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的年畫
1. 求年畫中的一些圖案和寓意,謝謝
從種類上看,年畫大致可分為六大類:
(一)門神類
新年貼在門上的年畫叫門畫,它是年畫的最早的形式。「門神」是門畫中最早也是最主要的一個類別。
2. 四大年畫各自的特點
在中國歷史上,四川綿竹年畫、天津楊柳青年畫、山東濰坊楊家埠年畫、江蘇桃花塢的木版年畫在全國最為著名,被譽為中國「四大年畫」。
1、綿竹年畫
綿竹年畫又稱綿竹木版年畫,漢族民間木版年畫之一,因產於竹紙之鄉的四川省綿竹市而得名,流行於中國西南地區。多以木版印出輪廓而後填色。2002年2月,綿竹年畫入選首批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2、桃花塢年畫
桃花塢年畫是江南地區的漢族民間木版年畫,因曾集中在蘇州城內桃花塢一帶生產而得名。民間畫壇稱之為"姑蘇版"。2006年5月20日,該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3、楊柳青年畫
楊柳青年畫,全稱「楊柳青木板年畫」,屬於木版印繪製品,是著名的漢族民間木版年畫之一,與蘇州桃花塢年畫並稱「南桃北柳」。2006年5月20日,該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4、楊家埠年畫
濰坊楊家埠木版年畫是山東省歷史悠久的漢族傳統民俗工藝品。楊家埠年畫體裁廣泛,想像豐富,重用原色,線條粗獷,風格純朴。木版年畫是農耕社會的縮影,其田神、倉神、井神、神之格思等作品。
揭示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對豐年的祈盼,對於研究漢族農耕社會的生產發展及民俗風情,意識形態等具有重要價值。
3. 年畫的內容都有什麼
你還知道哪些年畫內容
年畫的內容都有什麼?
寫回
年畫的題材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特點和內容,它是與各地的生活風俗,欣賞習慣和審美觀點分不開的。總起來可歸納為以下幾種:
1.描繪社會現實生活,表現勞動人民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集體、熱愛勞動的題材。
2.描繪歷史人物,戲曲故事,民間傳說,時事新聞以及民族英雄題材。
3.描繪全年各個時節風俗的題材。如端午競渡、七夕乞巧等。
4.描繪四季花果的題材,如花開榮盛、竹報平安、萬年青和石榴多子等。
5.描繪兒童的題材,如五路進財、五子登科、百子圖、子孫合圖等。
6.描繪自然風景、花卉的題材。
從年畫題材內容的表現特點看,有這樣幾個方面:首先是內容有其娛樂性。年畫大多是新年供人欣賞的,因此在內容上要適應群眾「歡歡喜喜過新年」的心願。其次,作品有著良好祝願的內容。講究通過畫面的內容對將來的生活寄以良好的祝願,一般採用諧音「皆取美名、以迎祥祉」。再次,它具有反映時代的內容,這在新年畫中尤為突出。最後是潛移默化、寓教於樂的內容。這類內容在民間舊年畫中有一些,但更多的是新年畫。
年畫的體裁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這是由各種年畫採用的工具材料不同和群眾對年畫多方面的需要所決定的。這就使年畫創作出了各種應用范圍不同樣式的年畫;如貼在大門上的「門畫」,兩側門框上的「門對」,進院門內影壁牆上掛的「福字燈」,屋內中堂掛的「豎披」,屋內牆上掛的「屏條」,炕頭掛的「橫披」,窗戶兩側掛的「窗旁畫」等。根據年畫不同的表現手法可以將年畫樣式分為:木版年畫、水粉年畫、月份牌年畫、工筆年畫等等。當今我們看到的新年中
