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師德傳節選
① 婁師德與狄仁傑的原文
狄梁公與婁師德同為相。狄公排斥師德非一日。則天問狄公曰:「版朕大用卿,卿知權所以乎?」對曰:「臣以文章直道進身,非碌碌因人成事。」則天久之,曰:「朕比不知卿,卿之遭遇,實師德之力。」因命左右取筐篋,得十許通薦表,以賜梁公。梁公閱之,恐懼引咎,則天不責。出於外,曰:「吾不意為婁公所涵,而婁公未嘗有矜色。」
(選自宋·王讜《唐語林》)
② 求對高中課本紅樓夢節選部分人物服飾分析!`
【編者按】從清代人物畫家改琦,到當代影視劇創作人員,對清代小說《紅樓夢》中人物服飾形象的塑造,大都以明代漢裝為模式。日久天長,大家也就對這一系列形象認可了,倘若有誰改為清代服飾,反而很難得到人們的認同。我們在這里探討一下紅樓夢中關於服飾的描述,似乎能看出些什麼來。
事實上,《紅樓夢》是清代小說,文中雖對描寫時代背景十分含糊,但書中的服飾形象,有一些是漢族歷代傳承的服飾,也有很多是清代人的穿著。如第四十九回中史湘雲穿著「貂鼠腦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里外發燒大褂子」。「里外發燒」是指衣服(冬裝)外表和裡面都用毛皮,清乾隆、嘉慶年間盛行。雖然目前「紅學」研究人士對曹雪芹卒年至少有三種說法,可是1763年除夕也罷,1764年初春也罷,都是指乾隆二十八年或二十九年。據此我們可以認為,這種富人借名貴毛皮以顯闊的里外發燒皮衣流行一時,正是曹氏自己親身經歷的。
再有,黛玉初至榮國府時,見到王熙鳳穿著「縷金百蝶穿花大紅洋緞窄裉襖,外罩五彩刻絲石青銀鼠褂」。第四十九回中的李紈穿著「青哆羅呢對襟褂子」。襲人要回家探親時也是在「桃紅百子刻絲銀鼠襖子」外,再套上「青緞灰鼠褂」。「褂子」稱謂雖說明代時已有,但明代方以智《通雅·衣服》中說:「今吳人謂之衫,北人謂之褂。」徐珂《清稗類鈔·服飾》中說:「褂,外衣也,禮服之加於袍外者,謂之外褂,男女皆同此名稱,唯制式不同耳。」趙振民《中國衣冠中之滿服成分》索性認定:「中國古無『褂』字……蓋滿制也。」結合明人所說的「北人」,也可以認為是山海關、張家口外人。應該說褂子是清代人對肥大上衣的習慣稱謂。
第五十一回寫金桂的丫環寶蟾,穿一件「片錦(金)邊琵琶襟小緊身」,琵琶襟是一種曲襟,轉角之處呈方形,與清代缺袴袍一樣,是較為典型的馬上民族服式。琵琶襟馬甲在清代流行。
寶玉的服飾形象在書中多次出現,常描寫為「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紅箭袖」(第三回),或是「穿著秋香色立蟒白狐腋箭袖」(第八回),或是「穿著白蟒箭袖」(第十五回),還有「大紅金蟒狐腋箭袖」(第十九回)。箭袖雖說明代已有,但是人們穿著不多,主要限於射手等。因為箭袖即馬蹄袖,衣
服袖身窄小,袖端頭為斜面,袖口面較長,弧形,可覆住手背,以便不影響射箭且又可保暖。清代宮廷早期因極力主張「不廢騎射」,因此將箭袖用於禮服,成了清代男服的典型制式。另外,綉蟒的袍,在明代時為職官常服,只有清代,才放寬穿著范圍。《大清會典》中曾記親王、郡王、貝勒以及侍衛、公主、命婦等人都可以穿蟒袍。區分等級的辦法主要是衣上的蟒數和蟒的爪數(如四爪、五爪之分)。
