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師生決裂

師生決裂

發布時間: 2021-03-22 11:06:01

1. 小弟跪求分手擂台56期『師生戀』的方老師的扮演著是誰有知情者請回復,

平身…………… (一個由陽帆主持以分手後的戀人對話為賣點的電視節目,2010年正在澳門內澳亞衛視(容2006年4月18日突破瓶頸獲批落地大陸珠三角)每周一至五晚上19:00-20:00播出,2009年曾在台灣東森綜合台每周四至五晚上十時播放。節目邀請感情面臨決裂的兩位當事人,在節目中大吐苦水,陳述兩人爭吵的問題症結點;主持人扮演著裁判長角色,負責釐清兩人真正問題,現場還有三位陪審員,詳細分析兩位當事人的情況,並擬定讓兩人關系復合的建議書,當事人可選擇合好或分道揚鏢。 其中以爭吵為主,不乏惡搞、催人淚下等元素,收視率較高,引起了台灣以及大陸觀眾的關注。 當事人在爭吵中常會發生肢體沖突,對於其中的言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審美疲勞之後確實會看到不少炒作。 在節目中也有很多炒作現象,例如「台灣芙蓉姐姐」慧慈等等。 但據傳聞節目參與者是臨時演員。

2. 梁啟超發表《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後兩人從此徹底決裂的主要原因(根本原因)是什麼

A B C
康、梁關系的演變是耐人尋味的。應該說,康、梁二人都曾是近代中國歷史上向西方尋找真理的先進人物,都曾為使中國由封建制度轉向資本主義制度做出過自己的貢獻。然而,在歷史的轉折與大變革面前,一個固步自封,僵化保守,拒絕接受新事物和新變化;一個善於吸收,因時而變,努力掙脫傳統事物與文化的束縛,師生的分歧乃至最後分裂是理所當然的。

康有為是梁啟超治學和從政的導師,二人均是中國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他們之間的恩恩怨怨,與近代歷史的發展進程息息相關。

一唱一和康有為出生在世代學習理學的封建官僚地主家庭,自幼聰明,但對科舉考試興趣不大,多次參考,均名落孫山,對此他卻並不十分在意。

1879年,22歲的康有為在游歷過為英國殖民者霸佔了近40年的香港之後,對於西方文明有了些感官上的認識,覺得英國人「治國有法度」,不像古代所謂的「夷狄」那樣沒有文化。於是,他開始鑽研西方的科學知識,逐漸成長為當時學術、思想界的先行者之一。根據清朝的有關規定,一般老百姓是不能直接給皇帝上書的。康有為不管這些,1888年,身為老百姓的康有為,首次向皇帝上書,分析當時國內和國際的形勢,提出了改革法律、溝通民情、提防小人的改革方案。光緒皇帝雖然並沒有看到這封上書,但康有為卻贏得了普通老百姓的廣泛關注,人們開始注意起他來。1890年春,在同學陳千秋的引薦下,年僅18歲的梁啟超前來拜訪已33歲的康有為。此時的梁啟超剛在廣東鄉試中考取第八名舉人,可以說是少年有為;而康有為雖然年齡較大,但因科舉考試不順,此時不過是一名監生而已,在「學歷」上比梁啟超低一格。按照當時的科舉習慣,梁啟超中舉在先,應是康有為的「前輩」,所以梁啟超心中自然有些沾沾自喜。二人見面之後,聊了好幾個時辰,梁啟超後來追憶這段往事時說,康有為以「大海潮音,作獅子吼」(佛教用來形容佛祖說法時的詞語),當頭棒喝之後,使他一時不知所措,以前所學的不過是應付科舉考試的敲門磚而已,根本不是什麼學問。經過一番思考之後,他毅然決定拜監生康有為為師。

這種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舉動,自然擴大了康有為的影響。於是,不少優秀

青年接踵而來,康有為便在長興里設萬木草堂,聚徒講學。從康有為那裡,梁啟超學到了一些做學問的基本方法,為他以後的學術活動奠定了堅實基礎,「一生學問之得力,皆在此年。」從此,在康有為的引導下,梁啟超逐漸成長為康有為的左膀右臂。

梁啟超師從康有為,不僅是他從政生涯的開始,而且也是他進入學問殿堂的起點。他曾說過:「啟超之學,實無一字不出於南海。」不過,此時師弟二人在思想上還是有一些分歧的,只不過這些分歧不是太大而已,但卻也種下了日後恩怨的種子。

若出兩人從1898年6月11日開始,在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的支持下,光緒皇帝頒布了一系列改革政策。但是,由於慈禧太後的反對,9月21日,維新運動宣告失敗,前後僅僅歷時103天!因1898年為舊歷戊戌年,故這次改革又稱為「戊戌變法」。「戊戌變法」失敗以後,康有為和梁啟超先後逃亡到日本。康有為手捧自稱是光緒皇帝縫在衣服里的所謂「詔書」,繼續宣傳他的保皇保教主張。起初,梁啟超像從前一樣,惟師命之是從,可漸漸地,隨著對西方資產階級著作的大量閱讀,他的政見發生了顯著變化,與從前「若出兩人」。

最主要的變化是他接受了資產階級的自由思想,特別贊同被稱為「最後一個無所不知的人」的英國思想家約翰·穆勒的名言:「人群之進化,莫要於思想自由、言論自由、出版自由。」並以《自由書》為題,寫下一組文章,宣傳資產階級的自由、平等、博愛思想。認為法國啟蒙主義思想家盧梭的《民約論》是醫治中國痼疾的良方,認為中國若能採納其思想,必將出現大同盛世。

