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經費審批細則
Ⅰ 復旦大學軟體學院的大事記
2007年6月20日思科公司與復旦大學合作成立的「思科實踐與創新俱樂部」揭牌
2007年6月19日 PHP China與Oracle共同主辦的PHP技術及Oracle Database XE動手實驗免費活動在學院舉行
2007年6月14日 學院與BO公司(Business Objects公司,簡稱BO)簽署合作備忘錄,准備合作共建「復旦大學軟體學院—Business Objects商務智能研究中心」
2007年5月22日 學院主辦的「第四屆計算模型的理論及應用國際會議」召開
2007年5月8日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基於數據挖掘和語義本體的商品編碼知識庫」等三項電子商務科研成果通過教育部成果鑒定
2007年3月25日 復旦大學軟體工程碩士(MSE)校友會(籌)成立
2007年3月12日 舉辦首屆「2007復旦大學愛爾蘭周」
2006年11月13日 與名古屋工業大學、上海市世博局等聯合舉辦的「國際性博覽會的信息通信與IT技術應用」交流研討會順利舉行
2006年10月31日 張江校區學生樂隊排練房啟用儀式
2006年10月24日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辦的「IEEE國際電子商務工程大會」舉行
2006年10月13日 愛爾蘭都柏林大學副校長Prof Nick Quirke一行訪問學院
2006年10月12日 04級本科生喜獲「上海市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2006年10月10日 學院順利通過上海市本科新設置專業檢查
2006年7月17日 日本YRP UNL研究所合作建立的「uID/RFID開放實驗室」掛牌,開展物聯網研究
2006年6月30日 愛爾蘭企業、貿易與就業部部長馬丁(Michael Martin)訪問復旦大學並出席軟體學院2006屆「復旦大學-都柏林大學」聯合學位學生的畢業典禮。
2006年5月25日 04級本科生獲得了首屆復旦大學班團文化優勝獎。
2006年4月25日 軟體學院領導班子換屆
2006年4月2日 Fudan-Intel創新實驗室正式成立。
2006年01月14日 首屆公安部合辦信息安全方向軟體工程碩士畢業典禮
2005年12月27日 學院入駐張江校區後第一次全體學生大會。
2005年12月1日 胡文彥等同學的參賽項目「移動證券助手」獲首屆「花旗杯」科技應用大賽全國二等獎
2005年12月 寬頻網路與互動多媒體實驗室主任葉德建博士領銜的「基於速率平滑和緩沖區控制的主從式可擴展跨平台多請求流媒體伺服器」研究項目獲得上海市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005年11月30日SAP公司聯合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孔翰寧博士作題為「Growth through Innovation」的報告
2005年11月22日 臧斌宇教授和姜忠鼎博士共同指導,由互動式圖形學實驗室本科生毛燕東、賈奇研製的「面向移動平台的全光視頻壓縮、傳輸與繪制技術」項目獲得第九屆「挑戰杯」飛利浦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全國一等獎
2005年10月28日 臧斌宇院長與東京大學UNL研究所板村健所長簽署了雙方共建T-Engine和uID研究實驗室的合作備忘錄
2005年10月 「用愛點燃希望的火炬——安徽祁門助學支教」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獲上海市優秀項目獎
2005年8月31日 04級本科生軍訓十八連榮獲2005年復旦大學軍訓「優勝連隊」
2005年5月27日 與IBM聯合建立的「IBM亞太區零售創新中心」揭牌
2005年1月 互動式圖形學實驗室成立
2004年9月10日臧斌宇院長獲上海市育才獎
2004年6月26日 第一屆軟體工程碩士學位授予儀式
2004年6月18日 00級本科生畢業典禮,第一屆本科生畢業典禮
2004年3月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IOEB)成立
2003年10月27日 與公安部聯合培養首批「信息安全方向軟體工程碩士」入學
2003年10月13日 臧斌宇院長在首屆上海軟體外包國際峰會上發表演講