服裝面料中幾次涉及「洋」字,如第三回中王熙鳳穿著「縷金百蝶穿花大紅洋緞窄裉襖」,「下著翡翠撒花洋縐裙」,第四十九回中薛寶釵穿一件「蓮青斗紋錦上添花洋線番絲的鶴氅」,均為舶來衣料。
發型如第七十一回中,寫迎春房裡的丫環司棋梳著「鬅頭」,這是一種蓬鬆的高髻。清代人文康寫清代康熙末年雍正初年的《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八回中,即有「梳著大松的鬅頭」之說。這說明《紅樓夢》中服飾有不少直接描繪的就是清代服飾。
束發冠
第三回寫寶玉頭上戴著束發紫金冠,齊眉勒著二龍搶珠金抹額。
按:明劉若愚《明宮史》水集「束發冠」條雲:「其制如戲子所戴者,用金累絲造之,上嵌晴綠珠石。每一座有值數百金,或千餘金,二千金者。四爪蟒龍在上蟠繞,下加額子一件,亦如戲子所戴,左右插長雉羽焉。凡遇出外游幸,先帝聖駕尚此冠,則自王體乾起,至暖殿牌子止,皆戴之。各穿窄袖,束玉帶,佩茄袋、刀蛻,如唱《咬臍郎打圍》故事。惟塗文輔、高永壽年少相稱,其年老如裴--、史賓等戴之便不雅觀。」據此可知,寶玉的一身打扮,頗似明代少年公子極華貴的裝束。
鶴氅
第四十九回寫黛玉罩了一件大紅羽紗面白孤皮里鶴氅,薛寶釵是一件蓮青斗紋錦上添花洋線番羓絲的鶴氅。
按:「鶴氅」二字,見於古代典籍。《晉書·謝萬傳》雲:「著白綸巾,鶴氅裘。」《世說新語·企羨》:「孟昶未達時,家在京口,嘗見王恭乘高輿,被鶴氅裘。於時微雪,昶於籬間窺之,嘆曰:『此真神仙中人。』」《五代史·盧程傳》雲:「戴華陽巾,衣鶴氅,據幾決事。」又據徐灝《<說文解字>注箋》雲:「以鷙毛為衣,謂之鶴氅者,美其名耳。」可知鶴氅是一種以鳥毛為原料的毛織物,故名。但到底什麼樣式仍費解。唯明劉若愚《明宮史》水集「氅衣」條雲:「有如道袍袖者,近年陋制也。舊制原不縫袖,故名之曰氅也。彩、素不拘。」這就說得比較清楚。大概樣子像道袍,而不縫袖,所以披在身上像一隻鶴。這種服裝在明代宮中有之,當然勛臣貴族之家亦效仿焉。
又,清曹庭棟《養生隨筆》卷三「衣」類雲:「式如被幅,無兩袖,而總折其上以為領,俗名『一口總』,亦曰『羅漢衣』。天寒氣肅時,出戶披之,可御風,靜坐亦可披以禦寒。《世說》王恭披鶴氅行雪中,今制蓋本此,故又名氅衣,辦皮者為當。」所說基本一致。
白狐皮
第四十九回,黛玉罩了一件大紅羽紗面,白狐皮里鶴氅。
按:《史記·孟嘗君列傳》雲:「孟嘗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足見,白狐皮歷來是名貴的皮裘。明宋應星《天工開物》也說:「凡狐貉亦產燕、齊、遼、汴諸道。純白狐腋裘價與貂相仿。黃褐狐裘值貂五分之一,禦寒溫體功用次於貂。」
貂鼠皮
第四十九回寫史湘雲穿著賈母與她的一件貂鼠腦袋面子、大毛黑灰里子大褂子,大貂鼠的風領圍著。