4. 中國有哪些著名的年畫
一、開封朱仙鎮
開封朱仙鎮木版年畫是中國木版年畫的鼻祖。主要分布在開封、朱仙鎮及其周邊地區,另外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山東濰坊等地年畫都受其影響。它用色講究、色彩渾厚鮮艷、久不褪色、對比強烈、古拙粗獷、飽滿緊湊、概括性強等特徵。以傳統技法構圖,畫面有主有次,對象明顯,情景人物安排巧妙,表現出勻實對稱的美感。
二、天津楊柳青
天津楊柳青木版年畫,是中國著名的傳統年畫之一,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深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其取材內容極為廣泛。
諸如歷史故事、神話傳奇、戲曲人物、世俗風情以及山水花鳥等,特別是那些與人民生活密切關聯的題材,例如《莊稼忙》、《慶賞元宵》、《秋江晚渡》、《攜壹南村訪舊識》、《新年多吉慶,合家樂安然》、《漁婦》,以及帶有時事新聞性質的《女子求學》、《文明娶親》、《搶當鋪》等。
三、江蘇桃花塢
桃花塢是蘇州的一處地名,位於閶門內北城下,古來便是蘇州城裡一個風景秀麗的去處。桃花塢木板年畫是中國江南主要的民間木板年畫,與天津揚柳青並稱」南桃北楊」。明弘治時,名畫家唐寅(伯虎)曾在這里營建桃花庵,自此名揚。
四、寒亭楊家埠
山東濰坊的寒亭區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寒亭,古稱寒國,傳為夏代寒浞所建。寒亭楊家埠的木版年畫,是我國民間藝術寶庫中的一朵奇葩,以濃郁的鄉土氣息和淳樸鮮明的藝術風格而馳名中外。
五、四川綿竹
綿竹,因特產綿竹,漢初建縣即以「綿竹」為縣名。綿竹年畫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構圖講求對稱、完整、飽滿,主次分明,多樣統一。設色單純艷麗,強烈明快,構成紅火、熱烈的藝術效果。用線講求洗煉、流暢,剛柔結合,疏密相間,具有強烈的節奏感。造型常使用誇張、變型、象徵、寓意的表現手法,使塑造藝術形象生動感人。
5. 關於年畫的所有資料
每逢春節,人們都喜歡買些鮮艷悅目的年畫,貼在門上或室內,增添新春佳節的祥和氣氛。春節貼年畫,在我國由來已久。年畫,古稱「門神畫」,其最早的名稱叫「門畫」。據《風俗通義》記述,在先秦兩漢年節宗教信仰有祀門之習俗,故神荼、郁壘成為我國最早的司門之神。晉代宗懍《荊楚歲時記》道:「正月一日,給二神貼戶左右,左神荼右郁壘,俗謂之門神。」
古書里記載,神茶、郁壘兩兄弟,專門監督百鬼,發現有害的鬼就捆綁起來去喂老虎。於是黃帝就在門戶上畫神茶、郁壘的像用以防鬼。這個神話就是後來「門神」畫產生的緣由。據說唐代皇帝曾命吳道子畫鍾馗像,並摹刻出來分賞給大臣貼掛以辟鬼。關於「門神畫」還有一段有趣的傳說,相傳唐太宗李世民時,宮中鬧鬼,李世民嚇得心神不定,他手下的大將秦叔寶、尉遲恭便一個持劍、一個拿叉,晝夜替李世民站崗壯膽,宮中才平靜下來。李世民覺得這兩位大將太辛苦了,便令畫師把二位將軍的威武形象繪在宮門上。後來這個形式就流傳到民間。
