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師生關系
① 有關師生關系的名言
1) 用真誠的心感動學生,用真摯的情激勵學生。
2) 用耐心教育學生,用愛心關愛學生,用信心激勵學生。
3) 就像陽光普照每個角落,就像雨點滋潤每棵小苗。
4) 真誠對待每個孩子,將愛融入每個孩子心中。
5) 駐守青春渡口的我,最大的責任和幸福就是把你們送到理想的彼岸。
6) 師愛是冬的暖陽,是春的芬香,是夏的清涼,是秋的收獲。
7) 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熱愛所有的孩子是神聖。
8) 鼓勵是靈魂的氧氣,要給足學生充足的氧氣,讓他們自由地呼吸。
9) 教師的胸懷是每一個稚嫩心靈停靠的港灣。
10) 盡心,盡職,打造和諧的班級氛圍;努力,致力,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
11) 只要將愛的種子播種在學生的心田裡,世界才更加美麗。
12) 用耐心去教育,用愛心去呵護,用信心去培育。
13) 每個學生都是一本精妙的書,每翻一次都會有不同的收獲。
14) 每個孩子都是天上最閃亮的星星,老師就擁有這無限的星空。
15) 用欣賞的目光關注孩子,用誠摯的贊美鼓勵孩子
② 師生關系之間的美好語段
拖堂 是我們學生最反感的一件事,但我們學校的老師,都是當地的響當當的「頂尖人物」。他們的教學個性鮮明,個人魅力十足,就連拖堂也匠心獨具,他們拖出了師生之間的和諧,也拖出了師生之間的友誼。
只有紙筆,才能記載永恆的歷史;只有歲月,才能讀懂那濃濃的師生之間。
是她,在我哭泣時給我安慰;是他,在我氣餒時給我鼓勵;是他們,在我生病時給我關懷;是她們,在我生氣時逗我大笑;也是他們,在我開心時和我一起分享……有時候,我會覺得我是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為,我有那麼多好老師陪在我身旁。
師生之間,傳遞著的是知識的火花,智慧的金鑰匙;師生之間,傳遞著的是默默的呵護,無私的奉獻;師生之間,傳遞著的是虔誠的敬重,太多的感激。 人性中許多美好而閃光的情感在師生之間得以體現,許多樸素卻動人的鏡頭在師生之間悄然上演。
難忘一幅畫面:簡陋的教室內,一排排破舊卻被擺放得很整齊的桌子,孩子們的臉蛋大多都臟兮兮的,但他們仰著臉,清澈的眼神叫人無法忽視:似乎帶著沉重,隱忍的難過、自責和無言的感動,而他們的老師,正站在講台旁,背著自己在襁褓中自己的孩子,手捧著書本,平靜地講著課。照片沒有照到她的正面,但我猜她應該是個平凡卻動人的美麗女子。照片旁的文字解說是:「那天,老師這樣來上課了,我們心裡也都不好受。」膠片定格住了這師生之間的美麗畫面,在這幅照片中,我看到了一個普通教師的責任心,我看到了孩子們純潔善良的心,我看到了師生之間樸素動人的情誼。
煮一杯清茗,他們便能侃侃而談,上及天文地理,下及國際之事,他們談人生、談夢想、談未來;撐一隻小船,他們便能泛舟游湖,談李白杜甫,談狂生,談古朝舊都,指點江山。他們既是師生之間,也是朋友關系。
③ 政治試題學習安徽最美老師,建設和諧師生關系,最美教師朱長海有哪些品德
一個人有了超越物質層面的精神追求,必有一簇理想的火在胸膛燃燒,必有一種奉獻的力量在心中澎湃。
朱長海,就是這樣一個有著崇高追求的人。
他每天幾乎24小時「粘」著學生,陪學生打球,幫學生跑腿,看學生自習,當學生「保鏢」……學生說,他像天空一樣寬廣,像大海一樣遼闊。
他靠一支粉筆走上省里比賽,斬獲多項教學獎項;無論是誰,無論什麼困難,他都會伸出熱情的雙手……同事說,他像大哥一樣忠厚,像雷鋒一樣熱心。
他常年忘我工作,37歲的年紀卻是73歲的體質。為了學生,為了工作,他曾3次在校園暈倒,口袋裡常年裝著葯……家人說,他總是想著別人,忘了自己。
