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發布時間: 2021-03-27 10:39:13

Ⅰ 思品與老師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的途徑有哪些

老師和學生之間能否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直接影響著教學任務和雹罩缺教學目標能否完成與實現。因此教師應盡種種努力以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但,如何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熱愛和了解學生是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的思想基石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來自於教師對學生真誠的熱愛。可以這樣說,教育不能沒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1],就一定不會有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它需要教師從情感上熱愛學生,從生活學習的細微處關愛學生,處處想學生之所想,幫學生之所難。「師愛是建立師生和諧關系的基礎、支柱、精神、靈魂」。真誠的關愛每一個學生,讓學生沐浴在愛的陽光中生活學習,我們將會得到愛的回報。只有真誠地對待學生,用真誠之心進行溝通,才能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和諧。尤其對那些身處逆境的孩子,教師更要用自己的熱情去溫暖他們,不悶岩失時機地給他們一個微笑、一句安慰的話、甚至一件微薄的禮物,讓他們時刻感到你是他們的貼心人。在傳統教育體系中,教師與學生的接觸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和班務活動,頂多加上個別談話。而學生展示真面貌的時候往往不在此列,教師也就不太容易把握學生思想感情的真實動態,並在此基礎上作出恰當的評價了。而了解學生是教師搞好德育工作的重要條件和前提,只有了解學生,摸清了學生的性格特點,心理狀況,興趣愛好,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那麼,教師應怎樣改變這一現狀呢?我認為只有充分了解學生,才能更好地教育學生。傳統教育中,師生的接觸總是教師主動,學生被動。在了解學生的時間安排上,教師總從方便自己的角度考慮,所以我們應認識到教育對象具有復雜性,他們不是二維的平面,而是多維的。即使在一般人看來是明確不過的東西源辯,一旦放到受教育者身上,都會變得撲朔迷離起來,因此我們應當千方百計巧妙地了解學生。而教師要想了解和研究學生,就必須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要了解學生個體的思想意識、道德品質、興趣愛好、知識水平、學習態度、身體狀況、個性特點及其形成原因;了解和研究學生存在於教師教育生活的每一時空。教師要掌握與學生溝通和交往的主動性,經常與學生保持接觸、交心,有意識地做學生生活的老師、知心的朋友;要掌握與學生交往的策略和技巧,如尋找共同的興趣或話題、一起參加活動、邀請學生到家裡做客等。通過各種渠道交換師生之間的信息,加強彼此之間的了解與溝通,為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奠定基礎。只有真正地把學生當成豐富復雜的發展主體,當成可以坦誠相見的互動者,才不會在教育上失衡甚至失誤,只有真正走進學生心靈,與學生的心貼在一起,才能展現育人工程中描繪出燦爛的前景。 二、尊重和信任是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的基本條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師生之間是一種互相友好、互相尊重的和諧關系,這將有利於教學任務的完成」。師生關系的和諧,易使學生形成積極、豐富的人生態度與感情體驗,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的快樂,體驗到學習過程中的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等,同時也能得到教師與同伴的激勵、鞭策、鼓舞、指導……從而使學生獲得成功、自信、愉悅的情緒體驗,教師應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育教學中民主、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以及生生之間、師生之間合作學習的良好氛圍,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創造了有利條件。教師除了盡最大努力教好他們,更重要的是要尊重和信任[2]所有學生,讓他們感覺到教師對他們的愛。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時間長了同學們就會願意和教師溝通,與教師配合,教育教學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尊重和信任學生,這樣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 三、理解和公平是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的橋梁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前提是樹立師生平等[3]的觀念,理解學生。對人而言最大的傷害莫過於對其人格的泯滅、不尊重,作為教師一定要清醒地認識到保護學生自尊心、自信心的重要性。教師與學生的接觸中,特別是對學生的批評教育時,一定要時刻注意對學生人格的尊重,注意方式方法上的度,拿捏要有分寸,既要寬容又要嚴格要求。現在的學生由於是獨子,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加上家庭條件比較優越,造成了自尊心和自信心比較脆弱,個別學生人格有一定缺陷,本能防衛意識強,逆反心理重,受人尊重的需要及願望強烈;與人溝通交流時,自我為中心、霸道霸氣、聽不進相反意見,對教師的批評教育容易抵觸,甚至對立和敵視。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一視同仁,處理問題要秉公辦事,對待學生之間的關系時,應當公平地對待學生,不要厚此薄彼,只偏愛一些學生和厭棄另外一些學生。當然,更要時刻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以促進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帶著尊重和自信生活學習在班級里,始終保持樂觀向上的學習態度。另外,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也應該尊重學生的意見,與學生共同探討,共同進步,教學相長,做到「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當然,民主平等是師生雙方都應該遵循的基本准則,教師應該平等對待學生,學生也應該平等對待教師。教師對學生不公平的態度是一種缺乏職業道德的表現,是對下一代的極端不負責任。