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唐華師生

唐華師生

發布時間: 2021-08-01 06:37:30

A. 保護環境,寄語未來未的作文300字

古今中外,地球媽媽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無數子孫後代。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它被小輩們裝飾得楚楚動人。而如今,無知的人類把地球媽媽弄得暈頭轉向,痛苦不堪,「救救地球!」已成為大家最強烈的呼聲。

現在的地球環境已經受到了嚴重的破壞,許多不文明的人總是亂丟垃圾。然而,就是這些不經意的舉動,才使昔日美麗健康的地球變得傷痕累累,奄奄一息。許多的人都不禁向社會呼籲:保護環境,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讓我們的地球變得更加的美麗!

您看,那些人,正拿著斧子、工具亂伐樹木,原來密密麻麻、鬱郁蔥蔥的森林已經不在,可他們還不覺醒——伐下樹木,造紙、做桌椅、當柴火……有些小學生也不懂珍惜,紙張才寫幾個字就扔掉了,或者在樹皮上刻字,在桌椅上亂畫。他們可曾想到:沒了樹木,誰來阻擋風沙?誰來凈化空氣?

您看,那個男子,把塑料袋和易拉罐隨手往水裡扔;您瞧,那個阿姨,把垃圾順手倒進湖裡;您瞧,那個小孩,把吃完的果皮紙屑往河裡扔……原來清澈見底的江河溪湖已經污濁不堪,原來活蹦亂跳的小魚小蝦已經不見,如果再……

您看,遠處的叔叔耐不住性子,打開煙包,抽出一支煙,安閑地抽了起來,煙霧陣陣, 要知道, 吸煙不僅危害人體的健康,而且還污染了周圍新鮮的空氣。

再看——滾滾濃煙從高大筆直的煙囪中冒出,直沖雲霄,污染了空氣,破壞了大氣層。而自私自利的人類卻視而不見,還在不斷豎起不計其數的煙囪,嚴重危害著地球媽媽的健康,「非典」等疾病時有發生……

