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家訪敘事
1. 家訪心得(一千字作文)
家訪,這個詞都很熟悉。那一說到「家訪」人人害怕。
做賊心虛?哦,不是。
我想就連再好的學生,表面上很高興但心裡也很害怕家訪的,生怕老師說到自己半點壞處,心裡難堪。成績、紀律差的學生就更不用提了,老師到家裡采訪時,不是躲在家裡不敢出來就是早跑沒影了。
為什麼家訪會令人害怕到這程度呢?又為什麼學校要組織老師們去學生家裡采訪呢?
是招待客人嗎?是看家裡條件嗎?是無聊嗎?是擔心嗎?我想都不是。有些老師說是了解情況。
了解情況難道家長、老師就應該把所有的「丑」事全告訴對方嗎?難道就不能給你們的孩子一些尊嚴嗎?
家訪?本來應該是件快樂、高興的事情,可是怎麼現在變得讓學生們憂傷,家長們擔憂呢?
我有些討厭家訪,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做到半點不缺,就連家長、老師們也不可能做到的。
老師們,能否聽聽我們的心聲,聽聽我的心聲:你們常常教我們知識,累了也絕不會說出半點苦字。可是我們成績好了,你們有時候會有鼓勵和獎勵;成績一降,就會批評和布置更多的作業,那我們寧願不要這些再大的獎勵。親愛的老師們,我知道,以前是沒有考試的,但不知從什麼時候考試開始了,成績原本是知識的容量,但我想問問你們,為什麼要用成績、排名來作為批評、懲罰、獎勵、表揚的目標呢?難道更多的壓力就會使學生們的成績都好起來嗎?
這也是學生們害怕家訪的原因之一吧!
還有些人說,家訪可能會使我們提高點效率吧,會有用的!
可是差生們一聽到家訪就膽戰心驚的,還怎麼可能提高效率呢?
哦,家訪!我已經迫不及待。
哦,家訪!我知道逃不開了。
哦,家訪!令人想都不敢想。
我很是希望家訪快點來臨,我還在想家訪的「內容」是什麼?老師與家長交談的對話是什麼?現在我的心裡迫切,已經忘了許多,我知道想再多都已無用,做個好學生靜靜地等待老師到家裡來采訪,哦,家訪!
一個令人害怕、欣喜、急切的家訪。
老師、家長,能否不讓我們這些學生害怕作業,害怕成績,害怕家訪嗎?
能否讓我們把「哦,家訪」換成「耶!家訪」?
作業、成績、排名、家訪這些原本是我們想看到的,可現在呢?卻成了我們最害怕聽到的詞,看到的東西了!
哦,家訪!
2. 農村小學生家訪記錄
了解學生的生活環境,家長的文化水平,提出對家長的要求
3. 老師說,他明天要到我家家訪。 第一人稱敘述
老師明天來我家家訪
4. 老師,歡迎您到我家來(農村的家)作文
暑假裡的一天,早晨我正在家裡寫作業,外出的爸爸突然殺了個「回馬槍」,說有客人要來。我驚訝地問:「誰呢?」爸爸笑著說:「『是楊老師要來。」我的心裡突然怦怦直跳,楊老師為什麼要來家訪呢,是因為這次期末考試我的成績不好,還是我在學校表現不好,要向爸爸告狀?我一面胡思亂想著,一面開始整理房間。
我左盼右盼,等了好長時間,楊老師終於來了。她滿臉笑容,臉上掛著豆大的汗珠,頭發被風吹得有些凌亂。一踏進門,楊老師就親切地摸摸我的頭。我忍不住想:老師真辛苦啊!這么熱的天還來家訪。剛坐下楊老師便問我:「勁博,作業做得怎麼樣了?」我忐忑不安地把早已准備好的作業交給老師,她仔細檢查我的作業後,點點頭說完成得還不錯,讓我繼續努力。那壓在我心裡的石頭終於落地了,我長長地舒了一口氣。老師還建議我到書店買幾本書,利用暑假多閱讀,增長知識,爭取在閱讀和寫作上有所突破。當然,楊老師還指出了我的缺點,比如作為班長,我在管理上有畏畏縮縮的老毛病,她希望我能在下學期的工作上有所提高。
楊老師又與爸爸媽媽聊了起來。「這么熱的天,為了我家的孩子,你不辭勞累來家訪,真是辛苦。」爸爸說,「楊老師,勁博期末考試的語文成績不是很理想啊!」哎喲!爸爸怎麼會提出這么刁鑽的問題,這時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喉嚨口,真不知道老師會怎麼回答。楊老師說:「這次語文試卷有點難,你的兒子已經考得很不錯了。」我的心裡一陣感激:老師,真是謝謝您。她還鼓勵我繼續努力爭取下次考得更好。爸爸還了解了我在學校的表現,楊老師笑眯眯說:「勁博學習非常地認真,老師每次交給他的任務都能認真地完成,能團結同學,樂於助人,上課能積極發言……」沒想到楊老師講了我那麼多優點,我很不好意思,一下子臉都紅了,可心裡卻美滋滋的。
5. 作文家訪好故事學生角度寫1500
通過各種形成的家訪活動,我們發現不少學生存在學習、情感、交友等心理問題:
1、(學習困惑):初中學生肩負家庭的重託,背負沉重的中考壓力,年齡特點,出現了不少學習困惑、自信不足,情感困擾等心理障礙的學生。如來自農村的我校初三(1)班學生梁某,因家庭困難、家長期望過高與現實成績相差太遠,壓力太大、神精緊張、懼怕考試。
