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師德師風代表發言

師德師風代表發言

發布時間: 2021-03-23 22:47:11

『壹』 急求一篇《師德師風演講稿》,要求積極向上,最重要的是舉有實例!有的請發[email protected]。不勝感激!

大家晚上好!我演講的題目是《知足、感恩、奉獻》。
有一種人生最為美麗,那就是教師,平凡的人生,壯麗的事業;有一首歌謠最為動聽,那就是奉獻,無私的奉獻,播撒著未來的希望。三尺講台,是我們默默耕耘的土地,紮根這片土地,是我們的光榮和自豪!我們既然選擇了這份職業,就把自己的青春,理想,信念,智慧毫不保留的奉獻給他而無怨無悔!
作為一名教師,我很知足,知足於擁有這份高尚的職業;知足於學生的愛戴和家長的信任;知足於清新而富有生機的校園氛圍;知足於人生的平淡,平淡的人生也可點綴紛繁!
人應該學會知足,知足者常樂。有了工作本身就是快樂,幸福的。我們應該享受這份快樂,珍惜這份幸福。用感恩的心快樂的去工作去奉獻。即使多舛的命運給你帶來苦難,帶來絕望,但我們仍要心懷感恩。一個人學會了感恩,才能托起世界的脊樑。「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世界的主宰―――人,更要充滿感恩之情。一顆感恩的心,化干戈為玉帛,一顆感恩的心,化腐朽為神奇;一顆感恩的心,化冰峰為春暖。人生路上,缺少了感恩,就缺少了陽光雨露。心懷感恩,就能回報社會,報答自然。
作為一名教師,我也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感謝學校,給我提供了工作的平台;感謝領導,給了我無微不至的關心和幫助;感謝同事,給了我兄弟姐妹般的溫暖,更要感謝學生,給我自信,激發我無窮的工作熱情。給我快樂,促使我對生活更深層的熱愛。生活在我們這個集體里,我快樂無比,幸福無比。知足是我快樂的源泉,感恩是我快樂的延續。親愛的朋友們,請和我一樣懷著知足,感恩的心快樂地工作吧!
作為一名教師,當你站在講台上面對天真可愛的面龐時,當你站在講台上目視渴求知識的眼睛時,你會想到什麼?是民族的發展,國家的富強?還是家長的期望?孩子的未來?此時此刻,你是否想到自己肩負的責任和使命呢?作為教師的你,怎樣才能體會這份愛,表達這份情呢?如果讓我回答,我會義無反顧的選擇敬業。之所以選擇,我會熱愛,之所以熱愛,我會執著,之所以執著,我會奉獻。因為我們擁有著培養祖國花朵的責任,教書育人是我們的天職和本分,也是我們的信念!是啊,我們用一根教鞭守著一方凈土,兩袖清風執著著一份清淡,三尺講台獻上一片愛心。奉獻不僅僅為了別人,也為了自己的心靈。奉獻多一點,付出多一點。每個人的心靈之花就會綻放最美麗的笑顏,我們的世界才會越變越美好!其實,奉獻對任何人都不苛刻。常言道,播種善良,收獲友愛;播種希望,收獲未來。我們既然選擇了講台,就選擇了默默奉獻,如果我們不付出,不創造。不追求,那我們的青春必然在似水年華中悄悄逝去。讓我們行動起來,釋放我們的熱情吧!偉大的祖國需要我們奉獻,火熱的生活需要我們奉獻,讓我們用愛心搭起橋梁,用真心鑄成友情,用關心凝成團結,把我們平凡的人生獻給這壯麗的事業吧!為花兒縱情綻放,為桃李處處芬芳,讓教師的生命在耕耘於奉獻中——熠熠閃光。
今天,新世紀的太陽正在我們面前升起,新時代的師德號角已經吹響,讓我與你,你,你們一道,獻身這陽光的事業吧!讓我們攜起手,肩並肩,用慈愛呵護純真,用智慧孕育成長,用真誠開啟心靈,用希翼放飛理想,用知足帶來感恩,用感恩促進奉獻,用青春和熱血譜寫師德的新篇章!

