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朗家訪
❶ 朗朗十二歲以前練琴是怎麼練得
父親管得嚴啊
❷ 郎郎的故事
朗郎的學習成材經歷
差點被埋沒的琴童
被譽為少年鋼琴家的郎朗,3歲開始學琴,11歲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小,1993年榮獲北京「星海杯」鋼琴比賽第一名。之後,在1994年德國埃特林根國際鋼琴大賽和1995年第二屆柴可夫斯基年輕鋼琴家大賽中,都榮獲第一名。1997年郎朗赴美,又以第一名的資格考取了賓夕法尼亞州的克蒂斯音樂學院,成為世界著名鋼琴大師格拉夫曼的得意門生。
郎朗的成功,得益於他的老師——中央音樂學院的趙屏國教授;同時,與他父親郎國任的推動也有很大關系。當年趙屏國接手郎朗,正是郎朗在鋼琴道路上遇到坎坷之時。因為某種原因,一位正在教他的老師把這樣一位有潛力的琴童辭退了。郎朗當時從沈陽來到北京不久,還沒有考進中央音樂學院附小。這時,他十分需要一位中央音樂學院的好老師來教他。趙屏國正是在這種關鍵時刻見到了郎朗,他讓郎朗坐到琴凳上彈一彈。趙屏國對郎朗很滿意,因為他發現了郎朗的音樂天分,惜才之心油然而生。趙屏國想到了自己,他學鋼琴不也是經過一番波折嗎?趙屏國直到進了北京五中讀書時,才開始對鋼琴發生興趣,那年他已14歲,對學鋼琴來說,幾乎誰都認為起步太晚了。那天是他自己鼓足勇氣,紅著臉,請求那位氣質十分高雅的女音樂老師馬常蕙教自己彈琴的。馬老師知道他從沒摸過琴,不免有些猶豫;但她從他的眼睛裡看到了一種堅定的東西,她被他的決心和勇氣感動了。她收下了這個學生。一年後,馬老師又提議他去考中央音樂學院。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能力,可是馬老師說他能行。這次考試影響了他的整個人生。1954年,蘇聯著名鋼琴教授塔圖良和克拉夫琴科先後來到中央音樂學院執教,趙屏國很幸運地抓住了這個機會,他與劉詩昆、周廣仁、顧聖嬰等一起,成了蘇聯專家選中的門生。
作為鋼琴教育家,趙屏國的事業主要是默默奉獻,照亮學生。幾年下來,他不僅一點一滴地教郎朗技法,而且把音樂的靈魂灌輸給這個早慧的孩子。郎朗後來能獲得柴可夫斯基音樂大獎,不能不說和趙屏國屬「俄國學派」有很大關系。其實,他們那一代中,何止趙屏國受俄羅斯文化藝術的影響呢?蘇聯藝術對中國人心靈的影響是很深入的,從音樂到文學,都是如此,《青年近衛軍》、《卓婭和舒拉的故事》等,感染了中國的幾代人。中國鋼琴的真正傳播者不是李斯特的再傳弟子義大利的梅?帕契,而是俄羅斯的查哈洛夫。據載,查哈洛夫是一個很傲慢的人,是肖友梅校長「三顧茅廬」,他才終於出山。國內老一輩鋼琴家都尊稱他為「中國第一代鋼琴家的宗師」。所以,郎朗從趙屏國身上學到的東西,註定離不開俄羅斯味兒。當郎朗在豪華的音樂廳里,出神入化地演奏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鋼琴協奏曲》時,台下的人們驚嘆不已:一個中國少年,竟把柴可夫斯基的精神與情感表現得這么令人信服。於是,人們想到了郎朗的老師。趙屏國那天也顯得格外興奮,這種興奮,甚至比當年他自己在國外舞台上演奏獲得成功,受到歡呼時還要強烈。這可以說是趙屏國教授人生的第二次輝煌。他能教出郎朗,令同行們稱羨不已。
2001年春天,郎朗長大了,成了名家,與費城交響樂團合作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演出時,趙老師摟著這位比他還高大的學生,臉上幸福的表情真讓人感動。郎朗在人民大會堂加演了一首中國曲子《瀏陽河》,他表示,要將這首曲子獻給自己的老師——趙屏國。
郎朗的成長還離不開他的父親。父親郎國任把自己的整個前途和生命都奉獻給了兒子和彈琴。為了讓兒子考取中央音樂學院附小,他辭去了警察的工作。多少人勸他再好好想想,他的上司拿著他的辭職報告驚詫地問他:你就是為了孩子彈鋼琴?可別後悔呀!郎國任點點頭,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拉著兒子闖盪北京,踏上了漫漫征程。在豐台他們租了間最便宜的房子,民警讓他填張表格,在工作一欄他不知如何填才好,對方不耐煩地說了四個字:「無業遊民」。這四個字像四根針扎向了他的心。好在郎國任已有心理准備。為了讓兒子考取附小,他買了輛舊自行車,兒子坐在後貨架上,他每天哈著腰蹬車接送兒子上下課。兒子考進附小後,在音樂學院出入的家長不少,卻沒有人像郎國任那樣,每當郎朗上課,他就在教室外面趴牆根。他仄著耳朵用心聽著老師在課堂上如何給郎朗授課,而且雷打不動,春夏秋冬每天如此。他成了中央音樂學院的一道風景,學院建院這么多年,還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樣一位家長。學校的員工攆他,他像堅守陣地一般不肯離去,弄得對方硬是沒轍。功夫不負有心人,郎國任這種獨特的聽課方式終於取得成效,他悟出了鋼琴教學的奧妙。正是這種感悟,使他每天能與郎朗交流、切磋,爺兒倆常常面對一個新曲子一起交流演奏技巧,交流對樂曲的感受。尤其是郎國任多次聽了外國專家的課後,漸漸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體會,連好多家長都請郎國任教自己的孩子呢。
1994年8月,在德國的埃特林根舉辦的第四屆國際青年鋼琴比賽上,他終於聽到宣讀「郎朗」的名字,也看到了郎朗的老師趙屏國那手舞足蹈的樣子。後來他才知道郎朗不僅獲得了比賽的第一名,而且還榮獲傑出藝術成就特別獎。他癱坐在最後一排最不顯眼的位置上,雙手掩面痛哭。當他的兒子活蹦亂跳上台領獎時,他兩手捂著一片淚水……趙屏國老師在埃特林根給他們父子錄下了這些鏡頭。趙老師在那盤錄像帶的盒上寫下了一句深情的話:「這是郎朗邁向世界的第一步。」
