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大戰作文
❶ 師生之間800字作文
師生之間
老師是蠟燭,默默燃燒,為我們迷茫的心指引方向。
老師是甘露,靜靜滴落,為我們乾渴的心灌輸養分。
老師是路標,長久貯守,為我們指明未來的方向。
我們和老師之間,有歡笑,有抱怨,有敬佩,而我的腦海里卻始終不忘這幾幅畫面。
在語文課上,語文老師盡心、盡力、盡職責的為我們講課;課下,她又成了我們最好的傾
訴的朋友,她更像我們的媽媽一樣,關心我們。她總會在我們無聊時,陪我們玩耍;在我們
孤單時,陪我們談心;在我們驕傲時,給予我們壓力;在我們迷途時,敲響警鍾。學習上,
她又是一位嚴師,總會嚴格要求我們。她也好似我們肚子里的蛔蟲,我們心中有一丁點兒心
思,都會被她猜透,真不愧是我們最貼心的好朋友!
數學課上,數學老師給我們帶來的不只是無窮無盡的知識,還給我們帶來了樂趣。他會在
我們學習乏味的時候,用他自己獨特的方式和幽默的語言,讓我們在學習的同時,也能體會
到學習的樂趣。難道這樣的方法不是兩全其美嗎?難道這樣的老師我們不喜歡嗎?英語課
上,老師的嗓子經常被喊啞。課堂上,盡管只有極少部分同學在認真聽課,但老師也會一絲
不苟的講解著每一個語法點。
烈日炎炎,連樹枝也耷下了腦袋,鳥兒都飛進了林蔭下,唯有我們的體育老師,為了提高
我們的身體素質,不厭其煩的為我們示範著標準的動作。他也頂著烈日,陪我們一起跑完這
難熬的1000米。我們的感恩老師,雖然年紀很大,但我們對她也懷著一顆敬重的心。她讓我
懂得了感恩,她說過的一句話,讓我深有感觸——「不會感恩的人,就算不上一位成功的人
士!」這句話度我啟發很大,不僅如此,我還從他的一言一舉中學會了感恩。這就是感恩老
師的功勞!
師生之間,像朋友,充滿無限的關愛,彌漫著互助的氣息。不管時間如何流逝,我都會永
遠銘記老師的關愛,永遠!
❷ 關於師生的作文 700~800字 謝謝
師生之間
老師是蠟燭,默默燃燒,為我們迷茫的心指引方向。
老師是甘露,靜靜滴落,為我們乾渴的心灌輸養分。
老師是路標,長久貯守,為我們指明未來的方向。
我們和老師之間,有歡笑,有抱怨,有敬佩,而我的腦海里卻始終不忘這幾幅畫面。
在語文課上,語文老師盡心、盡力、盡職責的為我們講課;課下,她又成了我們最好的傾
訴的朋友,她更像我們的媽媽一樣,關心我們。她總會在我們無聊時,陪我們玩耍;在我們
孤單時,陪我們談心;在我們驕傲時,給予我們壓力;在我們迷途時,敲響警鍾。學習上,
她又是一位嚴師,總會嚴格要求我們。她也好似我們肚子里的蛔蟲,我們心中有一丁點兒心
思,都會被她猜透,真不愧是我們最貼心的好朋友!
數學課上,數學老師給我們帶來的不只是無窮無盡的知識,還給我們帶來了樂趣。他會在
我們學習乏味的時候,用他自己獨特的方式和幽默的語言,讓我們在學習的同時,也能體會
到學習的樂趣。難道這樣的方法不是兩全其美嗎?難道這樣的老師我們不喜歡嗎?英語課
上,老師的嗓子經常被喊啞。課堂上,盡管只有極少部分同學在認真聽課,但老師也會一絲
不苟的講解著每一個語法點。
烈日炎炎,連樹枝也耷下了腦袋,鳥兒都飛進了林蔭下,唯有我們的體育老師,為了提高
我們的身體素質,不厭其煩的為我們示範著標準的動作。他也頂著烈日,陪我們一起跑完這
難熬的1000米。我們的感恩老師,雖然年紀很大,但我們對她也懷著一顆敬重的心。她讓我
懂得了感恩,她說過的一句話,讓我深有感觸——「不會感恩的人,就算不上一位成功的人
士!」這句話度我啟發很大,不僅如此,我還從他的一言一舉中學會了感恩。這就是感恩老
師的功勞!
師生之間,像朋友,充滿無限的關愛,彌漫著互助的氣息。不管時間如何流逝,我都會永
遠銘記老師的關愛,永遠!
