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師德修養讀書心得
⑴ 《新世紀教師素養》讀後感
[《新世紀教師素養》讀後感] 教學過程的本質是什麼?課堂教學的本質是什麼?新課堂的特點是什麼?教師的課堂行為應發生哪些轉換?怎樣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教學效益?怎樣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閱讀了《新世紀教師素養》,使我學會如何建構生命課堂,並且明確了這些問題,《新世紀教師素養》讀後感。 讀了這本書後,為自己的無知感到慚愧的同時,又對於漪老師的言論深為折服。最大的一個感受就是:名師之述好矣!其實,畢生的經驗之談,又怎一個好字了得!在教育教學中身為新世紀的教師應具備怎樣的優質素養,於漪老師已經闡述得非常詳盡而又獨到。 通過閱讀我覺得師德是教師的根本,師德修養比教師知識和能力更重要。德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在學校教育中最具有靈魂性的工作,對中小學生健康成長和公民道德教育起重要作用。現在新課程要求教師有良好的德育素養,要求我們不斷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內涵,在學科教學和日常生活中滲透德育。 「師德」自古是教師神聖的象徵,是教師令人尊敬的根本。中國古代就把優秀教師尊稱「聖賢」。那時,教師們也把「聖賢」當作榜樣。但時代變了,教師的身份,工作的條件,社會的要求,現代理念等因素都影響著教師世界觀的形成。那麼,新世紀「師德」標準是什麼?如何擁有適合現代教育要求的「師德」?我讀了《新世紀教師素養》一書,邊讀邊思考,逐漸對現代教師職業道德的認識有了許多的體會,這也算是讀書心得吧! 長期以來,廣大教師教書育人,敬業奉獻,贏得了社會的尊重。同時也必須看到,在市場經濟大環境中,學校教育和師德建設都面臨許多新問題和新挑戰,人民群眾對教育的需求越來越高,也就對教師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讀後感《《新世紀教師素養》讀後感》。目前,學校師德建設還不能適應社會發展,教師職業道德水平也亟待提高。在新的歷史時期,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已是一項刻不容緩的任務。 我從小就喜歡教師這一職業,在這半學期中,我深深感到教師的物質生活清貧,但精神生活充實。每當看到那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目光,一張張燦爛的笑臉時,我都心潮激動,有融入聖潔情境的感覺,似乎生命價值在教師工作中得到了升華。每當淳淳教誨和優良師德潛移默化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我都欣喜異常,正如古詩所雲:「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從事教師職業我最大的感悟就是:教師工作是社會少有的凈土,一生從教會有無比的光榮和幸福感,是圖清凈的人獲取高尚情操的理想職業。教師職業道德就寓含在甘願清貧,樂於奉獻之中。 讀了這本書使我對教師職業認識更上一層樓。教師的愛不同於一般的愛,是一種博大的愛,這種愛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在教師的職業道德內涵中,最大的意義就是用愛滋潤每一個孩子的心田。雖然有時也會因學生的調皮而煩惱;因他們的退步而沮喪;因他們的違紀而失望,有時也會感到很累,很煩。但是高尚教師的心中總會湧起一種強烈的責任感,這種強烈的責任不斷激勵著教師用真誠去擁抱每一個學生。家長把孩子交給教師培養,這是對教師的極大信任。教師又怎麼能不全身心地去愛他們呢? 「教育是愛的職業。」這是每個教育工作者道德修養的人生寫照。 讀著這本書,我似乎感覺自己人生意義有了新的寄託。每當我走進教室,面對一聲聲清脆的「老師早上好」;當走進聖潔的課堂,看到一雙雙渴求的雙眸,一顆顆無邪的心靈;當課間泡在孩子中間,看到一個個生龍活虎的身影,一張張天真爛漫的笑臉;我得到陶冶,那麼得到滿足,猶如身在山水之中,心靈也得到洗滌。讀了這本書,我最大的感悟就是:新世紀教師的人生意義就寄託在孩子成長之間。 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教師的教育生命更有限,而教育事業則是無限的。 教師的生命要在學生身上延續,教師的價值是在學生身上體現。新世紀教師要在教育崗位上,經絡春秋,苦心耕耘,用教師的創造性工作去促進學生成長 !這一個學年我因讀了《新世紀教師素養》一書而其樂融融。更通過讀這本書達到修身養性而提升了生命質量。
〔《新世紀教師素養》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⑵ 《怎樣成為一名優秀教師》讀書心得
朱永新老師說:「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用心的前提是什麼?是「愛」,愛這一職業,愛自己的崗位,愛自己的學生。作為一名教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育教學質量有所提高,為此我讀了《如何成為一名優秀教師》這本書,書中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學方法,對我今後的教學有很多的幫助。
從這本說中,我知道了要想成為一名優秀教師,我要做到以下幾點:
1、 我認為一個優秀的教師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人格,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鼓勵學生。