郎朗載譽從德國歸來後的第三天,郎國任躺進病房動手術。他患了甲狀腺腫瘤,大夫在檢查時感到無比驚訝:兩側這兩個鵝蛋那麼大的瘤子已經長了整整14年,居然被他挺過來了。因為他們不知道,究竟是什麼支撐著這個堅強的中年男子。
a. 生來為了彈琴的小琴童
1982年,郎朗出生在沈陽的一個充滿音樂氣氛的家庭。祖父是位音樂教師,父親郎國任是文藝兵,在部隊里做過專業二胡演員,退役後進入沈陽市公安局工作。
在家庭環境的影響下,郎朗很小就對音樂產生了濃厚興趣,尤其在父母為他買了一架國產的立式鋼琴以後。
剛剛看到父母買的鋼琴,郎朗就覺得它不只是一件大玩具,因為它還能發出美妙、奇特的聲音。在電視上看到那些穿著燕尾服,系著領帶的大人,坐在鋼琴前,用手在黑白的鍵盤上來回敲打時,郎朗非常羨慕。他喜歡聽鋼琴中流淌出的優美旋律,更崇拜那些身穿燕尾服的人。可是當時他的年紀太小,父親還沒想過教他彈琴。
一天,電視里正在播放電視連續劇《西遊記》。聽到蔣大為演唱的《敢問路在何方》時,郎朗心裡充滿激情,立即沉浸到音樂之中。歌唱完了,但那奔放的旋律還在心頭縈繞,於是,郎朗不知不覺地在鋼琴上彈了起來。說來也怪,雖然沒有學過音樂,歌也只聽了一遍,郎朗卻幾乎把這首歌的大部分旋律都彈了出來,真是無師自通的小神童!爸爸媽媽非常高興,決定送兒子去學鋼琴。
剛剛3歲,爸爸帶郎朗去學鋼琴,每次學習一兩個小時,卻不覺得累,非常喜歡學。爸爸發現郎朗不僅有音樂天賦,還能吃苦。
郎朗4歲那年,爸爸帶著他拜見了沈陽音樂學院的朱雅芬教授。當郎朗坐在鋼琴前彈起曲子時,朱教授非常驚訝,這么小的孩子,就能把曲子彈得這么感人!看來,這個孩子的心裡有一定的音樂分子,不,應該說,他的全身都充滿了音樂!朱教授越聽越感動,就對郎朗的爸爸說:「這是一個很有天分的孩子,生來就是為了彈鋼琴的!我一定好好教他。」
b. 為了未來的「世界著名鋼琴家」
練琴時,郎朗每隔一段時間,他都給自己定下新的目標。誰彈得更好,他就會記住他的名字,發誓超越。在超越他人的同時,琴技提高了,把琴練好的信心也越來越足。
從郎朗學琴的那天起,爸爸就設計、安排了時間表,以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爸爸還把整個客廳都騰出來,供郎朗練琴。
一次,郎朗的小學班主任馮寧老師前來家訪時發現,郎朗家的小屋裡有一張小桌子,上面放著一台小電視機,外面套著一個電視機罩,罩上擺著一個花瓶,瓶里插著假花。看來,這台電視大概很少開過。屋裡的床不大,最多隻能睡兩個人。可是,寬敞的大客廳里卻放著鋼琴,全歸郎朗一個人使用。這么說,平時他們一家人就是擠在那張床上睡覺呀!馮寧老師走到鋼琴旁,發現鋼琴上面還有一盞小燈。原來,郎朗每天放學後,都需要練習到很晚。郎朗的爸爸說:「馮老師,你猜我最大的願望是什麼?」馮老師說:「是什麼?」爸爸說:「讓我的兒子成為世界著名的鋼琴家!」
在全家人的支持下,郎朗漸漸養成了每天必彈鋼琴的好習慣。每天清晨,只要郎朗的琴聲一響,鄰居就知道該起床上班了,不然就要遲到了。
有一次,郎朗前一天晚上就跟著父母去了舅媽家。晚飯後,郎朗和舅媽家的幾個孩子正玩得開心,爸爸突然對郎朗說:「不行,你得練琴了!」舅媽為難地說:「哎,我哪兒有琴啊?」爸爸說:「就讓郎朗在地板上練習指法吧。」於是,郎朗就在地板上敲了起來。
郎朗在5歲時,獲得了沈陽市少兒鋼琴比賽第一名。
c. 為了郎朗的明天
在郎朗9歲的時候,爸爸讓郎朗去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學琴,於是辭職給單位領導寫了一封辭職信,大意是:「我必須去北京培育我的兒子!」
到了北京後,郎朗跟著爸爸住在豐台區白紙坊的一間筒子樓里,媽媽卻一個人留在沈陽工作,用她一個人的工資來支撐著這個家。為了郎朗,媽媽每月只花掉100元的生活費,卻把剩下錢全寄到北京。
不久,中央音樂學院的趙屏國教授見到了郎朗,認為郎朗的智商比較高,很有音樂天賦。趙教授對郎朗的爸爸說:「如果我下工夫培養,這孩子將來的發展前途絕不亞於著名的俄羅斯年輕鋼琴家—基辛。」這樣,郎朗被趙屏國教授收為弟子。
每天上午去上文化課,下午去學琴。為了更多地了解鋼琴知識,爸爸每節課都要站在郎朗教室外「偷聽」,等下課回家後,父子倆是一邊吃飯一邊還在討論老師教的課。10歲那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中央音樂學院附小。
郎朗每天要完成8個小時的訓練,漸漸地,他可以熟練地彈奏難度很高的柴科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還能演奏拉赫瑪尼諾夫的第三鋼琴協奏曲。就連後來著名指揮家馬澤爾都感到驚訝:「郎朗的鋼琴基礎在哪裡打下的?」有人告訴他說:「郎朗是在中國學的。」馬澤爾表示難以置信。
d. 爸爸的眼淚
不久,郎朗得到一個去德國參加音樂家比賽的機會,可是,在北京5年,3個人的生活就靠郎朗的媽媽一個人來支撐,這是多麼艱難啊!郎朗參加國際比賽,費用需要自付,必須拿出5萬塊錢來,爸爸瞞著郎朗向親戚朋友借了5萬塊錢,陪郎朗來到了德國。
結果,12歲的郎朗獲得了第一名!郎朗和趙屏國教授在台上歡呼、擁抱。當郎朗回到國內後,班主任老師在中央音樂學院對郎朗說:「哎,郎朗,這很不容易,領獎時,你爸爸哭得那麼厲害,我從來沒有看到你爸哭過。」郎朗跟老師說:「不可能,我爸不可能哭,他怎麼能哭呢,我都從來沒看過他哭過。」在郎朗的心裡,爸爸是一個很堅強的人,他一向佩服爸爸,爸爸怎麼可能哭呢?
