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文無題
A. 魯迅《無題》原文
1、原文
無題
魯迅
禹域多飛將,蝸廬剩逸民。
夜邀潭底影,玄酒頌皇仁。
2、注釋
①禹城:相傳大禹治水後,把中國分為九州,後來就有人稱中國為禹城。飛將:這里是指國民黨和日寇的空軍。
②蝸廬:像蝸牛一樣的房屋。指極簡陋的住處。逸民:古時的隱士,這里是指反抗國民黨統治的人民。
③潭:深水,潭底影指詩人自己在水中的倒影。
④玄酒:上古時一種黑色的飲料。頌皇仁:歌頌皇帝的仁德。
3、譯文
中國的疆域天高地廣。空中布滿了蔣的飛蝗;
千萬個村落炸成平地,劫後的遺民棲身草房。
黑夜裡身影投進池塘,胸中燃燒著怒火萬丈;
請為蔣飛蝗的功德乾杯,惡臭的池水就作酒漿!
4、簡析
這首詩是魯迅因文人黃萍蓀一面在小報上攻擊魯迅,一面又托郁達夫請魯迅寫字,於是寫此詩批評教育他。而且還藉此詩對國民黨政權的深刻抨擊和辛辣諷刺。
B. 《無題》全詩
唐·李商隱《無題》原文: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白話釋義:
見面的機會真是難得,分別時更是難舍難分,況且又兼東風將收的暮春天氣,百花殘謝,更加使人傷感。春蠶結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燃盡成灰時像淚一樣的蠟油才能滴干。女子早晨妝扮照鏡,只擔憂豐盛如雲的鬢發改變顏色,青春的容顏消失。
男子晚上長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對方的住處就在不遠的蓬萊山,卻無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鳥一樣的使者殷勤地為我去探看情人。
(2)師生文無題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在唐時,人們崇尚道教,信奉道術。李商隱在十五六歲的時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陽山學道。其間與玉陽山靈都觀女氏宋華陽相識相戀。
但兩人的感情卻不能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內又奔涌著無法抑制的愛情狂瀾,因此他只能以詩記情,並隱其題,從而使詩顯得既朦朧婉曲、又深情無限。李商隱所寫的以《無題》為題的詩篇,大多是抒寫他們兩人之間的戀情詩。此詩即其中一首。
文章賞析:
這首詩,以女性的口吻抒寫愛情心理,在悲傷、痛苦之中,寓有灼熱的渴望和堅忍的執著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綿邈,極為豐富。
開頭兩句,寫愛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於受到某種力量的阻隔,一對情人已經難以相會,分離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
三、四句,接著寫因為「相見時難」而「別亦難」的感情,表現得更為曲折入微。「春蠶到死絲方盡」中的「絲」字與「思」諧音,全句是說,自己對於對方的思念,如同春蠶吐絲,到死方休。
「蠟炬成灰淚始干」是比喻自己為不能相聚而痛苦,無盡無休,彷彿蠟淚直到蠟燭燒成了灰方始流盡一樣。思念不止,表現著眷戀之深,但是終其一生都將處於思念中,卻又表明相會無期,前途是無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將終生以隨。
想像愈具體,思念愈深切,便愈會燃起會面的渴望。既然會面無望,於是只好請使者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這就是結尾兩句的內容。
詩詞中常以仙侶比喻情侶,青鳥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話、傳說中的一座仙山,所以這里即以蓬山用為對方居處的象徵,而以青鳥作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現。
這個寄希望於使者的結尾,並沒有改變「相見時難」的痛苦境遇,不過是無望中的希望,前途依舊渺茫。詩已經結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與追求還將繼續下去。
這首詩,從頭至尾都融鑄著痛苦、失望而又纏綿、執著的感情,詩中每一聯都是這種感情狀態的反映,但是各聯的具體意境又彼此有別。
它們從不同的方面反復表現著融貫全詩的復雜感情,同時又以彼此之間的密切銜接而縱向地反映以這種復雜感情為內容的心理過程。這樣的抒情,聯綿往復,細微精深,成功地再現了心底的綿邈深情。
詩中一、三、四、五各句,都可以從李商隱以前的詩歌創作中發現相似的描寫。在前人創作的薰陶和啟發下,詩人有所繼承和借鑒。
但是他並沒有簡單地模仿前人,而是以很高的創造性,向前跨進了一大步,把原來比較樸素的表現手段改造得更曲折、生動,用以反映更為豐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實際上已經脫去舊的形跡,成為新的創造了。
從這里可以看出,詩人豐富的文學修養與他對於意境和表現手段的探索,是這首詩取得成就的重要條件。
C. (李商隱《無題》)原文
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見面的機會真是難得,分別時也難舍難分,況且又兼東風將收的暮春天氣,百花殘謝,更加使人傷感。 春蠶結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燃完成灰時像淚一樣的蠟油才能滴干。女方早晨妝扮照鏡,只擔憂豐盛如雲,烏黑的鬢發改變顏色,青春的容顏消失。男子晚上長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對方的住處從這里去沒有多遠,卻無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鳥一樣的使者殷勤地為我去探看情人,來往傳遞消息。
