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次公布師生感染
A. 賀賢土的人物簡介
賀賢土,男,1937年9月生,漢族,浙江寧波人,理論物理學家。1962年畢業於浙江大學物理系。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在我國核武器研究中作出了突出成績。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曾兼任科技部國家「863」計劃顧問組成員、國家自然科學獎評審委員會委員,以及國家中長期科技規劃戰略能源組組長委員等職。現兼任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委員;「863」計劃領域委員會委員;浙江大學理學院院長;北京大學應用物理與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高功率激光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計算物理學會理事長和Communications in Computational Physics國際雜志主編等職。 現任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成員和執行委員會成員、中國科學院數理學部主任;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委員、研究員、博士生導師;863計劃領域委員會委員;浙江大學理學院院長、寧波職業技術學院院長;總裝備部科技委兼職委員、中家自然科學獎審委員會委員、四川省科學顧問組成員、高功率激光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等職。
作為首席科學家,領導國家「863計劃」慣性約束聚變主題專家組工作,為我國形成一個獨立自主的慣性約束聚變研究體系作出了重要貢獻。提出了較低溫度下局部熱動平衡點火發展到非局部熱動平衡燃燒的模型。與研究群體一起獲得我國首次間接驅動出熱核中子的重要進展。在等離子體物理研究中,在國際上首次獲得電磁波產生自生磁場的正確表達式及首次Vlasov—Maxwell方程組導得立方—五次方非線性薛定諤方程和它的孤立波解,並獲得了粒子在孤立波中加速機制、等離子體相干結構小尺度湍流等多項創造性成果。在非線性科學研究中,在國內率先進行了近可積哈密頓系統Pattern動力學和時空混沌研究,國外文獻評論為發現了上述系統的時空混沌和一種新的途徑。
長期從事核武器物理、核理聚變與等離子體物理、理論物理專業研究。在原子彈、氫彈和中子彈的物理研究與設計以及核武器物理實驗室模擬研究中做了大量開拓性工作,作出了重要貢獻;在慣性約束聚變研究方面,曾作為首席科學家組織領導了我國這一領域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多重大成果,建立了中國獨立自主的研究體系;在基礎研究方面,主要進行高能量密度物理、非平衡統計物理、非線性等離子體物理、激光核聚變有關問題、非線性科學中斑圖(Pattern)競爭與時空混沌等研究工作。發表了120多篇科技論文,並在國際上作大會邀請報告多鎰,並多次擔任有關國際會議的主席、合作主席和科學顧問委員會成員。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991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993年獲國家技術進步二等獎, 2000年獲得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2001年獲國家863計劃突出貢獻先進個人獎,獲部委級獎八項。2000年獲何染何利獎;2001年獲國家八六三計劃突出貢獻先進個人獎。人物生平
1954年鎮海中學(原辛成中學)畢業後,求學於寧波一中。
1957年考入浙江大學物理系理論物理專業。
1962年畢業後進入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前身為二機部九院),在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前身為九院九所)工作。
1986年6月至1987年11月任美國馬里蘭大學物理系訪問科學家和物理科學與技術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1987年11-12日任比利時自由大學訪問教授並講學。
1988年-1997年先後任研究所科技委員會副主任、副所長(1991年起)。
1995年起,中國科學院院士。
1996年-2001年,國家863計劃慣性約束聚變主題首席科學家。
2001年-2006年先後任中國科學院數理學部常委、副主任、主任和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成員和執行委員會成員。
交大演講
2007年10月31日下午,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院士賀賢土為交大師生進行了精彩的演講。作為親身參與過中國原子彈以及氫彈的研製,並作出了卓越貢獻的共和國功臣,他把中國核武器的發展之路向師生們娓娓道來。
回憶研究經歷
「我不是一個人在戰斗」演講中,賀院士回憶了當年參與原子彈和氫彈研究的經歷。當時正值新中國剛成立不久,工作生活條件十分艱苦。科研所的工作人員想查閱1945~1960年代中期美國氫彈爆炸後的報紙,必須要到外交部圖書館登記才能查閱。出於安全考慮,在當時,科研人員都要隱姓埋名。但賀賢土院士感到很欣慰,很自豪:「雖然當時科研條件艱苦,但大家都團結一心,樂於奉獻,在所里無論資歷深淺一律平等,學術相當民主。每當我們取得一項重大成就並公開宣布後,第二天周圍群眾總是用粉筆在地上寫滿了感謝的話語。這時我們感覺我們並不孤獨,我們身後有幾億人民群眾在支持著我們。」
總結研究原則
「要有好的思維方法」在不斷攻克難題的過程中,賀賢土院士總結出一條重要原則,就是好的思維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賀院士向同學們回憶了他的老師彭桓武先生。彭先生一直非常強調看待事物要抓住本質,學會粗估。這種正確的思維方法,使賀賢土院士一生受益匪淺。賀賢土院士向交大學子提出建議,要學會相互交流討論,在討論中讓思想碰撞出火花。
題詞
「學得好,學得活,學做人」這是賀賢土院士演講結束時為廣大師生的題詞。在他看來,學得好很重要,可以讓人拿到畢業證,但在實際應用中更需要學得活,這樣才能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然而,一切的前提是先要學會做人,只有做好人才能做好事。
紀念恩師
「我是從我美國的朋友和網路上得知彭先生去世這個消息的,非常震驚。太突然了,我們平常經常聯系,去年他辦彭桓武學術思想講座,每次都要我去參加。雖然彭先生已經92歲了,但是我怎麼也想不到他這么快就走了。現在真是後悔我來美國之前沒有再去看他一次,再跟他聊聊。」賀賢土回憶道:「1962年,我大學畢業進入北京應用物理和計算數學所。1963年初,我們去聽了彭桓武先生上的第一堂課,那是我第一次見到他。在課上,我們比較膽怯,不敢提問,但是程開甲先生則不斷提問,兩人不時爭論。這種講課的方式對我來說很新奇,慢慢也啟發了我大膽提問和發表意見,讓我受益匪淺。」
「進所大約1年以後,我從事了一項新研究,正好是彭先生感興趣的。從那以後我就在他的指導下工作,經常向他請教問題,得到他很多指點。後來我寫出文章給他看,他很高興,並指出了要注意的一些問題。後來他離開我們所時,還把以前他研究的稿子留下給我。」
院士院長
在賀賢土繁忙的事務中,寧波職業技術學院院長一職讓他忙上加忙。「我基本上每個月回學院一次,要處理的事務都事先安排好,來了就能直接進入工作狀態。」
賀賢土是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以院士身份擔任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的院長,這讓寧波人引以為豪,也讓更多的人驚訝和難以理解的:院士與職業技術學院的院長之間怎麼劃上了等號?
賀賢土說:「我當初沒答應,不是因為自己是院士就不能擔任高職學院的院長一職,當時只知道職業教育這個名詞,對它一點也不了解。」賀賢土認為,自己所里的工作很忙,擔任著中國的研究項目的首席科學家,兼職太多。「我怕耽誤此事,因為我不想只做個掛名的院長,要干就要擔當起責任來。」「來這兒是因為時任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的汪友誠和寧波市教育局局長華長慧等和我談了三次,寧波職業技術學院所在地又是我的故鄉———北侖,因此我接受了聘請擔任院長。」
擔任院長的賀賢土開始密切關注高等職業教育,出國期間不忘了解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做法,「到澳大利亞、德國等進行學術交流的同時,我有意識地把目光投向他們的職業教育情況,體會到職業教育真的非常重要。」