郎朗回到家裡問爸爸:「我領獎時你哭了?」爸爸笑了,說:「我沒哭,你別瞎說。」
e. 郎朗本身就是鋼琴
在郎朗獲得柴科夫斯基鋼琴比賽第一名以後,爸爸讓郎朗從中央音樂學院退學,報考美國的克蒂斯音樂學院。郎朗又一次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美國這所著名的音樂學院。
在那裡,郎朗一面學習各種課程,一面進入當地高中上文化課。除鋼琴技藝日漸成熟之外,郎朗也從這里邁出了職業鋼琴家的第一步,陸續獲得了與克里夫蘭交響樂、巴爾的摩交響樂團等大型樂團的合作機會,鋼琴水平又獲得了很大的提高。
1998年8月14日,美國芝加哥拉威尼亞音樂節的明星音樂會舉行。這是一場長達5小時之久的音樂盛典,邀請了5位世界著名的鋼琴家加盟演出。郎朗不僅可以聽到著名鋼琴家的演奏,而且還被列為鋼琴家安德列瓦茨的替補。因為美國「五大」之一的芝加哥交響樂團因安德列瓦茨生病退出,看中郎朗,想和他合作。郎朗和芝加哥交響樂團以及著名指揮大師安森巴赫合作演出的柴科夫斯基《第一鋼琴曲》,令3萬觀眾沸騰!《芝加哥論壇報》說:「郎朗是世界上最偉大、最令人激動的鋼琴天才。」
❸ 郎朗是時候開始彈鋼琴的
怎麼這么多版本,有說朗朗因為文化課非常差,才在他8歲的時候開始學鋼琴的
❹ 朗朗的成長
郎朗出生在遼寧省沈陽市瀋河區(原大東區)一個充滿音樂氛圍的家庭,在家庭環境的影響下,郎朗很小就對音樂產生了濃厚興趣。
郎朗2歲半時就被動畫片《貓和老鼠》中湯姆貓演奏的《匈牙利第二號狂想曲》所吸引,從而對鋼琴演奏者的手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無師自通地在家裡的國產立式鋼琴上彈出了基本旋律,從此由父親郎國任對他開始鋼琴啟蒙。
郎朗3歲時正式師從沈陽音樂學院的朱雅芬教授學習鋼琴。5歲時第一次參加東三省少年兒童鋼琴比賽,獲得第一名,並在賽後舉辦了生平第一場個人演奏會。
1995年9月,以公派的身份參加在日本仙台舉辦的第二屆柴科夫斯基國際青年音樂家比賽,獲得金獎。回國後,郎朗在北京音樂廳舉行個人獨奏音樂會。
1997年3月,在格拉夫曼的引薦下,郎朗通過甄試,與IMG演出經紀公司簽約,從此走向了職業鋼琴演奏者的道路。
(4)朗朗家訪擴展閱讀
郎朗主要成就:多次獲得德國古典回聲大獎,全英古典音樂獎年度國際藝術家,柴可夫斯基國際青少年音樂比賽金獎,美國杜希金大獎,義大利伽利略2000大獎,荷蘭愛迪生音樂大獎,奧地利莫扎特唱片獎,義大利米凱蘭傑利大獎,西班牙唱片大獎,德國門德爾松大獎,美國格萊美最佳器樂獨奏家提名。
郎朗主要作品:《郎朗在巴黎》、《紐約狂想曲》、《熱情奏鳴曲》、《夢幻飛琴》、《黃河之子》、《郎朗的歌:獻給2008》。
❺ 關於郎朗
a. 生來為了彈琴的小琴童 1982年,郎朗出生在沈陽的一個充滿音樂氣氛的家庭。祖父曾經是位音樂教師,父親郎國任是文藝兵,在部隊里做過專業二胡演員,退役後進入沈陽市公安局工作。 在家庭環境的影響下,郎朗很小就對音樂產生了濃厚興趣,尤其在父母為他買了一架國產的立式鋼琴以後。 2歲的小郎朗,被動畫片《貓和老鼠》(Tom&Jerry)中湯姆貓的鋼琴演奏所吸引,對鋼琴家的手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希望自己也有這么雙神奇的手。 一天,電視里正在播放電視連續劇《西遊記》。聽到蔣大為演唱的《敢問路在何方》時,郎朗心裡充滿激情,立即沉浸到音樂之中。歌唱完了,但那奔放的旋律還在心頭縈繞,於是,郎朗不知不覺地在鋼琴上彈了起來。說來也怪,雖然沒有學過音樂,歌也只聽了一遍,郎朗卻幾乎把這首歌的大部分旋律都彈了出來,真是無師自通的小神童!爸爸媽媽非常高興,決定送兒子去學鋼琴。 剛剛3歲,爸爸帶郎朗去學鋼琴,每次學習一兩個小時,卻不覺得累,非常喜歡學。爸爸發現郎朗不僅有音樂天賦,還能吃苦。 郎朗4歲那年,爸爸帶著他拜見了沈陽音樂學院的朱雅芬教授。當郎朗坐在鋼琴前彈起曲子時,朱教授非常驚訝,這么小的孩子,就能把曲子彈得這么感人!看來,這個孩子的心裡有一定的音樂分子,不,應該說,他的全身都充滿了音樂!朱教授越聽越感動,就對郎朗的爸爸說:「這是一個很有天分的孩子,生來就是為了彈鋼琴的!我一定好好教他。」 b. 為了未來的「世界著名鋼琴家」 練琴時,郎朗每隔一段時間,他都給自己定下新的目標。誰彈得更好,他就會記住他的名字,發誓超越。在超越他人的同時,琴技提高了,把琴練好的信心也越來越足。 從郎朗學琴的那天起,爸爸就設計、安排了時間表,以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爸爸還把整個客廳都騰出來,供郎朗練琴。 一次,郎朗的小學班主任馮寧老師前來家訪時發現,郎朗家的小屋裡有一張小桌子,上面放著一台小電視機,外面套著一個電視機罩,罩上擺著一個花瓶,瓶里插著假花。