宋代出現雕版技術後,為木版年畫提供了技術製作條件,促使年畫不斷發展。隨著年畫的廣泛流傳,其內容和功能也不斷豐富。到清代,年畫發展到高峰。從最初被作為辟邪驅鬼的符錄,漸漸地又增加了吉祥如意、多子多壽、娃娃仕女一類的題材,從而也具有了表達在新一年中美好意願,以及美化環境的功能。同時,年畫也出現了表達農民自己現實生活以及民間傳說、故事的內容,使年畫具有了豐富文化生活,傳播知識的作用。
年畫是中國畫的一種。大都用於新年時張帖,裝飾環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慶之意,故名。傳統民間年畫多用木板水印製作。主要產地有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和山東濰坊等,上海有「月份牌」年畫,其他還有四川、福建、山西、河北以至浙江等地。舊年畫因畫幅大小和加工多少而有不同稱謂。整張大的叫「宮尖」,一紙三開的叫「三才」。加工多而細致的叫「畫宮尖」、「畫三才」。顏色上用金粉描畫的叫「金宮尖」、「金三才」。六月以前的產品叫「青版」,七、八 月以後的產品叫「秋版」。
各地對年畫的稱謂南轅北轍,北京叫「畫片」、「衛畫」,蘇州叫「畫張」,浙江叫「花紙」,福建叫「神符」,四川叫「斗方」……不一而足。今天,各地對年畫逐漸約定俗成地簡稱為「年畫」。
年畫是中華民族祈福迎新的一種民間工藝品,是一種承載著人民大眾對未來美好憧憬的民間藝術表現形式。歷史上,民間對年畫有著多種稱呼:宋朝叫「紙畫」,明朝叫「畫貼」,清朝叫「畫片」,直到清朝道光年間,文人李光庭在文章中寫到:「掃舍之後,便貼年畫,稚子之戲耳。」年畫由此定名。
中國年畫共有九大知名產品,分別是:山東濰坊楊家埠木版年畫、 四川綿竹年畫、江蘇桃花塢年畫、天津楊柳青年畫、朱仙鎮木版年畫、武強年畫、佛山年畫、鳳翔木版年畫和東豐台木版年畫等。年畫的出產地,一向分成兩大中心:北方是在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縣的寒亭;南方是在蘇州桃花塢和廣東的佛山。他們的產量和製作,都各有明朗的風格,而且市場范圍也很大。其中楊柳青、桃花塢、綿竹、楊家埠年畫稱為中國四大年畫。
年畫畫面線條單純、色彩鮮明、氣氛熱烈愉快,如春牛圖、歲朝圖、嘉穗圖、戲嬰圖、合家歡、看花燈,胖娃娃等,並有以神仙、歷史故事、戲劇人物作題材的。頗多作為門畫張貼之用,夾雜著「神祗護宅」的觀念,如「神荼郁壘」、「天官」、「秦瓊敬德」等,體裁(或形式)有門畫(獨幅和對開)四屏條和橫豎的單開獨幅等。宋代已有關於年畫的記載,目前見到最早的一幅木版年畫是南宋刻印的《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清代中期,尤見盛行。建國後,年畫在傳統的基絀上推陳出新,豐富多彩,更為人民群眾所喜愛。
年畫藝術,是中國民間藝術的先河,同時也是中國社會的歷史、生活、信仰和風俗的反映。每逢過農歷新年時買兩張年畫貼在大門上,差不多每家都是如此,由大門到廳房,都貼滿了各種花花綠綠、象徵吉祥富貴的年畫,新春之所以充滿歡樂熱鬧的氣氛,年畫在這裡面起著一定的作用。大抵比較富厚人家,在廳房總喜歡懸掛老壽星、紫微星、福、祿、壽等。至與梅蘭竹菊等花鳥圖,自然亦在歡迎之列。
【起源和發展】
相傳中國之年畫,始於唐代。沿至宋代才普遍流行,但仍以張貼門神為多,故年畫可以包括門神在內。
明初年間,日本人曾在甘肅發現兩種宋朝的年畫:一幅是班姬、趙飛燕、王昭君、綠珠的四美圖,都作高客長袖的宮裝;另一幅是灶王爺和關聖帝君。兩幅畫上都蓋有「平陽姬家雕郎」的店鋪字樣,足見在宋時人物年畫已具規模。