『貳』 師德師風演講稿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演講稿的內容是聽眾最關心、最感興趣、最想了解的,表達方式也因人而易,十分注意回效果。⑵鼓動性。
演講答的目的是感動聽眾,說服聽眾,以情感人,激發共鳴,爭取最佳宣傳說服效果。⑶有聲性。
演講稿要能將無聲文字通過演講者聲情並茂的演講變為有聲語言。要好說、好聽、好懂、好記,寫得琅琅上口,講得悅耳動聽,通俗易懂,明白如畫,幽默風趣。
演講稿的種類
⑴從演講的場合劃分,可分為會場演講稿、廣播演講稿、電視演講稿、課堂演講稿、法庭辯論稿等。
⑵從演講內容和性質劃分,可分為政治演講稿、學術演講稿、社會活動演講稿等。
⑶從表達方式上劃分,可分為記敘性演講稿、議論性演講稿、抒情性演講稿等。

『叄』 想求得一篇演講稿,圍繞《培養生命自覺,追求智慧教育》,關於師德師風的演講!

走向生命自覺,修煉教育智慧,讓課堂充滿生長的氣息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培訓匯報

沁園中學 趙水平

11月24日——12月8日,我們一行52人在李雪穎主任、張小紅副主任、常亞歌老師的帶領下遠赴國際化大都市——上海去感受基礎教育最前沿的脈動。短短12天的學習,我們聆聽了華東師范大學17位知名教授的精彩報告,參觀了上海七色花小學和育才中學,並在李家承教授的帶領下進行了一次現場的聽評課活動。這次學習時間緊、任務重、信息量大,每天六個小時的報告,但從沒人喊苦喊累,大家早早的來到教室迎接教授的到來,在報告期間大家認真做筆記,積極參與互動,晚上還要進行小組交流,寫培訓日誌,如果讓我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次學習那就是:累並感動著,收獲著。以至於為我們這個班服務的丁老師每每見到來給我們作報告的教授說的第一句話就是:「這個班是我們辦班三年以來最好的一個班。」而我們也每每被這句話所激勵從而學的更認真,更積極。

這次上海華師大之行,給我提供了與專家、教授近距離接觸的寶貴機會,讓我認識了很多風格迥異,個性獨特的教授:思維獨特的周斌教授、冷靜理性的吳亞平教授、風度翩翩的王建軍教授、溫爾文雅的李正濤教授、親切溫和的唐思群教授、熱情洋溢的陸有銓、黃向陽教授…使我真正感受到了學者們理論的高深、語言的精闢、思維的縝密、研究的執著,從教育理念到教育智慧、從專業發展到心理健康、從師生關繫到文化育人、從備課上課到評課說課、從有效教學到課堂生成、從教學藝術到教育科研……每一場報告都給我以心靈的震撼,情感的共鳴,讓我感受到了華師大深厚的文化底蘊,濃郁的學術氛圍,讓我看到了一個更為精彩更為豐富的教育世界。下面我把學習的內容選擇最貼近教育教學,最貼近教師成長的給大家做以匯報,讓我們在交流中共同成長。

一、走向生命自覺,修煉教育智慧

李政濤教授給我們講了這樣一個案例:他曾經教過一屆學生,學習非常優秀,他以為他們畢業後一定會去做教育工作,可是沒有想到,極為優秀的幾位卻成為了「獵頭」。他非常不解,認為那是極度的資源浪費,可是學生們卻給他上了一節課。他們說:「老師,你說什麼是頂尖人才?」頂尖人才就是那些自主、自覺的人。他們不會因為老闆叫做什麼而去做什麼,而是主動地去想我應該做什麼,主動去尋找任務,然後去自覺地完成任務。即使是老闆突然下發任務,也不會措手不及,也不會因為完成任務上交老闆就完事,而是接著自覺尋找新的任務。