2003年9月25日 順利通過教育部對軟體學院進行的中期評估
2003年9月13日 軟體學院第一次有4屆本科生參加的全體學生大會
2003年9月 軟體工程研發中心(SERDC)成立
2003年8月25日 軟體學院03級碩士研究生入學,學院第一屆全日制研究生
2003年8月25日 軟體學院03級本科生入學,學院第一屆從高考直接招生的本科生
2003年8月14日 軟體學院全體學生集中北區入住
2003年7日 零售管理系統研究中心(RMTI)成立
2003年6月 學院開始設立專職的職業發展指導教師,首批本科生開始實習
2003年5月27日 張江校區奠基儀式
2003年5月 分布式與移動計算實驗室(DMCL)成立
2003年4月1日 軟體學院門戶網站競標儀式
2003年3月18日 軟體學院一周年慶典(南區老年活動中心)
2002年12月 學院機房從姚祖輝實驗室搬遷入原北區臨時食堂改建的學院機房
2002年9月3日 與愛爾蘭都柏林大學(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簽訂合作協議
2002年9月3日 軟體學院正式揭牌
2002年8月25日 02級本科生入學迎新,是學院第一屆從大一開始就讀的新生
2002年3月12日 00級本科生正式注冊,學院有了第一屆正式學生
2002年3月10日 00級本科生第一次上課
2002年3月8日 00級本科生錄取名單出爐,錄取102名同學
2002年3月2日 00級本科生招生考試
2002年1月15日 日月光華站復旦大學軟體學院版成立。
2001年12月3日 教育部和國家計委聯合下發了《教育部、國家計委關於批准有關高等學校試辦示範性軟體學院的通知》(教高[2001]6號),首批批准復旦大學等三十五所高校試辦示範性軟體學院。軟體學院開始組建並試運行。
2001年7月25日 教育部下發《教育部關於試辦示範性軟體學院的通知》(教高[2001]3號),要求擬試辦示範性軟體學院的高等學校提交申請報告,復旦大學啟動軟體學院籌建工作。
Ⅱ 求一份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報告
二姨家的年收支明細賬記者 李強《人民日報》 (2005年04月03日 第五版) 1月28日下午,我坐上了赴山西省沁源縣的汽車,3個半小時之後,抵達交口鄉尚義村,二姨家就在這個村子。村前的沁河依舊,不過,終於架起一條通向村裡的石橋。不用再走那條搖搖晃晃、令人驚心動魄的鋼索吊橋了。 姨夫、二姨生有兩男一女,加上婆婆共6口人。家裡6間房,4間住人,兩間存放糧食以及一些器物。屋內陳設很簡單:外間靠牆擺著一個平櫃,電視機放在上面,由於沒有裝衛星信號接收器,只能收看一個頻道———山西台,電視機旁邊是電話(二姨做些小買賣,必不可少),洗衣機擺在一角。來人一律坐在里間的炕上或是坐板凳,火炕旁邊是灶台。姨父補充說,這兩年家裡還在蓋房,也花去幾千元,現在根本就攢不下錢,所以房子蓋了一半就先不蓋了。 二姨近日忙於跑買賣,家裡沒准備什麼,晚飯就是平常吃的:南瓜面片湯,玉米面窩頭。面片湯做得很多。二姨說:「還有看門狗的,現在太忙,顧不上給它弄別的,人吃啥狗吃啥,狗吃的頂一個人哩!」 晚飯後,二姨開始計算這幾天買賣的賬目。何不將二姨家一年收支做一計算?這將是一份寶貴的資料。 二姨家共有耕地13畝,其中承包地10畝,自墾地(不需繳稅)3畝,主要種玉米和黃豆,共9.5畝,另有0.5畝種植萬壽菊,剩餘3畝地種植穀子、黍子和蔬菜,主要用於自食。家有農用車一輛,平時跑跑運輸,做些買賣,這是家庭非農收入的主要來源。 收入 農業收入 一、玉米收入 1.一畝玉米的物資投入 機械耕地18元、機械翻地12元、種子3元1斤,一畝需6斤共18元、化肥硝酸磷(底肥)30元、尿素(追肥)12元,農葯8元。土地為旱地,不需澆水。 一畝玉米合計投資98元。6.5畝的總投入為637元。 2.產量、價格與毛收入 平均畝產1000斤(此地耕地有坡地和平地之分,畝產從700斤至1300斤不等),當年收購價平均每斤0.5元。 6.5畝玉米總產量6500斤。總價值3250元 每畝毛收入=500元-98元=402元 6.5畝毛收入=3250元-637元=2613元 二、黃豆收入 1.一畝黃豆的物資投入 機械耕地18元、機械翻地12元、種子3元1斤,一畝需10斤共30元,化肥硝酸磷25元,農葯15元。無需澆水。 一畝黃豆合計投資100元,3畝共計300元。 2.產量、價格與總收入 平均畝產250斤(平地300多斤/畝,坡地不到200斤/畝),當年收購價平均每斤1.5元。 3畝黃豆總產量750斤。總價值1125元。 每畝毛收入=375元-100元=275元。 3畝的毛收入=1125元-200元=825元。 