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小學家訪啟示

小學家訪啟示

發布時間: 2021-03-31 13:29:05

㈠ 小學家訪記錄家長該如何反饋

通過老師的來訪,了解了自己孩子的情況。不足之處,會督促孩子改進,謝謝老師對自家孩子的關心。大致表達這類意思即可

㈡ 家長家訪心得體會

潤物細無聲
——一個家長被家訪的感想 餘五洲
我的兒子余宸傲是北街小學六(1)班的學生。11月12日,他的班主任王少國老師專程到我家進行了家訪,我們談了很久,我收獲很多。
王老師一方面介紹了孩子在學校里的學習情況,另一方面詢問了孩子在家裡的學習和生活情況。作為家長,我對學校組織這次「訪萬家」的活動表示熱烈的歡迎,對老師們的辛勤付出表示由衷的感謝!
一直以來,學校老師給了余宸傲親切的關懷和諄諄的教誨。這次王老師稱贊了他的一些優點,讓我們為孩子的優秀表現而倍感欣慰。當然,王老師也直言了他的一些不足:比如上課發言不積極,做作業和考試時容易犯小錯誤,作為班幹部在班級管理上不夠大膽,等等。這些讓我們意識到平時疏忽了對孩子的教育,放鬆了要求。今後要配合老師,發揮家長應有的作用,提醒他少犯錯誤,鼓勵他在班級工作中以身作則,鍛煉自己的綜合素質。
王老師還詳細地詢問了余宸傲在家的作息時間,看他是否在家及時做家庭作業、自學、閱讀課外有益書籍,是否幫助做家務等等,我們都如實相告。王老師肯定了我們的一些做法,也對我們因工作忙而陪孩子時間少的問題提出了建議。我們一定配合老師,做好家長應該做的督促和教育工作,保證孩子有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保持家校聯系,全面提高他的成績和能力。
經過這次面對面的溝通與交流,我更全面地了解了孩子的學習和思想情況。王老師關心學生不辭辛勞、樂於奉獻不受回報的精神令我們十分感動。孩子就像一棵棵稚嫩的小苗,老師們每一次愛的付出,都象春雨一樣滋養著他們的心田。這次家訪活動正如:
好雨知時節,
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

㈢ 亟需高人指點:學校家訪制度的起源和發展方面的資料,中國的、外國的都可以

一、國外家訪的起源和發展

國外的家訪(home visits)最早並非用於教育領域。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亞戰爭期間,一名護士為當地的家庭提供醫療方面的指導和幫助。她的行為給利物浦一所學校帶來啟示,這所學校開始培訓護士對家庭進行訪問,這便是家訪的雛形。

這類家訪模式在19世紀後期傳入美國。當時大量移民從歐洲南部和東部湧入美國,美國當地的護士和相關人員對他們進行訪問,幫助他們在新的生活地盡快適應。20世紀七十年代以後,家訪逐步用於教育領域,成為加強學校和家庭聯系的途徑之一。如今,家訪廣泛地應用在美國社會的各個領域和層面,特別是在醫學領域和教育領域,如醫生護士對康復病人進行定期的家訪,專業人員或義工對兒童、青少年的訪問,以及教師對學生的家庭訪問等等。

目前在美國和一些歐洲國家,學前教育階段的家訪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基於各種國家學前計劃和項目的家訪,如我們所熟悉的美國針對三歲前幼兒的早期開端計劃和英國的確保開端計劃,這些計劃都十分強調父母參與兒童的學習和成長,因此計劃小組會派專門的人員搭建起機構和家庭之間的聯系,其中家訪就是一種重要的聯系方式。這類家訪基於計劃的目的開展,由專門人員對幼兒家庭進行訪問,不同計劃下的家訪在內容上有較大的差別。另一類家訪就是托幼機構中的教師對幼兒家庭的訪問,這也是我國一般意義上理解的「家訪」。本文討論的家訪主要是指後者。

二、國外有關學前教育階段家訪的相關研究

國外學者對學前教育階段家訪的作用進行了相關研究。研究發現,家訪是一種有效的教育途徑,能在教師、家長和幼兒三方之間建立起緊密的聯系。莫里森(George S.Morrison,1978)研究證實,通過家訪,尤其是把焦點放在兒童身上的家訪,能使教師真正理解兒童為什麼會有這樣或那樣的表現,以及父母對兒童的力量和影響。通過這些第一手資料,教師能更理解和寬容幼兒,從而更願意為幼兒提供個性化的教育而不是要求所有幼兒都以同樣的方式完成相同的任務。梅爾等(James A.Meyer和Mary Beth Mann,2006)通過問卷,調查了學前班到二年級的教師對家訪之於兒童成功意義的認識。參與者是26名來自美國中西部學區的學前班教師,參與者在開學初期家訪之後完成一份問卷,在學年結束時再完成一次。調查結果表明:家訪是加強家校合作的一種形式,教師期望能通過家訪與兒童及他們的家庭建立更積極的關系;此外,教師認為家訪能增進與家長的溝通、對幼兒有更好的了解,並進一步理解兒童家庭環境對他們在學校表現的影響。