「台灣能成為『四小龍』之一,職業教育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在台灣,搞職業教育的人和學生很自豪,台灣有三年制的、本科的、研究生的,台北科技大學就是一所高等職業技術學院,這些對當地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賀賢土回憶說:「當時寧波的大學生很少,但寧波經濟發展很快,尤其是民營企業迅速崛起需要大量的高級實用人才。大學畢業生到企業往往不能馬上投入生產線,而作為高級技術應用人才,高職畢業生與生產實踐密切相關,是最合適的人才。」賀賢土說,這對中國的發展來說十分重要,高職教育是目前本科教育的一種很好的補充。
寧波職業技術學院的前身是寧波李惠利中專(寧波中專)和寧波職工業余大學,1999年經教育部批准正式開始獨立招收全日制高職學生。「從中專變為高職,辦學理念不一樣,當時我就提出來校園建設要高起點,這其中包括實驗室的建設。」賀賢土說,「既然是高等院校,培養學生不能以中專方式的教為主,老師在完成教學任務後還要參與科研,產學研是一條路子。」身為院士,賀賢土站得高看得遠,「當時送了很多老師出去學習,也引進了很多人才落戶學院,如今學院有100多人具有副高以上職稱。」
賀賢土說:「很多想法的實施要感謝蘇志剛(寧波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執行院長)等人的支持。」賀賢土認為,高職教育能解決當地經濟發展的技術瓶頸,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充分利用地處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區域優勢,堅持走產學研相結合的辦學之路,在實踐中形成了具有鮮明區域特色的「三位合一、三方聯動」的現代高職教育寧波模式。「『三位合一』是指把產學研貫穿於『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的全過程;『三方聯動』是指政府、學校、企業(行業)三方有機結合,建立互動合作機制,共同開展人才培養。我們與開發區敏孚企業、中國海天集團、寧波迅達倉儲運輸公司等200多家企業簽訂了聯動辦學協議。我們的畢業生就業率在99%以上。」
賀賢土興致勃勃地舉例:「我們要培養現場工程師,即解決工作現場問題的高技能型人才,這是未來高職的發展方向。如今『雙師型』是我們的一個法寶。『敏孚』的副總經理俞岳平,既是企業的總工程師,又是我們學院的教授。有企業人士參觀學院的產品研發中心,看到學生在電腦上激光掃描產品的內部結構,當場要求學生畢業後能去他們的企業工作。」
當了近10年的院長,賀賢土對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有了深刻的認識,「我們要把這塊蛋糕做得更大,現在技術更新快,10年後,學生完全可能在工廠的實際操作中接觸『納米』、『基因』,我們必須培養學生具有前瞻性思維。」賀賢土帶領下的寧波職業技術學院,被國家教育部、財政部確立為重點支持建設的國家示範性高職院校,寧職院獨創的「三三模式」在全國高職教育領域產生深遠影響。「希望將來我們的高職生也可以是本科生、研究生。」
「在賀院長的身上,我們更多的是看到他嚴謹、求實的院士精神,在他的帶領下寧職院凝聚了一大批的中科院、工程院院士,他們多次到學院講學、開展科研活動,開設『院士論壇』,以自己的院士精神激勵和感染師生們。」蘇志剛感嘆道。在今年的「五四」青年節,賀賢土滿懷激情給學生們作了「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和祖國同發展」的主題宣講,70多歲的人了硬是一口氣講了兩個多小時,講完課已是滿頭大汗。「這是一種精神在支撐著他啊。」蘇志剛說。
熱愛中國
和其他許多院士一樣,賀賢土也是為中國作出突出貢獻的人。他一生長期從事國防高技術、核聚變與等離子體物理、理論物理專業研究,為中國原子彈以及氫彈的研製成功作出巨大奉獻。他說:我們國家必須要強大起來,每個人心中都要有一個信念,這個信念不一定要說出來,但是一定在留在心裡,就是要熱愛自己的國家。
由於從事的工作保密性很強,所以賀賢土和其他科學家們在將近30年裡一直隱姓埋名地工作,默默地做著無名英雄。「完成一個大科學工程,我感到只有通過從事這個工程的人員的集體努力,才能獲得成功。現在我們國家正在發展很多大科學工程,這對中國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這些大科學工程裡面,每一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定位,扮演好自己承擔的角色。」
核武器的試驗基地在戈壁灘的深處,夏天熱得像火爐,冬天則冷得像冰窖。雨季時住在帳篷里,雨水滲進來,晚上根本睡不好。遇到連續的陰雨天,後勤保障跟不上,吃飯都是問題。在青海,賀賢土高原反應很厲害,手碰到雪水就紅腫。
工作條件更是十分艱苦。科研所的工作人員想查閱1945年至1960年的報紙,必須要到外交部圖書館登記才能查閱。「我們用的工具只有手搖計算機,到1963年的時候才有每秒幾十次的計算機,到後來設計第一顆原子彈時用的是每秒一萬次的電子管計算機,跟現在微型計算機每秒十億次沒法相比。」但賀賢土感到很欣慰,很自豪,雖然當時科研條件艱苦,但大家都團結一心,樂於奉獻,在所里無論資歷深淺一律平等,學術相當民主。每當我們取得一項重大成就並公開宣布後,第二天周圍群眾總是用粉筆在地上寫滿了感謝的話語。這時我們感覺我們並不孤獨,我們身後有幾億人民群眾在支持著我們。
為了科學試驗,賀賢土和科學家們可謂吃盡了各種各樣的苦。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了,第一顆氫彈爆炸了……
感嘆家鄉
賀賢土用「完全想不到」形容家鄉發生的巨大變化。
賀賢土1937年出生在鎮海(現為北侖)新碶大路下村,6歲進了當地很有名的新碶小學,1951年考入了鎮海辛成中學(後來的鎮海中學),1954年進寧波中學讀高中。「在我上大學之前,新碶是不變的,農田、低矮的房子,從寧波回家一天只有一班公共汽車到大碶,再走5公里路到新碶。」在賀賢土的記憶中,「真正感到有變化是1987年從美國回來後,『暈頭轉向』是我當時的感覺,一下子不認識了,而且變化一年比一年大。」「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是他的心情,原先生活過的村莊早已被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樓代替,寬敞的馬路,賓士的汽車,「用『突飛猛進』描述一點不為過」,賀賢土高興地說。
「我的母親今年94歲了,還住在老家,我的弟弟妹妹也在那裡。」賀賢土的口味還是屬於「寧波的」,「寧波菜嘛總是很鹹的,不過現在從健康的角度考慮,吃得淡了。」他高興地和我們說起當年『咸死人』的咸蟹、泥螺和大湯黃魚,東門口的浮橋以及如今他的每天晚飯前快步40分鍾,「出一身汗,健身」。
「我也從來沒想到過寧波會辦這樣一所職業技術學院,我還擔任了院長。」說到最後,賀賢土還是想著高職教育,「教育是提高國民素質非常重要的環節,要建立一套有效機制,培養高水平的學生,為當地經濟發展服務。」
研究成果
在等離子體物理研究中,在國際上首次獲得電磁波產生自生磁場的正確表達式及首次Vlasov—Maxwell方程組導得立方—五次方非線性薛定諤方程和它的孤立波解,並獲得了粒子在孤立波中加速機制、等離子體相干結構小尺度湍流等多項創造性成果。在非線性科學研究中,在中國率先進行了近可積哈密頓系統Pattern動力學和時空混沌研究,國外文獻評論為發現了上述系統的時空混沌和一種新的途徑。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相關圖書
作者:徐群飛等著
叢編項:《院士之路》系列傳記文學叢書·第二輯裝幀項:膠版紙大32開/286
出版項:寧波出版社/2005-2-1
ISBN號:9787806028124/7806028129
原書定價:¥20.00
主題詞:傳記 科學家
相關詞條
陳賽娟
陳桂林
蔡邦華
巢紀平
陳夢熊
查全性
陳慶宣
曹春曉
褚君浩
符淙斌
龔昌德
顧誦芬
賈蘭坡
劉敦楨
蔡詩東
陳建生
B. 求好看電影(第3次)
世界的:
《魔戒三部曲》無論是製作還是情節斗值得收藏的。
《教父》從電影教學的角度,從觀眾的角度,都是經典之中的經典。
《肖申克的救贖》絕望中的一縷曙光
《天使愛美麗》人間的天使,心中的天使
《這個殺手不太冷》
《虎口脫險》、《上帝也瘋狂》超經典的喜劇作品
《出水芙蓉》帖糖紙,學女人的片段
《亂世佳人》經典著作,經典電影,經典愛情,經典故事
《誰陷害了兔子羅傑》真人動畫里程碑式的作品
《墨西哥往事》《盜火線》《浪人》情節曲折,緊張刺激,表演超群。
《駭客帝國三部曲》科幻加哲學,給人的反思很深刻
《變形金剛》最瘋狂的電影
《金剛》看完之後很無語的電影
《午夜凶鈴》最好別看,收藏而已
《莫利與莎莎》女人眼中的戰爭
《諜影重重三部曲》告訴你什麼叫特工,什麼叫殺手
《史密斯夫婦》夫妻之間最重要的就是交流和溝通
《大魚》成人童話,畫面優美
《金色池塘》美的不能用語言來形容的攝影,赫本最後一次奧斯卡封後作品
《狗鎮》另類電影,過家家一樣的布景,表現的是人性最黑暗的一面
《魔方》時空扭曲,揭示人性
《斯巴達300》油畫一樣的畫面,彷彿回到了古希臘時代,再度體會那時候的英雄
