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的師德
① 韓愈以一身立教,而為師於百千萬年間,其身亡而其教存是什麼意思
現實中,中華民族有悠久的教育傳統,師道在不斷的傳承中發展,逐步積累和豐富了中華民族的師者風范要求。
重溫師道的含義,繼承和發揚傳統師道,從傳統中汲取營養,讓教師這一職業在今天依然能夠成為學生的榜樣,成為文化傳承的精神使者,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教育就是這樣一條綿延不絕的河流,它既是中華文化的承載者,更是傳統師德的承載者。不同時期,因社會的變遷、思想的變化,主流學說因之改變,教育風尚隨之而動,但師德作為教育之靈魂,核心之所在,卻堅守著它的原則,在穩固中尋求發展。
(1)韓愈的師德擴展閱讀:
古人關於師德的詩詞語錄:
1、孔子為萬世師表,確立了中國傳統師德的典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要為學生樹立榜樣,重視師德師風;「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發憤忘食,樂以忘憂」,教師的治學精神,對學業的鑽研,既成就教育,更惠及學生。
2、西漢楊雄倡導師者的楷模作用,「師哉,師哉!桐子之命也。務學不如務求師。師者,人之模範也」(《發言·學行》)。此論與啟功先生題寫的「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及其相近。
3、宋朝朱熹提出「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白鹿洞書院教條》),認為師德之美在乎博學,在乎謹慎,在乎思索,在乎奮進。
② 怎樣理解韓愈的「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句話
怎樣理解韓愈的「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句話
老師是傳授道理,傳授學業,解釋疑難的人.
師德高尚,源遠流長。熱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為人師者必須依法執教,以德育人,愛崗敬業,盡心竭力,熱愛學生,誨人不倦。
師德的基本內容就是「敬業、愛業、樂業、精業、勤業」。《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指出:愛崗敬業精神是師德的核心內容.
我應該具有忠誠人民教育事業的信念,對教育事業的摯愛與強烈的進取精神,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才能適應時代需要,完成教書育人的重任。
首先,要熱愛教育、熱愛學校,樹立堅定的教育事業心。
其次,要有勤奮鑽研、科學施教、堅持正確的教育思想.
再次, 要認真工作、不敷衍塞責,確立認真負責的態度.
③ 怎樣理解韓愈的"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句話
老師是傳授道理,傳授學業,解釋疑難的人.
師德高尚,源遠流長。熱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為人師者必須依法執教,以德育人,愛崗敬業,盡心竭力,熱愛學生,誨人不倦。
師德的基本內容就是「敬業、愛業、樂業、精業、勤業」。《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指出:愛崗敬業精神是師德的核心內容.
我應該具有忠誠人民教育事業的信念,對教育事業的摯愛與強烈的進取精神,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才能適應時代需要,完成教書育人的重任。
首先,要熱愛教育、熱愛學校,樹立堅定的教育事業心。
其次,要有勤奮鑽研、科學施教、堅持正確的教育思想.
再次, 要認真工作、不敷衍塞責,確立認真負責的態度.
④ 怎樣理解韓愈的"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句話
老師是傳授道理,傳授學業,解釋疑難的人.