看來,這台電視大概很少開過。屋裡的床不大,最多隻能睡兩個人。可是,寬敞的大客廳里卻放著鋼琴,全歸郎朗一個人使用。這么說,平時他們一家人就是擠在那張床上睡覺呀!馮寧老師走到鋼琴旁,發現鋼琴上面還有一盞小燈。原來,郎朗每天放學後,都需要練習到很晚。郎朗的爸爸說:「馮老師,你猜我最大的願望是什麼?」馮老師說:「是什麼?」爸爸說:「讓我的兒子成為世界著名的鋼琴家!」 在全家人的支持下,郎朗漸漸養成了每天必彈鋼琴的好習慣。每天清晨,只要郎朗的琴聲一響,鄰居就知道該起床上班了,不然就要遲到了。 有一次,郎朗前一天晚上就跟著父母去了舅媽家。晚飯後,郎朗和舅媽家的幾個孩子正玩得開心,爸爸突然對郎朗說:「不行,你得練琴了!」舅媽為難地說:「哎,我哪兒有琴啊?」爸爸說:「就讓郎朗在地板上練習指法吧。」於是,郎朗就在地板上敲了起來。 郎朗5歲時,獲得了沈陽市少兒鋼琴比賽第一名。 c. 為了郎朗的明天 在郎朗9歲的時候,爸爸讓郎朗去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學琴,於是給單位領導寫了一封辭職信,大意是:「我必須去北京培育我的兒子!」 到了北京後,郎朗跟著爸爸住在豐台區的一間筒子樓里,媽媽卻一個人留在沈陽工作,用她一個人的工資來支撐著這個家。為了郎朗,媽媽每月只花掉100元的生活費,卻把剩下錢全寄到北京。 不久,中央音樂學院的趙屏國教授見到了郎朗,認為郎朗的智商比較高,很有音樂天賦。趙教授對郎朗的爸爸說:「如果我下工夫培養,這孩子將來的發展前途絕不亞於著名的俄羅斯年輕鋼琴家—基辛。」這樣,郎朗被趙屏國教授收為弟子。 每天上午去上文化課,下午去學琴。為了更多地了解鋼琴知識,爸爸每節課都要站在郎朗教室外「偷聽」,等下課回家後,父子倆是一邊吃飯一邊還在討論老師教的課。10歲那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中央音樂學院附小。 郎朗每天要完成8個小時的訓練,漸漸地,他可以熟練地彈奏難度很高的柴科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還能演奏拉赫瑪尼諾夫的第三鋼琴協奏曲。後來就連著名指揮家馬澤爾都感到驚訝:「郎朗的鋼琴基礎在哪裡打下的?」有人告訴他說:「郎朗是在中國學的。」 d. 爸爸的眼淚 進入中央音樂學院附小後,郎朗獲得了星海杯全國少兒鋼琴比賽第一名。 不久,郎朗得到一個去德國參加音樂比賽的機會,可是,現在全家人的生活就靠郎朗的媽媽一個人來支撐,郎朗參加國際比賽,費用需要自付,必須拿出5萬塊錢來,這是多麼艱難啊!爸爸瞞著郎朗向親戚朋友借了5萬塊錢,陪郎朗來到了德國。 結果,12歲的郎朗獲得了第一名!郎朗和趙屏國教授在台上歡呼、擁抱。當郎朗回到國內後,班主任老師在中央音樂學院對郎朗說:「哎,郎朗,這很不容易,領獎時,你爸爸哭得那麼厲害,我從來沒有看到你爸哭過。」郎朗跟老師說:「不可能,我爸不可能哭,他怎麼能哭呢,我都從來沒看過他哭過。」在郎朗的心裡,爸爸是一個很堅強的人,他一向佩服爸爸,爸爸怎麼可能哭呢? 郎朗回到家裡問爸爸:「我領獎時你哭了?」爸爸笑了,說:「我沒哭,你別瞎說。」 e. 郎朗本身就是鋼琴 13歲,郎朗以公派的身份參加在日本舉辦的柴可夫斯基青年音樂家比賽,在在這項艱難的比賽中戰勝國際眾多好手,獲得金獎。 在郎朗獲得柴科夫斯基鋼琴比賽第一名以後,爸爸讓郎朗從中央音樂學院退學,報考美國的克蒂斯音樂學院。郎朗又一次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美國這所著名的音樂學院。 在那裡,郎朗一面學習各種課程,一面進入當地高中上文化課。除鋼琴技藝日漸成熟之外,郎朗也從這里邁出了職業鋼琴家的第一步,陸續獲得了與克里夫蘭交響樂、巴爾的摩交響樂團等大型樂團的合作機會,鋼琴水平又獲得了很大的提高。 1999年8月14日,剛滿17歲的郎朗在美國芝加哥拉威尼亞音樂節的明星音樂會上一舉成名。當時這場長達5小時之久的音樂盛典,邀請了5位世界著名的鋼琴家加盟演出。確定與美國「五大」之一的芝加哥交響樂團合作演出的著名鋼琴家安德列瓦茨急病退出,音樂會總監艾森巴赫急招郎朗替補上場,與芝加哥交響樂團合作演出的柴科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令3萬觀眾沸騰!《芝加哥論壇報》說:「郎朗是世界上最偉大、最令人激動的鋼琴天才。」
還有那個更經典的「自殺故事」。
❻ 朗朗的故事
一次,郎朗的小學班主任馮寧老師前來家訪時發現,郎朗家的小屋裡有一張小桌子,上面放著一台小電視機,外面套著一個電視機罩,罩上擺著一個花瓶,瓶里插著假花。看來,這台電視大概很少開過。屋裡的床不大,最多隻能睡兩個人。