中國的:
《一江春水向東流》,被譽為東方的《亂世佳人》。
《天涯歌女》聽周旋的唱歌很美
《神女》阮玲玉留下來的為數不多的經典作品
《無間道三部曲》無間地獄,無法回頭
《大話西遊》看明白很難,但看明白會感到很鼓舞
《芙蓉鎮》紀念謝老最好的片子
《甲方乙方》馮氏喜劇的代表
《手機》最能讓心裡有鬼的人膽寒的作品
《我們倆》最簡單的感動
《三峽好人》看明白了就不能說了
《少林寺》小時候最轟動的電影,也是兒時最激動的回憶
《大鬧天宮》中國動畫片最高水平
《瘋狂的石頭》第一次在國內實驗《兩只大煙槍》的拍攝手法,大獲成功
《劉三姐》少數民族風光、民歌
《三大戰役》國產片里可以和好萊塢抗衡的片子
就先這么多吧。
C. 中國好聲音吉克雋逸成名曲是哪首歌
《不要怕》 。
近年來在多檔音樂欄目中擔任導師、評委,結下無數深厚「師生情誼」的推薦人劉歡,在2015年11月21日《格萊美中國之星》中推薦的歌手之一便是他的「愛徒」——內地實力派女歌手吉克雋逸。
作為劉歡老師引以為傲的「徒弟」,兩人在近幾年來常有合作,從為吉克雋逸演唱會站台,到一起合唱電影主題曲《奮不顧身》,每一次的合作都充滿了驚喜。此次兩人時隔三年再次在節目中同台,讓眾多歌迷期待不已。
此次登上《中國之星》的舞台,吉克雋逸選擇了之前參加好聲音時演唱的成名曲《不要怕》,動人歌聲唱哭林憶蓮。
(3)國內首次公布師生感染擴展閱讀:
《不要怕》創作的背景:
《不要怕》是一首彝語民謠,彝語發音為「阿傑魯」,是瓦其依合演唱的一首歌曲,由彝族音樂人莫西子詩(漢名莫春林)在2008年創作,後來被彝族山鷹組合成員瓦其依合收錄在其2009年4月15日發行的個人專輯《黑鷹之夢》。
歌詞質朴感人,旋律動人心弦,反映了彝人朴實智慧中的堅強。再次演唱曾經的歌曲,除了全新的編曲外,吉克雋逸也展現了這些年來的蛻變與成長。
據悉在錄制《中國之星》時,吉克雋逸深情動聽的演唱不僅感染了現場的觀眾,也讓坐在台下的三位推薦人濕了眼眶,「天後」林憶蓮更是當場感動落淚,對吉克雋逸的演唱稱贊不已。
D. 黃舒駿的一首老歌《未央歌》講的是什麼意思
《未央歌》
一般信息
出版日期:1995年8月 出版公司:台灣福茂唱片音樂股份有限公司 制 作: 十日譚音樂有限公司 黃舒駿
專輯附註
他的詞曲總是渲染某種魅力/一種張狂的情緒 非得將人心彈得高漲/達到欲罷不能的快感/他的音樂成了生活的圖騰 成了感情的希望與學習/他是黃舒駿 一個極度自我的感情男人//用盡所有愛的力量 愛得心慌意亂 愛得那麼那麼 自由/請在黃舒駿的未央歌 一起尋找藺燕梅和童孝賢 的希望與夢//關於感情是非 想的是可不可以全身而退的機率/他總不是吝惜把慾望寫出來 寫出自己 還有別人的心情/用熾熱的心 溫燙每顆狂亂的靈魂
專輯曲目
1、未央歌 2、不要只因為他親吻了你 3、何德何能 4、馬不停蹄的憂傷 5、單純的孩子 6、雁渡寒潭 7、她以為她很美麗 8、不要變老 9、戀愛癥候群
編輯本段鹿橋《未央歌》
簡介
《未央歌》是華裔作家鹿橋的著名小說,1945年完成,直到1967年在台灣由商務印書館發行,立刻引起轟動,爭相購閱,新文學的代表作品之一。
故事背景
這部作品以抗戰時代雲南昆明西南聯大為背景,描寫了年輕學生的生活和理想的故事。書中人物個性鮮活,情節感人,風格清新、活潑,情調自信樂觀。以積極的人生態度和真摯情感,譜成了一個真、善、美的永恆篇章。不以重大的題材,不以曲折的情節來吸引讀者,而是以樂觀的情調和親和的哲理來感染讀者,是《未央歌》重要的藝術成就,也是它的鮮明特色。台灣歌手黃舒駿曾以這部作品的故事題材寫過同名歌曲。
描述人物
《未央歌》除主要四個主角外,還描寫了一群大學生和他們的老師;這些人,或許有些許的小毛病,但全都是心地善良的好人。 然而《未央歌》中所描述的美好桃花源,真的是西南聯大的真實景況嗎?王德威在《小說中國》一書中以王藍的《長夜》與《未央歌》對比,而《長夜》中的西南聯大竟是國共利用學生惡斗的場所。與其說《未央歌》描繪了抗戰時代的青年生活,毋寧說《未央歌》滿足了人們對民初那個時代浪漫的文化想像。文學史家司馬長風把《未央歌》看做抗戰期間長篇小說的「四大巨峰」之一,《未央歌》「尤使人神往」,「讀來幾乎無一字不悅目、無一句不賞心」。其他三部是:巴金的《人間三部曲》、沈從文的《長河》、無名氏的《無名書》。
作者簡介
鹿橋,原名吳訥孫,英文名Nelson Ikon Wu(Ikon是他的小名音譯)。1919年6月9日生於北京,先後就學於燕京大學、西南聯合大學及耶魯大學,1954年在耶魯大學取得美術史博士;此後在舊金山大學、耶魯大學、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執教。2002年3月19日鹿橋病逝於波士頓,享年83歲。 鹿橋是一位左手寫詩篇右手寫論文的作家及學者,集學術理性與文學感性於一身;他不僅對中國藝術史卓有研究(這部分的著作多以英文出版),還著有《未央歌》《人子》《懺情書》等文學暢銷作品。 鹿橋的筆名原為「鹿樵」,「鹿」字取名的靈感來自北京名媛、南開大學的校花——鹿篤桐。至於「橋」字,「原本是選『樵夫』的『樵』,因為這個字比較雅,但是明末清初的吳梅村(吳偉業,字駿公,號梅村,有時自署鹿樵生)先用了,就只好改用『橋』字了。」 「未央」一詞又何意?鹿橋1998年去台灣時曾被讀者追問。他解釋說,「未央」一詞源於漢磚「千秋萬世,長樂未央」,意為「過去的來源不知道,未來的結尾也不清楚」。
主要人物
藺燕梅,就讀外語系,出生富有家庭卻能平等待人,個性天真、單純,擅長舞蹈、歌唱。缺點是不太謙虛。曾在全校面前扮演修女,歌唱《玫瑰三願》,在校園極具超人氣。 童孝賢,就讀生物系,誠懇活潑,很喜歡動物,總是能帶給大家歡樂。 伍寶笙,就讀生物系,溫文爾雅,冷靜、有腦筋,以姊姊的姿態守護藺燕梅。 余孟勤,就讀哲學系,正直剛毅,表現天行健的精神。是眾人中公認最適合藺燕梅的人選。 除四大主角外,書中還描繪通達敏慧的史宣文,勇敢坦盪的淩希慧,羸弱美麗的喬倩垠,刻苦向學的朱石樵,淡泊名利的宴取中,有明智的馮新銜,有平和的沈家姐妹,有隨和的梁家姑娘,乃至聰敏佻躂的范寬怡,優渥自信的范寬湖,庸俗自卑的宋捷軍,還有淵博的陸先生,曠達的金先生,幽然的顧先生和風趣的顧太太,慈祥而不失童心的女生舍監趙先生,以及社會上的眾多各色善良的人物,構成一個戰亂當頭、異域相聚、患難與共的友愛世界。
人物原型
宛如烏托邦的《未央歌》,書中主角大余、小童、大宴、伍寶笙、藺燕梅,到底有沒有原型?一直是讀者關心的問題。作者鹿橋的侄女朴月說,事實上,《未央歌》是鹿橋以日記《懺情書》為基礎,人物的原型多半來自他就讀西南聯大時的朋友。 「
小童」便是鹿橋自己
中學同學雷穎形容鹿橋「不失赤子之心,聰明而有智慧」、「永遠是一個人見人愛的小男生」,吸引很多「干姐姐」照顧。宛如女神化身的伍寶笙,據說當年西南聯大學生一看,馬上能指認是鹿橋最敬愛的學姐祝宗嶺。朴月還曾親自前往大陸拜訪這位真實版伍寶笙。「大宴」便是台灣前「經濟部長」李達海。嚴肅、博學的「大余」則是一位姓李和姓徐學長的化身,李學長後來在北大任教,但與祝宗嶺並無往來。至於「夢中情人」藺燕梅是書中唯一全然虛構的主角,朴月透露,她的容貌是鹿橋「女朋友們的綜合體」,性情、風華、才藝、故事情節則出自鹿橋的想像。
大事年表
1937年,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於11月1日正式開學。次年,鹿橋進入該校文學院外文系學習,並在此度過了大學四年的美好生活; 1942年,剛畢業的鹿橋開始了《未央歌》的創作; 1945年,《未央歌》創作完成,但由於國內時局動盪,付梓無期; 1959年,《未央歌》在香港經人生出版社幫助,由鹿橋自費出版,在海外華人界引起反響; 1967年,《未央歌》由台灣商務印書館印行,一時風靡校園,學子爭相購閱,洛陽紙貴; 1988年,台灣著名校園歌手黃舒駿創作同名歌曲《未央歌》,隨之傳唱海峽兩岸; 1998年,鹿橋回台灣短暫訪問,轟動一時,萬人空巷,「被索要簽名者追到了機場」 2000年,多家電視台想把《未央歌》改編成電影或電視,被鹿橋婉拒; 2007年,著名導演李安執導《色,戒》,《未央歌》被指定為演員閱讀書。
精彩片段1
奏 獻給 最親愛的父親母親 願能把這些年來離家的生活 及校中的友愛,寄回家去。 在學生生活才結束了不久的時候,那種又像詩篇又像論文似的日子所留的印象已經漸漸地黯淡下來了。雖然仍是生活在同一個學校里,只因為是做了先生、不再是學生的緣故,已無力挽住這行將退盡的夢潮了。 為了一向珍視那真的、曾經有過的生活,我很想把每一片段在我心上所創作的全留下來,不讓他們一齊混進所謂分析過的生活經驗里,而成了所謂錘煉過的思想。又為了過去的生活是那麼特殊;一面熱心地憧憬著本國先哲的思想學術,一面又注射著西方的文化,飽享著自由的讀書空氣,起居弦誦於美麗的昆明及淳厚古樸的昆明人之中,所以現在記載時所採用的形式也是一樣特殊的。這精神甚至已跳出了故事,體例之外而泛濫於用字,選詞和造句之中。看罷!為了記載那造形的印象,音響的節奏,和那些不成熟的思想生活,這敘述中是多麼荒唐地把這些感覺託付給了詞句了呵!以致弄成這么一種離奇的結構、腔調,甚至文法!最後為了懶,挑了個小說的外表,又在命題時莫名其妙地帶了個「歌」字。「懶」也是那時的一位好友,現在已失去了,是實在值得紀念的。能夠無所顧忌地,認真地懶是多麼可驕傲呀!我們知道小說的外表往往只是一個為紫羅蘭纏繞的花架子並不是花本身,又像是盛事物的器皿, 而不是事物本身。所以這里所說的故事很可以是毫無所指的。 不過這么一來話就繞彎了;盛事物的器皿,和紫羅蘭花的木架,是可見的。而事物本身,和那可愛的紫羅蘭花卻逃脫了我們的觀察,這豈不是個大笑話嗎?二十世紀的人是太忙了。沒有工夫去讀談思想的書。可是卻有空閑去讀一本五六十萬字的小說,再從那裡淘煉出那一句半句帶點哲學味兒的話來,豈不更是大笑話嗎? 鹿橋 1943年12月16日於重慶郊外山洞
