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從教
作為教師,既要教書,又要育人,以身作則,率先垂範,表現了高尚的品體和情操,學生才會尊敬你、愛戴你。學生願意與你接近交知心朋友,你才會得心應手,才能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工作的方方面面才會有新的起色。
從教三十多年來,我一直注重教師的師德修養,因為一節課的一言一行,都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眾所周知,每個班的學生是參差不齊的,當教師的就應該一規同仁,平等的對待和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做到以情動人,誨人不倦。
對於那些品學兼優的「尖子生」,當然要熱愛、要培養,對那些心靈有創傷品行或學習不合格的所謂「差生」(現在稱為「待優生」)更應加倍的關心。因為他們更需要大家的溫暖。如果說前者對所有教師來講比較容易做到,那麼,後者就不可能是所有教師能做到的。因此在如何對待「差生」的問題上,是我們每一位教師在錘煉師德時的起馬要求。
有些學生,由於學習成績差而感到自卑,不敢和教師接近,甚至躲著老師,對這樣的學生,教師不要冷漠訓斥另眼看待。前幾年7年級,有一名最差的學生,其中測驗時語文成績56分,數學成績47分,同學們有瞧不起他的傾向,還說一些風諒話,科任老師也感到十分頭疼,認為沒什麼希望。針對這種狀況,班主任老師並沒有嫌棄他,而是主動找他談心,幫他分析原因,同時制止大家對他的看法,商量幫助他提高成績的辦法。在課堂上,老師採用專門提問的方法促使他集中精力去感悟所學的內容,課後經常與他交談,還面對面進行批改作業,一旦發現進步,便立即給予鼓勵,經常在生活上問寒問暖,耐心啟發輔導,這位學生學習態度端正了,各方面積極要求上進,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中考中的平均分90.7分的成績考入了普通高中。
這件事例說明了「差生」是多麼需要老師的溫暖與鼓勵啊!因此,我認為幫助「差生」首先要解決一個感情問題,以愛去溫暖他們的心,當他們一旦感受到老師的溫暖時,師生關系就融洽了。教與學的距離就縮短了,只有這時,才能逐步提高教學質量。
大家都知道,愛生還要努力發掘「差生」身上的「閃光點」,盡管這種「閃光點」十分微弱,甚至被黑暗掩蓋著。教師要努力發現它,開掘它,並作為鼓勵學生的動力。8年級有位學生,有欺負學生的毛病,曾多次被家長找到學校,但是通過多次接觸和觀察,發現他熱愛勞動,關心集體,政教處就讓他當了勞動委員,經過一段時間的考驗,該生對工作很負責,還主動帶領同學去圍牆下拾廢紙片,幹得非常出色,得到老師的同學們的贊譽。
如果說,一個「差生」總會有「閃光點」的話,那麼,一個差的集體中,也會出現一些好人好事,我們善於捕捉這些「閃光點」,並及時進行表揚。這些無數的「閃光點」意味著高尚的情操已經在學生的心裡萌發出了「嫩芽」,它將促進集體的凝聚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教師對學生的愛,並不是一種無目的的情感享受,而是為了更好地完成教書育人的使命。因此,熱愛學生的情感,一定要同誨人不倦的精神緊密的結合起來,並樹立良好的師德形象。悔人不倦,就是堅持對學生進行長期的反復的耐心的教育。教育不同的學生,就用不同的方法,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使學生充滿對學習的興趣,內涵積極向上的信心和勇氣。
多年的實踐中,良好的師德在教學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師德在教學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2018年1月建國以來第一個由中共中央下發的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出台了,由此可見,教師隊伍建設尤其師德建設問題多麼重要,隨著新時代的挑戰、我們就要向更高的水準看齊。
㈡ 以師德師風,廉潔從教為主題的作文
響。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看看他們的眼睛,如星星般明亮,如泉水般清澈,是那樣的純潔那樣的堅定。在這樣的純潔面前,哪怕說錯一句話都是對他們的褻瀆;在這樣的堅定里,更多的是對老師的執著和無比的信任。孩子是未來社會的建設者,也是今後各條戰線的主力軍,提前對他們進行廉潔教育十分必要,也非常重要。他們正處於身心發育、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很容易受腐朽現象的侵蝕,而且這種不良意識一旦形成,以後就難以糾正。現在,某些電視節目充斥著對燈紅酒綠生活的渲染,部分書刊上堆積著對奢侈生活的描寫,生活中耳濡目染的也是父輩們的「迎來送往」。在這種環境下,如果不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提醒,很多孩子便會照搬成年人的某些行為,從而埋下隱患。而若想改變這些可能,則離不開我們的勤奮工作,廉潔從教,恪盡職守。因此,如何忠實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更好地做到廉潔從教,是我們每一位 老師都需要真心面對、認真思考的問題。
我們要通過廉潔教育進校園進課堂這樣一種有效的形式,使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能廉潔從教,為人師表,以自己高尚品行和聰明智慧,教書育人,提高學生全面素質,將自己的美好形象永遠留在學生的心坎里;使青少年兒童從小就懂得什麼是真善美,什麼是假惡丑,從而逐步懂得做什麼樣的人,怎樣做人,真正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親愛的老師們,孟子曰:「路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就讓我們從每一件小事做起,立足自己的本職崗位,以務實的態度,勤奮的精神,廉潔的作風投入教育事業中去!
