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傳金柝
Ⅰ 朔氣傳金柝的傳是什麼意思啊
傳:傳送,傳來
解釋:夜裡北方的寒氣伴隨著打更聲傳來
Ⅱ 朔氣傳金柝的意思
北方的寒風中傳來打更聲
Ⅲ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什麼意思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意思為:北方寒氣傳送著打更的聲音,白色的月光與雪光交織著,映照著明晃晃的鎧甲寒冷的月光映照著鎧甲。
朔shuò:北方。氣:寒氣。傳:傳送。金柝(tuò):古時軍中守夜打更的器具。此指打擊金柝報更的聲音。鐵衣:鎧甲,古代軍人穿的護身服裝。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這兩句對偶,凜冽的北風傳送著打更的聲音,將士們在軍中宿營;寒冷的月光照射著明晃晃的鎧甲,哨兵們在深夜值勤;在艱苦環境的烘托中,表現出木蘭在戰場上的艱苦生活,從而烘托出木蘭的勇敢堅強。
拓展資料:
出自北朝詩人佚名的《木蘭詩》
原文:
唧(jī)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zhù)聲,唯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tiě),可汗(kè hán)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wèi)市鞍(ān)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jiān),南市買轡(pèi)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jiān jiān)。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jì)鳴啾啾(jiū jiū)。
萬里赴戎(róng)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qiáng)。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jiāng);阿姊(zǐ)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huò huò)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zhuó)我舊時裳(cháng)。當窗理雲鬢(bìn),對鏡帖(tiē)花黃。出門看夥伴,夥伴皆驚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賞析:
《木蘭詩》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首長篇敘事民歌,也是一篇樂府詩。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沙場,凱旋迴朝,建功受封,辭官還家的故事,充滿傳奇色彩。
第一段,寫木蘭決定代父從軍。詩以「唧唧復唧唧」的織機聲開篇,展現「木蘭當戶織」的情景。然後寫木蘭停機嘆息,無心織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問一答,道出木蘭的心事。木蘭之所以「嘆息」,不是因為兒女的心事,而是因為天子徵兵,父親在被征之列,父親既已年老,家中又無長男,於是決定代父從軍。
第二段,寫木蘭准備出征和奔赴戰場。「東市買駿馬……」四句排比,寫木蘭緊張地購買戰馬和乘馬用具,表示對此事的極度重視,願為父親分擔壓力;「旦辭爺娘去……」八句以重復的句式,寫木蘭踏上征途,馬不停蹄,日行夜宿,離家越遠思親越切。
這里寫木蘭從家中出發經黃河到達戰地,只用了兩天就走完了,誇張地表現了木蘭行進的神速、軍情的緊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緊張的戰爭氛圍。其中寫「黃河流水鳴濺濺」「燕山胡騎鳴啾啾」之聲,還襯託了木蘭的思親之情。
第三段,概寫木蘭十來年的征戰生活。「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概括上文「旦辭……」八句的內容,誇張地描寫了木蘭身跨戰馬,萬里迢迢,奔往戰場,飛越一道道關口,一座座高山。「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描寫木蘭在邊塞軍營的艱苦戰斗生活的一個畫面:在夜晚,凜冽的朔風傳送著刁斗的打更聲,寒光映照著身上冰冷的鎧甲。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概述戰爭曠日持久,戰斗激烈悲壯。將士們十年征戰,歷經一次次殘酷的戰斗,有的戰死,有的歸來。而英勇善戰的木蘭,則是有幸生存、勝利歸來的將士中的一個。
第四段,寫木蘭還朝辭官。先寫木蘭朝見天子,然後寫木蘭功勞之大,天子賞賜之多,再說到木蘭辭官不就,願意回到自己的故鄉。「木蘭不用尚書郎」而願「還故鄉」,固然是她對家園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兒身。天子不知底里,木蘭不便明言,頗有戲劇意味。