回歸到教育上,新形勢下教育發展對教師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師生關系的轉變,教學內容的不斷豐富,教師所承擔所有的責任都有巨大的變化,古代孔子上課,學生不問,老師就不教。而現代教師,老師不但要教,學生不學,教師還要承擔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任務。普及教育時代的早期,教師是知識上的多面手。普及教育時代,學科的分工,教師職責明確而單一。而到了今天及未來的教師,要求有更高的「課程意識」與「學習意識」。越來越頻繁的教育改革對教師的能力不斷提出新的要求,越來越多的人對教育關注使老師的壓力與責任越來越重大,面對現代社會,我們要迎接挑戰,調節態度,不比基礎比發展,不比速度比態度,我們的態度不應該逃避迴避,而應該是迎接,迎接還不夠,還要主動尋求甚至是創造,培育生命自覺之人。

教師是修煉教育智慧的人,智慧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自己快樂,也能給別人快樂的人。三流教師用懲罰,二流教師用語言,一流教師用眼神,智慧的教師,把自己當學生,把學生當自己,把學生當學生,把自己當自己。一輩子有學生心態,學生立場,對教育對象的天賦、心靈,一切獨特的行為奧秘有獨具慧眼的發現從而化腐朽為神奇。

如何走向生命自覺,修煉自己的教育智慧,提升自己的專業水準?專家們給了我們許多好的建議與做法。

1、學會策劃自我。要明白自己的優勢、劣勢、潛勢,揚長避短,制定自己的專業發展目標,沉下去,悄悄做,在低調中發展腔調。

2、每學期錄一節錄像課,對照錄像評課,找一面實踐的鏡子。我們經常是從別人那裡聽到對自己的課堂評價,很少直接觀看到自己上課的情景,所以印象就非常模糊。如果能看到自己的課堂教學錄像,那麼,不用別人說,就知道自己應該在哪裡進行改進、重建。藉助教學錄像這面實踐的鏡子,我們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自己現在的形象,很快便和理想中的形象進行對比,找出差距,進行改善。

3、通過寫短文,把講座的知識穩定下來,消化吸收;

每次聽完報告和講座我們都會激動不已,想立即將講座的內容付諸實施,放開手腳大幹一場,但隨著時間的消逝,熱情慢慢減退,報告的內容也逐漸忘卻,所以,在聽報告後,要及時把報告的內容,自己的感受書寫下來,消化內涵,成為自己的東西。

4、教學的反思與重構:過去教師注重反思方法,今天教師注重反思教育教學思想,反思方法背後的思想,既有方法的思想,又有思想的方法,讓方法活在長在思想的土壤之中!反思要結合具體的對象。沒有具體的對象,反思是盲目空洞的。隨著教齡的逐漸增長,我們在聽課、上課時往往會覺得自己的課是的也挺順,別人的課也不比自己高明什麼,聽課評課就成了走過場。我們何不換個角度看問題:為什麼自己的課還比較順利,探究原因穩定下來形成自己的風格;觀察不同的課堂表現,與自己的進行對比,形成自己富有個性的評價體系。

5、促進教研組建設。我們每天都因同事和家人評價而改變自己,教研組的文化氛圍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每一位教師,教研組作為有中國特色的教研團體,我們要加強建設,形成獨特的教研組文化,用文化來感染人、激勵人,使教研組成為一個團結向上,和諧奮進的集體。

6、熟悉論文寫作的語言。王教授說,我們缺少的並非教育理論,只是我們不熟悉論文寫作的那套語言。

7、向名師學習。如果說名師是一棵參天的大樹,那麼他的技巧和方法就是樹上的花朵和果實,而他的思想、觀念和精神才是大樹汲取養料,輸送營養物質的根。所以我們向名師學習要學習他的思想、觀念和精神,學習他的成長歷程。

二、讓課堂充滿生長的氣息

(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10多天的學習中有多位教授談到了現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把它們的意見歸納了一下,羅列如下;

