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壺范
所謂師德,就是教師具備的最基本的道德素養;師風,是教師這個行業的風尚風氣。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誨人不倦,有教無類,這都是師德師風。
對教師來說,最好的回報就是得到孩子的真心擁戴。好的師德師風的一個具體表現,就是師生之間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學習、相互尊重。
B. 師德,國之魂范。存此,可與古之良將相匹,置圖與凌煙閣上;滅此良知,則地獄之設正為斯人!是啥意思急急
我直譯一下哈。。我只記得好像是康熙爺說的。
教師的品德,乃是國家的靈魂典範。它的存在,可以和古時候的那些良將相媲美,可以將他們置成畫像繪到凌煙閣之上;
教師倘若沒有了師德,那地府擺設的那些刑法 ,等得就是這樣的人。
(ps:凌煙閣:貞觀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為懷念當初一同打天下的眾位功臣,命閻立本在凌煙閣內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圖像,褚遂良題之,皆真人大小,時常前往懷舊。)
C. 請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學習、踐行「崇德尚禮」、「博學多識」、「仁愛敬業」、「善教有方」的師德風范
實踐中學習
D. 什麼是師德師風
E. 關於師德的經典名言
師德名言(名人名言):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孔子
2、身教重於言傳。
——王夫之
3、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
——陶行知
4、要學生做的事,教職員躬親共做;要學生學的知識,教職員躬親共學;要學生守的規則,教職員躬親共守。
——陶行知
5、、使學生對教師尊敬的惟一源泉在於教師的德和才。
——愛因斯坦
6、教師個人的範例,對於青年人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
——烏申斯基
7、要把學生造就成一種什麼人,自己就應當是什麼人。
——車爾尼雪夫斯基
8、教師是學校里最重要的師表,是直觀的最有教義的模範,是學生活生生的榜樣。
——第斯德
9、請你記住,你不僅是自己學科的教員,而且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
——蘇霍姆林斯基
10、務學不如求師,師者,人之模範。
——楊雄
11、我覺得,對教師來說,力量的源泉就是來自對學生的愛,愛學生才會愛事業,才會對教育工作保持經久不衰的熱情,才會充滿獻身精神。
——於漪
12、身教最為美,知行不可分。
——葉聖陶
13、做導師的人自己更當具有良好的教養,隨人、隨時、隨地都有適當的舉止和禮貌。
——洛克
14、在敢於擔當培養一個人的任務以前,自己就必須要造就成一個人,自己就必須是一個值得推崇的模範。
——盧梭
15、不要在教天真無邪的孩子分辨善惡的時候,自己就充當了引誘的魔鬼。
——盧梭
16、為了對學生給予道德上的影響,教師本人必須是有高尚道德的人。自己沒有的東西是不能傳授給別人的。
——第斯多惠
17、教師的人格,就是教師的一切。
——烏申斯基
18、教師的世界觀,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對每一現象的態度,都這樣或那樣的影響著全體學生,這點往往是察覺不出的。如果教師很有威信,那麼這個教師的影響就會在某些學生身上留下永遠痕跡。正因為這樣,所以每一個教師必須好好檢點自己,他應該感覺到,他的一舉一動,都處在最嚴格的監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沒有受到這樣嚴格的監督,孩子們幾十雙眼睛盯著他,須知天地間,沒有什麼東西能比孩子們的眼睛更加精細,更加敏捷,對於人生理上各種微小變化更富於敏感了,再沒有任何人象孩子的眼睛那樣能摸捉一切最精細的事物,這點是應該記住的。
——加里寧
19、如果教師熱愛自己的事業的話,那他就會成為一個優秀的教師,如果教師象父母那樣愛學生的話,那他就會比那雖然讀萬卷書而不愛事業也不愛學生的教師好得多。如果教師能夠把愛事業和愛學生結合起來的話,那他就是一個完善的教師了。
——托爾斯泰
20、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的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
——鄧小平
F. 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教師職業道德基本原則: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
兩個原則不一樣,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原則是:"集體主義為公民道德建設的原則,是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和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
教師職業道德是隨著教育的發展而發展的。春秋以前,教師職業道德雖然已經出現,但很不系統,往往夾雜於政治道德之中。春秋時期,孔子辦私學,廣收門徒,創立了許多有關教師職業道德方面的理論,並以《論語》一書集中反映了出來。其中較為著名、對後世影響較大的有:「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體現了一種有關「學」「誨」的師德。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體現了一種「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的師德。 此外還有熱愛學生、有教無類、不恥下問、知過而改、因材施教,循循善誘等有關教師職業道德方面的著名言論,形成了我國教育史上的第一個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體系。
孔子而後的百家爭鳴時期,荀子、墨子、孟子等對教師職業道德體系進一步發展如荀子在強調教師要以身作則的同時,又提出教師須具備的四個條件:「尊嚴而憚」、「耆艾而信」、「誦說而不陵不犯」、「知微而論」,實際就是在德行信仰、能力、知識等方面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漢代的董仲舒把「三綱五常」作為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要求,又說「善為師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指的是教師的道德品質、知識才幹、言談舉止等。 唐代韓愈將師德列於對教師要求的首位,雲「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宋元明清又對教師的職業道德作了進一步的發展。
如朱熹提出把「博學」、「審問」、「慎思」、「明辯」、「篤行」作為教師的道德規范。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則認為「德以好學為極」、「欲明人者必須先自明」。
(6)師德壺范擴展閱讀:
負面報道:
2012年12月,多位華師大二附中97屆畢業生在微博上「實名舉報」中學時代的物理老師張大同「多次以檢查身體為由,對在校男學生做出有違師德的舉動」,校方進行調查後,當事教師被免職解聘。
2013年5月,國內發生海南幼女開房案,之後媒體又陸續報道了一些關於教師猥褻侵犯學生的案件,引發了人們對於師德的關注。同年12月,央視新聞調查節目播出《性侵犯:隱蔽的罪惡》,再次報道了張大同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