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師生之間相互

師生之間相互

發布時間: 2021-04-01 21:54:26

師生之間相處要注意哪些

關於構建和諧校園的理論思考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中共中央提出的偉大戰略部署,值得高校管理工作者關注和思考的問題是 為什麼要構建和諧校園 怎樣構建和諧校園 研究和回答這些問題對於我們深化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認識,進而構建和諧校園,加快教育事業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為什麼要構建和諧校園

中共中央提出構建和諧社會,是加深對黨的執政規律認識的結果,是全新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結果,是改革開放深入發展提出的全新歷史性課題。與此同時,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隨著高校的調整、合並以及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實現,規模、結構、質量和效益的合理發展越來越成為擺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艱巨任務,片面追求規模,忽視教育質量提高的問題也仍然存在著而且嚴重影響和制約著高等教育的發展。同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學校成員之間的利益分化、利益矛盾等問題日益凸顯,學習和領會中共中央關於構建和諧社會的精神實質,深入思考構建和諧校園的問題也必須引起廣大高等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和諧作為一種思想,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神的精髓。中華文化的和諧精神可以歸納為「和而不同、求同存異」。這就是說,和諧不是指完全統一,而是指事物協調、均衡、有序的發展狀態。具體延伸到學校,延伸到和諧校園,主要是指學校協調、均衡、有序發展的態勢。學校是由學生、教師、管理人員和其他教輔人員組成的按照一定規范相互聯系的一種特殊社會組織。校園和諧主要是指校園內部各種要素處於一種相互依存、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狀態,主要表現為校園組織結構要素的和諧、教育環境的和諧、教師間人際關系和諧、學生間人際關系和諧、師生關系和諧以及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和諧等等。和諧校園是學校結構、質量、效益、規模和速度等要素的和諧發展。和諧校園是校園人際關系和諧。這就是說,人與人之間和而不同、互相尊重、平等互利、團結友愛,既包括個人與個人之間、群體與群體之間的關系和諧,也包括個人與群體之間的關系和諧。和諧校園是自我教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和諧統一。理想的大學教育離不開自我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相互作用、相互促進,實現四大教育的和諧發展。

首先,構建和諧校園是促進學校事業全面協調發展的現實需要。發展是構建和諧校園的前提和基礎,我們應該看到,和諧校園是建立在現代化的教育技術的基礎之上,需要發達的物質技術基礎為支撐。因此,需要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實現學校各項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通過構建和諧校園,為促進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共同進步做出應有的貢獻,為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在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增加社會物質財富等方面承擔起高等教育應有的歷史重任。

其次,構建和諧校園,是增強校園創造活力的現實需要。創造活力是學校生命力和學校生存發展的現實力量和動力源泉,是教育事業協調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基礎條件,這就要求我們尊重和保護好廣大教師的首創精神,承認、尊重和愛護學生的個性差異,使學校每個成員的積極性、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和切實保證。構建和諧校園,就是要使一切有利於學校事業進步的創造願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不斷增強校園創造活力。

最後,構建和諧校園,是實現校園安定有序的現實需要。和諧校園一個重要方面是校園井井有條,學校的管理秩序、教學秩序和科研秩序都呈現出一種持續的、連貫的、平穩的運行態勢,在校園學習、工作和生活的每個人都能夠從中獲得人身和財產的安全與保障,實現校園結構穩定、關系融洽,廣大師生員工能夠心氣平和地幹事業、求發展。

怎樣構建和諧校園

在構建和諧校園這個系統工程中,需要從思想認識、管理創新、政策調整等方面著手,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促進經濟社會與人的全面協調發展,這是大方向,是宏觀思路。具體來說,構建和諧校園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沿著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思路思考,現階段的緊迫的任務是:

第一,構建和諧校園要努力實現辦學層次與辦學類型的和諧發展。隨著高校的擴招,全國目前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達19%,在校生已達2300萬人,成為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高等教育大國,高等教育質量問題愈加突出。數量的快速增長給質量帶來了一定的影響,當然,並不是數量的增長一定會導致質量下降,但二者關系必須處理好,這就需要學校從全面質量觀出發,綜合考慮辦學規模、辦學質量和辦學效益的和諧發展。而高校在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的情況下,仍然存在著沒有處理好三者關系的現象,致使不同層次和類型的教育單調化、模式化,研究生教育以及高職教育簡單套用本科教育模式,使教育事業無法得到協調的發展。未來大學的發展將更加多樣化,隨著發展空間和方式的不斷拓展,以不同的層次、類別和形式來滿足人們的不同需求,受教育者的成分也更加多樣化,高等教育要更加以人為本,實現不同層受教育者的全面發展,注重整體協調發展。