國外還有學者對家訪模式進行了研究,提出了更有效地進行家訪的建議。梅爾(Tamar Meyer,1990)總結自己過去十年在以色列當幼兒教師的經驗,發展了一套「兒童中心」的家訪模式。這種家訪的目的不是為了考察家庭或父母情況,而是教師通過訪問孩子,和他們建立起個人的愉快的教學關系。如果家訪遭到父母的拒絕,則應放棄。在對超過350個不同地區、家庭背景的兒童家訪後,梅爾得出這樣的結論:通過加強和班級里每個兒童的關系,能使兒童在很多情況下信任教師;而家長與教師接觸起來也會感到更加放鬆;把自己定位在「家庭訪問者」而不是「家長教育者」的角色去家訪,可以使家長更願意分享他們的故事。

有學者分析了家長不情願接受教師家訪的原因。克羅夫
(Doreen J.Croft)指出以下八個方面的可能性:①家裡很亂,不想讓教師察覺其糟糕的家庭生活習慣;②擔心家訪給教師留下不好的印象;③教師家訪打擾了家長的生活;④家庭文化或是生活方式可能很特別,會使教師無法理解;⑤家長以往的家訪經歷是消極的,認為教師來訪說明孩子做得不好;⑥家長認識不到教師家訪的真正價值;⑦教師試圖通過家訪改變家長,並告訴他們怎樣和孩子「更好」相處;⑧父母太忙。因此,他提出改變這種不情願態度的建議:①通過非正式談話建立親密關系;②明確家訪的原因,告訴家長你想談些什麼以及你要談多久;③學習家長的生活方式,對他們的生活方式表示理解,建立彼此信任的關系。

三、國外學前教育階段家訪的實踐

美國很注重家長對學前教育的參與,他們把家訪作為教師與家長聯系溝通的重要手段之一,他們的家訪實踐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值得我們借鑒學習。以下主要對美國托幼機構家訪的實踐進行梳理和總結。

(一)美國托幼機構家訪的目的

美國托幼機構的家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建立起教師、幼兒園與兒童及其家長之間的聯系。教師不是為了解決某個具體問題而進行家訪,而是為了在教師、家長和兒童之間培養親密關系,使家園聯系更加密切。具體來說:①對於兒童,建立他們和教師的個人關系,讓他們感覺到自己是獨一無二的,鼓勵兒童成長為有主動性的主人,通過和教師分享個人心得和秘密,使他們了解到自我表達是可以被人接受的,是有趣和愉快的;②對於家長,家訪沒有制度和權威的障礙,他們能放鬆地和教師交談,證實教師對兒童的看法,如果教師能友善傾聽,家長將來還會找教師談;③對於教師,這是傾聽和觀察的機會,學習兒童家庭情境語言的機會,分享不同文化的機會,和家庭交流的機會。

(二)美國托幼機構家訪的內容

美國幼兒教師家訪的內容主要涉及三方面:第一,關於兒童。包括兒童的興趣、害怕的事物、喜歡的東西、對學校的態度、飲食習慣、認知情況。第二,關於家長。包括對學校的態度、懲罰手段、教育背景、對父母和教師角色的認識、喜好。第三,關於家庭。包括家庭生活方式、家庭成員的角色、兄弟姐妹關系、空閑時間的活動等。

(三)美國托幼機構家訪的類型

美國托幼機構的家訪大概分為四種類型:①兒童進入托幼機構之前,教師對每個家庭進行訪問,這是一個必要和很好的時機,它能鞏固和家長的聯系。②學年開始前夕,很多幼兒園都要進行家訪,能讓孩子和家長在開學第一天感到舒服。③學年中的常規訪問。有的教師每學年組織三到四次家訪,有的甚至每周都去。常規訪問能幫助教師全面客觀地了解兒童,並和父母之間維持持久的夥伴關系。④特殊時期家訪,例如當學校發生嚴重情況的時候,但更多的是基於積極原因,如兒童生日時可送給他們一件好玩具或一本好書;幼兒生病時,教師送去班級小朋友做的好看的賀卡等。這些家訪能使家長和孩子感到自己是重要的並受到鼓舞。

(四)美國托幼機構家訪的模式

美國托幼機構的家訪主要是對幼兒進行訪問,其次才是對其他家庭成員的訪問,因此在教師家訪過程中幼兒在場並參與其中。教師家訪前需要培訓,而且家訪屬於教師的額外工作,會有加班費。美國一般是由教師進行家訪,甚至是園長親自家訪。