朱長海離世後這些天,人們說起他時,聲音依舊哽咽,眼睛依舊濕潤。他短暫的一生留下了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他用朴實的言行詮釋了人生的真諦。
朱長海,矗起師的豐碑。臨終時,他一句話也沒有留下,但以行動回答了人生的重大課題:一個老師應給學生留下什麼樣的背影,一個公民應給社會留下什麼樣的形象,一名共產黨員應給時代留下什麼樣的印記。
危急關頭,他獻出了寶貴生命
朱長海生命中的最後12小時,是從5月27日的中午12點開始。
此時,剛剛從學校食堂填飽肚子的朱長海,跟往常一樣,緩緩地踱著方步,走到九三一班門後。他是這個班的班主任,學生喊他「老班」。
只要「老班」一站在班門口「偷窺」,孩子們背後都長了眼睛,瞬間腰桿挺直,哪怕是中午課余時間。
從不午休的他照常去「看班」,剛踏進教室門,一張紙條遞了上來:我對不起老師,對不起父母,我不讀書了。震驚的朱長海不動聲色,轉身離開教室,緊走幾步到教室外十米開外,打給該生父母的電話已經接通。朱長海言簡意賅,迅速告之此事,一起多方打聽,保持及時聯系,下午共同尋找。
掛了電話,體重200多斤的朱長海,敏捷矯健地騎上摩托,風馳電掣般地駛向鎮上的網吧。在班裡同學不解的目光里,一溜煙地消失了。「『老班』今天怎麼先閃了,快中考了,對我們這么『高抬貴手』?噢耶——」班裡有些調皮的男生打趣歡呼。他們沒有想到,這是最後一次見他們的「老班」。
在鎮里網吧,沒有看到熟悉的面孔。朱長海在金集鎮街頭開展了「地毯式」的巡街,火辣的太陽烘烤著大地,他心急如焚。汗水模糊雙眼,頻繁地滴落進匆匆的腳步。下午2點10分,是金集中學老師集中簽到的時間,朱長海向校領導請了假,他要去天長市找出走的學生。他與家長相約在校門口見面,一同前往天長市。
在天長市的車站、網吧、公園、商場、大街小巷,人們看到三個「家長」,正在焦急而慌張地尋找出走的孩子。
大海撈針。朱長海不停地打電話,接電話,不放過任何一條可能與這個學生有關的信息。他擔心孩子坐車離開天長,就去汽車站門口把守,並想方設法看到了車站的監控錄像。孩子並沒有離開天長,三人都覺得孩子仍在金集鎮。
打道回府,到達金集鎮已是傍晚5點30分。朱長海回到班級尋找突破口。當時,有一部分同學在班裡上晚自習。事已至此,他不得不向班裡的其他學生打聽,學生的安全遠遠高於這件事帶給學生的負面影響。他找上晚自習的每個同學談話,得到一條極有價值的線索,該同學極可能在另一名同學家裡。
晚上10點,他和家長一起來到那裡。三層小樓,窗戶透出昏暗的燈光。
經過10多小時的尋找,這里,成為該生唯一所在的地方。果不其然,在三樓朱長海看到該生,他終於暗暗鬆了一口氣,耐心細致地勸該生回家。
而就在該生同意跟朱老師一起回去的時刻,她突然往窗外跳去,朱長海縱身一躍,沖上去一把抓住她,不幸雙雙墜樓……
朱長海用身體托住了學生,他自己卻重重地砸在地上,頓時滿臉是血。落在他身上的學生得救了。
用最快的速度,朱長海被到送到天長市中醫院搶救,四個壯漢也按不住因劇痛而掙扎的他,以至於無法順利做CT。他不停地喊口渴,不停地喊媽媽,聲音越來越弱,越來越弱……
夜裡12點,朱長海的手涼了。
聞訊趕來的妻子龔媛沖進搶救室,看到的心電圖機屏幕是一條直線。她一直握著他的手,不停地說:你快醒醒,你怎麼摔了?你怎麼只穿了一隻鞋?
從得知學生出走的中午12點,到離世的夜裡12點,朱長海滴水未進,沒有片刻休息,也沒有留下片言只語。
呼嘯的急救車,四次從學校把他接走
在金集鎮,所有的老百姓都知道朱長海老師,所有的家長都希望他能做孩子的老師。
朱長海「出名」有很多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醫院急救車的呼嘯而至。百姓在街口急切地張望,相互詢問:是不是朱老師又暈倒了?
