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暑期人流
A. 博物館規定每批參觀人數不超過200人,怎麼安排合適
根據每天的人流總量和峰值,制定一個合適的計劃,可以制定一些巧妙的措施進行人流的疏導,比如說在人流相對少的某個時段可以提供免費茶水、咖啡什麼的。總之結合實際想想辦法。
B. 上海博物館8月有什麼活動
中國傳統節日系列活動系列講座七月鬼話——中元節與中國「鬼文化」時間:8月29日14︰00地點:上海博物館觀眾活動中心主講人:上海博物館教育部主任、副研究員 郭青生 鬼是中國文化中十分有趣的一個話題。他們死去了,卻尚與塵世相通,甚至託身、返魂,好像生死不過是現實中此處與彼方的關系。中元節時,生者點一盞河燈,看它飄遠,就像護著亡魂安然地歸去…… 以上講座為免費項目,限額100人,請撥打96968686咨詢熱線提前預約,逾時入場恕不保留座席。 清帝與景德鎮官窯 時間:8月16日14︰00地點:上海博物館觀眾活動中心主講人:上海博物館陶瓷研究部研究員 周麗麗小小一件瓷器,同樣可以看出朝代更迭,國運興衰。康熙瓷,端莊挺拔;雍正瓷,淡雅靈秀;乾隆瓷,奇巧繁復……康雍乾瓷器在藝術風格上的突破和製作工藝上的創新,無疑都與當朝皇帝的個人品味和喜好大大相關。而隨著清代中後期國力的衰敗,景德鎮的官窯也告別了它的巔峰時期。 古硯賞鑒時間:8月22日14︰00地點:上海博物館觀眾活動中心主講人:上海博物館工藝研究部副研究員 華慈祥硯是古代「文房四寶」之一,以質地堅實,能傳之百代,歷來就是鑒賞、收藏的重點。近年來,文房用具的收藏逐漸興起,古硯更是以其質地的多樣、雕飾的精湛,以及濃厚的文人氣息成為典藏之選。本次講座為您講述古硯的發展軌跡、硯材石品、文人銘硯以及名家制硯,與您一同做一次古硯巡禮。 古書畫鑒定四題 時間:8月23日14︰00地點:上海博物館觀眾活動中心主講人:上海博物館書畫研究部副研究員 凌利中題款、題跋、印章、紙絹、裝裱等等,都是中國古代書畫不可剝離的文化與藝術內涵,也是後世鑒定古書畫的重要標尺。古書畫的鑒定者,就像是書畫史上的偵探,不能放過一絲可疑的細節。失之毫釐,差之千里,此即所謂也。以上講座為免費活動,限額100人,請撥打96968686咨詢熱線提前預約,逾時入場恕不保留座席。
8月14日15︰00南北朝佛像中國古代雕塑館李柏華8月21日15︰00明式傢具中國明清傢具館劉剛8月28日15︰00清代書法中國古代書法館劉一聞 8月18日9︰30盧浮宮博物館上海博物館信息中心主任 胡江8月25日9︰30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上海博物館教育部副主任 陳曾路 http://www.shanghaimuseum.net/cn/wbkx/detail.jsp?id=11287登陸上海博物館門戶網站,可以查詢更詳細的資料。
C. 「博物館游學」藏著哪些貓膩
「我是小木匠」主題夏令營火熱招募;「中國通史」學習體驗營名額緊俏;「龍的傳人」故宮深度研學……伴隨著中高考中傳統文化試題增加,今年暑假打著博物館、傳統文化旗號的「游學」「夏令營」活動不少,且大多收費不菲。
這些聽上去很高端的游學項目魚目混珠,靠網上內容拼講解詞,只要「動手」就標榜「工匠精神」,甚至蹭著免費資源「收費游學」……不僅如此,這些游學項目的質量、價格等監管問題也屬空白。
缺監管市場定價無上限
想了解「博物館游學」的質量,還真沒地兒問。
市教委發布的2018年暑假工作通知中明確:加強對夏令營的管理。各區教育部門要明確「誰主辦、誰負責」的原則。各個學校組織夏令營要在區教委報備。
但非校辦的「博物館游學」質量、價格到底誰來管?記者先後撥打教育部門、文博部門、物價局、工商部門等9個服務熱線,均未得到明確答案。96391教育咨詢服務熱線接線員建議記者向各區教委「社會力量科」咨詢,記者撥打後,被告知「並不負責相關業務」「到底誰負責不清楚」。各博物館、文物部門對於類似活動也沒有審批和監管權。工商部門則表示,目前「夏令營」「國內游學」等尚未納入企業經營范圍類別。
D. 世界上的博物館為什麼周一閉館
溯源 周一閉館怎麼來的?