作為教師應當和學生之間應多一些平等相處,坦誠相見,使學生感到親切可信,並消除心理防備;其次,要真正地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以學生的感受為感受,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分擔他們的感情,使師生之間架起平等的橋梁,逐漸走向和諧。 四、老師應該以身作則,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以理服人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關鍵在於教師。作為教師首先應該結合自身的工作轉變觀念,加強自身修養,提高師德素養和教學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過硬的素質去感染學生,征服學生。這時,教師在師生交往中處於主導地位,這種特殊的地位,決定了對教師的師德修養、人格品行以及學識水平、教育素質等具有較高的要求。當然,還要做好角色的轉換。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多方面的指導和關懷,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具備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深厚的教育理論素養,高超的教育教學方法和技巧。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得到學生發自內心的愛戴和敬仰。重要前提是教師自己要具有創新精神與能力,要能創造性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作為教師要注重提高自己教育的創造能力,提高自身的素質,培養自己熱愛學生的工作熱情,研究教材教法的意識,持之以恆的學習精神和充滿智慧的教育能力。只有當教師真正成為充滿人格魅力的,才能在學生中樹立威信,才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和愛戴,才能建立起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如教師工整合理的板書,就會直接影響學生,學生也會像老師那樣字跡工整地認真書寫。因此,教師要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言傳身教,起楷模作用。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決非一朝一夕能夠形成,我們每個老師都應對學生以高度負責的精神,主動、努力地耐心培養,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教師要善於和學生進行情感交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扮演著許多的角色,有父母的形象、模範的形象,更有朋友和知己的形象。教師如果熱愛學生,平等對待學生,堅持耐心細致地做思想教育工作,學生才會對老師敞開心扉,心悅誠服地接收老師的批評和教育,才會自覺地去轉變自己。 這里所說的情感交流不僅局限於課堂教學上,而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言行,也能影響與學生的交流。平常遇到自己的學生,尤其是哪些「問題」孩子要主動點頭示意問好打招呼,主動地與其聊些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和學生多進行一些交流、接觸;聽取學生的一些意見,尊重他們的思想,性格和習慣,對他們的愛好和特長表示感興趣,並鼓勵他們拓展興趣,豐富課餘生活,這樣更有利於教學工作的開展,逐漸拉近師生關系。對於學生學習中的問題或是生活中的煩惱,都要善於聆聽,並耐心的幫其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久而久之,當學生感覺到老師是他們的好朋友時,就會樂意與你接觸,向你敞開心扉,聽從你的教導,從而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來,積極地與老師配合,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教育效果。 總之,我們應該與學生建立一種信任感,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教師幫助學生按照學生個人意志自由選擇學習,促使人性的自我完善,對學生寬容,是教師和學生融洽關系的基本條件,也是體現教師處理師生關系的最佳途徑和方法. 六、多元評價學生,多鼓勵少批評,給其發展個性的空間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建立一種公平合理的評價機制,促進學生全面、自由、和諧地發展。但由於應試成分太重,評價方法單一,為師生關系的和諧發展帶來了一些麻煩,有些學生由於對評價機制的不滿而對教師產生誤解,甚至產生對立情緒,從而失去對學習的興趣。第一,新課程以發揮人的潛能,全面提高人的素質為已任,不單純的傳授識。新課標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對考核評價持多元標准,通過評價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第二,新課程要求教師面對全體學生,每一個學生都有自身發展的機會,並依據個性特點最大可能實現自我價值。評價中教師不應只以一張考卷定成績,而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以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為目標,把評價的重點放在縱向評價上,以學生的現在狀況與以前作比較。我認為自尊心、人格的保護,才能言說建立自信與學習熱情的問題。只要能讓學生從學習中體驗到成功,從學習中感到自尊,認識到自我,適當降低一些標准有何不可?把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納入到評價體系中也不失為一種辦法,雖然學生的評價幼稚不夠准確,但能體現出師生之間的相互信任,是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的一種必要手段。合理、公平、多元的評價方式不僅考察了學生的學習狀況,更能激發學生的熱情和興趣,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人格,樹立信心,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七、如何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總結如何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因為教師工作的對象是一個個不斷發展變化的具有獨特個性的未成年人,如何處理好與他們的關系,需要我們教師通過創造性的工作,因人而異、因勢利導去尋找適合自己教育對象的方式和方法。總之,和諧的師生關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構建的,它是教師艱苦勞動的結果。關鍵是,教師要有愛心,並以此感染學生,「教育就是愛」,只有對學生傾注了感情,才能獲得學生的信任和尊重。只有真正維護了學生的自尊心,才能融洽師生關系,為師生合作打下基礎。和諧的師生關系才能化為強大的教育力量,激勵學生的自我完善,為教師運用各種教育教學方法提供條件!