到金集中學的急救車,有四次都是為了青年教師朱長海而來。前三次有來有往,最後一次朱長海被留在醫院。
2000年,朱長海走進金集中學,此時的他身材魁梧,意氣風發。 「學校離家近,可以照顧年邁的父母。 」這是他選擇金集中學的初衷。
當他正式走上講台,他發現他自己就像一個陀螺,沒有人提鞭,但是他像內置了小馬達,永遠不斷電,為學生而時刻高速旋轉。
校長何沛說,朱長海老師對工作,精神頭大得很,並且很有頭腦。
2001年,他第一次正式做班主任,接手一個剛剛重組的初三畢業班,校領導想試試他,往他身上壓擔子,既是想保護他的工作熱情,又想看看他是不是真的有本事。
朱長海沒想那麼多,他既興奮又「壓力山大」。他要乾的第一件事,是要在全校搞軍訓,要同學們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這在金集中學,是「大姑娘上花轎——頭一次」。他自任「總指揮」,從策劃到組織,從陪練到閱兵,金集中學像模像樣地上演校史上的軍訓「首秀」。軍訓很順利,沒有一個學生暈倒,但朱長海卻暈倒在最後一天的閱兵儀式上。
一群學生哭成一片,抬著昏迷的朱長海,像抬著一面旗幟。急救車第一次打破了小鎮的寧靜,老百姓說,剛來的那個老師,別看塊頭大,身體有點「瓤」。
2002年,他被查出來膽結石,疼的時候死去活來,醫生叫他早點動手術。他當時剛剛擔任初一重點班的班主任,幾乎每天24小時和學生待在一起。他想等到放假再說,有次半夜發作,疼得扭曲了身體,正好有同事看見打了120,被送到醫院強制手術後,他也強制要出院。
出院第三天,他披著軍大衣,掛著點滴瓶,出現在教室門口。 「他自己拿著個撐衣桿,把點滴瓶掛在上面,等他上課時,他就把瓶子掛在教室的門框上。我們都看傻了。 」學生裘立志說。
那個場景,在學生心中定格成一幅最美的畫。
第三次急救車,如果再遲來半個小時,朱長海就會被生生地疼死。
2007年5月18日半夜,住在學生宿舍值班的朱長海,急性胰腺炎發作,疼得大汗淋漓,硬是撐到天亮。等學生們醒來後,他才打電話叫來了120,被送到天長市醫院急救,第二天轉院到南京軍區總院治療,從鬼門關「撿」了條命。
術後,醫生一再囑咐他要靜養至少六個月,但是兩個月後,校園里又出現了他胖胖的身影。
金集鎮的老百姓看到朱長海,都會湊到跟前,囑咐他要愛惜身體。但也有人不理解,認為他在賣命出風頭……
「看到你們走在校園里,我的病就會好得快一些,你們就是我的葯。 」朱長海在他的班級這樣「表白」。
常年高強度超負荷的工作,天天透支他37歲的身體,早早就「警示」他要愛惜自己的身體,但他眼裡心裡都沒有自己。
在朱長海的辦公桌上,沒有來得及開封的胃葯擺在上面,感冒葯、消炎葯、潤喉片等一應俱全。工作筆記在5月26日戛然而止,厚厚的未完待續和沒有批閱的試卷,還在等待著朱長海的到來。
窗外,香樟樹迎風搖擺,喧囂親切;藍天下白雲朵朵,悠長美好;彷彿一切都沒有發生過,如果一切沒有發生過,那是多麼多麼多麼美好。
一個都不能少,每個學生都是他的牽掛
朱長海把他的全部心思和時間都給了學生。
2002年,他是跟班的班主任。他對班裡所有的同學要求都很嚴格,要求他們無論是上課還是課下,都要講普通話。
當時他們班,成為別的班級嘲笑的「另類」:「農村人講城裡話,說城裡話就能成為城裡人了嗎? 」有學生退縮了,朱長海鐵腕管理,必須說普通話,不能討價還價,要不然不準回家,不準吃飯,不準去玩……
後來,所有的學生都說出一口標準的普通話。後來,他們班級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考上好高中,離開了小鎮。後來,他們班的學生,都在各自人生道路上,走得更遠,飛得更高。
在學生韓曉輝的腦海里,大嗓門的朱老班在講台上很嚴厲,卻也很煽情,「五大三粗的『老班』,一到放寒暑假就特別矯情特別膩味,初一放寒假的前一天,他在講台上說,好想我們,會在假期里去每個同學家看我們。 」學生韓曉輝說,當時身上雞皮疙瘩都起來了,心裡卻真的好溫暖。