在西方資產階級思想的影響下,梁啟超的政治主張也從保皇轉向革命,這段時間,他與孫中山、陳少白等革命黨人的來往開始密切,有時甚至在三更半夜還擁被長談,結果便有了合作組黨的計劃,「擬推(孫)中山為會長,而梁(啟超)副之」。梁啟超甚至召集其他同學,聯名致函康有為,勸其退休,「息影林泉,自娛晚景」。康有為得知梁啟超傾向革命的思想之後,非常生氣,立即嚴令其離開日本到檀香山辦理保皇會事宜,並斥責其倡導革命的錯誤。由於多年來,梁啟超已養成了對康有為的敬意和畏懼,他只得在表面上答應悔改,但實質上並未放棄對革命的信仰。

在尊孔保教問題上,梁啟超也開始有意擺脫康有為的束縛。早年的梁啟超,在康有為的影響下,常常談論尊孔保教,好朋友黃遵憲和嚴復分別向他說明「教不可保」的道理之後,他開始轉變思想。1902年,本著「吾愛孔子,吾尤愛真理;吾愛先輩,吾尤愛國家;吾愛故人,吾尤愛自由」的想法,梁啟超公開發表文章,認為教不必保,也不可保,從今以後,只有努力保國而已,從「保教黨之驍將」轉變為「保教黨之大敵」,受到康有為的嚴厲批評。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

中國應該實行什麼樣的政治體制?是共和制,還是立憲制?當時的人們從各自不同的政治立場出發,表達出各自的觀點。此時的梁啟超和康有為一樣,堅持中國應實行「虛君共和」,但不久,隨著革命的發展,梁啟超便把自己的主張改為「和袁慰革,逼滿服漢」。而康有為依然固執己見,不願與時俱進,康梁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在致康有為的信中,梁啟超說,數月來,和您議論起時事,總是出現矛盾,很難領會您的意思,最後只能在表面上答應,回到家後,頭痛目眩。「大抵與師論事,無論何人決不能自申其說……師平昔事無大小,舉措乖方之處,不一而足,弟子亦不能心悅誠服,無如何也。」不過,這段時間,梁啟超對康有為雖有不滿,但矛盾沒有公開,只在很小的范圍內為人所知。此後,因對共和與帝制的政見不同,二人之間發生了很大的沖突,梁啟超甚至公開發表文章,批駁老師康有為,二人關系嚴重惡化。

公開辯難1912年元旦,民國成立。對於民國成立後出現的許多問題,康有為「觸目傷心」,非常看不慣。為了恢復封建教化與倫理綱紀,他繼續鼓吹尊孔崇儒的老調子,將孔子看做國粹和國魂,四處活動,組織孔教會,甚至要尊孔子為教父。在大總統袁世凱的支持下,全國上下,尊孔讀經,甚囂塵上。袁世凱支持康有為尊孔讀經,目的是為其復辟帝制服務,但康有為卻以為只有溥儀才能做皇帝,故早在1914年3月間,康有為就同張勛暗中謀劃,欲復辟清朝。袁世凱復辟帝制,不僅沒讓溥儀做皇帝,而且公然自稱洪憲皇帝,康有為當然不能容忍,於是毅然參加討伐袁世凱的護國戰爭。

袁世凱的皇帝美夢僅做了83天,便在全國一片叫罵聲中,嗚呼哀哉了。康有為並沒有從袁世凱的復辟失敗中汲取教訓,相反,他卻加快了讓溥儀復辟的步伐。1917年7月,他聯同統率辮子軍的張勛,利用時任國務總理段祺瑞和大總統黎元洪之間發生府院之爭的機會,請溥儀重新登基做皇帝,史稱張勛復辟。因復辟有功,康有為被任命為弼德院副院長,並戴上頭品頂戴,沒想到12天後,復辟失敗,名列通緝令中。康有為只得躲在外國使館和租界里做詩品畫,直到1918年,在得到北洋政府的特赦之後,才敢走出租界。

與康有為積極復辟相反,梁啟超堅決維護民主共和。袁世凱竊取大總統後,梁啟超組織進步黨,一方面欲與國民黨相抗衡,另一方面則欲監督和引導袁世凱走上政黨政治的道路。袁世凱做了大總統之後,覺得不過癮,還想嘗嘗做皇帝的滋味。一班無恥文人摸到主子的旨意後,立即組織籌安會,借討論國體問題,為袁世凱復辟帝制搖旗吶喊。針對社會上的這股復辟逆流,梁啟超以他那酣暢淋漓的文筆,揮毫寫下《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袁世凱得知這個消息後,立即派人拿著20萬元的銀票,勸他不要發表這篇文章。梁啟超卻不為利誘,毅然發表。

同時,他還聯合蔡鍔等人,組織護國軍,以武力討伐袁世凱。

1915年12月25日,雲南正式宣布獨立,拉開了護國戰爭的序幕。在此前後所發表的許多通電,均為梁啟超預先草擬。為了推動廣西軍閥陸榮廷獨立,梁啟超又隻身前往廣西,歷盡千辛萬苦之後,終於迫使陸榮廷於1916年3月15日宣布獨立,所有重要電文,均為梁啟超草擬。在全國人民的支持下,護國戰爭很快便取得了勝利。

