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教師德育行為的要求

教師德育行為的要求

發布時間: 2021-03-27 11:05:18

A.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行為規范對教師有哪些要求

2009版中小學教師道德行為規范卻是
一、愛國守法
二、愛崗敬業
三、關愛學生
四、教書育人
五、為人師表
六、終身學習

這是對的。

B. 教師的職業道德規范是什麼

教師的職業道德規范有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和終身學習,具體有以下六個內容(2008年修訂):

1.愛國守法,是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教師必須愛祖國,愛人民,支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支持社會主義,充分執行國家教育政策,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和權力,並且不得違反黨和國家及地區的政策。

2.愛崗敬業,是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教師必須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勤奮敬業,樂於奉獻,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備課和教課,認真指導學生,不能敷衍了事。

3.關愛學生,是師德的靈魂。教師應關愛所有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以同情心平等對待每位學生,成為學生的好老師和好朋友,保護學生的安全,關注學生的健康,維護學生的權益,避免諷刺、歧視或體罰學生。

4.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教師必須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遵循良好的指導思想,孜孜不倦地教人,把自己的才能教給學生,培養學生的品行,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且分數不應作為評估學生的唯一標准。

5.為人師表,是教師職業的內在要求。教師必須恪守高尚的道德風尚,懂禮義廉恥,嚴格自律,以身作則,穿著得體,講文明,關愛團隊,團結一致,尊重同事,尊重父母,誠實正直,履行職責,並自覺抵制有償補習,或利用職位謀取私利。

6.終身學習,是教師專業發展的不竭動力。教師應秉承科學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勇於探索和創新,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和教育教學水平。

(2)教師德育行為的要求擴展閱讀

《規范》的基本內容繼承了我國優良師德的傳統,充分體現了新形勢下經濟、社會和教育發展對中小學教師道德素質和職業行為的基本要求。《規范》在教師的職業道德中起著指導作用,是規范教師與學生、教師與學校、教師與國家、教師與社會之間關系的基本行為准則。

該《規范》不是所有教師的道德行為以及教育和教學工作的要求,並且不能代替其他學校規章制度。《規范》的許多內容是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有關規定的具體化,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注意教育法律法規的研究和實施。

C. 如何落實教師道德行為規范

一、愛國守法。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
二、愛崗敬業。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
三、關愛學生。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四、教書育人。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
五、為人師表。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衣著得體,語言規范,舉止文明。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
六、終身學習。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D. 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教師職業道德基本原則: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

兩個原則不一樣,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原則是:"集體主義為公民道德建設的原則,是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和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

教師職業道德是隨著教育的發展而發展的。春秋以前,教師職業道德雖然已經出現,但很不系統,往往夾雜於政治道德之中。春秋時期,孔子辦私學,廣收門徒,創立了許多有關教師職業道德方面的理論,並以《論語》一書集中反映了出來。其中較為著名、對後世影響較大的有:「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體現了一種有關「學」「誨」的師德。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體現了一種「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的師德。 此外還有熱愛學生、有教無類、不恥下問、知過而改、因材施教,循循善誘等有關教師職業道德方面的著名言論,形成了我國教育史上的第一個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體系。

孔子而後的百家爭鳴時期,荀子、墨子、孟子等對教師職業道德體系進一步發展如荀子在強調教師要以身作則的同時,又提出教師須具備的四個條件:「尊嚴而憚」、「耆艾而信」、「誦說而不陵不犯」、「知微而論」,實際就是在德行信仰、能力、知識等方面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漢代的董仲舒把「三綱五常」作為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要求,又說「善為師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指的是教師的道德品質、知識才幹、言談舉止等。 唐代韓愈將師德列於對教師要求的首位,雲「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宋元明清又對教師的職業道德作了進一步的發展。

如朱熹提出把「博學」、「審問」、「慎思」、「明辯」、「篤行」作為教師的道德規范。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則認為「德以好學為極」、「欲明人者必須先自明」。

(4)教師德育行為的要求擴展閱讀:

負面報道:

2012年12月,多位華師大二附中97屆畢業生在微博上「實名舉報」中學時代的物理老師張大同「多次以檢查身體為由,對在校男學生做出有違師德的舉動」,校方進行調查後,當事教師被免職解聘。