事實上,寒假裡,朱老師真的跑遍了所有的學生家。一天晚上快十點,韓曉輝一個人在家,有點寂寞了,然後大門被拍得嘭嘭直響,他以為父母回家了,一開門,是凍得滿臉打皺的朱老師。
「連口水也沒喝,連坐都沒坐,就站在門口,問了我一些寒假裡的事情,又接著跑下個同學家。 」韓曉輝說,當時門外寒風凜冽,伸手不見五指。
朱老師像一盞燈一樣,照亮和溫暖了學生的天空。
萬筱筱現在是天長一小的老師,陽光活潑的她,在初中時是一個內向膽小的姑娘。當時她和班裡的孫永艷跑步跑得最快,瘦弱矮小的她倆成為班級參加學校運動會的「種子選手」。
每天傍晚兩人練跑步時,朱長海氣喘吁吁地跟在她倆身後陪練。 「你能想像一個200多斤的人,已被我們落下很遠,硬撐著在你身後嘶喊著加油,那樣的場景又搞笑又勵志嗎? 」萬筱筱眼睛濕了。
初一的女同學,大多都是既想要表現又害怕出醜。萬筱筱有次在班上唱歌,聲音越來越小,頭越來越低。 「我都快要哭了,唱不下去了,但越是艱難,朱老師越注視著我,用眼神鼓勵我要堅持。 」
萬筱筱完整地唱完一整首歌曲,甚至還博得了稀稀拉拉的掌聲。朱老師鼓得最「諂媚」,舉起雙手湊到頭頂上為她「難聽」的歌聲鼓掌。
周國平在同學眼中,是個以打架出名的小混混,孤僻暴躁、獨來獨往,成績全班倒數第一。可同學不解,為什麼朱老師非常喜歡他,他和班裡其他三位同學,當時整天吃住在朱長海的單身宿舍。下了晚自習,四個學生還要去朱老師宿舍看書加餐。朱長海就不睡覺陪著,笑眯眯地坐在那裡陪著他們。
有一次,一個社會上小痞子來學校打周國平,朱長海聞訊後一下子沖上去,一把將周國平拉在身後,大聲喝道:「你要干什麼?! 」被護在身後的周國平第一次想要流淚。
他不想再混了,他感受到了某種力量。後來,周國平和其他學生一樣,順利地考上了高中,考上了大學,開啟了因奮斗而明媚的人生。
「在他那兒,我第一次被關注,第一次被關心,第一次被感動,在他那兒,我學會了善良,懂得了愛,怎麼樣才是真爺們。我是班裡倒數第一,他從沒放棄過我,我只能前行。 」周國平說。
現如今,當年青澀的初中生,都已為自己的人生而打拚,帶著朱長海給予的溫暖和力量,拔節成長,不辜負老師最初的期望。
朱老師走後,周國平兩次夢到朱老班,質問老班為什麼不等他混出樣子,就急匆匆走了?為什麼不能多愛自己一些,回到家鄉到哪才能找他最想見的人?為什麼胖胖的你第一次食言,不是說好到2015年春節,他們班所有同學到老班家開十周年的同學會嗎?
16本榮譽證書,記錄著他的平凡而又不平凡
桌子上擺滿了榮譽證書,很多都只是一張薄薄的紙,沒有鮮紅炫目的紅色外殼,像極了朱長海的為學和為人。
16本榮譽證書,「模範教師「、「師德標兵」、「教學能手」都在告訴人們,他是一個什麼樣的教師。
2003年,朱長海參加安徽省政治課評優,面對來自全省各地的教學尖兵,出身鎮級中學、也沒有多媒體等現代教具,初出茅廬的他用一隻粉筆和滿腔熱情,征服了現場所有挑剔的評委,最後榮獲二等獎。
賽後,安慶、巢湖、蕪湖三個市級學校的評委,都向他伸出「橄欖枝」,並保證如果在他們學校教書,待遇是他在農村中學的好幾倍。
朱長海很興奮很欣慰,比得了第一名還高興,自己得到了極大的鼓舞,但是他當時就謝絕了他們。 「有一萬條理由離開,但只有一條理由就把自己留下,我的根在這里。 」
朱長海上課,學生生怕漏掉任何一句話。他幽默風趣,視野開闊,分析國內外的時政要事,讓學生徹底「粉」上政治課,愛上政治課。
有一次,班裡同學們月考沒考好,士氣低落。朱長海為了鼓勵大家,決定留著鬍子跟大家一起奮斗,「要用鬍子見證同學們的成長成熟。 」後來,盡管生活中形象糟糕,有損「校容」,他卻給學生留下了師生同舟共濟、共度難關最美好的模樣。「你們要聽話好學,我就是『喜羊羊』;要是不聽話不守紀律,那我就是『灰太狼』。 」朱長海總是跟現在所帶的金集中學九三一班同學開玩笑。在金集中學,沒有學生不喜歡朱老師,也沒有學生不怕朱老師。
因為金集中學有了朱長海,誕生很多歷史上的「第一次」。第一次有了「校園之聲」廣播站,第一次組建了學生籃球隊——「雛鷹」籃球隊,第一次有了寄宿制教學試驗班……
