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晚報暑期最後一課
㈠ 鄭振鋒的「最後一課」 張進
人們都知道法國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說《最後一課》;卻很少有人知道,中國著名愛國作家、學者鄭振鐸先生的「最後一課」。
那是1941年,大半個中國仍淪陷在日寇的鐵蹄下,唯有上海的租界仍在英美的勢力范圍,猶如「孤島」。12月8日這一天,「孤島」也沉淪了。
大清早,暨南大學校長辦公室里,空氣彷彿凝固了。老校長老淚縱橫,正主持著簡短的校務會議。最後,他顫聲宣布:「……課照常進行。只要看到一個日本兵,或是一面日本旗經過校門,就立即停課。」
默默無聲的人群中,有一個緊鎖濃眉面孔清癯的中年男子。他,就是暨大教授兼文學院院長鄭振鐸。
還是在東北三省剛剛淪陷時,他就寫了歷史小說《取火者的逮捕》和《桂公塘》,憤怒斥責國民黨賣國政策。寫作時,他時時橫眉拍案,連聲大喝:「奸賊,奸賊誤國!」1936年10月,他和魯迅等人聯合發表了《文藝界同人為團結禦侮與言論自由宣言》。1937年底,國民黨軍隊撤退,上海成了「孤島」,鄭先生仍在上海堅持救亡活動。當時,日特活動猖獗,有許多人因與抗日有關而失蹤、死亡。少數人動搖了,甚至做了漢奸。鄭先生卻凜然正氣,無所畏懼。1938年3月,他參加了中國文藝界抗日戰爭協會,被推舉為理事。他還專門到被稱為上海「抗大」、由地下黨領導的「上海社會科學專科學校」去兼課,為黨、為新四軍培養了不少幹部。
有一天,一個剛當漢奸的老友來了。此人掏出一張開有巨額金款的支票,說:「鄭先生,你近來生活很困難,清水先生已知道了。清水先生一直很敬佩你的文章學問,想讓你主持一方面的文化工作……這是清水先生的小意思!」鄭先生一聽「清水」,便知道是主管文化侵略的日本大特務,他一怒之下扯了支票,朝老友臉上擲去,大罵:「瞎了狗眼!」此人只好夾著尾巴逃跑了。不久,滬江大學校長劉湛恩、《大美晚報》記者張似旭二位名流被刺殺,於是有人警告:「你要當心!」鄭先生也差點遭到暗算,幸好有學生通知,但他事後仍繼續為祖國命運奔波操勞……
鄭先生從回憶中驚醒,快上課了,他拿起講義夾,急匆匆進了教室。教室里坐得滿滿的,鴉雀無聲,多像小說《最後一課》的描寫啊!鄭先生熱淚盈眶:「我想……大家都知道了,今天是我給你們上的中國文學史的最後一課。要永遠記住,我們是中國人!」講課開始了,一分一秒都顯得格外沉靜。平素調皮的學生,今天也是屏著呼吸,滿噙了眼淚。不幸的時候終於來臨。近處忽地傳來了沉重的車輪碾地聲,幾輛卡車已進了校門。陰森森的風中,一面太陽旗抖動著。時針指著10∶30。
「現在下課!」
鄭先生挺直了身體,作了立正的姿勢。全體同學唰地一下站起來,很久很久,沒有一個人說話,只有幾個女生低低的啜泣聲……師生們的胸中都燃燒著愛國的烈焰,一個一個捏緊了拳頭。
這就是鄭振鐸先生在暨大上的最後一課,也是他教書生涯的「最後一課」。抗戰勝利後,因為他繼續反對國民黨的親美賣國政策,便被剝奪了教書的權利,蔣介石不許任何大學聘請他。但鄭先生的「最後一課」所表現的崇高愛國之情、報國之志卻教育了千百個後來者!
