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師德缺失的行為有

師德缺失的行為有

發布時間: 2021-08-10 15:17:44

『壹』 怎樣解決師德缺失的問題

要解決師德缺失的問題就要解決整個社會價值觀的問題,這是個需要全社會參與的大命題。
解決師德缺失——解決社會價值觀——樹立多樣的個人發展渠道(除了權、錢,要讓知識、智慧、品德、能力等突出的人受到尊重,有充分的發展空間)——國家制定政策措施,加大對權力的監督,合理分配社會財富,提高專業人才的社會地位……——社會形成尊重知識、重視教育的氛圍,所有孩子有公平的學習機會和受教育權力——完善社會就業、保障機制——在制度上形成對教師的合理評價考核體系,而不是單一的升學率——……
你提的問題很復雜,我不在教育系統,有些事情不太了解。但解決師德缺失,就像解決誠信缺失、信仰缺失、……一樣,已經積弊難返,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很痛心、很沉重。

『貳』 什麼樣的行為可以稱作為沒有師德呢

個人認為,收家長紅包和小禮物的老師沒有師德。雖然這種情況現在已經很少,但不代表沒有。拿人的手軟,教學偏倚給學生帶來負面的影響,因此開始厭學,開始感到不公平,學習成績下降。

『叄』 當前教師職業道德缺失表現在哪些方面

其表現在
1.行為作風不正
2.教師職責倦怠
3.行為表現失范
4.敬業精神不足
5.團隊精神缺乏

『肆』 職業道德缺失現象有哪些

近些年來,我國教師職業道德缺失的現象越來越嚴重,這種現象的產生致使我們的學校教育質量受到嚴重影響,當下,我們生活在一個浮躁的社會中。在這個社會中由於人們誠信的缺失,導致了一系列類似於「三鹿奶粉」造假事件的產生;也由於人們道德的缺失,導致了一系列類似於「小月月事件」的發生;更由於人們責任的缺失導致了一系列 類似於「死亡校車」事件的發生。而在這一系列事件發生的同時,教師——作為人類發展的導師也因職業道德的缺失成為社會談論的焦點。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對教師事業的熱愛程度不夠。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第二條規定,教師要愛崗敬業,即: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許多老師在學校上課期間總是敷衍了事,非常不積極,直接影響了中小學教學質量,而他們則一心撲在課外的「生意」上,開各種輔導班、家教和其他的盈利性質的活動上。

2、教師對學生關愛度不夠。從我們的觀察研究來看,許多老師都出現過或多或少的體罰學生的現象,任意打罵,這樣師生關系就嚴重的不和諧,導致師生關系的緊張,比如說2010年9月17日晚,臨溪一所財政學校的一名學生因受到老師變相體罰2個多小時而在21樓跳樓自殺.這些慘烈的悲劇擺在我們面前不得不讓我們深思,思考這其中到底是出了什麼問題。

3、教師形象危機。長期以來,人們一提起教師就會聯想到辛勤的園丁和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蠟燭。在人們心中教師就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人們尊敬他,愛戴他。然而現在許多社會人士都對部分老師嗤之以鼻,這就是部分老師不注重自己三觀的改造,比如說,2008年四川大地震的范跑跑,這種事件、這種人都讓我們不寒而慄。

『伍』 哪些行為屬於師德失范

一是學術道德失范,在科研工作中弄虛作假、抄襲剽竊、篡改侵吞他人學術成果、違規使用科研經費以及濫用學術資源和學術影響。這類失范行為大致源於現有科研評價體系下,教師群體「急功近利」情緒的蔓延。

二是影響正常教育教學工作的兼職兼薪行為。教師薪酬相對其他職業,收入偏低,迫於生計,在商業利益驅動下,教師的兼職兼薪行為成為被動選擇。

三是對學生實施性騷 擾或與學生發生不正當關系。受社會上「錢權交易、權色交易」不良風氣影響,個別教師利用自己的學術權力做出有違師德甚至觸犯法律的行為。


(5)師德缺失的行為有擴展閱讀:

近期,教育部接連發布《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准則》《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准則》和《新時代幼兒園教師職業行為十項准則》。准則劃定教師基本職業底線,強調深化師德師風建設,實行師德失范「一票否決」。

陳寶生表示,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把落實准則作為師德師風建設的首要任務抓緊抓好。要從實際出發把准則的要求轉化為具體的任務舉措,把准則的各項要求融入到教師管理的各個環節。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李奕舉例說:「比如尊重學生,言語上不能怎麼樣、肢體上不能怎麼樣;比如在學生輔導方面需要遵守什麼樣的規定,做哪些行為上的限定,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基礎教育、幼兒園教育,包括校外機構都有不同的要求。」