由於朱元璋提倡過新年要貼春聯,這樣發展下來,年畫也就特別發達起來。今日被保存下來的,還有明萬曆年間最流行的彩色套印的木刻福綠壽三星圖、天官賜福圖等,刻工頗精緻,迄今仍為民間所師法。還有實用的歷畫,如:春牛、灶馬、芒神等;更有歷史故事的「孟母教子」、「岳飛槍挑小梁王」。「牛郎織女」,「白蛇傳」等。至於三國演義、水滸等古典文學名著,也被採用作年畫題材。及至明末崇禎間,天津楊柳青的年畫極為馳名,圖畫內容也愈見豐富。
清代人才輩出,年畫的題材更加廣泛,除了人物、花卉、山水等藝術作品外,還有「老鼠嫁女」、「王婆罵雞」等諷喻畫,以及用歇後語構成的連環圖畫,予人以一種幽默感。印製方面亦有各種各樣,有木板、有石印、有膠版、有國畫、有水彩、有圖案、有單線平塗。有炭彩、有仿古、有創作,甚至有翻印西洋畫的,例如姑蘇年畫中之「西洋之劇場」就是。
【年畫的出產地】
年畫的出產地,一向分成兩大中心:北方是在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縣的寒亭;南方是在蘇州桃花塢和廣東的佛山。他們的產量和製作,都各有明朗的風格,而且市場的范圍也很大。這因為,年畫在很長時期以來,一直就是民間所創造、所喜愛的美術作品。雖則年畫在宋代已經具有了雛型的規模;但它的真正形成則在明代,資格最老的要算天津楊柳青的產品。
天津楊柳青年畫
楊柳青(原名古柳口),是在天津正西三十里的一個市鎮,地當大清河的下游,風景宜人,交通便利,全鎮居民經營年畫生意者約佔五分之二以上,由明末崇禎年間開業至今,已有三百餘年的悠久歷史。極盛時期是在清光緒十年以前,每年要賣出二千萬份以上,行銷於華北和東北,遠至西北的新疆各地。如齊建隆、戴連增、美利記等字型大小早年所印的年畫,在內地即已成為珍品,在海外更難得一見。f
山東濰坊寒亭(楊家埠)年畫
其次要說到寒亭年畫,寒亭鎮是山東濰縣城東北約四十里的一塊地方;但年畫的製作並不在寒亭鎮內,而是在寒亭附近的幾個小村莊里,其中以西楊家埠最為著名,差不多有一百餘家經營年畫,多半隻是家庭的副業,專門以此為業的不過幾家,其中以"同順堂"一家為最大,資本雄厚,出品除行銷於山東境內各縣外,南至大江流域,北自東北各省,西則直到鄭州一帶,不可謂之不廣。
寒亭的年畫一共可分為六類:
第一類是神馬像,門神、財神、灶王、八仙等是。
第二類是莊稼生活,像春耕圖、秋收圖,過新年圖等是。
第三類是吉祥畫像,富貴滿堂、福祿壽喜、連生貴子等是。
第四類是怡情畫像,漁樵耕讀、春夏秋冬等是。
第五類是故事畫像,廿四孝、梁山伯祝英台等是。
第六類是戲劇畫像,唐僧取經、桃園結義等是。畫中每個人物的表情動作,都有恰如其份的刻劃。
寒亭戲劇畫,多取材於舞台上的扮相,其中又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完全按照舞台上的形態而畫;另一種則是把舞台上的形態加以點綴,例如:戰士便都有騎馬,戰場上則配搭山水樹木,室內也能加上門窗和陳設。但是人物的服裝,仍是模仿舞台上的裝束,尤其是花臉,也都依照演劇的方式來勾抹的。據說寒亭的戲劇畫是得到天津名畫師王壽田不少新的稿本,因此遂一躍而與楊柳青齊名。
上述六類年畫中,以第一類面世為最早;但門神、灶王還不能滿足人們藝術欣賞的要求,於是第二類乃至第三類便陸續出籠了。不過寒亭一帶所出的戲畫,看來和楊柳青的出品很相近,只是在色彩上略有變化而已。
江蘇蘇州桃花坊年畫