按:貂鼠皮也是極珍貴的皮料,被稱為「關東三寶」之一。明宋應星《天工開物》介紹說:「貂產遼東朝鮮國。其鼠好食松子,夷人夜伺樹下,屏息悄而射取之。一貂之皮,方不盈尺,積六十餘貂皮僅成一裘。服貂裘者,立風雪中,更暖於宇下。眯入目中,試之即出,所以貴也。色有三種,一白者曰銀貂,一純黑,一黯黃。」清吳振棫《養吉齋叢錄》載:「三品以上者始服朝衣,惟起居注銜者否認論;四品以上服貂褂,惟翰詹科道不論。其批本奏事,軍機處章京及內廷行走之員,非四品亦准穿貂褂,自乾隆三十七年始。」福格《聽雨叢談》卷二「皮裘」雲:「本朝惟外褂之毳向外,若袍襖皆向內也。親王、郡王而外,不準服用黑狐。文職一、二、三品許服毳外貂鑲朝衣,武職三品弗及也。文四品、武三品准服貂鼠、猞猁猻。五品至七品筆貼式、護軍校準用貂皮領袖帽沿。八、九品官不許穿貂鼠、猞猁猻、白豹、天馬、銀鼠。若侍衛、翰詹科道、軍機章京,無論品級,均照三品服色,其往口外寒冷地方出差之滿州、蒙古、漢軍官員,均准照常穿用貂鼠、猞猁猻,不拘品級也。」兩說略有不同,但貂鼠皮非一般皮裘可比,於此可見,從賈府諸人把貂裘當作私居便服,說明他們窮極奢華到了何種程度。
哆羅呢
第四十九回,李紈穿一件青哆羅呢對襟褂子,寶玉穿一件茄色哆羅呢狐皮襖子。
按:清朝初期、西歐國家使節來中國時,常向清帝進獻哆羅呢絨。據《大清會典事例》記載:順治十三年,荷蘭國進物中有哆羅絨,康熙六年又進哆羅呢和哆羅絨。康熙九年,西洋國進哆羅絨。康熙二十五年,荷蘭國又進哆羅呢和哆羅絨。雍正五年,西洋國又進大紅哆羅呢,乾隆十七年又進各色哆羅呢。又,西方傳教士艾儒略所著《西方答問》卷上談及西方土產時曾說:「至於蠶絲、棉花、花草諸果品,種種皆同。所異者如絨緞之類,有鎖袱、多羅絨,有金銀絲緞,一匹值 一二百金。」乾隆時,**人澤元愷著漢文《瓊浦偶筆》卷二記中國商人汪竹里語雲:「近世大臣薨逝,朝廷有賜多羅被殯殮者,系西洋所貢,類如明鏡。」又雲:「呢即明鏡也,唐山呼為哆羅呢,系西洋所產,故有番字識號。」
以上資料,引自方豪《從<紅樓夢>所記西洋物品來考故事的背景》一文,從這里可以看出,哆羅呢是舶來品,而且是價格昂貴的貢品,實際上就是一種闊幅的呢絨。
鳧靨裘
第四十九、五十二回寫寶琴所披鳧靨裘,就是野鴨子頭上的毛作的。
按:鳧靨裘的名稱未見著錄。據吳世昌考釋,《西京雜記》載,司馬相如在成都「以所著鷫鷞裘就市人陽昌貰酒,與文君為歡。」據《爾雅翼·釋鳥》雲:「鷫鷞,水鳥,蓋雁屬也。舊藏雲:『有鳧鴛鴦,有雁鷫鷞』。高誘注《淮南子》雲:『長頸綠色,其形如雁。』」所以,鷫鷞裘很可能就是用鴨子的毛做成的。又,《晉書·武帝紀》雲:「咸寧四年十一月辛巳,太醫司馬程據獻雉頭裘。帝以奇技異服,典禮所禁,焚之於殿前。甲申,敕內外有敢犯者罪之。」又,《南齊書·文惠太子傳》雲:太子「善制珍玩之物,織孔雀毛為裘,光彩金翠,過於雉頭遠矣。」此則進一步說明雉頭裘是存在的,這是更接近於鳧靨裘的一種鳥毛織物。
抹額、昭君套
第三回寫寶玉頭上戴著束發紫金冠,齊眉勒著二龍搶珠金抹額。第六回寫鳳姐家常帶著紫貂昭君套。第四十九回寫史湘雲頭上戴著一頂挖雲鵝黃片金里大紅猩猩氈昭君套。
按: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卷十「齊眉、包帽、昭君套」條雲:「《西雲札記》卷一:今俗婦女首飾有抹額。此二字亦見《唐書·婁師德傳》,又《南蠻傳》,又韓愈《送鄭尚書序》。《續漢書·輿服志》注,胡廣曰:『北方寒冷,以貂皮暖額,附施於冠,因遂變成首飾,此即抹額之濫觴。』按:以貂皮暖額,即群君套抹額,又即包帽,又即齊眉,伶人則曰額子。」又,樊彬《燕都雜詠》詩注雲:「冬月閨中以貂皮覆額,名『昭君套』。」據以上資料,寶玉所戴金抹額,乃首飾。鳳姐及湘雲所戴昭君套,乃施於冠的貂皮暖套,並非首飾。「昭君套」之名,當與王昭君出塞有關。