㈢ 關於師德教育
教師的師德是靠著教師自己對自己工作的樂趣所培養的。在古代,教師通常是那些比常人對精神層面的知識熱情更大的人,通常他們就是那些通向永恆知識的門徑;而學生也是那些對此極為仰慕的人。總之,教師和學生都不是普通人,都是那些對知識(非權力和金錢)極度渴望的人。
現在呢,人們認為知識服務生活,老師和學生都是對權力和金錢極為渴望的人。老師想著名銜和薪水,學也想著未來能有同樣的事。這種師生關系實際上就是假造的。
在這種條件下,從師教師職業的人,總認為憑著教師的頭銜應該多受到一些尊敬,不至於像演員一樣,如果演出失敗就遭觀眾唾棄。實際上,教師幾乎就是演員,也應該安然接受這一待遇。因為時代不同了,雖然名稱相同,但也已經是名不副實了。教師教授的不再是稀有的神聖知識,而是普通甚至下賤的數理常識,那些死記硬背的東西,那些與精神和高層追求毫無瓜葛的東西。
現代教師就是偽裝的演員、推銷員和保姆。當然,也不要指望他們對顧客有多敬業。現代教學已經不允許學生自由提出他們對教學的渴求了,目標一開始就定義了,內容也定義了。留給少數虔誠的、單純地想做好教師這一工作的人,自由發揮的空間只是不足為道的戲份。學生、家長、校方,沒有一方是真的希望教學能夠按照其既定的科學效果進行的,不過都是維持原有的觀念。
對於教師而言,傳授學生真實的知識,就是師德。而不是關注教學的手段、工具和規則。教師為什麼要去學心理學,這簡直就是荒誕。教師不應只是單純地幻想,學生能夠圍上來殷勤地詢問問題,哪怕是出於刁難而說出的疑問,教師不能再一廂情願地寄希望於那些老舊的思想畫面了。限制在舊的教學框架里的老師這一角色,新上任的人應該理解,這不是令人愉悅的顯現,而是又一俗套的重演。
在擁有細致的科技工具和革命性的觀念加以傳播的時代,為什麼一個學生要寄希望於一個機僵硬地反射觀念的老師,老師只要提出目標和具體的數據就好。一個站在古老客套的教室里的教師,他首先要打破所有環境的舊習,哪怕要學生自由聯想都比讓他們聽自己說話要強。那就是——讓學生嘗試扮演教師這一角色。為什麼我們的課堂「不敢」讓學生「思考」,為什麼課堂的進展不能建立在學生自己的思考里……
像提問者問的問題,為何要關心家長,為何要關心學生的出勤率,為何要關心紀律、人情世故和講義?WHY CARE ABOUT THAT ?WHY SOMEBODY SHOULD CARE ABOUT THAT?!
