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戀小寧
1. 如何整體優化小學班級德育
一 禮儀進課堂,規范學生的行為
我國是舉世聞名的禮儀之邦,世代相襲的傳統文化形成了中國人的習俗觀念,也規范著中國人的舉止言行。然而,當代小學生多為獨生子女,他們往往個性、能力很強,但卻在尊敬長輩、孝敬父母以及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等許多方面有所缺失。多年來,學校德育內容更多的是說教,而中華傳統美德等方面的行為教育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這又是小學德育必須面對的問題。在全球化進程中,我國學校教育的改革更應該積極弘揚民族優秀文化,繼承傳統美德,把懂禮貌、有禮儀、講文明作為當代學生必備的基本素質和精神追求。據此,我校以「培養與世界同步的現代中國人」為辦學宗旨,開發禮儀校本課程,從禮儀行為養成出發實施禮儀教育,形成「禮儀育人」的德育特色。禮儀課上,教師以課本劇、情景劇、論壇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學習禮儀知識。低年級學生在課堂上通過「我的小手畫一畫」,用五彩的筆描繪文明禮儀場景;通過「我的小嘴說一說」,用充滿童真的語言書寫對禮儀知識的認識。中高年級學生通過「我寫我知道」「我寫我感受」「我談我收獲」等形式真實生動地寫出了對禮儀知識的了解、感悟和收獲。生活化的研發方式,使師生雙主,互動研發,使學生在思想和行為上體會文明禮儀的真正含義,使校本課程來源於生活、融入生活。各學科任課教師還結合本學科特點,把禮儀教育有機地滲透到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把文化知識的傳授與禮儀教育緊密結合起來,使禮儀特色教育滲透在各學科的方方面面。學校還定期向家長開設「我與父母學禮儀」大課堂,邀請學生的父母到學校共同參與禮儀情景劇的表演、參與禮儀實踐大討論、參與到禮儀評價中去,使家長們充分感受到學校禮儀教育的新穎形式和顯著效果。
二 教育學生養成勞動的習慣
勞動能促進孩子的智力發展。有些家長不讓孩子幹家務活,不願讓孩子參加學校組織的勞動,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怕影響孩子的學習。其實學習並不能排除孩子參加勞動。因為勞動可以改善呼吸、血液循環,促進生理的新陳代謝過程,調節大腦疲勞,有利於大腦發育。在勞動中,孩子雙手的活動有益於左右腦的開發,促進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的發展,有助於提高學習能力。勞動還可以培養孩子的觀察、分析、判斷、創造能力和動手能力。中國自古就有心靈手巧的說法,手巧會促進心靈,心靈又帶動手巧。如湖南省湘潭清聯小學的許衛東和張永義,在他們十一、二歲時早晨起來要幫家裡燒飯,但又想利用燒飯的時間看書,有時讀書入了迷,忘了熄火,飯就燒糊了。為了解決看書和燒飯兩不誤這個難題,這兩個孩子一起研製了一個飯熟報訊器。它是利用杠桿原理製成的,一頭是裝了米和水的鍋,一頭是相當重量的沙罐。當飯熟時氣體蒸發,重量減輕,沙罐下垂接通電源,電鈴便自動報警。如果人在外面,聽不到電鈴的聲音,報訊器還可以自動將爐門關閉。這項成果,在湖南省舉辦的青少年科學創造發明比賽中獲得一等獎。這是勞動能激發孩子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的生動一例。勞動可使孩子學會生活,形成健康的人格。學會勞動,養成勞動習慣是孩子學會生活,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保證。勞動可以培養孩子自己動手創造整潔的學習生活環境,使他們明白勞動是創造美好生活的源泉,有助於孩子的心靈美。在日常生活中,每個家庭成員都自覺主動地承擔家務勞動,可以增進家庭的團結、安定,使家庭氣氛和諧。每一位有遠見的父母,都應該培養孩子從小學會做合格的家庭成員,這不僅是為了減輕做父母的勞動強度,而且也是為了孩子的一生的幸福。通過勞動,讓孩子學會關心他人,即在外關心同學、老師,在家關心父母、長輩,長大成家後才能關心妻子、丈夫。這對現在的獨生子女更為重要。