三、萬壽菊收入 萬壽菊是2004年村裡響應鄉政府的號召種植的,村民種植,公司收購,用於製造色素。村民與縣里的一家生物製品公司簽訂合同,該公司先墊支種子、肥料、地膜、農葯等開銷,墊支費用在結算花款時扣回。 種植萬壽菊所需的種子、肥料、地膜、農葯等投入金額為108元/畝。 萬壽菊平均畝產3350斤,公司收購價為0.3元/斤,二姨家種植0.5畝,總價值為502.5元。 萬壽菊毛收入=502.5元-108元×0.5=448.5元。 【萬壽菊經濟效益較好,倘若大規模種植,增收潛力是很大的。然而,尚義村種得最多的一戶,也只有3畝,一般種植戶只種1畝左右。問及原因,姨父說,萬壽菊種植、管理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太麻煩,3天就得摘一次花,還不能早摘,需等露水退了才行。姨父種了半畝,兩個人摘一次花需要4個小時,而那戶種了3畝的,在採花時,不得不僱人…… 種植戶為何不組織起來,採用合作的方式,集中管理,集中採摘銷售,既能提高效率,又有規模效益?姨父說,都是各顧各的,沒人出來張羅這事,而且一旦分配不公,這種組織極易解體。農民缺乏平等協商的意識,很難通過合作組織來實現他們的共同利益。】 四、養殖業收入 大多數村民家裡都養些雞、牛、豬之類,但規模較小。養雞可得些雞蛋,一般用作改善伙食,並不增加收入。因為規模小,養豬也不掙錢,但可積肥,逢年過節還可改善生活。養牛主要用於耕地,此地平地可機耕,但坡地不行,只能靠牛。 二姨家養牛一頭,去年生下一隻牛崽,賣出得1000元。 綜上所述,全家農業年收入為4886.5元。. 工商業收入 二姨家有農用三輪車一輛,平時利用沁源縣和沁縣兩地的黃豆和玉米市場差價,在兩地之間來回販運,收入要看兩地的差價高低,高則多掙,低則少掙。據姨父說,一般年份可掙5000—6000元,今年兩地差價出奇地高,再加上跑得勤快,掙了一萬元,不過這並不常見。 綜上所述,全年全家的總收入=農業收入+工商業收入=4886.5元+10000元=14886.5元。人均年收入2481元。 支出 稅費支出 2003年開始實行稅費改革,取消了以往所需交納的村提留,鄉統籌以及其他各種費用,而統一隻繳農業稅一種。 按照政策規定,應繳農業稅=計稅面積×計稅常年產量×計稅價格×7%;附加總額=正稅總額×20%;計稅主糧(玉米)的價格為0.8元/公斤。農業稅核實後,保持長期穩定。 根據核實的結果,姨父家需交納的農業稅為89.38元,農業稅附加為17.88元,共計107.26元。占家庭農業毛收入的2%,佔全年總收入的1%。 【由此可以看出,農民的負擔大幅度減輕,這的確是黨中央切實減輕農民負擔的重大舉措。】 家庭吃用支出 1.糧食。主糧為小麥(此地人不種小麥,種植玉米賣出後買白面吃),白面一個月兩袋,一袋50元,全年1200元。大米1.8元一斤,一月20斤,全年432元。小米自種,花銷極少故不計,一月10斤,(若按市場價1.8元/斤)計,全年216元。 2.菜(包括肉類)。所食蔬菜主要為自種的土豆、白菜、蘿卜、西紅柿、西葫蘆等,很少買菜,種植成本大約180元。 豬肉7元一斤,一年食40斤左右,共計280元。 3.油、鹽、醬、醋等調味品394元/年。 4.煙酒無人消費。 5.燃料692元/年。 6.衣物。人均120元,共600元。 7.電費150元/年。 8.電話費600元。 9.禮費。婚喪娶嫁,傳統習俗,一年500元左右。 10.節日消費。此地三大重要節日:春節、端午節、中秋節。需額外花費400元左右。 上述十項支出,共計5428元。 【糧食一項佔30%,若將前五項概括為「食物」一項,則食物占此十項支出的59%。】 教育醫療費用支出 大女兒在讀高一,住校。學費及日常開銷共4400元/年。 二兒子在讀初一,住校。學費較少,但住校日常開銷不小,2000元/年。 三兒子在讀小學,原先在村小學就讀,但後來花錢轉至縣城,寄住親戚家,全年花銷1800元(含轉校費用)。 教育投入共計8200元。 家裡無人有大病,平時小毛病也並不求醫,只是買一些常用葯品,故醫療消費一年50元左右。 農機支出 家有農用三輪一輛,全年油料、修理、養路費用共2000元。 綜上所述,全家全年總支出=稅費支出+家庭吃用支出+教育醫療支出+農機支出=107.26元+5428元+8200元+50元+2000元=15785.26元。 2004年收支情況為: 14886.5元-15785.26元=-898.76元。 結果令我大吃一驚,二姨家辛勞一年,竟然入不敷出!這固然有其特殊原因,同時供養3人上學,對於一戶農家顯然壓力過大。但是,據姨父講,他們家的收入情況在村子裡算比較好的,原因很明了:姨父家的工商業收入已經佔到全年總收入的2/3(一般年份為一半多),姨父說,村裡大部分人家是以農業為主。二姨家的情況也反映出,相當多的農民家庭的收支狀況很不樂觀。尤其是教育成本之高已使一部分農家子弟望而卻步,使大部分農家不堪重負。的確,辦教育要花很多錢,但是,我們也要充分考慮農民的承受能力,畢竟,教育是一項有沒有錢都要辦的事業。