天馬皮、烏雲豹
第五十四回,襲人回家,鳳姐命平兒將昨日那件石青刻絲八團天馬皮褂子拿出來與了襲人。第五十二回,寶玉要到王子騰家去,賈母便命鴛鴦:「把昨兒那一件烏雲豹的氅衣給也吧。」寶玉看時,金翠**,碧彩閃爍,又不似寶琴所披鳧靨裘。只聽賈母笑道:「這叫作雀金呢,這是哦羅斯國孔雀毛拈了線織的。」
按:《清一統志》雲:「沙狐生沙磧中,身小色白,皮集為裘,在腹下者名天馬皮,頷下者名烏雲豹,皆貴重。」據此,天馬皮,烏雲豹皆沙狐皮也,而下文又叫作「雀金呢」,不解。天馬皮的珍貴,可從郝懿行《曬書堂筆錄》中得到證明:「尤西堂言:『在京師入朝時,見同官皆羊裘耳。今聞班行葉我不衣狐鉛、天馬、舍利孫者。』尢在康熙初,今百餘年間,狐鉛、天馬已成為私居常服,又有骨種羊、草上霜矣。」
猞猁猻大裘
第五十三回,賈珍看著收拾完備供器,靸著鞋,披著猞猁猻大裘,命人在廳柱下石磯上太陽中,鋪了個大狼皮褥子坐下,看各子侄們來領取年物。
按:猞猁猻,又寫作扯里猻、舍利孫,是一種稀貴動物,分布在我國東北等地,做皮衣,極珍貴。清戴璐《藤陰雜記》記載:「『京堂詹翰兩衙門,齊脫貂裘猞猁猻。昨夜五更寒徹骨,舉朝誰不怨葵尊。』漁洋戲作,時康熙乙亥,任葵尊宏嘉奏三品以下禁服貂裘、猞猁猻也。一時服壓韻之穩。趙恆夫吉士元夕詩:『憶賜瓊筵分次第,蟬貂炫服敢紛綸。』今京堂翰詹科道仍准貂,不知何年復舊。」又,郝懿行《曬書堂筆錄》也說:「尤西堂言:『在京師入朝時,見同官皆羊裘耳。今聞班行中無不衣狐鉛、天馬,猞猁猻者。』尤在康熙初,今百餘年間,狐鉛、天馬已成私居常服,又有骨種羊、草上霜矣。」以上資料說明,猞猁猻是貴重皮裘。康熙初年,朝官穿猞猁猻者極少,以後穿的人漸多,於是三十四年乃有三品以下禁服貂裘、猞猁猻的限制。大概到乾隆中葉以後,統治階級奢侈風氣日盛,禁令漸弛,穿的人越來越多。賈珍是三品威烈將軍,是不受禁令限制的。
雀金呢
第五十二回寫賈母命鴛鴦把昨兒那一件烏雲豹的氅衣給寶玉。鴛鴦答應了走去,果然取了一件來。寶玉看時,金翠**,碧彩閃爍,又不似寶琴所披鳧靨裘。只聽賈母笑道:「這叫作雀金呢,這是哦羅斯國拿孔雀毛拈了線織的。」
按:吳世昌在《從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羽毛貼花絹」到<紅樓夢>中的「雀金呢」》一文中對雀金呢考之甚詳。他旁徵博引自漢至清初的歷史資料,確認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利用鳥毛制的服裝有十多種,大都製成裘以禦寒,也有織成羅、緞、錦等奢侈品,供上層統治階級婦女做衣裙之用。對於清初的資料,他僅引用了吳梅村的一首詞雲:「江南好,機杼奪天工。孔翠裝花支錦爛,冰蠶吐鳳霧綃空,新樣小團龍。」來說明孔雀毛織物的存在,似稍嫌不足。清初葉夢珠《閱世編》卷八有一段記載,則比較翔實而且說明問題。這段記載說:「昔年花緞惟絲織成華者加以錦綉,而所織之錦大率皆金鏤為之,取其光耀而已。今有孔雀毛織入緞內,名曰毛錦,花更華麗,每匹不過十二尺,值銀五十餘兩。」這就證明孔雀毛織物確實存在,而且有一定規格,也有市場價格。不過《紅樓夢》中說它是哦羅斯國的產物,則純屬附會之談,不可信的。