再次是蘇州桃花塢的年畫,其開業年代約在太平天國以後,當時與天津楊柳青、廣東佛山,是鼎足而三的年畫名產地。除了蘇州各地是它的銷場中心以外,更遠及湖南、湖北和雲南、貴州、閩、贛諸地,若干年來始終如一。此中還出了一位名畫家王鐵珊,他的字體很秀逸,富書卷氣,尤其用山水畫的現實筆法,寫西湖風景,稱為一絕。
桃花塢的年畫,最時興的除了三星圖,天官賜福圖等外,還有滑稽年畫和常識年畫。前者如:"老鼠娶親"、"五鬼鬧判"、"六童鬧彌陀"、"怕老婆"等,皆寓有諷刺意味。後者如:"十二生肖"、"百鳥圖。"、"五倫圖"、"西湖十八景"。"歲寒三友"等,皆足供人查考和欣賞的。它也側重戲畫,如梁山伯與祝英台、秦香蓮、孔雀東南飛、西廂記、秋江、賈寶玉與林黛玉等,都出自名畫家手筆,絕非俗不可耐。
廣東佛山年畫
最後便是廣東佛山的年畫了。佛山原是南海縣一個大鎮,其年畫銷路的最鼎盛時期,是在清末民切之間,以農村為主要銷場,包括廣東、廣西全境,和福建、湖南、貴州一部分地區,並遠至南洋群島。但至我國對日抗戰以前,即逐漸衰落,這原因有四:
①是佛山的商業地位被廣州取而代之;
②是石印代替了傳統的棕刷木版拂印的古老方法;
③是民智漸開、帶有濃厚迷信色彩的神像畫,不能適應大眾需要;
④是農村經濟衰退,購買力薄弱了。
四川綿竹年畫
除了上述南北兩大年畫中心之外,四川的綿竹市也產年畫;但只行銷於四川內和西南若乾地區。綿竹年畫的歷史遠在明末時便已開始了,它發展得最蓬勃的時期是在清朝乾嘉(乾隆,嘉慶)年間,當時綿竹經營年畫的成行成市,最興旺時有二三百家年畫店,擁有成萬名的年畫製作工匠。
有兩種原因可能是綿竹年畫發達的原動力:
其一是綿竹曾經出現過大量民間畫工,他們應聘到四川各地從事建築的裝飾、 彩繪和寺院的 雕塑、 壁畫等工作。這些畫工有一定的繪畫造詣,當他們回到故鄉閑居的時候,偶爾技癢,便成了年畫的製作家。
二是綿竹的造紙業,自古以來就很發達,年畫印刷就地取材,份量充足而成本殊輕,該縣擁有一種特產粉尖紙,可以較長時期保持鮮艷色彩而不褪。
由於地區關系,楊柳青和桃花塢的年畫,比較易於吸收外來形式的影響;但綿竹因為地處西陲,過去交通不便,當地的畫工很少受外來影響,因而他們繪制的年畫,更有濃厚的民間氣息,更富粗擴、古拙的趣味。
大抵年畫的製作,木版比石印更富情趣,首先是構圖的設計,設計圖稿要顧到大眾的心理,那些木板的吉祥喜慶年畫,永遠占著行銷的首席地位。
圖稿設計的第二個要點,便是畫工的精拙,凡是線條細致,調色適宜的,必受大眾歡迎。但圖稿設計,各家有各家的版樣,互不相同,即使同一畫稿,也必設法做出一些差異來,或是姿勢部位稍變,或是線條顏色稍改,總以能表現出工整細致的為上品。
木版年畫雖為我國的傳統民間藝術;但因木版不易保存太久,用過幾年必需翻刻,翻一次不免失去一部分神采。最初是用木刻套色,之後改用了五彩石印,雖其紙質和顏色都很拙劣,卻代表了民間藝術的朴實形式,而且取價低廉,所以仍能滿足廣大群眾的愛好。
因為印刷技術的突飛猛進, 年畫也跟著出現了新貌。 它利用舊形式, 注入新內容, 所選取的題材, 也多至數百種。 用七彩橡皮版影印, 彩色艷麗,形象鮮明,抗戰前後的新年畫,叫做月份牌,曾經喧賓奪主了一段時期,便是由楊柳青與挑花塢的木刻畫蛻變而來。那時畫人物的推周慕興為巨擘,次為徐詠青的風景畫、謝之光的時裝美人畫,鄭曼陀、杭揮英的仕女畫,都富有時代的氣息,都成為家喻戶曉的名手。
正統的年畫,多數是對開、三開、四開的條屏,而且是採用道林紙彩色印刷,堪與流行的美女月份牌爭雄,於是石印膠版代替了木刻藝術,以後更有了柯式影印術,原有的農村手工副業就不免轉而為城市的輕工業,成為可以大量復印的彩色印刷品。