第二、構建和諧校園要實現教育管理與教學服務的和諧統一。管理的本質是決策,目的是通過分層決策,實施科學的實施,達到預期效果。因此管理有它的標准與規范,有其科學性、規范性。而服務就是為滿足人的全面需求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服務。有人提出,管理就是服務,其實二者有不同的內涵,對高等教育自身來說,科學化的管理是服務的前提,無論是什麼層次的管理,沒有科學化的管理難以提供良好的服務,現代的大學必須要有現代化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和管理制度。服務是科學化管理實現的保障,良好的服務意識、服務態度、服務質量都使科學化管理得以順利實施。

第三,構建和諧校園要努力實現教學與科研的和諧統一。教學與科研的關系應當是正相關關系,科學研究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教學質量的提升也推動著科學研究的開展。但是,長期以來,在高校中普遍存在著願意做科研、不願做教學的現象,更有甚者,身為教師編制,對教學工作敷衍了事,導致教學與科研相割裂,忽視了二者人才培養內在的一致性。其實,優秀的教師往往就是那些善於吸收最新科研成果,並將其積極應用於教學中的教師。廣大教師應當利用在探索自然規律過程中形成的創新知識和技術來豐富和更新教學內容,成為新的教學內容的源泉。同時,還應當建立一套圍繞培養人才進行科學研究的新機制,吸收包括本科生在內的廣大同學參與科研活動,培養科學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

第四,構建和諧校園要努力實現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的和諧統一。高校在發展基礎研究的同時,應當大力加強應用學科發展,加大投入力度,建立有效機制。堅持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全面發展,使高校真正成為地方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統籌考慮基礎研究與應該研究的和諧關系時,還需要重視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學科發展的和諧統一。在學科發展過程中,應堅持自然科學學科發展與哲學社會科學學科發展並重的原則,還應當注重文理交叉學科的發展,按照學科發展的內在要求培育新生學科。

最後,需要重點強調的是,黨是構建和諧校園的核心主體,無論是促進學校事業的全面協調發展、增強創造活力,還是實現校園安定有序,都離不開黨的領導。所以,在構建和諧校園中,要通過不斷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和黨內民主制度,完善高校黨委的領導方式,增強基層黨組織在構建和諧校園的感召力、凝聚力、戰鬥力,把構建和諧校園這一系統工程不斷引向深入。

「和諧校園」簡論
摘要:和諧校園是和諧社會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教育自身發展的需要。和諧校園建設的核心是調整校園內外的各種關系,使之成為一個生命健康協調發展的生態系統。和諧校園十分關注學生的校園生活幸福體驗,和諧校園的建成最終將讓學生體驗一份生命的精彩。

關鍵詞:校園生態系統 人文化 人性化 生命成長 良性競爭 校園生活幸福體驗

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對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校園作為一種培養人的社會機構,首先應當是和諧的。和諧的社會是由和諧的人組成的,而和諧發展的人是由和諧的校園孕育出來的。和諧社會的建設應當從校園抓起,通過一個個和諧校園的創建,引領社會走向和諧發展。

一、「和諧校園」的緣起

「和諧校園」的緣起除了建設和諧社會這一大前提之外,還在於教育自身發展的需要。

其一,「和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精神,表現為 「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的「和諧觀」。在改革開放的今天,學校面臨著復雜的文化生態環境,面臨著復雜的文化價值選擇。在這種背景下,學校不僅要繼承和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更要重視多元文化的融會和再生,形成新的優秀學校文化,使之成為凝聚學校群體成員的重要精神力量,這成為「和諧校園」建設的強大內驅力。