與其師康有為不同,梁啟超不僅反對袁世凱稱帝,而且反對任何形式的復辟,他深信世界潮流不可阻擋,任何復辟陰謀都不能得逞。當康有為在《上海周報》上發表《為國家籌安定策者》,公開主張清帝復辟時,梁啟超立即發表《辟復辟論》,將矛頭直指康有為,明確指出此文的實質是「黨袁論」、「附逆論」、「籌安新派」。張勛復辟一發生,梁啟超立即隨段祺瑞誓師馬廠,參加武力討伐。他不僅代段祺瑞起草了討逆宣言,而且以個人名義發表反對通電,斥責其師為「大言不慚之書生,於政局甘苦,毫無所知」。據說通電寫好之後,有人擔心會破壞師生友誼,梁啟超卻理直氣壯地回答道:「師弟自師弟,政治主張則不妨各異,吾不能與吾師共為國家罪人也。」

康有為在張勛復辟失敗後,不僅不反省自己的過失,反而將怨氣發泄在梁啟超身上,咒罵他為「梁賊啟超」,將他比喻為專食父母的梟獍,並做詩斥責:「鴟梟食母獍食父,刑天舞戚虎守關。逢蒙彎弓專射羿,坐看日落淚潸潸。」(逢蒙曾向後羿學習過射箭技術,後來卻害死後羿。)康有為通過這首詩表達對弟子梁啟超的憤怒。

貌合神離康梁公開辯難及交惡之後,劉海粟等人積極從中斡旋,二人關系有所緩和。1922年,康有為原配夫人在上海逝世,梁啟超曾親往吊喪,但這不過僅維持著師弟之誼而已。1927年,康有為70歲生日,康門弟子齊集上海祝壽,梁啟超雖然因事未來,但卻託人送來壽聯和壽文。在壽聯里,梁啟超暗將康有為比做孔子,極得以「聖人」自居的康有為的喜好。在壽文里,梁啟超深情地回憶起早年在萬木草堂學習的經歷及師弟之間真摯的情感,感謝先生的教誨之恩,並高度評價了康有為對當時及以後的影響。

祝壽的喜慶氣氛尚未散盡,3月31日,康有為便逝世於青島。梁啟超聞訊之後好生傷感,因見他身後蕭條得萬分可憐,趕緊電匯去幾百塊錢,作為賻禮。4月17日,梁啟超聯合康門弟子,在北京設靈公祭,含淚宣讀悼文。在這篇情深義濃的悼文里,梁啟超肯定了康有為早年的歷史貢獻,但也委婉地批評了他在復辟帝制上的錯誤。

晚年的康有為和弟子梁啟超之間關系有所緩和,但表面上誠摯的師生友誼並不能掩蓋二人政治立場上的分歧。晚年的康有為依然沒有從溥儀復辟失敗中汲取教訓,繼續鼓吹尊孔復辟。1924年10月23日,溥儀被馮玉祥趕出故宮,康有為則指責道:「挾兵搜宮,何以立國?」並不顧年邁體弱,由上海趕往溥儀在天津的住所張園,「覲見聖躬」。溥儀生日時,康有為再赴張園祝壽。康有為70壽辰的前一日,溥儀遣人送來「岳峙淵清」匾和一柄玉如意,以示祝賀。康有為受寵若驚,「當即恭設香案,望北叩謝天恩」。

對於當時蓬勃發展的大革命運動,他則稱之為暴亂,「俄化」,甚至在他去世前夕,還致電反動軍閥張宗昌,要他先發制人,「用重兵」,對抗已逼近上海的北伐軍。

與康有為相比,梁啟超卻反對復辟倒退,維護共和,追求立憲,他認為歷史是在不斷進步的,封建帝制再也不可能在中國復現,自從清帝退位以後,「我敢說,已經掛上的民國招牌,從今以後千千萬萬年再也不會卸下,任憑你像堯舜那麼賢聖,像秦始皇、明太祖那麼強暴,像曹操、司馬懿那麼狡猾,再要想做中國皇帝,乃永遠沒有人答應」。盡管民國還存在種種黑暗,並不是真正的民國,但總比封建帝制要好,他堅信社會潮流浩浩盪盪,一往無前,民國比封建進步,這種觀點比起康有為的復辟論調,要進步得多。

康梁之間的恩恩怨怨,原因何在?

梁啟超曾從思想、性格及思維方式上找原因,認為康有為「萬事純任主觀,自信力極強,而持之極毅。其對於客觀的事實,或竟蔑視,或必欲強之以從我。」應該說,梁啟超的這種分析有一定的道理

