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師德面相
Ⅰ 婁師德與狄仁傑的介紹
狄梁公與婁師德同為相。狄公排斥師德非一日。
Ⅱ 揭秘文武雙全的宰相婁師德是怎樣的一個人
以間接的手法描繪出婁師德善於引介人才而不張揚的低調和包含容忍狄仁傑的寬容大度。真宰相之度也!
Ⅲ 婁師德是什麼人
婁師德(630—699年),字宗仁,鄭州原武(今河南原武西)人,唐朝大臣、名將。 婁師德自幼才思敏捷,弱冠便以進士及第授江都(今江蘇揚州)縣尉。婁師德的才能很快便使揚州(治江都縣,今江蘇揚州市)長史盧承業感到驚異。為此,盧承業對他說:「吾子台輔之器,當以子孫相托,豈可以官屬常禮待也?」(《舊唐書·婁師德傳》) 上元初年,婁師德又累補監察御史。 儀鳳二年(677年),唐高宗李治鑒於來自吐蕃的威脅,頒發《舉猛士詔》,在全國范圍內招募勇士,以便進行軍事反攻。婁師德雖身為文臣,卻也應召入伍。唐高宗對婁師德的行為大為贊賞,特意讓他假朝散大夫。 儀鳳三年(678年),唐高宗以中書令李敬玄替其為洮河道行軍大總管、西河鎮撫大使、鄯州都督,工部尚書、左(一說右)衛大將軍劉審禮為洮河道行軍司馬,統軍出擊(參見青海之戰)。唐軍各路兵馬計達 18萬,實謂空前。吐蕃聞訊後,以大論噶爾·欽陵督兵,嚴陣以待。七月,雙方在龍支(今青海樂都南)交戰。但唐軍進展不順,劉審禮於九月兵敗被俘。而身為唐軍主帥的李敬玄起初怯懦畏戰,後來又消極防守,使唐軍處處被動挨打。當李敬玄即率唐軍奔逃至承鳳嶺(今青海西寧西南干戶庄)時,被噶爾·欽陵率軍包圍。幸得左領軍員外將軍黑齒常之率500名敢死之士乘夜偷襲吐蕃兵營,擊敗吐蕃軍,李敬玄才得以率軍退回鄯州(治西都,今青海樂都),但唐軍已損兵過半。
Ⅳ 愧對婁師德看出了狄仁傑什麼品質
我感覺應該是對別人覺得這種品質感覺很是身價。
Ⅳ 名相婁師德為何被人吐口水也不擦
武則天與婁師德婁師德為何標榜「唾面自乾」
那一年,婁師德已經擔任宰相了,他的弟弟也被任命為代州刺史,成為封疆大吏。弟弟臨行,向哥哥辭行。婁師德就教育弟弟,說:「我啊,才能不高,卻身居相位。現在呢,你又擔任了刺史這樣的高官,我們家實在是有些過分了。別人一定會角度我們的。那我們該怎樣做才能保住性命,保全富貴呢?」他的弟弟就跪下來,說:「從今以後,就算是有人把口水吐到我的臉上,我也不會還手,不會還嘴,我只是把臉上的口水擦掉就好了。我會以此自勉,絕不會讓大哥擔心的。」
按照他弟弟的意思,自己這么做已經非常低調,非常能「忍」了。可婁師德聽了之後,長嘆了一口氣,說:「我就是擔心你這點啊。哎呀,人家對你吐口水,就是討厭你了。你把口水擦掉,不就是說明你心中不滿嗎?你擦掉了口水,不就會讓人家更生你的氣嗎?我們應該讓唾沫自己幹掉,這樣才好啊。」他弟弟聽的一愣一愣的。
當然,婁師德並非是完全沒有脾氣。他早就修煉到了彌勒佛的境界,在笑嘻嘻的面具背後,自然有無邊佛法,來達成他的目的。
有一天,婁師德帶著自己的判官到下面州縣檢查。在驛站吃晚飯之後,婁師德就讓人牽馬出來,准備出發。這時,判官出來告訴婁師德,自己和幾個隨從還沒有吃飯呢?判官很有些怨言。婁師德就叫來了驛站的領導驛丞,當眾批評他說:「判官大人和我有什麼不同呢?為什麼你要區別對待?拿板子來!」判官馬上吩咐找板子,把驛丞下了個半死,趕緊下跪求饒。
驛丞一聽趕緊跪著爬到判官大人腳下,反復磕頭謝罪。
驛丞馬上准備了豐盛的飯菜,請宰相大人和判官大人以及所有的隨從大人吃。酒席上驛丞忙前忙後,打躬作揖,給足了判官面子。判官覺得面子掙回來了,也就笑著原諒了驛丞了。