年畫起源於古代的門神畫,而門神畫早在堯舜時期就出現。據東漢《獨斷》記載,漢代民間已有門上貼的「神茶」、「郁壘」升像。現存最早的年畫是宋版的《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綠珠,習稱《四美圖》。
木板年畫
�
起源
楊家埠素以生產木板年畫面著稱,與天津的楊柳青。蘇州的桃花塢並稱為我國民間的三大畫市。楊家埠的木板年畫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據傳起源於明朝嘉靖年間,到清朝康熙,雍正時已相當發達。全村出現了永盛、公茂、吉盛、萬順、廣盛泰等十幾個字型大小的畫店。到清朝咸豐、光緒年間,發展到作坊百家。畫種過千。家家雕木刻版,戶戶描繪丹青。傳說,明朝後期有位太監回楊家埠探親,從宮中帶回一幅彩繪門神像,鄉親們十分喜歡。當時有個能畫善刻的人,巧妙地把它臨摹下來,雕成木版,塗色印製,使鄉民們也貼上了皇宮的門神像。從此,木版年畫在楊家埠逐漸盛行。
特點
楊家埠年畫是濰坊民間藝術的一朵奇葩。多少年來。它以獨特的藝術魅力吸引著廣大群眾。它取材於民間生,而又不拘泥於現實生活,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對表達的內容加以高度概括和形象地誇張。它利用我國傳統的勾線技法,構圖對稱飲滿,線條粗獷,色澤明快,以紅、綠、藍、黃為主,對比強烈,主題突出。畫中人物質朴大方,散發著濃郁的鄉士氣息。
體裁楊家埠年畫體裁廣泛。想像豐富。神荼郁壘、秦瓊、鍾馗等門神肖像,反映了農民寄希望於門神的保護,期求合家安樂,<鹿鶴(六合)同春>、<老壽星>、<貓(耄)蝶(耋)戲牡丹>。反映了人們希圖長壽健康的意願,<金魚(玉)滿堂>、<搖錢樹>、<聚寶盆>等。表達了人們發財致富的願望,<男十忙>、<女十忙>等則是把男子,婦女在十個節氣中的活動,概括到一個畫面上,表現了農民辛勤勞動,熱愛生活的場面。有的年畫還寄託著人們肖災祛禍、安居樂業的。總之,楊家埠木板年畫表達了農民們生動復雜的生活理想和願望。
工藝
楊家埠年畫生產分繪畫、雕刻、印刷、裝裱等幾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極為精細准確。做法是先將畫稿勾出黑線稿,貼到刨平的梨木或棠木板上,雕刻出主線版。待印出主線稿後,再分別不同顏色,刻出色版,套色印刷,最後修版裝裱而成。
平陽木板年畫
源於宋朝平陽(古臨汾)的木板年畫藝術在元、明、清時期得到廣泛發展。宋朝滅亡以後,元代統治者強迫許多印刷工人從南方遷到平陽,使這里成為印刷工業的中心,從而產生了平陽木板年畫。大部分平陽木板畫是由有此嗜好的農民在業余時間雕刻印製而成的。取材於當地的習俗和傳說故事,木板畫的內容主要是些花、鳥、魚和歷史人物。採用誇張生動的描寫手法和鮮明的顏色,畫面充滿當地的風味,反映了當地人民健康、勇敢、浪漫的性格。平陽年畫根據不同的用途有不同的種類。有的懸掛在卧室,有的貼在門窗上,有的則用來裝飾廚房或桌子。
隨著時代的推移,舊年畫中一些迷信落後的觀念漸漸被淘汰。年畫只是作為一種非常通俗而普及的藝術形式保留下來。自本世紀中葉以來,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年畫藝術家創造了新的年畫形式,並用以表現現實生活。至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新年畫一直興旺發達。它已經改用新的印製技術,印數和發行量極大。可以說,迄今為止,沒有哪一個畫種出版數量能達到年畫的出版量。年畫是世界上讀者最多的畫種。