㈡ 2018年招商銀行合肥分行發暑期實習生面試通知了嗎
2018招商銀行合肥分行暑期實習生在線測評通知已出,面試通知暫未發布,測評通知詳情為請6月19日前登陸郵箱完成在線測評(您在招行官網報名填寫的郵箱),簡訊及郵件通知已發送,逾期未完成將無法參加面試。
2018年06月14日09:15至2018年06月18日23:59之間 完成共70分鍾分鍾的在線測評,請務必准時參加。
注意事項:
為了保證您的測評能夠順利進行,請認真閱讀以下內容:
1.請您選擇一段相對空閑、不被他人打擾的時間,按照郵件中提供的登錄網址、 序列號和密碼登錄系統進行測評。2.如果遇到電腦死機或答題頁面關閉等情況退出測評,請立即重新登錄繼續作答 (可換電腦),系統會自動保存已經同步提交的結果。
2.如果您在作答過程中電腦意外關機,請立即重啟並重新登錄(可換電腦),網 絡通暢情況下系統會保存之前作答的答案,在本次測評倒計時為0前,您可繼續接 著答題;若您在作答過程遇到此類意外情況時,間隔時間很久(間隔時間接近或 超出您作答的剩餘時間)才去再次登錄,可能會導致您作答時間不夠或不能再次 作答,請及時聯系工作人員。
註:以上來自考生分享,僅供參考!
㈢ 合肥小學生暑期託管班
貝爾安親的暑期託管和夏令營做得還不錯,建議你去看看
暑假集訓非常重要,相當於是不耽誤文化課的第一次最專業的集訓。合肥藝高每年都是七月初有一期,八月初有一期。兩期的課程是一樣的,具體可以參考你的文化課補課的時間,但是我建議是參加第一期,我當時就差點沒趕上,第一期是封閉住校,有很多福利哈哈,第二期是走讀,如果你是在外地的話,最好是七月份這一期時間,當然第二期老師也會安排外地的學生住宿的哈。
暑假集訓的感受就是很累但是學到了很多很多,除了常規課程之外還有很多實踐課程,辯論賽什麼的,非常非常非常值。你可以先來試聽一下就知道了。。很高興能夠回答您的問題,祝您工作順利
㈤ 合肥藝高暑期集訓的費用,上課安排是怎麼樣的
其實你打電話或者去宏圖大廈就可以好好問問我們老師了,我記得費用是很低的,比其他的機構低。而且學費低老師海特別認真負責,能感覺到老師的專業和負責。暑假我們都是全封閉上課,一天是三節課,從早上會有早讀,然後早上八點開始上課,下午兩點一節課,晚上六點半一節課,每次是三個小時。上到九點半之後是寫今天的作業和完成任務。中間還會帶我們去錄制節目啊,去電視台啊,還有匯報演出和比賽啊什麼的,安排的非常滿,感覺很累,但是結束又很不捨得。
㈥ 最後一課 鄭振鐸寫作背景
背景:
1870年7月爆發的普法戰爭是法國發動的。法王拿破崙三世為了阻遏普魯士用武力統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動,維護法國在歐洲的霸權,故發動了這場戰爭。但不到兩個月,法軍大敗。普魯士軍隊長驅直入,包圍了馬黎。
法國政府執行賣國政策,同普魯士簽訂了屈辱的停戰協定,賠款50億法郎,並把阿爾薩斯和洛林東部地區割讓給普魯士。小說寫於1873年,以剛剛結束兩年的普法戰爭為背景,反映了阿爾薩斯淪陷後,當地人民在侵略者強行禁教法國語言時所表現的悲憤情緒和愛國精神。
面對普魯士軍隊的殺掠奪,法國人民同仇敵愾,抗擊敵人.這個短篇,就以淪陷了的阿爾薩斯的一個小學校被迫改學德文的事為題材,通過描寫最後一堂法文課的情景,刻畫了小學生弗郎士和鄉村教師韓麥爾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國人民深厚的愛國感情。
(6)合肥晚報暑期最後一課擴展閱讀:
那是1941年,大半個中國仍淪陷在日寇的鐵蹄下,唯有上海的租界仍在英美的勢力范圍,猶如「孤島」。12月8日這一天,「孤島」也沉淪了。
大清早,暨南大學校長辦公室里,空氣彷彿凝固了。老校長老淚縱橫,正主持著簡短的校務會議。最後,他顫聲宣布:「„„課照常進行。只要看到一個日本兵,或是一面日本旗經過校門,就立即停課。」
默默無聲的人群中,有一個緊鎖濃眉面孔清癯的中年男子。他,就是暨大教授兼文學院院長鄭振鐸。