不要亂砍濫伐;不要亂扔垃圾;少抽煙,讓我們一起愛護環境,有一個好的干凈美好的地球。

B. 華中科技大學記者團的歷屆團長

第一屆團長 梅紹華 機二系碩士研究生
1988.9~1989.3在任
1988年9月,記者團在校領導、黨委宣傳部以及校報的大力支持下成立。期間,記者團編輯出版了若干期生動活潑的內參,得到了校領導的充分肯定。記者團還舉辦了舞會、文學沙龍等一系列活動,擴大了記者團在校內的影響。1989年3月,梅紹華離任分配到《人民日報》,後轉英文《中國日報》。1991年10月調到國務院直屬報紙《經濟日報》負責頭版工作。1999年,被評為中央直屬機關「十大傑出青年」。離職多年老梅仍心系記者團,他衷心希望團員們齊心協力,把記者團辦得更好,使他成為華工園最璀璨的社團明珠。
第二屆團長 何君臣 機二系碩士研究生
1989.3~1989.6在任
在這期間,記者團開始由幼稚轉向成熟,沿正常軌道大步前進。老何時時牽掛著記者團,每次出差必回團探親,為記者團的發展獻計獻策。現供職於新華社。
第三屆團長 黃漢平 船海系碩士研究生
1989.9~1990.3在任
他設法組織大家在較困難的情況下,舉辦了「晚秋風」詩會、「華工杯」演講賽等活動。這些活動為沉寂的華工輸入了活力。黃漢平「下野」後赴深圳特區作「准社會人」,1991年12月飛往大洋彼岸的衣阿華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第四屆團長 陳勁 經管1991級碩士研究生
1990.3~1991.3在任
記者團在90年下學期及91年上學期能穩步發展,關鍵在於抓住機會。日益寬松的外部環境,以及一批才能個性各異的團員的滿腔熱情,使記者團充滿了朝氣。團部是記者團的核心,團部同學應該親密團結,舍己為公,講奉獻,能吃苦,講民主,追求創新。在這樣的思想基礎上,華中科技大學記者團恢復了內參,繼承了「晚秋風」、舞會和元旦晚會,推出了第一期《記者苑》,創辦了「校園立交橋」。
第五屆團長 黃順和 社會學1988級本科生
1991.4~1992.9在任
任期內致力於團內建設,建立了評報制度、經常性的業務交流制度,請專家學者為團員講授新聞寫作知識,注意培養新團員,排除干擾,促進團結,維護隊伍的穩定與純潔。
第六屆團長 黃志剛 電力系1989級本科生
1992.4~1992.12在任
記者團在此期間為校報提供了大量稿件,並有部分作品發表於校外報刊雜志上。李銀的作品曾獲湖北省好新聞一等獎,吳濤作為第四屆大運會記者在《中國青年報》、《長江日報》等報刊上發表了數篇文章,向貴成在武漢晚報實習作品達20多篇。團員在各種晚會、舞會和球類比賽中結下了濃厚的友誼。第二屆「校園立交橋」詩歌朗誦會於暴雨之夜如期舉行。
第七屆團長 向貴成 機一系1990級本科生
1992.12~1993.9在任
「花落成泥香如故」(向貴成語),記者團在這一屆開始走向一個輝煌。吳濤、尚晨華、李銀、林宇靈、張璐等老當益壯,王立新、毛凱、郭勇、張軍、張蘊華、張樹略、王軍玲等初露鋒芒,安慶,伍義兵、韋志宇、謝騫、袁朝輝、肖晴川等新團員茁壯成長。「女大學生形象設計」、「文化藝術新視點」專欄文章、「記者眼中的文藝明星」評選活動、校園十大文藝明星專版文章、校園十大體育明星專版,影響甚大。此間,校報80%的稿件來自記者團。元旦通宵晚會記者團與校報陳思中老師共同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溫泉踏青,竹園記者團重遊,端午節到陳思中老師家中吃粽子……記者團的朋友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第八屆團長 徐道彬 中文1990級本科生
1993.9~1993.11在任
此間記者團穩步向前發展,在任期間實行了分線采訪的制度,提出「精誠、合作、務實、求真」的口號。華工四十年校慶(10月15日),梅紹華、何君臣二任老團長作為貴賓回到母校,第一站便是記者團。
第九屆團長 王立新 機二系1990級本科生
1993.11~1994.4在任
期間,總結了五年來的經驗教訓,將記者團的團章系統化、規范化,並列印成文,建立了檔案制和各部工作計劃制,在校報學生版與江洪洋老師一起創新,增設了「迴音壁」專欄,在校報副刊版與編輯老師共創了「月月話題」和「四季風」專版。
第十屆團長 郭勇 工管1991級本科生
1994.3~1994.7在任
任職期間,建立了團員業務學習制度、評報制度、老帶新制度。協助校報老師開設了「投訴台」、「零星感覺」、「文化節大看台」等欄目。郭勇還長期擔任「零星感覺」專欄主要撰稿人。
第十一屆團長張軍 新聞系1991級本科生
1994.9~1995.1在任
任職期間,狠抓了團員的業務成績,協助老師開設了「教授話當年」「熱點訪談」等深受學生喜愛的欄目。同時還開展了籃球賽、排球賽等文體活動,豐富了團員的業余文化生活。
第十二屆團長王偉龍 激光研究院1994級碩士研究生
1995.1~1995.10在任
任職期間,促成設立了團友基金,成功地舉辦了第三屆「校園立交橋」、「青春風景線」大型配樂詩歌散文朗誦會。他還進行了較大的改革,修改了記者團章程,制訂了記者團各部的工作細則,並首次設立了外聯部。
第十三屆團長張偉 中英文秘1993級專科生
1995.10~1996.6在任
任職期間,繼續為團友基金的設立而努力,提出了「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團訓,首次設了文體部。而且注意培養新團員,排除干擾,促進團結。
第十四屆團長劉衛宏 社會學1994級本科生
1996.10~1997.1在任
任職期間,多次成功舉辦了團員業務培訓。為鍛煉團員,組織部分團員利用業余時間到校外各報實習,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同時調整團部機構,下設四個部:新聞部、秘書部、評論部和外聯部。現在新華社重慶分社工作。
第十五屆團長代群 社會學1994級本科生
1997.3~1997.7在任
任職期間,成功舉辦了第四屆「校園立交橋」,改變了單純的詩歌朗誦形式,第一次引入了學生自己作詞作曲、自談自唱的校園民謠。並請來楚天音樂台著名主持人張弛作為特邀嘉賓。現供職於新華社安徽分社。
第十六屆團長唐華 新聞系1995級本科生
1997.3~1997.10在任
在任時間雖不長,但團結團員,勤勤懇懇地為記者團的發展盡力,很好地完成了新老過度。
第十七屆團長胡喬 人文學院中文系1994級本科生
1997.11~1998.7在任
在職期間,記者團、廣播台和電視台合並成大學生新聞社。胡喬出任副社長,積極協調好三者的關系,培養了采編播一體化的新社員。與此同時,記者團也得到了壯大。
第十八屆團長 周建清 交通學院1996級本科生
1998.9~10在任
記者團從新聞社中分出,重新獨立,在任期間完成了本學期的招新工作。
第十九屆團長 崔林 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1996級本科生
1998.10~1999.5在任
任職期間重新理順了記者團內部的關系,團結廣大團員齊心協力作好了記者團十周年團慶,抓好了團員的業務水平,並注重後續梯隊的培養。春季的木蘭山之游,校報的編輯老師和團員們攀險峰,探幽洞,樹木蔭翳、香煙繚繞的木蘭山上留下了大家的歡歌笑語。
第二十屆團長 趙飛鵬 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1997級本科生
1999.5~2000.1在任
「老趙」是個實在人,「老趙」時期的記者團,稿子寫得實在,活動辦得實在,團員也過得實在。「尋訪深夜燈光」和「校報學生記者打工手記」的綜合採訪活動開創了記者團的采訪的先河;傳統活動秋遊、迎新篝火晚會、元旦通宵火鍋晚會在團員心中留下的不僅是吃喝玩樂,更多的是「記者團我們的家」的實實在在的感覺;對外記者團積極地和其他學校接觸,獲取了一些寶貴的經驗;而這個時期的記者團「三巨頭」——趙飛鵬(天翼)、楊俊(楊子江)、汪海兵(冰岩)的默契的配合更是給人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第二十一屆團長 汪海兵 電力工程系1997級本科生
2000.1~2000.7在任
「冰岩」似乎是一個比汪海兵更有魅力更響亮的名字,在任期間,以自身的激情和創造力帶動整個團體,記者團通過首屆校園十大熱點綜合採訪、大學生電腦節的綜合採訪、華中大新聞網網上直播合校情況等具有挑戰性的大型活動,提高了自身的業務水平以及在校園內外的影響.團內的千島湖之旅、團內舞會、送老晚會等活動使團員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他經常說「我的大學就是我的記者團」,在記者團的三年中,和記者團建立了不可割捨的情誼,校報副總編輯江洪洋老師稱他是把記者團當做家的第一人。 由他牽頭和策劃的華中大新聞網獲得廣大師生的好評,校報總編陳思中老師稱贊其在任期間使記者團有了一個創造性的飛躍。
第二十二屆團長 段家喜 物理系1998級本科生
2000.7~2000.12在任
此間,校報版面作了較大調整,三版、四版不斷推出專版。記者團在很好地完成了專版的大容量的供稿外,在報道模式上也有了創新。「校運動會網上直播」受到了黨委宣傳部的好評。「早安,華中科大」的大型采訪是首次跨校區的成功采訪。元旦通宵火鍋晚會移師教工活動中心,使傳統活動有了新意。
第二十三屆團長 谷少傳 社會學系1998級本科生
2001.1~2001.9任
「老谷」、「谷大俠」是團員們對他的親切稱呼,素有平民團長之稱的他總是一副熱情=干勁十足的樣子。有老谷的地方不會沒有笑聲,有老古的地方不會沒有新聞。大家永遠都記得他別具一格的卡卡舞,拿手好戲《花木蘭》……
他在任期間,提出了「求真」、「求快」、「求新」的團訓,大力培養了團員的業務水平。記者團首次有了自己的團徽。三個校區記者團之間開展了多次交流活動,彼此成為了好朋友。記者團還走出了學校,同地質大學等外界進行了各項交流,擴大了記者團的影響。
第二十四屆團長戴翼飛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1999級本科生
2001.9~2002.1在任
從前叫她「小戴」,現在叫她「老戴」,沒准將來還會叫她「戴老」。稱呼總會隨著時間的遷延而漸次更易,然而她帶給每個人的記憶卻總是歷久而彌新。作為記者團的第一任女團長,她帶來的除了陽光般燦爛的笑容之外,還有頗見功效的業務培訓、交流等活動。一起賣宣傳畫冊的刺激、共同外出采訪的新奇、網上直播校運會的自豪、通宵火鍋晚會的歡暢……所有的這一切,都成為共同的美好回憶;而看著記者團新人輩出的繁盛景象,更感到了一種見證歷史的榮譽感。
第二十五屆團長 耿俊偉 化學系2000級本科生
2002.2~2002.6在任
私下裡,團員似乎更喜歡稱他為「老耿」,俊偉就是以一個「老」字,本著踏實,厚道和不斷創新的一顆心,贏得了編輯老師,團員的好評。在他的帶領下,記者團在業務,活動方面都做得有聲有色,並且成功和武漢大學舉行了「團內管理制度」的交流會。在最危難的時刻他總是挺身而出,此期間,記者團得到了鞏固,為下一屆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十六屆團長 劉文斌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2000級本科生
2002.9~2003.1在任
投入自己的全部熱情,文斌用自己的言行深深地感染著其他團員。任期內面臨著許多新的困難,如9月的雨中招新等,可謂苦樂酸甜俱全,但文斌與01級骨幹團員一道,用汗水去打拚,以樂觀去面對,保持了記者團工作的延續性。新聞方面取得不錯的成績,先後在校報上推出近10個專版,其中迎新、考研等專版做出了特色,在校園內引起較好反響。
第二十七屆團長 陳祥奇 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2001級本科生
2003.2~2003.9在任