3. 師生戀,我們分手了,可我還是很愛他,忘不掉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逆鱗,你並沒有說你們發生了什麼事,或許那件事你自己都難以啟齒,或許有幼稚,或許很不堪,但是你也要暗示一下,不然很難幫你到點。首先,老師和學生相戀在這時代並不陌生,道德界限也越來越模糊。不過每個人都有自己一條底線,或許你老師當初是因為刺激才與你相戀,後來才覺得蜚短流長,急流勇退,然後借那次的事件脫離你們倆的禁忌之戀。再有,你說他對你如何忍讓,很懂得與你這小女生相處,也很紳士,如果這樣說,那我可以認為,他是一個很豁達,很懂得體貼人的男人,不反對吧。但是矛盾的事,他因為那件事就與你決裂,意義就大了。那件事就成了你們倆的障礙,你還是把他忘了吧,因為這傷痕不是你能彌補得了的,除非他自己放下了。但是就算他放下了,也與你沒關系,因為他已經忘記你重新開始新一段感情。
基於以上兩種原因,你都不可能和他再在一起。
再有,你在敘述的結尾說道,你忘不了他,你要尋求幫助。
我可以這樣理解,他忘記你,其實你也應該死心得不能再死了吧。
其實,我明白你可能很後悔當初發生的事,而導致你們關系的決裂,但是感情的事並不是你能控制,而當中的原因,也不能由你去窺探,因為你是被動者,他才是主動,所以真正原因只有他知道。過去只是過去。你再不甘心也過去了。你喜歡他,你忘得了他嗎?你總不自覺地想起,總拿身邊的人來對比,這對身邊的人不公平的同時,也在心裡暗示自己,不能忘記他,因為你總覺得他是最適合你的。但是你要知道,不可能的就是不可能。忘記一段感情最好的方法是接受一段新的感情,而且是真的接受,而不是代替品。你第二任就是你的代替品了。你總是用他來和他比較。但是畢竟不是他,所以你總在情感上得不到滿足,從而把對方的缺點擴大化,覺得那老師才你的那杯茶,其他人都不能代替他。其實不用代替的。你可以試著重新接觸一個人,發掘他的優點,不要比較,我相信總有合適你的那款。前提是你肯接受。

4. 電影《決裂》什麼內容,反映了什麼思想

國產影片《決裂》
決裂 (1975) (PUPTURE)
導 演:李文化
編 劇:春潮 周傑
主 演:郭振清 王蘇婭 溫錫瑩 葛存壯 鮑烈
上 映:1975年
地 區:中國大陸
顏 色:彩色
類 型:劇情片

~~故事梗概~~

江南某地區黨委決定創辦一所「抗大」式的農業學校——共產主義勞動大學。延安「抗大」畢業的墾殖場場長龍國正被派往松山分校擔任黨委書記兼校長。學校剛剛創辦,斗爭便十分激烈。副校長曹仲和要把學校建在城郊;教務主任孫子清為追求學生質量,拒收沒有文憑的工農學生。龍國正根據地委副書記唐寧的指示,提出把學校辦在山頭上,主張打開考場大門,請工農學生進考場參加考試,請貧下中農參加評論。開學後,龍國正號召全體師生掀起一場「教育革命」。
學生徐牛崽首先向孫子清開了第一炮,貼出《少講馬,多講豬和牛》的大字報,這件事遭到曹仲和的訓斥,卻得到了龍國正的贊揚。龍國正批評學校關門教學,脫離實際。這些觸怒了專區的趙副專員,他把龍國正調去大城市參觀名牌的農業院校,並開除了幾名為幫助農民搶收而不參加考試的學生。
龍國正回校後,召開黨委會,指出曹仲和的錯誤,撤銷開除學生的通告,進一步動員全體師生把學校的小課堂搬到農村的大課堂去。「共大」師生在斗爭中經風雨見世面,增長了才幹。他們批判了「黨內的資產階級代理人」趙副專員。趙副專員下令砍掉「共大」。這時,傳來毛主席肯定「共大」的消息,全校師生歡欣鼓舞,龍國正提醒大家:斗爭還沒有結束,號召「共大」師生要同傳統的所有制關系和傳統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

三、挪威電影《決裂》
決裂 Uro (2006)
導演:斯蒂芬·費爾德貝肯 Stefan Faldbakken
主演:尼克萊·克萊夫·布洛奇 Nicolai Cleve Broch/伊萬德·桑德 Eivind Sander/英加·海爾格·吉姆勒 Ingar Helge Gimle
類型:動作
片長:104分鍾
國家/地區:挪威
對白語言:挪威語
發行公司:Sandrew Metronome Norge A/S
上映日期:2006年5月22日
官方網站:Official site

~~詳細內容~~
劇情介紹:
警員漢斯有著不光彩的過去,發展一直受阻。在一次突擊查案過程中,上司誤認為他與犯罪團伙有染,強迫他去休假。豈料安靜在家休息的漢斯,無緣無故被捲入到了一起網路詐騙案件中。為了摸清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也為了自己的清白,漢斯只得深入犯罪組織中。

5. 生命教育 最早由誰提出

1964年,日本學者谷口雅春鑒於唯物教育盛行,導致親子與師生關系的決裂,出版了《生命的實相》一書,首先呼籲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他認為實施生命教育之後,能有效克服唯物教育所產生的缺失,因而帶動日本社會的變化。1968年,美國著名的演講者、作家與人生導師傑·唐納·化特承襲印度瑜伽大師雪莉?雪莉?阿南達?摹提吉的精神,首次明確提出生命教育的思想,並在美國加州創辦了「阿南達村」、阿南達學校倡導和實踐生命教育的思想。

