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為先教學敘事
作為一名教師,我時常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師德修養,對學生的課堂學習行為做一個公正的評價,使自身的教學成為有效的教學,努力做到在課堂教學評價中提升師德行為。 一、課堂教學評價應尊重學生
在課堂評價過程中,教師應該真正地把學生看作是自己的夥伴、朋友甚至是自己的孩子,平等的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他們就象尊重自己最尊重的人一樣,鼓勵他們能在課堂上將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表達出來,對於積極的思想加以鼓勵,並在班級乃至全校加以推廣;對於消極的思想不能強加干涉,而是通過一些委婉的方式轉變他們的思想,讓他們心服口服,自願地接受老師的教育。這種尊重不是形式的,是骨子裡的,只有這樣,教學民主才能真正落實到實處,學生的創造潛能才能充分地發掘出來,孩子的學習才能真正有效。
二、課堂教學評價應真實生動
在課堂評價過程中,教師不要對學生的回答只是做出簡單評價,比如,「正確!」「很好!」「不錯!」時間長了,學生會對這種評價感到麻木,失去了回答問題的熱情,課堂上往往會死氣沉沉,只有老師或少數幾個同學在唱獨角戲,毫無生氣。這時,教師可以運用靈活多樣、具有感召力的評價語,比如,「你讀得真好,就像飛機上的播音員!」「大家都被你的朗讀深深吸引了,你願意再讀一遍嗎?」「你的回答太精彩了,我們為你驕傲!」「你的詞彙量真大,就象一本活字典!」「你的見解很獨特,真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啊!」當學生聽到這樣的評價語時,他們肯定很激動,並會繼續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希望能夠得到更多的評價。這樣,課堂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就能夠被最大限度地調動,從而形成一個個教學高潮。
三、課堂教學評價應以激勵和表揚為主
在課堂評價過程中,教師應當用贊賞的眼光,多角度多方面地看待學生所做出的努力,並加以肯定。俗話說:「人怕剝皮,樹怕激氣」。其實際含有很大的鼓動成分,用得恰當,可以激發學生的斗氣和勇氣,使其產生一種積極向上,奮發亢進的良好心態,收到的學習效果就不言而喻了。比如,一些性格內向的學生課堂上不願意主動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即使他會做的題目也不敢舉手發言,這時老師可以輕輕的走到他的身旁,傾聽他的答案。如果他的答案是正確的,可以大聲地向全班宣布他的答案,面向全班同學對他加以表揚,並適時鼓勵他一定要樹立信心,勇敢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四、課堂教學評價應機智幽默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在《人是教育的對象》中提出:「不論教育者怎樣地研究了教育學理論,如果他沒有教育機智,他就不能成為一個優良的教育實踐者。」一個具有機智幽默感的教師往往會是最受學生歡迎的教師。充滿機智幽默的課堂教學評價,可以拉近師生的距離,解除尷尬的氣氛,可以促進學生思維的敏捷和靈活,可以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加深記憶,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起到積極的教育作用。比如,在一節英語課上,我讓學生討論北京的名勝古跡有哪些?其中一個男生回答說:我從來沒去過北京,我怎麼知道?聽到他的回答,我心裡很驚訝,可是我沒有表露出來,我卻面帶微笑地對他說:沒關系的,我這兒有一張介紹北京風景的VCD,我們一起觀看一下,看過之後,你一定能夠說出北京的名勝古跡了。你看,這樣不是又省時間又省錢嗎?學生們聽了我的話都開心的笑了,一起認真地觀看著VCD。
五、課堂教學評價應靈活多樣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均衡地對每位學生進行相應的評價,運用多種評價形式,鼓勵學生自評、互評以及調動學生家長參與到評價中來,以便提高學生反思和調控學習行為的能力。切實改變過去以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評價的唯一標准,注重形成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相結合。
總之,課堂評價對學生的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並已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推動因素。積極的課堂評價能夠使學生獲得鼓舞、鞭策,調動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創造性思維,使課堂教學知情相融。作為一名教師,筆者一定要努力做到在評價孩子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師德修養,給孩子一個美好的未來。
❷ 如何理解育人為先.教學為基.科研為要.師德為范
教師職業道德的作用