Ⅱ 怎樣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現代教育學指出,新型師生關系應是和諧融洽的,教師與學生之間應是平等的。那麼,如何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呢?首先,情景教學是一種很好的方式,教師在創設教學情景的同時,已經把自己融入到了情景中,與學生一起玩、一起學。其次,教師還要多關心學生,真正用心與他們交流,幫助他們解除後顧之憂。第三,組織一些課外活動,這樣學生就會覺得教師是朋友,與教師產生了共同語言,學生就會喜歡這些教師,很自然就會喜歡他們講的課。

Ⅲ 建設和諧校園對融洽的師生關系體現在什麼方面

和諧校園是一種以和衷共濟、內和外順,協調發展為核心的素質教育模式,是以校園為紐帶的各種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協調、整體優化的育人氛圍,是學校教育各子系統及各要素間的協調運轉,是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和諧發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學生發展、教師發展、學校發展為宗旨的整體效應。http://ke..com/view/606934.htm
師生關系: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結成的相互關系,包括彼此所處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對待的態度等。師生關系既受教育活動規律的制約,又是一定歷史階段社會關系的反映。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提高學校教育質量的保證,也是社會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
新型師生關系應該是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動中是民主的、在相處的氛圍上是和諧的。它的核心是師生心理相容,心靈的互相接納,形成師生至愛的、真摯的情感關系。它的宗旨是本著學生自主性精神,使他們的人格得到充分發展。它應該體現在:一方面,學生在與教師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發展自己,獲得成就感與生命價值的體驗,獲得人際關系的積極實踐,逐步完成自由個性和健康人格的確立;另一方面,教師通過教育教學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嚴,感受到心靈成長的愉悅。
生活中教師為學生創造和睦、寬松的環境,學生才會信任教師,才會向教師敞開心扉,才會樂於向教師說出真情實感,才會把教師當作朋友。古人雲:「親其師則信其道」。「親師」指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學生接受教師教育的前提,這一點與現代教育觀念是共同的。教育是一門藝術,對待師生關系,教師和學生都應該採取積極的態度,正確理解「民主」、「平等」的內涵,對教育過程發生的問題在思想上要有明確的認識,處理要適度妥當,既不小題大做,過分渲染誇大,也不簡單粗暴,草草了事,這樣才能促進師生關系健康、和諧。怎樣正確理解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呢?