其二,我們正走進一個全民、大眾、普及的基礎教育階段,不久的將來將要普及的15年教育意味著在中華大地上生活的每一個學子,都有接受從幼兒到高中15年教育的權利。在解決了每一個人「好上學」的問題之後,如何進一步解決「上好學」的問題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當前教育事業發展中最突出的矛盾即表現為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強烈需求和優質資源供給相對不足的矛盾。什麼是和諧?和諧直接表現為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得到妥善協調,使社會共同體處於融洽狀態。「和諧校園」建設正是以此為出發點,從關注現實,立足於減緩現實矛盾出發的。這同樣也需要轉變觀念,什麼樣的教育才算是優質教育?只有適合孩子的教育才是真正的優質教育。以「和諧校園」建設為抓手,打造各種類型的優質教育,才能為每一個孩子的健康發展創造適宜的環境,這也是「和諧校園」建設的現實背景。

二、「和諧校園」的內涵

所謂和諧校園,就是民主辦學的理念得到充分發揚,依法治校的觀念得到切實落實,各方面積極因素得到廣泛調動;就是學校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得到妥善協調,各種矛盾得到正確處理,公平和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安全穩定得到長久維護;就是學校領導、管理人員、教師與學生互幫互助、誠實守信、平等友愛、融洽相處、充滿活力;就是能夠使一切有利於學校發展的創造願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就是學校各項事業實現迅速良性發展,師生員工的物質文化生活切實得到改善和提高,使優者更優,困難與弱勢群體得到尊重和支持。

和諧校園建設的核心是調整校園內外的各種關系,使之成為一個生命健康協調發展的生態系統。這一系統應當具有以下幾個基本特徵:即民主、公平、關愛、進取、有序、開放。

一是民主,表現為對師生的人格尊重與平等,對各種意見的寬容和兼聽。協調多於控制,在協調中化解矛盾,使各方面積極因素得到廣泛調動。

二是公平,表現為學校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得到公正對待,一視同仁,努力保護弱勢群體,在以法制校的同時使校園矛盾得到正確處理。

三是關愛,校園中洋溢著濃郁的人文關愛,心靈溝通取代了僵硬的計劃指令,師生融洽相處,精神世界得到提升。

四是進取,師生的創造願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校園內生動活潑,洋溢著生命活力。

五是有序,表現為遵循身心發展的規律實施教育教學,使校園生活有張有弛,豐富多彩。

六是開放,表現為在學校教育中關注社會生活的變革,反映現代科技的發展,打破單一的課程觀、禁錮的教材觀、機械的學習觀,實現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學校與家庭的有機結合與多維互動。

總之,用這種體現出民主、公平、關愛、進取、有序、開放的學校文化使校園和諧得以實現。

當然,「和諧校園」並非漠視矛盾,有發展就會有新的矛盾,但矛盾總是向著積極的方面轉化。因而,和諧是一種動態平衡狀態,一種極富生機活力的狀態。「和諧校園」中的學生體驗著校園生活的發展愉悅,「和諧校園」中的教師感受著為人師表的精神滿足。

三、「和諧校園」的構建

「和諧校園」建設要因地制宜,注重學校的特色,立足於學校自身的條件,以某一方面的和諧特徵為突破口,帶動校園整體優化發展。如民主校園的制度研究、愛心校園的行動研究,書香校園的文化研究等等,形成各具特色的實踐範式,使每一個學校都找到通往「和諧」的路徑。如果說「和諧教育」更多的是一種教育理念,那麼「和諧校園」 建設更多的應當是一種實踐,這需要創設一定的操作平台。

從現實來說,「和諧校園」 的建設應著重抓住以下幾個環節:

1.「和諧校園」建設需要也必須通過學校文化來規范,應積極構建開放、民主、和諧的學校文化。學校的文化建設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和目標,即「人文化」和「人性化」,人文化主要是指提高師生的人文素養和人文精神水平,人性化則主要是指以人為本,以師生的發展和幸福為出發點,給他們充分的人本關懷。

對於一個和諧發展的社會個體和社會整體來說,人文精神是其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素養。然而由於社會、經濟、科技、教育等領域的一些非理性發展,人文精神的缺失成為了影響可持續發展的一個嚴峻考驗,現實中不少學校的教師和學生也同樣存在這個問題。為此,要特別強調構建、提高教師的人文精神,豐富教師的精神世界,進而依託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特殊的相互作用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提高學生的人文精神水平,達成學生的和諧發展。當然教師和學生的人文發展並不存在嚴格的先後順序關系,更多地表現為雙向動態生成。