還是在東北三省剛剛淪陷時,他就寫了歷史小說《取火者的逮捕》和《桂公塘》,憤怒斥責國民黨賣國政策。寫作時,他時時橫眉拍案,連聲大喝:「奸賊,奸賊誤國!」1936年10月,他和魯迅等人聯合發表了《文藝界同人為團結禦侮與言論自由宣言》。1937年底,國民黨軍隊撤退,上海成了「孤島」,鄭先生仍在上海堅持救亡活動。
當時,日特活動猖獗,有許多人因與抗日有關而失蹤、死亡。少數人動搖了,甚至做了漢奸。鄭先生卻凜然正氣,無所畏懼。1938年3月,他參加了中國文藝界抗日戰爭協會,被推舉為理事。他還專門到被稱為上海「抗大」、由地下黨領導的「上海社會科學專科學校」去兼課,為黨、為新四軍培養了不少幹部。
有一天,一個剛當漢奸的老友來了。此人掏出一張開有巨額金款的支票,說:「鄭先生,你近來生活很困難,清水先生已知道了。清水先生一直很敬佩你的文章學問,想讓你主持一方面的文化工作……這是清水先生的小意思!」鄭先生一聽「清水」,便知道是主管文化侵略的日本大特務,他一怒之下扯了支票,朝老友臉上擲去,大罵:「瞎了狗眼!」此人只好夾著尾巴逃跑了。
不久,滬江大學校長劉湛恩、《大美晚報》記者張似旭二位名流被刺殺,於是有人警告:「你要當心!」鄭先生也差點遭到暗算,幸好有學生通知,但他事後仍繼續為祖國命運奔波操勞……
㈦ 2020年建設銀行合肥分行暑期實習生面試結果出來了嗎
暑期實習生面試結果,這個問題是可以去官網查看一下,有面試名單的話,從官網就能看到消息的,隨時關注吧!
㈧ 我在合肥澤信報了暑期工,要交押金,能信嗎現已經交了,讓我們去廬江白山鎮,怎麼辦有沒有去過的
如果你的鈔票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那就去交交交!不上幾次當總有人要心存幻想。
我已經提醒了千遍萬遍,還沒給你發工資就以任何名義讓你交錢的都是騙子公司黑中介,你還是要去信?
㈨ 最後一課 鄭振鐸 全文
口頭上慷慨激昂的人,未見得便是殺身成仁的志士。無數的勇士,前仆後繼地倒下去,默默無言。
好幾個漢奸,都曾經做過抗日會的主席;首先變節的一個國文教師,卻是好使酒罵座,慣出什麼「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一類題目的東西;說是要在槍林彈雨里上課,絕對的「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一個校長,卻是第一個屈膝於敵偽的教育界之蟊賊:賊指對社會有害的人〕。
然而默默無言的人們,卻堅定的作著最後的打算,拋下了一切,千山萬水的,千辛萬苦的開始長征,絕不作什麼為國家保存財產、文獻一類的借口的話。
上海國軍撤退後,頭一批出來做漢奸的都是些無賴之徒,或憫不畏死的東西。其後,卻有「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維持地方的人物出來了。再其後,卻有以「救民」為幌子,而喊著同文同種的合作者出來。
到了珍珠港的襲擊以後,自有一批最傻的傻子們相信著日本政策的改變,在作著「東亞人的東亞」的白日夢,吃盡了「獨苦」,反以為「同甘」,被人家拖著「共死」,卻糊塗到要掙扎著「同生」。其實,這一類的東西也不太多。
自命為聰明的人物,是一貫的利用時機,作著陞官發財的計劃。其或早或遲的蛻變,乃是作惡的勇氣夠不夠,或替自己打算得周到不周到的問題。
默默無言的堅定的人們,所想到的只是如何抗敵救國的問題,壓根兒不曾夢想到「環境」的如何變更,或敵人對華政策的如何變動、改革。
所以他們也有一貫的計劃,在最艱苦的情形之下奮斗著,絕對的不作「苟全」之夢;該犧牲的時機一到,便毫不躊躇地踏上應走的大道,義無反顧。
12月8號是一塊試金石。
這一天的清晨,天色還不曾大亮,我在睡夢里被電話的鈴聲驚醒。 「聽到了炮聲和機關槍聲沒有?」C在電話里說。 「沒有聽見。發生了什麼事?」
「聽說日本人佔領租界,把英國兵繳了械, 黃浦江上的一隻英國炮艦被轟沉,一隻美國炮艦投降了。」
接連的又來了幾個電話,有的從報館里的朋友打來的。事實漸漸的明白。 英國軍艦被轟沉,官兵們鳧水上岸,卻遇到了岸上的機關槍的掃射,紛紛的死在水裡。
日本兵依照著預定的計劃,開始從虹口或郊外開進租界。 被認為孤島的最後一塊彈丸地,終於也淪陷於敵手。 我匆匆地跑到了康腦脫路的 暨大。