6. 決裂的故事梗概

江南某地區黨委決定創辦一所「抗大」式的農業學校——共產主義勞動大學。延安「抗大」畢業的墾殖場場長龍國正被派往松山分校擔任黨委書記兼校長。學校剛剛創辦,斗爭便十分激烈。副校長曹仲和要把學校建在城郊;教務主任孫子清為追求學生質量,拒收沒有文憑的工農學生。龍國正根據地委副書記唐寧的指示,提出把學校辦在山頭上,主張打開考場大門,請工農學生進考場參加考試,請貧下中農參加評論。開學後,龍國正號召全體師生掀起一場「教育革命」。
學生徐牛崽首先向孫子清開了第一炮,貼出《少講馬,多講豬和牛》的大字報,這件事遭到曹仲和的訓斥,卻得到了龍國正的贊揚。龍國正批評學校關門教學,脫離實際。這些觸怒了專區的趙副專員,他把龍國正調去大城市參觀名牌的農業院校,並開除了幾名為幫助農民搶收而不參加考試的學生。
龍國正回校後,召開黨委會,指出曹仲和的錯誤,撤銷開除學生的通告,進一步動員全體師生把學校的小課堂搬到農村的大課堂去。「共大」師生在斗爭中經風雨見世面,增長了才幹。他們批判了「黨內的資產階級代理人」趙副專員。趙副專員下令砍掉「共大」。這時,傳來毛主席肯定「共大」的消息,全校師生歡欣鼓舞,龍國正提醒大家:斗爭還沒有結束,號召「共大」師生要同傳統的所有制關系和傳統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

7. 數學家康托為何會跟老師……師生關系的決裂他們到底具體是怎麼搞的啊學術上有爭論應該是好事情啊!

他們學術在許多地方是完全相悖的
這樣的情況下一個人對另外一個人就是錯的這種簡單的二律背反邏輯支配下
很自然的決裂的
學術上的爭論是好事情這是在第三人看來
而雙方當事人可不可能這么想
這種站在學術高峰上的人物不可能承認於自己相悖的學術可能是對的這種胸襟
如果真的有這種胸襟那麼自然會對自己的學術產生懷疑,不自信,也就不可能站在學術的高峰上面
這就如同最堅定的唯心主義者不可能和最堅定的唯物主義者成為朋友一樣。
現實社會也有很多例子 比如台灣的立法院,說到底也不過是政見不合而已可是罵臟話拍桌子,最後演變成全武行這不是很正常嗎

8. 書荒求言情小說 推薦也行 高幹文 師徒文 師生文 言情 穿越的 穿越的要女主有武功醫術或毒術的不要男穿女

矮油,我只有在線看的:
磨鐵中文網「虐戀十月」十大不可不看的言情小說

《我的溫暖,你的終點》作者:景榆
磨鐵中文網閱讀書號:1079
貝閃閃覺得,自己的名字真是叫虧了,從小到大,她沒有什麼是「閃」過的。
她的一切都是慢慢的。
閃閃喜歡慢慢的,享受慢慢的。
於是他說,閃閃,你應該叫慢慢。
從此以後,我和你一起「慢」。
但閃閃慢不下來了……她知道自己慢不下來了。
他說,沒關系,閃閃,跟你在一起的時空,哪怕只有一秒鍾,對我來說,都像是一生。
讓我們慢慢的說話、慢慢的走路;
再一起,慢慢的老去……
守候在你生命的終點的,一定會是我的溫暖。
編輯推薦:磨鐵中文網第一高幹,九月必讀,深入骨髓的,是我對你的柔情,不變的,是這經年日久的愛。

《溫暖是你的姓氏》作者:喬西樂
磨鐵中文網閱讀書號:278
阮小樂一直相信著有一天,她還可以遇見她的周嘉年。
所以這些年,翻山越嶺,斫樹披荊。
只是她執著的,早在顛沛流離的年歲里,面目全非,失無所失。
一個最招人愛的痞子惡魔,一個最招人恨的溫潤天使。
萬水千山,不過是一場為了復仇而來的巨大謊言。
當陰謀被拆穿,所有的愛情該如何繼續。
是沉入絕望的深海,還是繼續相信總有一天會柳暗花明。
編輯推薦:女王高幹,虐戀情深,深情男主,復仇而來,愛是一場罪與罰的明爭暗鬥。

《左情,右愛》作者:十誡
磨鐵中文網閱讀書號:361
周錦宸:「我一直以為愛一個人,只要把她放在第一位便足夠。可原來愛只能是唯一。良宵,原諒我,是我錯了。」
夏良宵:「我也一直以為,愛一個人只要排除萬難就會柳暗花明,可是萬難之後卻還有萬難。周錦宸,錯的,是我!」
原來,情到深處,所懼怕的不是憎恨亦不是厭惡。
而是再見時卻如不見的相忘江湖!
編輯推薦:時間在一點一滴的落進那條叫做記憶的河,又讓我用什麼去形容,亦或是遺忘。喜歡一個人,愛一個人,都是太累,累到憔悴,憔悴到無知,到改變,直至相見不如懷念。

《獨步一宅》作者:水無暇
磨鐵中文網閱讀書號:413
庶出之女沈九如,性格剛烈,與父親一貫不和,被家中其他姐妹排擠,偶爾機會相遇來沈府拜訪的小王爺凌琪,兩人暗生情愫,並約定等待凌琪回來提親。
未料得,凌琪再歸時,卻是替自己痴呆的表弟提親,九如苦水自咽,與父親決裂,嫁入薛家。
九如嫁到薛家,薛家人脈復雜,大太太行事雷厲風行,二太太排擠新來者,三太太對家業虎視眈眈,霆嵐又是痴痴獃獃,九如舉步艱難,此時淩琪再次出現,教會九如如何打理家產,九如方才曉得當初淩琪看中的正是自己對賬目的天生本領。
淩琪對九如處處關心,薛府傳出風言風語,淩琪無奈下娶九如的三姐為妻,兩人終成陌路。 九如依靠自己的努力,將掌管大權逐步挪移到自己手中,漸漸真正愛上天真純良的霆嵐,決心要一輩子留在他身邊照顧他。 不想在獲得薛家離奇失蹤的四太太留下的遺書後,在蛛絲馬跡間,九如突然明白……
編輯推薦:磨鐵中文網第一宅鬥文,一個獨立女性的奮鬥成長史,一段傳奇愛戀盛大開幕。