Ⅳ 3.在教育活動中,構建民主、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的主導因素是( )。A.學生 B.家長 C.教師 D.文學藝術活動

.在教育活動中,構建民主、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的主導因素是(教師 )。A.學生 B.家長 C.教師 D.文學藝術活動

Ⅳ 如何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培養和諧的師生關系應該從教師和學生兩個角度去分析。
從老師的角度來書,只有版注入了愛權生之情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要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全面地關心學生。當然,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光有教師的努力是不夠的,除了學生之間的關系外,師生關系可說是構成了學生人際關系的重要方面。師生關系是教育過程中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最重要的關系。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應當是尊師愛生,教學相長的關系,應當是一種民主、平等、互尊、互愛的和諧而親密的關系。在師生關系的相互作用中,作為老師應該是學生的良師益友,關心、尊重、愛護學生;作為學生也應該有積極的態度,只有這樣才能建立起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

Ⅵ 淺談如何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老師和學生之間能否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直接影響著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能否完成與實現。因此教師應盡種種努力以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但,如何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熱愛和了解學生是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的思想基石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來自於教師對學生真誠的熱愛。可以這樣說,教育不能沒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1],就一定不會有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它需要教師從情感上熱愛學生,從生活學習的細微處關愛學生,處處想學生之所想,幫學生之所難。「師愛是建立師生和諧關系的基礎、支柱、精神、靈魂」。真誠的關愛每一個學生,讓學生沐浴在愛的陽光中生活學習,我們將會得到愛的回報。只有真誠地對待學生,用真誠之心進行溝通,才能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和諧。尤其對那些身處逆境的孩子,教師更要用自己的熱情去溫暖他們,不失時機地給他們一個微笑、一句安慰的話、甚至一件微薄的禮物,讓他們時刻感到你是他們的貼心人。在傳統教育體系中,教師與學生的接觸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和班務活動,頂多加上個別談話。而學生展示真面貌的時候往往不在此列,教師也就不太容易把握學生思想感情的真實動態,並在此基礎上作出恰當的評價了。而了解學生是教師搞好德育工作的重要條件和前提,只有了解學生,摸清了學生的性格特點,心理狀況,興趣愛好,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那麼,教師應怎樣改變這一現狀呢?我認為只有充分了解學生,才能更好地教育學生。傳統教育中,師生的接觸總是教師主動,學生被動。在了解學生的時間安排上,教師總從方便自己的角度考慮,所以我們應認識到教育對象具有復雜性,他們不是二維的平面,而是多維的。即使在一般人看來是明確不過的東西,一旦放到受教育者身上,都會變得撲朔迷離起來,因此我們應當千方百計巧妙地了解學生。而教師要想了解和研究學生,就必須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要了解學生個體的思想意識、道德品質、興趣愛好、知識水平、學習態度、身體狀況、個性特點及其形成原因;了解和研究學生存在於教師教育生活的每一時空。教師要掌握與學生溝通和交往的主動性,經常與學生保持接觸、交心,有意識地做學生生活的老師、知心的朋友;要掌握與學生交往的策略和技巧,如尋找共同的興趣或話題、一起參加活動、邀請學生到家裡做客等。通過各種渠道交換師生之間的信息,加強彼此之間的了解與溝通,為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奠定基礎。只有真正地把學生當成豐富復雜的發展主體,當成可以坦誠相見的互動者,才不會在教育上失衡甚至失誤,只有真正走進學生心靈,與學生的心貼在一起,才能展現育人工程中描繪出燦爛的前景。 二、尊重和信任是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的基本條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師生之間是一種互相友好、互相尊重的和諧關系,這將有利於教學任務的完成」。