Ⅲ 求大學生社會實踐項目經費資助原則
不知道你是想要什麼
如果你是學生的話一定是想得到經費,那麼這個就是一份申請書。要寫明活動內容,意義,所需的物資,人力。這個我以前做過可以給你模板,把你的郵箱寫下我給你發過去。
如果你是導員或是老師管批條的話,這種套話問問同事很輕松~
Ⅳ 求一份今年暑假的暑期社會實踐報告,3000字 要今年暑假的啊 2011年的
暑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當前,黨中央立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高度,做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部署,提出要培養新型農民,這就對農民的文化水平以及農村的文化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而在我的家鄉,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現狀如何呢?對此,我利用暑假返鄉時間,對我家鄉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進行了調查,希望能對當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文化建設方面起到一點參考和借鑒作用。在我家鄉的農村裡,農民的生活情況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本村莊是整個地區農村社會的一個縮影,可以代表家鄉村的整體狀況。時間:2011年8月10號至2011年8月17號。 地點:湖南省炎陵縣水口鎮渣村村方式:在村委會幹部的協助下,我對自己所在的渣村村村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查訪和統計,而對附近的幾個村莊的調查主要是通過對一些親戚、朋友以及他們的家人進行個別詢問來進行。內容:分別對不同時期(從過去二十年來到現在的變化及一年四季從農忙到農閑的變化);不同年齡人群(老年人,中年人以及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內容進行調查。
總的來說,近幾年來,隨著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重視力度不斷加大,農村的文化建設也在蓬勃地發展和繁榮,農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豐富化、多樣化。就我調查的范圍和人群來說,農民對當前的情況是基本滿意的,但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從近二十年來農民精神文化生活狀況的變化來看,經歷了先慢後快的發展過程。從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於改革開放的逐漸深入以及市場經濟的逐漸形成,農村的整體面貌有了很大改觀,但同時由於外來文化的沖擊,以及歷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輩們自身文化素質過低、觀念落後,使得他們在受到外來文化沖擊時顯得猶豫、盲目以及不適應,農村裡傳統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戲、聽說書、扭秧歌、祭祖等逐漸消失,農村文化陣地明顯萎縮,文化建設發展緩慢。
從上世紀90年代後期到現在,這種情況開始逐漸好轉。80年左右出生的人開始成為農村家庭的家長,這些人大都受過初中文化教育,思想觀念和文化素質都有了很大提高,他們對各種新鮮事物感興趣,並且接受很快,於是,一度單調沉悶的農村文化生活逐漸變得豐富多樣,聽廣播、看電視、打撲克、搓麻將、看電影等文化娛樂活動得到廣泛接受和普及,發展到現在,在我所調查的農村家庭里,98%都有彩色電視,近40%的農村家庭安裝了有線數字電視,30%左右的家庭購買了VCD或DVD。在我們鄉鎮也有許多文化場所,如:音像製品出租、書報刊出租與零售、網吧等。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很大的豐富和改善,農村的精神文化建設也發展迅速。