三、向貧困學生捐款進行艱苦奮斗教育
許多學生從小就養成了大手大腳花錢的習慣。在教室里有許多同學吃零食,這種習慣不僅花費了家長的大量金錢,又易使學生養成好吃懶做、好逸惡勞的習慣。此時老師的空洞的說教,可能不僅起不到很好的效果,還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如何對他們進行艱苦奮斗教育,一直是我開學後比較頭痛的一件事。正在我苦苦思索之時,一件事讓我茅塞頓開。大約在開學後三個月左右,有一老師向我了解一件事,說我班有一個叫小婷的同學捐款資助一個山區的失學女童,我感到這不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契機嗎?於是,我把小婷同學找來向她了解有關情況。原來她資助的是自己老家的一個女童,並且在去年暑假到老家去了一趟,對當地的經濟情況和學校情況有所了解。接著,我就把這個情況和班級幹部講了,並和他們商量,能否由我們班級來資助這個女童,班幹部們一致同意。我們一起制定了一個實施方案,首先請小丁同學向同學們介紹了太行山區的基本情況和小婷家庭的實際情況,接著進行一次募捐活動,為小婷同學籌集下學期的學費。我還發動全班同學生給小婷同學寫信,並將她的回信在教室里朗讀。當同學們得知我們的捐款給了小婷很大的幫助時,從同學們臉上滿意的微笑中我知道,教育的效果達到了。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是任何說教都不可能起到的,但教育的效果卻是顯而易見的。
四、用心交談溫暖心靈
班主任工作中最有效的要數談心工作了,它細膩、實用、有人情味。我在發現學生的問題時,一般不會粗暴地亂批評一頓,而是找學生耐心談話,以心交心,如我班的A同學,本學期成績明顯下降,我了解情況後發現,均是由於父母鬧離婚而引起的。我一面與家長溝通,一面多方面關愛孩子,使學生穩定了情緒,恢復了正常的學習狀態。另外,教師要走進學生的心靈,督促的方法也要講究藝術。當前,有些學生沉迷於網路,我們就不能生硬說不許去,而應與學生細細分析利弊,爭取減少對學業的影響,盡力完善人格。給予學生關注、重視、多方引導,以心交心,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
五、熱愛學生與嚴格要求的結合
熱愛學生本身就是教師的一種教育手段。教師愛學生,學生體會到這種溫暖之情,內心必然受到鼓舞,其上進心必然更強烈,就會自覺按老師的要求去做,同時產生良好的心理效應,從而形成一種求學上進的熱情。一般說來,當一位熱愛體貼學生而又被學生愛慕和尊敬的老師走進教室時,學生樂意接受他的情感傳遞,學習該課程的興趣。教師的思想感情灌注在教學內容中,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情感,這樣,學生就能更好的接受教師講授的知識。真正熱愛學生的教師總是能把愛與嚴結合起來,做到從愛出發,從嚴出發,去教育學生。愛學生,不等於縱容放任學生,只愛不嚴,不是真愛;相反,只嚴不愛也無法真嚴。要真正達到教育的目的,教師必須堅持愛嚴結合。社會上的一些不良風氣,正在毒害著小學生的靈魂,在我任教的學生中就曾發生過這樣的一個案例:學生小輝是一個離異家庭的孩子,他自幼跟隨母親生活,母親對他十分寵愛,養成了他任性,急躁的性格。一次他母親來校找我,反映了小輝學習不刻苦,迷戀游戲機等情況。冷靜下來分析,覺得批評、發火無濟於事,象小輝這樣的事例帶有普遍性,如何以此為契機,來教育和啟發小輝及全班學生應是我必須抓的一個重要工作。為此,我首先詳細地了解了事情的前因後果。找小輝進行談心,我耐心聽他說完所有的理由後,有針對性地發表了我的看法:母親嘮叨,母親不給你自由,出發點是什麼?作為兒子,母親含辛茹苦把你培養,是多麼不容易,你想到過為母親做點什麼嗎?談到這里,小輝臉上出現了羞愧的神色,頭也低下來了。這時候我知道談話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已開始「入耳」「入心」了。接著我又找他母親,幫他母親分析小寧發脾氣的原因:無非是愛面子,覺得母親到校找老師告狀,丟了他的面子。我也因此和他母親交換了在家庭中如何學會和孩子溝通並因勢利導做好孩子思想工作的體會,他母親十分感激。晚上,小輝母親打電話高興地告訴我:小輝回家主動和母親打招呼,母子倆已和好如初。