《冒牌新娘:王的棄妃》作者:汩泉
磨鐵中文網閱讀書號: 1156
一場交易,她成了他的王妃。
這一次,沒有了那麼多的阻礙,她決定豁出去了,努力要讓他喜歡她……
怎奈她雖然成功日夜伴他左右,他們卻更冰冷。
為什麼,明明是她先遇到他,可他的眼裡就只有姐姐一個人?
哪裡任性?哪裡刁蠻?哪裡不堪了?
為什麼他們之間如千年寒冰,無法溶解?
好,清醒的時候無法靠近他,那她便在他酒醉時,做個替身,靠近他!
當她滿心歡喜的發現自己有了身孕,想要告訴他,他竟那麼殘忍對她!
原來,還是她太天真,一個人的付出怎麼可能得到兩個人的愛?
罷了,罷了,也許,該散場了。
編輯推薦:一個人的愛情,一個人的痛苦,一個人的卑微懦弱,她不是天真,她是愛上了不該愛的人。

《曼陀羅的花期》作者:果兒
磨鐵中文網閱讀書號:465
作品簡介:黑色的曼陀羅,代表著無法預知的死亡和愛,就像譚天與羅曼妮之間那段猝然凋零的美好初戀,就像羅依依與譚天之間那份無法預知的羈絆。
白天鵝的影子,化身黑色曼陀羅,上演別人的復仇悲劇。
失去心靈的王子,固守著凌亂不堪的回憶,掙扎在愛的漩渦里。
名為「回憶」的魔咒,打破了,漫溢出的是哀傷的過去;打不破,撕裂的是虛無的未來。
編輯推薦:黑色曼陀羅的救贖,精靈的詛咒,冥冥之中的註定,讓他們再重逢那些人、那些事。

《何需清淺》作者:棉如默
磨鐵中文網閱讀書號:293
自相識,他對她好,無因由,不計回報的付出。
她慌亂過,終是淪陷。
編輯推薦:磨鐵中文網第一民國文,回夢張愛玲的遠歌時代。

《毒妃傾城》作者:紫泠泠
磨鐵中文網閱讀書號: 652
男:「你來幹嘛?」女:「喝茶。」男:「那是我的茶杯!」女白他一眼:「你人都是我的了。」男抓狂:「來人,把這個棄妃扔出去。」
編輯推薦:妃不傾城,不足以鎮帷帳,妃不毒霸,不足以亂宮闈。

《孽劫:煙砂似墨》作者:語未央
磨鐵中文網閱讀書號: 327
那一夜,耳鬢廝磨間,他說:「上窮碧落下黃泉,我都會陪你。」
一句話,讓她在愛中徹底沉淪。她為他鞠躬盡瘁,眾叛親離,傾盡全部家當助他登上皇位,卻是不想,他登基之日,亦是她命葬之時。
身後大火縱生,她凄然悲泣,卻是帶著希夷,「你到底有沒有哪怕是一丁點的愛過我?」
他卻是挑眉冷笑,「我怎麼會愛上一個瘋子?!」
她轉身撲入大火之中,卻是不想在大火中重生,重活一世,她不再輕言愛情,卻是一次又一次的與他相遇,相逢,本以為淡定的心,不想重新被他挑起波瀾……
編輯推薦:諸多重生文中,此文當屬佼佼,情節緊湊,文筆優美,虐身虐心,未央威武!

《愛要有你才完美》作者:麥穗
磨鐵中文網閱讀書號: 300
她是市長千金,他是豪門子弟。
婚姻,在她的眼裡,只為愛情,她以為,他也一樣。
她幸福著,只是偶爾因為他不願意要孩子而遺憾。
一天,他帶回了一個孩子。
他說:「若琳,從此,他就是我們的寶貝。」
她微笑默認,卻不知,那個孩子,竟然是他和別人生的。
當事情真相剝落那一剎,她的世界,天昏地暗。
揮別金絲鳥籠,她決絕離去……
藍若琳:「顧子軒,你霸道的想給我全世界,卻不知道,我所要的僅僅是你的坦誠相待罷了。」
編輯推薦:愛要有你才完美,我卻無力再挽回,長長的夜獨自去面對,我不想聽見你愛上了誰。

9. 本是師生關系的晏殊與歐陽修,為何會交惡

歐陽修是歷史上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但是他在歷史上的名聲並不好。後代文人也覺得歐陽修的品性有問題,主要就是他沒有做到尊師重教的道德准則,晏殊和歐陽修他們是師生關系,但是歐陽修在大庭廣眾之下,在眾目睽睽之下竟然諷刺自己的老師,這在接受傳統儒家教育思想的人們是無法接受的事實,自己的老師及時做出了一些錯誤的事情,作為一個學生,也不應該用這樣的態度用這樣的方式來對待自己的老師。