老師,您是冬日裡一杯暖暖的奶茶,純正的香氣闡述著做人的道理,學習告訴我們努力的重要;老師,您是夏日裡一種熱騰的激情,澎湃的內心跳動著未來的美好;老師您是春日裡一簇堅定的信念,指引著我們走向希望,走向成功! 我擁有著師生之間,最美好的友情,它無時無刻地支持著我,在人生旅途上勇往直前! 在小學一年級的時候,老師要求每個人都買一本新華字典,我也不例外,一放學就興奮地拉起家長的大手,屁顛屁顛地跑進了書店裡。「哇,這里的書可真多!」我情不自禁地喊出聲來。我一本本地打量著五花八門的字典老師們,它們好像也在睜大著眼睛看我。父親徘徊在書架前,我則悠閑地哼起了「找朋友」的歌謠。 「是這本吧!」父親把一本有著紅色封皮的小字典遞給了我。 「喔~新華字典,是這樣寫的呀!」我恍然大悟。 「那我們就買它吧。」「好!」…… 上課時,查生字用它;回了家,寫作業用它;讀書報,也不能沒有它。在那些日子裡,它是我最好的朋友,也是我認為最耐心的老師,我與它親密無間! 可是人難免要長大,難免有時會遺忘某些最真摯的感情。步入了初中,各式各樣的加厚字典取代了它,我漸漸地疏遠了最初的「老師」,把破破爛爛的,失去幾頁內容的它丟進了垃圾箱。 直到那一次去看望小學老師,大家一起侃侃過去的點點滴滴時,才感到羞愧萬分,追悔莫及。「那時你們可淘氣啦,罵了也不改,費了我不少的精力啊!」「但是現在的我們不一樣了,老師真謝謝你們!」「不用不用,我看到你們現在的樣子就滿足了,你們倒是應該感謝一下字典老師,是它教會了你們更多的知識!」…… 我呆滯地看著原先擺放「老師」的位置,想起了第一次與它合作的快樂,最後一次和它擁抱的溫度,流下了晶瑩的淚珠。 原來師生情的結局不用詩情畫意也可以動人,師生情的火焰不用點燃也可以發光,即使把師生情掩埋在單調的冬季里,不用陽光的普照也可以變得多彩、溫馨。
-
❸ 關於師生之間的作文600字
外面白茫茫的,雪花正盡情的向大地展示自己的美,我走在路上,貪婪的享受著,也有調皮的雪花落在了我的臉上,脖子上,不禁打了一顫,無意間,抬頭望望,看見了一幢樓房,不由自主讓我想起以前的那個場景。
也是一個冬天,那時我正上二年級,正高興的和夥伴們打雪仗,堆雪人……不料,腳一滑,摔到了那幢樓房前的台階上,血印紅了大片的雪,我哭著,叫著,夥伴們都不知所措,站在旁邊干著急,這是,從樓上跑下來一位女士,也許是聽見我的叫喊聲了吧。她連忙把我扶起來,我一看,原來是賀老師,然後他把我抱上樓,拿出醫療工具,慢慢的撥去腿上的雪,又小心地抹上葯水,生怕弄疼了我,許久,她依然那樣的小心翼翼,還時不時擦擦額上的汗水,我聲嘶力竭的哭著,由於疼痛,還重重的打在老師肩上,但她什麼也沒說,說時遲那時快,只聽「刷」的一聲,撕開紗布,然後迅速繫上。又過了許久,我停止了哭泣,老師又拿來很多水果招待我,等差不多的時候,老師說要送我回家,並且讓我自己走回去,還沒邁出第一步,頓時疼痛灌入全身,我又哭了起來,老師用手拭去我的淚水,向我點了點頭,她點的很輕,輕的甚至連他她自己都感覺不到,可是我感覺到了,信心戰勝哭泣,我忍著疼痛在老師的幫助下回到了家,賀老師看見我平安無事的,她笑了,我也笑了,臨走前還對我說:「你真棒」我趕緊拿椅子去陽台和老師說再見,看著老師的背影,頓時被一種情誼所感動,慢慢的,我已看不清老師的去向了,因為淚水掩住了我的視線,事後,我和賀老師的情誼更深了
現在,我已是一名中學生了,每當我經過那幢樓時,總會想起這件事,那是無法忘懷的,刻骨銘心的記憶現在我又經過這里,就會上樓向老師問好。賀老師,是你給予我信心,是你給予我力量,是你給予了我深深的師生情,我愛你,賀老師。
❹ 關於師生之間的作文!
感恩老師
鮮花感恩雨露,因為雨露滋潤它成長;蒼鷹感恩長空,因為長空讓它飛翔;高山感恩大地,因為大地讓它高聳;我感恩,很多很多的人…… 我要感恩我的老師.
從咿呀學語的孩童到蒙學初開的小學生,從求知若渴的少年到展翅高飛的成人,從門外漢到專才,從人類的結繩記事到今天信息時代的來臨,教師的作用時時刻刻貫穿於人類文明發展史的整個過程.正像人們所共識的那樣:社會的發展依靠教育,教育的發展依靠教師.教師的默默辛勞換來了人類文明的勃勃生機.
老師的愛,叫做師生情.這種情是人世間最嚴肅的情.當我犯錯誤而受到懲罰時教導我的是老師;當我遇到一道難解的題而汗流浹背的時候,為我細心講解的是老師.一個贊揚的眼神,使我萬分開心;一句溫暖的問候,使我感受到第二種親情.