1、急功近利

過於楊教授在北歐考察時發現,北歐人是很會享受生活的,街上看到的不是行色匆匆,為生活疲於奔波的人,而是悠閑曬太陽,邊喝咖啡邊聊天的悠閑自在,從容淡定,而又滿臉洋溢著幸福與滿足的人,北歐人的生活幸福指數是非常高的。由此,楊教授想到了我國當前的教育,中國的教育太急功近利,從領導到教師,從學生到家長,都是操之過急,恨不得一夜之間將知識全部灌輸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天才或神童。

反思我們的教學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為了學生有個好成績,我們在備課時面面俱到,唯恐由於自己的疏漏或哪一點未講到而影響學生的成績。上課為了完成任務,匆匆趕環節,教學蜻蜓點水,一帶而過,漠視學生的生命體驗,個性化感受。如今的「應試」教育不「慢」下來,又如何實現得了素質教育的目標呢?

其實教育是一個「慢活」、「細活」,是生命的潛移默化的過程,所謂「潤物細無聲」,教育的變化是極其緩慢、細微的,它需要生命的沉潛,需要「深耕細作式的關注與規范」。

2、過於標准化,太僵化,缺乏靈性

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在調查的22個國家中中國學生的計算能力排名第一,創造力卻排名倒數第五,而想像力居然排名倒數第一,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警惕,錢老逝世前的發問應是引起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深思,我們的教育究竟出了什麼問題,我們教育的出路在哪裡,如何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有人說中國的教育就是過於標准化,太僵化,缺乏靈性,所以才扼殺了學生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3、一味的模仿,缺乏創造

模仿是跟著別人走,創造是領著別人走,我國的教育一直是跟在別人的後面亦步亦趨:20世紀初學日本;30-40年代學美國(杜威);50-70年代學蘇聯;改革開放後學美國,沒有自己的思想體系。

4、課堂教學中:

一是有溫度沒有深度。只是滑冰課,滑行而已,沒有紮根,沒有刨坑。

二是有活動沒有學習。學生課堂中的任何一個活動都是學習,課的問題在於沒有把活動變為學習。

三是只注重知識的灌輸,不注重能力、方法、思維的培養,學生成為考試的機器,卻缺乏動手能力,創新能力,思維能力,從某種意義上說;培養學生的思維比傳授知識更重要。

(二)一節好課的標准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什麼樣的課是好課,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標准,教授們給出的答案盡管不盡相同,但其本質是一致的。如:黃忠敬教授提出了評價課堂的五度標准:達成度、清晰度、開放度、參與度、生成度。崔巒老師說看一節課好不好,不看是否活躍、是否熱鬧。而看一堂課後,學生變了嗎?發展了嗎?要看師生互動生成的質與量。李正濤教授說;聽課看重兩種感覺:推進感!生長感!生長是個很有詩意的字眼,但它卻准確表現了課堂的生成與開放,教師與學生的變化與發展。

(三)如何讓課堂充滿生長的氣息

1、關注學生,關注課標與教材

要把學生實際狀態作為教育教學的起點和出發點,成為教學目標制定的依據。上課前要了解學生的前在狀態,潛在狀態和發展可能,了解當學生走進課堂之前,他們已經有了哪些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甚至他們當前有哪些情緒糾結,這都要在課堂之前有最嚴謹的課前研究,並對這些研究後的信息做以處理。做到學生已經會的和懂的不教,只教不會不懂的。有些課,為什麼無效或低效,恰恰是教師把力氣花在了學生會的動的地方了;學生自己能學會的,能讀懂的不教。教什麼?如果你不教,學生學不會的;或者教了之後,學生會更有進步和發展的;現在教了,學生也不會也不懂的,不教。要做到這一點你必須對你所任教的課程的前後知識聯系了如指掌,哪些過去的知識經驗可以遷移使用,哪部分學生會遷移到哪種程度,都要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並有彈性的應對措施。不能讓所有的學生在課堂面前都歸零,尊重差異。

准確、深度的解讀課標與教材,注意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整體把握知識結構,如果孤立的去備一節課,是永遠也不會備好的。