晏殊的做法確實不敢苟同。但是歐陽修作為他的學生,不應該用這樣的態度,用這樣的方式在眾人面前讓晏殊丟進了面子。

10. 我兒子讀小學三年級,經常丟三落四,對學習沒興趣,怎麼辦

一、首先得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學習是生活中最有趣的和最偉大的游戲。所有的孩子生來就這樣認為,並且將繼續這樣認為,直到我們使他們相信學習是非常艱難和討厭的工作。有一些孩子則從來沒有真正的遇到這個麻煩,並且終其一生,他們都相信學習是唯一值得玩的有趣的游戲。我們給這樣的人一個名字,我們叫他們天才。」的確,一個剛出生的孩子會認為學習是有趣的。他們經常會擺弄著一些東西,他們很好動。孩子們認為這是很有趣的事情,他們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地認識這個世界,他們在學習著。但對於許多孩子來說,這種對學習的興趣最長將持續到上學前。上學後,許多孩子都會逐漸地對學習、在學校的學習產生厭惡感,他們認為在學校學的知識很枯燥,沒有意思。現在,我們應該轉變自己的觀念,重新尋找並發現學習中的樂趣,要學生樹立起學習的興趣。
為什麼要把趣味歸還給學習呢?因為如果一個人對一件事感興趣,他就會努力把這件事做好。學習也是一樣,如果對學習感興趣,就會學得更快、更好。也許你會發現,學齡前的孩子們學習的速度是驚人的。他們在幾年的時間里就學會了走路、說話,認識了身邊的許多事物,盡管他們的智商並沒有大人的高。現在你學一門外語的速度也許還沒有兒童學說話的速度快。這就是因為孩子們非常希望了解身邊的事物,對身邊的事物感興趣。許多偉大的科學家如牛頓、愛因斯坦等,小時候都沒有上過學校,但他們都取得了很高的科研成果。這並不是因為他們天生就聰明,而是因為他們沒有受到學校教育的影響,始終保持著對學習的興趣。在學校學習那麼沒意思,哪有什麼樂趣呀?那可不一定。如果你去尋找,就會發現樂趣是無處不在的。關鍵是要去想這個東西是多麼的有趣,而不是去想它多麼枯燥。比如在學習數學時,你可能會想到一個又一個的定理很繁瑣,證明起來也很困難。你也可能想到數學中有很多規律,規律之間互相聯系,組成許多新的事物。你還可能為學到了新的知識而高興。第一種想法會使你感到學習枯燥,後兩種想法會使你感到學習有趣。我們在學習時,應該盡量去想有趣的方面,而不是去想枯燥的方面。遇事都去想它的好處,這樣就會發現學習以及很多其他事情都是有趣的。學會發現學習中的樂趣,這樣就會學得更好。請記住:大千世界,樂趣無處不在。

二、被動不如主動――不要強迫學生,給學生更多的空間
也許是因為教師和家長對學生有很高的期望,也許是因為當前社會上的競爭更加激烈,總之,現在的學生的確不輕松,許多無形的壓力被加在了學生的身上。假如這些壓力真的來源於日趨發展的世界,我們無可厚非。然而,事實並非如此。許多壓力是教師和家長所造成的,這時我們需要說的是:不要總是強迫學生,給學生更多自己的空間吧。
我們可能都會知道,主觀上情願做的事情往往會做得更好。假如一個人對一件事感到很有趣,很情願做這件事,他便會付出很大的努力去完成他。如果他感覺這件事很枯燥但又不得不做,他便不會在上面下很大的功夫。學習也是如此。被動的、不自覺的學習是不會取得很好的效果的。而且這種被動和不自覺也會讓學生喪失對學習的興趣,認為學習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這也是在看管下的學生「貪玩」的原因。然而,學習本來應該是很有趣的,那麼,怎樣才能讓學生主動地學習呢?首先,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不要過多地「管」學生,讓他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有些老師總是對自己的學生提出這樣的希望:你們要主動地學習。但他還是經常給學生留很多作業,測試學生的學習情況,「監視」學生的課餘生活等等。其實,這樣不但不會使學生的學習變得主動,反而會使他們更加反感,因為對學生過分的要求和看管本身就會使學習變得被動,而被動和主動這兩個互相矛盾的狀態是不會共存的,當被動存在時主動很難存在。那位老師所做的事,也就好比在奴隸社會里,奴隸主舉著鞭子對奴隸們說:「你們要主動去幹活!」確實有些可笑了。因此,要想讓學生主動學習,首先必須讓學生得到「自由」。
在學生們「自由」的基礎上,老師和家長應該注意啟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比如老師在上課時多使用一些幽默的語言,有條件時多安排一些實驗,啟發學生對問題的思考,把理論變得貼近生活……這樣可以讓學生自己認識到學習的趣味性和必要性,也就會自覺地學習了。
也許你也已經發現那些學習上比較好的學生往往都是很少有人看管的。不過,你可能會認為是因為他們學得好才不用別人管。但我想,正因為很少有人管他們,他們才會學得好。而那些學習上有些差的人如果總是被別人看管著,也許就永遠也不能學好了。當然,我們要給學生更多自己的空間並不是說就再也不跟學生溝通了。當學生在學習上確實有困難或者有一些錯誤的想法時,應該多與他們溝通,這種溝通不應該是訓斥,而應該是像朋友一樣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長期被動的學習對一個人的發展是不會有好處的。如果做事時總是處於被動狀態,便不會有很高的創造力和獨立能力,而這些在現代社會里都是很重要的。我們的教育應該考慮到一個人的一生,注重考察實踐能力,這種能力也是要靠主動的學習取得的。