精彩片段2
緣起 在這大學里最大的一片青草坪中央有一個池塘。幾條小河在這里聚匯。這些小河在雨季里是充滿了急流的水的。因之修整校園的人對他們也不敢輕侮,由著他們任性地在校園中縱橫地流著。小河們既是順了水勢而盤旋,小池塘的形狀也便生得很不規則。池塘中有個半島。半島上生滿了野玫瑰的多刺的枝條。這些枝條守護了由半島上去采擷的人必經之路,誰也不許通過。即使僅僅想伸一下不該伸的手也必得到應議的處罰。若是不妄想摧殘呢,那麼到池塘對岸去那裡有一片清新的美景可看。每年五月之初,這茂盛的花叢便早已長滿了精緻肥嫩的綠葉子,伸著每枝五小片的尖葉,鑲著細細的淺紅色的小刺,捧著朵朵艷麗的花。花朵兒不大,手心裡小的可擺下四朵,顏色不大紅,只是水生生地。塘水把看花人隔開一個最好的距離;也就是五六丈遠罷,站在那裡,看枝葉、花朵,都剛剛合適。望望花叢上的雨季晴日時特別潔凈的藍天,或是俯視水中那種迷惘閃爍的花影子,都叫人當時忘了說贊美的話,走開後回想起來,才知這是不厭人的一種至樂。這一叢亞熱帶氣候育養之下的雲南特產的野生玫瑰,因為被圈在校園里了,便分外地為年青的學生們眷愛著。這些小朵朵的玫瑰!這圍著半島長上這么一圈兒的! 每年花開的時候,不論晨晚,雨晴,總有些痴心的人旁若無人地對了這美景獃獃地想他自己心上一些美麗而虛幻的情事。只要這些花兒不謝,他們的夢便有所寄託。這些花與這些夢一樣是他們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分,是他們所愛護的。因此他們不用禁止,而人人自禁不去折花。這習俗既經建立,便在學生們心裡生了根。一年年地過去到了今天,如果有一個學生為了一時沖動,向花伸手,不要說別人將如何責備他,他自己亦不單戰栗、心跳,甚至不能站得安穩,馬上失足落到水裡去。 花開的日子不長,六月底,學校將舉行大考時,在大家忙碌中便不為人察覺地那麼靜悄悄地,水面上就慢慢為落紅鋪滿。雨水漲了,小河們把花瓣帶走,送到播了秧的水田裡去,送到金汁河裡去,送到盤龍江里去,也許還流到紅河裡去罷?她們就走得遠遠地,穿過那熱帶的峽谷,帶著窒息的叢草的熱味,流到遠遠的地方去了,再也看不見,再也看不見了!小池塘上又是一片澄清,池塘水上只剩了灰色枝葉的影子。一片空虛就留在大家心頭,直到明年花開的時候。 很少幾個人是不信這叢野生的玫瑰是有一種靈性的。他們相信每度花開必皆象徵著一個最足為花神所垂顧的女孩子。這女孩子的命運必是雖晦澀卻詳盡地為這一度花開所表露盡凈。每年花季初來時也必有些朕兆。那些心中竊竊戰栗著自信為是被顯示的女孩子們,時時都不忘在水邊仔細察看花開的情景,猜疑每一片風,每一絲雨的旨意。那一瓣柔心就忍不住隨了嫩枝條顫抖。她們輕聲盤算花開花謝的日子默查蜂蝶數目,各人有各人問卜的方法。她們必每天為這叢花祝福為自己祈禱;求花開得長久,求一季沒有風暴,求逃免粗心人作踐,總之,求好景破例長留。 男孩子們呢?則在一邊細細地尋覓。他們自以為旁觀者清,各人有各人的判斷,一面找那真正為今年花朵所代表的人,一面嘲笑那些不為他們所看得上眼的。在尋找時也多少找到了些夢也似的經驗。所以有時他們也暫且收住野馬狂風似的心,為他胸中一泉春水默禱。他們粗直的詩文里,倒也裝得滿滿地熱誠的句子。 這樣的風俗與迷信是已生了根了。當初有這么一段故事。
編輯本段評價
陳平原
高唱著「多難殷憂新國運,動心忍性希前哲」的校歌,走過八年抗戰的西南聯大師生,對那段歷史普遍有著刻骨銘心的記憶。但落筆為文,難得有像《未央歌》那樣充滿激情與想像力的。以抗戰中僻居昆明的聯大師生的日常生活為描寫對象,藉助四個「我」的成長歷程,表現戰爭環境下仍然——或者說更加——多姿多彩的大學校園生活,對於作家鹿橋來說,目的是醞釀一種「氛圍」,呈現一種「情調」。作者再三強調,《未央歌》不是愛情傳奇,著力渲染的是同學間「友情之可愛」;不以情節取勝,而是一部以情調風格來談人生理想的書。就像小說第八章所說的那樣:「學生們有意無意地在課室里,在游戲里,在團體生活里,在獨自深思里慢慢長大。慢慢被造就起來。一棵小樹苗總要在苗圃里先養一個時期的。樹苗們要經過風霜。這風霜正如雨雪一樣重要。他們終久成為可以令人歇蔭,令人放心的大木。」
作品影響
跟《圍城》的隨寫隨刊不同,《未央歌》完成十幾年後,才分別於1959年和1967年在香港、台北兩地刊行。對於60—80年代生活在台灣的大學生來說,此書深刻影響他們對於大學生活的體驗與想像。以下這段描述,雖出自作者本人之口,卻得到很多過來人的證實:「多少年來,台灣的同學愛用書中的人名給同學起外號。女生被推為伍寶笙的認為是無上光榮,並要從此更加努力,以副眾望。男生被稱為小童,立刻一方面得了同學愛護,一方面也被人好意地逗趣,說他不洗臉,穿破鞋,經常不穿襪子,種種無傷大雅的事。」
E. 學好一元二次函數的竅門
一數學學習是高中階段的關鍵時期,不少小學、初中數學成績的佼佼者,進入高中後成績大幅下降,甚至不及格。普通學生,基礎、能力相對較低,學習高一數學更是困難重重。筆者根據多年對初三升上高一後的學生進行調查,發現高一學生數學學科成績下降的比例往往更甚於其它學科。不少學生由於高一數學成績低,對學習數學產生懼怕心理,對數學缺乏興趣,久而久之,學生對數學也就敬而遠之.有一個高一學生在周記中寫道:「初中時候,我最喜愛的學科是數學,到了高中,我最害怕的科目竟然是數學,而且怕得很,低下的測驗成績使人心酸,……我對數學真是又愛又恨啊!」部分學生因數學成績不好,又嚴重地影響了其它科目的學習。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頗多,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課堂教學效益低下,傳統的教學模式是「課堂上教師講,學生聽,課堂下學生模仿練」,這種費時而效益低的教學模式使不少教師試圖用課後「題海戰術」來彌補課堂效益的不足,其結果費時多,學生負擔重,質量普遍不高。學生負擔過重已經成為社會呼籲和教育改革的一大方向。
本實驗的指導思想是立足於素質教育,充分考慮數學學科本身的特點,面向全體學生,著眼於發展智能,變儲備型為能力型,著手於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以減輕學生課外負擔。
實驗的理論依據
GX實驗從1992年(春)開始在重慶市五個學校(六個班)實驗,1998年秋已超過120個教學班級,由於實驗效果好,實驗范圍迅速擴大,實踐效果、社會反響、理論研究表明,GX實驗是一項成功的教學教育改期嘗試。GX教學模式所以有顯著的實踐效果,是因為它從實踐中總結出來,有一定的理論作為基礎,符合哲學認識論、當代先進教學論、心理學理論。
1.哲學基礎
GX教學模式是以科學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作為它的哲學基礎.辯證唯物論認為,人的正確認識並不是先驗的,是通過實踐和感知,再發展為理性認識的,這就是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規律.GX的「先做後說,師生共作」原則由教師提出問題,學生積極思考解決問題,師生共同探討,再不斷深化問題,就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在「GX」實驗中的體現。
教學過程是極其復雜的過程,存在著許多錯綜復雜的矛盾關系:教與學的關系、傳授知識與發展智力的關系、共同要求與因材施教的關系等。在組織GX實驗中,力圖以唯物辯證法為指導,正確處理這些關系。
(1)學生的主體作用與教師的主導作用相結合.根據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內因與外因的關系,在教學過程中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充分調動教師「教」的積極性正是為了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的積極性。教師的主導作用也是表現為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此確切地說,教學是在教師領導下由學生自覺積極地參加的協同活動。GX的基本精神「先練後說」就是把學生推到主動的地位。「師生共作」又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把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辯證地統一起來。
(2)傳授知識與發展智力相結合.GX實驗以辯證唯物論為指導,把傳授知識與發展智力辯證地統一起來.在教學過程中以傳授知識為主,還是以發展智力為主,歷來有爭論。傳統教學觀點,重視系統知識傳授與技能的訓練,而把發展學生的智能放在自發的或可有可無的地位,只偏重知識的灌輸,而忽視學生智能、個性、才能的發展。另外一種觀點又走向另一極端,認為重要的是發展學生的智力,能學到多少知識是無所謂的。GX立足點是「積極前進,循環上升」,用「循環」來加深認識,熟練操作,針對存在問題分層次處理,在前進中解決問題。這樣在傳授知識的同時,發展學生的智力,把傳授知識與發展智力辯證地統一起來。
2.教學論基礎.