校園處處洋溢著青春的活力。朱長海所擔任的團總支,也先後獲得安徽省「紅旗團支部」和滁州市「先進團支部」等榮譽。
「愛環助學」活動,是朱長海一手操辦起來的。 8年前,朱長海組建了一支16人的「愛環助學小組」,建立「愛環助學賬目」和「愛環助學獎學金」。 「愛環助學」辦公室堆放著「愛環助學天使」所收集的各種廢舊物品,收繳、登記、集中、分揀、裝運、兌換等各項工作井然有序。
8年間,活動共收集有價值的廢舊物品15000多公斤,籌集「愛環助學」資金近兩萬元,發放15次,資助學生達225人次。如今,在學生的眼裡,廢紙、塑料袋、易拉罐、廢銅爛鐵都成了可愛之物,既愛護了環境,又力所能及地奉獻了愛心。
待人好,這已經成了他的習慣
朱長海工作14年,只跟學校提出過一項「個人」要求,他寫信給校長希望能有一間住房。這間住房,不是為自己而要的,是為了同事佘煥華而提出來的。
「我並不知道朱長海寫信給校長,幫我要房子結婚,是後來校長無意間告訴我的。 」佘煥華說。朱長海比余煥華早一年來到金集中學,他們是工作上的好搭檔,生活中的好兄弟。
無言,卻有力。佘煥華懂得朱長海對學生的好,對朋友的好,他見證了並懂得朱長海與龔媛之間的好。
當初,比龔老師大7歲的朱長海,第一眼就看上了剛走進金集中學的小龔老師。後來,胖胖的、貧寒的、眼小的、年長的、大嗓門的朱長海,還真贏得了小龔老師的芳心。 「我圖他人好。 」小龔不顧家人朋友的反對,決然嫁給朱長海。
沒有婚房,朱長海打算把有裂紋的東牆重新壘起來,再粉刷粉刷迎接新人新生活。那天,晚上下自習後,正當朱長海捲起袖子准備在夜裡大幹特干時,班裡的男生一起涌過來「送大禮」,一起捲起袖子,搬磚的搬磚,攪水泥的攪水泥,幹得熱火朝天,剛到半夜,朱老班的新房就完工了。
沒有聘禮,朱長海愁腸百轉,「沒膽」更「沒臉」到未來老丈人家去提親。校長何沛「主動請纓」,顛兒顛兒跑到龔家,拍著胸脯跟龔老爹保證,他女兒嫁給朱長海錯不了,朱長海要是個白眼狼兒,以後就拿他是問。
沒有車隊,2004年隆冬,一場簡朴的,甚至有點寒酸的婚禮,在金集中學舉行。所有人都看到朱長海顫抖的雙手,幫妻子戴上結婚戒指,龔媛幸福得像花兒一樣。只有妻子知道,那是朱長海傾盡自己所有積蓄——一千元,給她買的戒指。
婚禮上所有的人都祝福他們早生貴子。 28歲的朱長海,在農村早已是大齡男青年,像他那個年紀的老師,有的孩子早都可以打醬油了。
一直到婚後第五年,朱家才盼來了龔媛懷孕的喜訊。因為,朱長海對當時還只有21歲的新婚妻子說,我不催你,你年齡太小,剛剛走出大學校門走上講台,我想你更願意等兩年再生寶寶。
「現在只要一聽到摩托車鎖車『叮叮』的聲音,我就覺得朱老師回來了,禁不住朝他辦公室的方向望去。 」同事儲揚說。儲揚也是一名政治老師,是朱長海的「徒弟」。
去年,朱長海帶著她去參加天長市的教學比賽,緊張的儲揚一點都不自信,恰巧剛到天長市,她的手機就被偷了。朱長海一邊陪著她辦卡,買手機,一邊充當她的助手。在他們共同的努力下,比賽獲得了二等獎。
家住在天長市的儲揚,還沒有來得及感謝他,朱長海就獨自一人急著回到金集。緊接著,儲揚的新手機上,其他同事恭喜她的簡訊聲接踵而至。 「我得獎,他比我高興,迫不及待群發了所有同事。 」
他對人好,無論什麼人,無論什麼事,無論什麼點,已經成為他的習慣,成為他的人生。
他長年以校為家,現在可以「歇」在家裡了
6月9日,71歲的父親朱玉桃,又來看兒子了。朱長海就葬在離家門只有200多米的小坡上。在益民村,朱老爹家三間低矮的房屋,遠離寬闊的馬路和熱鬧的中心村,孤獨地佇立在田野中。
田埂上,留下一道道當日大雨出殯時的車輪印跡,在焦澗水庫岸邊戛然而止,像37歲的生命,急促的時間留下太多生命中的遺憾。
朱老爹坐在新墓前,高大粗壯的白楊樹,被風吹得嘩嘩作響。 「你半夜來家修的屋頂,再也不漏雨水了。 」朱老爹低聲與兒子嘮上了。上個月,朱長海夜騎摩托車回到老家,趁著月光把東邊漏雨的房頂修好。
這么多年來,朱長海的父母早已習慣兒子夜行回家。打2000年上班開始,從學校到家的路程不到5公里,朱長海都是在夜裡擠出時間回家。