他從三峽深處踏歌而來,至情至性、極具親和力,是記者團的「拚命三郎」。任內致力於記者團的全方位完善,確立「新聞立團、以情治團」的原則。舉辦新聞講座、月末派對等活動,提高業務水平,營造「家」的氛圍。傾力培養新人,很多02級團員迅速成長為記者團的中堅力量。和廣播台的混合籃球賽、與武大校報記者站等的交流開展地有聲有色。送老晚會首次移師會議室,無論節目還是氛圍,都是記者團歷史上最特別的一次,讓大家深刻感受到「記者團是我們的家」,將「以情治團」推向一個高潮。
第二十八屆團長 胡文鵬 人文學院2001級本科生
2003.9~2004.9在任
一個激情四射的大男孩兒將他幾乎全部的熱情奉獻給了記者團,大三時因記者團的需要毅然放棄了很多,留在那個他默默深愛的「家」,15周年團慶活動,50周年校慶報道活動、合並重組外宣工作、更名為華中科大記者團、團長競選制的首創、多個精彩專版的策劃、農村社會實踐以及與湖北高校間的業務交流,使記者團在他的帶領下不僅朝氣蓬勃,更培養了一批優秀的業務和管理人才,為下一屆記者團注入了最為強勁的動力,使記者團走上了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
第二十九、三十屆團長 張楊 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2002級本科生
2005.3~2005.9在任
他或許是記者團歷史上在任時校園內知名度最高的團長:長期擔任學生幹部的經驗、出色的主持才能讓他總能成為焦點。2004年9月,記者團正式全面接管華中大在線新聞網,在服務定位、欄目特色、品牌打造等方面取得了較大成績,新聞網點擊率、影響力飛速提高,為日後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在他的任期內, 記者團外宣工作也取得長足進步,為學校的外宣工作作出了較大貢獻,同時也鍛煉和培養了一批有熱情有干勁有能力的外宣人才。同時,記者團努力加強突發事件、輿論監督報道,在校園內外取得強烈反響,還與其他學生團體聯手組織了校園主持人大賽、韻律操大賽、「2004HUST校園公共人物」 評選等活動。此外,記者團的規范化管理也全面加強,先後制訂了記者團管理條例、學生外宣工作管理條例、暑期實習管理辦法和團長競選辦法等規章制度,使記者團逐步走向制度化。
第三十一、三十二屆團長 周棟梁 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2003級本科生
2005.9~2006.9在任
他的英文名叫pillar,意為柱子或者用柱子來支撐。任期內,他確實像柱子一樣支撐起了整個記者團。開創網路雜志《喻園瞭望》,舉起高校首份網路新聞類雜志這面大旗;復刊內參《喻園參考》,站在學生角度為校領導獻計獻策;開辦「我與院系領導零距離」系列活動,擴大記者團在各院系「高層」中的影響力。談笑風生的他,帶領團員不僅鞏固了原有陣地,還創出了眾多品牌,讓記者團這塊金字招牌的光芒照耀得更遠。
第三十三、三十四屆團長 李勁峰 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2004級本科生
2006.9~2007.9在任
外號「酒窩」的他,一笑起來,總會讓人產生一種親切感。因此他也被眾多記者團小弟弟小妹妹譽為記者團最好的人。
任期內,他勤勤懇懇,勵精圖治,甘願為記者團奉獻全部精力。在他的管理下,記者團業務繼續加強,華中大在線新聞網品牌得以繼續推廣,新聞網一系列品牌新聞專題的打造,如「小璇帶你游台灣」等專題贏得了校領導高度贊揚,同時在校內外產生很大反響,甚至吸引騰訊網前來尋求合作。
同時在他任期內,記者團進行了歷史上最大的改革。記者團由原有的多個部門改組為校報部、網路部、外宣部、研究生部四大常規部門,研究生重新進入記者團隊伍;改組後的記者團,硬體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記者團向著專業化的隊伍方向繼續邁進。
第三十五、三十六屆團長 朱俊剛 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2005級本科生
2007.9~2008.9在任
「小朱」是記者團對這位瘦瘦團長的昵稱。作為一名生命學院學生,小朱卻十分「專業不對稱」地在記者團流下了絕對深刻的印記。「小朱」的實在,是用120餘篇稿件堆積起來的實在,是為記者團鞠躬盡瘁的身影。在小朱的治理下,記者團治下華中大新聞網、《喻園瞭望》、《華中科技大學周報》、外宣、內參五大平台業務平穩發展;率領新聞網開辟「喻園銳點」欄目,策劃采寫多個專題,特別是組織人手在5月12日晚連夜趕出「汶川大地震」專題,使記者團贏得了校內外的廣泛贊譽,成為了全國高校媒體賑災報道的領頭羊之一;在小朱和張春雷等團部成員的努力下,記者團第一次有了專職的美工小組,新聞網更增加了自己的外聯部門。在年內再度獲得「全國十佳高校新聞門戶網站」。記者團朝著社會化、品牌化方向平穩發展,朝著近年來記者團「華新社」構想更近了一步。此外,小朱任內成功舉辦「2007武漢高校媒體論壇」等重大活動,並完成了記者團20周年慶典的前期籌備工作,使記者團能順利迎接20歲生日這一盛事。
第三十七屆團長 張聞 社會學系2006級本科生
2008.9~2009.2在任
張聞在競選時提出了5年內將記者團打造為傳媒集團的宏偉構想,在他任內,記者團度過了20周歲的生日,近百名老團友重返大家庭,李培根校長等校領導還參加了記者團20周年慶典典禮現場,獲得了一個學生組織難以企及的待遇。記者團負責內容維護的華中大在線新聞網也晉升為我校新聞門戶網站,較之以往,更加權威、正式,不僅滿足了學生們的需求,還進一步拓展了在教職工群體的影響力。記者節之際,他又與幾名團干分赴各地,在與其它校園媒體的交流中,宣傳記者團的品牌。
第三十八屆團長 許路陽 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2006級本科生
2009.2~2009.9在任
許路陽,河北滄州人士。因先擔任總編輯,後競選上團長,故前後幾屆團員習慣性稱之「許總」。文筆及采訪功力廣受贊譽,擅長特別報道,也撰寫了不少評論。除出門做稿以及請團員吃飯喝茶聊天以外,個人生活比較宅,基本長期在線,微博、QQ群、人人網等的活躍分子,具備極佳新聞敏感,能從各種線上線下途徑獲得選題。鐵桿球迷,常黑白顛倒熬夜看足球比賽。在任期間,記者團作為校級學生創新團隊正式加入啟明學院。
第三十九屆團長 張禮才 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2007級本科生
2009.9~2010.3在任
在任期間,與冰岩作坊合作推出了「掌上華中大」新聞頻道,將記者團的新聞拓展到手機平台。在校報老師支持下,爭取到對新聞網值班編輯的經濟補助。
第四十屆團長 奚茜 人文學院2006級本科生
2010.3~2010.9在任
記者團第二位女團長。在任期間記者團與運營商合作,推出「無線校園」簡訊手機報,進一步進軍新媒體平台。在「優化業務流程」、「提高管理水平」思路的指導下,對記者團的組織結構、團干職權分工進行了較大調整,建立了決策層、管理層、執行層三層管理機制。
在任期間,由校報主編萬霞老師牽頭,組織團員一起完成了「教育部文化素質教育類創新人才培養實驗區項目《全員育人和全員自育互動:構建以培養高素質優秀人才為目標的大學生文化素質實踐教育體系》子課題——記者團的跨學科人才培養」,以學術論文的形式,對記者團在跨學科人才培養方面的經驗進行了總結。
第四十一、四十二屆團長 柯尊堯 電信系2010級研究生
2010.9~2011.9在任
在Dian團隊隊長位置上卸任後,柯尊堯對記者團產生了興趣,並在奚茜的引薦下加入記者團,並在9月份團長競選中以優勢票當選團長。
在任期間,為記者團爭取到更好硬體條件和更多外部支持,舉辦了傳神杯新聞獎,參與承辦了啟明學院元旦晚會,新聞網獲全國高校「最佳新聞宣傳獎」、掌上華中大獲「最佳創意獎」。記者團啟明學院辦公室正式啟用。
第四十三、四十四屆團長 熊少翀 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2009級本科生
2011.9~2012.6在任
此期間,記者團不斷制度化、規范化,全團業務考核機制和《記者團工作簡報》機製得到進一步強化落實,並首次提出並實行團干中期述職考評制度,讓團乾的工作接受全體團員的監督和評價。大力推行新媒體業務,使華中科技大學新媒體業績位居全國高校前三;推行院系分線,使校園記者遍及學校各個角落;主動策劃華中科技大學六十周年校慶報道,並組織相關活動,積極營造濃厚、和諧的校慶氛圍,為學校發展建言獻策。2012年4月正式推出新版團徽。
第四十五屆團長 陳建超 光學與電子信息學院2010級本科生
2012.6~2013.2在任
在任期間,將上屆記者團的業務考核制度和院系分線制度都堅持下來了,並且進一步修訂和完善。本屆記者團的重點業務是60周年校慶,陳建超聯合同濟校區記者團成立了一支由59人組成的校慶報道團隊,人員覆蓋主校區和同濟校區,配合宣傳部有關工作安排,完成了20餘項學校層面的宣傳任務,提升了記者團和學校的影響力。此外,陳建超還注重加強與其他高校交流,先後組織團員們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記者團、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大學生通訊社的業務骨幹們進行業務交流,以促進共同進步。
第四十六屆團長 熊少翀 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2009級本科生
2013.2~2013.6在任
本屆記者團恢復「大部制」,打通各業務平台,引導團員綜合發展,設置總編室,協助團長、總編輯引領全團業務;首次發布「記者團五條鐵令」,強調「團內人人平等」、「有理就爭,爭亦有道」、「言論自由」、「不得無故曠會」、「不得違反團內業務流程規定」;堅持落實全團每月業務考核制度,並首設「創意分」,記者團不再是一個只強調做稿的地方;正式運營記者團官方新浪微博,堅持新媒體業務探索;提出「儲備幹部計劃」,將團內各項鍛煉機會向儲備幹部傾斜,由其負責某項重要事務,為日後成為團干奠定必要的能力和思維基礎;團友基金正式設立,增加在團團員福利,並增進和老團友的聯系。此外,2013年4月21日,記者團臨時取消春遊,轉而發起校內首場援助雅安的愛心募捐,這提升了記者團的社會責任意識和社會服務意識,成為團隊文化建設的全新內容。
第四十七屆團長 閔權 化學與化工學院2011級本科生
2013.6~2014.4在任
在任期間,重組記者團架構,搭建新媒體部。用全新的理念運營記者團官方微博,並開辟記者團微信公共賬號。此外,組織團員對學校重大事件如東九牆事件、第八屆發展經濟學年會進行直播。策劃多個新聞專題,如光棍節專題、新年專題,推動記者團轉型。任職期間正值記者團成立25周年,組織籌備記者團25周年團慶事項,並更新記者團團友通訊錄,收集整理記者團歷屆資料,旨在加強在團團員與老團友之間的聯系和溝通。
第四十八屆團長 賈宸琰 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2012級本科生
2014.4~2015.6
記者團歷史上第三任女團長。在任期間,成立全校首個視覺中心,旨在讓記者團跟上數據新聞、可視化新聞的發展潮流。視覺中心的多個作品在校園內傳播廣泛,最高點擊量超過7萬;首創「Hey, News」及「Hey, Sight」沙龍,邀請業界知名人士及校園媒體佼佼者分享新聞實戰經驗;為了提高團員的業務水平,增進校際交流,與華中科技大學華中青年、武漢大學自強新聞中心、武漢大學新視點聯合舉辦了首屆「尋眸」新聞報道大賽。
業務上,本屆記者團精簡例會,增設「總編室微課堂」環節;在雜志部部長邱天和雜志部、視覺中心團員的共同努力下,記者團推出了首期《喻言》雜志,無論是從雜志的內容還是從校內外的反響來看,都為記者團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新媒體部和視覺中心合作的「記者團調查局」欄目推送了一系列契合學生權益的文章。微信粉絲數是一年前的四倍,微博粉絲數是一年前的兩倍。
第四十九屆團長 張笛揚 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2013級本科生
2015.6至今