教學目標的設計要有層次性。整體性設計要關注總體的全程式目標;連續性設計要關注的是階段的遞進式目標;針對性設計要有具體的彈性目標。具體到一節課上既要有底線目標,又要有高標追求。底線目標要用寫實的語言去表述,高標追求要用寫意的語言去表述。

2、關注知識與方法

我們的孩子做了很多題,記了很多知識,但依然沒有一個好的成績。周彬教授說我們不僅要幫助學生解壓知識,而且要幫助學生壓縮知識,幫助學生學會提取知識,基於提取的知識才是學生自己的知識。其提取知識的實質就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與能力,很多時候我們的課堂展現的不是學生的思維過程,而是教師的思維過程。老師只關注活動,關注知識,而不關注思維的活動過程,沒有知識形成和思維運轉的過程體驗,導致學生成為兩腳書櫃,缺乏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運用知識的能力。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要注重交給學生能力、方法、培養學生的思維。

3、關注生成與開放

廣度的開放是指面上的開放,深度的開放是指思維的結果和過程的開放。現在我們的課堂看起來也熱熱鬧鬧,好像學生也都動了起來,但熱鬧只是表象,課堂有活動而沒有學習,並未做到真正的開放與互動,基本上還是老師畫了個圈,牽著學生的鼻子走。有的課堂有大問題的設計,但沒有重心的下移,常常體現在:重心太高或者偏高。例如:交流匯報,僅僅滿足於教師與個別學生一對一的交流。教師喜歡和學生單挑!沒有把問題放到學生中、小組中、組際中,這樣,很容易個別替代群體。這樣的課堂,常常掩蓋了學生在學習中的問題、困難和障礙。看起來很流暢。開放,要放出學生在學習中的問題和障礙(假開放);有重心的下移,但放下去,沒有回收(半開放).有對資源的回收,例如會將學生討論中對問題討論的方法、問題進行回收,分類;但沒有充分利用和有效反饋,導致資源的浪費(白開放);沒有目標和指向的開放。到底放什麼?收什麼?(亂開放)教師並不清楚。真開放的開放式既有大問題設計,重心下移,資源回收,更有有效地利用與反饋。教師要把提問權、質疑權、評價權向每一個學生開放,避免向少數明星學生開放;要由唯一性向可能性選擇性多樣性開放;是由書本世界向學生的生活世界開放,向體驗和經驗開放!

課堂生成的動態資源具有隨機性和偶發性,即在每個人身上隨時都有可能發生。這就需要教師擁有一雙慧眼,敏銳的發現、捕捉、利用這些資源,從點狀生成到整體生成(織網);從個體生成到全體生成(滾雪球)——把一個人的亮點成為全班的亮點;從淺層生成到深層生成(刨坑);從錯誤生成到有益生成(扭轉)。當課堂上出現動態教學資源信息時,教師應該及時捕捉資源,聯系目標,促使生成,將之融入教學過程。這就要求教師有淵博的學識和靈活的教育機智,以便生成教育智慧,構建活力課堂。

4、關注細節

細節決定成敗,很多課堂教學思路設計很清晰,環節與環節間聯系、過度也很緊湊,可是由於教師不注重細節的處理,反而錯失了許多有精彩生成,使課堂缺少了亮麗的色彩,導致課堂效率的低下。如課堂上的小組合作,老師往往籠統的布置讓學生小組合作,並不對學生合作的方法進行指導,致使小組合作效率不高,流於形式。小組合作有效,一定要分步驟、分階段的訓練:第一步:同桌合作——一人說,對面人傾聽、評價、補充;第二步:小組內部合作交流(明確分工、規則:例如:弱者先說,強者補充);第三步:小組代表發言(我認為、我覺得……制止,改為:我們小組認為);第四步:組際互動交流(補充、質疑、提問、回答……)——用好組際資源!細節1:指令和要求(怎麼合作 合作什麼 要注意什麼);細節2:評價和反饋——指向:小組合作質量,可以展示介紹經驗、可以好的小組參與到不會合作的小組中,幫助提高質量;細節3:及時板書,提供學習和討論的支架(教師要有支架意識,尤其要提供方法的支架)。