當前農村文化生活的主體30歲到45歲之間的成年人,不管是在村裡還是自己家裡,他們主導著文化活動的組織方式和進行的內容,他們的文化生活方式:54%在家裡看電視或者聽廣播,23%打撲克,10%左右搓麻將,7%下象棋,另外的6%讀書看報或作其他文化活動。農村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整體來看缺乏指導、監督和引導。比如我在調查鄰村的一個網吧時,發現近80%都是未成年人,而這些未成年的初中生和小學生幾乎全部是在玩電腦游戲或者聊天。電腦和網路本來是一種現代文明的傳播工具,而如果缺乏來自社會、學校和家庭的管理和指導,使孩子們整日沉迷在游戲或聊天的虛擬世界裡,勢必會影響他們的學業,甚至毒害他們的身心健康。老年人是一個比較容易被忽略的群體,他們的文化生活相較於其他年齡的人群顯得相對貧乏,我所調查的這些農村裡針對老年人的文化活動太少,原因主要是缺乏組織。建議農村鄉鎮的相關部門和幹部多關注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多組織開展一些例如扭秧歌之類的文化活動,為他們購置一些健身器材,使農村的老人們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當前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著一些令人擔憂的問題,主要是: 在我這次調查的幾個村莊里,有近30%的農民在打撲克、搓麻將的時候賭過錢,雖然數額不大,一般都是一元、兩元,並且按這些農民所說,「如果不來點小意思,就找不到人跟你玩」,這種風氣必須加以遏制,阻止其擴散蔓延。在這次調查中我發現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我調查的村莊幾乎全部是漢族,有近10%的家庭信仰基督教,但由於農村傳統文化的根深蒂固,使得基督教在當地農村的傳播中,為了吸納更多的教徒,向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宣揚一些迷信思想,比如:「信基督者得病可以不用打針吃葯,有主保佑病就能好」等,這已經帶有很深的迷信色彩了。部分農民的參與熱情不夠 ,仍然只注重掙錢,而忽視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對群體文化活動熱情不高,參與較少。
以上就是我所調查的家鄉農村農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情況,通過這次調查,我認為家鄉農民對目前的現狀是基本滿意的,農村的文化活動是豐富多彩也是農民喜聞樂見的。但目前的現狀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還不適應,存在著一些差距,需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
對此我提出幾點建議: 加強硬體建設;就目前的經濟情況來看,家鄉的農村鄉鎮有能力來建設一些公共文化場所,如:農家書屋,健身的器材和場地,放映廳等。 重視對農民的文化教育;上級部門應多開展一些「送文化下鄉」活動,並且應該針對農民需求,豐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內容,提高他們的文化素質,更新他們的思想觀念。 加強農村學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應提高鄉村教師的知識水平和道德水平,使農村的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地學到文化知識,提高文化素質,這必將對未來農村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Ⅳ 復旦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學費 包含海外實習費嗎
這個只是學費的,沒有實習費用的。出去實習自己花錢的地方少,多多少少得花點,有補助的。
Ⅵ 復旦大學實踐課程有哪些
課表上所謂「社會實踐」課程,其實就是實習。如果你是指實踐類課程,陶藝、抽象藝術之類的課程應該算吧,還有像社會學導論等課程有的時候是要求學生作調研的。
Ⅶ 復旦的材料科學系怎麼樣
復旦大學材料科學系