「GX」改變了傳統的注入式教法,把知識的傳授和能力的培養統一起來,符合現代教學論思想的要求.從14到16世紀,教育開始步入現代教育階段,學校教育的規模擴大、類型多樣化,教育不再只是培養「治術人才」,也在於使勞動者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這雖是生產力發展所造成的必然,但這畢竟使「傳授生產經驗」的教育職能得以發展和延緩。事實上,現代教學論發展的主要價值指向,越來越集中於智力的開發、能力的發展。課程現代化的典型代表贊科夫認為:「如果教材和給學生出的題目大大低於他的能力,如果兒童的精神力量派不上用場,那麼他的發展就進行得緩慢無力。」從這一思想出發,他提出了高速度難度的教學原則。知識的價值不只是它的符號意義,而且更在它含有的智力因素是推動學生智力發展的基礎與誘因。這是現代教學理論對知識價值的深刻見解。
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倡導「從做中學」的教學思想,杜威強調指出,如果讓兒童到學校里靜坐在教室內,針對一本書反復背誦是學不到點活知識的,相反會導致神經緊張,厭惡學習,喪失兒童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力。兒童生來是好動的,教學應該讓兒童自己做試驗,自己在活動中直接接觸各種事實,從而獲得有用的經驗。杜威強調教師不要向學生簡單地奉送真理,而是要共同參與兒童活動,引導兒童去探究和發現真理,使兒童「應用他所學到的東西的願望,獲得當他的未來的經驗出現時從其中吸取意義的能力」。
國際著名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認為:數學實質上是常識的系統化。每個人都應該而且能夠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重新創造有關的數學知識。所以,在教學方法上他反復強調必須以「再創造」的方式進行。弗氏指出,數學教育是一個活動過程,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學生應該處於一個積極、創造的狀態。學生首先要參與這個活動,感覺到創造的需要,他才有可能進行再創造。而教師的任務就是為學生提供自由廣闊的天地,聽任各種不同思維、不同方法自由發展,決不可對內容作任何限制,更不應對其發現作任何預置的「圈套」
GX實驗研究既汲取了國內外的一些重要教育思想理論,如上述贊科夫的「高速度」教學原則,杜威「從做中學」教學思想,弗賴登塔爾的「再創造」原則外,還吸取了布魯納的「螺旋組織課程」的理論,皮亞傑的「活動教學」理論等合理因素,又總結了我國近年來教改實驗經驗,是對國內外教育改革實驗的繼承和發展。
3.心理學基礎
現代認知心理學認為:人的活動是相互影響的活動,在師生相互影響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深入學生的「生活空間」(指心理或心理環境)設身處地地從學生所處的地位和水平與之交往或溝通。教師如欲有效地教學,就絕對需要使學生的「生活空間」同老師的「生活空間」相交叉,教師就必須深入了解學生,洞悉學生心理,探索學生「生活空間」里各種各樣的區域。「師生共作」的教學手段創設了積極的課堂氣氛,使教和學在良好的心理環境中進行,特別以「適當集中」、「循環上升」組織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和重點的內涵有了新意」,學生專心於學習活動中,並使這種心向貫穿於整個學習過程,從而極大提高了教學的效益。
實驗的方法與操作
(一)實驗方法
本實驗的基本方法是自然實驗法,採用問卷調查,對比研究與個案分析研究相結合。研究對象主要是從高一新生中選取高一(11)班為實驗班,並在同一年級中確定一個班為對照班,實驗班學生57人,其中擇優生46人,該班男生29人,女生28人。需要說明的是高一入學時,由於電腦平均派位,實驗班與對比班並非在學生構成上有明顯的質的差別,入學成績無明顯差異。
(二)操作方法
在進行某一內容的教學時,教師直接向學生闡明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提出教學目標和要求,把學生的注意力和思維指向迅速集中並自然有效地導向教學內容。課題引入簡明具體,能快則快,開門見山,及早進入高潮,以突出並迅速掌握重點和關鍵。開門見山,有助於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積極地分析、解決問題。開門見山,要求教師簡潔明快,條理性強,富有啟發性和感染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就是要集中優勢力量,突破主要矛盾,不把精力分散在次要方面,使力量真正用到刀口上。如在講授空間兩條直線」時,作如下引入:
師:我們在初中學習中知道在同一平面的兩條直線有什麼位置關系?
生(齊):平行或相交
師:請同學們觀察長方體模型,還有沒有其他位置關系的直線呢?
學生通過觀察發現:長方體的棱中,有些棱之間的位置關系既不平行也不相交
這樣做,直接進入本課主題,開門見山,使學生開宗明義,激發起學習的積極性,體現了「GX」精神
GX一般從問題出發,提出問題,研究問題,從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引出有關概念和結論,著眼點在通過知識發展學生的智能.所謂「淡化形式」主要是指:(1)「淡化概念」;(2)淡化純文字敘述;(3)摒棄形式理論。「注重實質」是指要注意適當說理,這不但是發展學生智能的需要,也是掌握知識的需要。GX著眼點是能力的培養,著手點是知識的學習,通過「師生共作」,綜合地處理教學過程,作到全面而又有重點,並使例題起到習題(教師引導,吸引學生參與);課堂練習又起例題作用(學生作,教師適當引導)。
「先做後說,師生共作」就是使學生從「做」中去體會,從「做」中去鞏固、掌握知識,通過學生自身實踐把知識學到手,使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常用方式是,學生自學、做題、教師提問、討論等。無論哪種方式,總是「先做」再共同小結,引出結論;總是在教師注視下,啟發引導下,共同來作。如在講授「函數的奇偶性」一課時,作如下處理:(1)先讓學生總結所學過的函數並舉出例子:y=2x,y=-2x+1, ,y=x2,y=x3,(2)畫出以上函數的圖象,並觀察圖象的性質,由圖象的直觀性,學生可以看出:有些函數關於原點對稱,有的函數關於y軸對稱。(3)提出研究問題:能否像描述函數的單調性一樣,通過函數的對應關系來描述這種對稱性?引導學生從函數y=2x圖象中觀察出f(-2)=-f(2);從函數y=x2圖象中觀察出f(-2)=f(2)。(4)讓學生計算歸納以上函數當自變數取相反數時,相應的函數的特點進而引出函數奇偶性的定義。這樣安排能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GX強調「積極前進」,只要學生(中等)理解基本事實,對之有所領悟,會基本操作,就可前進,一些枝節問題,次要問題,熟練的問題,體會的問題,在「前進」中結合解決,「上掛,下連,滾動前進」。對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不事先打預防針,而是出現了問題,再針對解決。又如學習「兩角和與差的正弦公式」一節,
出示練習:在ΔABC中,若已知cosA= ,sinB= ,求sinC
學生解答:
教師讓學生展開討論,指正錯誤,再提出正確的解題方法.
積極前進,使學生常有新鮮感,保持其學習積極性.次要枝節問題留與學生(利用課堂練習、習題與復習、小結),對學生是有效的鍛煉。GX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常用小苗到大樹的「發展式」,採取適當集中和突出重點以點帶面的處理方式,保證有較快進度,實現「積極前進」。
GX以素質教育為主把「應試」納入素質教育之中。對「素質」與「應試」採取「緩則治本,急則治標」的方針,也就是平時把考試放置一邊,一切教學活動圍繞發展學生智能進行,考試前則可針對考試組織復習,以考試為動力,充分調動學生循環復習的積極性,師生共同來查漏補缺,把知識系統化,完善化,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在復習階段,注意引導學生對所學過的每個知識點、每一節、每一章內容加以綜合歸納,按知識間的邏輯聯系寫出簡明小結,使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專題化,也可發動學生自己擬定復習范圍和計劃,勾畫出重難點等,教師作必要的講評和小結,並注重對差生的輔導,課內、外開展答疑活動。在復習知識的基礎上,用模擬考試方式,對學生進行綜合訓練,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提高其對考試的適應能力。
GX實驗班一般可在考試前1-3周完成學習任務,剩餘時間用來進行針對期中考、期末考試、會考的循環復習,反復測試,結合測試中出現的問題,講解各種類型題目的方法、步驟、公式、定理的記憶方法,易出錯的地方,某些典型題的特殊解法,「竅門」以及考試時的注意事項等,當然無問題也可不循環而前進。
總之,「積極前進、循環上升」從宏觀上提高了時間效率;「淡化形式,注重實質」為積極前進提供了理論依據;「開門見山,適當集中」從技術上把時間用在了刀口上;「先做後說,師生共作」從微觀上提高了時間效益。「GX」承認差異性,並通過差異性的教育,使學生群體達到共同發展與差異發展的統一,使每個學生達到一般發展與特殊發展的統一。
「GX」只有原則,沒有固定模式,各種具體方法均可根據學生、教師及教學內容的實際情況加以採用。
實驗的准備工作和練習設計
(一)實驗前的准備
1.學情調查
(1)學習基礎調查:實驗班與對比班在實驗開始前的升學成績計算出平均分、標准差、差異系數等統計數據
(2)學習興趣調查:在高一開學前一天和第三周後分別對57名高一學生進行抽樣調查:你是否喜愛數學?
時間
項目
喜愛
一般
不喜歡
害怕
開學前
一天
人數
41
14
2
1
百分率
72%
24.5%
3.5%
1.7%
第三周
人數
26
24
7
9
百分率
45.6%
42.1%
12.3%
33.3%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在高一入門階段,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吃不消,學習感到吃力和被動,進而就會感到害怕和喪失信心。這是因為,學生從初中過渡到高中,所學知識與方法面臨劇變:從平面到空間,從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高一代數的抽象與立幾的空間想像客觀上使學生認知產生嚴重障礙,高一代數和立體幾何的第一章都是難學難教的內容,知識內容的整體數量較初中劇增,數學語言在抽象程度上發生了突變,還有學習環境的變化、基礎的差異、學習方法等原因,使相當一部分高中生陷入困境,認為數學太神秘、太深奧,高不可攀,不可接近,對學習數學失去了興趣和信心。
2.做好初、高中數學銜接教學.
為了使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得到發展,盡快適應高中數學教學內容和教學特點,必須做好初、高中數學銜接教學。初、高中數學教材內容中有許多知識點需要做好銜接工作,如函數的概念;映射與對應;無理不等式、指數不等式、對數不等式與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法;一元二次不等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任意角的三角函數與銳角三角函數;線線、線面、面面平行和垂直與平面幾何中的線線平行和垂直;二面角和平面幾何中的角;拋物線和二次函數;配方法、換元法、待定系數法、反證法等等。
3.學法指導.