老師所傳的道,我認為是一種精神,給學生一種思想,解放學生思想讓他們成為自由的鳥,有野性的鳥,這樣學生才有發揮潛能機會,老師才是一個解惑的智者。
一老師一定不要把傳授知識認定是傳道的全部,知識是學生自己學會的,我們只是一個教練,告訴他們規則即可,球還要他們自己踢,不是教練踢球,老師要成為一個好的傳道者,就應該有自己的氣質,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學生,正如《不跪著教書》一文提到的
,老師在學生眼裡是正義的化身,老師要有自己的尊嚴,高潔的志趣,和學生有一定的距離,
二
我認為老師授業除了教知識,更重要的是給學生指明方向,教給方法,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老師不能借授業之名完全代替學生學習,即以講代學。老師要為學生將來的發展奠基,
,
三解惑者,就是現在我們所說的引導者,做好主導工作,告訴他們結果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他們明白從大處構建知識體系,再去學習細節,我們不僅幫助學生解惑,更應幫助學生生惑,即幫學生學會質疑,這樣學生才會更好的處理學習遇到的疑惑,所以課堂是疑問誕生之地,也是解決之時,也就是說真正的解惑者不是消滅問題而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並總結解決問題的方法。
⑤ 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內容是什麼
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內容是「愛」與「責任」。
新《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共六條,體現了教師職業特點對師德的本質要求和時代特徵,「愛」與「責任」是貫穿其中的核心和靈魂。
1、「愛國守法」——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
熱愛祖國是每個公民,也是每個教師的神聖職責和義務。
2、「愛崗敬業」——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
沒有責任就辦不好教育,沒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
3、「關愛學生」——師德的靈魂。
親其師,信其道。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必須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
4、「教書育人」——教師的天職。
教師必須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
5、「為人師表」——教師職業的內在要求。
教師要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在各個方面率先垂範,做學生的榜樣,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影響學生。要關心集體。
6、「終身學習」——教師專業發展不竭的動力。
終身學習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教師職業特點所決定的。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
(5)韓愈的師德擴展閱讀: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一共六條,不僅是在原有的版本基礎上的深化和升華,而且提出了更高的目標和要求,充分彰顯了以人為本的思想,充分體現「教育以育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辦學以人才為本,以教師為主體」的理念。
當前,在教育事業飛速發展的基礎上,人民群眾不僅要求「有學上、有書讀」,而且進一步要求「上好學、讀好書」。因此,教育質量的提高是學校的當務之急。而提高教育質量,關鍵在於我們教師。沒有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就沒有高質量的教育。
「十七大」強調要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和水平,教師隊伍師德和業務素質尤其重要。「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先」。所以教師的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師德水平也是人民群眾對教育工作滿意不滿意的一個重要標尺,更是教育改革發展的內在需要
⑥ 有關師德的詩句有哪些
1、《蜂》——唐代羅隱
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譯文:蜜蜂采盡百花釀成甜美的蜜後,不知這些甘甜的蜂蜜讓誰去享用,蜜蜂的辛苦是為了誰呢?
2、《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唐代李商隱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譯文:春蠶結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燃盡成灰時像淚一樣的蠟油才能滴干。
3、《自嘲》——現代魯迅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譯文:對待敵人決不屈服,對人民大眾甘心像牛一樣俯首聽命,甘願服務。
4、春夜喜雨——唐代杜甫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譯文:伴隨和風,悄悄進入夜幕。細細密密,滋潤大地萬物。
5、《奉和令公綠野堂種花》——唐代白居易
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
譯文:綠野堂開著占盡了萬物的精華,路人說那就是令公的家,令公的學生遍布天下,何須在房前再種花呢?
⑦ 分析《師說》對當前師德培養的歷史啟示
韓愈的《師說》,曾被譽為膽識兼備,富有創造精神的作品。他關於教師的職能的提法,版就有精闢獨到之權處,以前從未有人提得這么明確;他主張以道為擇師的惟一標准和能者為師的觀點,更突破了封建觀念,針砭了當時競以門第相尚,不重真才實學的流弊;關於「人非生而知之」有惑從師的論斷,也是符合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值得肯定。但是,作者在文中流露出來的「厚古薄今」的傳統觀念和輕視勞動人民的思想,應當引起我們的注意。至於教師職能這個命題,雖有借鑒的意義,但必須揚棄韓愈所指的具體內容,而賦予新的意義。
⑧ 對教師職業道德的理解和感悟
教師這個職業是非常神聖,而且偉大的,而且是非常受人尊敬的呀,雖然有的家長有時候是不理解的,但是時間長了,他也慢慢的理解老師的這份苦心,每個老師都是希望每個學生都是,每個學生都是非常優秀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