書中說教師的巨大力量在於做出榜樣,教師應該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激勵學生,在教師的高尚人格的影響下,學生為其崇高的品德所折服,為其卓越的才能所傾倒,為其廣博的知識所陶醉,心甘情願地接受老師的教育。這就是教師的人格力量。那麼何謂教師的人格?那就是四個方面形成的文化品格。
先說「德」。任何國家,任何時代,任何學校,都要求教師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這是支撐教育大廈的棟梁,是教師的靈魂。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加強師德修養,提高自身素質,在與學生的交往中,「以德服人」。只有良好的師德修養,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進而 「樂其道」,才能完成教育新一代的神聖使命,才能不辱教師這一神聖而崇高的職業,才能實現自己真正的人生價值,最終也能得到學生的尊重。那麼,教師的德包括哪些具體內容呢?首先,要無限熱愛教育工作,甘願把自己的聰明才智毫無保留地貢獻給「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一切為了孩子」,「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具有神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只有熱愛本職工作的教師,才會有任勞任怨、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老師只有熱愛、尊重學生,才會關心學生的成長。其次,要對教育事業有深刻的理解。教育起著傳播人類文明的重要作用,沒有教育,人類就無法前進。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項長期工程,不可能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因此,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勢必會使教育誤入歧途。教育工作是培養未來的建設者的,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須立足現實,著眼於未來。第三,要作風正派,待人以誠為貴,交往數信為最。寬以待人,嚴以律己。具備了以上三點素質,教師道德品質之燈便高懸於講台之上,浩然之氣便充塞天地之間,就會產生無窮力量。
再說「才」。有德尚需有才。作為一名教師,要有一口好的普通話、一手好板書、一副好口才、一筆好文章、一套好方法。知識的海洋浩瀚無邊,點點滴滴都要通過教師之口緩緩流進學生的心田。每一個教師都要力爭做到出口成章,下筆成文。說和寫是教師的「絕活」、「硬功」。教師還要善於組織管理學生。一個不會管理的教師,就無教學效率可言,就更談不上高效了。
第三說「學」。衡量教師合格與否,「學問」很要緊。一個具有豐富的學識水平、嚴謹篤學、專業精深的教師才能贏得學生及家長的尊敬,也才能激勵學生刻苦攀登科學高峰。很難設想一個不學無術、胸無點墨的教師能夠勝任培養下一代的工作。大量的事實證明,現代的學生不喜歡那種古板、單一的教師,而是喜歡那些學識淵博,而且興趣廣泛多才多藝的教師。教師學識淵博,才會被學生信服。上課講得清楚,學生明白,對學生而言,無疑是一種收獲,而教師良好的、淵博的學識功底,則會使教師處處顯示出智慧與靈氣,讓學生陶醉,獲得享受,感受到心靈的沖擊,這才能使課堂產生迷人的魅力,所以說教師應是好學之人。
最後說「識」。作為教師,對事物的認識應比一般人深刻、正確。教師的工作離不開思考,思考之後要有主見。教師的任務是培養未來的建設者,培養未來的接班人,因此必須具有遠見卓識,教孩子六年要為孩子想六十年,為國家民族想六百年。教師要把教育教學工作置於宏大的歷史、文化背景和時代背景之下。教師是做人的工作的,面對不同特點的青少年,教師要「知人」,尤其對那些在別人眼中是「差生」的學生,教師應充分調動他們上進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自信心,挖掘其潛力,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動輒訓斥學生,諷刺挖苦學生,對學生前途妄下斷語是目光短淺的表現;善於從學生身上找閃光點,才是智慧的表現。
「德、才、學、識」構成了教師的人格大廈。不具備這幾方面的素質,就不可能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在學生心目中,每一個教師都有管理學生的權力,因此,學生基本上是服從教師管理的。但是教師必須明白,權力的作用畢竟是有限的。為什麼會發生學生不聽話,甚至與教師吵架的現象呢?根本原因就是學生也是人。學生有自尊心,有人格。當教師不尊重學生的自尊心和人格的時候,學生自然會產生反抗情緒。我們發現,凡是學生敬愛的教師,都具備熱愛學生的品質,都具有較淵博的知識和較高超教學藝術。這樣的教師待人平等,不諷刺挖苦學生,不動輒叫家長,而是用崇高的精神品質去感化學生,身教在先,言教於後。學生的心也是肉長的,只要教師火熱的心能溫暖融化學生的心,只要兩顆誠摯的心息息相通,學生必定會被教師所折服。這就是教師的人格魅力。
教師對學生的關心與熱愛,學生對老師的敬佩與愛戴,是產生師生情感的源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不斷提高自身人格修養,這是教師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對教師的要求。作為一名新世紀的人民教師應該加強以師德為核心的全面修養,做一名優秀的師德高尚的教師。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寫就輝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