可是,寬敞的大客廳里卻放著鋼琴,全歸郎朗一個人使用。這么說,平時他們一家人就是擠在那張床上睡覺呀!馮寧老師走到鋼琴旁,發現鋼琴上面還有一盞小燈。
原來,郎朗每天放學後,都需要練習到很晚。郎朗的爸爸說:「馮老師,你猜我最大的願望是什麼?」馮老師說:「是什麼?」爸爸說:「讓我的兒子成為世界著名的鋼琴家!」
在全家人的支持下,郎朗漸漸養成了每天必彈鋼琴的好習慣。每天清晨,只要郎朗的琴聲一響,鄰居就知道該起床上班了,不然就要遲到了。
有一次,郎朗前一天晚上就跟著父母去了舅媽家。晚飯後,郎朗和舅媽家的幾個孩子正玩得開心,爸爸突然對郎朗說:「不行,你得練琴了!」舅媽為難地說:「哎,我哪兒有琴啊?」爸爸說:「就讓郎朗在地板上練習指法吧。」於是,郎朗就在地板上敲了起來。
(6)朗朗家訪擴展閱讀
郎朗演藝記錄:
2004年6月27日,參加德國柏林夏季森林音樂會,並與指揮師西蒙·拉特合作演奏了《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同年,為「拉維尼亞音樂節100周年慶典」進行演出。
2006年6月6日,應邀在慕尼黑舉行的「德國世界盃足球賽開幕音樂會」上進行演奏;同年8月,推出個人鋼琴演奏專輯《黃河之子》。
2008年2月,獲得美國錄音師協會頒發的「藝術榮譽獎」;同年2月11日,出席「格萊美頒獎典禮」,並進行了長達6分鍾的表演。
❼ 朗朗以前是怎麼學樣學鋼琴的,他的爸爸是怎樣的
我是朗朗的粉絲啊,他彈的超棒,每次演出都是全身心的投入,我把朗朗12歲前的一些故事放在下面,琴怎麼練得,或許你可以通過這些故事去感受哦。 (朗朗的成功除了自己的努力,還和整個家庭的支持是分不開的,尤其是他的父親!)
1982年,郎朗出生在沈陽的一個充滿音樂氣氛的家庭。祖父曾經是位音樂教師,父親郎國任是文藝兵,在部隊里做過專業二胡演員,退役後進入沈陽市公安局工作。在家庭環境的影響下,郎朗很小就對音樂產生了濃厚興趣,尤其在父母為他買了一架國產的立式鋼琴以後。
2歲的小郎朗,被動畫片《貓和老鼠》(Tom & Jerry)中湯姆貓的演奏的《匈牙利狂想曲》所吸引,對鋼琴家的手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希望自己也有這么雙神奇的手。
一天,電視里正在播放電視連續劇《西遊記》。聽到蔣大為演唱的《敢問路在何方》時,郎朗心裡充滿激情,立即沉浸到音樂之中。歌唱完了,但那奔放的旋律還在心頭縈繞,於是,郎朗不知不覺地在鋼琴上彈了起來。說來也怪,雖然沒有學過音樂,歌也只聽了一遍,郎朗卻幾乎把這首歌的大部分旋律都彈了出來,真是無師自通的小神童!爸爸媽媽非常高興,決定送兒子去學鋼琴。
剛剛3歲,爸爸帶郎朗去學鋼琴,每次學習一兩個小時,卻不覺得累,非常喜歡學。爸爸發現郎朗不僅有音樂天賦,還能吃苦。
郎朗4歲那年,爸爸帶著他拜見了沈陽音樂學院的朱雅芬教授。當郎朗坐在鋼琴前彈起曲子時,朱教授非常驚訝,這么小的孩子,就能把曲子彈得這么感人!看來,這個孩子的心裡有一定的音樂分子,不,應該說,他的全身都充滿了音樂!朱教授越聽越感動,就對郎朗的爸爸說:「這是一個很有天分的孩子,生來就是為了彈鋼琴的!我一定好好教他。」
練琴時,郎朗每隔一段時間,他都給自己定下新的目標。誰彈得最好,他就會記住他的名字,發誓超越。在超越他人的同時,琴技提高了,把琴練好的信心也越來越足。從郎朗學琴的那天起,爸爸就設計、安排了時間表,以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並用大半年的收入買了一架星海牌鋼琴。爸爸還把整個客廳都騰出來,供郎朗練琴。
一次,郎朗的小學班主任馮寧老師前來家訪時發現,郎朗家的小屋裡有一張小桌子,上面放著一台小電視機,外面套著一個電視機罩,罩上擺著一個花瓶,瓶里插著假花。看來,這台電視大概很少開過。屋裡的床不大,最多隻能睡兩個人。可是,寬敞的大客廳里卻放著鋼琴,全歸郎朗一個人使用。這么說,平時他們一家人就是擠在那張床上睡覺呀!馮寧老師走到鋼琴旁,發現鋼琴上面還有一盞小燈。原來,郎朗每天放學後,都需要練習到很晚。郎朗的爸爸說:「馮老師,你猜我最大的願望是什麼?」馮老師說:「是什麼?」爸爸說:「讓我的兒子成為世界著名的鋼琴家!」
在全家人的支持下,郎朗漸漸養成了每天必彈鋼琴的好習慣。每天清晨,只要郎朗的琴聲一響,鄰居就知道該起床上班了,不然就要遲到了。
有一次,郎朗前一天晚上就跟著父母去了舅媽家。晚飯後,郎朗和舅媽家的幾個孩子正玩得開心,爸爸突然對郎朗說:「不行,你得練琴了!」舅媽為難地說:「哎,我哪兒有琴啊?」爸爸說:「就讓郎朗在地板上練習指法吧。」於是,郎朗就在地板上敲了起來。
郎朗5歲時,獲得了沈陽市少兒鋼琴比賽第一名。
在郎朗9歲的時候,爸爸讓郎朗去北京z中央音樂學院學琴,於是給單位領導寫了一封辭職信,大意是:「我必須去北京培育我的兒子!」