李商隱(約812年或813年~約858年),漢族,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詩人。他祖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市),祖輩遷至滎陽(今河南鄭州)。擅長駢文寫作,詩作文學價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裡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濃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寫得纏綿悱惻,為人傳誦。但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後葬於家鄉沁陽(今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據《新唐書》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詩》三卷,《賦》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D. 師生情古詩10首
1. 《己亥雜詩·其五》清代:龔自珍
浩盪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譯文:
浩浩盪盪的離別愁緒向著日落西斜的遠處延伸,離開北京,馬鞭向東一揮,感覺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辭官歸鄉,有如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但它卻不是無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還能起著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2. 《奉和令公綠野堂種花》 唐代:白居易
綠野堂開占物華,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
譯文:
綠野堂開著占盡了萬物的精華,路人說那就是令公的家,令公的學生遍布天下,何須在房前再種花呢。
3. 《蜂》 唐代:羅隱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
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譯文:
無論是平地還是山尖,凡是鮮花盛開的地方,都被蜜蜂佔領。它們采盡百花釀成蜜後,到頭來又是在為誰忙碌?為誰釀造醇香的蜂蜜呢?
4. 《春夜喜雨》 唐代: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譯文:
好雨似乎會挑選時辰,降臨在萬物萌生之春。
伴隨和風,悄悄進入夜幕。細細密密,滋潤大地萬物。
濃濃烏雲,籠罩田野小路,唯有江邊漁船上的一點漁火放射出一線光芒,顯得格外明亮。
等天亮的時候,那潮濕的泥土上必定布滿了紅色的花瓣,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萬紫千紅的景象。
5. 《無題》 唐代: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臘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萊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譯文:
見面的機會真是難得,分別時更是難舍難分,況且又兼東風將收的暮春天氣,百花殘謝,更加使人傷感。
春蠶結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燃盡成灰時像淚一樣的蠟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妝扮照鏡,只擔憂豐盛如雲的鬢發改變顏色,青春的容顏消失。男子晚上長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對方的住處就在不遠的蓬萊山,卻無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鳥一樣的使者殷勤地為我去探看情人。
6. 《新竹》 唐代:鄭燮
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乾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
譯文:
新長的竹子要比舊竹子高,它們的生長全憑老的枝幹扶持。下年又有新長出來的,會長得更高。
7. 《酬問師》 唐代:劉商
虛空無處所,彷彿似琉璃。
詩境何人到,禪心又過詩。
譯文:
世界到處都是虛無縹緲的空幻,就像琉璃一樣透明的,誰能到達詩詞中那樣的心境狀態呢,只有內心純粹才行,只有禪心才能產生美妙的詩詞。
8. 《遠師》 唐代:白居易
東宮白庶子,南寺遠禪師。
何處遙相見,心無一事時。
譯文:
在朝中做官的我和在南寺的自遠禪師,什麼時候能再相見呢?大概要等到我心中沒有世俗之事的時候吧。
9.
《尋雍尊師隱居》唐代:李白
群峭碧摩天,逍遙不記年。
撥雲尋古道,倚石聽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鶴眠。
語來江色暮,獨自下寒煙。
譯文:
群峰陡峭上摩碧天,逍遙世外不用記年。
撥開濃雲尋找古老的山間古道,奇樹聽那塗塗的流泉。
溫暖的花叢中卧著青牛,高高的松枝上有白鶴在眠。
與雍尊師交談起來一直到江水已籠罩在暮色里,我只好獨自走下煙雲彌漫的寒山。
10. 《七絕·師恩難忘》 作者未知
相逢一見太匆匆,校內繁花幾度紅。
厚誼常存魂夢里,深恩永志我心中。
譯文:
與老師的相逢如同一面之緣,實在是太匆忙了,校園內的繁華幾度開放,而我卻沒有再回去探望老師。
但老師們對於我的教育和恩情我將永遠寄於心中,對於老師的感恩我將永世不忘。
E. 無題的作品原文
無題
碧血渲染處①②,
紅花照眼心,
錢塘潮不盡,
吾輩豈無人。
F. 無題原文
無題二首
七十鴛鴦五十弦,酒薰花柳動春煙。人間只道黃金貴,不問天公買少年。
春風也解惜多才,嫁與桃花不用媒。死恨天台老劉阮,人間何戀卻歸來?