有一位教師曾經說過這樣的話:我們不需要太多的榮譽和贊美,我們只喜歡"老師"這兩個字……這些質朴的言語無疑是教師們共同的心聲,是他們內心世界最真實的情感流露.我們感謝老師們辛勤的教育,感恩於他們的諄諄教誨,然而,再多贊美的言語,仰慕的辭藻,也比不上我們用愛和行動來感恩老師.
當我懷著害怕的心第一次跨進校門時,老師您陽光般的笑容給我以安慰.您將我那顆恐懼的心理帶進了學校,帶進了豐富多彩校園,也帶進了學習的殿堂.
當我懷著疑惑的心面對一道難題時,您耐心細致的給我講解解題的思路.您將我那顆困惑,堵塞的心理帶到了題中,帶進了舉一反三的解題思路中,也帶進了趣味無窮的數學天地里.當我懷著慚愧的心面對錯誤時,您意味深長的教給我做人的道理.您將我那顆幼小,無知的心靈帶到了正確的道理中,帶進了我日後要正確面對錯誤的信念中,也帶進從錯誤走向正確的生活中.
當我懷著失落的心面對失敗時,您天使般的來到我身邊給我以勇氣與希望.您將我那顆受傷,氣餒的心帶進了"自信"的"天空"中,帶進了浩瀚的"海洋"里,也帶進了以後成功的大門里.
當我懷著喜悅的心對待成功時,您善意的提醒給我以謙虛.您將我那顆驕傲,浮躁的心帶到了巍巍的"高山"上,帶進了上進的"流水"中,也帶進了自強不息的世界裡.
當我……
不論我遇到了什麼,您都會與我一同面對.老師,在我的眼裡您是神奇的.我發自內心地感謝您,"感恩您,我的老師,感恩您為我所做的一切!"那麼,什麼是感恩呢 "感恩"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本性,是一個人不可磨滅的良知,也是現代社會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現,一個連感恩都不知曉的人必定是擁有一顆冷酷絕情的心.也絕對不會成為一個對社會做出貢獻的人."感恩"是一種對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縈繞心間的情感.學會感恩,是為了擦亮蒙塵的心靈而不致麻木,學會感恩,是為了將無以為報的點滴付出永銘於心.
感恩老師,並不需要我們去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它表現在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課堂上,一道堅定的目光,一個輕輕的點頭,證明了你的全身心地投入,你在專心地聽課,這便是感恩;
下課後,在走廊里看到了老師,一抹淡淡的微笑,一聲禮貌的"老師好"
❺ 師生之間 作文
神秘之結
上了初中,我就像一匹野馬,終日賓士在大草原上,不肯鑽入書中,學習成績也因此退步了很多。
然而,一次偶然的機會,徹底地改變了我。
剛開學不久,學校里要舉行語文閱讀比賽,語文老師挑選了十位同學進行免費的閱讀指導。我對這事的態度是不屑一顧的,因為當時在我的字典里根本不存在「進步」這類詞。
第二天放學時,我驚奇地發現公布欄里的名單中有我的名字。我疑惑不堪,問號占據了我整個腦海。向來不具備「打破沙鍋問到底」精神的我,這時卻下定決心要拉直這個問號。於是,在一次放學時,我磨磨蹭蹭地收拾書包,等同學們都離開教室時,我鼓起勇氣走到正在批改作業的老師身旁,輕聲地問:「老師,我的成績並不突出,而且我學習並不認真,為什麼公布欄中會有我的名字 ?」
老師站了起來,似乎看了我很久很久,然後把手輕輕地搭在了我肩上,微笑著說:「因為你是我的學生呀!你也是老師的希望!」
老師,還是那麼站著,彷彿已站在了我的心裡,打開了我心中的神秘之結——老師愛學生的理由就這么簡單!
一樣的寬,一樣的美
我是個愛美的女孩,尤其喜愛穿嗽叭型的牛仔褲。暑假逛街時看到一條很有個性的嗽叭褲,我死纏爛打要媽媽買下。我如願以嘗地得到了這條嗽叭褲。
開學初,我興高采烈地穿上盼望已久的嗽叭褲,哪知學校規定不準穿嗽叭褲。.不過,沒關系,校有政策,我有對策。在第二天六點半時,我乘著人多,混進了進校的人群。下課時,我被老師叫進了辦公室,老師看了看我的褲子說:「樂樂,你的褲子很美,但是褲腳處是不是太誇張了? 我覺得對學生來說,自然美才是最美的。」"我覺得老師說得很有道理。
回家後,我把褲子徹底打入「冷宮」。可是天天面對可望而不可即的褲子,心裡總是癢癢的,抱著僥性的心理,我又穿了一次,哪知運氣不好,被值周老師看到,並扣了班級的分。心想:這次「死」定了。老師沒有我想像中的可怕:「樂樂,你的褲子依然很美,但我發現你不自在了。你知道其中的原因了,是嗎?」
這次,我把褲子徹底地打入了「冷宮」。褲子寬寬的,雖然沒穿在身上,但老師那顆寬容的心卻一直伴隨著我,一樣的寬,一樣的美!