又,《國學叢刊》第四冊載周肇祥《故宮陳列所紀略》一文中也說:「乾隆時孔雀毛織成蟒衣,......皆罕見之品。」可見解放前故宮陳列所里還有這種毛織成蟒衣的實物存在,這也是雀金呢確有的一個有力佐證。
③ 求原文翻譯呀
婁師德在河隴,前後四十多年,謙恭勤奮,毫不懈怠,百姓和夷族都安定。專他秉性朴實穩重,寬洪大屬量,狄仁傑入朝任宰相,實際上是他推薦的;而狄仁傑不知道,心裡很輕視婁師德,一再排擠他到外地。太後發覺後,曾問狄仁傑:「婁師德有道德才能嗎?」回答說:「作為將領能謹慎守衛邊疆,是否有道德才能我不知道。」太後又說:「婁師德善於識別人才嗎?」回答說:「我曾經與他同事,沒有聽說他善於識別人才。」太後說:「朕所以知道你,便是由於婁師德的推薦,他也可以稱得上是善於識別人才了。」狄仁傑退出後,感嘆說:「婁公有盛德,我受到他的包涵寬容已經很久了,我看不到他盛德的邊際。」當時羅織罪名的風氣很盛,婁師德長期擔任將領和宰相,卻能以功成名就告終,人們因此敬重他。
望採納
④ 【古文閱讀】(婁)師德長八尺,方口博唇,深沉有度量。人有忤 ① 己,輒遜以自免,不見容色。嘗與李昭德
小題1:.師 德 素 豐 碩 /不 能 遽 步/ 昭 德 遲 之(一處1分) 小題2:(3分)C 小題3:(3分)婁公有高尚的德行,我被他包容竟然不知,我不及他太遠了! (「盛」「容」「乃」為得分點) 小題4:這里是側面描寫,(1分)襯託了婁師德為人賢德、知人,內心豁達、寬容,「深沉有度量」。(2分) ⑤ 昭德遲之中遲的意思
昭德遲之, 遲:慢,走不快 ⑥ 新唐書·婁師德傳的翻譯
婁師德身長八尺,嘴方,嘴唇很寬大。他為人深沉、有度量,有人觸犯了他,版他就謙虛退讓以權求得別人的原諒,不在臉上露出惱怒的顏色。他曾與李昭德一起走路,婁師德長得肥胖,不能走快了,昭德嫌慢,生氣地說:「被鄉巴佬拖累!」婁師德笑說:「我不做鄉巴佬,又有誰做呢?」他的弟弟被朝廷派去守代州,在上任前向他告辭,他教導他的弟弟遇事要忍耐。他弟弟說:「有人把痰吐在我臉上,我自己把它擦乾凈就行了。」婁師德說:「還不行。你自己把它弄乾凈,是想躲開別人的怒氣,應該讓它自己幹了。」 ⑦ 關於孔子及其弟子討論別人吐口水的問題,孔子說等他自己干,求原文!!
不是孔子的故事 ⑧ <唾面自乾>文言文翻譯原文:婁師德弟拜代州刺史,將行,教之耐事。師德曰:「吾以不才,位居宰相,汝 婁師德的弟弟被任命為代州刺史。臨行,婁師德教給弟弟要耐心的事。婁師德說:「我的才能不算高,但做到宰相。現在你呢,又去做很高的地方官。有點過份了,人家會嫉妒我們,應該怎樣才能保全性命呢?」他的弟弟跪下說:「從今以後,即使有人把口水吐到我臉上,我也不敢還嘴,把口水擦去就是了。我以此來自勉,絕不讓你不放心。」婁師德說:「這恰恰是我最擔心的。人家拿口水唾你,是人家對你發怒了。如果你把口水擦了,說明你不滿。不滿而擦掉,使人家就更加發怒。應該是讓唾沫不擦自干,面對著唾你的人要笑著接受,怎麼樣?」 ⑨ 鄉村教師(節選)為我們,展現了人類文明傳承與發展的方式,歌頌了什麼 鄉村教師(節選) ⑩ 新編高中文言文 68到80原文
新編文言文助教: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