2013年5月,國內發生海南幼女開房案,之後媒體又陸續報道了一些關於教師猥褻侵犯學生的案件,引發了人們對於師德的關注。同年12月,央視新聞調查節目播出《性侵犯:隱蔽的罪惡》,再次報道了張大同事件。

E. 教師資格德育原則一般有哪些

一、疏導原則
主要是指進行德育要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從提高學生認識入手,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積極向上。
例如:「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體現了疏導性原則。
老師在面對青春期孩子早戀問題上,不能採用堵打壓的方法,而在於疏,通過語言說服從提高學生的認識入手,運用了疏導性原則。
二、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的原則(嚴慈相濟原則)
主要指既要尊重信任學生,又要對學生提出嚴格的要求,把嚴和愛有機結合起來。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要盡量多的要求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地尊重一個人。」(單選題考察人物觀點對應)馬卡連柯除了此原則外,還提出平行教育原則。主要指通過個體影響集體,通過集體影響個人。
三、知行統一原則
既要重視思想道德的理論教育,又要重視組織學生參加實踐鍛煉,把提高認識和行為養成結合起來,使學生做到言行一致、表裡如一。
例如:《論語》中「力行而近乎仁」體現了知行統一原則。
朱熹說過「論先後,知為先。論輕重,行為重。」體現了知行統一原則。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體現了知行統一原則。
四、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的原則(長善救失原則)
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於依靠、發揚學生自身的積極因素,調動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克服消極因素,實現品德發展內部矛盾的轉化。
例如:「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體現了長善救失原則。
作為教育者要一分為二的看待問題,以馬克思主義看待問題,既要看到學生的閃光點,又要看到缺點,用優點彌補缺點,體現了長善救失原則。
五、教育影響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
德育工作中應主動協調多方面的教育力量,統一認識和步調,有計劃、有系統的發揮教育的整體功能,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品德。
例如:消防演習中邀請家長,學生和消防員一起參與,體現了教育影響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既發揮教育三合力作用)
現在教育中出現了「5+2=0」現象,這違背了教育影響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意思是在學校中接受5天教育,在家中接受2天教育之後回到原點,說明教育方向不一致)
六、因材施教原則
因材施教原則是指進行德育要從學生的思想認識和品德發展的實際出發,根據他們的年齡特徵和個性差異進行不同的教育,使每個學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F. 教師法義務教育法中提出了哪些對教師職業道德行為的具體要求

一、愛國守法。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全面貫徹國家教育版方針,自覺遵守權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二、愛崗敬業。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不得敷衍塞責。三、關愛學生。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四、教書育人。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五、為人師表。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衣著得體,語言規范,舉止文明。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

G. 什麼是教師道德的基本要求

教師的基本道德要求概括起來是16個字,即政治堅定、業務精通、遵紀守法、內為人師表。政治容堅定,就是講政治;業務精通,既要求教師在專業知識上縱橫馳騁,又要求教師與新知識緊密相聯,做到善於化舊為新,新舊融合。因而,從某種意義上,精通業務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內容。遵紀守法,是指教師只有增強法制意識,才能正確履行教師的權利和義務,才能自學運用法律維護教師的自身權益,才能切實推進全面依法治教。為人師表,作為一名教師,理應「為人師表」。每個教師發布在思想、政治、教學、道德、語言、儀表、人際關系等方面,自覺地遵循國家和社會為教師提出的各種准則和規范。
這是我從教育科學出版社的教師公開招聘考試的《專業知識》第315頁摘錄的,回答得的不算太好。

H. 德育的基本原則和要求

一、導向性原則

導向性原則是指進行德育時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發展。因此,在教育學生時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現實性相結合,同時德育目標必須符合新時期的方針政策和總任務的要求。如,小學生在讀一年級時,讓他們學習國旗、黨旗, 從小走黨的路線。