學校文化建設的人文化在某種程度上是包含在人性化的內容和目標裡面的,人文精神的培育本身就是對人性和諧發展的最有力的支持和關懷。當然,人性化取向更多地體現在制度和管理層面,是一種管理理念或者說管理方式。對學校管理者來說,每一個師生都是活生生的生命個體,他們的價值、潛能、作用、行為、動機、需求,他們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他們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都需要管理者用心去評價、理解、尊重、關注和滿足,然後創造一種兼顧各方利益的校園運作模式,讓每位師生的個性得到充分張揚,積極性和創造力得到充分發揮,達到最大化、最優化,讓每個師生既獲得一種被尊重、被理解的感覺,又充滿成就感、價值感和幸福感。

人性化如果停留在口號和理念上,那不過是一個美麗的泡沫罷了,要讓師生真正感受到人性關懷,要使整個學校充滿經久不衰的人性之光,管理者應該努力做到、做好以下幾點:一是要用心、用情,要經常性地站在教師、學生、家長的角度去思考、決策學校的各項工作,要有意識的訓練自己的情感表達能力,掌握同感技巧,自然而真誠地流露出你對學校、對師生發自內心的關愛。二是要關注細節。細微處見真情,校長和他的管理團隊必須強化自己的細節意識,這就需要近距離地走進師生中間,傾聽他們真實的想法,主動為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三是要注重活動設計,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活動設計與否、設計質量好壞收到的效果是大相徑庭的。四是要重視制度設計。這一點尤為重要,因為好的制度能系統地保障人的利益獲得和責任付出,能以其特定的制度力規范人的行為,從而使人性化取向落實在平穩有序的整體環境中。如一些學校教師基本管理制度「彈性坐班制」既尊重教師的自由,又保持了教師職業奉獻性特點,嚴謹而不失靈活,規范而不死板,使教師切切實實感受到學校管理者那種理性而不失溫情的關懷,使他們在工作與生活、精神與物質、高尚與世俗之間找到和諧的平衡點,也進一步形成了「學生在,老師在」、「普通老師在校,管理幹部在場」的優良校風。五是要重視教育教學模式的創新。教育教學模式構築的過程與結果其實也是一種學校文化的積淀與成型過程,因為在這個過程歷練和結果反饋中,師生的思想意識、精神觀念、言行方式都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一種集體無意識悄然形成,融入學校的文化血脈中。

2.「和諧校園」建設的關鍵在於創造豐富的、高質量的、高品位的校園生活。不能因為讀書,而使孩子失去快樂的童年;不能因為考試,而使孩子丟失學習的興趣;不能因為升學,而使孩子喪失了生活的能力。應將學校的各個系統、各種關系、各種資源置於一種符合規律的爽心悅目的平衡狀態,讓學校生活遠離粗放、簡單、機械、剛性,讓其成為科學的、精緻的、審美的、爽心悅目的、溫暖的、生動的、能給人無限想像、享受和懷念的生活。

和諧校園的本質是為兒童的生命成長創設最適宜的土壤。生命的本質在於其情感、態度、思維、思想等高級精神活動。所謂生命成長,不僅僅是授受知識,更重要的是啟迪智慧、潤澤生命。因而,和諧校園建設的核心是調整校園內外的各種關系,使之成為一個生命健康協調發展的生態系統。

從與學校生態系統相關的各個因素考慮,它至少涉及校園內外兩大要素:從內部環境考慮,校園內的教育主體與教育對象應和諧發展。教育主體和教育對象應當形成共贏的關系,我們稱之為「魚水般」的師生關系:即教學關繫上合作對話、倫理關繫上趨向平等、情感關繫上理解信任、法律關繫上民主互尊。從外部環境考慮,學校應與家庭、社區和諧發展。打造和諧的校園應讓家庭、社區有效參與學校管理。這也是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的需要。

促進學生生命成長還應該體現在兩個方面的最大化:一個是在校發展最大化,另一個是終身發展潛力的最大化。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把自己培養成為有良好個性品質和基本素養的人才,實現生命價值的最大化。