要大面積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學好數學,除了教師樂教、善教外,學生也要樂學、善學.學生學習數學,需要有科學的學習方法,就學習的具體環節而言,學生也有一個學會、掌握的問題。針對從高中的數學的知識量及其難度比初中明顯增大,綜合性、系統性強,能力要求高等特點,高一開學初,教師把一個學期的內容、計劃向學生介紹,使學生初步了解所要學習的內容和安排,做到心裡有底,在此基礎上,向學生提出明確的學習要求,首先掌握學習的基本環節,高一學生學習數學的基本環節包括:課前預習、專心上課、課後復習、認真作業、糾正錯題、解決疑難和系統總結等。
4.教學軟體的設計.
提高課堂效益,向45分鍾要質量,這是「GX」教學模式的精神所在。但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離不開黑板和粉筆,光靠黑板和粉筆書寫速度慢,課堂容量少,如果利用幻燈、投影儀、電腦投影設備可減少部分課堂板書,提高上課效率。另外,有些內容還未有相應的教具,難以解釋清楚,這部分內容用計算機模擬有它明顯的優越性,如圖形的疊加和曲線的運動、臨時加插曲線進行說明等,都可以利用計算機編程模擬解決,因此,有部分教學內容可設計成軟體,為課堂實驗提供條件。
(二)練習題的設計
「GX」教學模式的核心是「增效」。因而課堂練習和課外練習設計的好壞是一堂課成敗的關鍵。
堂上練習要有針對性,要解決問題.課堂練習的內容和方式方法是多式多樣的,有口答題、選擇題、填空題、解答題,所選習題要針對大綱的要求,教材的重點、難點、學生的疑點、盲點。難度要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分層練習,循環上升,使各種水平的學生都得到培養和提高.一般,課堂練習分為引進新知識的練習、鞏固新知識的練習、深化知識的練習。
引進新知識的練習的目的是提引子、搭架子,配鏈子。教師在教學中把教學內容按某種邏輯,設置成一個個台階,組織到練習中,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方面進行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和概括一層一層地揭露矛盾,最後達到新課題的解決。
鞏固新知識的練習,教師要及時反饋信息,為學生提供思維與想像的階梯,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有層次的發展。根據教學內容,隨著教學過程分層次選編練習題,它同知識和技能的形成同步進行,應該按照從簡單到復習的認識規律,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推斷能力,有時可以直接選用課本上的習題,有時可以補充一些新的具有趣味性、典型性的練習題。
深化知識的練習,要使學生能夠用不同方法解決同一問題或用同一方法解決不同的問題,能從不同的角度靈活運用知識,拓寬思維的廣度,體現「積極前進,循環上升」的「GX」精神。
課外作業要有實效,宜精不宜多.所謂精就是題目要起到能加深理解知識,提高運用能力,發展思維的作用.課外作業的內容可根據不同教學內容的特點,安排閱讀教科書或課外書、製作教具、完成實踐活動的作業、完成綜合性練習或對比性的練習。
針對班中優秀生和差生的差異性,在作業設置上,分兩種作業題,一種是必做題,一種是選做題.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能力選做一些提高題,這樣,使學生在學習上有更大的主動權,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
達標練習作為一個教學內容單元測試的練習,包括客觀題與解答題,難度可分為三至四個層次,達標練習要有代表性,數量適宜,有時可用書上或平時練習原題和變形題,以便學生自學教材,發揮教材的啟發性和示範性。達標練習的題型有必考題和選考題,有時同一份卷同一道題型分為A、B類,讓學生自由選做A類或B類題.這種差異,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可能感受成功的快樂.
模擬試題是考試前1-3周用於對學生進行綜合訓練,題型、題量、難度可根據會考要求而確定,有些題目可選用學生容易出錯或多次出錯的練習。
實驗效果
對高一數學「GX」教學模式進行了一年的實踐,其效果明顯,實驗班在高一學年多次考試和統考中,取得令人可喜的結果。實驗班數學成績與對比班數學成績呈顯著差異。
下面是有關實驗數據:
表1:高一入學成績
統計量
班
N
X
δ
各檔次人數
135-150
120-134
105-119
104分以下
合格率
實驗班
56
131.9
10.3
21
30
4
1
100%
對比班
56
132.8
7.77
26
29
1
0
100%
T=0.52<1.96,無顯著差異
說明:
1.入學成績為初三升中考試成績,滿分為150分
2.高一分班按學生總分高低搭配分班,不含人為因素,師資調配相同
3.從表中看出兩個班成績大體一致,無明顯差異,且X對比班>X實驗班
4.由於學生流動,N值是實驗開始到結束時最後一次測試在本班的學生人數,,旁聽生、出國學生和插班生均不計入,以下各表同
5.高一學年歷次進行的統一考試,根據學校要求,由高二年級命題,考試後試卷密封裝訂,由年級老師集中一起流水批改,統一評分、加分、登分、統計,可信度高。
F. 求好看電影(第2次)
自己看了很喜歡的推薦你一下
肖申克的救贖,真的很不錯,我很喜歡裡面的男主角
剪刀手愛德華,我覺得很溫馨的感覺……很靦腆的小孩,很感動的故事
阿甘正傳,這個就不用講了吧……
放學後的屋頂,這是個韓劇電影,但是很經典哦
天生一對,這是個超級溫馨的雙胞胎的故事,很可愛
歌舞青春,英語課時老師給看的……很活力
大學新生,英語老師給看的,也很喜歡
貓鼠游戲(catch me if you can)超級經典,個人認為,典型的犯罪天才
幸福終點站……貌似使這個名字)也是湯姆漢克斯的經典之作
勇敢的心,我們老師數次推薦的,不過還是沒有看完
我是傳奇,這是個根據暢銷小說改變的電影,很科幻,很不錯
死神來了,沒什麼意思,就是詭異加恐怖,不過還不錯
殺手47號,講述一個殺手的故事
死亡筆記本,很有名的日本電影
美女的煩惱,當年我們熬夜看的,你應該有看過
神奇四俠,我哥很喜歡裡面的女主角
霍頓與無名氏,動畫片……
亞瑟王,這是隔壁班看的,據說不錯,我們當時看的是漂亮女人
觸不到的戀人,太極旗飄揚
小姐好白,這個道具做的很不錯,愣是把男的化成女的了
呃……目前就只想起來這些……
G. 新敵營十八年中被俘齊唱的那首歌的歌名
歌詞:
起來,飢寒交迫的奴隸
起來,全世界受苦的人!
滿腔的熱血已經沸騰
要為真理而斗爭!
舊世界打個落花流水
奴隸們起來,起來!
不要說我們一事所有
我們要做天下的主人!
這是最後的斗爭
團結起來,到明天
英特那雄納爾就一定要實現
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
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創造人類的幸福
全靠我們自己
我們要奪回勞動果實
讓思想沖破牢籠
快把那爐火燒的通紅
趁熱打鐵才能成功!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獸
吃盡了我們的血肉
一旦把它們消滅干凈
鮮紅的太陽照遍全球
《國際歌》歌詞的含義及奮斗精神
提問者: _Swèet_ - 江湖新秀 四級 最佳答案
誕生及歷程
1888年,在歐仁•鮑狄埃逝世後的第二年,法國工人作曲家彼爾·狄蓋特以滿腔的激情為《國際》譜寫了曲子。從此,它便成了世界無產者最喜愛的歌,從法國越過千山萬水,傳遍全球,1890年出現了西班牙譯文的《國際歌》,1899年被譯成了挪威文,1901年出現了德文、英文、義大利文的《國際歌》,1906年正式傳入了俄國,為了便於傳唱,翻譯這首歌的俄國布爾什維克黨黨員柯茨只選擇了六段歌詞中的一、二、六三段, 130多年來,《國際歌》被譯成多種文字,傳遍地球上每一個角落,響徹寰宇。它曾是第一國際和第二國際的會歌;上世紀20年代,蘇聯以《國際歌》為國歌。1944年正式改用新國歌後,則把《國際歌》作為聯共(布)黨(1952年改名蘇聯共產黨)黨歌。1923年瞿秋白將它從俄文翻譯成了中文,因此我國所唱的《國際歌》也只有三段。
詞作者簡介
歐仁•鮑狄埃(Eugène Edine Pottier,1816年10月4日 - 1887年11月6日)是法國的革命家,巴黎公社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國際歌》的詞作者。
歐仁·鮑狄埃出生於巴黎一個製作木器的手工業工人家庭,他在艱難的環境里刻苦自學,從他所能夠找到的書籍中吸取知識的營養。法國革命民主主義詩人貝朗瑞的詩,在他心靈里留下深刻的印記。1830年七月革命爆發時,年僅14歲的他就寫出了他的第一首詩歌《自由萬歲》。從此,他開始用詩作為武器,踏上了革命的征途,並逐漸由一個民主主義者向社會主義者轉變,並於1870年加入了第一國際,成為第一國際巴黎支部聯合會的委員。
1871年,法國巴黎公社革命爆發了。英勇的巴黎工人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3月28日,公社成立了。鮑狄埃先後擔任國民自衛軍中央委員會委員、二十區中央委員會委員、公社委員。他在擔任公社社會服務委員會委員時,被人們稱譽為「最熱情的公社委員之一」。 巴黎公社失敗後,他在群眾的掩護下,躲進了蒙馬特爾我人基特家的閣樓,倖免於難。在這悲痛的日子裡,他的心情無法平靜,5月30日,他用戰斗的筆,寫了了震撼寰宇的宏偉詩篇--《國際》,正式宣告向敵人「開火」。 1887年,他在貧困中與世長辭,巴黎的群眾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
曲譜者簡介
皮埃爾•狄蓋特 (Pierre Degeyter,1848-1932),法國業余作曲家,生於比利時,後移居法國里爾,一生主要從事傢具製作和 花木加工業。青年時代即投身於工人運動,並在工人夜校學習文化和音樂。曾領 導過幾個工人業余合唱團,任指揮,並寫詞作曲。72歲加入法國共產黨。
他的作品以工人運動歌曲為主,具有濃厚的時代背景因素,其中名揚全球的無產階級戰 歌《國際歌》是他的代表作,作於1871年。其它代表作品還有歌曲《前進! 工人 階級》、《巴黎公社》、《起義者》等。
中文版的歷程
《國際歌》自1888年6月在法國里爾一次工人集會上第一次唱出後,這首法國工人的戰歌經四十多年的傳播,已成了全世界無產階級的戰歌,蘇聯人民就是唱著它戰勝敵人,最終走向新勝利的。但是,在當時的中國,《國際歌》並沒有流傳開來。《國際歌》傳入中國後,有兩種譯文,可惜都譯得不理想,歌詞晦澀不上口,廣大勞苦大眾很不容易接受。這也是這首偉大歌曲一直沒有能在中國傳唱開來的原因。
早在20世紀之初,中國的一些刊物上就出現過未曾署名的《國際歌》中文版。最早有署名的中文版本應該是鄭振鐸與其好友耿濟之在1920年10月翻譯發表留下來的。但是以詩的形式出現, 沒有附曲,不適合唱頌。
1923年,瞿秋白從蘇聯回到國內,擔任中國共產黨的機關刊物《新青年》主編,同時著手翻譯《國際歌》。她在蘇聯出席了第九次全俄蘇維埃大會,見到了列寧;他更在這個新生的社會主義國家裡受到了蓬勃發展的各項事業和革命精神的鼓舞。他早就下決心,要將《國際歌》重譯,讓它在中國廣泛流傳,成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首戰歌。