六、尊重學生與平等信任共行
校園里,師生之間沒有人格的尊卑、貴賤之分。教師應平等對待學生,不能以高高在上態度、家長式的作風對學生發號施令。例如,當一個學生有缺點或出現過失時,教師對其進行幫助、教育以至嚴肅的批評,都是必要的,但必須抱著與人為善的態度,才能為學生所接受。反之,如果教師對學生進行挖苦諷刺,則只能引起學生的反感。久而久之,師生間就會出現一道鴻溝。信任學生是一種特殊的尊重,對學生有著特殊的教育功能。無端猜測是對學生不尊重的表現。事實上,教師把學生當什麼樣的人看待,就等於暗示他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學生往往從教師的信任和期待中體驗到人的尊嚴,激勵自己不斷進取。因此,信任是催人向上的力量,是教育學生的一種特殊手段。同樣,信任學生也是培養學生自尊心的一個原則。尊重學生,平等信任,後進學生更需要教師給予他們純真的愛。他們渴望得到同學的尊重,更渴望得到老師的重視和信任。他們對外界的反映和評價常抱有一種戒備和警惕的心理。教師善意的一語一笑,都能產生極佳的心理效應。反之,一旦他們發現有人輕視自己或不尊重自己時,馬上就會產生「敵意」,產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有一些學生的厭學、棄學行為有時就由此而來。
通過班主任和學生的心靈相通,班級的凝聚力加強了,學生的自律能力提高了。管理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任何成功的管理不在於教師做的多與少,而恰恰在於能否調動大家參與管理的積極性,這就是優化的過程。在班級管理中,特別重視過程管理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就能實現個人發展與班級前進的雙贏!
2. 小學生道德情景劇劇本 急!好一點的,關於校園生活的也行
劇本拾金不昧的好孩子人物:① 小麗(學生,以下簡稱麗。)② 小光(學生,小麗的同學,以下簡稱光。)③ 小茜(學生,小麗的好朋友,以下簡稱茜。)④ 班長(學生,小麗的班長,以下簡稱班。)⑤ 王老師(老師,小麗的班主任,以下簡稱王。)其它人物若干。第一幕:(小麗和小茜在操場上玩游戲。)麗:小茜,快來抓我呀!茜:我來了,咦?那是什麼?(麗跑到茜旁邊來,好奇地看著。)麗:小茜,好像是個錢包。茜:真得嗎?咱們得把它交給王老師。麗:好吧。(邊說邊點頭。)第二幕:(麗和茜走在去辦公室的路上,遇見了小光。)光:你們倆拿著什麼東西,那麼神神秘秘的。(大聲地說)(光搶過錢包,打開來看。)光:原來是個錢包,裡面還有50元呢,你們從哪兒撿到的?茜:不告訴你,快把它還給我!(一把搶過錢包。)光:好,好。咦,你們是不是要把它交給老師?(奇怪地問)麗:沒錯,我們要把它交給老師,這不是我們的東西。(光做了個鬼臉。)光:沒想到你們倆可這么笨,你們可以自己用這50元,用它買零食,買玩具,還可以買好多東西呢!(驕傲地說)茜:我可不這么認為,老師說過,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不能拿,對不對,小麗。(麗點點頭)第三幕:(班走了過來。)班:你們幾個在吵什麼呀,吵得那麼激烈。麗:我和小茜撿到了一個錢包,裡面有50元。我們倆想把錢包送到王老師那兒去。路上我們碰到了小光,他知道我們撿錢包的事情後就說我們笨,不會用這50元,所以我們就吵起來了。班:小麗和小茜做得沒錯,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就不能用,除非別人同意了就可以。所以小光,你說得不對。還有小光,老師說你沒做作業,讓我看你做,我們走吧。(班帶光回教室做作業。)第四幕:(麗和茜來到老師辦公室)王:小麗、小茜,你們有事嗎?(麗向老師說明了來意,並遞上錢包。)王:你們倆都是拾金不昧的好孩子,我現在就把錢包交給校長。第五幕:(廣播響起。)校長:請問哪位同學不見了一個有50元的錢包,請來認領。另外,請撿到錢包的同學來校長室領獎品。(麗和茜馬上去領獎品。)麗:這次我們做了一件好事,我真高興。茜:我也是。(兩個女孩笑了。)
3. 我是我們老師的男朋友 那我的師母是誰
佩服`~~老師都能追到~~你真是傳奇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