老師也是花朵
都說「兒童是祖國的花朵,祖國的希望,教師是園丁,培育著花兒健康成長……」可是在我眼裡,老師也是花朵。
老師,有花朵般和藹的笑容,有花朵般純潔的心靈,有花朵般哺育果實的精神。
好花若要成就輝煌,需要日日夜夜的准備,而老師,窗前的台燈亮到深夜,除了備課,改作業,還要不停地給自己輸營養——他們要不斷地豐厚自己的知識。他們也像花一樣開得那麼燦爛。只是,他們把輝煌留給了果實……
花兒需要陽光和雨露,而老師,也需要關心和理解。學生抱怨作業多,家長抱怨老師不夠嚴,家人抱怨老師回家太晚……面對這種種抱怨,老師依然是毫無怨言……
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無私奉獻的園丁,也是最美的花朵!
新班主任
時間過得真快,一眨眼我已經是一位中學生了。剛踏進校門,我就想:我將要面對怎麼樣的一位班主任呢? 是否像鐵公雞一樣天天拉著個臉,只管幹自己的事,或是遇事不問青紅皂白,狠狠訓斥同學一頓 ……我一想汗毛立了起來,我不敢再往下去想了。
走進教室,我發現事情和我想的恰恰相反。他年紀不過40,身材瘦長,著一身休閑裝,長方臉上掛著美麗,富有童趣的笑嘴,最為突出的是那又圓又大的棕色眼鏡,像只可愛的大熊貓活靈活現的。一雙有神的眼睛像個害羞的小姑娘偷偷地躲在眼鏡的後面,觀注著我們每一位同學的一舉一動……
眼鏡是他的標記,眼神是他的語言,笑容是他的形象。.我很快就記住了他。
這三者完美地組合在了一起,他就是我們的初中班主任謝老師。
語言幽默的謝老師用他豐富的知識不斷地在與我們溝通,交流。
最後我長嘆,想:有那樣個班主任我就學的踏實多了。
神聖的使者
9月10日教師節就快到了,此時此刻,我心裡有無數的話想對老師傾吐……
記得爸爸媽媽第一次拉著我的小手踏進教室的大門,我覺得好緊張,好像我的心已經跳出了我的身體。可是,當我看到老師那親切,慈祥的眼神,我的心一下子放鬆了許多。老師向我伸出慈愛的手,我用怯怯的眼神望著老師,而老師卻用她那雙明亮的彷彿燃燒著,火花的眼睛看著我。於是,我將顫抖的手慢慢地伸到老師的手裡,就這樣,我的學習生涯開始了。
六年來,老師給我無微不至的關懷:在我生病的時候,老師細心地照顧我,就像媽媽一樣;在課間,老師像朋友一般陪我們玩耍;在我取得好成績的時候老師送來的不是祝賀詞,而是為我敲響了警鍾;在我失敗、傷心、失去自信的時候,老師來到我身邊,把那雙溫暖的大手輕輕按在我的頭上,給我講古時候的故事,讓我重新鼓起勇氣,找回信心,繼續前進。
就這樣,我在老師的哺育下,茁壯成長,在知識的海洋里盡情遨遊,終於以優異的成績升入中學。
俗話說「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是啊!老師就像這勤勞的蠶一樣,她把所有的知識都傳達給我們,卻犧牲了自己.人們把老師比做辛勤的園丁,燃燒的蠟燭,這話一點兒也沒錯,老師正如園丁,培育著祖國未來的花朵和希望;也正如燃燒的蠟燭,用自己的光和熱,為我鋪成一條黃金大道!
我贊美老師,贊美老師不畏艱辛,無私奉獻的精神。
老師是世界上神聖而美麗的使者!
老師的眼睛
我的班主任,謝老師有一雙非常平凡的眼睛,小小的,不漂亮,也並不炯炯有神,隱藏在那副厚厚的眼鏡下。這雙很平常的眼睛,卻常在我心靈深處閃爍。
那次上課,我與同桌嘻嘻哈哈做小動作,絲毫不顧忌周圍的人,直到那雙銳利的眼睛盯上了我,刺眼的陽光照耀在那厚厚的鏡片上。我雖然看不清那鏡片後的眼睛,可是卻明顯地感覺到恐懼,不由一陣顫栗,但是老師的眼睛只在我身上停留了幾秒,又轉移了,我絲毫察覺不出老師任何錶情。那次起,我再不敢做小動作了,因為我怕……
期末考試我名落孫山,心中那股無名的感情不斷湧上心頭,化作悔恨的淚水在眼眶裡打轉,但是我強忍住了。我沒有像以往直視老師的眼睛,因為我怕。但在轉身的那剎那,老師開口了;「徐瓊,你要再次站起來!」我轉過身,面對老師那波瀾不驚的眼睛,又緩緩地回過身,兩行熱淚隨即滑過面頰,這次我不再是害怕,而是一種深深的感激。
雖然,老師的眼睛很平凡,可是我卻從中讀懂許多……
一句話的釋義
少不更事起,我便在老師的啟蒙與熏陶下,慢慢成長。初識的漢字,初學的短文,都勾畫出老師諄諄教導的形象。
記得從看圖寫話起,作文就成了我的心病。在我手下誕生的都是庸俗不堪的「垃圾作品」,枯燥乏味。有一次,像往常一樣我的作文平淡無味,但作文本發下後,打開一看,一行鮮紅的批語映入眼簾:「"你很棒,寫的很好,繼續努力。」短短的一句話,一下子使我提了神,像一把火,使我看到了希望和光明。從此,老師布置的作文,我也格外認真地寫。作文本,日記本上留下老師不少切中要害,鼓勵我上進的批語。那鮮紅的批語,老師的熱情之火,鼓勵我更投入地去寫。老師還給我創造參加各種作文賽的機會。雖然每次都名落孫山,但是卻更好地鍛煉了我,我的作文水平也提高了。
告別那個短暫而又難忘的小學時代時,我又一次迎來了一場作文賽.賽場上,面對空白的作文紙,想起那鮮紅的批語——「你很棒」,便有一種感動。這短短的一句話支持著我獲得了有生以來的第一個獎。欣賞著自己的作文,我彷彿看到浸透在文段間的老師的關愛,老師的心血!