C. 大家推薦一下主角無敵的超級搞笑的小說,感激不盡~~~~~

《末世狂喵》真的超級搞笑(●°u°●)​ 」
主角本來要被抓來當人體實驗,後來陰陽差版錯之下變成了他們之權前喂養的一隻胖橘貓。後來還有了系統,覺醒了可以吞噬異能的異能。又賤又可愛,還有一隻泰迪狗做夥伴。其中最喜歡的就是開魔鬼薄荷來集體和喪屍蹦迪,以美妙的食物異獸喪屍手中的換取系統碎片。橘貓還有一個女兒,半路撿的,所以主角又可以抱一個大腿了,畢竟她女兒是地球最強的喪屍。女兒很可愛(*/∇\*)通篇下來絕對很搞笑,主角賤的不行。(ಡωಡ)hiahiahia

D. 教育思想:孔孟荀董的教育思想

同一位學生在不同的情境提出同樣的問題,孔子也會避免給予千篇一律的回答。例如,樊遲問仁三次,孔子的回答前後便不盡相同。[4]這樣的回答方式應該不是流於散漫變成了無章法,而是如顏淵所贊嘆的「循循然善誘人」(〈子罕‧10〉),而「循循善誘」反過來也很能說明因材施教的精神所在。值得注意的是,這二種表現方式所涉及的課題,都和個人的或社政的倫理趣向息息相關,而與具有相對確定答案的物理知識較無牽連。然而,即使面對倫理方面的課題,孔子給的答案既非專就倫理概念的普遍定義發言,亦非著眼於純粹客觀的意義去構繪進德修業的操作要領,而是總要落實在一定的時空人物的脈絡內,扣緊發問者在提升自身的德行修養時,可就近切入或可懸為遠程目標的下手處予以提點之。由於孔子特別重視個體自身倫理實踐的發趣,而不尚空談,他的因材施教便與倫理教化上的個別提點成為二而一、一而二的並進措施。

(二)可能的限制

因材施教在孔子的教育事業並非毫無限制。事實上,因材施教走不通的地方,正好是孔子的教育事業本身碰到局限之處。此所謂局限,主要有二。第一,因材施教無法抵達連施教者自身都不熟悉的領域。〈子路‧4〉記載:「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

--------------------------------------------------------------------------------

3. 以因材施教的精神點出有關進德修業的操作要領,最為膾炙人口的例子之一見於〈先進篇‧21〉: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4. 樊遲問仁三次,孔子每一次的回答各具特色:「仁者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雍也‧20〉);「愛人」(〈顏淵‧22〉);「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子路‧19〉)。

頁42 因材施教與教學上的人我分際—
以《論語》、《阿含經》、和《大般若經》為根據 佛學研究中心學報 第五期(2000.07)

樊遲的問題,就好像有人進到一家中餐館卻要點法國菜。正如同沒有一家餐館能供應天底下每一道菜餚,孔子也和任何其他教育工作者一樣,無法攝盡所有的學問。碰到樊遲的這種情況,孔子只能徒具因材施教之精神,其因材施教之「教」的內容卻硬是施展不出來。由此可知,光是具備因材施教的精神並不夠,施教者還必須不斷拓展自身的學識領域,如此方可在審量求學者的個別差異之餘,確實拿得出夠水準的材料來滿足求學者的學習需求。施教者的學識領域越是恢弘廣大且又能照顧到深度的進展,其因材施教之精神也就越能落實。孔子憑藉一己之「學而不厭」與「誨人不倦」〈述而‧2〉,不僅本身的學養公認為達到他那個時代的巔峰狀態,也造就許多學生在德行、言語、政事、文學這四大科目各有專擅的表現。因此,類似樊遲的這種情況,固然形成孔子以因材施教為主軸的教育事業上的一大局限,但是吾人更有充分的證據顯示,孔子很清楚知道自己的局限所在,[5]並且盡心盡力在他一輩子當中能夠探問的領域不斷往廣度與深度去拓展一己的學養(參閱〈公冶長‧28〉)。

孔子的因材施教另外還有一種局限:雖然教育的內容的確是孔子所熟悉的,但是師生的遇合關系卻使得孔子有嚴重的使不上力的感覺,以致難以或根本無從教起。一般而論,孔子基於自己所說的「有教無類」(〈衛靈公‧38〉)的胸懷,帶出一生多彩多姿的教育事業。但在另一方面,孔子抱持相當程度的「道德嚴格主義」,其嚴格的標准不易松動,以致若有學生無法或不願將自己的德行修養提高到合乎孔子的標准,那就幾乎再無其它方便的辦法可讓師生的一場遇合在教育上有實質的推展。孔子的「道德嚴格

--------------------------------------------------------------------------------

5. 除了樊遲請學稼與為圃之事,其它很顯著的類似事例亦不在少數。例如,〈衛靈公‧1〉記載:衛靈公問陳於孔子。孔子對曰:「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也。」

頁43 因材施教與教學上的人我分際—
以《論語》、《阿含經》、和《大般若經》為根據 佛學研究中心學報 第五期(2000.07)