㈣ 如何堅守教師從教的職業道德底線
視課堂如生命的敬業精神,敢於自檢討,勇於承認錯誤的擔當精神,明白要做一個什麼樣的老師,怎麼做才是一個敬業愛崗,盡職奉獻,守紀惜譽,知榮明恥的優秀教師;
然後從「敬畏事業講師德,嚴守教師底線;
敬畏法紀懂規矩,嚴守公民紅線;
敬畏職業守紀律,嚴守執業邊線」三個方面深入淺出地剖析了教師有償補課、體罰和變相體罰、酒後駕車、公然索禮等損害教師形象的案例,闡明師德師風的底線、紅線、邊線是所有教師不可逾越的「禁區」。
「講師德、懂規矩、守紀律」巡講報告會是對優良師德師風的弘揚與洗禮,精彩的報告讓該校教職工清醒地認識到工作生活中出現「自律意識不強、從教行為不廉、施教行為不端、個人形象不佳、愛崗敬業精神不強」會有損教師形象,甚至會給的個人事業和整個教體事業帶來嚴重影響,告誡教職工要常懷敬畏之心,在思想上自覺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行動上向優秀教師看齊,堅守道德底線,不觸碰紀律紅線,提師能、修師德、嚴紀律,做一名黨和人民群眾滿意的好教師,為上虞職教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
㈤ 如何確立良好的師德師風從教教案
1、在依法執教方面,盡管我能夠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能夠自覺遵守教育法版律法規,權沒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但學習和宣傳教育政策不夠深入,有時候還存在消極的教育言論、行動等問題。依法治教就是要求教師從嚴格守法的高度,在全部職業行為中始終堅持正確的方向,這是教師職業道德的首要准則,我有時候放鬆了或不注意這個准則。
2、在愛崗敬業方面,我基本上能夠做到熱愛教育、熱愛學校,教書育人,注意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傳播有益學生身心健康思想。愛是教師職業的基礎,愛崗敬業是教師處理與教育事業之間關系的准則,是全部教師職業道德的基礎前提。但有時候我對待工作還不夠盡職盡責;在備課、上課、批改作業等方面,偶爾有敷衍塞責現象。
3、在熱愛學生方面,我關心愛護學生,尊重其人格;耐心教導,保護學生合法權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但在平等、公平對待學生,特別是要求學生方面,過於嚴格。熱愛學生是教師處理與學生之間關系的准則,是全部教師職業道德的精髓。愛是教育的萬金油,當教育之愛成為普照的春暉,師生之間愛的能量就會在交換與互動中不斷裂變,釋放能量,產生一個個教育的奇跡。如何激發愛心、永保愛心,我尚待努力。
㈥ 師德教育的原則有哪些
師德:教師道德是一種職業道德。教師的職業道德,簡稱「師德」,它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准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2013年5月印發《關於加強和改進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就加強和改進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作出部署,將建立師德考核檔案。
在實施素質教育的新形勢下,加強師德建設應當遵循下邊這些基本原則和要求。
第一,以轉變教育思想為先導
教師的職業道德行為,從來就不是一種孤立的行為,它總是要受到某種教育思想的自覺指導或深刻影響。比如,在「應試教育」下,一些教師的教育思想就完全是圍繞著「應試」二字來構建的。於是,在這些教師的心目中,一個個活生生的學生便都變成了一部部「應試」的機器。在這種「目中無人」的教育思想的支配下,教師也就可以不尊重學生,可以不考慮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客觀需要,可以只維護一部分學生而排斥另一部分學生,甚至可以隨意侮辱、斥責和打罵學生。更為可悲的是,由於有些人對錯誤教育思想已經習以為常,因此當別人責備他們的上述行為時,他們還會振振有詞地說:『我這都是為了學生好!」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首先沖破舊教育思想的束縛,單純就行為抓行為,師德建設怎麼可能取得應有的成效呢?由此可見,當前加強師德建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首先要在廣大教師心目中真正樹立起「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和由此而產生的正確的育人觀念。
第二,以優化師生關系為核心
素質教育作為一種「以人為本」的教育,為了真正實現促進學生健康、全面、和諧地發展的目的,就必須調整好教育過程中最基本的人際關系——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在應試教育傾向下,最常見的情況是教師圍著「應試」轉,學生圍著教師轉。處於被動地位的學生,從教師身上感受到的主要不是親情而是壓力,所以師生關系往往比較緊張,有時還會產生對抗。而實施素質教育,則要求教師把主動權交還給學生,保護和發展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真正成為自身學習和成長的主人,主動地、生動活潑地成長。為此,教師在整個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就必須堅持擺正自己的位置,堅持時時處處把「為學生健康成長服務」當作自己一切行為的准則。由此可見,素質教育對教師道德提出的更高要求,最集中地就體現在教師能否正確處理師生關系這個問題上。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是素質教育下教師道德的重要標志;優化師生關系,是素質教育下加強師德建設的核心。