到了北京後,郎朗跟著爸爸住在豐台區的一間筒子樓里,媽媽卻一個人留在沈陽工作,用她一個人的工資來支撐著這個家。為了郎朗,媽媽每月只花掉100元的生活費,卻把剩下錢全寄到北京。不久,中央音樂學院的趙屏國教授見到了郎朗,認為郎朗的智商比較高,很有音樂天賦。趙教授對郎朗的爸爸說:「如果我下工夫培養,這孩子將來的發展前途絕不亞於著名的俄羅斯年輕鋼琴家——葉甫根尼·基辛。」這樣,郎朗被趙屏國教授收為弟子。
每天上午去上文化課,下午去學琴。為了更多地了解鋼琴知識,爸爸每節課都要站在郎朗教室外「偷聽」,等下課回家後,父子倆是一邊吃飯一邊還在討論老師教的課。10歲那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中央音樂學院附小。
郎朗每天要完成8個小時的訓練,漸漸地,他可以熟練地彈奏難度很高的柴科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還能演奏拉赫瑪尼諾夫的《第三鋼琴協奏曲》。後來就連著名指揮家馬澤爾都感到驚訝:「郎朗的鋼琴基礎在哪裡打下的?」有人告訴他說:「郎朗是在中國學的。」
進入中央音樂學院附小後,郎朗獲得了星海杯全國少兒鋼琴比賽第一名。
不久,郎朗得到一個去德國參加音樂比賽的機會,可是,現在全家人的生活就靠郎朗的媽媽一個人來支撐,郎朗參加國際比賽,費用需要自付,必須拿出5萬塊錢來,這是多麼艱難啊!爸爸瞞著郎朗向親戚朋友借了5萬塊錢,陪郎朗來到了德國。
結果,12歲的郎朗獲得了第一名!郎朗和趙屏國教授在台上歡呼、擁抱。當郎朗回到國內後,班主任老師在中央音樂學院對郎朗說:「哎,郎朗,這很不容易,領獎時,你爸爸哭得那麼厲害,我從來沒有看到你爸哭過。」郎朗跟老師說:「不可能,我爸不可能哭,他怎麼能哭呢,我都從來沒看過他哭過。」在郎朗的心裡,爸爸是一個很堅強的人,他一向佩服爸爸,爸爸怎麼可能哭呢?
郎朗回到家裡問爸爸:「我領獎時你哭了?」爸爸笑了,說:「我沒哭,你別瞎說。」
❽ 4年級作文我最敬佩的人400字
在這個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中,有許多值得我敬佩的人,但是,我最敬佩的人還是郎朗,他是國際著名的鋼琴家。1982年6月14日生於遼寧沈陽,滿族人。被數家美國權威媒體稱作「當今這個時代最天才、最閃亮的偶像明星」,他是受聘於世界頂級的柏林愛樂樂團和美國五大交響樂團的第一位中國鋼琴家。曾被《人物》雜志稱為「將改變世界的20名青年」之一。
他是第一位與維也納愛樂、柏林愛樂、美國五大交響樂團等所有一流樂團長期合作、並在全世界所有著名音樂廳舉辦個人獨奏會的中國鋼琴家,第一位在美國白宮舉辦專場獨奏會的中國鋼琴家,並被美國總統當場稱贊為「世界和平的使者」,第一位被英國皇室直接邀請參加紀念已故英國女皇音樂會,並演奏特別創作的《獻給女皇》鋼琴協奏曲的鋼琴家。
曾在2008年第二十九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上演長達八分鍾的獨奏,一曲《星光》擦亮了全世界四十二億電視觀眾的眼睛。不僅如此,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倒計時一周年天安門慶祝儀式上,郎朗演奏鋼琴協奏曲《黃河》。2007年香港回歸十周年慶典晚會上郎朗壓軸演出,受到胡錦濤主席的高度贊賞。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開幕
式、2010年廣州亞運會開幕式、2008年諾貝爾頒獎音樂會、2008年格萊美頒獎儀式、2007年上海特奧會開幕式、2006年世界盃足球賽開幕音樂會上,都留下了郎朗激情澎湃的聲音。年僅28歲的他,已成為繼霍洛維茲和魯賓斯坦之後世界鋼琴界的又一位領軍人物。郎朗的音樂才華以及熱情奔放的性情相得益彰,使他成為古典音樂最理想的詮釋者和年輕人心中的偶像。 偉大的華人音樂家,他帶給世1982年,郎朗出生在沈陽的一個充滿音樂氣氛的家庭。祖父曾經是位音樂教師,父親郎國任是文藝兵,在部隊里做過專業二胡演員,退役後進入沈陽市公安局工作。