5、關注情感體驗

讓課堂成為一段溫暖的旅程。課堂是一段溫暖的旅程,教師首先要成為溫暖的教育者,教師要有學生立場,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及時的給予鼓勵,讓每一個孩子都沐浴師愛的陽光,讓每一個學生都體會到探究的快樂,使每一個孩子都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進步,使每一節課都成為孩子快樂的源泉。

著名特級教師武鳳霞說過這樣一段話:「在充滿生長律動的課堂上,學習氣氛不一定熱烈,但要深沉,學生不能在文字中浮光掠影,要在思索中前行;不是在言說別人的思想,一定是在表達自己的心聲。看一看,能感受到躬身前行的姿態,聽一聽,能體悟到生命拔節的聲音。」對於我們來說,學生就如春筍,在春雨的滋潤下,會穿破泥土,拔節而出。

在十多天的學習中專家們提出了很多教學理念,如吳亞平教授提出課堂教學的互動開放的五個維度:問題設計的開放度;重心下移的穩定度;資源捕捉的敏感度;資源處理的有效度;互動推進的提升度。以上表述說起來容易,真正落實到教學中對任何一位教師來說都並非易事,但畢竟專家已經給我們指明了方向,我們只要朝著方向不斷地努力,終會有所收獲的,正如吳亞萍教授所說:「你的心在哪裡,智慧就在哪裡。」 12天的時間對生命的長河來說也許只是滄海一粟,但對為我專業發展的影響卻是長久與永恆。

最後,以李正濤教授的兩句話與大家共勉:

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

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覺!

『肆』 我是一名幼兒教師 急需一份師德師風的演講稿 以《鑄師德,樹新風》為主題 感人的 時間10分鍾之內

度娘很強大的 找找看

『伍』 我是一名幼兒老師,急需一篇師德師風的演講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 今天很高興,能有這樣的機會,和我熟悉的老師們,孩子們歡聚一堂,共同交流。我們如果把教育事業比作高樓大廈,那麼小學階段是教育的基礎,為孩子的一生奠定堅實的根基,那麼幼兒園的教育則是奠基前的儀式,是建築高樓大廈的設計創意,是在為孩子的一生描繪宏偉藍圖,無論我們從事哪一階段的建構,都必不可少、意義非凡,有人把教師比作「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把教育事業比作 「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自古就有尊師重教的傳統美德,那麼作為教師的我們更應該潔身自好,敬業愛崗,把全部的精力和激情奉獻給我們的教育事業。我拋磚引玉在此妄自菲薄,我演講的題目是《願做綠葉襯紅花》 雨果曾說過:「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的品德和素養是教師發展的一個重要前提,隨著時代的發展,師德師風注入了新的內涵,我們的視野和思維已不能著眼於現在的孩子,「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這是我們的目標。我們也不能用過去的社會意識形態來教育現在的孩子,為此,我不斷加快自己的步伐,不斷的改進自我,不斷的超越自我。我在深愛的這片幼教領地辛勤耕耘了16年,我歡笑過,抽泣過,委屈過,但我從未放棄對它的滿腔激情與熱愛。2009 年是我從事管理工作的第三個年頭,我不斷學習求真務實及時改革調整辦園方向更新辦園理念,重新確立了以「發展孩子、成就教師、形成特色、鍛造品牌」為奮斗目標,為此,踏踏實實認真學習,不斷反思自我,調整自我,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把全部的精力和熱情投入到幼兒園的管理工作中。人,只有懂得感激,才會知道珍惜。 我感激,領導的信任,老師的協作,家長的支持.多少故事讓我感到欣慰,多少情景讓我為之自豪,多少微笑終生難忘。 這就是我們的老師,怎不讓我感動,怎不讓我自豪,我驕傲,我是一名幼兒教師!