「長海是個孝順的孩子,家裡的千斤擔,長海擔了七百斤。」朱老爹說。1997年,參加完高考的朱長海,收到了黃山高等專科學校的錄取通知書。當時,讀師范分配工作,意味著成為一名令人尊敬的教師。可朱長海要去上海打工,他心裡不願增加父母的經濟負擔。
無論誰勸都不聽,最後母親以絕食相逼,把朱長海逼進大學校門。
在大學校園里,沒有太多人注意老實憨厚的他。直到一次,有人找到學校來,說一個叫朱長海的同學,在校外的河邊救了他們家的孩子。老師和同學們才知道,一直高燒不退的朱長海,是在河裡的冷水裡泡了好長時間,救了好幾個溺水的小孩。
大學畢業後,朱長海選擇離家最近的金集中學當教師。自從上班以來,他就沒有充分的睡眠,每晚都是夜裡十二點,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為了不擾了家人的清夢,他就在卧室外搭了個小床,踮著腳尖倒頭就睡。
妻子龔媛說,朱長海你當你真是孫悟空嗎,你能分幾個身,能分給我和兒子一個?雖是怪嗔,裡面有理解也有抱怨。
每個周六的早晨,是兒子朱雲朗最開心最珍貴的時刻。 「爸爸不準起床,媽媽不準起床,我來給你們講個故事!」兒子唱啊跳啊瘋啊,高興得不知道怎麼形容。因為爸爸只有在這一天,不對,只有在這一天的這個早晨屬於孩子和他的媽媽。
妻子理解,但年幼的兒子對爸爸意見很大。哪個孩子願意自己的爸爸,整天和別人的孩子粘在一起,卻不陪他?他喜歡別人家的爸爸,羨慕別人被爸爸扛在肩頭。 「媽媽,為什麼別的老師爸爸,可以天天陪孩子玩,為什麼我總是見不到我的爸爸?
有一次,他又在夢里看到爸爸,甜甜地笑了。這個甜美的夢笑,恰巧被滿眼慈愛的爸爸捕捉到,父子倆同時笑了,一個在夢里,一個在夢外。
朱長海在事業的道路上爬坡,他總覺得上了坡過了這坎兒,就有時間回報親人陪伴家人了。他總覺得時間還有很多,等帶完這一屆學生,幫助學生把握人生關鍵時刻,以後還有日子能在父母膝前盡孝。他總覺得會有機會容他緩一緩,他就能騰出手多抱一抱他的孩子,他的心頭肉。
在家裡。朱長海總是自嘲自己是「米其林「,身材太胖買不到合身的衣服,一年四季只有兩套西服,身上的幾件衣服穿了七八年,卻不斷地督促妻子不要當「黃臉婆」而購置新衣。
長海總是強調自己不愛吃葷菜,只能吃素菜,筷子從不伸向飯桌的葷菜。只有當妻子強迫他吃葷時,他才佯裝挺生氣又無奈,卻津津有味地品嘗,想掩飾都掩飾不了。
無論到哪出差,長海的口袋裡只留夠回家的車費,給父母買入口即化的糕點,給妻子在專賣店買衣服,給兒子買鎮上沒有見過的玩具……
搬進了新房子,妻子考上了編制,兒子上了幼兒園,朱長海一家的日子,可以稍稍喘口氣,可是朱長海卻走了。
朱長海走後,龔媛的眼淚沒有斷過。每天,她站在遺像前,給亡夫點燃一支香煙,那是生前朱長海從不捨得買的好煙,這也是朱長海唯一的愛好,一天一包十元的香煙幾乎是他唯一的個人花銷。
她一邊點煙,一邊和照片上的他拉起家常:「我一直沒有跟你說,跟著你十年,你從來都是好老公,我嫁給你,值! 」
天天披星戴月,天天以校為家的朱長海老師,終於可以「歇」在家裡,與妻兒相守,與父母相伴……
④ 簡述良好的師生關系的內涵
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結成的相互關系,包括彼此所處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對待的態度等。師生關系既受教育活動規律的制約,又是一定歷史階段社會關系的反映。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提高學校教育質量的保證,也是社會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新型師生關系應該是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動中是民主的、在相處的氛圍上是和諧的.