人民教師作為人類思想文化的傳播者,各種人才的培養者,對於傳播人類文明,開發人類智慧,塑造人類靈魂,影響人類未來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的勞動,同社會進步、經濟發展、國家興盛緊密相連。人民教師的職業道德體現著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反映著整個社會教師的利益,它對促進教師完成教書育人工作,陶冶學生的情操,推動社會精神文明有著重要的作用。
一、師德對教師起著調節和教育作用
所謂調節作用,指教師道德具有糾正人的行為和指導實際活動能力;所謂教育作用就是教育教師正確認識和對待教師的職業,認識自己對他人、對集體、對社會的利益關系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道德觀念和判斷力。
二、師德對學生起榜樣和帶動作用
榜樣作用,在道德行為上,師德比其他職業道德有著更加強烈的典範性。
帶動作用,包括教師所起的帶頭作用,紐帶作用和思想政治品質的教育作用。
三、師德對社會起影響和促進作用
1.對精神文明建設的促進作用
通過三個渠道表現出來:通過培養學生的優良品德而影響社會道德;通過教師參加各種社會活動而影響社會道德;通過教師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促進社會主義新型人際關系的建立和發展。
2.對物質文明的推動作用
師德是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一個重要精神力量,因為教育是培養人的工具,而人是物質文明的創造者,是生產力中起決定作用的因素,經過教育的勞動者是高素質的勞動者。這樣的勞動者有助於擴大再生產。在社會主義社會,教育以教育活動為中介,以自己的崇高師德為重要教育手段,通過培養「四有」新人,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完善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以推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
3.對社會生活的影響作用。
教師道德是受社會經濟條件的制約的,同時它對社會經濟條件具有一定的反作用。
教師必須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那麼,教師怎樣才能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呢?
首先,教師必須獻身教育,教書育人,誨人不倦。
師德要求每一個教師都要熱愛人民的教育事業,在本職崗位上忘我工作,要樹立終生為教育事業獻身的職業道德,怎樣才能做到熱愛人民教育事業呢?熱愛本職工作、熱愛學生、教書育人,要防止只熱愛個別尖子、只育個別高材生的傾向,要有育全體學生、對全體學生負責的思想,而教師能否真心實意地面向全體學生,一個關鍵的問題是怎樣對待後進生的問題。後進生能否成才?俗話說就是「歪脖子樹」有「歪脖子樹」的特長。歷史上,曾一度被視為「差等生」的「歪才」,最終卻成為傑出人物的不乏其人:達爾文、居里、拿破崙、拜侖、海涅、愛因斯坦等,這些偉人都曾被視為難成器的「差等生」。像海涅這樣一位德國大詩人,曾被老師斥為「對詩一竅不通的德國山溝里出來的野蠻人」;像拿破崙這樣一位赫赫有名的大軍事家,在巴黎軍事學校學習時成績只得過42名。這都說明了「差等生」以其特長往往可以成就大才。我們不能忽視對中下等生的培養和教育。當然重視高材生、培養尖子生是我們教育教學中心任務,而在培養優秀生、尖子生的同時,也應注重對中下等生的教育。也就是說,作為一名教師正確的態度應該是不拘一格育人才,要因材施教。對優秀學生要為他們創造條件,鼓勵其發揚創造精神,對「偏才」要揚其所長,避其所短;對「歪才」要象「病梅」那樣加以扶正,不斷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之成為「正才」。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出對全體學生負責,對學生全面負責的精神。
對學生負責不僅要因材施教,而且要做到誨人不倦。誨人不倦,首先要深入切實地了解學生,要知人知心,俗話說:「種花需知百花異,育人要懂百人心。」當一名好教師必須了解學生、熟悉學生,不只是「識其人」,而且還要「知其心」。誨人不倦,還要耐心細致地教育學生,不能急於求成,簡單從事。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春風細雨,滋潤禾苗成長。教育學生也是這樣,需要潛移默化,堅持不懈。
其次,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正人先正己。每一位教師只有自己的言行成為學生的表率,才可能取得教育教學活動預期的滿意效果。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是教育工作根據教書育人的宗旨對教師提出的一項基本要求,是教師職業道德的集中體現。要做到「以身立教」,首先要胸懷寬廣,做出表率;其次要言行一致,表裡如一,「身教重於言教」。
以身作則固然重要,為人師表更不容忽視。一個人的儀表、風度往往反映出這個人的思想風貌、文化素質。比方說,女孩子喜歡美麗、漂亮,男孩子喜歡帥氣、瀟灑。他們這樣做,實際上是在向外人做廣告,在展銷自己,以求外人對自己的認可。教師更應注重自己的衣著、舉止、語言,體現出內在的知識修養,使學生感受到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以及良好的工作態度、生活作風。總的說來,教師的儀表必須整潔、樸素大方;舉止必須端莊、得體。在舉止儀表方面,周總理曾有過這樣的格言: 「臉必凈,發必理、必整,紐必結;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氣象勿做、勿怠,顏色宜和、宜靜、宜庄。」也就是說,舉止要端莊有氣質,儀表要整潔有風度。所以作為教師,我們應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舉止、儀表,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做到為人師表。
