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學生家長社會三位一體的師德評價表

學生家長社會三位一體的師德評價表

發布時間: 2021-03-27 01:58:13

Ⅰ 小學三年級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思想品德教育評價表家長評價怎麼

家長對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主要從孩子的家庭作業(對、錯)可以看出,也可以從單元考試成績看出,這兩個方面能判斷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和學習能力。
家長對孩子在家庭的表現:主要從孩子的家庭勞動的態度是否積極,是否熱情,從而判斷孩子的勞動能力、勞動技能。
家長對孩子的社會的表現:主要從孩子的社會公益活動的參與態度等情況,這樣能判斷孩子對社會責任感。
總之,孩子的學習不僅僅是學校教育,而是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多方面的,這樣教育更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

中學生綜合素質家長評價表如何填寫

我的孩子在開來學階段表現良源好,雖然學習成績中上,但品行優秀,孝敬父母,在學校為同學老師效力,在家幫父母勞動.是個說一不二的好孩子.

我們都很喜歡他,而且都對他很欣賞,盡管成績不是很好,但在這個物流豐富的社會上,對品德是可取的,品德是重要的.這點我們很高興.

我們也相信他會更加進步,希望下學期要更加上進,努力刻苦的學習,為早日成為一名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而努力奮斗。

第一學期的學習的結束了,但現在還不是該放鬆的時候,反而是學習的再次起航,這三年他是人生中重要的里程碑,我們翹首以待!

師德考核,以學生和家長的意見為參考,你怎麼看

在教育教學中 ,一般認為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是教育和被教育,管理和被管理的關系,但是近日北京市教委的一份文件卻讓人對這個定位有點模糊,好像老師變成了服務者,學生和家長變成了服務對象。前段時間,北京市教委發布了新的師德考核辦法,在辦法中明確提出:家長,學生的意見將納入中小學老師的師德考核內容。也就是說,學生家長是否滿意將成為判斷老師師德考核是否合格的一個重要標准。

學生,家長對老師的看法固然很重要,他們對老師的業務能力,師德也最有發言權,但是以此為師德考核的依據會讓老師在教學管理中顧慮重重。學校可以對家長採用發放信息反饋的問卷調查,收集家長對老師的意見和建議學校根據反饋情況對老師進行調查,合理評價,而不是直接由家長學生來參與老師的評價。

北京市教委的師德考核方案,讓家長和學生參與老師的師德考核評價,看上去充分尊重了學生和家長的權力,然而家長和學生的評價未必能客觀公正,反而容易使老師們戰戰兢兢無所適從。這個考核辦法操作起來對教學工作未必有促進的作用,一旦操作不當,很有可能弄巧成拙,事與願違。

Ⅳ 綜合素質評價表 家長評價學生一欄如何填寫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表
維度
要素
內容
道德品質
政治態度
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
誠實守信
為人誠實、言行一致
文明禮貌
遵守社會公德、舉止文明、尊老愛幼謙恭禮讓
儀容儀表
穿戴整潔、樸素大方、穿著打扮符合中學生要求
公民素養
品德修養
與人為善、樂於助人、樂於奉獻
遵紀守法
遵守國家法律法規、遵守校紀校規、遵守公共秩序
責任意識
有責任心和正義感、熱心公益活動,自尊自愛、自主自立、積極進取、有堅強的意志和毅力
情感態度
學習態度
勤奮學習、勇於探究、遵守課堂常規和作業常規
價值觀念
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感恩意識
孝敬父母、尊敬師長、有感恩之心
合作精神
協作精神
關心集體、維護集體榮譽、尊重他人、善於合作
溝通能力
學會傾聽、主動與他人溝通、具備一定的溝通技巧
組織協調
熱心參與校內外各種活動、具備組織管理能力