3.要建立良性競爭機制,讓師生學會合作。和諧校園應該是競爭中有合作的校園。既要鼓勵競爭,也要提倡合作。當今社會強調競爭,學校的學生之間或教師之間都存在著一定的競爭。社會飛速發展,日新月異,新的時代發展前景廣闊,競爭激烈,機遇與挑戰共存。現在的中學生,為了將來能適應社會,就必須具有強烈的競爭意識,但千萬不可忽視合作精神,兩者實質上是辯證的統一。競爭能激發潛能,使人充滿生氣和活力,合作可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增強競爭實力。正確處理好它們之間的關系,就能達到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效果。教師要強調學生的參與意識,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在教學活動中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與合作,建立研究性學習的合作共同體。

四、「和諧校園」的評價

「和諧校園」建立需要構建一定的評價機制,以引導校園建設的發展方向。

如果說和諧校園是一個金字塔結構,那麼最基礎層是對孩子的關愛、最核心層是教孩子做人、最外圍層是知識的學習。現在的教育恰恰顛倒了順序,知識成了人們最關注的東西,親情、道德、關愛這些做人最基本的東西反而忽視了。在一次學生交往互助的調查中,當問到「你在學校的幸福感及其來源」時,原以為學生會回答「能夠讀書、接受教育,有好老師」,沒想到多數學生回答是「在學校里有朋友一起交往、聊天,感覺到幸福」,這大大出乎老師的意外。實際上,成績好不一定表明和諧,幸福才是真正的和諧,要讓孩子通過自身的努力體驗成長的快樂,不能以成績犧牲快樂。

和諧校園將十分關注學生的校園生活幸福體驗,……有沒有擁有令人敬佩的教師、有沒有結成促膝談心的朋友、有沒有發現樂此不疲的活動項目,有沒有找到廢寢忘食愛讀的書……。 「和諧校園」建設力求讓每一個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獲得巔峰體驗,在交往生活中獲得歸屬體驗,在休閑生活中獲得審美體驗。「和諧校園」的建成最終讓學生體驗一份生命的精彩。

「和諧校園」的評價,其關注點還應放在弱勢學生身上,避免課堂中的「馬太效應」。

從歷史到今天,我們所說的社會公平多數指的是物質上的公平,而我們想要建設的和諧校園則是從心理層面實現的公平。

學生的個體差異大,分化不可避免,但我們能夠做到的是,讓他們在校園這個環境中得到應有的尊重,而不是因為一個學生讀了職業學校就理所應當感到比「重高」學生矮半截。

傳統的社會對好學校的評價,主要看這個學校出了多少優等生,這個學校的升學率有多少,這使得老師把注意力都放在有潛力的優等生身上。如果和諧校園的評價機制能夠兼顧學困生的發展能力,把他們的發展作為一個校園是否和諧的重要標准,才能真正實現教育的公平。

㈡ 如何理解師生間的相互欣賞

教育
者的個人威信與教育效果呈現出較為明顯的一致性。因此,班主任在學生中享有較高的威信,是搞好班級工作和教育好學生的前提和保證。在平時的教育活動中,要用自己的學識和豐富的人生閱歷,做學生成長路上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所以,作為一名整日和學生相處的教育工作者,不僅要把自己扮成嚴師的角色,還要做到以心換心,以誠對誠,學生的崇敬之情便會油然而生。
感情埋在心裡,雖然深沉似海,難能可貴,但現在這些學生年齡尚小,他們自我認識能力較差,往往將成人的評價作為衡量自己能力的標准,需要教師時常坦誠地向他表達自己對他的情感。知道被欣賞,這往往是一個人進步的動力。師生之間的和諧關系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性情感,在未來教育發展中將愈來愈發揮它獨特的社會功能。在我的班級中,我往往會在每日發給學生的一個聯系本中傳達自己對該學生的評價,常常會多給學生一些鼓勵的話語,告訴他們老師是很喜歡他(她)的,或者我對他(她)的某些行為很欣賞。這種在學生面前自然流露出來的肯定和贊揚將會成為激發孩子前進的動力。
師生之間應搭起信任的橋梁,經常保持愉快活潑、和諧融洽的氣氛,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團結合作,教育的內容就能在這種氛圍下順利通行。如果師生間的情感疏遠,心理距離大,學生就會對老師產生一種敬而遠之的迴避心理,那麼,這個教師首先就不容易被學生接受,其教育的內容就更難被接受了。

㈢ 為增加師生間的相互了解,增進師生情感,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第一:師生抄一起玩你襲畫我猜 培養默契 第二:學生對老師提出介意或者 看法 第三:老師對學生的期望和目標。 這次活動 有意義的推動了師生的情感,以後我還可以通過這種方法有效的提高 師生的情感橋梁 謝謝 .........