有些托幼機構還有另一種訪問形式——班級集體到某個幼兒家裡訪問。這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如足夠大的場地。老師、家長可以和孩子們在草坪上玩游戲,大多數幼兒都會很喜歡他的朋友來家裡訪問。這也是自願、不勉強的。

(五)美國托幼機構家訪的注意事項

藍波因等(Lapoint)研究了家訪中存在的文化差異性。他們指出,家訪要考慮文化的問題,家訪項目應該採用「雙文化」 (包括家庭歷史和語言問題)的方法,而不是把價值觀強加給家庭。只有尊重家長的文化,家訪才能有效開展。

美國是個多元文化的國家,托幼機構教師在進行家訪時很注意尊重家庭的文化、價值觀和隱私,照顧家長的想法和需要。家訪之前進行電話預約,對於不願意接受家訪的家庭不會強求,而是通過其他家園聯系方式來替代。如果教師聽不懂兒童父母的語言,則要帶上翻譯。

四、啟示

(一)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並重

國外不僅在實踐上廣泛運用家訪這種家園合作形式,積累了大量寶貴的經驗,而且在理論層面對家訪進行了不少相關研究和總結。國外學者對家訪作用所做的研究,為家訪在托幼機構中的運用提供了堅實的依據和支撐;對影響家訪有效開展因素的分析及其建議,有益於我們對家訪的影響因素的認識和對家訪進行深層次的思考,體現了其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緊密聯系、相互促進的特點。

相比之下,筆者在對我國近五年來在有關學前教育研究雜志上發表的文章進行檢索整理後發現,就相關幼兒園家訪的研究不多,理論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在為數不多的文章中,絕大多數是幼兒園一線教師的案例分析和經驗總結,足見我國學前理論界對家訪意義的認識仍不夠,缺乏理論指導將影響家訪作用的充分發揮,這點應引起足夠重視。

(二)規范家訪的制度和程序

美國托幼機構有著較為規范的家訪制度和程序,家訪不是一項可有可無、可隨意為之的工作。美國托幼機構家訪前要對教師進行培訓,以此提高教師家訪中的素質和技巧,統一家訪的要求;並對教師家訪的時間做了相關規定,確保家訪成為持續性的常規工作;此外,家訪加班費無疑把家訪上升為一種制度,解決了教師一定的憂慮和困難,也能提高他們的積極性。

目前,我國大多數幼兒園雖對教師家訪有相關規定,但實施起來並不嚴格。隨著電話、網路等通訊方式的普及,家訪在不少幼兒園更是成了「一紙空文」。須知,家訪這種面對面、個別交流方式的優點是其他聯系方式所無法替代的,要在教師和家長之間建立信任合作關系,家訪仍然不可或缺。只有加強家訪的規范性和系統性,才能使家訪成為常規工作,保證其有效開展。

(三)滿足多元價值要求

眾所周知,美國是個多種族、多民族的國家,社會各階層之間的社會經濟地位有很大差別。在這樣一個多元化的國度,特別需要尊重和滿足多元價值要求。反映在家長工作上,他們尊重每個家庭的宗教習慣,不強行家訪;對有特殊需要的家庭,給與特別照顧和安排。這些做法也是有效發揮家訪作用的途徑。我國正逐步進入多元化社會,國外家訪的這些做法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

(四)強調家訪中的情感聯系

我國幼兒園教師去家訪通常是要解決某一具體問題,與此相比較,美國托幼機構家訪則顯得「目的性不強」。美國教師往往不是帶著任務去家訪,而更側重通過家訪增強與幼兒、家長和整個家庭的情感聯系。感情維系需要交往,面對面交往的效果是書信、電話等形式所不及的。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教育會更有說服力。

(五)重視幼兒的主體地位

美國托幼機構的家訪不僅要求幼兒在場,而且把幼兒放在家訪的中心位置。家訪,首先是對幼兒的訪問,其次才是和家長的交談。與我國幼兒園家園互動中「幼兒缺位」現象相反,美國很重視幼兒的主體地位。幼兒發展是教育的落腳點,幼兒還是搭建家庭和幼兒園之間的橋梁,因此,如何利用和發揮幼兒在家訪中的作用,值得我國幼教工作者借鑒和思考。

㈣ 家訪家長意見要怎麼

首先對老師的工作表示感謝,然後說說自己孩子的不足,再說說自己的目標。

比如:感謝老師對工作的負責,感謝老師對孩子的關心,感謝老師能夠主動來家訪,積極幫助孩子學習,自孩子上學以來,在老師的認真教育下,有了很大的進步,孩子的自理能力也增強了很多,雖然學習成績很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但是我相信,有這樣負責的老師,孩子一定會進步的。希望老師跟嚴格的要求孩子,幫助孩子取得更大的進步。