同時,會議還要求防線關口前移,要嚴格教師錄用中的品德考察,對照「十項准則」開展師德問題預警監測和篩查。對師德失范行為,必須以零容忍的態度,依法依規嚴肅懲處。

『陸』 求問為什麼師德缺失

師德問題其實是整個社會職業道德體系缺失的一個縮影,諸如不法商人置人民生命不顧製造出有損健康的食品,到醫院看病面對醫生的冷漠和讓人生畏的醫葯費,到職能部門辦事遇到工作人員的敷衍和冷淡等等。可以說整個社會意識形態出現了問題,價值觀異化,利益主義至上,這是社會矛盾頻發的根本,是黨和國家領導人著力解決的問題。就如當前黨中央所提的轉變作風和厲行勤儉節約,制約的是行為,真正要改變的人們意識形態的一些東西,社會要回歸理性,人要回歸理性,教師也要回歸理性。幾千年的傳統,教師的職業定義為傳道授業解惑,教師就應該是春蠶、是蠟燭形象。
師德師風建設是教師隊伍建設的核心,提高教師隊伍素質關鍵在師德師風。真正把「愛」和「責任」融進了職業生命的教師,不愁他的專業不能成長,不愁他的教育質量不高。
但是師德師風建設卻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難點,特別是在中小學:一是社會發展期人們價值觀的異化帶給教師隊伍沖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一步確立,廣大教師同其它各行各業的人一樣,在價值觀、金錢觀、利益觀方面發生深刻變化,原有思想認識的平衡被打破,春蠶、蠟燭等高尚的教師形象不再被認同。特別是近幾年,社會腐敗現象增加,收入差距擴大,物價快速上漲,教師的心理負擔和生活負擔加重,自然產生了利益主義傾向。二是潛在的市場需求對教師產生巨大誘惑力。人們對優質教育的追求與優質教育資源不足存在矛盾,普通百姓分數至上的教育觀念催生了家長的「拼師」心理。很多家長認為,學生多做題,教師多輔導,學生就能多得分;也有家長認為,把孩子委託給教師,孩子就不會變壞。這其中不乏有極少數教師對家長的誤導,但是絕大部分家長都是努力給孩子營造最佳的教育環境,在對孩子教育的投入上是不吝花費的,所以大到新東方、小到私人培訓機構都異常紅火。社會上都在分學生碗里的羹,作為近水樓台的教師自然難得抵擋住這份誘惑。三是基礎教育教師隊伍素質日漸低下。重視教育提高教師待遇的聲音每年都有,對比社會的快速發展,教師地地位待遇不僅沒有提高,反而一年不及一年。優秀的高中畢業生很少選擇師范專業,優秀的師范畢業生又很難選擇到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任教。加之近十年中小學生數量驟減,教師的相對數量飽和,少有補充,農村學校教師老化現象嚴重。教師隊伍中缺少新鮮血液,少數教師處於一種過日子等退休的狀態,自然影響到教育教學行為。四是僵硬的教師管理體制。不合格的教師不能將其退出教師隊伍,違規違紀的教師不能給其有效的制約,和諧穩定的工作要求又束縛了很多管理職能,滋生出少數教師「奈我如何」的心理,產生了教師中的「老油條」。
要解決當前教師師德師風問題,學校體現出三點難處:一是引導無力。解決師德師風問題的根本在於引導教師把握主流的價值觀,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在浮躁的社會和功利化的教育環境里,教師只有擁有一顆平常心,才能榮辱不驚,愛撒桃李。但是,這種引導僅僅依靠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領導的說教往往顯得蒼白無力,即使有極少的師德典型出現,他們往往以犧牲家庭幸福或者生命健康為代價,精神令人欽佩,行為並不被廣大教師接受。意識形態的東西根植於一定的土壤和環境,在學校不能解決教師實際難處的情況下,空洞的說教很難影響到教師的價值觀。二是解決無方。存在即合理,師德師風問題固然有教師本身問題,有些問題如教師責任感不夠、體罰或者變相體罰學生等可以通過學校強化管理來解決。但是諸如教師辦班補課等與利益相關的問題,一門子的禁堵並不是辦法。我們看到一面是各級主管部門三令五申,一面是教師暗地下我行我素,在城市學校尤甚,在優質學校尤甚。有被查辦的往往也只是些小蝦米,最後是讓規范制度喪失公信力。面對家長的需求,如何疏導,把市場的行為變得合符規范,上級管理部門需直面問題,而不是一味地執行著永遠執行不到位的規范。三是制約無能。面對師德違規的教師,學校能如何?調離教學崗位,求之不得;停崗,可以鬧得學校不得安寧。就算一所學校處分了幾個教師,整個社會都是如此,又該如何交代?所以在師德違規面前,很多教師都表現出理所當然,少數被查辦的教師還覺得委屈。改革創新需要有壯士斷臂的勇氣,需要流血犧牲的代價。只有把師德規范作為教師從教的紅線,踩線必糾,過線必罰,讓違反師德的教師付出一定代價,把屢犯不改、嚴重違反者堅決清除出教師隊伍。如此,師德建設才不是一項虛功。
市教育局出台了師德建設的系列規范和活動方案,並召開座談會徵求意見,對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的重視可見一般。我想,這是抓住了教師隊伍建設的根本。但願,在新的風向下,我們的教師能夠認真反思自己的從教行為,守住底線,善待工作,善待學生,美麗人生。