G. 師生訓誡小說
瀟湘溪苑 無題 師生 (貼吧文完結)
瀟湘溪苑 假年 教誡文 by陸離流離 由大的文即將完結
《年華似水》
《紅燈停,綠燈行(嚴師高徒二》
《高中時代》
《住院醫生》
《漫漫出國路》
H. 《無題》的原文
(一)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二)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I. 《無題》賞析
賞析:
相見時難別亦難,說的是義山當時的處境艱難,離開徐州到長安後想進翰林院,向令狐綯說明此時,也就是找熟人走個後門,令狐陶陞官之後,為了避嫌謝絕見客。
致使義山處境尷尬,相見難,離別又不甘心,所以出此名句。東風無力百花殘,當時義山已經很大年紀,東風無回天之力挽救百花的凋零,映射自己留不住青春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干,此名句獻給所有為理想奮斗終生之人。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和上句呼應,青春難留,雲鬢斑白,蠟炬燃盡,月光甚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最後一句起死回生,由深深地「到死」,"成灰"的絕望,到『無多路』,可見作者還是對綯抱有希望,不肯決絕。
從現在來看,此詩不難看出也是寫給令狐綯,希望他看到之後體會到自己的心情,也希望綯能感受到自己並沒有絕望,而是繼續等待綯這個救命稻草的幫助。
出自:《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是一首唐代詩人李商隱以男女離別為題材創作的一首愛情詩。
原文:
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唐代: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譯文:
相見很難,離別更難,何況在這東風無力、百花凋謝的暮春時節。
春蠶結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燒成灰燼時像淚一樣的蠟油才能滴干。
早晨梳妝照鏡,只擔憂如雲的鬢發改變顏色,容顏不再。長夜獨自吟詩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蓬萊山離這兒不算太遠,卻無路可通,煩請青鳥一樣的使者,殷勤地為我去探看。
(9)師生文無題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李商隱在十五六歲的時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陽山學道。其間與玉陽山靈都觀女氏宋華陽相識相戀,但兩人的感情卻不能為外人明知。
因此他只能以詩記情,李商隱所寫的以《無題》為題的詩篇,大多是抒寫他們兩人之間的戀情詩。此詩即其中一首。
古詩背後故事:
唐朝之時民風開放,當時教法理論實為強盛,道教更是在其中最為人們所崇拜。李商隱更是在少年時分被家人送去玉陽山學道,或許是風流的天性使然。
在玉陽山其間與靈都觀女氏宋華陽相識相戀。可是他們的愛情根本就不能被外人所知道,少年郎狂熱的思慕無從傾瀉,只能將自己的感情寄予這詩作之中,內心愛情的狂瀾無法抑制。
所以這首詩中更是能將他滿腔的熱血所讀出。十五六歲的少年郎,在那時是為情竇初開,年輕人的感情最為熾熱,也是最為朦朧。所以他將這首詩取名為《無題》。
有著朦朧婉轉之意,所以更是牽引著讀者的心思,為何題目為無題,為何情深了無蹤跡。你我相見之時就是困難重重,離別更是難舍難分,況且這東風在這暮春之中更是了無生趣。
百花凋謝,滿是荒涼。這首詩一開頭便是千古絕唱,化用女子的口吻來敘述他們之間的愛情。李商隱與宋華陽之間的愛情本就是不為世俗所容納的。
所以他們之間的每一次相見都是在無形的困難之中發生的,光明之中不過是點頭之交,而背後的感情卻是那麼濃烈。少年情深,感情更是稚嫩純白,他們的感情熾熱卻也是灼燒了自己。
李商隱將要離開這道觀之中,這也就是預示著他們的感情將要結束,可是感情哪能是那麼輕易就能斷掉,所以他們分別更是難舍難分。
這後一句看似之時寫東風百花殘,與這整首詩的基調根本不相同但又是處處銜接的一句,東風漸漸的低迷,轉眼之間,時間就是這樣悄然流逝。
而這「無力」表面上是在說這東風實際上是在說自己的愛情,不能在自己手中支配,不能與自己的愛人在一起,所以他們的愛情在外力之下就像是花兒凋零之後,滿是荒涼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