師生關系的和諧,易使學生形成積極、豐富的人生態度與感情體驗,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的快樂,體驗到學習過程中的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等,同時也能得到教師與同伴的激勵、鞭策、鼓舞、指導……從而使學生獲得成功、自信、愉悅的情緒體驗,教師應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育教學中民主、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以及生生之間、師生之間合作學習的良好氛圍,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創造了有利條件。教師除了盡最大努力教好他們,更重要的是要尊重和信任[2]所有學生,讓他們感覺到教師對他們的愛。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時間長了同學們就會願意和教師溝通,與教師配合,教育教學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尊重和信任學生,這樣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 三、理解和公平是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的橋梁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前提是樹立師生平等[3]的觀念,理解學生。對人而言最大的傷害莫過於對其人格的泯滅、不尊重,作為教師一定要清醒地認識到保護學生自尊心、自信心的重要性。教師與學生的接觸中,特別是對學生的批評教育時,一定要時刻注意對學生人格的尊重,注意方式方法上的度,拿捏要有分寸,既要寬容又要嚴格要求。現在的學生由於是獨子,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加上家庭條件比較優越,造成了自尊心和自信心比較脆弱,個別學生人格有一定缺陷,本能防衛意識強,逆反心理重,受人尊重的需要及願望強烈;與人溝通交流時,自我為中心、霸道霸氣、聽不進相反意見,對教師的批評教育容易抵觸,甚至對立和敵視。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一視同仁,處理問題要秉公辦事,對待學生之間的關系時,應當公平地對待學生,不要厚此薄彼,只偏愛一些學生和厭棄另外一些學生。當然,更要時刻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以促進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帶著尊重和自信生活學習在班級里,始終保持樂觀向上的學習態度。另外,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也應該尊重學生的意見,與學生共同探討,共同進步,教學相長,做到「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當然,民主平等是師生雙方都應該遵循的基本准則,教師應該平等對待學生,學生也應該平等對待教師。教師對學生不公平的態度是一種缺乏職業道德的表現,是對下一代的極端不負責任。作為教師應當和學生之間應多一些平等相處,坦誠相見,使學生感到親切可信,並消除心理防備;其次,要真正地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以學生的感受為感受,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分擔他們的感情,使師生之間架起平等的橋梁,逐漸走向和諧。 四、老師應該以身作則,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以理服人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關鍵在於教師。作為教師首先應該結合自身的工作轉變觀念,加強自身修養,提高師德素養和教學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過硬的素質去感染學生,征服學生。這時,教師在師生交往中處於主導地位,這種特殊的地位,決定了對教師的師德修養、人格品行以及學識水平、教育素質等具有較高的要求。當然,還要做好角色的轉換。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多方面的指導和關懷,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具備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深厚的教育理論素養,高超的教育教學方法和技巧。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得到學生發自內心的愛戴和敬仰。重要前提是教師自己要具有創新精神與能力,要能創造性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作為教師要注重提高自己教育的創造能力,提高自身的素質,培養自己熱愛學生的工作熱情,研究教材教法的意識,持之以恆的學習精神和充滿智慧的教育能力。