主義」一方面表現在不輕許人以「仁」,另一方面或可拿〈公冶長‧25〉的記載來說明他替一般人的不德相當引以為恥:「子曰:『巧言、令色、足

E. 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的北大招生

6月24日,北京大學招生辦公室發布了2011年「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實施方案,該方案指出,2011年北京大學「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將在全國范圍內實行。自方案公布之日起,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中學均可報名申請。
此次公布的實施方案中對於獲得「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推薦的高中生提出了明確要求:「綜合素質全面、學科成績突出、志向遠大、具備發展潛能、社會責任感強」。
北京大學招辦負責人表示,2010年的試點工作效果良好。在這個過程中,社會各界人士提供了許多富於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對不斷完善「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起到了積極作用。北大招辦負責人稱,「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的順利實施,離不開社會各界對教育事業的關心和支持,也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參與和監督。「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北京大學將堅持公開、公正、公平、透明的原則,不斷完善相關制度和措施,歡迎社會各界對此繼續參與和監督。
北大公告
依照北京大學招辦10月31日晚23時對外發布的公告,北京地區共有13所中學獲得了2011年度「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資格,這些中學共有13-21個推薦名額。如果按21個推薦名額計算,北京地區的推薦名額佔全國最多推薦210名的10%。
31日北京大學招辦對外宣布稱,共有161所中學及校長獲得北大「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資質,較之於2010年度的39所中學,2011年擴充了122所中學。這161所中學共最多擁有210個推薦名額。其中江蘇共有16所中學獲得該資質,延續了獲得資質的中學數全國排名第一的情況。
申請數量
申請中學數量減少一半
北大招生辦31日晚發布消息稱,在規定的期限內,北大招辦共收到來自全國31個省份近200所中學遞交的申請,申請學校數較2010年減少一半。經北大自主招生專家委員會「認真評議」,最終確定161所中學(含2010年首批試點的39所中學)獲得2011年北京大學「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資質,推薦學生總額為210名。
受到照顧
農村地區中學受「照顧」
和2010年度相比,雖然2011年度獲得資質的中學在地理分布上有較多學校分布在非省會城市,但這仍未改變省會城市獲得資質數量占明顯優勢的現狀。
北大招辦負責人表示,在2011年評議過程中,北大自主招生專家委員會對農村地區、邊遠貧困地區和民族地區的中學和學生給予了特別的關注。獲得推薦資格的中學中,不僅有北京牛欄山一中、河北冀州市中學等一批縣級及農村中學,也有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中學、西藏拉薩中學等少數民族地區的優秀中學。
北大招辦負責人表示,2010年試點「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的出發點正是要克服傳統教育的「一考定終生」的弊端,推進素質教育實施和創新人才培養,「北大希望沿著這條道路繼續積極探索」。 北京大學2012年「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推薦資質初審通過中學名單 省份 中學名稱 校長姓名 推薦名額 安徽 合肥市第一中學 陳棟 1 安徽 安徽省馬鞍山市第二中學 汪正貴 1 安徽 合肥市第八中學 王建明 1 安徽 蕪湖市第一中學 龐定亞 1 安徽 安慶市第一中學 沈波 1 安徽 合肥一六八中學 阮厚廣 1 安徽 合肥市第六中學 范廣偉 1 北京 北京人大附中 劉彭芝 3 北京 北京四中 劉長銘 3 北京 北京師大二附中 曹保義 3 北京 北京北大附中 生玉海 3 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 蔡曉東 2 北京 北京市十一學校 李希貴 1 北京 北京市第八中學 王俊成 1 北京 北京市第二中學 鈕小樺 1 北京 清華大學附屬中學 王殿軍 1 北京 北京市順義區牛欄山第一中學 劉克祥 1 北京 首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沈傑 1 北京 北京市一0一中學 郭涵 1 北京 北京市第十二中學 李有毅 1 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劉滬 1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 田琳 1 北京 北京匯文中學 陳維嘉 1 福建 廈門外國語學校 趙繼容 1 福建 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學 李迅 1 福建 福建省廈門雙十中學 陳文強 1 福建 福建省廈門第一中學 周君力 1 福建 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學 劉殊芳 1 福建 福建省泉州市第七中學 盧清山 1 福建 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學 連思標 1 福建 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學 蔡輝森 1 甘肅 西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劉信生 1 甘肅 甘肅省蘭州第一中學 化得福 1 廣東 廣東華南師大附中 吳穎民 3 廣東 廣東深圳中學 王占寶 3 廣東 廣東實驗中學 鄭熾欽 2 廣東 汕頭市潮陽實驗學校 張復昌 2 廣東 珠海市第一中學 韓廷輝 2 廣東 中山紀念中學 賀優琳 1 廣東 佛山市順德區國華紀念中學 季德華 1 廣西 南寧市第三中學 方潔玲 2 廣西 南寧市第二中學 農光學 1 廣西 柳州鐵一中學 胡冬梅 1 貴州 貴陽市第一中學 趙福菓 1 貴州 貴州省銅仁第一中學 冉貴生 1 貴州 貴州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王麗萍 1 貴州 遵義航天高級中學 楊亞斌 1 海南 海南中學 馬向陽 1 河北 石家莊市第二中學 邵喜珍 1 河北 邯鄲市第一中學 高玉峰 1 河北 秦皇島市第一中學 張國光 1 河北 河北唐山市第一中學 劉長鎖 1 河北 河北冀州市中學 馬學偉 1 河北 河北省定州中學 凌波 1 河北 滄州市第一中學 劉月廷 1 河南 河南鄭州一中 朱丹 2 河南 鄭州外國語學校 毛傑 2 河南 河南省實驗中學 王學進 1 河南 北京大學附屬中學河南分校 任艷丹 1 河南 信陽高級中學 畢樂武 1 河南 開封高級中學 常躍進 1 河南 林州市第一中學 王志強 1 河南 河南濮陽市第一高級中學 陳運道 1 河南 安陽市第一中學 付宏 1 河南 商丘市第一高級中學 陳雲昌 1 河南 內黃縣第一中學 劉富強 1 河南 夏邑縣高級中學 韓好典 1 黑龍江 黑龍江哈爾濱三中 趙文祥 6 黑龍江 大慶鐵人中學 寧德忠 3 黑龍江 佳木斯市第一中學 付曉秋 1 黑龍江 齊齊哈爾實驗中學 田忱 1 黑龍江 大慶第一中學 楊文傑 1 黑龍江 牡丹江市第一高級中學 卜祥林 1 湖北 湖北華中師大一附中 張真 2 湖北 湖北武漢二中 董漢利 1 湖北 湖北武漢外國語學校 李鴻朗 1 湖北 湖北省襄陽市第五中學 曹榮葆 1 湖北 鍾祥市第一中學 杜傳家 1 湖北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學 周雲久 1 湖北 湖北省黃岡中學 劉祥 1 湖北 湖北省襄陽市第四中學 程敬榮 1 湖北 湖北省荊州中學 彭繼平 1 湖北 湖北省巴東縣一中 宋發剛 1 湖北 荊門市龍泉中學 馬德明 1 湖南 長沙市雅禮中學 劉維朝 1 湖南 湖南長沙長郡中學 盧鴻鳴 1 湖南 湖南師大附中 常力源 1 湖南 湖南長沙市一中 趙雅茜 1 湖南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民族中學 王斌 1 湖南 長沙市南雅中學 孫傳貴 1 湖南 湘潭縣第一中學 趙羅海 1 湖南 麓山國際實驗學校 李素潔 1 湖南 湖南省桃源縣第一中學 燕立國 1 湖南 湖南省岳陽縣第一中學 郭光前 1 湖南 懷化市鐵路第一中學 羅霞 