教師的職業道德在精神文明建設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明確教師職業道德的特點及作用,對於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師資素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特徵
一是先進性。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道德應當比其他職業道德有更高、更先進的要求。教師教育學生,不僅通過言教,而且通過身教;不僅要用豐富的學識教人,更要用自己的品格教人,即以自己的良好道德行為去影響、啟迪和感化學生的心靈。
二是示範性。「師者,人之模範」。教師的勞動對象是可塑性大、身心尚未成熟的兒童和青少年。教師的言談舉止、待人處世,乃至氣質、性格等,都對學生起著熏陶、感染和潛移默化的作用。
三是繼承性和穩定性。教師的道德規范並非一蹴而就,而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長期積淀、繼承、發展的結果。從孔子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到今天的「春蠶」、「紅燭」、「園丁」、「人梯」精神,兩千多年來,教師道德已成為我們民族寶貴的道德倫理財富。
四是奉獻性。教師的工作是「樹人」工程,雖功在千秋,卻難以取得立竿見影的收效。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有「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高尚品質,特別是在當今體制轉軌,各種利益調整、碰撞的改革形勢下,更需要以無私奉獻為基礎的職業道德情操。
二、師德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的作用
教師職業道德既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又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著特殊重要的作用。一是導向作用。良好的師德,對於引導、啟發、教育學生成為 「四有」新人,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二是凝聚和約束作用。師德規范把教師凝聚成一個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群體,師德規范又對教師的行為舉止有著強烈的約束作用。這種約束作用,一般是通過檢查、督促、激勵、評價等方式來體現。三是輻射作用。一方面,師德會通過教師對學生良好品德的培養影響社會風氣的改變;另一方面,師德還會通過學生對其家庭的作用而影響社會風氣。
三、加強師德建設的途徑
首先,要認真學習政治理論,提高理論修養。其次,要嚴格執行《教師法》和《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使教師懂得依法履行教師義務,增強師德教育中的剛性因素。第三,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同時,還要進一步強化師德監督機制。除加強法律監督、行政監督、輿論監督外,應積極開展社會監督,充分利用社區教育委員會等組織,通過聘請校外各界人士擔任師德校風監督員等方式,全方位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
❸ 談談你對師德為先的認識在實際工作中應該怎麼做
師德為先,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我覺得只有這樣的老師才能夠教版出有德有品的學生權,如果沒有師德的話,即使他教出的學生在業務能力方面出類拔萃,但恰恰這樣的話會出問題,因為沒有德行,即使能力再強,他只會,貽害一方。
❹ 簡述師德為先的主要內容
何為師德?師是指教師,德是指道德,加起來就是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教師在從事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所應遵循的調節教師與學生、教師與集體、教師與社會之間關系的比較穩定的行為規范和所應具備的道德品質。是教師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的根本品質。 一、良好的師德是教師的靈魂。
師德和醫德一樣。一個醫生,他沒有醫德,不管他的醫術有多高,都不下好葯醫好患者。教師也是如此。要做好教育教學,必須有師德。 二、良好的師德是做好教學工作的必要條件。
教師必須熱愛自己的本職崗位,熱愛教育事業,有高度的責任感,有很強的事業心,這樣才能培養自出熱愛學習的學生。嚴格遵守學校的作息時間,按時到崗,不早退,不遲到,積極主動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記得我剛踏上實習工作崗位的時候,由於知識與實際未能有效的結合,工作中遇到一些受挫,漸漸地對自己失去了信心,曾經考慮過重新選擇自己人生的職業,可是,當我再次走進課堂,面對孩子們的雙眼時,我決心要努力工作,一定要做名優秀的教師。於是,我不斷地向書本學習,增加自己的理論知識,又向老教師請教,學習他們先進的教學經驗,實際操作的方法。自己的教學有了一定的提高,堅定了教育思想,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教育學生、感化學生。 三、良好的師德是提升教師人格魅力的基礎。