只有當教師真正成為充滿人格魅力的,才能在學生中樹立威信,才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和愛戴,才能建立起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如教師工整合理的板書,就會直接影響學生,學生也會像老師那樣字跡工整地認真書寫。因此,教師要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言傳身教,起楷模作用。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決非一朝一夕能夠形成,我們每個老師都應對學生以高度負責的精神,主動、努力地耐心培養,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教師要善於和學生進行情感交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扮演著許多的角色,有父母的形象、模範的形象,更有朋友和知己的形象。教師如果熱愛學生,平等對待學生,堅持耐心細致地做思想教育工作,學生才會對老師敞開心扉,心悅誠服地接收老師的批評和教育,才會自覺地去轉變自己。 這里所說的情感交流不僅局限於課堂教學上,而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言行,也能影響與學生的交流。平常遇到自己的學生,尤其是哪些「問題」孩子要主動點頭示意問好打招呼,主動地與其聊些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和學生多進行一些交流、接觸;聽取學生的一些意見,尊重他們的思想,性格和習慣,對他們的愛好和特長表示感興趣,並鼓勵他們拓展興趣,豐富課餘生活,這樣更有利於教學工作的開展,逐漸拉近師生關系。對於學生學習中的問題或是生活中的煩惱,都要善於聆聽,並耐心的幫其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久而久之,當學生感覺到老師是他們的好朋友時,就會樂意與你接觸,向你敞開心扉,聽從你的教導,從而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來,積極地與老師配合,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教育效果。 總之,我們應該與學生建立一種信任感,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教師幫助學生按照學生個人意志自由選擇學習,促使人性的自我完善,對學生寬容,是教師和學生融洽關系的基本條件,也是體現教師處理師生關系的最佳途徑和方法. 六、多元評價學生,多鼓勵少批評,給其發展個性的空間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建立一種公平合理的評價機制,促進學生全面、自由、和諧地發展。但由於應試成分太重,評價方法單一,為師生關系的和諧發展帶來了一些麻煩,有些學生由於對評價機制的不滿而對教師產生誤解,甚至產生對立情緒,從而失去對學習的興趣。第一,新課程以發揮人的潛能,全面提高人的素質為已任,不單純的傳授識。新課標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對考核評價持多元標准,通過評價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第二,新課程要求教師面對全體學生,每一個學生都有自身發展的機會,並依據個性特點最大可能實現自我價值。評價中教師不應只以一張考卷定成績,而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以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為目標,把評價的重點放在縱向評價上,以學生的現在狀況與以前作比較。我認為自尊心、人格的保護,才能言說建立自信與學習熱情的問題。只要能讓學生從學習中體驗到成功,從學習中感到自尊,認識到自我,適當降低一些標准有何不可?把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納入到評價體系中也不失為一種辦法,雖然學生的評價幼稚不夠准確,但能體現出師生之間的相互信任,是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的一種必要手段。合理、公平、多元的評價方式不僅考察了學生的學習狀況,更能激發學生的熱情和興趣,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人格,樹立信心,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七、如何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總結如何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因為教師工作的對象是一個個不斷發展變化的具有獨特個性的未成年人,如何處理好與他們的關系,需要我們教師通過創造性的工作,因人而異、因勢利導去尋找適合自己教育對象的方式和方法。總之,和諧的師生關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構建的,它是教師艱苦勞動的結果。關鍵是,教師要有愛心,並以此感染學生,「教育就是愛」,只有對學生傾注了感情,才能獲得學生的信任和尊重。只有真正維護了學生的自尊心,才能融洽師生關系,為師生合作打下基礎。和諧的師生關系才能化為強大的教育力量,激勵學生的自我完善,為教師運用各種教育教學方法提供條件!