「你很棒」,一句話的轉折,一句話的起點,打開了我的思緒之門。
我的老師
我從上學以來,教過我的老師數不勝數,回顧往事,尤其是想起了您----陸老師,你總是以微笑面對學生。每當我看到你那親切的笑容,就想起了鮮花,您的笑臉就想鮮花那樣美麗。花兒是會凋謝的,而老師您的笑臉卻永遠也不會消失。
記得二年級的時侯,我膽子很小。有一次上課,您提出了一個問題,同學們都爭著回答,我也想舉手,可是又不敢,我只好低著頭,心裡不住的地念叨著:「陸老師,別叫我!別叫我!」可是,在這時候,您卻偏偏叫到了我,當時,同學們都把目光轉向了我,我慌極了,臉通紅通紅,頭一直不敢抬起來,結結巴巴,語無倫次地回答著問題,聲音小的像蚊子哼似的,同學們都笑了,我的頭埋得更低了,臉更紅了,真想找個洞鑽進去。我支支吾吾地再也說不下去了,便閉緊了嘴巴,心口怦怦直跳,生怕會沖我發火。可是,萬萬沒有想到,您非但沒責怪我一句,反而親切地對我說:「別害怕,回答錯了沒關系,膽子大點嘛!」聲音是那麼平靜,和以前一樣。頓時,一股感情的熱流傳遍我的全身。我慢慢地抬起了頭。正好看見了您那雙深情的眼睛,慈祥的眼睛不就是這樣嗎? 我鼓足了勇氣,流暢地回答了您的問題,您滿意地笑了,笑中顯得那麼甜,那麼欣慰。
還有一次,正在上語文課,我那不爭氣的肚子疼得厲害,實在堅持不住了,您把我送進了醫院,爸媽不在身邊,您毫不猶豫地幫我付了醫葯費,我病好了以後,您又微笑著問我:「病好些了嗎 」當時,我感動得熱淚盈眶。
我覺得您像媽媽,處處關心著我們,不,您像爸爸,時時刻刻教導我們。現在,我雖離開了你,但您那慈祥的笑臉,卻深深地印在我腦海里,您的教誨永遠銘記在心中。
❻ 師生之間作文
關於作文,想到的內容算是談完了。有個從事語文教育的朋友說,這樣的內容,有些語文教師會拿去參考,那就不如也談談怎樣教。這個善意,以及或者會拿去參考的語文教師的善意,我不敢辜負。可是想到談,卻感到困難不少。我昔年也當過語文教師,深知道語文教師的苦處,上課,要把未必好的文章說成天衣無縫,下課,要把不很通的作文改得體無完膚,精力比其他學科的教師費得多且不說,最頭疼的是常常事倍而功半。當年我上學時期,不少人有個偏見:教數理化不能湊合,教語文(那時候名「國文」)可以湊合,比如有那麼一位先生,教數理化等學科能力不夠,而有後門,不能不照顧,那就只好讓他教語文,因為他識漢字。到如今,這樣看的人大概很少了吧?但也不見得沒有。如果真有,那我就不得不以曾經是語文教師的資格,代今日的語文教師(也為自己)發幾句牢騷,一吐不平之氣。說氣,氣不足以服人,要講理。其實,這理很簡單,就是事實是,教語文課,特別累且不說,最要命的是特別難。比如家長送來幾個學生,保證,甚至經過檢驗,資質都是中人以上,懇切地希望(這自然是人之常情),經過一段時間(比如五年或六年),老師把他們教「會」了。再比如我是歷史教師,或者出於惻隱之心,或者出於愛面子,也許敢於這樣回答:「請您放心,我一定辦到。」這樣回答,是想到,經過幾年的教和學,背清楚中國的朝代統系,說清楚歷朝的大事,至少不把秦始皇和秦瓊攪在一起,總不會有問題。如果我是語文教師,即使同樣有惻隱之心,同樣愛面子,答話就不敢這樣乾脆;經過幾年,作文能夠清楚地表情達意,至少是不寫錯別字,行嗎?我多年不教語文課,也許還是舊框框,過於保守,那就請現在仍在教課的諸位去答吧。我的想法,直到現在,我們還沒有找到向家長打保票的可靠的有效的辦法。不錯,都在想,而且想出的道道很不少,雨後春筍、汗牛充棟的語文教學報刊就是明證。但這證據同時可以看作反證,是葯方多,可見都不是特效的。話像是扯得太遠了,其實意思卻是簡單明確的,是教會作文非常難。善意的讀者或者會說:「因為難,所以想聽聽你的意見。」我呢,自知拿不出什麼好辦法,可是這篇韓非子《說難》卻非作不可,怎麼辦?不得已,只好細題粗作,或正題歪作,辦法少說(原因之一是難於細說,之二是膠柱鼓瑟未必有用),只說說我想到的應當注意之點。總之,仍同以前各節一樣,近於無用的空話。打算分作四個題目談,這一節談「師生之間」。 師,一位,生,相當多,40上下。教師,有學識、經驗、性情等方面的差異,都會影響教學,留到下一節談。