重譯《國際歌》的宗旨,就是要讓翻譯過來的歌詞,既准確又易唱,讓它很容易在勞動人民中間流傳開來。當時,瞿秋白住在北京黃化門西妞妞房他叔叔的家裡。守著一架風琴,他開始著手譯《國際歌》了。他對照原文,一字一句的推敲。時而沉思斟酌,時而自彈自唱。每一句歌詞定稿,都要如此反復再三。他譯著,唱著,譯到「國際」一詞時,他站了起來。這個詞,漢語只有兩個字,而外文卻是老長一串音節。如果照例譯成「國際」一詞,配上原譜,將成為「國際———,就一定要實現」,「國際」一詞,拖得這么長,那將是很難唱也是十分不悅耳的一句。
瞿秋白為這個詞怎麼翻頗費思索,他在小屋裡來回走動,不時地哼著,想著。在莫斯科的經歷,又一幕幕浮現在他眼前:那嚮往社會主義而來到蘇俄的各國無產者激動歌唱的聲音,那解放了的蘇俄人民幸福歡歌的聲音,以及他自己為求真理而慷慨高歌的聲音,都匯集成一片氣勢磅礴、無往而不勝的雄渾壯麗的旋律,回盪在他的耳際。他忽然停下腳步,若有所悟地走到琴邊,手指按在琴鍵上,有力地彈奏著《國際歌》的這一段。隨著琴聲清晰的節奏,他用不很高的,卻十分庄嚴的聲音唱出了:「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歌詞和歌曲是那樣和諧地融和成一體了!瞿秋白終於用音譯的辦法,解決了這一難題。
《國際歌》譯成後,他曾對曹靖華說過:「『國際(英特納雄耐爾)』這個詞,在西歐各國文字里幾乎是同音的,現在漢語用了音譯,不但能唱了,更重要的是唱時可以和各國的音一致,使中國勞動人民和世界無產者得以同聲相應,收萬口同聲、情感交融的效果。」
1924年,瞿秋白在上海大學任社會學系主任,5月5日馬克思誕辰紀念日那天,在上海大學的紀念會上,瞿秋白登上高高的講台,在一群愛國青年中間,與任弼時等師生一起唱起了《國際歌》。從此,這首響遍全球的偉大旋律,就一直伴隨著中國人民向反動黑暗勢力進行不屈不撓的斗爭,直到取得最後勝利。
瞿秋白在重譯《國際歌》11年後,於1935年2月在江西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並殺害。臨刑時,他昂首高唱著自己翻譯的《國際歌》,他用歌聲向敵人宣布:「英特納雄耐爾,一定要實現」!而我們今天在各種集會上所傳唱的《國際歌》,則是1923年詩人蕭三從俄文版轉譯,陳喬年配歌,副歌譯為:「這是最後的斗爭,團結起來到明天,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1962年,中國音協和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邀請有關專家,對《國際歌》譯文重新加以修訂。
《國際歌》節奏抑揚頓挫,慷慨激揚,感情豐富,蘊涵深刻的道理。國際歌代表著社會底層人民的一種反抗精神,一種反抗壓迫反抗專制反抗剝削的一種精神.哪裡有壓迫,哪裡有專制,哪裡有剝削,哪裡就有著國際歌的聲音!
《國際歌》,長征。
紅軍在跨越草地極其艱難困苦的時刻,紅軍戰士攙連臂膀唱響了《國際歌》,紅軍戰士精神鼓舞,頓刻增添了無窮力量,最終跨越了生死地,踏上革命勝利的道路。我不相信這個鏡頭是臆造,應當說共產黨革命取得成功,確實是《國際歌》給紅軍戰士以無窮的力量。《國際歌》是窮人的歌,是無產著的歌,是窮人的吶喊,是無產者的傾訴,代表著受壓迫心聲。
中文版歌詞(三段)
起來,飢寒交迫的奴隸,起來,全世界受苦的人!
滿腔的熱血已經沸騰,要為真理而斗爭!
舊世界打個落花流水,奴隸們起來起來!
不要說我們一無所有,我們要做天下的主人!
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
我們要奪回勞動果實,讓思想沖破牢籠。
快把那爐火燒的通紅,趁熱打鐵才能成功!
是誰創造了人類世界?是我們勞動群眾。
一切歸勞動者所有,哪能容得寄生蟲!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獸,吃盡了我們的血肉。
一旦把他們消滅干凈,鮮紅的太陽照遍全球!
這是最後的斗爭,團結起來到明天,
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這是最後的斗爭,團結起來到明天,
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中文版歌詞(完整)
(一)
起來,飢寒交迫的奴隸! 起來,全世界受苦的人!
滿腔的熱血已經沸騰,要為真理而斗爭!
舊世界打個落花流水,奴隸們起來,起來!
不要說我們一無所有,我們要做天下的主人!
這是最後的斗爭,團結起來到明天,
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這是最後的斗爭,團結起來到明天,
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二)
從來就沒有什幺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
我們要奪回勞動果實,讓思想沖破牢籠!
快把那爐火燒得通紅,趁熱打鐵才會成功!
這是最後的斗爭,團結起來到明天,
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這是最後的斗爭,團結起來到明天,
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三)
壓迫的國家空洞的法律,苛捐雜稅榨窮苦;
富人無務獨逍遙。窮人的權利只是空話,
受夠了護佑下的沉淪。平等需要新的法律,
沒有無義務的權利,平等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
這是最後的斗爭,團結起來到明天,
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這是最後的斗爭,團結起來到明天,
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四)
礦井和鐵路的帝王,在神壇上奇醜無比。
他們除了勞動,還搶奪過什幺呢?
在他們的保險箱里,勞動的創造一無所有!
從剝削者的手裡,他們只是討回血債。
這是最後的斗爭,團結起來到明天,
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這是最後的斗爭,團結起來到明天,
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五)
國王用和諧的煙霧來迷惑我們,我們要聯合向暴君開戰。
讓戰士們在軍隊里罷工,停止鎮壓離開暴力機器,
如果他們堅持護衛敵人,讓我們英勇犧牲,
他們將會知道我們的子彈,會射向我們自己的將軍。
這是最後的斗爭,團結起來到明天,
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這是最後的斗爭,團結起來到明天,
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六)
是誰創造了人類世界?是我們勞動群眾!
一切歸勞動者所有,哪能容得寄生蟲?!
最可恨那些喝血的毒蛇猛獸,吃盡了我們的血肉!
一旦將它們消滅干凈,鮮紅的太陽照遍全球!
這是最後的斗爭,團結起來到明天,
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這是最後的斗爭,團結起來到明天,
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法語版
L'Internationale
1871
Paroles d'Eugène POTTIER,
Musique de Pierre DEGEYTER
Debout ! les damnés de la terre !
Debout ! les forçats de la faim !
La raison tonne en son cratère,
C'est l'éruption de la faim
Du passé faisons table rase
Foule esclave, debout ! debout !
Le monde va changer de base,
Nous ne sommes rien, soyons tout !
C'est la lutte finale
Groupons nous et demain
L'Internationale
Sera le genre humain.
Il n'est pas de sauveurs suprêmes :
Ni dieu, ni césar, ni tribun.
Procteurs, sauvons-nous nous-mêmes !
Décrétons le salut commun !
Pour que le voleur rende gorge,
Pour tirer l'esprit cachot
Soufflons nous-mêmes notre forge,
Battons le fer quand il est chaud !
C'est la lutte finale
Groupons nous et demain
L'Internationale
Sera le genre humain.
L'état opprime et la loi triche
L'impôt saigne le malheureux
Nul devoir ne s'impose au riche
Le droit pauvre est un mot creux.
C'est assez languir en tutelle,
L'égalité veut d'autres lois :
Pas de droits sans devoirs, dit-elle,
Egaux, pas de devoirs sans droits !
C'est la lutte finale
Groupons nous et demain
L'Internationale
Sera le genre humain.
Hideux dans leur apothéose,
Les rois de la mine et rail
Ont-ils jamais fait autre chose
Que dévaliser le travail ?
Dans les coffres-forts de la banque
Ce qu'il a créé s'est fon.
En décrétant qu'on le lui rende
Le peuple ne veut que son dû.
C'est la lutte finale
Groupons nous et demain
L'Internationale
Sera le genre humain.
Les Rois nous saoûlaient de fumées.
Paix entre nous, guerre aux tyrans !
Appliquons la grève aux armées,
Crosse en l'air et rompons les rangs !
S'ils s'obstinent, ces cannibales,
A faire de nous des héros,
Ils sauront bientôt que nos balles
Sont pour nos propres généraux.