2、(情感困擾):我縣外出務工人員很多,催生出校園「留守學生」這一特殊群體,這一群體占我校學生數有一定的比例,他們在心理、行為、等方面極不穩定,這部分同學因長期與監護人分離,缺乏完整家庭教育和父母的關愛而導致不少心理問題。如七年級學生馬某,擔心與男生交往,而無法集中精力學習。
3、(交友困惑):來自鄉下初二(10)班同學李某從小失去父親,母親改嫁,寄養在經濟本來就不寬裕的大伯家裡,造成他性格內向,自卑心理很強,語言等行為習慣與其他同學相比差異很大,作為優生的他學習成績曾一度下滑。不願與別人交友。
二、案例主題:
走進學生家庭、關愛學生成長,家訪工作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我校以家訪工作為突破口,從不同角度做好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消除學生焦慮、厭學、自卑的不良情緒,為學生健康成長營造出一個良好的思想氛圍,從而把我校打造成為和諧舒心的陽光校園。
三、案例分析:
當今社會處於轉型期,中學生心理問題日益暴露出來,老師面對外面的世界覺得眼花繚亂,各種煩惱、矛盾紛紛出現。我們在平時的工作中,經常感到枯燥的德育教育、思想工作已經力不從心,在很多事情上,學生的違紀帶有一種故意的心態,他們也知道那樣做不對,但有的不由自主的去做了,很多學生的違紀就是屬於「明知故犯」的;與此同時,老師的不當的教學行為經常使學生造成很大的傷害,從而引發了學生的心理困擾。尤其是隨著素質教育全面鋪開和深化,走進學生家庭、關愛學生成長、加強對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6. 貧困生家訪內容內容怎麼寫
貧困生家訪記錄二
4月20日下午,星期六,按照之前的約定,我們一行4個人騎著自行車如期進行了家訪。對於初出茅廬的我們來講,第一次家訪格外顯得意義重大。對於我們,自己是實習老師,經驗不夠豐富,閱歷不夠資深,或許無法按照計劃順利進行家訪,無法給他們足夠的指導;對於家長,早已認定我們是孩子的老師,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職業道德力量深深地紮根於他們的內心,農村孩子的家長表現得尤為明顯。
到了學生家裡,我們得到了家長熱情的招待。本聽說孩子的爸爸是沒有時間跟我們見面的,但是一聽到我們要上門家訪,他也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接待我們。家長重視孩子的學習成長可見一斑。經過聊天,我發現在教育管理孩子方面,父親和母親存在著教育觀念的代溝。父親的文化水平較高,但是經營著廠子,終日奔波忙碌,撐起一個家的經濟收入。父親總是認為孩子可以學習成績不好,但是道德品行不能出現問題,總擔心自己的孩子在校惹是生非。而母親雖然沒有什麼文化水平,卻很通情達理,盡自己所能悉心教育孩子。與父親不同的是,母親認為自己的孩子也是很優秀的,在家乖巧聽話,懂事孝順,經常給予孩子鼓勵,而不是打擊孩子上進的信心。
其實我們要家訪的這個孩子確實表現不錯,成績位於中上水平,表現良好,有禮貌,積極配合老師,經常參加學校活動。綜合來講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孩子。但是我認為這個孩子應該有更大的提升空間,家訪的目的恰恰是為了家校合作,一起幫助孩子成長,無論是在學習成績方面還是在品性道德方面。
對於農村的孩子來講,他們的父母難免會在文化水平方面有欠缺,影響著孩子能夠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正是因為如此,才顯得我們的到來具有現實意義。母親一直認為孩子玩電腦是有害無益的,即使是老師布置作業讓孩子用電腦搜集資料,她也不敢置信,說什麼老師怎麼會教孩子回家玩電腦呢。或許,這位母親不知道現在是一個信息化的時代了,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改變了現代人的學習方式、生活方式,我們同住地球村,坐在家裡足不出戶就能了解世界每天發生的大事。後來,我們糾正了他的認識誤區。適當的玩電腦對於孩子的學習成長也是有好處的,一來在孩子結束了忙碌的一周學習之後可以休息放鬆,勞逸結合,有益於身心健康;二來為孩子接觸,了解外面的世界打開了一扇窗口。但是要注意孩子沉溺網路游戲,瀏覽不良網頁的問題,家長要適時適地的教育管理。家長聽完後也恍然大悟,茅塞頓開,感觸頗多,對於家庭教育,表示他們又長進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