㈣ 麻煩老師解答:為增加師生之間的相互

(1)「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陶行知;「春蠶到死絲方專盡,蠟炬成灰淚屬始干。」——李商隱;「個人的智慧不是一個器具,等待老師去填滿;而是一塊可以燃燒的煤,有待於老師去點燃。」——[法]考留達克。(答案不唯一,符合題意即可)
(2)第一環節:誇誇我的老師;第二環節:和老師說說心裡話;第三環節,師生一起進行聯歡。
(3)親愛的老師,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都傾注著您的心血。您引領我們進入知識的殿堂,把探索未知世界的金鑰匙放在我們的手上;您教給我們做人的道理,不斷校正著我們每個人的人生航向……在此,我代表八年級(1)班的全體同學向您說一聲:「老師,您辛苦了!我們衷心地感謝您!」

㈤ 師生之間到底有沒有情誼

我認為師生之間沒有真正的友誼,理由如下:

首先,社會對師生角色的定位拉大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古語有雲「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在多數人的心中,老師就是要擁有學生的尊敬和敬畏。老師和學生之間,一個是俯視,另一個卻是仰視。

俯仰之間,想要做一個平等的交流,還真是難。老師需要在班級體保持一個較好的形象,而學生受到老師的管束,也想要給老師留一個好的印象,因此雙方很難打破顧忌,彼此暢所欲言。

人心是難以琢磨和猜測的。這種懷疑是阻礙師生之間關系發展的最大障礙,存在懷疑的友情不是真正的友情。要驗證這懷疑唯有在學生離開老師,不再接受他的教導之後才能知道。

㈥ 師生之間是一種互教互學的關系對嗎

由題干描述得知,師生之間的關系是,既是教和學的關系,也是朋友之間的關系,所以A是正確的選項,排除錯誤的觀點BCD.
故選A.

㈦ 有關師生之間相互尊重的段落

  1. 拖堂 是我們學生最反感的一件事,但我們學校的老師,都是當地的響當當的「頂尖人物」。他們的教學個性鮮明,個人魅力十足,就連拖堂也匠心獨具,他們拖出了師生之間的和諧,也拖出了師生之間的友誼。

  2. 只有紙筆,才能記載永恆的歷史;只有歲月,才能讀懂那濃濃的師生之間。

  3. 是她,在我哭泣時給我安慰;是他,在我氣餒時給我鼓勵;是他們,在我生病時給我關懷;是她們,在我生氣時逗我大笑;也是他們,在我開心時和我一起分享……有時候,我會覺得我是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為,我有那麼多好老師陪在我身旁。

  4. 師生之間,傳遞著的是知識的火花,智慧的金鑰匙;師生之間,傳遞著的是默默的呵護,無私的奉獻;師生之間,傳遞著的是虔誠的敬重,太多的感激。 人性中許多美好而閃光的情感在師生之間得以體現,許多樸素卻動人的鏡頭在師生之間悄然上演。

  5. 難忘一幅畫面:簡陋的教室內,一排排破舊卻被擺放得很整齊的桌子,孩子們的臉蛋大多都臟兮兮的,但他們仰著臉,清澈的眼神叫人無法忽視:似乎帶著沉重,隱忍的難過、自責和無言的感動,而他們的老師,正站在講台旁,背著自己在襁褓中自己的孩子,手捧著書本,平靜地講著課。照片沒有照到她的正面,但我猜她應該是個平凡卻動人的美麗女子。照片旁的文字解說是:「那天,老師這樣來上課了,我們心裡也都不好受。」膠片定格住了這師生之間的美麗畫面,在這幅照片中,我看到了一個普通教師的責任心,我看到了孩子們純潔善良的心,我看到了師生之間樸素動人的情誼。