1 吉林 吉林東北師大附中 李楨 3 吉林 吉林省長春市十一高中 朱傑 1 吉林 松原市實驗高級中學 陳東軍 1 吉林 吉林省實驗中學 潘永興 1 吉林 吉林油田高級中學 遲振國 1 江蘇 江蘇南京師大附中 陳履偉 1 江蘇 江蘇海門中學 石鑫 1 江蘇 江蘇淮陰中學 張元貴 1 江蘇 江蘇南京外國語學校 董正璟 1 江蘇 江蘇啟東中學 王生 1 江蘇 江蘇省姜堰中學 高志雄 1 江蘇 江蘇省天一中學 沈茂德 1 江蘇 江蘇常州高級中學 張耀奇 1 江蘇 江蘇海安高級中學 呂建 1 江蘇 江蘇南通中學 姚天勇 1 江蘇 江蘇鹽城中學 李志成 1 江蘇 如皋中學 左伯華 1 江蘇 徐州市第一中學 王志勇 1 江蘇 江蘇省泰州中學 蔣建華 1 江蘇 江蘇省蘇州中學 張昕 1 江蘇 鹽城景山中學 殷廣平 1 江蘇 江蘇揚州中學 衛剛 1 江蘇 南京市金陵中學 鄒正 1 江西 江西省臨川第一中學 饒祥明 2 江西 新余市第一中學 黃余平 1 江西 江西省臨川第二中學 華小明 1 江西 新余市第四中學 陳曉紅 1 江西 江西省鷹潭市第一中學 黃福康 1 江西 玉山縣第一中學 李雲生 1 江西 江西省豐城中學 熊才衛 1 江西 南昌縣蓮塘第一中學 胡金金 1 遼寧 大連育明高級中學 劉春普 1 遼寧 本溪市高級中學 龐鳴嶸 1 遼寧 東北育才中學 高琛 1 遼寧 遼寧省實驗中學 關俊奇 1 遼寧 大連市第二十四中學 黃啟成 1 遼寧 鞍山市第一中學 周興國 1 遼寧 遼河油田第一高級中學 何紹純 1 遼寧 盤錦市高級中學 王海斌 1 遼寧 沈陽市第二中學 劉輝 1 遼寧 阜新市實驗中學 王洪奎 1 內蒙古 呼和浩特第二中學 郭炳勝 1 內蒙古 包頭市第九中學 陳超峰 1 寧夏 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一中 王力爭 1 寧夏 寧夏銀川市第二中學 孫武平 1 青海 青海湟川中學 張建國 1 山東 山東省實驗中學 王品木 2 山東 山東省青島第二中學 孫先亮 1 山東 山東省壽光市第一中學 李玉明 1 山東 東營市勝利第一中學 劉志春 1 山東 山東省臨沂第一中學 李世良 1 山東 山東省煙台第二中學 王德清 1 山東 山東省萊州市第一中學 蔡潤圃 1 山東 山東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王玉璋 1 山東 山東省日照第一中學 許崇文 1 山東 山東省濰坊第一中學 於允鋒 1 山東 山東省昌邑市第一中學 張景和 1 山東 高密市第一中學 侯宗凱 1 山東 山東省泰安第一中學 桑愛民 1 山東 山東省廣饒縣第一中學 高欣華 1 山東 淄博實驗中學 程德權 1 山西 山西大學附屬中學校 楊素珍 1 山西 山西省實驗中學 蘇建庭 1 山西 太原市第五中學 王一瑛 1 山西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學校 劉平 1 山西 山西省運城市康傑中學 路勝利 1 山西 山西省長治市第二中學校 焦建中 1 陝西 西北工業大學附屬中學 王永智 6 陝西 西安交通大學附屬中學 王佩東 1 陝西 西安市鐵一中學 王加奇 1 陝西 陝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邊團結 1 陝西 陝西省安康中學 徐新人 1 陝西 陝西漢中市勉縣一中 何柏康 1 上海 上海市上海中學 唐盛昌 1 上海 華東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 何曉文 1 上海 復旦大學附屬中學 鄭方賢 1 上海 上海市七寶中學 仇忠海 1 四川 成都市實驗外國語學校 溫瑞徵 2 四川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學 劉國偉 1 四川 綿陽東辰國際學校 祝啟程 1 四川 成都市樹德中學 陳東永 1 四川 四川省江油中學 梁玉幫 1 四川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學 田間 1 四川 四川省閬中中學校 趙書遠 1 天津 天津南開中學 馬躍美 3 天津 天津耀華中學 任奕奕 3 天津 天津市第一中學 李新 1 天津 天津市實驗中學 張紅 1 天津 天津市新華中學 於異 1 天津 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學 劉學安 1 西藏 西藏自治區拉薩中學 唐澤輝 1 新疆 新疆烏魯木齊市第一中學 閆立晉 1 新疆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中學 楊學東 1 雲南 雲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關磊 1 雲南 雲南省玉溪第一中學 張煒 1 雲南 雲南省昭通市第一中學 何紅斌 1 雲南 雲南省騰沖第一中學 羅仁幸 1 雲南 德宏州民族第一中學 黨穎 1 浙江 浙江鎮海中學 吳國平 3 浙江 浙江杭州二中 葉翠微 2 浙江 杭州學軍中學 馬里松 2 浙江 浙江省舟山中學 唐華 2 浙江 浙江省溫州中學 胡海帆 1 浙江 浙江省慈溪中學 鮑旭明 1 浙江 浙江金華第一中學 高亞軍 1 浙江 浙江省諸暨中學 潘國權 1 浙江 餘姚中學 王勝戰 1 浙江 衢州第二中學 潘志強 1 浙江 浙江省新昌中學 王偉勇 1 浙江 紹興縣魯迅中學 許吉安 1 重慶 重慶市巴蜀中學校 王國華 2 重慶 重慶市第一中學校 魯善坤 2 重慶 重慶市南開中學校 田祥平 2 重慶 重慶市第八中學校 曹勇 1 重慶 重慶市第十八中學 馬培高 1 重慶 重慶市第十一中學校 莫裕全 1 2012年程序
一、招生對象
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綜合素質全面、學科成績突出、志向遠大、具備發展潛能、社會責任感強的高中畢業生。
二、推薦人數
獲得北京大學實名推薦制資質的中學校長可按分配名額推薦優秀學生。
三、實施程序
1、實行年度申請審核制。中學校長須以中學和本人名義向北京大學招生辦公室提交《北京大學2012年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中學申請表》。北京大學自主招生專家委員會根據中學的辦學條件、生源質量或以往推薦學生在北大表現情況等因素,對遞交申請的中學進行評審。評審通過的中學,將獲得參加北京大學實名推薦的資質。未能通過評審的中學,當年所推薦的學生不具有實名推薦的性質,不享有實名推薦學生所享有的優惠條件。
2、獲得北京大學實名推薦資質的中學校長,須遵守誠實信用原則,認真履行職責,由校長以實名形式向北京大學推薦綜合素質全面、學科成績突出、志向遠大、具備發展潛能、社會責任感強的高中畢業生。具有資質的中學,如當年沒有符合推薦條件的學生,可以不推薦。
3、當年提出申請未獲通過的中學,可在下一年度向北京大學招生辦公室再次提出書面申請。
4、獲得推薦資質的中學,須在本校校園網或公告欄顯著位置對校長實名推薦的實施方案、推薦名額、校內報名辦法、遴選程序等內容進行為期一周的公示,告知全校師生和社會。
5、中學須在本校校園網或公告欄顯著位置對校長實名推薦的學生信息以及推薦理由進行為期一周的公示,告知全校師生和社會,接受各方監督。
6、具有推薦資質的中學,如存在弄虛作假等情形,一經發現,立即取消中學及校長的推薦資質。
7、獲推薦的學生須按照規定的時間在北大招生網填寫並列印《北京大學2012年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報名表》,並附相關報名材料,經中學校長實名簽字蓋章同意後,及時提交北京大學招生辦公室。
8、獲推薦的學生,如存在弄虛作假等情形,一經發現,立即取消學生的資格。
9、北京大學根據中學校長所推薦學生的具體情況,安排相關學科的專家組對中學推薦情況、學生報名資料進行審核。合格者將免於參加北京大學自主招生筆試而直接進入面試,面試合格者在高考錄取時將享受降至當地本科一批控制分數線錄取的優惠政策。
10、北京大學自主招生專家委員會將在中學資格審核、學生考核等環節中加大對農村地區、偏遠地區中學的傾斜力度,推動農村教育發展,促進社會教育公平。
11、北京大學在北大招生網上對獲得實名推薦資質的中學、校長及推薦學生、推薦理由進行為期一周的公示。
四、附則
本《方案》自公布之日起實施,北京大學招生辦公室享有相關條款的解釋權。 2013年1月4日,就部分2012年有「中學校長實名推薦」資質中學2013年未繼續推薦考生一事,北大招生辦負責人表示,此因部分中學並未申請2013年的資質,部分中學則是北大基於往年的推薦生源表現未審核通過,也有部分中學曾提前通報北大招辦稱,2013年無合適人選,暫不推薦。
有些中學之前有資質後再申請而未被北大審核通過2013年的資質。另外,由於公示名單是「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的候選人,這並不是說有些中學並未參與推薦,而是未能通過北大自主招生專家委員會評審和面試。
北大招辦負責人表示,根據北大對在校學生的追蹤調研,「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學生的學業成績積點比其他學生平均高出0.18(積點最高值為4),在社會服務和獲獎方面高出近20個百分點,在本科生科研方面高出8個百分點。該負責人稱,學業成績積點是一個綜合評價,每差0.1就需要在學科成績上高出很多。