Ⅳ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表家長評價怎麼寫 要範文,謝謝。

1**是個懂事的孩子,雖然在進入青春期後獨立自主意識逐漸增強,時常會堅持自己的觀點,但是還是能夠接受父母的意見。他生活自立能力較強,能夠比較自覺努力地學習,對**和**的興趣比較濃,會經常閱讀一些相關的課外書。
2獨立自主意識逐漸增強,時常會堅持自己的觀點,但是還是能夠接受父母的意見。他生活自立能力較強,能夠比較自覺努力地學習,對**和**的興趣比較濃,會經常閱讀一些相關的課外書。
3我的孩子在這個沖刺階段表現良好,雖然學習成績中上,但品行優秀,孝敬父母,在學校為同學老師效力,在家幫父母勞動.是個說一不二的好孩子.
我們都很喜歡他,而且都對他很欣賞,盡管成績不是很好,但在這個物流豐富的社會上,對品德是可取的,品德是重要的.這點我們很高興.
我們也相信他會更加進步,進入高中後更加向上.
畢業不是學習的結束,反而是學習的再次起航,這是個重要的里程碑,我們翹首以待!
4我的孩子在這個沖刺階段表現良好,雖然學習成績中上,但品行優秀,孝敬父母,在學校為同學老師效力,在家幫父母勞動.是個說一不二的好孩子.
我們都很喜歡他,而且都對他很欣賞,盡管成績不是很好,但在這個物流豐富的社會上,對品德是可取的,品德是重要的.這點我們很高興.
我們也相信他會更加進步,進入高中後更加向上.

教師師德考核中的師德表現怎麼寫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對於教師的師德水平要求也越來越高。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時無刻不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回顧已走過的路,方方面面都有所提高,下面從幾個方面對師德師風進行一下自我剖析:

一、熱愛教師的職業是做好教學工作的前提。本人始終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自覺遵守國家的各項法律法規,熱愛教育事業和本職工作,對教師這個職業充滿責任感、幸福感。

一直來,熱愛學校,熱愛學生,注意為人師表,廉潔從表,模範地遵守社會公德,時時處處以師德規范的標准要求自己,教書育人,關心集體,團結、尊重同事,恪盡職守,嚴謹治學。



二、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堅持正確的方向,堅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以人為本,在教學過程中,告訴同學們,只有學好知識才能提高全民的素質,才能提升國力,個人才能有為人民服務的本領,在現代知識迅速擴張的時候,只有掌握足夠的知識,才不被時代淘汰。

積極投身於教科研工作,大膽進行現代教育技術與數學教學整合的教改嘗試。在每上完一堂課,我都會寫下自己的反思,以不斷督促自己進步。工作之餘,我盡量每天擠一點時間閱讀專業類的書籍,不斷給自己充電。

三、關心學生,熱愛學生,平等對待學生。愛學生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把學生當作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以尊重和依賴為前提做到嚴中有愛、嚴中有章、嚴中有信、嚴中有度。我經常從小處著手,從學生關心的事尋求最佳教育時機,給學生春風沐浴般的教育。

回顧一年來的工作,在得與失中思索,自己一直奉行踏實工作、虛心學習的原則,而這或喜或憂、或得或失的點點滴滴必將成為我生命中的絢麗色彩,點綴著我的人生,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揚長避短,爭取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Ⅶ 中學生綜合素質家長評價紀實表

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內容

評價內容評價要點

道德品質1、愛祖國、愛人民、愛科學、愛勞動、愛社會主義;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

2、關心國家及世界大事,維護國家利益和國家形象。

3、熱愛集體,積極參加集體活動,維護集體利益。

4、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助人為樂、待人真誠。

5、誠實守信、為人正派,能分清善惡、是非;自覺抵制違法和不良行為,考試不作弊。

公民素養6、遵守校紀校規,熟知並履行《中小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

7、了解法律知識,具有民主和法制觀念,能運用法律維護他人和自身利益。

8、具備一定的環保知識,有保護環境的意識和責任感;主動宣傳環保知識,自覺保護環境。

9、維護社會公德,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願意為他人和社會服務。

10、舉止文明,講究衛生,禮貌待人。

學習能力

12、。

14、能夠進行研究性學習,並掌握進行研究的初步方法。

15、

交流與

合作能力16、對現代社會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性有充分認識

17、具有團隊精神,有良好的人際關系,能夠為實現集體目標付出努力。

18、能用正確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觀點,並能理解、尊重他人的觀點,善於傾聽他人的意見。

19、能較好地運用一些交流和溝通的方法進行合作,和他人共同確立目標,並努力實現目標。

20、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能正確評價和調節自己的行為,和他人共同努力,直至實現既定目標。