Ⅶ 什麼是和諧師生關系

和諧師生關系應該是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動中是民主的、在相處的氛圍上是融洽的。它的核心是師生心理相容,心靈的互相接納,形成師生至愛的、真摯的情感關系。它的宗旨是本著學生自主性精神,使他們的人格得到充分發展。它應該體現在:一方面,學生在與教師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發展自己,獲得成就感與生命價值的體驗,獲得人際關系的積極實踐,逐步完成自由個性和健康人格的確立;另一方面,教師通過教育教學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嚴,感受到心靈成長的愉悅。

Ⅷ 怎樣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第一:自覺接受教師的指導。
第二:正確對待老師的表揚和批評。
第三:了解老師的優點和長處。
第四:理解和寬容老師的缺點、過失。

Ⅸ 如何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一、平時多與學接近,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

對於一個班,尤其是一個新班,不僅班主任對這個班不熟,而且學生與學生之間也會不熟,因為一個新班是由許多地方的學生組成的,這對教師特別是班主任來說,可以說是第一大難題,怎麼辦?怎樣來了解這個班的整體素質?怎樣來了解班上學生的情況?……這一系列的問題是擔任初一的班主任所要碰到的,但這些問題都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如何來解決呢?

對此情況與問題本人採取了平時多與學生接觸的辦法,如下課後,到學生當中去和他們一起談天說地,和他們一塊玩一些有益義的游戲活動。或者在課余時間叫學生到房裡玩,邊玩邊詢問他們在小學的情況,邊玩邊了解班上哪些學生在小學是「調皮王」,哪些學生在小學是教師的「釘子戶」,哪些學生是「尖子生」……這樣一來,一箭雙雕,既可以達到縮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又可以了解班上的一些學生在小學時的情況,由此,本人可以提前教育,以便防止境一些類似的情況的發生,做到防微杜漸。真正達到「教書育人」的目標。倒如我班上有一位學生名叫陳兵,該學生在小學六年級讀書時,曾與社會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並且參與了偷竊自行車的事情,而且在派出所有案底,該學生的行為被本人知道後,本人並沒有在班上揭他的傷疤,而是多次找他談心,給他分析當今的形勢和他的現狀,讓他自己明白讀書是為了自己,從而達到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育他人的目的。雖然,該學生的成績提高不大,但是該學生與本人的關系是比較和諧的,雖然他現在沒有讀書,但還是有與本人聯系,而且他自己在偷竊方面再也沒有重犯,再也沒有出現什麼偷人家東西的事情,徹底改掉了他自己的惡習。

二、以身作則,以理服人。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上樑不正,下樑歪」。生活在大家庭的學生當中,班主任,就好比這個家的家長,班主任是梁子,而且是上樑。一個班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班主任。因為他的一言一動都會在不同程度上不自覺地影響著班上的學生,他的言行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作為一名班主任要管好自己班的學生,首先要管好自己,自己要以身作則,起到表率的作用,在學生面前要樹立榜樣,本人今年上半年擔任c95的班主任時,自己班上的班規班約沒有,所謂的班規班約就是以班主任的言行為班規班約,學生看班主任,跟著班主任走,本人在班上強調:如果班主任遲一次到,學生可以遲五次到,班主任規定的五到場缺一次,學生可以曠課兩天,班主任上操遲一次到,學生可以缺操五次……

這樣,本人處處從嚴要求自己,學生對班主任也會產生一種信任感,從而自己也會從嚴要求自己,這樣一來,會不自覺地把師生之間的距離縮短,從而達到和諧的關系。

三、課堂上多些微笑。

師生關系的和諧程度還能夠從課堂教學中反映出來,教師臉上的表情是課堂教學中的「晴雨表」,如果教師臉上表情呈現出嚴肅,那麼學生會有一種畏懼心理,他怕上課教師提問自己答不出而受到教師的批評,從而使課堂活躍氣氛很難上來,教師上課感到吃力,學生聽課也感到吃力,這樣一來,教師既不能達到預期效果,又不能調節師生關系的和諧。反之,如果課堂上多帶些微笑,上課時對學生多幾句鼓勵的話語,多主動與學生進行溝通,堅持課堂上讓學生各抒己見,發表自己的見解或主張。那麼,課堂上必然會出現積極舉手發言,爭搶回答的局面;那麼,課堂氣氛就會非常活躍,學生的積極性就會調動起來;那麼,課堂上就會形成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氛圍;學生在這校的課堂上,不僅思維能力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個人的長處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學生的膽量也會逐漸變大。而且進一步促進了師生關系健康和諧的發展,最終達到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的目的。關於這種情況,本人在c95任教語文時,深有體會,開學初,本人較嚴,學生很少回答問題,而後,本人採取了課堂多微笑的方法,結果,效果完全不同,不僅師生關系得到改善,而且學生對本人的語文課越來越感興趣。

四、遇事要有耐心,不可心急。

現在的學校教育主要是素質教育,而不是為了考試的應試教育,學生都是乘「直通車」上來的,個性多了,共性少了,這樣一來,難免會出現一些違犯校紀校規的學生。怎樣來對待那些經常違紀的學生呢?這就需要教師特別是班主任的耐心;千萬不能過急,否則會出現「欲速則不達」的局面。結果只有師關系越來越僵,越來越復雜。

