瀏覽:686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計劃 發布:2025-07-08 07:06:19 瀏覽:841
數學老師推薦信 發布:2025-07-08 04:44:51 瀏覽:167
mc另類壓聲教學 發布:2025-07-08 04:35:41 瀏覽:891
古代地理學巨著 發布:2025-07-08 04:35:00 瀏覽: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