第五段,寫木蘭還鄉與親人團聚。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別、年齡的舉動,描寫家中的歡樂氣氛,展現濃郁的親情;再以木蘭一連串的行動,寫她對故居的親切感受和對女兒妝的喜愛,一副天然的女兒情態,表現她歸來後情不自禁的喜悅;最後作為故事的結局和全詩的高潮,是恢復女兒裝束的木蘭與夥伴相見的喜劇場面。
第六段,用比喻作結。以雙兔在一起奔跑,難辨雌雄的隱喻,對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多年未被發現的奧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橫生而又令人回味。
Ⅳ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的含義寫出什麼意境
含義:北方天寒地凍,空曠無人,寒冷的氣流隨著打更聲遙遙傳來,更顯孤單清冷,冷冰冰的月光照在冷冰冰硬邦邦的盔甲上
此兩句描繪了木蘭在北方從軍時艱苦的生活環境,體現過程的不易。
朔氣傳金柝:北方的寒氣傳送著打更的聲音。朔,北方;金柝,即刁斗。古代軍中用的一種鐵鍋,白天用來做飯,晚上用來報更。
寒光照鐵衣:冰冷的月光照在將士們的鎧甲上。

(4)暑期傳金柝擴展閱讀
《木蘭詩》是一首長篇敘事詩,講述了一個叫木蘭的女孩,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在戰場上建立功勛,回朝後不願作官,只求回家團聚的故事,熱情贊揚了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質、保家衛國的熱情和英勇無畏的精神。
全詩以「木蘭是女郎」來構思木蘭的傳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詳略安排極具匠心,雖然寫的是戰爭題材,但著墨較多的卻是生活場景和兒女情態,富有生活氣息;以人物問答及鋪陳、排比、對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態,刻畫人物心理,生動細致,神氣躍然,使作品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Ⅳ 朔氣傳金柝,金柝什麼意思
金柝(jīntuò)即刁斗,三足一柄,白天用以燒飯,夜晚用以打更。
金柝即刁斗。古代軍中夜間報更用器。一說金為刁斗,柝為木柝。《文選·顏延之》:「金柝夜擊,和門晝扃」 。譯文:「金梆子夜間攻擊,和城門白天關閉」。李善註:「金,謂刁斗也「。譯文:」金,是習斗的意思「。
古文的記載,衛宏《漢舊儀》曰:晝漏盡,夜漏起,城門擊刁斗,周廬擊木柝。」譯文:」白天漏完,晚上就重新漏,城門口敲刁斗,周廬攻打木梆「 。唐孫逖《夜到潤州》詩:「城郭傳金柝,閭閻閉綠州。」譯文:」城門外郊傳來打擊習斗的聲音,城門緊緊將綠洲圈閉起來「。
清錢謙益《三良詩·高侍郎平仲》:「金柝不夜擊,和門嘗晝開。」譯文:」在夜間不打擊習斗,家裡面的門就晝夜不用關閉。「
(5)暑期傳金柝擴展閱讀:
」朔氣傳金柝「來自北朝民歌《木蘭詩》,原文詩句是」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譯文:」不遠萬里奔赴戰場,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飛起來那樣迅速。北方的寒氣中傳來打更聲,月光映照著戰士們的鎧甲。將士們身經百戰,有的為國捐軀,有的轉戰多年勝利歸來。「
《木蘭詩》這是一首長篇敘事詩,講述了一個叫木蘭的女孩,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在戰場上建立功勛,回朝後不願作官,只求回家團聚的故事,熱情贊揚了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質、保家衛國的熱情和英勇無畏的精神。
Ⅵ 朔氣傳金柝的傳應怎麼念
chuan(二聲)。
Ⅶ 《木蘭辭》里的「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中「柝」應怎麼讀
柝 tuò,
部首: 木 部首筆畫: 4 總筆畫: 9
柝
tuò
【名】
(形聲。從木,橐聲。本義:巡夜打更用的梆子)
同本義〖watchman'sclapper〗
夕擊柝而比之。——《周禮·天官·宮正》
魯擊柝聞於邾。——《左傳·哀公七年》
抱關擊柝而不以為寡。——《荀子·榮辱》
大夫擊門,士擊柝。——《穀梁傳·庄公二十五年》。范寧注:「柝,兩木相擊。」
朔氣傳金柝。——《樂府詩集·木蘭詩》
留擊柝者。——《資治通鑒·唐紀》
又如:柝擊(擊柝巡夜);柝汲(巡夜和汲水。泛指勞作)
象聲詞〖clang〗。如:柝柝
柝
tuò
【動】
判,分開〖divide〗。如:柝居(分家,分居)
通「拓」。開拓〖openup〗
廓四方,柝八極。——《淮南子·原道》
武皇帝攘四夷廣土柝境,面數千里。——《潛夫論·救邊》
又如:柝境(開拓境域)
柝
tuò
古代打更用的梆子:「朔氣傳金柝」。
古同「拓」,開拓。
筆畫數:9;
部首:木;
筆順編號:123433124
Ⅷ 朔氣傳金柝的傳詞解古文
朔,代表北方,朔氣,冬天的寒氣、北風;
傳,傳送,傳遞;
金柝,軍營中用來擊打更鼓的銅器。
整句的意思:金柝的聲音,更讓人感受到北方的寒氣
Ⅸ 「朔氣傳金析」(注意:不是「朔氣傳金柝」)是什麼意思
本來就是"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木蘭詩?
Ⅹ 朔傳金柝寒光照鐵衣的意思
這句出自木蘭辭,意思是北方的寒氣傳送著打更的聲音,冰冷的月光照在戰士們的鎧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