(4)小學家訪啟示擴展閱讀

寫作要點及技巧:

1、要注意不能欺瞞老師。要實話實說。這樣老師才能對症下葯。也可以根據孩子的狀況跟老師提提建議。

2、需要家長和老師共同配合找到孩子下降的原因及以解決的辦法。老師家訪,最好孩子在場。這樣可以一起商量解決的辦法。填表可以是對孩子的看法,比如孩子的優缺點,興趣等。

㈤ 小學家訪 學生對老師的建議

家訪要把握恰當的時機

1.家訪要考慮家長的時間方便

班主任在家訪時間的把握上,不能只考慮自己的方便和感受,也要多考慮家長的方便和感受。有些家長是雙休日休息的,有些家長則不是。如果班主任不注意到這個問題,隨時去家訪,有些家長就只能請假在家裡恭候,此時家長的內心就難免有些不快,對你的家訪就會有點抵觸情緒,家訪就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

2.家訪要考慮家長的事情有無

即使班主任已經充分了解到家長的休息日,也不能想到家訪就去家訪,必須事先電話通知或詢問一下。如果這個細節被忽略,就可能碰到學生家裡恰逢諸如婚喪嫁娶、過生日、親朋聚會,或有急事要去辦理等情況。此時的家訪,家長很難再有興致與你慢慢交流;而班主任出現在那樣的場合也難免尷尬,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3.家訪要考慮家長心情的好壞

當學生成績大幅下降或犯了嚴重錯誤的時候,當班主任苦口婆心的教育總是不見效果的時候,當通過電話聯系後學生家長的配合依然見效甚微,甚至仍然不予配合的時候,家訪就成了必然的選擇。但此時,即使班主任心裡有十分的怨氣,也要面帶微笑,親切而平和地與家長交流,切不可夾槍帶棒地諷刺挖苦學生,或影射家長教育不力,否則不但難以取得實效,甚至有可能火上澆油,激化矛盾,使問題變得更槽糕。有時情況則恰恰相反,班主任表現得比較平靜,倒是家長聽到孩子過於離譜的表現後先火冒起來,此時班主任就不可再繼續說孩子的種種不是,而是應該先安慰勸說家長,等家長情緒穩定後再繼續交流。如果一時平復不了家長的沖動情緒,可選擇暫時中斷家訪,等家長的氣消了再去家訪,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㈥ 家訪後家長的感想(簡短的)

寫作思路:首先感謝老師不辭辛苦來家訪,接著可以寫一下作為家長積極配合老師教育工作的態度,可以對老師和學校提一些對孩子學習有力,積極向上的,傳遞正能量的建議。

正文:

家訪,如同一場久旱逢甘霖的及時雨,播灑在家校兩地。感謝各位老師百忙之中進行家訪,對學生特別有責任心,在家訪中能夠抓住學生的個性,糾正學生的缺點,體現出了老師盡職盡責的精神。

我的孩子從不多言多語,很靜,做事讓老師很放心,但也缺少活力和自信,這一點一直讓我很困惑。從和老師的交流中,我明白了:現在競爭激烈,孩子如何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這就需要自薦和自信,能夠大膽地推銷自己,而不是循規蹈矩地按照別人的安排走。況且周圍的世界瞬息萬變,別人能為你安排什麼呢?一切要靠自己,靠自己打拚一片天地。

因此,在孩子的求學階段就要培養其競爭意識,培養其適應未來社會的心態和能力。一個人的性格在某種程度上很難改變,但要考慮到自身性格中的某些弱項可能會影響到將來的發展,因此要學著慢慢嘗試引導孩子以開放的心態來學習、生活和交往。

作為家長也將盡到應有的責任和義務,多和老師溝通,發現問題及時與老師交流。配合學校,共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希望持續這種良好的互動。

最後有點小建議,希望上課期間,可以經常去教室聽一下上課情況,了解一下學生狀況,能夠隨時和老師溝通。

熱點內容
嘉魚美術培訓 發布:2025-07-02 05:36:50 瀏覽:974
六年級班主任隨筆 發布:2025-07-02 04:38:58 瀏覽:324
中學英語網 發布:2025-07-02 03:14:56 瀏覽:977
教育的情懷 發布:2025-07-02 01:17:44 瀏覽:807
e推教學 發布:2025-07-01 20:16:22 瀏覽:492
故事數學題 發布:2025-07-01 19:00:18 瀏覽:952
教師基本情況登記表 發布:2025-07-01 17:05:51 瀏覽:241
英語輔導報社 發布:2025-07-01 16:38:23 瀏覽:143
高一語文綜合試卷 發布:2025-07-01 16:38:21 瀏覽:589
而且英語 發布:2025-07-01 14:58:57 瀏覽: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