在家庭環境的影響下,郎朗很小就對音樂產生了濃厚興趣,尤其在父母為他買了一架國產的立式鋼琴以後。 2歲的小郎朗,被動畫片《貓和老鼠》(Tom&Jerry)中湯姆貓的演奏的《匈牙利狂想曲》所吸引,對鋼琴家的手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希望自己也有這么雙神奇的手。 一天,電視里正在播放電視連續劇《西遊記》。聽到蔣大為演唱的《敢問路在何方》時,郎朗心裡充滿激情,立即沉浸到音樂之中。歌唱完了,但那奔放的旋律還在心頭縈繞,於是,郎朗不知不覺地在鋼琴上彈了起來。說來也怪,雖然沒有學過音樂,歌也只聽了一遍,郎朗卻幾乎把這首歌的大部分旋律都彈了出來,真是無師自通的小神童!爸爸媽媽非常高興,決定送兒子去學鋼琴。 剛剛3歲,爸爸帶郎朗去學鋼琴,每次學習一兩個小時,卻不覺得累,非常喜歡學。爸爸發現郎朗不僅有音樂天賦,還能吃苦。 郎朗4歲那年,爸爸帶著他拜見了沈陽音樂學院的朱雅芬教授。當郎朗坐在鋼琴前彈起曲子時,朱教授非常驚訝,這么小的孩子,就能把曲子彈得這么感人!看來,這個孩子的心裡有一定的音樂分子,不,應該說,他的全身都充滿了音樂!朱教授越聽越感動,就對郎朗的爸爸說:「這是一個很有天分的孩子,生來就是為了彈鋼琴的!我一定好好教他。」
一切的努力
練琴時,郎朗每隔一段時間,他都給自己定下新的目標。誰彈得最好,他就會記住他的名字,發誓超越。在超越他人的同時,琴技提高了,把琴練好的信心也越來越足。 小郎朗在練琴
從郎朗學琴的那天起,爸爸就設計、安排了時間表,以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並用大半年的收入買了一架星海牌鋼琴。爸爸還把整個客廳都騰出來,供郎朗練琴。 一次,郎朗的小學班主任馮寧老師前來家訪時發現,郎朗家的小屋裡有一張小桌子,上面放著一台小電視機,外面套著一個電視機罩,罩上擺著一個花瓶,瓶里插著假花。看來,這台電視大概很少開過。屋裡的床不大,最多隻能睡兩個人。可是,寬敞的大客廳里卻放著鋼琴,全歸郎朗一個人使用。這么說,平時他們一家人就是擠在那張床上睡覺呀!馮寧老師走到鋼琴旁,發現鋼琴上面還有一盞小燈。原來,郎朗每天放學後,都需要練習到很晚。郎朗的爸爸說:「馮老師,你猜我最大的願望是什麼?」馮老師說:「是什麼?」爸爸說:「讓我的兒子成為世界著名的鋼琴家!」
在全家人的支持下,郎朗漸漸養成了每天必彈鋼琴的好習慣。每天清晨,只要郎朗的琴聲一響,鄰居就知道該起床上班了,不然就要遲到了。 有一次,郎朗前一天晚上就跟著父母去了舅媽家。晚飯後,郎朗和舅媽家的幾個孩子正玩得開心,爸爸突然對郎朗說:「不行,你得練琴了!」舅媽為難地說:「哎,我哪兒有琴啊?」爸爸說:「就讓郎朗在地板上練習指法吧。」於是,郎朗就在地板上敲了起來。 郎朗5歲時,獲得了沈陽市少兒鋼琴比賽第一名。
郎朗的明天
在郎朗9歲的時候,爸爸讓郎朗去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學琴,於是給單位領導寫了一封辭職信,大意是:「我必須去北京培育我的兒子!」 到了北京後,郎朗跟著爸爸住在豐台區的一間筒子樓里,媽媽卻一個人留在沈陽工作,用她一個人的工資來支撐著這個家。為了郎朗,媽媽每月只花掉100元的生活費,卻把剩下錢全寄到北京。
不久,中央音樂學院的趙屏國教授見到了郎朗,認為郎朗的智商比較高,很有音樂天賦。趙教授對郎朗的爸爸說:「如果我下工夫培養,這孩子將來的發展前途絕不亞於著名的俄羅斯年輕鋼琴家——葉甫根尼·基辛。」這樣,郎朗被趙屏國教授收為弟子。 每天上午去上文化課,下午去學琴。為了更多地了解鋼琴知識,爸爸每節課都要站在郎朗教室外「偷聽」,等下課回家後,父子倆是一邊吃飯一邊還在討論老師教的課。10歲那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中央音樂學院附小。 郎朗每天要完成8個小時的訓練,漸漸地,他可以熟練地彈奏難度很高的柴科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還能演奏拉赫瑪尼諾夫的《第三鋼琴協奏曲》。後來就連著名指揮家馬澤爾都感到驚訝:「郎朗的鋼琴基礎在哪裡打下的?」有人告訴他說:「郎朗是在中國學的。」
爸爸的眼淚
進入中央音樂學院附小後,郎朗獲得了星海杯全國少兒鋼琴比賽第一名。 不久,郎朗得到一個去德國參加音樂比賽的機會,可是,現在全家人的生活就靠郎朗的媽媽一個人來支撐,郎朗參加國際比賽,費用需要自付,必須拿出5萬塊錢來,這是多麼艱難啊!爸爸瞞著郎朗向親戚朋友借了5萬塊錢,陪郎朗來到了德國。 結果,12歲的郎朗獲得了第一名!郎朗和趙屏國教授在台上歡呼、擁抱。當郎朗回到國內後,班主任老師在中央音樂學院對郎朗說:「哎,郎朗,這很不容易,領獎時,你爸爸哭得那麼厲害,我從來沒有看到你爸哭過。」郎朗跟老師說:「不可能,我爸不可能哭,他怎麼能哭呢,我都從來沒看過他哭過。」在郎朗的心裡,爸爸是一個很堅強的人,他一向佩服爸爸,爸爸怎麼可能哭呢? 郎朗回到家裡問爸爸:「我領獎時你哭了?」爸爸笑了,說:「我沒哭,你別瞎說。」
郎朗本身就是鋼琴