F. 哈爾濱蕭紅中學的事記

1924年9月1日 由朱雅文、馬秀穎、付潤成、李紹庚、劉敬先等人募集經費在南崗郵政街創辦了從德女子中學。
1925年10月 舉行哈爾濱歷史上首次學校聯合運動會。黃樹芳應聘到哈爾濱「從德女子中學」(後改稱東省特別區第一女子中學)任教,成為哈爾濱第一個女體育教師
1926年8月 改稱東省特別區第一女子中學(現哈爾濱第七中學址),設初、高兩級。
1929年5月 第十四屆華北運動會在沈陽舉行,有25個省、市136所大中學校1650名運動員參賽。哈爾濱市有20人榜上有名。東省特別區第一女子中學孫桂雲、白光繪、劉靜貞、孫佐貞均獲單項第一名。第一女子中學和第一中分獲男、女中級組團體(以學校為單位)總分第一名。同年10月,孫桂雲獲100米第三名的好成績。
1930年4月 第四屆全國運動會在杭州舉行,哈爾濱市派出以李文晟、黃樹芳領隊兼教練和16名運動員(男11人、女5人)及隨隊記者《國際協報》王歧山一行19人參加。孫桂雲、劉靜貞、吳梅仙、王淵、肖淑苓,在全國首次設女子田徑7個單項比賽中,獲4項第一名。孫桂雲獲50米和100米2項第一名,吳梅仙獲跳遠第一名,王淵等4人獲4×50米接力第一名,劉靜貞獲100米第三名,首創4項新紀錄,獲女子團體總分第一名,被譽之為女子「五虎將」。孫桂雲、劉靜貞、吳梅仙入選中國歷史上第一支由6人組成的「中華女子田徑隊」,黃樹芳被選為女隊教練,出席當年6月在日本舉行的第九屆遠東運動會。回國抵沈後,張學良派人接到官邸,會同夫人於鳳至給予熱情款待。
1938年 第一女子中學改稱濱江省立哈爾濱女子國民高等學校,簡稱國高。中學亦同時改稱國高。
1946年4月28日 四·二八哈爾濱解放,松江省教育廳接管中學。
1947年1月 改屬市教育局,女子中學(原女子國高),學生768人,教職工40人,同時女子中學改為市第六中學,實行男女混合招生。
1949年1月 又成立了第七中學,還設財經專科。新中國成立後,逐漸取消專科,成為普通中學。
1987年9月 第一屆校園藝術節召開
1988年 賈展文、楊中文、周淑華集體投標治校方案使學校進入新的發展機遇期。
1992年9月9日 蕭紅中學命名,正式把七中更名為蕭紅中學。省教委副主任和市委副書記程道喜、市人大副主席秦月芳等領導應邀參加慶典儀式。
1993年6月12日 在哈鐵文化宮劇場,慶祝《黑龍江省蕭紅讀書會》成立,全國人大常委李劍白任讀書會名譽校長。
1994年 哈市中學生游泳比賽,我校三年八班郭俠獲全能第一名。
1994年5月22日 哈市評選「十大名師」正式揭曉,我校數學教師任若男榜上有名。
1994年11月21日,我校召開了蕭紅中學首屆學術年會。
1994年12月22日,我校學生參加1993年省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獲團體總分第一名。
1997年 我校成立分校,被批准按一類標准收取學費。1997年6月市教育局下達文件,嚴格規范各民辦公助學校的招生工作,一律按「兩先、一抽、不調」的辦法分班。1997年7月市教育局下達文件通知,批准我分校作為13所民辦校之一按一類標准收取學費,每生每年最高收費金額為6000元。
1998年 發揚抗洪精神,組織全校的賑災活動。在校領導的帶領下,僅用幾十分鍾的時間全校師生捐款達460085餘元,捐物8000餘件。我校被評為市抗洪工作先進集體,唐華等同志被評為抗洪先進個人。
2002年 8月1日我校3年1班李元颯等7名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就樹立「新世紀哈爾濱人形象,提高哈爾濱市民自身素質」 致信市委書記楊永茂提出自己設想與建議。8月3日《哈爾濱日報》《新晚報》頭版頭條報道了市委書記楊永茂對蕭紅中學學生致信行為和精神的原文批示及我校學生致信市委書記的原文。楊永茂書記在批示中,高度贊揚了小記者們的建議,並指出:「塑造新世紀哈爾濱人形象的核心是提高市民的整體素質,關鍵在於自我教育」。以此,我校率先在全市中小學拉開了樹立市民新形象的帷幕,在全市掀起了樹立哈爾濱人新形象的高潮!
2002年12月 全國整體改革現場會在我市隆重召開,作為現場會的一個分會場,我校上下一心,群策群力,在校領導的精心組織及直接統籌下,舉辦得非常成功,得到了區領導的大加贊賞及與會各地代表的贊嘆。
2003年年底 開展「全區向教育系統學習,教育系統應該怎麼辦」學習討論活動中,黨支部發揮了戰斗堡壘作用,率先提出「創新一步、課改一新、追逐一流、打造南崗品牌學校」的新思想,組織不同層面組織教師進行學習,使「四個一」詮釋的「五種精神」「五個意識」走進校園、走進課堂、走進教師頭腦之中。
2003年11月27日 我校與131中學師生舉行結對子啟動儀式。教育局領導到會對本次活動給予很高的評價和充分的肯定。
2003年 我校在市中考命題員考試中有15人考取,涵蓋了各個學科,審題員5人,居全市之首,教師四人次在省、市課堂教學大賽中均獲特等獎、一等獎,
2003年 畢業班有2人考取理科實驗班。在全國教學競賽中,8人獲國家一等獎,10人獲省級一等獎,市級10人獲一等獎,18人獲二等獎,20人獲三等獎,居全市之首。
2004年 我校共有487名學生報考省市重點高中,其中考入三中、附中共131人(不含校中校)。中考成績連續七年位居全市之首
2006年11月20日 蕭紅中學第一屆教工排球賽舉行
2007年5月15日 蕭紅中學第一屆教工羽毛球比賽舉行
2007年9月 榮獲全市青少年「中華魂」讀書教育活動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2007年10月 我校校本教材《賞析》獲「2007年全國中小學優秀校本課程資源」。
2007年12月 榮獲「2006—2007學年度深化課程改革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先進學校」。
2007年12月18日 《蕭紅中學學報》創刊。
2008年1月22日 蕭紅讀書會成員到蕭紅故居拜謁蕭紅。
2008年1月29日 我校新春慰問團成員慰問抗聯老戰士。
2008年2月16日 我校師生代表到東北烈士紀念館參觀學習,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節目予以報道。
2008年3月3日 我校與社區聯合開展了「雷鋒生平事跡巡迴展」,社區老幹部為學生講解了雷鋒故事。
2008年3月9日學校舉行了「 廢紙再用 捐費還綠 保護地球」主題啟動儀式。此次活動在哈爾濱電視台《都市發現》節目及《生活報》進行了報道。
2008年5月 物理、化學學科交錯備課市級展示。
2008年6月11日 學校舉行迎接奧運徒步北京為奧運加油師生徒步大賽
2008年7月20日——8月25日 行業規劃全面改善辦學條件,新蓋實驗樓、設備設施總投資1200餘萬元。
2008年10月 學校榮獲第二十一屆哈爾濱市學校藝術節匯演舞蹈獲一等獎
2008年10月17日 日本長野縣教育者訪中團到校訪問。
2008年10月28日 迎接省級文明單位檢查
2008年10月22日 6年8班全體同學給省委吉書記寫信,呼籲全省中小學生攜手為「迎接大冬會、美化哈爾濱」做出貢獻。10月26日,黑龍江日報、哈爾濱日報頭版全文刊登書信內容,吉書記做出批示。11月7日,初一學年全體學生參加南崗區教育局舉辦的「迎大冬、講文明、我行動」百日活動啟動儀式,我校學生的倡議得到全區中小學的積極響應。
2008年11月 學校被「黑龍江日報社會信譽百姓評價活動組委會」評選為「黑龍江省金牌服務學校」。
2008年12月20日 蕭紅中學第十屆教代會隆重召開
2009年3月24日 在南崗區陽光少年、先進集體表彰活動中,我校1年8班榮獲陽光集體;1年8班李雪晴同學榮獲「陽光少年」榮譽稱號。
2009年3月 我校在哈爾濱市2008-2009年度崗位大練兵活動中,表現突出,被授予「哈爾濱市崗位大練兵先進集體」的光榮稱號,這是哈市唯一的一所獲獎初中!
2009年3月 我校畢業班學生張水賢同學被西安交通大學少年班錄取。
2009年4月30日,學校召開 「名師高尚師德與精湛教學藝術的研究」課題開題會,課題研究為打造蕭紅名師隊伍提供保障。
2009年4月30日,學校召開 「名師高尚師德與精湛教學藝術的研究」課題開題會,課題研究為打造蕭紅名師隊伍提供保障。
2009年5月8日 我校邀請「為傳播蕭紅文化而生」的學者章海寧講述《不一樣的蕭紅》。
2009年5月24日,我校與英國桑德蘭市碧蒂克體育學院締結友好合作關系,並迎接了該校校長來訪。
2009年6月9日 我校二年十班楊帆、三年二班程偉倫在第二十屆「希望杯」全國數學邀請賽中成績優異,榮獲三等獎。
2009年6月15日 在南崗區首屆青年教師主持人大賽中,榮獲南崗區首屆青年教師主持人大賽一等獎,化學教師韓傑、英語教師劉文超分獲個人第一、第二名的好成績。
2009年6月 我校在哈爾濱市南崗區教育系統第十四屆教職工田徑運動會上,榮獲「中學組團體總分第一名」的好成績,並獲「最佳貢獻獎」殊榮。
2009年3月 蕭紅中學在2008—2009年度崗位大練兵活動中表現突出,被授予「哈爾濱市崗位大練兵先進集體」光榮稱號,這是哈爾濱市唯一的一所獲獎初中。
2009年3月 我校畢業班學生張水賢被西安交通大學少年班錄取。