自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國博的前身——中國歷史博物館等大博物館開始實行周一閉館,自1985年後,全國博物館逐漸形成每周一閉館的「慣例」,其實這一天主要是對博物館藏品、安全、衛生等進行維護。
博物館選擇周一閉館的原因主要是由於在周末雙休日,參觀人流最大,緊跟著的周一參觀者會少許多。而經歷過周末大人流後的博物館,也是最需要「休整」的,「首先是進行物質維護、設備調試和衛生清掃。如科技館等場所的許多互動展項都需維護,有些文物展品需要變化位置等。」
另外,有時博物館也會利用周一進行臨時布展,或選擇「休整」時間完成重要展品的進出庫等。「可以說,博物館選擇一天閉館調整,安排一些不適宜遊客在場的事項,這是極為必要的。」
現行固定模式合理嗎?
「在七八十年代,我國的博物館數量有限,參觀需求也有限。在2014年故宮博物院實行周一閉館政策之前,大容量的景點、博物館——故宮開門迎客,讓博物館觀眾無處可去的矛盾並不明顯。因此,當時全部的博物館都在周一閉館並沒有顯現出任何『供需矛盾』。」
但是,近年來,中國的博物館數量迅速增加,參觀博物館也日益成為了人們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種情況下,周一閉館的「固定模式」沒有隨之進行「應景」的調整。「拿北京來說,旅遊行業日益火爆,博物館、科技館等室內參觀場所日益成為外地觀眾重要的旅遊『站點』。參觀人數的激增和周一全體關門的博物館、科技館等場所形成矛盾。」
國際上是怎麼做的?
與博物館呼籲觀眾「錯峰」參觀的方法相類似,博物館本身也可採取「錯峰」閉館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拿北京市來說,我建議國家級博物館和市級博物館可以錯開休息,如:在國家大博物館普遍休息的周一,市屬博物館堅持開館;到了周二,市屬博物館再閉館休整。這樣,首博、孔廟國子監博物館等精彩市屬博物館既可以保證周一博物館觀眾『有處可去』,又能分擔一部分既定的客流壓力。周二的集體閉館又便於北京市文物系統等上級單位安排管理和事務性工作。」
「周一閉館」並不是國際「慣例」,國外許多大博在安排博物館休整和觀眾參觀需求的關系時,都有靈活的調整。如就法國而言,巴黎市屬的博物館採取每周一閉館,逢節假日休息的制度;但盧浮宮、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和畢加索博物館等重要大博則每周二閉館,二者互為補充。在英國,大英博物館僅在元旦和聖誕節閉關3天。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近年也取消了周一閉館日。
E. 美國 古根海姆博物館的人流上下是共用一條通道嗎
轉自網路--【美國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 【簡介】 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全稱所羅門·R·古根海姆博物館(the 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 ,是古根海姆美術館群的總部。該建築是紐約著名的地標建築,由美國20世紀最著名的建築師弗蘭克·勞埃德·賴特(Frank Lloyd Wright)設計,建築坐落在紐約市一條街道的拐角處,與其他任何建築物都迥然不同,可以說外觀像一隻茶杯,或者像一條巨大的白色彈簧,可能是因為螺旋線結構也有人說像海螺。 該建築為賴特是晚年的傑作。1947年進行設計,1959年建成後,一直被認為是現代建築藝術的精品,以至於近四十年來博物館中的任何展品都無法與之比美。建築外觀簡潔,白色,螺旋形混凝土結構,與傳統博物館的建築風格迥然不同。1969年又增加了一座長方形的3層輔助性建築,1990年古根海姆博物館再次增建了一個矩形的附屬建築,形成今天的樣子。 【建館基礎】 美國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手繪圖 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是世界著名的私立現代藝術博物館,是世界上最早在博物館業引入和運用「文化產業」概念並在事業上獲得巨大成功的博物館。他們的運作方式被世人稱為「古根海姆模式」。博物館的奠基人所羅門·R·古根海姆出身於一個富裕的瑞士裔大家庭,他們家族主要是在19世紀美國采礦業中發家致富的。 經過許多人的共同努力,古根海姆博物館成為世界著名的現代藝術博物館,在紐約擁有兩處展覽場館並在義大利威尼斯擁有分館。作為世界上最著名的西方現代美術博物館之一,該館的收藏基本上是印象派以後各名家的作品,尤其是抽象藝術品的收藏更是居於世界各博物館之首。 