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救國
❶ 犒師救國的意思
犒師救國:犒賞軍隊以拯救國家,這個故事起源於春秋時代:弦高,春秋時鄭國商人。公元前627年,孟明視統帥秦兵,准備對鄭國發動襲擊。秦鄭兩國路途遙遠,秦軍到達距離鄭國80餘里的滑國時,忽然有人攔住去路,說是鄭國派來的犒勞秦師的使者,這個人就是弦高。他本打算趕著牛群去洛陽經商,卻遇到了來襲秦軍,於是急中生智,一面冒充使者,以自己所帶的四張皮革和12頭牛犒勞秦軍,一面急忙派人回鄭國稟告。孟明視以為鄭國早已有所准備,滅掉滑國後就匆匆撤軍,鄭國因此避免了一場大災難。鄭穆公以存國之功賞弦高,弦高辭而不受,他是我國有史記載的第一個愛國商人 。 弦高利用自己的智慧,保衛了國家,為百姓們免除了一次戰爭災難,這件事被傳為佳話。
教育救國抄論,只看到了教育可以培養人才,而忽視了教育培養出的人才真正成為勞動者、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需要條件保障。它們忽視了政治腐敗、分配不公、用人不當等社會制度上的弊病會將教育培養的人才扼殺掉、使人才成為廢物這樣的事實!
教育救國論是屬於舊有制度下的漸進良性改革,屬於換湯不換葯,屬於變器不變道。而革命是從根本上予以革新,促使成長。所以教育救國論更毋寧說是教育護國論,屬於延緩舊制度衰亡的理論。
❸ 為什麼說「教育救國論」是錯誤的
教育救國論,只看到了教育可以培養人才,而忽視了教育培養出的人才真正成為勞動者、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需要條件保障。它們忽視了政治腐敗、分配不公、用人不當等社會制度上的弊病會將教育培養的人才扼殺掉、使人才成為廢物這樣的事實!
教育救國論是屬於舊有制度下的漸進良性改革,屬於換湯不換葯,屬於變器不變道。而革命是從根本上予以革新,促使成長。所以教育救國論更毋寧說是教育護國論,屬於延緩舊制度衰亡的理論。
❹ 如何理解教育救國
不是說「科教興國」嗎,其實不管是什麼時候,或是哪個國家,能夠立國強大並且能夠長久的發展下去,靠的就是教育,教育是培養國家接班人的大事,甚至千秋萬代,如果教育不好,那這個國家也就很危險了,所以教育非常重要。當然尤其是這個國家面臨危亡之時,則教育就是救國,如我國在抗日戰爭時,即使每個人都隨時面臨著生命危險,國家也危在旦夕,但不管怎樣,寧可其他廠房或建築棄之不顧,也要冒著敵人的炮火把學生和老師們緊急轉移到安全的地方,尤其是大學,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及南開大學的師生們等紛紛內遷至雲南等地方繼續上課,那裡沒有像樣的校舍,沒有先進的設備等,但師生仍堅持上課,目的就是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來更好的救國,為祖國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為祖國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當然德國及日本等其他國家也如此,都非常重視教育,也才有今天如此好的成就。
❺ 犒師救國是什麼意思
二月里,天氣冷得很厲害。鄭國商人弦高趕著十二頭肥牛到洛陽去賣。圖上遇見一個從秦國回來的老鄉。那位老鄉說:「弦高,不好啦!秦國派大將孟明視率兵來偷襲咱們國家了。」
弦高吃了一驚,他想:「我們鄭國沒有一點准備呀!不行我得想個辦法。」他趕著牛,向前走去。剛到滑國地界,只見前邊塵土飛揚,果然是秦軍來了。
他不慌不忙趕上前去,給秦兵說:「請通報孟明視將軍,說鄭國使臣弦高求見。」
孟明視大吃一驚,連忙接見弦高,問道:「貴使臣找我有什麼事嗎?」弦高鎮定地說:「我們國軍聽說將軍要到我們鄭國來,叫我帶十二頭肥牛,犒勞秦軍。以謝秦軍對鄭國的關心。」孟明視原來想偷襲鄭國。現在見鄭國使臣老遠跑來慰勞,說明鄭國已有準備。於是他改口說:「我們不是到貴國去的,你不必來犒勞了。」
「真的?」弦高故意裝著吃驚的樣子。
「誰哄你呢?」孟明視湊近來,悄悄說:「我們是來征伐滑國的,你回去吧。」弦高交了肥牛,趕快跑回鄭國報告消息。
孟明視根本就沒有想到這位使臣是隨機應變冒充的。不久,他果真把滑國滅了。鄭國人民避免了一場災難。他們奔走相告,說:「弦高真是愛國的商人啊!」
❻ 陳裕光的教育救國
由於陳裕光畢業於金陵大學,1925年應該校聘請回母校辦學。
金陵大學是由美國教會在華開辦的一所學校。1927年大革命的風暴席捲全國,北伐軍勢如破竹,一舉攻克南京,並定都南京,當時金陵大學的外籍教授紛紛離去,校長也借口告退返美,遂由中國人主持校政。學校成立了校務委員會,推選陳裕光與過探先為正副主席,代行校務。同時在醞釀校長人選過程中,理事會認為陳裕光與金陵大學淵源較深,對教會學校的情況比較熟悉,而且在北京師范大學有過行政領導經驗,是最適宜的人選。同年11月,陳裕光被聘為校長,成為金陵大學第一任中國校長,也是全國第一位擔任教會大學校長的中國人。他在此職位上整整工作23年。陳裕光曾於1929年和1945年先後獲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名譽教育獎章和美國加州大學名譽教育博士稱號。
❼ 中國近現代教育救國的實例
康有為:先教育後革命
嚴復 教育救國
《與外交報主人論教育書》
1902年 蔡元培等人創辦中國教育會
1901年 蔡元培等人創辦愛國女校
1912年 孫中山臨時政府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