三、提問――讓學生唱主角
把課堂提問的權力下放給學生,就是多讓學生提問學生回答。教學時把學生每兩個人變成一組,讓他們互相提問回答,每節課可抽查3~4組,並規定他們提出的問題不能重復,每次抽查可以按學習稍差的學生、中等學生、優秀學生的順序進行。就像考試做試卷一樣,先易後難,很有藝術性地使每一位學生順利通過抽查復習。這種做法的作用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提高了學生的心理素質。讓學生提問,學生自己掌握了主動權,為其創設了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精神環境,學生能夠大膽地去做。
二是創造了成功感,增強了學生的信心。課堂提問,教師問學生答,學生容易緊張心慌,怕批評,怕同學嘲笑,情緒不穩定,缺乏勇氣、膽量和信心,而把主動權放給學生,學生相互提問回答,能夠順利地回答出來,從而充滿了成就感,打消了膽怯心理。
三是使學生不斷進步、奮進、成才。分層次抽查,使學生在自然和諧中學習知識,受到教育,重新認識自我:後進生開始起步,步入知識的殿堂;中等生更加奮進,努力提高自我;優秀生則更加優秀。從而使全體學生都能逐步走上成才之路。
實踐也證明:分層次抽查、學生互問互答,使課堂提問充滿藝術性、靈活性,能真正地處理好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等多邊關系,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創新性和參與性。學生的主體作用一經發揮,便會使教與學活動達到和諧發展,培養出適應現代化建設的人才來。
四、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筆者在授課過程中,對所授課的不同專業班級學生的調查表明,課後能向老師質疑的佔40%,課堂敢於向老師質疑的佔15%,而課上敢於當面指出老師講的錯誤的不足3%。難道我們的學生真的把教學內容全都理解、沒有任何疑難問題可問了嗎?回答是否定的。青少年思維活躍,他們頭腦中弄不懂的問題很多。那麼,他們為什麼不向老師質疑呢?據了解,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有些學生出於愛面子的虛榮心理,即使有問題也不敢質疑,總害怕問錯了會引起同學的譏笑,對質疑有後顧之憂;二是有些學生不善於質疑,他們只是虔誠而認真地接受老師傳授的現成知識,不善於思索和懷疑,因而也就感到無問題和無疑問;三是不會質疑。有的學生受應試教育和學習上的功利主義的驅使,他們平時很少與老師探討一些知識性、學術性的問題,而是經常詢問諸如考什麼、怎麼考等與考試有關的非知識、非學術問題;四是有的老師不鼓勵不支持學生質疑。出於狹隘的師道尊嚴,有的老師怕被學生問住,面子上不好看,因而不喜歡那些「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學生,而喜歡不質疑的學生。有的老師甚至錯誤地認為,學生與老師爭辯問題,是對老師權威的冒犯和不尊重,會降低自己的威信,久而久之,限制了學生質疑和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
俗話說得好,學問學問一學二問。在我國古代,人們很早就注意到質疑對學習和學術研究的重要意義。古人雲:前輩謂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孔子鼓勵學生「每事問」。學者黃宗羲指出,大疑則大悟,小疑則小悟,不疑則不悟。馬克思則提出要懷疑一切。巴爾扎克認為:「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無異議的是問號,我們大部分偉大發現應歸功於為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於逢事都問個為什麼?」大科學家愛因斯坦在回答他為什麼可以做出創造時說:「我沒有什麼特別的才能,不過喜歡尋根刨底的追究問題罷了。」他甚至認為,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學就是學習問問題,學怎樣問問題。
毋庸置疑,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不僅是個教學方法、教學技巧問題,而且是個教學原則、教育觀念問題。因此,作為教師必須更新教育觀念,與師道尊嚴的傳統教育觀念徹底決裂,確立學生主體觀念、師生平等觀念、學術和教學民主觀念,倡導創造寬松和諧的教學和學術探討氣氛,支持和鼓勵學生對不明白的問題大膽質疑、爭論,使學生不但會質疑,敢於質疑,而且善於質疑,習慣於質疑,把質疑當作治學的一項基本功;對於那些善於思考,敢於大膽質疑的學生要給予鼓勵表揚,即使問錯了也不要緊。總之,要把質疑作為改進教學,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的一種舉措,使學生養成愛思考善於質疑的良好習慣;同時,教師要樹立教學相長的觀念,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虛心向學生學習,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對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也要抱著「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坦誠虛心態度,自己一時不懂的,與學生共同研究切磋,直到把問題解決。作為教師要有寬大的胸懷,對學生熱愛老師,更熱愛真理的舉動應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贊賞。

熱點內容
中國房價歷史 發布:2025-07-05 16:22:07 瀏覽:309
2年級的英語 發布:2025-07-05 13:33:31 瀏覽:773
初中物理電動機 發布:2025-07-05 11:48:09 瀏覽:245
慈利教育網 發布:2025-07-05 11:15:09 瀏覽:622
奧特曼黑歷史 發布:2025-07-05 05:13:59 瀏覽:8
2017全國二語文試卷 發布:2025-07-05 02:17:04 瀏覽:679
德陽是哪個省的 發布:2025-07-05 01:20:18 瀏覽:562
歐豪年彩墨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5 00:38:16 瀏覽:713
教學實踐內容 發布:2025-07-04 21:32:22 瀏覽:431
雲南教育論文 發布:2025-07-04 18:10:10 瀏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