在我們的校園內經常會出現這樣一組鏡頭,有的教師因為學生尊敬他(她),見面就主動向他(她)們打招呼問好,並喜歡上他們的課,學他們所教的學科,他們常常一呼百應,學生對他們「惟命是從」。而對有的教師,學生總是躲著他,盡管他也「發號施令」卻沒有幾個人響應。這些都是人格的影響。
❺ 初中歷史備課與師德行為教育敘事
我感覺初中歷史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習方法,在這之上要培養學生的各種高尚情操或者為人處世的基本規矩。所以在備課的時候要注意設計學生的閱讀、寫作等小活動以及各種歷史故事。關於教材中的死知識點無所謂的。
❻ 你是如何理解教師專業標准中師德為先理念的
中國自古就有重視師德的傳統,強調師德為先體現了對中國傳統的繼承,教人育人德為先。我認為作為一名教師:
首先,要熱愛自己的職業,即熱愛小學教育事業,具有職業理想,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履行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按照一個好老師的標准嚴格要求自己,嚴守師德。
其次,要關愛學生,即關愛小學生,尊重小學生人格,富有愛心、責任心、耐心和細心。做到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為了一切學生。
再次,要做到示範引領,即為人師表,教書育人,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感染小學生,做小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的一言一行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生,一舉一動無時無刻不在感染著學生。教師必須以自己的高尚道德品質去感染學生,做一個身教重於言教的楷模。
教育是站立的事業,教育是愛的事業,教育更是微笑的事業,我相信,在愛的滋潤下,我們祖國的花朵將開的更加燦爛,我們教育事業的明天一定會更加輝煌。
❼ 怎樣理解師德為先簡答
何為師德?師是指教師,德是指道德,加起來就是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教師在從事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所應遵循的調節教師與學生、教師與集體、教師與社會之間關系的比較穩定的行為規范和所應具備的道德品質。是教師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的根本品質
❽ 請你結合教育教學實踐以「學生學業評價中的師德」為內容寫一份不少於300字的教育敘事或選取一個典型案例撰
學生除了向書本學習之外,主要是向教師學習。在兒童、少年的心目中,教師言行就是道德標准,教師是智慧的象徵、高尚人格的化身。所以說教師的榜樣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教師的思想、行為、作風和品質,每時每刻都在感染、熏陶
和影響著學生。學生的模仿和可塑性都很強,教師的一言一行,都起著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的道德面貌在道德教育中和力量是巨大的,是「任何教科書、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懲罰和獎勵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種教育力量」,學生的眼睛是「錄相機」,耳朵是「錄音機」,腦子是「電子計算機」,錄下來的信號裝在「電子計算機」,然後指導他們的行動。所以要塑造下一代的心靈,教師一定要以身作則,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確實成為學生的表率。
率先垂範是為人師表的重要表現。常言道,「身教重於言教」,人民教師應該表裡如一,言傳身教。如果教師言行不一,說得漂亮,做得很差,這樣的教師在學生心目中是沒有威信的,而且會對他們心靈產生極壞的影響。每個優秀的人民教師應不斷地加強自身的師德修養,在政治覺悟、思想境界、道德情操方面都應成為學生的楷模。南京市特級教師斯霞說得好,「要使學生的品德高尚,教師自己首先應該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要使學生遵守紀律,熱愛集體,團結友愛,互相幫助,教師首先要身體力行。」每位人民教師應嚴格要求自己,率先垂範,這是社會主義教師職業道德的一個基本要求。
熱愛學生,誨人不倦是調整教師與學生相互關系的師道規范。師生關系是否協調,直接關繫到教育的目的和效果。因此,熱愛學生,誨人不倦是教師的天職。何謂愛呢?所謂愛是人的一種偉大感情,是主體之間誠摯而親密的感情聯系。教師尊重和信任學生,需要訴諸理智和感情,這種理智感情的聯系,表現為教師對學生的熱愛。尊重是熱愛的根據,熱愛是尊重的表現;沒有尊重便沒有熱愛,沒有熱愛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尊重。二者是相輔相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