13歲,郎朗以公派的身份參加在日本舉辦的柴可夫斯基青年音樂家比賽,在在這項艱難的比賽中戰勝國際眾多好手,獲得金獎。 在郎朗獲得柴科夫斯基鋼琴比賽第一名以後,爸爸讓郎朗從中央音樂學院退學,報考美國的克蒂斯音樂學院。郎朗又一次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美國這所著名的音樂學院。 在那裡,郎朗一面學習各種課程,一面進入當地高中上文化課。除鋼琴技藝日漸成熟之外,郎朗也從這里邁出了職業鋼琴家的第一步,陸續獲得了與克里夫蘭交響樂、巴爾的摩交響樂團等大型樂團的合作機會,鋼琴水平又獲得了很大的提高。 1999年8月14日,剛滿17歲的郎朗在美國芝加哥拉威尼亞音樂節的明星音樂會上一舉成名。當時這場長達5小時之久的音樂盛典,邀請了5位世界著名的鋼琴家加盟演出。確定與美國「五大」之一的芝加哥交響樂團合作演出的著名鋼琴家安德烈·瓦茨急病退出,音樂會總監艾森巴赫急招郎朗替補上場,與芝加哥交響樂團合作演出的柴科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令3萬觀眾沸騰!《芝加哥論壇報》說:「郎朗是世界上最偉大、最令人激動的鋼琴天才。」
少年郎朗曾被爸爸逼自殺
「給你三個選擇,第一是回沈陽,第二是跳樓,第三是吃葯」。郎朗回憶自己在聽到父親給自己的選擇時說:「我當時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辦,心想跳樓太恐怖了,就說那吃葯吧。」在一個悶熱的夏天,屋裡沒有風扇,更沒有空調,幼小的郎朗坐在鋼琴邊一彈就是10多個小時。「郎爸」告訴記者,郎朗從小就有老照片見證 少年郎朗曾被爸爸逼自殺(4張)著同齡人少有的刻苦,因此,他的成功也註定緣自勤奮。 13歲的郎朗獲得柴科夫斯基鋼琴比賽第一名後,他的「好日子」就已經開始了。郎朗和辭去公職的父親郎國任租住在北京白紙坊一座條件簡陋的二層筒子樓里,廚房、廁所都是公用的。父子倆擠在一居室里,除了一套好一點兒的音響和一台必備的星海牌鋼琴之外,連電視機也沒有。這是父子倆刻意營造出的緊張、充實的奮斗環境。郎朗每天過著學校和家兩點一線的學生生活。上午到校學習文化課,下午在教師趙屏國的指導下練琴。上完一天的課,郎朗和所有雙職工家庭的孩子一樣,背著書包,揣著公共汽車月票往家趕。到家後,郎朗要在那台星海牌鋼琴上繼續練琴。父親要是回來晚了,郎朗就會一個人到小鋪里花幾塊錢買碗粥、一屜小籠包,填飽肚子。 「到北京第一天被鄰居罵,第二天警察上門查戶口,第三天居委會說你別彈琴了,你的琴聲吵死人了,第四天樓下小孩說就因為你我的功課從100分降到70分了,再彈一個星期我就不及格了,壞消息一個個接踵而來,在學校也被同學取笑,嘲笑你的口音是東北農民……」在影片《郎朗的歌》中郎朗回憶了心酸的求學之路。雖然拚命苦練但郎朗意外地遭到了鋼琴老師的當頭棒喝,「鋼琴老師不喜歡我,每天都在說你不可能成為鋼琴家,勸我回沈陽算了。」一系列的挫折和求學條件的窘迫曾讓「郎爸」精神陷入了一種瀕於崩潰的地步,當他再無法面對這一切的時候,終於對郎朗說出自己的想法,「給你三個選擇,第一是回沈陽,第二是跳樓,第三是吃葯」。郎朗在聽到父親給自己的選擇時,「我當時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辦,心想跳樓太恐怖了,就說那吃葯吧。」 「等到開始吃的時候,我突然意識到這是一個令我討厭的世界,但我不想吃葯,然後我就拿著葯扔向我爸,說你吃吧,我才不吃呢。然後我爸開始打我,我也頭一次反抗,然後我開始罵鋼琴罵北京,把所有不高興的事情都罵出來。」郎朗爸爸每次回憶起如此冷酷的場面時,都會不由自主流下眼淚。 這就是我敬佩的人——郎朗。
❾ 作文這個人,讓我什麼3oo字
這個人讓我敬佩
清潔工是人類的美容師,也是我最敬佩的人。每次從版他們身旁走權過,我都會不由自主地停下腳步默默地注視他們,以表達我對他們深深的敬意。
有一天,我在馬路邊慢慢地走著,突然看見了幾個清潔工在打掃馬路。
忽然,有一位叔叔帶著他的女兒經過這里,嘴裡還吃著香脆的餅干,只見那位叔叔吃完餅干後就把餅干袋扔在馬路上。我走過去生氣地說「你們真不講衛生,你們難道不知道亂扔垃圾是可恥的行為嗎?」那位叔叔聽了立刻停下了腳步反駁到:「你這個小孩,真是多管閑事,不用你管!」這位叔叔帶著他的女兒正准備離開時,來了一位女清潔工,我看了看清潔工,只見清潔工正默默地清掃著那位叔叔扔的垃圾。我走過去悄悄地對清潔工說:「阿姨,你為什麼不說那位叔叔呢?」「都是平常人,干嗎要斤斤計較呢?做人不能怕吃虧,應該具有無私奉獻的品質才好!」
我聽了阿姨說的話,十分感動。
清潔工呀清潔工,您們為了我們的衛生而早出晚歸,您這種無私的精神令我感動,令我佩服。我不禁這樣想著:人類要是沒有清潔工的話,地球早就變成了垃圾場了。人們呀!快快覺醒吧,讓我們用我們的雙手,共同來保護地球,保護環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