這里說學生,雖然年齡差不多,程度、興趣等卻也必致有差異。舊時代學塾教學,是合屋而不合班,比如有的學生念《千字文》,有的學生卻念《詩經》,在一間房子里背誦吟唱,各不相擾。就學習語文說,這個辦法不無好處,可是現在引用有困難,直截了當地說,那是小農經濟,不足為訓。既然不能考慮,也就可以暫且放過,留待有用的時候參考。 另一個必須考慮的是語文課的性質的特殊。怎麼特殊?不久前有人告訴我,說王力先生在上海說,語文可以無師自通。這是經驗之談,很對,語文的性質就特殊在這里。數理化就不然,初步的,無師自學不容易,高深的更難。語文是學語言,可講的理不多,至少是用處不大。學是學的「習慣」,比如同樣的疑問句,漢語說「你是小王嗎?」,「你是」的次序與直陳句相同,英語就不然,要說「Are&you」,顛倒一下。理何在?沒有理,只是「習慣」。學而能成習慣,靠「熟」。熟,要靠自己動口,自己動手,「勤」。勤就能學會,學好,不勤就不成。這個意思已經說過多少次,因為總有人看作老生常談,不重視,所以想再嘮叨一次,舉兩種性質的例,鄭重地證實一下。一種是很多人的經驗,比如看《聊齋志異》,文言,典故多,難懂,但又喜歡鬼狐故事,愛不忍釋,只好硬著頭皮看,這樣看多了,看慣了,也就懂了。這是偏於感性的。還有偏於理性的,比如讀多了,文白都熟悉,看到「未之有也」與「未有之也」並存,知道後一種說法是錯的,並能講出一番大道理;看見「把他請」、「把他請來」、「把他坐上車」並存,知道前後兩種說法都不對,也能講出一番大道理。不管是久而自通還是能夠講出一番大道理,基礎都是「熟」,不是先記清知識和原則,然後用知識去分辨,用原則去衡量,判定是非。 因為語文具有如此特殊的性質,教師想要教會、教好,就必須適應這個特殊的性質。怎樣適應?可一言以蔽之,要以學生的活動或說主動為主,教師的教導為輔;或者換句話說,要讓學生自己走,教師在前後左右關照關照。有人也許會想,這是不是啟發式?我說不是,因為啟發式是先引起興趣後開講,以學生為主是盡量讓學生去讀、去寫,教師少講。我有時想,教語文(包括作文),教師無妨退居顧問的地位(自然要在識字階段以後),比如課本上收的是範文,其中也許有難點,有就講講,不難的地方就少講甚至不講,讓他們自己去讀,自己體會。用這種辦法教,效果就一定不如滿堂分析課文的思想意義、寫法特點,以及語句的語法結構嗎?我看不見得,因為少講或不講,學生活動多,主動性大,熟的機會就多得多。課本之內是這樣,課本之外(課外讀物)當然更是這樣。 說嚴重一點,有的教法(自然完全出於教師的責任心和積極性)是正好反過來,以教師為主,學生為從,無論課上課下,學生都隨著教師的責任心和積極性團團轉。比如教一篇課文,講前要布置作業:解釋生詞,體會文意,等等。上課了,問詞意,問文意,然後小張念了小王念。再然後是開講,重點是分析:思想意義,篇章結構,寫法特點,甚至某些語句的語法結構,等等。再其後,比如講完了,還要布置作業,由發揮教育意義之深刻起,直到把某幾個句子(多是長句)畫為圖解止,等等。我沒有多調查研究,可是偶爾有大小孩子來訴苦,說累得要死,總是夜十時以前不能睡,卻始終不知道畫這樣麻煩的圖解有什麼用,拿起筆來怎麼樣能夠寫通順了。我同情這些累得要死的孩子。但是更同情那些使孩子累得要死的教師,因為他們不只要在堂上分析,還要在堂下寫教案或變相的教案。——有個時期,教案甚至被抬舉到同於演出的劇本,你上台演《游園驚夢》,就一定得唱「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一個字不許錯。如果說孩子是累得要死,教師就可以說是幾乎死去了。我常常想,什麼事都要問問效果,這種學生和教師都累得要死的辦法,有什麼效果呢?我看,最值得重視的效果是學生沒有時間讀,沒有時間寫,因而沒有熟的機會,並永遠不能培養成為熟和通之基礎的讀寫興趣。要熟,要通,至少我個人想,辦法要反過來,讓學生自己去活動,多讀,多寫。有的人也許要擔心,就拿讀說吧,學生自己讀,不懂,體會不深,甚至理解錯了,怎麼辦?