運動與

健康21、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提高健康水平,精力充沛,能較好地完成各種學習和社會綜合實踐活動任務。

22、積極參加體育活動,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具備鍛煉健身的能力。

23、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能,努力達到國家規定的學生體質健康標准。

24、能正確地評價自己、認同自己,具有良好的自我調節能力;自尊、自信、自立、自強。

25、意志堅強、有恆心、有毅力,能積極應對挫折,能有效地調節情緒。

審美與

表現26、有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情調。

27、掌握一定的審美知識、能感受並欣賞生活、自然、藝術和科學中的美。

28、善於發現美,學會欣賞美,具有一定的藝術鑒賞力,達到課程標准要求。

29、積極參與各類健康的文化藝術活動並在參與中積極地追求美和表現美。

30、在學習和生活中有創造美的意識

Ⅷ 請問如何讓學生、家長、社會共同參與教師的課堂教學評價

傳統的思想品德課堂教學評價,在評價的主體上,教師是單一的主體,師生之間的關系是評價和被評價的關系。在評價過程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糾錯」、「挑毛病」,教師是至高無上的主宰者,學生是接受評價的被判者。這種單一主體的評價方式,其弊端在於:一是評價的結果容易出現片面、主觀,使評價失去客觀和公正,被評價者對評價的結果難以認同,因而評價的實效性不強;二是扭曲了正常的師生關系。在評價過程中,由於教師總是要千方百計地找學生的「碴」,學生因而不得不通過弄虛作假的辦法來應付教師的挑戰。久而久之,師生之間自然會產生敵對情緒;三是使學生的持續發展失去了原動力。因為學生在評價過程中始終處於被動地位,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得不到應有的保護,而且,學生對這種評價往往持一種應付、對抗、懼怕、逃避的態度。試想,這樣的評價,怎能促進學生的持續發展呢? 新課程的評價要求實施評價時,應注意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間互相評價相結合。突出強調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還讓學生家長積極參與評價活動。強調在評價時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發展。在評價的主體上,要從教師的單一主體走向多元主體,既包括教師的評價和學生的自我評價,也包括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和家長的評價。《品德與生活(社會)》的評價是開放性的,其評價特別「關注兒童豐富多彩的體驗和個性化的創意與表現」。因此,實施評價應著重解決好導向和定位兩個問題,建立起以學生為主、教師家長共同參與的開放性的、綜合量化評價機制十分必要。一、開放品德與生活(社會)課堂,緊密聯系學生生活,找准學生、家長、社會與課堂的融合點 長久以來,課堂作為教學的平台,因時間、空間的限製造成了教學評價的單一性。課本只是一個藍本,課堂只是一種載體,一切知識的得來,道理的明示都需要事實為依據。特別是品德與生活(社會)更是在三分源於課內,七分來自課外。周圍的生活世界對兒童的影響是廣泛的,兒童對世界的認識是多元的,兒童總是以自己對生活的觀察、體驗、感情為基礎,形成對世界的認識,對是非的判斷,對善惡的理解。品德與生活(社會)的課程資源不限於課堂或某一方面,而是輻射到學校、家庭、社區的方方面面,從教材擴展到對兒童有意義、有興趣的題材,從教室擴展到家庭、社會以及兒童其他的生活空間。因此,只有開放品德與生活(社會)的課堂,拓寬教學的時間與空間,才能給予學生、家長和社會參與教師課堂教學評價的契機。 大膽地「走出去」。道德源於生活,遠離生活的道德教育是懸空的,缺少根基的,只有將道德教育回歸兒童的生活世界,才能使兩者建立起真實而有意義的聯系。「育德並非只是讓學生記住抽象、教條的道德規范,而是在融合道德知識與學生的生活世界、生活經驗的過程中,學生不知不覺的內化規范並且踐化規范,從而完善人格。