2009年4月30日 學校召開「名師高尚師德與精湛教學藝術的研究」課題開題會,課題研究為打造蕭紅中學名師隊伍提供保障。
2009年5月8日 邀請「為傳播蕭紅文化而生」的學者章海寧講述《不一樣的蕭紅》。
2009年5月24日 我校與英國桑德蘭市碧蒂克體育學院締結友好關系,並迎接該校校長來訪。
2009年6月9日 我校二年十班楊帆、三年二班程偉倫在第二十屆「希望杯」全國數學邀請賽中成績優異,榮獲三等獎。
2009年6月15日 在南崗區首屆青年教師主持人大賽中榮獲一等獎,青年教師韓潔、劉文超分獲個人成績第一、二名的好成績。
2009年6月 在哈爾濱市南崗區教育系統第十四屆教職工田徑運動會上,榮獲中學組團體總分第一名的成績,並獲「最佳貢獻獎」殊榮。
2009年6月中考喜獲佳績。畢業生535人,其中獲得480分以上的同學有3人:龐佟佳同學中考總分482.3分,名列南崗區第一名,哈爾濱市第三名;仲崇然同學482.1分,名列南崗區第三名,哈爾濱市第五名;王天為同學480.3分。480分以上的人數在全市公辦校排名第一;470分以上的人數為21人,佔全校畢業生總數的4%。
2009年10月1日 我校學生孫慧熙被評為全省道德模範榮譽稱號。
2009年10月 理化交錯備課兩次在國家級現場會上做展示匯報,受到高度好評。
2009年10月 張濱橋、陳偉東被評為哈爾濱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2009年12月9日 我校田烏龍同學獲得「第六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黑龍江省有4名同學榜上有名,田烏龍同學是其中年齡最小的一位。
2009年12月 學校獲得市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2010年3月 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地位的課堂教學改革全面鋪開。
2010年3月 黑龍江省教育學院命名蕭紅中學「黑龍江省校長、教師培訓基地」。
2010年4月12日 舉行蕭紅中學讀書活動階段性總結表彰大會
2010年4月 美國威斯康辛州Pittsville學區學監Terry先生來訪,歷時一周,全面深入學校教育教學工作。
2010年4月 畢業生王陸晨(2007年畢業生)考取美國哈佛大學
2011年7月26日至2011年7月28日,「尚德電力杯第五屆中國青少年大賽暨知識產權宣傳教育活動」全國總決賽在湖北襄陽舉行,我校的十名參賽選手在徐文斌和孫鑫老師的帶領下與來自全國近250所學校、3000名青少年學生進行了低碳環保創意比拼。最終我校在太陽能水陸兩棲小車競賽中榮獲團體銀獎並分獲個人二、三等獎,徐文斌和孫鑫老師也榮獲2011年度中國百名創新型名師獎。他們為殘疾人設計的太陽能環保理念載人輪椅車以其低碳性、環保性、新穎性、實用性獲得了專家評委的一致好評。
2011年10月14日,黑龍江省教育學院語文教研室教研員到校視導,教研員對蕭紅中學的教學模式給予了高度評價。
2011年10月16日,哈爾濱市教育研究院組織的「鄉村教師進名校」活動走進蕭紅中學。20名鄉村教師將在學校進行為期一周的學習培訓。
2011年10月19日,「國培計劃——黑龍江省農村骨幹教師置換脫產研修項目培訓基地」授牌儀式暨「影子工程啟動儀式」在蕭紅中學舉行。黑龍江省教育學院白玲老師對我校的教育教學水平給予了高度的贊譽,並對此次培訓做了具體安排。張校長做重要講話,期望國培教師們快樂學習,承擔責任,「多觀察、多參與、多思考、多交流、多建議、多收獲」。
2011年10月中旬,在校園開放周活動中,42名家長代表參加了學生社團活動。
2011年11月7日,學校承辦「黑龍江省校本課程經驗交流暨成果展示會議」現場。來自全省的百餘名教師聽取了張校長做的「學校校本課程經驗匯報」,同時學校拿出劉曉梅、王暉、楊茜、王蕊老師所做的四節校本課,最後參會教師參觀了學校社團活動,讓與會教師受益匪淺。
2011年11月21日 迎接哈爾濱市設備設施檢查。南崗區馮區長、南崗區教育局周局長及市裝備處
的領導蒞臨蕭紅中學,對學校設備設施管理工作及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給予了較高評價。
2011年11月23日,「漢語橋」走進蕭紅中學。在黑龍江省教育廳的安排下省教育學院日語教研員和
20餘名來自日本的校長參加了蕭紅中學日語社團活動,社團活動受到日本教育同行的交口稱贊。
2012年3月5日——3月9日為「弘揚雷鋒精神」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周。3月5日早舉行以「蕭紅學子做雷鋒式的好學生」為主題的升旗校會,學校對137名「校園小雷鋒」予以表彰,全校學生做出「蕭紅學子做雷鋒式的好學生」的鄭重承諾。
2012年3月15日,召開以《凝心聚力,負重奮進,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為主題的教學工作會議。南崗區副區長馮延平、南崗區教育局副局長劉雲鵬、南崗區教育局中教科科長王懿、南崗區進修學校韓三軍校長參加了本次會議。
2012年8月20日,學校行政幹部正式上班,分主題召開班子會,總結上學期工作,思考研究新學期工作。
2012年8月22日,全體教師上班,學習新課標,做開學前准備。
2012年8月27——29日,初一新生看榜、抽簽、報到。
2012年8月30日,非初一學年學生報到。各班進行大掃除,中午規范化教室檢查。
2012年8月31日,召開全體班主任會議,布置開學前的工作要求。
2012年9月3日,召開新學期開學式,開學式上張校長對全體師生提出新學期要求,並對上學期優秀班集體和優秀學生進行了表彰,激勵學生新學期有新的進步。
2012年9月3日,組織初一學年新生參加為期一周的軍訓。
2012年9月7日,軍訓成果匯報表演大會,邀請家長代表參加。軍訓是初一新生升入初中的第一門課程,經過五天的訓練,學生們與教官融為一體,共同與烈日抗掙,與風雨拼搏,鑄就了堅強的意志,卓越的品質。促進了良好班風校風的形成。
2012年9月,陳偉東老師榮獲「哈爾濱市一級功勛教師」榮譽稱號;孫蘊華老師被評為「第五屆南崗區十大名師」;劉立華老師被評為「第二屆南崗區十大優秀班主任」;王蘭竹老師榮獲東北三省公開課賽課特等獎。
2012年9月,在南崗區歷史教師專業知識、技能、素質大賽中,白冬、王桂華、李玉強等三位教師獲得前十名!
2012年9月,在南崗區數學教師專業知識、技能、素質大賽中,李威、孫蘊華、羅威等三位教師獲得前十名!
2012年9月份第二周為慶祝教師節開展系列教育活動,其中9月10日四年十二班在張燕老師帶領下舉行了以「忠誠黨的教育事業,鑄就南崗教育精神 」為主題的升旗校會,形成了尊師愛生的良好局面。
2012年9月份,開展建立良好的教育教學秩序養成教育活動——開展「好習慣伴我行」主題教育活動。
2012年9月15日,在新三中體育場舉行了校第十九屆秋季田徑運動會。運動會前多次召開大會組委會、班主任和學年組長會議,布置了運動會具體要求,重點強調了運動會的安全問題,做到周密組織、責任到人。同時,下發致家長一封信,使家長了解學校對運動會的整體安排,力求得到家長最大的支持與配合。運動會上,班班士氣高昂,檢閱隊伍和觀眾隊伍展現了非常好的精神風貌。班班均獲得最佳精神文明獎。
2012年9月, 舉行蕭紅中學第25屆藝術節,本屆藝術節內容豐富,有「紅歌」大合唱比賽、書畫藝術作品比賽,大合唱比賽非畢業學年全員參與,班班有特色、曲曲有創新、處處有亮點。
2012年9月18日,愛國主義教育日,我校舉行了「勿忘國恥 捍衛主權」紀念「九一八」事變國情教育專題講座,本次講座由歷史組白冬老師主講,豐富的時事資料,精闢的論證分析,恰當的點撥引導,使學生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
2012年9月,入團分子開始接受團前考核,承擔值周生工作。
2012年9月26日,全體初二師生到空軍飛行一旅進行「告別金色童年用青春擁抱未來」退隊儀式。

熱點內容
睿思語文 發布:2025-05-26 05:10:02 瀏覽:924
初音的歷史 發布:2025-05-25 21:37:34 瀏覽:870
女人做什麼生意好 發布:2025-05-25 19:48:13 瀏覽:643
教育部大綱 發布:2025-05-25 19:23:37 瀏覽:960
2014高考地理試題 發布:2025-05-25 18:48:51 瀏覽:712
畫角的教學反思 發布:2025-05-25 18:23:46 瀏覽:241
初三化學第一單元試題 發布:2025-05-25 17:18:36 瀏覽:173
英語地點單詞 發布:2025-05-25 16:47:05 瀏覽:848
中國地理順口溜大全 發布:2025-05-25 15:58:28 瀏覽:657
co化學式 發布:2025-05-25 15:35:28 瀏覽: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