我的想法,這毫無關系,讀多了自然就懂了,體會深了;退一步說,理解錯了又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教師又何嘗不可以理解錯了?語文專家又何嘗不可以理解錯了?何況錯誤總會隨著讀得多而逐漸減少,這就好。總之,原則是,如果「多」和「確」不能兩全,那就寧可抓緊「多」,把「確」放鬆一些。這種辦法的附帶收獲是:學生有了自由甚至興趣,在讀寫方面可以自己調節,不至累得要死;教師呢,也可以活動一些,不至於長年背誦「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自然,最重大的收獲還是熟能生巧,雖「有」師而「自」通。 有的人也許會想,我的設想是讓學生走放任的路,教師睡大覺。其實不然。專就教師說,他的工作只是變機械為靈活,擔子並沒有減輕,甚至更重了。為什麼?因為有些重要而不容易的事,他必須做。 (1)要引路。打個比方,學生是外地的甚至外國的旅遊者,想用有限的時間飽看北京的風光;教師是導游者,就必須能夠說清楚,都有什麼可看,看某個地方,可以利用什麼交通工具,順著什麼方向走,看的時候要注意些什麼,等等。教語文也一樣,學生起初都是不辨東西南北的,身上背著家長的希望(變不通為通)來求學,幾乎是每邁一步都要教師來指點:學語文是學什麼,怎樣學,怎樣向前走,哪條路平坦,哪條路崎嶇,最終要走到哪裡,等等。再說具體一點,比如學生拿到語文課本,或者什麼課外讀物,翻翻,通常會提出種種問題:這個字怎麼講?這句話是什麼意思?這段話的大意是……,對嗎?我不喜歡這一篇,是怎麼回事?某一本我看完了,再看什麼好?你的意見,我不同意,可以說說嗎?等等。教師要有問必答,雖然不必擔保都正確,卻要言之成理,使學生心服;更重要的是要有助於學生順利地前進。有時候,有的學生默默然,那表示他還沒有走到能夠提出問題的地點,是問題更大,這就要用到啟發式,牽著他向前走,或推著他向前走。 (2)還要適當地因材施教。上面提到舊時代學塾中合屋不合班的教法,現在全套引進不容易,似乎也沒有必要,但適當地採用一些還是可以的,或說應該的。以讀為例,不同的學生,資質不同,興趣不同,學力也有高下之分,那就不能求畫一,要讀什麼都讀什麼,要讀多少都讀多少;而最好是,應該吃酸的就供山楂,應該吃辣的就供青椒,只要能夠吃飽了養壯了就成,食單卻不要求一律,而常常是故意不一律。 (3)還要嚴格要求。上面多次說到自由,說到主動,這不是放任,因為它有明確的目的,是學好語文,能寫通。就這目的說又沒有自由,絕不放任。再說簡單明快一些,是只有前進、求快求好的自由,沒有踏步不進、不快不好的自由。學,未必是本能所具,因而培養興趣並不容易。這有如上路的馬,如果不好好往前跑,就不能不打幾鞭子。鞭子是比喻,意思是要嚴格要求。這包括大大小小的許多事,只舉兩個例:a.限定半個月讀完一本課外書,交讀書筆記,某一學生到期沒讀完,不交筆記,決不通融,扣分不算,還要補上。b.作文,字寫得既不清楚,又不整齊,或者標點馬馬虎虎,也決不通融,扣分不算,退回,重寫。 (4)還有更根本的任務要爭取完成,是引導學生,使他們逐漸培養成學語文的興趣,也就是讀寫的興趣。有了這種興趣,鞭子用不著了,「多」和「熟」沒有問題了,也就是一切都可以水到渠成。其實,所謂興趣,同上面談到的以學生為主、以教師為輔正是同一事物的兩面或不同階段,它的形貌的表現是師生在一起讀,在一起寫,在一起研討,在一起體會,總之是在一起前進。師,也許有些白發了吧?同孩子們攜手前進,是忘年交,我以為,語文課的師生關系最好是這樣。 有問必答,因材施教,培養興趣,攜手並進,這比寫教案、背教案究竟容易多少呢?——難易是小事,效果是大事,所以凡是與語文教育有關的人都應該平心靜氣地想一想。
❼ 師生之間的作文
師生之間
星期一的第二節課是自然。我上完英語課後,伸手想從書包里拿自然課本准備上課。可是把書包翻了個N遍,也沒找到自然課本的蹤影。啊,糟了,這回可要挨批評了----我可是老師心目中的好學生,這下在老師心目中的形象可要大打折扣了。我害怕地想。