【建築師簡介】 建築師弗蘭克·勞埃德·賴特 建築師弗蘭克·勞埃德·賴特為美國最有創意的建築師之一,從19世紀80年代開始從事這一行已很長時間,一直工作到1959年去世,作品超過了600件。賴特以設計私人住宅而著名,其職業生涯有兩段時期至為重要,一段為1900~1910年為其獲得聲譽的草原住宅的設計,一段為20世紀30年代他設計了久負盛名的流水別墅(Falling water),以及一系列的美國風住宅。 多年來賴特一直探求以一條三向度的螺旋形的結構,而不是圓形平面的結構,來包容一個空間,使人們真正體驗空間中的運動。他認為人們沿著螺旋形坡道走動時,周圍的空間才是連續的、漸變的,而不是片斷的、折疊的。為了這個觀點,他曾在舊金山設計一家螺旋形的商店,在匹茲堡建一處螺旋形的車庫,這次又說服業主,使他相信螺旋形是博物館最好的形式。1986年,古根海姆博物館獲得了美國建築師協會25年獎的殊榮。 【建築設計】 美國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內景圖 古根海姆博物館的外部非常朴實無華,只是將博物館的名字裝飾了一下。平滑的白色混凝土覆蓋在牆上,使它們彷彿更像一座巨大的雕塑而不是建築物。 建築物的外部向上、向外螺旋上升,內部的曲線和斜坡則通到6層。螺旋的中部形成一個敞開的空間,從玻璃圓層頂採光。美術館分成兩個體積,大的一個是陳列廳,6層;小的是行政辦公部分,4層。陳列大廳是一個倒立的螺旋形空間,高約30米,大廳頂部是一個花瓣形的玻璃頂,四周是盤旋而上的層層挑台,地面以3%的坡度緩慢上升。參觀時觀眾先乘電梯到最上層,然後順坡而下,參觀路線共長430米。美術館的陳列品就沿著坡道的牆壁懸掛著,觀眾邊走邊欣賞,不知不覺之中就走完了6層高的坡道,看完了展品,這顯然比那種常規的一間套一間的展覽室要有趣和輕松得多。 該博物館保存了所羅門·R·古根海姆有現代藝術收藏品,許多展品由金屬桿懸掛著,看起來似浮在空中。按照傳統,博物館在沿大廳四周的牆上展覽藝術作品。但古根海姆打破了傳統的慣例。 【有關建築的贊譽和爭議】 所羅門·R·古根海姆在博物館開工前就已經去世,1959年古根海姆博物館對外開放時,賴特也已經去世半年多了。可是有的批評家並未因此善罷甘休,他們認為弧線型的展覽區是對繪畫藝術的褻瀆。甚至有二十位藝術家簽名拒絕在古根海姆博物館展出他們的作品。這樣的行為是由於對現代藝術的誤解造成的,現在,對現代藝術和古根海姆博物館的誤解已經煙消雲散了。 個人游記體會-- 因為設計的螺旋坡面是連續的,所以就一條道,走上去參觀再原路返回。不過旁邊是有電梯的,所以人們一般到頂層看完累了就可以乘電梯下來, 反之亦然。 道上會有人流上下不同方向,不過不妨礙看藝術品的,大家都很禮讓, 有足夠空間。 個人認為還是先走上去再乘電梯下來更優化,因為博物館里的作品主要是Kandinsky的個人展,是按他的創作年代順序從底層往高層鋪的,最高層就是他最後的幾幅作品了。
F. 上海博物館是不是現在免費了,如何防止人過多擁擠
你只會看見有無數人在排隊進館,但決不會看見館內人滿為患的。博物館是有人流限制的,超過規定後是幾個人出來才能幾個進去的。所以不用擔心擁擠問題。
G. 北京軍事博物館與國家博物館暑假周一閉館嗎
閉館
H. 故宮博物院,一年遊客最少是什麼時候呢
故宮這地方,除了重大節日外都可以去,非周末更好。說閉館日和大年初一的,臣妾真的做不到……那麼問題來了,怎麼在正常遊人的情況下有相對良好的游覽體驗,見到人更少的故宮呢?對於早上第一個跑的辦法是同意的,但是,好難好累的樣子……我的答案其實沒有他的那麼無懈可擊,但是非常實用,適合想要輕松遊玩和拍照的人。我的推薦是,中午入宮,先看兩邊的宮殿,最後在臨近清場時走一遍中軸線,不緊不慢,並且真沒多少人。故宮最大的特色是一條中軸線直通,兩邊是分散的小宮闕,這就是在中午拍的,因為,只要往中軸線兩邊看,一般真的是沒有人的。
圖
I. 博物館志願者怎麼拉客
博物館志願者需要拉客嗎……又不是餐廳服務
你可以到處隨便走走,看見誰需要幫助就詢問
博物館一般說人流都挺多的,所以也會出現不少的麻煩事
J. 國家博物館參觀有人流限制嗎
有的,所以你可以提前預約包括手機簡訊預約、網上預約和電話預約(電話預約僅限20人以上持單位或機構介紹信的團體)等方式,於參觀當日在西門南側票務中心憑有效證件和預約編碼換領參觀票,並從西門入場參觀各免費展覽。 如未能提前預約,可以在參觀當日持有效證件至西門票務中心(持二代身份證請至西門北側票務中心,其他有效證件請至西門南側票務中心)領取免費參觀券,並從西門入場參觀各免費展覽。 如有個別收費特展,將會在票務中心、西大廳服務台和網站展覽介紹頁面註明,並在該展覽展廳門口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