  6. 煮一杯清茗,他們便能侃侃而談,上及天文地理,下及國際之事,他們談人生、談夢想、談未來;撐一隻小船,他們便能泛舟游湖,談李白杜甫,談狂生,談古朝舊都,指點江山。他們既是師生之間,也是朋友關系。(不知道行不行)

㈧ 師生之間的相互溝通有什麼重要意義請你簡要回答

師生之間需要有溝通.溝通是交流內心的一種好的方法,作為學生應主動溝通.古人言道:「親其師,信其道.」親近老師,才能更好地學習知識.如何親近,當然是用溝通的方法,好的溝通會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此時此刻,師生之間,已超越時空,身份已不再重要,是朋友,抑或是親人;師生之間已架起溝通的橋梁.
師生之間不管發生什麼矛盾,並沒有多大的矛盾,老師對我們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天地君親師」,可見教師在古代地位亦非常重要.暮年之際,回想昔日之師,你就會感慨良多!
我願師生之間的關系能更加和諧、融洽,建立「既尊師重教又尊生愛生」的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考生以師生關系為線索,寫出師生之間需要尊重、平等、理解和溝通,師生關系只有
建立在這些基礎上才會變得和諧.文章脈絡清晰,事理相融;思路開闊,引用得當,感情真摯.每段以「師生之間需要有……」開頭,寫出了對師生之間關系的理解.引用了多句古語和名人名言,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為文章增添了文采.

㈨ 怎樣處理好師生之間的關系

一、要正確對待學生的意見: 師生之間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我認為要建立一種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與學的關系實際上是一對矛盾,處理得好,會教學相長,形成一種師徒般的師生關系,但處理不好,會產生對立情緒,造成教師不願教,學生不願學的局面。老師應去研究學生的心理,研究人的個性,因為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個性,然後根據不同個性的學生去因材施教,去處理一些問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師要多了解學生的要求,不管是在思想工作還是教與學工作中,只要多了解學生的要求,我們的辦法才會更多,處理問題會更慎重,師生間只要形成了一種和諧關系,教學工作、思想工作就會比較順利。 二、必須樹立平等對待觀: 我覺得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閃光點,只是我們老師沒有把他發掘出來。每一位學生都是祖國的花朵。我提倡平等對待,教師應服務於全體,不厚此薄彼,想到手心手背都是肉,好生差生都是生,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讓所有學生同乘一輛前行的車;教師應服務於全面,對每一個學生的思想品質,學習成績以及身體素質都要悉心關照,服務周到,促使其全面發展。 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學生的智力,潛能開發。 作為教師深感責任重大,對學生嚴格要求固然是必要的,但不能認為師生間就是一種教育與被教育的簡單關系,因為這種不平等的師生關系會阻礙師生間的平等交流,觀點具有「權威性」,久之則會壓抑學生的潛能,不利創新人才的培養。我時常會注意到了學生的一些想法,盡量讓其講完其看法,然後我再講講我的看法,不同之處我們探討,這樣可激發學生的一些有見解的想法和看法。同時對我們教師的思維也有啟發意義。可以說教學應以人為本,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創新。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是學生對老師的尊敬之言。好的師德師風的一個具體表現,就是師生之間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學習、相互尊重。既然做「父親」,就要關心愛護學生,對學生負責。教師切勿將此言理解為可以用「家長」的身份來干涉學生、指使學生甚至利用學生。

熱點內容
e推教學 發布:2025-07-01 20:16:22 瀏覽:492
故事數學題 發布:2025-07-01 19:00:18 瀏覽:952
教師基本情況登記表 發布:2025-07-01 17:05:51 瀏覽:241
英語輔導報社 發布:2025-07-01 16:38:23 瀏覽:143
高一語文綜合試卷 發布:2025-07-01 16:38:21 瀏覽:589
而且英語 發布:2025-07-01 14:58:57 瀏覽:936
個人師風師德自查報告 發布:2025-07-01 13:46:43 瀏覽:476
物理家庭電路 發布:2025-07-01 13:30:04 瀏覽:464
物理因子 發布:2025-07-01 13:05:18 瀏覽:844
漢樂府詩有哪些 發布:2025-07-01 08:41:05 瀏覽: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