如我班有一個學生——譚志光,該學生是個脾氣較大、有點不服管的孩子,而且脾氣比較強,但該學生有一個優點,就是在體育方面有特長,曾在校運會上取得了一些較好的成績,對此,本人從幾次教育失敗的教訓中總結出:對待這樣的學生需要根據他的特點,要拿出比別人更多的耐心,因此,本人是先叫他到房子里,跟他談心,先肯定他的優點,鼓勵他去發展自己的優勢,而後把談話的語調變得輕松自如,把講道理變成聊天式的談話,使他那緊張的心得到放鬆,使他那種厭學的情緒得到控制,並且在本人的幫助和教育下,他不僅和本人的關系變得很融洽,而且學習成績相對於開學 時有所進步。該學生還在班上擔任了體育委員,自己主動幫助本人管理班上的紀律,本人與他也成了知心朋友,他的那種強脾氣以後再也沒有發過。

試想,如果當時不採取持久戰耐心的教育,而只是一味地強調嚴緊的話,那麼效果可能沒現在那麼大的局面,師生關系也不會如此融洽。

五、對學生要多一點愛。

一個班的學生來自兩鄉的各個角落,現在又重新組成一個「大家庭」,而班主任就好像這個「大家庭」的家長,班上的每一個學生都會在不同程度上會牽動著班主任的心,班上的整體心情會影響到班主任的心情,再加上各個學生的家裡情況不相同,「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作為班主任,就應該從各個方面來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對一些特殊的學生從多方面來關心他,讓他感覺到是生活在溫暖的大家庭里,讓他幼小的心靈受到的傷害在這里得到安慰和撫平。從而讓他安心地在這個大家庭里享受溫暖,讓他把那些傷心的往事忘掉,重獲新生,重燃心中希望。例如本班有一位女學生名叫劉舞陽,父母雙亡,是個孤兒,跟著叔叔等一些長輩一起生活,因而在學費方面有點問題,學費問題幾乎使她面臨失學的危險,本人知道情況後,主動給她擔保學費,讓她想方設法把初中的學業完成,雖然那擔保的學費到現在還未給本人,但本人心覺得無悔和無怨,因為本人的愛起了作用。那個女孩至今仍在學習。

當然,還有其他方面如生活方面都會給班上的學生提供幫助,雖不能全部,但盡力所能,盡自己的一份職責和一顆善良的心。

正是由於本人在擔任初一c95的班主任和語文教師時實行了上述一些自認為行之有效的辦法,因此,本人擔任班主任工作一年來,與學生的關系極為和諧融洽,以致於到現在還有許多c95的學生到房子里談心。正是由於本人在與學生關系處理方面較為恰當,因此,一年來該班的成績雖不怎麼突出,但在班級鞏固方面卻是全校最好的,本班輟學率為零,鞏固率為100%,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好現象。

當然,這只是本人在擔任初一c95的班主任一年來的體驗。這只是本人的一家之言,這只是本人的一些粗略的看法,也許同輩或前輩們有更好的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的良策。本人寫出來,只是想與各位班主任們共勉,來共同建立好和諧與融洽的師生關系,共同為中國的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發出自己的一份光和熱,盡自己一份應有的責任和義務。

熱點內容
2年級的英語 發布:2025-07-05 13:33:31 瀏覽:773
初中物理電動機 發布:2025-07-05 11:48:09 瀏覽:245
慈利教育網 發布:2025-07-05 11:15:09 瀏覽:622
奧特曼黑歷史 發布:2025-07-05 05:13:59 瀏覽:8
2017全國二語文試卷 發布:2025-07-05 02:17:04 瀏覽:679
德陽是哪個省的 發布:2025-07-05 01:20:18 瀏覽:562
歐豪年彩墨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5 00:38:16 瀏覽:713
教學實踐內容 發布:2025-07-04 21:32:22 瀏覽:431
雲南教育論文 發布:2025-07-04 18:10:10 瀏覽:16
班主任培養總結 發布:2025-07-04 14:40:37 瀏覽: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