『陸』 我是一名幼兒園的教師,學校舉行師德師風演講,誰能幫我寫個

各位同仁: 大家好! 世上有很多東西,給予他人時,往往是越分越少,而有一樣東西卻是越分越多。您也許會驚奇地問:「那是什麼呢?」我將毫不遲疑的回答您:「那就是愛!」愛,不是索取,不是等價交換,而是付出,是給予,是自我犧牲。 「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教師應用自己博大的愛去溫暖每一位學生。教師只有熱愛學生、尊重學生,才能去精心地培養學生,只有愛得深,才能更認真、更耐心、更細心地對學生進行教育。「愛」源於高尚的師德,「愛」意味著無私的奉獻。我認為教師對學生的愛,不是出自個人的恩怨,而是出自社會的需要、教育的需要。這種愛是穩固的、深厚的,是與教師所肩負的社會責任緊密相連的。 當我第一次站在孩子們面前的時候,一切都讓我新鮮、好奇。看看這張臉、摸摸那個頭,多像一枚枚蓓蕾仰著小臉,渴求著陽光雨露。每天清晨「老師,您早。」那童稚的問候,給我帶來了一天的快樂和生機;每天傍晚隨著一聲聲「老師,再見。」給我留下明天的希望之光。孩子們純潔的心、聖潔的情、深厚的意,凈化了我的心靈,激起了我對教育事業深深的愛,我真正地體會到了一個教師所有的幸福和快樂。那間教室里放飛的是希望,守巢的是自己;那塊黑板寫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那根粉筆畫出的是彩虹,流下的是淚滴,奉獻的是自己。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深深地懂得,教師對學生的愛,不能局限於個別的對象,而是面向全體學生。教師所肩負的是對一代人的教育使命,並非對個別人的教育任務。這種責任和愛能超越一切,匯聚成一股無可阻擋的力量,我用我的愛心感化著學習困難的學生。當然,教師對學生的愛,不是無原則的,而是始終與對學生的嚴格要求相結合的。要愛中有嚴,嚴中有愛,愛而不寵,嚴而有格,嚴慈相濟,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 唐代韓愈曾經為我們老師寫過一篇文章,裡面寫到:「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說的就是我們教師教育學生的第一目的是「傳道」,即教授做人的道理,第二才是知識技能。教育學生是不是多上幾節思品課,讓學生背誦日常行為規范就可以了呢?不是的。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作為教師我們要在要在日常教學中發揮模範、表率作用,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言談風貌。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的素質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風和學校的校風,教師的形象直接關系著學生素質的培養。「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用自身的榜樣作用和人格魅力,讓學生佩服,從而仿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相信合格的教師才能塑造出合格的學生。 歲月匆匆,我在教師崗位上已經工作了一年,經過了這300多個日日夜夜,我也經歷了很多的酸甜苦辣。但是常言說的好:為了孩子的一切,為了一切的孩子。而這個目的的達成,我仍需努力。 印度大詩人泰戈爾說過:「花的事業是甜蜜的,果的事業是珍貴的,讓我干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總是謙遜地垂著她的綠蔭的。」 讓我們用慈愛呵護純真;用智慧孕育成長;用真誠開啟心靈;用希冀放飛理想,我將用自己的雙手和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

熱點內容
中國房價歷史 發布:2025-07-05 16:22:07 瀏覽:309
2年級的英語 發布:2025-07-05 13:33:31 瀏覽:773
初中物理電動機 發布:2025-07-05 11:48:09 瀏覽:245
慈利教育網 發布:2025-07-05 11:15:09 瀏覽:622
奧特曼黑歷史 發布:2025-07-05 05:13:59 瀏覽:8
2017全國二語文試卷 發布:2025-07-05 02:17:04 瀏覽:679
德陽是哪個省的 發布:2025-07-05 01:20:18 瀏覽:562
歐豪年彩墨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5 00:38:16 瀏覽:713
教學實踐內容 發布:2025-07-04 21:32:22 瀏覽:431
雲南教育論文 發布:2025-07-04 18:10:10 瀏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