C'est la lutte finale
Groupons nous et demain
L'Internationale
Sera le genre humain.
Ouvriers, Paysans, nous sommes
Le grand parti des travailleurs !
La terre n'appartient qu'aux hommes,
Le riche ira loger ailleurs.
Combien de nos chairs se repaissent ?
Mais si les corbeaux, les vautours,
Un de ces matins disparaissent,
Le soleil brillera toujours !
C'est la lutte finale
Groupons nous et demain
L'Internationale
Sera le genre humain !
英語版
(原版)
Arise ye prisoners of starvation
Arise ye toilers of the earth
For reason thunders new creation
`Tis a better world in birth.
Never more traditions\\' chains shall bind us
Arise ye toilers no more in thrall
The earth shall rise on new foundations
We are but naught we shall be all.
Then comrades, come rally
And the last fight let us face
The Internationale
Unites the human race. (bis)
Arise ye workers from your slumbers
Arise ye prisoners of want
For reason in revolt now thunders
And at last ends the age of cant.
Away with all your superstitions
Servile masses arise, arise
We\\'ll change henceforth the old tradition
And spurn the st to win the prize.
Then comrades, come rally
And the last fight let us face
The Internationale
Unites the human race. (bis)
No more deluded by reaction
On tyrants only we\\'ll make war
The soldiers too will take strike action
They\\'ll break ranks and fight no more
And if those cannibals keep trying
To sacrifice us to their pride
They soon shall hear the bullets flying
We\\'ll shoot the generals on our own side.
Then comrades, come rally
And the last fight let us face
The Internationale
Unites the human race. (bis)
No saviour from on high delivers
No faith have we in prince or peer
Our own right hand the chains must shiver
Chains of hatred, greed and fear
(改版)
Stand up, all victims of oppression
For the tyrants fear your might
Don't cling so hard to your possessions
For you have nothing, if you have no rights
Let racist ignorance be ended
For respect makes the empires fall
Freedom is merely privilege extended
Unless enjoyed by one and all
Chorus:
So come brothers and sisters
For the struggle carries on
The Internationale
Unites the world in song
So comrades come rally
For this is the time and place
The international ideal
Unites the human race
Let no one build walls to divide us
Walls of hatred nor walls of stone
Come greet the dawn and stand beside us
We'll live together or we'll die alone
In our world poisoned by exploitation
Those who have taken, now they must give
And end the vanity of nations
We've but one Earth on which to live
And so begins the final drama
In the streets and in the fields
We stand unbowed before their armour
We defy their guns and shields
When we fight, provoked by their aggression
Let us be inspired by like and love
For though they offer us concessions
Change will not come from above
《國際歌》是一首全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戰歌,鼓舞著全世界的無產階級為徹底推翻舊社會,建立新世界而斗爭。「英特納雄耐爾一定要實現」就是指共產主義一定要實現。今天,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社會主義革命遇到重大挫折,我們一定要堅信共產主義前途是光明的,同時要充分認識到前進道路的曲折性,並始終不渝地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努力奮斗。
另:
大約在1920年,《國際歌》就傳到了中國,而且被翻譯成中文。但是,
這些翻譯的歌詞太文縐縐了,大多數工人很難理解它的含義,唱起來也很不
順口,所以並沒有「流行」起來。就在這一年,瞿秋白在去蘇聯考察的途中
,第一次聽到了雄渾激昂的《國際歌》。那是一個幾萬人齊聲同唱的宏大場
面:人們的臉上帶著熱情和堅定的神情,歌聲慷慨嘹亮,使人熱血沸騰!瞿
秋白被這樣的場面深深地震撼,也被這首充滿革命精神的歌曲感染了。他想
,一定要把《國際歌》翻譯成中文,讓中國的勞苦大眾都能傳唱。1923年,
瞿秋白在繁忙的革命工作之餘,終於有空來翻譯《國際歌》了。瞿秋白知道
,要把歌詞從法文翻譯成中文並不難,難的是要使這些歌詞的意思一讀就懂
,要像平時說話一樣朗朗上口。瞿秋白對照著原文,一字一句地琢磨,終於
把幾大段歌詞都翻譯成了白話文。接著,他又用一架小風琴伴奏,一邊彈著
旋律,一邊輕輕地哼唱。可是,翻譯「國際」一詞卻把瞿秋白難住了。原來
,在法文中,「國際」這個詞有五個音節,可是翻成中文的「國際」卻只有
兩個音節。瞿秋白把「國際」這個詞翻來覆去地念唱,但無論把哪個字拖長
音,總是覺得唱起來很別扭。怎麼辦呢?
瞿秋白的腦海里又浮現起在蘇聯親身感受萬人同唱《國際歌》的場面,
耳畔回響著當時聽到的歌聲。突然,他想到,可以用音譯的辦法來翻譯「國
際」這個詞,這樣就不會影響到歌唱時的節奏了!而且,這樣翻譯,能使全
世界的無產階級都能從歌聲中找到知音。於是,瞿秋白便根據法文的「inte
rnationale(國際)」的讀音,將它譯成了「英德納雄納爾」(後來其他譯者
H. 示秬秸這首詩是張耒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並聯系實際談談自己的感受。(不少於200字)
【參考答案】第一問:教育內容:要點一:無論從事何種職業,都要意志堅定,不畏艱辛。要點二,要有追求,持之以恆,勤勉而不懈怠。第二問:要點一,藝術性,以詩誡子,而不是枯燥說教。要點二,形象性,以賣餅兒為榜樣,激勵自己的孩子。【試題分析】要解合文本並有自己的感受。
I. 新華的天空這首歌源自哪裡
[ti:新華的天空]
[ar:洪強]
[al:精華]
[by:歐陽]
[00:05.68]
[00:09.10]新華的天空
[00:12.39]
[00:21.81]天空蔚藍飛翔著我們的嚮往
[00:29.01]大地廣闊奔跑著我的的追求
[00:35.96]報國心,愛無邊,手拉手
[00:42.99]桃李天下競風流
[00:49.21]飛躍起青春,飛向自由
[00:52.99]我們擁有新華的天空
[00:56.70]生命彩虹,一起跳動
[01:00.53]我們一路同行走向成功
[01:03.51]飛躍起青春,飛向自由
[01:07.35]我們擁有新華的天空
[01:10.83]生命彩虹,一起跳動
[01:14.61]我們一路同行走向成功
[01:19.65]成功
[01:42.16]風雨同路記載著我們的真情
[01:49.39]陽光燦爛揮灑著我們的感動
[01:56.53]報國心,愛無邊,手拉手
[02:03.54]誠信天下鑄千秋
[02:09.79]飛躍起青春,飛向自由
[02:13.97]我們擁有新華的天空
[02:17.10]生命彩虹,一起跳動
[02:20.77]我們一路同行走向成功
[02:24.07]飛躍起青春,飛向自由
[02:27.92]我們擁有新華的天空
[02:31.38]生命彩虹,一起跳動
[02:35.10]我們一路同行走向成功
[02:38.42]飛躍起青春,飛向自由
[02:42.28]我們擁有新華的天空
[02:45.83]生命彩虹,一起跳動
[02:49.67]我們一路同行走向成功
[02:55.14]成功
J. 5.延安,我把你追尋 怎樣預習
學生視角:
延安在抗日戰爭時期是黨中央的所在地,人們都說它是中國革命的搖籃,作者為什麼要追尋這樣一個地方呢?在革命勝利這么多年以後,追尋延安又有什麼意義呢?
難點:搜集相關的背景資料,拉近學生的認識距離,有助於深刻理解全詩的思想內容。
教師思考:
本文屬略讀課文,是一首新體詩,作者以充滿深情的筆觸,生動而形象地謳歌了延安精神,熱情地抒發了追尋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強調了在新時期繼承和發揚延安精神的極端重要性。全詩不但節奏感強,韻律和諧,而且結構整齊,感情強烈,適於朗讀。教學時,應注意充分利用收集的資料和文中的有關詩句和插圖,幫助學生理解主題,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充滿對延安的崇敬和贊美,使學生沉浸在崇高美好的課堂氛圍當中,在領會詩歌思想感情的同進,受到革命傳統的教育。
重點: 1、了解詩中具體事物的含義。
2、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設計特色:分組選學,合作拼接,誦讀感悟。
信息資料:搜集有關延安的背景資料(文字介紹、圖片、音像等)
教學要求:
1、藉助資料,了解全詩的內容,領會延安精神產,懂得發揚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培養學生自主讀書,合作交流的能力與習慣。
教學流程:
一、談話引入,了解背景。
你聽說過延安嗎:你對它了解多少?
(引導學生把搜集的材料展示出來,豐富知識,利於教學活動的順利於展。)
二、初讀感知,了解內容。
1、自由讀詩,要求讀准,讀出節奏,韻律,在自讀基礎上,同桌互讀,互相評價。
2、通過初讀,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沒讀懂?
三、疏理問題,分組選學。
1、師生共同對初讀提出的問題,進行整理,及時解決簡單的問題,明確共性的或有價值的問題。
(鼓勵質疑是必要的,但不要讓學生產生思維的惰性依賴,引導學生在敢於提問題的基礎上,會提問題,是需要逐步培養的。)
2、以小組為單位,自由選擇相關的詩節,藉助手中的資料,進行組內研讀。
(減小學習目標,降低學習難度,尊重學生選擇,鼓勵學生自主,提高學習效率。)
四、匯報交流,拼接共享。
師生共同分享各組的學習收獲,教師有意識地點撥評價,進行成果拼接,並結合回答,適當板書。使學生明晰全詩的結構,以便整體感知全詩內容。
五、小結升華,感情朗讀。
(在充分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指導感情朗讀,會獲得水到渠成的效果。)
六、課堂練習,擴展鞏固。
1、結合全詩內容,談談你對延安精神的理解。
2、聯系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談變怎樣把延安精神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