這種育德才是一種真正的教化。」品德與生活(社會)課要求教師及時捕捉來自於生活、社會上的,被學生熟知的素材,在滿足學生探索、發現的心理需求的同時,從學生內心進行道德教育。因此,在適合的時機,把品德與生活(社會)課堂搬到現實中、社會中,零距離地利用資源,引起學生最為真實的感觸,必能為教學評價的多元化創造條件。 如某教師對《親親大自然》一課的教學,就把課堂搬到了美麗的公園。教師和學生一起「比眼力」「比聽力」,「比誰對大自然的發現多」,金黃的落葉、動聽的鳥啼、各種眾林生物……孩子們開心地品著大自然的美麗,對「大自然」這一概念有一具體的認識。教師在孩子們探索到了一個時段後,設計了一個教學環節。「看看美麗的大自然,你發現人們留下了什麼?」孩子們立刻把探索的目光轉向了人類在大自然中留下的痕跡。公園的工作人員留下了精心培育後的花草,不文明的遊客留下了白色垃圾……強烈的對比使孩子們心中自然地產生了要維護大自然的美麗需要大家的努力,他們開始蹲下身去,拾起地上的塑料袋……有的孩子還不好意思地跟剛才自己踏過的花草說對不起。社會參與的強大力量,充分地體現在了這一課的教學評價中。 勇敢地「請進來」。要讓學生、家長和社會參與到教師的教學評價中。「請進來」可以縮短三者之間的距離,把三者集於矛盾沖突中,使三者之間的相互作用得到最大可能地結合。如某教師在教學三年級品德與社會《爸爸媽媽的心,我能懂》時,把學生的家長請到了課堂。這節課上,孩子們和家長共同回憶生活的酸甜苦辣,雙方互相傾訴了自己的心事,課堂成了親子交流的平台,雙方不僅學會了溝通,更使得學生體會到了家長的良苦用會,期間很多次家長和孩子都留下了眼淚。教師在孩子們對家長的用心有較深體會,最動感情之時,鼓勵孩子們為父母寫下心願卡,這樣一來,不僅把課內與課外相結合,更使家長和學生成為了評價的主體。 「請進來」還可以媒體方式請進一些在教學中可能遇到卻又無法在及時在現實中找到的素材。如在《我會幫助他人》一課中,孩子對課題產生了困惑:「雷鋒早死了,媽媽說幫助別人,自己會吃虧!」社會上的不良現象已經影響了孩子那顆稚嫩的心,某教師由於早有估計,立刻在課堂上展開了一次辯論會——「雷鋒真的死了嗎?」並通過播放錄像,引導學生尋找身邊的事例,使學生知道助人的事在當今社會層出不窮,一個道德高尚的人是很樂於在別人遇到困難時伸出援助的手的。二、巧用「成長記錄袋」 現在很多學校都在使用「成長記錄袋」,這種評價方式是評價兒童成長比較有效的一種方法。這一評價過程,充分體現了學生、教師、家長和社會各種因素的結合,激勵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有力方式。在一年級下學期,某教師就根據品德與生活的相關課題設計了品德學科實踐活動記錄表(營養之餐設計表、巧手卡、朋友卡等),根據表的內容不同,又分別把評價權交給了學生、家長和班委。根據表的反饋,教師又設計了相關的獎狀和榮譽證書……一學期過去了,學生、家長和教師根據成長記錄袋中的內容綜合評價,為學生的品德發展做出了較科學、較全面的定位。三、結合班級、學校相關評比 一切有利於學生品德發展的外在因素,都應該為品德與生活(社會)教師敏銳地察覺。學校是最有利於學生德行發展的場所,教師應該結合教學班級與學校開展的活動、相關評比設計教學。如在《班集體,我們的家》一課,教師以學校前一階段教室布置評比為契機,鼓勵學生介紹自己班集的布置情況,回憶自己在這一活動中的作用,使學生具體感知個體與集體的關系。

熱點內容
中國房價歷史 發布:2025-07-05 16:22:07 瀏覽:309
2年級的英語 發布:2025-07-05 13:33:31 瀏覽:773
初中物理電動機 發布:2025-07-05 11:48:09 瀏覽:245
慈利教育網 發布:2025-07-05 11:15:09 瀏覽:622
奧特曼黑歷史 發布:2025-07-05 05:13:59 瀏覽:8
2017全國二語文試卷 發布:2025-07-05 02:17:04 瀏覽:679
德陽是哪個省的 發布:2025-07-05 01:20:18 瀏覽:562
歐豪年彩墨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5 00:38:16 瀏覽:713
教學實踐內容 發布:2025-07-04 21:32:22 瀏覽:431
雲南教育論文 發布:2025-07-04 18:10:10 瀏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