第三;以體現時代精神為特色
教師職業既是一種十分古老的職業,又是一種需要隨著社會發展勇於站到時代前列的職業。中外師德傳統中固然有許多精華值得我們借鑒和吸收,但當代師德建設更需要體現時代精神。當今我們生活的時代,是中華民族生機勃勃走向振興的時代,也是全世界積極迎接知識經濟挑戰的時代。深化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就是要使學生真正成為「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一代新人,以便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而要培養富有時代精神的學生,就必須首先下功夫建設一支富有時代精神的教師隊伍。因此,新時期的師德建設在指導思想上必須進一步更新,在內容上必須進個步充實,在層次上必須進一步提高。振興中華的信念、寬廣開放的見識、民主幹等的觀念、開拓創新的膽魄、終身學習的志向、合作競爭的意識等等,都應當有機地融匯到新時期的教師職業道德之中,從而使師德建設更加富有時代特色。
第四,以強化實踐環節為重點
一切道德建設問題說到底都是一個實踐問題,師德建設也是如此。在師德建設中強調實踐環節,並不是說理論不重要,而是說理論一定要面向實際,善於有針對性地解決廣大教師在實踐中遇到的具體矛盾和問題。當前,師德建設雖然已經引起廣泛重視,但總的說來,講「必要性」比較多,講「怎樣做」比較少,講「應當怎樣做」比較多,講「如何才能做到」比較少。這樣一來,與廣大教師的實際就存在著較大差距,因而也就難以在情感上引起教師強烈共鳴.在行動上給予教師切實指導。為了使師德建設能夠真正得到深化,就必須克服這種傾向。有關師德建設的報告、講話、文章、書籍,都要力求更加貼近教師的實際,使廣大教師確實感到親切可行。對於許多優秀教師在師德實踐中創造和積累的經驗、做法和體會,要積極挖掘和整理,以便用這些有血有肉的生動典型事例來感染、鼓舞和帶動更多的人。總之,突出實踐環節,力求做到理論與實際相互結合。理性與感性相互交融,對於增強師德建設的實際成效是十分重要的。
第五,以發揮教師的自覺性為基本途徑
道德作為人們的行為規范之一,與法律、紀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其聯系主要是:遵紀守法是道德修養的基礎和前提,離開遵紀守法就根本談不上道德修養。其區別則表現在:道德與法律、紀律相比,是一種更高層次的要求;提高道德水平主要不能靠外界的強制,而要靠人們發揮內在的自律精神。實踐證明,教師提高師德修養,是一個長期而又艱苦的自我教育過程。因此,加強師德建設的基本途徑,主要在於發揮廣大教師的自覺性。那種完全指望依靠強制手段來推進師德建設的想法,是違背道德建設的客觀規律的,是行不通的。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素質教育本身就是一種需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教育,如果教師連自身都只會聽人擺布而不善於發揮主體性,那麼他們又怎能承擔起實施素質教育的重任呢?所以,加強師德建設必須同推進學校民主建設、落實教師主人翁地位、維護教師合法權益、改善教師工作和生活條件緊密結合起來,要滿腔熱情地支持群眾性師德建設活動,建立和健全合理的規章制度,使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真正得到充分發揚。
堅持上述幾條原則和要求,對於在素質教育下加強師德建設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㈦ 從師德方面講如何當一名好教師
如何當一名好教師
1.正己
2.立德
3.愛語
4.力行
5.同事
㈧ 如何堅守教師從教的職業道德底線師德討論稿
視課堂如生命的敬業精神,敢於自我檢討,勇於承認錯誤的擔當精神,明白要做一個什麼樣的老師,怎麼做才是一個敬業愛崗,盡職奉獻,守紀惜譽,知榮明恥的優秀教師;然後從「敬畏事業講師德,嚴守教師底線;敬畏法紀懂規矩,嚴守公民紅線;敬畏職業守紀律,嚴守執業邊線」三個方面深入淺出地剖析了教師有償補課、體罰和變相體罰、酒後駕車、公然索禮等損害教師形象的案例,闡明師德師風的底線、紅線、邊線是所有教師不可逾越的「禁區」。
「講師德、懂規矩、守紀律」巡講報告會是對優良師德師風的弘揚與洗禮,精彩的報告讓該校教職工清醒地認識到工作生活中出現「自律意識不強、從教行為不廉、施教行為不端、個人形象不佳、愛崗敬業精神不強」會有損教師形象,甚至會給我們的個人事業和整個教體事業帶來嚴重影響,告誡教職工要常懷敬畏之心,在思想上自覺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行動上向優秀教師看齊,堅守道德底線,不觸碰紀律紅線,提師能、修師德、嚴紀律,做一名黨和人民群眾滿意的好教師,為我們上虞職教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