『柒』 師德突出表現存在問題及其處理結果

師德突出表現存在的問題。
師德的缺失,有的老師表現出來的對學生不關心,對學生有傷害,出現這樣的問題一定要嚴肅處理。

『捌』 教育部違反師德師風的行為有哪些

「違反師德」的10種行為:

為規范高等學校教師教育教學行為,堅決糾正師德師風問題,特作如下規定:

一、嚴禁教師不依法依規履行教師職責,有損害國家利益、損害學生和學校合法權益的言行。

二、嚴禁教師在課堂教學、科學研究和網上網下日常活動中有違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言行。

三、嚴禁教師在教育教學和科研工作中弄虛作假、抄襲剽竊、篡改侵吞他人成果、違規使用科研經費以及濫用學術資源和學術影響。

四、嚴禁教師有影響正常教育教學工作的兼職兼薪行為。

五、嚴禁教師在招生、考試、學生推優、保研等工作中徇私舞弊。

六、嚴禁教師對學生實施性騷擾或與學生發生不正當關系。

七、嚴禁教師收受學生及家長禮品、禮金、有價證券和支付憑證等財物,包括通過電子支付手段贈送的紅包禮金和以電子形式支付的手機話費等。

八、嚴禁教師參加學生及家長以任何形式安排的宴請以及支付費用的旅遊、健身休閑等娛樂活動。

九、嚴禁教師通過向學生推銷圖書、報刊、生活用品、社會保險等商業服務獲取回扣,以及讓學生及家長報銷或支付應由教師本人及家庭成員承擔的任何費用。

十、嚴禁教師利用職務之便謀取不正當利益等違反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的其他行為。

(8)師德缺失的行為有擴展閱讀:

十九大報告中提到,「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高素質教室隊伍,倡導全社會尊師重教。」要將師德考核納入高校教師考核重要內容,考核結果應通知到教師本人,確定不合格的,應當聽取教師本人意見。

師德考核不合格者年度考核應評定為不合格,並在教師職務(職稱)評審、崗位聘用、評優獎勵等環節,實行一票否決。

在強化監督、懲處的同時,《意見》也注重師德激勵,要求職務(職稱)晉升和崗位聘用等評選中,在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師德表現突出的高校教師。

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主要舉措是:創新師德教育,引導教師樹立崇高理想;加強師德宣傳,培育重德養德良好風尚;健全師德考核,促進教師提高自身修養;強化師德監督,有效防止師德失范行為;注重師德激勵,引導教師提升精神境界;嚴格師德懲處,發揮制度規范約束作用。

高校是師德建設的責任主體,主要負責人是師德建設的第一責任人。高校要明確師德建設的牽頭部門,成立組織、宣傳、紀檢監察、人事、教務、科研、工會、學術委員會等相關責任部門和組織協同配合的師德建設委員會。

建立和完善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院系具體落實、教師自我約束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形成師德建設合力。要建立一崗雙責的責任追究機制。要加大師德建設經費投入力度,為師德建設提供堅實保障。

高校主管部門要把師德建設擺在教師隊伍建設的首位,主要領導親自負責,並落實具體職能機構和人員。建立和完善師德建設督導評估制度,不斷加大督導檢查力度。支持高校設立師德建設研修基地,搭建教育交流平台,積極探索師德建設的特點和規律,不斷提升師德建設科學化水平。

熱點內容
piano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5-21 10:07:13 瀏覽:852
立師德正師風強師能 發布:2025-05-21 10:04:36 瀏覽:654
班主任節視頻 發布:2025-05-21 08:52:45 瀏覽:440
教育審計 發布:2025-05-21 08:48:59 瀏覽:628
怎樣形容教學樓 發布:2025-05-21 08:36:49 瀏覽:274
怎麼入的的 發布:2025-05-21 07:49:33 瀏覽:303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總結 發布:2025-05-21 06:53:13 瀏覽:312
夜景英語 發布:2025-05-21 05:00:05 瀏覽:188
中學安全教育教案 發布:2025-05-21 04:19:50 瀏覽:517
做愛的教學 發布:2025-05-21 03:39:29 瀏覽: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