「叮零零」,上課鈴響了,自然老師走進了教室。我只好從書包里翻出一本英語書來濫竽充數,還裝模做樣地看著。老師走到講台上,開始講課。他在講台上嘰里呱啦地講著,我在下面一句也沒聽進去:我的心始終懸掛著,生怕被老師發現。好不容易挨到下課了,我暗暗慶幸沒被逮住。正當我鬆了口氣,准備走過講台出去玩兒時,沒想到傳來老師的話:「你,去辦公室等我。」聲音不大,可足以令我心中一顫。
哎呀,老師知道我沒帶課本了,這下好了,萬一老師來個「惡人先告狀」,那麼,等著吧!等著回家吃「竹筍炒肉絲」吧!我忐忑不安地想,但師命難違,只好拖著沉重的步子緩緩地向辦公室挪移。一路上,我想起了上次,一個同學沒帶課本,老師叫他去辦公室。他是一副無所謂的樣子進去的,卻是哭喪著臉出來的。想到這里,我不由地又打了個寒顫。
不知什麼時候,我已經走到了辦公室門口。走進辦公室,辦公室里的老師都不約而同地抬起頭來,審視著我這個新來的「囚犯」。自然老師進來了,問我:「你今天為什麼沒帶自然課本?太不像話了!」我聽了,心裡害怕極了,支支吾吾地說:「我……我……」還沒等我說出來,就被自然老師高八度地大喊打斷了:「你怎麼了?你,說!」我支吾著說:「我……我昨……昨天整……整理書、書包時忘、忘、忘帶了。」但我心裡卻生氣極了,想:沒帶課本就沒帶,你難道就沒有過這樣的失誤?用得著這么小題大作嗎?老師聽了我說的話,鼻子「哼」了一聲,粗暴地對我說:「如果你下次再不帶,我就不讓你上課了!」我點點頭,說:「知道了,知道了。」我心裡卻氣憤地想:你敢因為我忘帶書就不讓我上課,我就敢告你剝奪了我上課的權利。大概是因為我認錯態度好的緣故吧。不一會兒,老師的氣消了,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你是好學生,應該起帶頭作用,如果你都不能做好課前准備,那麼同學們呢?你的表率作用呢?我們要嚴格要求自己才對。」他停了停,接著說:「一個人,必須要有責任心,不做好課前准備,就等於戰士上戰場前沒帶槍枝,那就只有挨打的份兒。」老師想了想,又說:「沒帶課本雖然是小事,卻體現了一個人責任感,你知道嗎?」我終於醒悟了:做人最重要的是有責任心,老師並不是小題大做。
從此,我吸取了這次的教訓,再沒犯過同樣的錯誤。因為我牢牢地記住了自己的「責任」。
❽ 師生之間發生沖突的故事作文200字
師生關系今天我要和大家談談師生關系的話題,我們在校園里學習,每日與同學老師們朝夕相處,我們的學業也需要師生共同配合完成。那麼,師生關系我們應當如何處理呢?我們是初一的學生,也正處於青春期,一些小錯小毛病也是在所難免的。當我們犯了錯,是應當負隅頑抗呢?還是誠懇地承認錯誤呢?答案一定是後者。或許會有一些人在心裡很不服氣。那麼,請你想一些。當我們自己犯了錯,這時責任應在於我們自己。作為晚輩,和老師、長輩們頂嘴是非常不禮貌的,苦讀七書,若是我們連最基本的禮儀都不清楚、做不到的話,那我們這七年的書不是白讀了嗎?當然,也不乏這一種情況:當師生雙方都做得不對,共同負有責任的時候,作為學生的我們,這時頂撞老師也是極其不理性的,我們只是學生,我們不能用粗魯的語言來辱罵老師,我們必須要明晰自己的立場,清楚我們到底錯在哪,才能用我們的道理去爭取我們應有的理解。同時,我希望老師們也應當注意一下自己對學生們的行為和措辭,學生們還只是個孩子,他們需要大人的理解和關愛。我們還剛剛起步,犯一些小錯誤也是可以原諒的。難道在老師們的眼裡,學生犯錯就一定要受到懲罰和教訓才能使他們改正錯誤的嗎?我想不是的。我作為一名學生,首先,我要為我們學生一些不正確的行為向老師們表示歉意,同時也想代表同學們,向老師提出一些意見。我希望,在我們犯錯的時候,看到的不是老師那陰沉嚴肅的表情,而是平和理解的態度;我希望,當師生雙方都負有責任的時候,老師可以主動承認自己的錯誤,不要把責任全部推到學生身上;我希望,老師們能夠以身作則,別犯一些不必要的錯誤,因為有的時候,學生們的錯誤時這種因素造成的,你說對不對?最後希望同學們能夠處理好師生關系,使學習生活更加和諧、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