二、疏導原則

疏導原則是指進行德育要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從提高學生認識入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積極向上。因此,在教育學生時注意講明道理,疏導理想。同時,要抓住時機因勢利導,循循善誘。注意以表揚激勵為主,堅持正面教育。如,學生打人了,就要了解其為什麼打人,教育其打人是不對的,通過講道理的方式讓其明白錯了。不能呵斥辱罵學生,盡量要正面鼓勵。

三、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

這一原則是指進行德育教育要把對學生個人的尊重和信賴與對他們的思想和行動的嚴格要求結合起來,使教育者對學生的影響和要求易於轉化為學生的品德。因此,在教育學生是一方面要愛護、尊重和信賴學生,對學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確、明確具體和寬嚴適度。另一方面要對學生嚴格,對學生提出的要求要嚴格認真執行,督促學生做到。如教學時,一個校長承諾學生,如果學生能夠保持學校及其附近周圍環境干凈整潔的話,就當面親吻一頭小豬。

四、教育的一致性和連貫性原則

這一原則是指進行德育應當有目的、有計劃的把來自各方面對學生的教育影響加以組織、調節,使其相互配合,協調一致,前後連貫的進行,以保障學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發展。一貫性原則就是要求對學生的要一致,要加強家庭、學校、社會教育的一致性。對學生的德育教育要經常性、制度化、連續性和系統性。寓德育於教學中和生活中,形成教育的合力。

五、因材施教原則

因材施教原則是指進行德育要從學生的思想認識和品德發展的實際出發,根據他們的年齡特徵和個性差異進行不同的教育,使每個學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發展。因此,要深入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內心世界,對學生有的放矢的教育,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同時,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有計劃的進行教育。

六、知行統一原則

這一原則就是既要重視思想道德的理論教育,又要重視組織學生參加實踐鍛煉,把提高認識和行為養成結合起來,使學生做到言行一致、表裡如一。因此,要組織和引導學生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促使學生在接觸社會的實踐活動中加深情感體驗,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同時,對學生的評價和要求要堅持知行統一原則。

七、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的原則

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於依靠、發揚學生的積極因素,調動學生自我因素的積極性,克服消極因素。因此,教育者要有意識的創造條件,將學生思想中的消極因素轉化為積極因素。同時,教育者要提高學生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能力,啟發他們自覺思考,克服缺點,發揚優點。

八、集體教育原則

教育者面對受教育者的集體進行教育,同時依靠並通過集體,教育其中的個別成員。這條原則是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首先提出並堅持實行的。因此,一方面要培養堅強的集體,提高集體的整體道德水平,另一方面,要將個別人的問題放到集體中去解決,通過處理個別人的問題,同時又使集體受到教育。

I. 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基本要求

(一)「愛國守法」——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體系的一個重要方面。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有正確的政治方向,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並擁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中小學教師的愛國守法又具有自己的特殊要求。教師要做到將愛國守法統一於整個教育活動中,除了自己模範地愛國守法外,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在這方面能夠分辨是非。

教師也要做到依法執教,首先必須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公民,遵守社會秩序,恪守社會公德;其次,教師必須認真學習和領會有關教育、教師和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規,把依法執教這一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與其他相關法律法規聯系起來,完整地理解依法執教的全部內涵。

(二)「愛崗敬業」——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

教師愛崗敬業就是要把教書育人作為終身職業,把自己的理想、信念、青春、才智毫不保留地獻給學生和教育事業,做好本職工作,把一點一滴的小事做好,把一分一秒的時間抓牢。具體要求是:第一,教師要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志存高遠。第二,教師要甘為人梯,樂於奉獻。第三,教師對待工作要勤勤懇懇,高度負責。第四,教師不能敷衍塞責。

(三)「關愛學生」——師德的靈魂

所謂關愛學生,簡而言之,就是關心愛護學生,這是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身為人師的基本素質之一。關愛學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關愛學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仁愛心,關愛學生有利於增強教師的感召力。在關愛學生的過程中,要求教師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平等公正地愛學生;第二,關愛的同時要嚴慈相濟;第三,關愛的體現是為學生著想。關愛學生就要處處替學生著想,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這樣的關愛才算是落到了實處;第四,關愛的大忌是體罰心罰。