可以說,許多人一開始和婁師德接觸,會覺得婁師德非常好相處,宰相大人一點架子沒有,整天笑嘻嘻的。可真正了解婁師德的人就知道,這位笑面佛實在是為深通官場之道的絕頂高手。
婁師德正是憑借這一首萬事以和為貴,唾面自乾的處世哲學,從高宗朝到武則天大周王朝,都官運亨通,成為名副其實的官場不倒翁。
Ⅵ 婁師德唾面自乾的故事
婁師德的弟弟被任命為代州刺史,臨行之時,婁師德問道:「我是宰相,你專也擔任州牧,我屬們家太過榮寵,會招人嫉妒,應該怎樣才能保全性命呢?」弟弟道:「今後即使有人吐我一臉口水,我也不敢還嘴,把口水擦去就是了,絕不讓你擔心。」
婁師德道:「這恰恰是我最擔心的。人家朝你臉上吐口水,是對你發怒。你把口水擦了,說明你不滿,會使人家更加發怒。你應該笑著接受,讓唾沫不擦自干。」
(6)婁師德面相擴展閱讀:
婁師德簡介:
婁師德(630年-699年),字宗仁,鄭州原武(今河南原陽)人,唐朝宰相、名將。
婁師德進士出身,由江都縣尉累遷至監察御史。後以文官應募從軍,西征吐蕃,立有戰功,被任命為殿中侍御史兼河源軍司馬,主持屯田。又升任左金吾將軍、檢校豐州都督。
長壽元年(692年),婁師德回朝,任夏官侍郎,次年拜相,不久又任河源等軍檢校營田大使,內遷秋官尚書。後因征討吐蕃兵敗,被貶為原州員外司馬。
萬歲通天二年(697年),婁師德再次拜相,改任納言,次年出任隴右諸軍大使。699年(聖歷二年),婁師德病逝,追贈涼州都督,謚號貞。
Ⅶ 婁師德唾面自乾的典故 婁師德是怎樣的一個人
婁師德,生於公元前630年,卒於公元前699年,是鄭州原武也就是現在的河南原陽人,是唐代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將軍,曾經官至宰相,是不可多得的文武雙全的大臣。因為他為唐朝所作出的突出事跡和貢獻,而被唐德宗列入三十七個宰臣上等之一,與房玄齡和杜如晦等名臣齊名。
婁師德在二十歲的年紀便考取了進士,隨後被任命為江都(即現今江蘇揚州)縣尉,因為政績突出隨後便升任監察御史職位。婁師德是文臣出身,但是他也曾經隨軍征戰過。那是在678年,唐高宗命令當時的宰相李敬玄為統領,率軍討伐吐蕃,並在河南、河北一帶招募兵士。婁師德挺身而出,前去應募。高宗十分高興,便任命他為散朝大夫,跟隨宰相出征。沒想到宰相李敬玄對戰事一竅不通,結果導致大敗,手下的大將劉審禮也被俘。婁師德在這種危急關頭,整備殘存兵力,他陳說利害關系,以自己的雄辯之才說服了吐蕃將領論贊婆,解救了這次危機。他隨後便被任命為中侍御史和河源君司馬職位,主持屯田工作。後來在吐蕃侵犯河源軍時率軍迎戰,八次作戰無一敗績,完全展示了他作為將領的雄才大略的一面。
因為他突出的功績,他曾經先後兩次擔任宰相的職位,這在中國歷史上也是不多見的,足以看出皇帝對他的信任和器重。他在699年九月病逝於現在的甘肅靖遠,享年七十歲,也算是壽終正寢。
縱觀婁師德的一生,不管是擔任文臣還是武將,他都勤勉奮進,有所作為,而且他生性寬厚仁愛,對人親切友好,始終保持一顆謙卑謹慎的心。他的這種高貴品質和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崇敬。