材料科學系成立於 1982 年,由來自化學系、物理系、電子工程系和計算機系等不同專業背景的師資力量組成。本系現有材料物理 , 材料化學和 物理 電子學等三個教研室。本科教育設 " 材料物理 " 、 " 材料化學 " 和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三個專業,每年招收近百名學生。研究生教育設有 " 材料物理與化學 " 和 " 物理電子學 " 兩個博士點以及 " 材料物理與化學 " 、 " 物理電子學 " 、 " 材料學 " 和「信息功能材料與器件」等四個碩士點,還有兩個博士後流動站。同時招收「材料工程」的工程碩士。
全系共有教職工 85 人,其中有 17 位教授 (12 位博士生導師 ) 、 24 位副教授及高工, 20 位從國內外獲得博士學位的中青年教師。
本系擁有:復旦大學材料科學研究所、國家 微電子材料與元器件微分析中心、教育部先進塗料工程研究中心、復旦大學納米技術發展中心四個科研機構, 擁有 一批國際一流的科學研究設備 如 SIMS 、 TOF-SIMS 、 FIB 、 XPS 、 TEM 、 SEM 、 SAM 、 STM 、 IC 、 AAS 、 LC 和 FTIR 等,並且還在進一步更新完善中。本系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 : 塑料電子學和納米電子器件的研究、電子材料和集成電路工藝、新材料新能源方面。目前主要的研究領域包括:集成電路製造工藝、高密度電子封裝材料與工藝、納米電子學與納米光子學、新型塗料的開發、功能薄膜材料與特種器件、光電子材料與器件、高性能工程塑料和液晶材料、鋰離子電 池材料、新型復合材料、材料失效分析與評估。
在全體教職員工及學生的共同努力下,多年來本系出色完成多項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及各類省部級科技項目,獲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和獎項。
本系的學科建設注重基礎和應用結合,科研與產業聯系,和國內外很多著名學校、企業如: Motorola 、 Intel 、 Georg.Tech. 、 Maryland U 、 Ford 、 Phillip 、三星、 松下、朗訊、宏力、貝嶺等都有良好的合作 關系 ,開創了產學研結合的良性循環模式。 學生畢業後,部分人在國外繼續深造,部分人進入高校、研究機構從事教學、科研及開發工作,還有許多人進入公司 ( 包括國際大公司 ) 從事高新技術產業的技術或管理工作。
同時,本系為學生創造了學習、科研、社會實踐、課外活動等多方面的培養氛圍,學生特色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曾多次受到共青團中央及上海市政府的高度評價,始終堅持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目標。
Ⅷ 復旦大學會計系去四大
實話實說,如果你想畢業直接去四大的話,鑒於你的成績,是有一定的難度的。。
但是,我們一名哲學系畢業的學姐,叫閭丘露薇,自學了3個月會計,也去了四大,所以這個世界上並沒有什麼真的辦不到的事
我的室友,去年去了KPMG。
1 他參加了AIESEC印度實習
2 他參加了四大的暑期實習
之後很順利的進入了四大
我的老闆為了進入實習所在的公司,他在實習的時候,自費跟了一個出差項目。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決心,想必進四大不是什麼難事
我在這只能給一點我認為正確的建議。
1 學英語
進四大一定會有英文面試,就6級那水平肯定不夠
而且英語這個東西不管到哪都是越好越有優勢
2 找已經進入四大的學長學姐,千方百計進暑期實習
實話說,現在已經有點晚了,他們暑期實習項目應該已經招完了
3 就算進不了暑期實習 只能說退而求其次 盡量向外企和相關企業努力
你們班的輔導員或者什麼的 一般會在班級群發招實習生的信息的 要關注
而且我建議 盡量找那種招聘信息全是英文你看不懂那種 實際去了並不一定每天英文交流的
有了這樣的實習經歷對你進入四大是很有幫助的
4 一定要找一個懂的學長學姐 指導你寫簡歷和面試
這個事很關鍵,有針對性的簡歷會很有優勢
5 四大的招聘會很早,一定要隨時關注,說不定你到了12月1月想起找工作的時候,四大已經在9月10月招聘結束了
其實我個人的理解是,四大自然是很好的企業,但是這個社會上好企業很多
而最關鍵的是,你個人的實力是否能因此提高
就像很多留學生就生活在中國人小圈子裡,幾年回來英語都不會,那樣的話就算你去了四大也沒什麼意義
祝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