(四)「教書育人」——教師天職

教書育人的核心是育人。教書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教書育人指的是學校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過程中,以教育內容為載體,強健學生的體質,傳授給學生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和健康向上的人格。這就要求教師要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行,促進學生的良好發展。

(五)「為人師表」——教師職業的內在要求

倡導「為人師表」就是要求教師言傳身教,以身立教。「為人師表」對教師工作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教師要堅守高尚情操,在各個方面率先垂範,做學生榜樣,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影響學生。

(六)「終身學習」——教師專業發展的不竭動力

倡導「終身學習」就是要求教師做終身學習的表率。終身學習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教師職業特點所決定的。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離你那,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鑽研業務,用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J. 德育原則有哪些

一、德育原則有:

1、連貫性原則:進行德育應當有目的、有計劃地把來自各方面對學生的教育影響加以組織、調節,使其互相配合、協調一致、前後連貫的進行,以保障學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發展。

2、疏導原則:進行德育要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從提高學生認識入手,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積極向上。

3、導向性原則:以指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發展。導向性原則是德育的一條重要原則,因為學生正處在品德迅速發展的關鍵時期,一方面他們的可塑性大,另一方面他們又年輕,缺乏社會經驗與識別力,易受外界社會的影響。

4、結合原則:進行德育要把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的嚴格要求與對他們個人的尊重和信賴結合起來,使教育者對學生的影響與要求易於轉化為學生的品德。

5、因材施教原則:進行德育要從學生的思想認識和品德發展的實際出發,根據他們的年齡特徵和個性差異進行不同的教育,使每個學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發展。

6、因素原則:進行德育要調動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依靠和發揚他們自身的積極因素去克服他們品德上的消極因素,實現品德發展內部矛盾的轉化。

7、實踐結合原則:進行德育要把思想政治觀念和道德規范的教育與參加社會生活的實際鍛煉結合起來,把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與培養道德行為習慣結合起來,使他們言行一致。

8、教育原則:進行德育要注意依靠學生集體,通過集體進行教育,以便充分發揮學生集體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

9、正面教育原則:是指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要以說服教育為主,積極疏導,啟發自覺,指明方向,從提高認識入手,做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

二、德育原則是指思想品德教育必須遵循的基本准則和要求。德育規律的體現,受德育目的和受教育者身心發展規律制約,古今中外教育實踐經驗的總結,體現一定階級、民族和文化的特點。是制訂德育計劃,選擇德育內容、方法和組織德育過程的依據。

(10)教師德育行為的要求擴展閱讀:

1、德育原則是人們在長期教育實踐中形成的。在中外教育史上,許多教育家在不同的歷史時代,代表一定的階級總結這方面的經驗,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德育原則。

2、中國現在學校德育的原則,是根據社會主義社會德育的性質、任務,在總結教育實踐經驗(包括教育史上有益的經驗)基礎上提出來的。它力求反映學校共產主義思想品德教育過程的客觀規律性。現在教育界比較公認的德育原則有:共產主義方向原則,知行統一原則,嚴格要求與尊重學生相結合原則,疏導原則,集體教育原則,因材施教原則,教育影響連貫性和一致性原則,以身作則原則等。

3、德育原則是一個相對完整的體系,貫穿於整個思想品德教育的始終。德育原則不是凝固不變的,它將隨著人們對德育過程規律認識的加深和教育實踐的發展而日益豐富和發展。

熱點內容
2年級的英語 發布:2025-07-05 13:33:31 瀏覽:773
初中物理電動機 發布:2025-07-05 11:48:09 瀏覽:245
慈利教育網 發布:2025-07-05 11:15:09 瀏覽:622
奧特曼黑歷史 發布:2025-07-05 05:13:59 瀏覽:8
2017全國二語文試卷 發布:2025-07-05 02:17:04 瀏覽:679
德陽是哪個省的 發布:2025-07-05 01:20:18 瀏覽:562
歐豪年彩墨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5 00:38:16 瀏覽:713
教學實踐內容 發布:2025-07-04 21:32:22 瀏覽:431
雲南教育論文 發布:2025-07-04 18:10:10 瀏覽:16
班主任培養總結 發布:2025-07-04 14:40:37 瀏覽: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