婁師德唾面自乾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一個成語叫「唾面自乾」,意思是如果別人往自己臉上吐唾沫,不能還擊,也不能把唾沫擦掉,而是應該讓唾沫被自然吹乾。這個成語形容的是那種受了巨大的侮辱卻仍然能夠忍耐,不會反抗的人。這個成語並不是憑空捏造出來的,它的來歷跟我國古代一個著名的大臣有關,這個人就是唐代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官至宰相和將軍之位的婁師德。
婁師德,是生活在唐代初期的一位具有過人謀略和智慧的大臣。他字宗仁,出生在鄭州原武即現在的河南原陽。他二十歲的時候便考取了進士,起先擔任江都縣尉的官職,隨後因為政績突出而升遷至監察御史。此後又以文官的身份應征從軍,跟隨軍隊遠征吐蕃,建立了一番戰功,之後便被任命為殿中侍御史和河源軍司馬等職位。之後便是兩次拜相,直到公元699年病逝,此後皇帝為了表彰他做出的卓越功績,追贈他為涼州都督,謚號為貞。
婁師德能夠在官場上一路高升除了他自己確實是有才能之外,跟他的容忍和寬厚的性格是分不開的。有一次,他的弟弟被朝廷派去做代州刺史,在臨別之際,婁師的說道:「我現在是宰相,你也做了高官,我們這一家的身份現在是很高貴了,但是如此一來肯定斛招來有心之人的嫉恨,那麼我們一個怎麼辦呢?」他的弟弟回答:「如果今後有人朝我吐口水,我也決不會反抗,把口水擦去就行了。」但是婁師德卻不以為然:「這還不夠,人家朝你吐口水是生氣的表現,你把口水擦掉,會使別人更加憤怒。你應該欣然接受,讓口水慢慢變干。」這就是成語「唾面自乾」的來歷。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婁師德博大的胸懷和強大的忍耐力,這也正是幫助他在朝堂之上與人和平相處的重要品質~
Ⅷ 婁師德為什麼以忍聞名
婁師德,字宗仁,鄭州原武人,曾和狄仁傑同朝為相。婁師德最大的特點是事事講究忍內讓。在他弟弟被任命容為代州刺史、興致勃勃地來向哥哥辭行、在兄弟二人就要分手的時候,這對兄弟就曾進行過「唾面自乾」的討論。最後,婁師德教育弟弟說:「別人好不容易把唾沫吐在了你的臉上,你卻一擦了之,別人的快感還從何而來?別人沒有了快感,那他一定還會繼續忌恨你的。我建議,別人往你臉上吐唾沫,你不應該自己擦掉,而應該等待自然風干。在這個過程中,你還應該保持微笑!」
婁師德到底做沒做到唾面自乾,人們不得而知,因為他貴為一朝宰相,敢往他臉上吐唾沫的人估計不會太多。但是婁師德的謙讓隨和卻是出了名的,除了謙讓,婁師德的肚量大也被廣泛傳頌,以至於後人經常說他是「宰相肚裡能撐船」。婁師德和狄仁傑雖然同朝為相,但兩個人的能力卻有差別。狄仁傑出類拔萃,而婁師德卻顯得有些平庸。盡管婁師德是個謙謙君子,從來不會和任何人發生矛盾,但盛氣凌人的狄仁傑就是看不慣婁師德和自己平起平坐,因此,平時擠兌起婁師德來,狄仁傑都是不遺餘力。
Ⅸ 誤人最是婁師德,是什麼典故
婁師德(630年-699年),字宗仁,鄭州原武(今河南原陽)人,唐朝宰相、名將。
婁師德曾推薦狄仁傑擔任宰相。狄仁傑拜相後,對此絲毫不知,多次排擠他,將他放了外任。武則天問狄仁傑道:「婁師德賢明嗎?」狄仁傑道:「他擔任將領謹慎守職,是否賢明,我就不知道了。」武則天又問:「婁師德知人嗎?」狄仁傑道:「臣曾與他同僚,沒聽說過他知人。」武則天道:「我用你為宰相,就是婁師德舉薦的,看來他確實知人啊。」然後拿出當初婁師德舉薦的奏章。狄仁傑大慚,嘆道:「婁公盛德,我被他寬容相待卻不知道,我不及他太遠了!《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