6. 年畫的特點是什麼
年畫特點:貼近普通人的生活、歷史悠久、各地差異大 、
一、歷史悠久
質釙絢爛的花塢年畫在中國人的傳統節日中,沒有比「過年」(春節)更受重視的了。過去中國許多地方過年時都有一種習俗,就是買上一些漂亮的年畫貼在家中以添節日的喜慶氣氛。在這種需求的促動下,早年中國民間就有人專門繪制年畫出售謀生,最終形成了年畫生產行業,並出現了幾種全國聞名的年畫工藝品,桃花塢年畫和楊柳青年畫就是其中最為出色的兩個,被並稱為「南桃北柳」。
二、各地差異大
此外,四川的綿竹年畫、河南的朱仙鎮年畫和山東的濰坊年畫也非常出名。閱讀連接中國木刻畫的起源中國木刻畫最早始見於我國隋唐時佛經的扉頁之中,後由於從宋代到清代時期綉像小說和戲曲雜劇的興起,作為插圖的木刻畫便進一步得到發展,再後來又出現了木刻年畫。
三、貼近普通人的生活
木刻年畫貼近普通人的生活,反映百姓的喜、怒、哀、樂,富於裝飾性而又價廉物美,為中國百姓所喜愛,因而在中國許多地方廣泛流傳。 桃花塢木刻年 畫,因過去集中於 江蘇蘇州城內桃花塢一帶印製生產而 得名。 至少在明代 就已產生,並且已 經形成獨特的風 格。清代雍正、乾第三章垂暮的工匠:消失的巧工097隆時期(1723〜1795年)是它的鼎盛時期,當時的桃花塢木刻年畫不僅在規模和印刷數量上達到了空前的難度,而且年畫的內容、形式、風格、構圖、雕版、套色等都達到了相當的藝術高度。
7. 什麼是年畫年畫的四大題材是什麼
年畫是中國畫的一種,始於古代的"門神畫",中國民間藝術之一,亦是常見的民間工藝品之一;清光緒年間,正式稱為年畫,是中國特有的一種繪畫體裁,也是中國農村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主要題材:神仙與吉祥物,世俗生活,娃娃美人,故事傳說。
8. 各種年畫的寓意有什麼
吉祥寓意是年畫的一種主要表現手法,從不同側面反映人民的美好願望,吉祥寓意有兩種方法:一是諧音寓意,喜鵲登梅為喜上眉梢;二是借事物特徵寓意,桃荷菊梅寓意四季平安,佛手、桃、石榴寓多子多壽多福。牡丹花象徵富貴,菊花象徵吉祥、百合花象徵夫妻和合等等
蓮年有餘:以「蓮」、「魚」、等諧音為「蓮年有餘」,寓生活美好之意
四季花開:以牡丹、荷花、菊花、梅花象徽四季,故題「四季花開」
子魚卧蓮:一娃娃游於蓮池,摸得一尾金魚,而用口咬魚鰭,繼續摸魚
蓮登太師:蓮登太師兩個娃娃在觀燈戲獅狗。
以「蓮」、「燈」、「獅」等諧音,題作「蓮燈太師」。古代官制,太師為三公之首。故為祝願發跡陞官之頌辭。
9. 什麼的年畫怎麼寫
(漂亮、精緻、鮮艷、吉祥、美麗)的年畫
一、漂亮
好看;美觀。
巴金 《在尼斯》:「這里是一所相當漂亮的別墅,房內還有各種古玩陳設。」
二、精緻
精巧細致。
巴金 《利娜·第十四封信》:「我真想不到,他把我引到一間非常精緻的閨房裡來了。」
三、鮮艷
鮮明而美麗。
秦牧 《花城·草原的花》:「幹了之後就像絹制的花似的,永遠保持著鮮艷的顏色。」
四、吉祥
幸運;吉利。
老舍 《駱駝祥子》十三:「白教你們拉一天車,都心裡給我多念道點吉祥話兒,別沒良心!」
五、美麗
使人看了產生快感的;好看。
魏巍 《誰是最可愛的人》:「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