⑤ 良好的師生關系應該是怎樣的
良好的師生抄關系應該是教師和學襲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動中是民主的、在相處的氛圍上是和諧的。它的核心是師生心理相容,心靈的互相接納,形成師生至愛的、真摯的情感關系。它的宗旨是本著學生自主性精神,使他們的人格得到充分發展。
良好的師生關系應該體現在:一方面,學生在與教師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發展自己,獲得成就感與生命價值的體驗,獲得人際關系的積極實踐,逐步完成自由個性和健康人格的確立;另一方面,教師通過教育教學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嚴,感受到心靈成長的愉悅。
(5)最美師生關系擴展閱讀:
良好的師生關系構建:生活中教師為學生創造和睦、寬松的環境,學生才會信任教師,才會向教師敞開心扉,才會樂於向教師說出真情實感,才會把教師當作朋友。親師指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學生接受教師教育的前提,這一點與現代教育觀念是共同的。教育是一門藝術,對待師生關系,教師和學生都應該採取積極的態度,正確理解民主、平等的內涵。
⑥ 最佳的師生關系應是如何
師生關系的質量是極其重要的。實際上,它比教師在教什麼,怎麼教或在努力教誰更重要。只有當師生關系良好時,學生才會獲得解放自由地學習。他們不需要花費時間來構思反抗的對策或努力瞞騙布置任務者和執行紀律者。如果教師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系,他們不必從一種角色轉換到另一種角色,扮演嚴的厲的操練教官,假裝有能力而沒人性。如果師生關系很糟,教師會發現即使傑出的教學技巧也沒用。接著我就來談談自己的看法,好師生關系有以下幾方面:
一、 公開和透明。所謂的公開和透明,就要雙方都敢於直接誠實的面對對方。遇事都要彼此說說自己的想法。這一點我特別的在意。
二、 關心。所謂關心,就是雙方都知道自己受對方重視。
三、 獨立。這使得學生各方面都可以成長和發展各自的獨特性,創造力和個性。
⑦ 請描述一下你理想中的師生關系是什麼樣子。
理想師生關系也就是新型師生關系。
現代教育中的尊師就是尊重教師,尊重教師的勞動和教師的人格與尊嚴,對教師要有禮貌,了解和認識教師工作的意義,理解教師的意願和心情,主動支持和協助教師工作,虛心接受教師的指導。
愛生就是愛護學生,它是教師熱愛教育事業的重要體現,是教師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感情基礎,是教師的基本道德要求,也是培養學生熱愛他人、熱愛集體的道德情感基礎。
尊師與愛生是相互促進的兩個方面。教師通過對學生的尊重和關愛換取學生發自內心的尊敬和信賴,而這種尊敬和信賴又可激發教師更加努力地工作,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心理氣氛和學習條件。愛生是尊師的重要前提,尊師是愛生的必然結果。
(7)最美師生關系擴展閱讀
新型師生關系的特點
1、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師生關系活動中是民主的、在相處的氛圍上是和諧的。
2、師生心理相容,心靈的互相接納,形成師生至愛的、真摯的情感關系。
3、學生自主性精神,使他們的人格得到充分發展。
4、學生在與教師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發展自己,獲得成就感與生命價值的體驗,獲得人際關系的積極實踐,逐步完成自由個性和健康人格的確立
5、另一方面,教師通過教育教學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嚴,感受到心靈成長的愉悅。
⑧ 最理想的師生關系是什麼
我覺得最理想的師生關系是:「誰也不用討好誰」。老師按照本學科的規律特點,把課上好,教給學生准確的、系統的知識和技能;學生根據學科的要求和自己的興趣把學習搞好。只有這樣的教育,才能不斷進步,健康發展。
最理想的師生關系就是老師和學生具有共同的追求,而且這種追求是積極的、奉獻的,通過探討社會或者自然的規律,使得人們的生存環境更加美好。然而,教育一旦摻雜了私利,或者為了牟利,或者為了聲譽,抬高自己打壓別人,甚至發展自己毀滅別人,教育就會變味、走樣。