校長和許多重要的負責者們都已經到了。立刻舉行了一次會議,簡短而悲壯的,立刻議決了:
「看到一個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經過校門時,立刻停課,將這大學關閉結束。」 太陽光很紅亮地曬著,街上依然的熙來攘往,沒有一點異樣。 我們依舊地搖鈴上課。
我授課的地方,在樓下臨街的一個課室,站在講台上可以望得見街。 學生們不到的人很少。
「今天的事,」我說道,「你們都已經知道了吧?」學生們都點點頭。「我們已經議決,一看到一個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經過校門,立刻便停課,並且立即的將學校關閉結束。」
學生們的臉上都顯現著堅毅的神色,坐得挺直的,但沒有一句話。
「但是我這一門功課還要照常的講下去,一分一秒鍾也不停頓,直到看見了一個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為止。」
我不荒廢一秒鍾的工夫,開始照常的講下去。學生們照常的筆記著,默默無聲的。
這一課似乎講得格外的親切,格外的清朗,語音里自己覺得有點異樣;似帶著堅毅的決心,最後的沉著;像殉難者的最後的晚餐,像沖鋒前的士兵們上了刺刀,「引滿待發」。
然而鎮定、安詳,沒有一絲的緊張的神色。該來的事變,一定會來的。一切都已准備好。
誰都明白這「最後一課」的意義。我願意講得愈多愈好;學生們願意筆記得愈多愈好。
講下去,講下去,講下去。恨不得把所有的應該講授的東西,統統在這一課里講完了它;學生們也沙沙地不停地在抄記著。心無旁用,筆不停揮。
別的十幾個課室里也都是這樣的情形。
對於要「辭別」的,要「離開」的東西,覺得格外的戀戀。黑板顯得格外的光亮,粉筆是分外的白而柔軟適用,小小的課桌,覺得十分的可愛;學生們靠在課椅的扶手上,撫摸著,也覺得十分的難分難舍。
那晨夕與共的椅子,曾經在扶手上面用鋼筆、鉛筆或鉛筆刀,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塗寫著,刻劃著許多字或句的,如何捨得一旦離別了呢!
街上依然的平滑光鮮,小販們不時地走過,太陽光很有精神地曬著。 我的表在衣袋裡嘀嘀嗒嗒地走著,那聲音彷彿聽得見。
沒有傷感,沒有悲哀,只有堅定的決心,沉毅異常地在等待著,等待著最後一刻的到來。
遠遠的有沉重的車輪碾地的聲音可聽到。
幾分鍾後,有幾輛滿載著日本兵的軍用車,經過校門口,由東向西,徐徐地走過,當頭一面旭日旗,血紅的一個圓圈,在迎風飄盪著。
時間是上午10時30分。
我一眼看見了這些車子走過去,立刻挺直了身體,作著立正的姿勢,沉毅地合上了書本,以堅決的口氣宣佈道:
「現在下課!」
學生們一致地立了起來,默默地不說一句話;有幾個女生似在低低地啜泣著。 沒有一個學生有什麼要問的,沒有遲疑,沒有躊躇,沒有彷徨,沒有顧慮。個個人都已決定了應該怎麼辦,應該往哪一個方向走去。
赤熱的心,像鋼鐵鑄成似的堅固,像走著鵝步的儀仗隊似的一致。 從來沒有那麼無紛紜的一致的堅決過,從校長到工役。
這樣的,光榮的國立暨南大學在上海暫時結束了她的生命,默默地在忙著遷校的工作。
(9)合肥晚報暑期最後一課擴展閱讀:
抗戰勝利後,因為他繼續反對國民黨的親美賣國政策,便被剝奪了教書的權利,蔣介石不許任何大學聘請他。但鄭先生的「最後一課」所表現的崇高愛國之情、報國之志卻教育了千百個後來者!
現代作家鄭振鐸(1898-1958)的散文作品。
鄭振鋒,中國現代作家、文學史專家。幼讀私塾,後入中小學。一九一九年,積極參加五四運動,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一九二一年,任商務印書館編輯,一九三一年起,先後擔任清華大學、燕京大學等校教授。
一九四九年以後,曾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文學研究所所長,文化部副部長等職。他既是傑出的愛國主義者和社會活動家,也是一位著作極豐的學者型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