國內教育界有一種說法,認為西方的老師和學生的關系像朋友。這也是一種誤解。什麼叫朋友關系?朋友之間生活上相互關照,感情上經常交流,信息上內部分享,遇到困難則互相幫助,在是非和感情選擇上,感情第一,是非第二。然而在西方的大學里,不排除在博士生階段,導師和學生長期合作而培養起來的情感和友誼,但是通常這只限於學術領域的,不會或者很少觸及到生活層面的。這些關系在大學生教育上是很難見到的。我觀摩了斯坦福大學文理各個學科的本科生課,沒見過哪個老師特別喜歡某些學生,也沒有見過課前課後,某幾個學生纏著某個老師,說東說西,想跟老師建立一種特殊的關系。
⑨ 怎樣的師生關系是最好的
師生關系最好的情況是互相理解。
學生年齡小,與教師在認識問題、處理總是上有非常大的差異。為了做好教育教學工作,教師有必要學習心理學、教育學等專業知識,加強自身的修養,陶冶自己的情操。
處理問題時充分理解學生,熱情地關心、愛護學生,消除師生心理上存在的隔膜。 師生關系的一些裂痕,往往是由於彼此缺乏理解造成的。
有一次,一位教師發現一個學生故意讓旁邊的一個同學抄作業,便在全班同學面前嚴厲地批評了他,說他這樣做是害了那個同學。
教師提出批評,學生能正確對待,虛心接受,是民主平等的表現;學生提出意見,教師能夠耐心聽取,給予積極響應,也是民主的表現。
教師有錯誤,及時承認,及時改正,就能獲得學生的諒解,實現心與心的溝通,情與情的交融。 理解是建立師生感情的基礎,是積極行動的先導。無論什麼事情,學生不理解,你硬要他去做,總不會產生好的效果。
⑩ 最理想的師生關系是什麼樣的
梁新民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職業被譽為「太陽底下最崇高的職業」。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有著特殊的不可取代的地位和作用。教師對於學生的知識教育和人格培養作用,是任何人,包括社會、父母都不能代替的。而良好的有利於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的師生關系是素質教育深入的關鍵所在。通過問卷調查,學生、老師、家長對「最理想的師生關系」都表達了各自的觀點和看法。
學生認為比較理想的師生關系應當是:「老師、同學互相幫助,成為朋友,共同進步」、「老師應該不僅在課堂上、學習上關心我們,在課外也能和我們友好相處,不要時時擺出一副老師的架子,要對成績好和成績差的同學一視同仁」、「有困難向老師訴說,對老師沒有恐懼感」、「老師能真正理解學生,師生間做到上課是師生,下課是朋友,學生能體諒老師的苦心」、「融洽、無隔膜、坦誠相見,在平時是朋友,在課堂是師生,互相尊重,互相理解」、「老師熱愛學生,學生尊敬老師」。
老師認為比較理想的師生關系是:「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建立起民主、平等、親密的新型師生關系」、「課上是老師,課下是朋友」。
家長認為比較理想的師生關系是:「上課時是老師,課余時是朋友」、「既是師生關系,又是朋友關系,孩子心中最信任的是老師,有心裡話願意跟老師說」、「老師熱愛同學,同學尊敬老師,老師與同學像朋友一樣」。
從調查問卷分析中發現,無論是學生、老師還是學生家長,大家都認為最理想的師生關系的主題詞是:朋友、尊重、理解。即課堂上是師生,平時是朋友,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學生應當尊敬老師,老師應成為孩子的良師益友。
在「您認為現在的師生關系與您在中小學時感受到的師生關系相比情況如何」的回答中,從老師的問卷抽樣分析,教師認為現在的師生關系「與以前相比復雜得多,自己當學生時,對老師即使有意見,也絕對服從,現在的學生思想活躍,想法很多」、「多了勢利,少了真誠」、「很難溝通理解」。也有教師認為「比過去淡漠」。從家長問卷看,11.3%的家長認為沒有多大進步,22.9%的家長認為差不多,8.3%的家長認為太講物質利益,7.7%的家長認為差多了。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直接關繫到祖國的未來。 (作者系隴南師專附屬實驗學校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