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憋尿家訪
『壹』 孩子剛上幼兒園,喜歡憋尿是怎麼回事
這應該是很多剛上幼兒園的小孩子都普遍存在的問題。我家老大剛上幼兒園的時候也是會盡量避免在幼兒園上廁所,一方面可能是因為環境不熟悉,不好意思跟老師說要上廁所;另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幼兒園的廁所是公用的,孩子覺得沒有安全感,所以寧願憋著回家上廁所。
總之,剛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可能都曾有過這樣的經歷,不用太擔心。隨著孩子漸漸熟悉了幼兒園這個新環境和老師,這種情況就會有好轉,所以父母不要太焦慮了。
(歡迎關註:菈媽天天見,一起聊聊育兒那些事)
『貳』 孩子在幼兒園憋尿這件小事兒,您處理對了嗎
1.鼓勵寶寶勇於表達自己的需求。
在我們家,如果寶寶哭鬧著向我發出請求,我一般會帶著哭腔模仿一遍她的樣子,並略帶誇大,之後再用清晰的表達方式示範一次,然後詢問她的意見:
「我剛才哭著說話的時候你聽清楚我說什麼了嗎?」「如果你是我,你會同意哪種請求?」
通過示範,怎樣表達能夠達到目的,寶寶心裡很清楚。此外,即使有時寶寶提出不合理的請求,但是她的表達方式本身很清晰、有條理性,我即使婉拒了她的請求,也會對她的表達方式提出贊美。久而久之,孩子自然會選擇更有效的表達方式。
2.增強寶寶的自信:不打擊,能接納,會誇他!
不打擊,意味著孩子犯錯時,能夠就事論事,不會因為他犯錯了就肆意批評他。「你總是這么膽小?」「你又尿褲子了!」「你怎麼這么自私?」家長每一句看似「苦口婆心」的教育都會漸漸成為孩子評價自己的標簽,帶著那麼多負面標簽的孩子怎麼可能自信?
能接納,重點是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
大部分人幼年時的負面情緒時很少被接納,成人後自然也很難做到接納孩子,所以才會經常出現「吼完孩子心理難受,但下次還接著吼」的場景。說出孩子的感受,讓孩子感受到「我有這樣的負面情緒是可以被接納的」,這是孩子願意配合解決問題的心理基礎。
「老師批評某某寶寶為什麼課間不去洗手間,你剛好注意到了,所以你也擔心如果自己在午睡時告訴老師你要去廁所,老師會批評你。」
『叄』 幼兒憋尿的原因和解決對策
孩子在學會自己脫褲子解大小便後,反復出現憋大便或憋小便,並將大便或小便解在褲襠里的現象,這就是孩子肛欲期到來的表現。
在肛欲期,肛門和尿道括約肌的收縮和放鬆都可以給孩子帶來性的體驗。所以,有的孩子從憋尿中獲得性快感,有的孩子從憋大便中獲得性快感,但是,並非每個孩子都有非常明顯的肛欲期表現。
孩子的肛欲期一般要經歷兩個月左右就會結束,肛欲期結束,標志著孩子的性心理向著下一個階段-生殖器期邁進。
這兩個月中,如果成人對孩子的大小便訓練的太嚴厲,孩子就會感覺到緊張,心理壓力大,會擾亂孩子控制大小便的自然規律,孩子將大小便拉在褲子上的次數就會越多,肛欲期拖延的時間就越長,有的孩子幾個月甚至半年多都不結束肛欲期,孩子的性發展就出現了停滯狀態。
『肆』 幼兒遺尿的處理方式
一、小兒遺尿的原因
小兒遺尿可能和以下因素有關:
1.遺傳因素。夜遺尿通常在家族中顯性遺傳,若父母都曾為夜遺尿患者,他們的孩子便有3/4機率尿床。若父母一方有曾為遺尿患者,他們的孩子有1/2的機率患病。
2.疾病因素。蟯蟲症(蟲體對尿道口的刺激)、尿路感染、腎臟疾患、尿道口局部炎症、脊柱裂、脊髓損傷、骶部神經功能障礙、癲癇、大腦發育不全、膀胱容積過小等,但因病引起的遺尿只佔很小的比例。絕大多數孩子的尿床與精神因素、衛生習慣、環境因素等有關。
3.睡眠很深。不能及時醒來排尿。
4.膀胱的夜間控制能力發育遲緩。由於膀胱的夜間控制能力發育遲緩,夜遺尿患者隨年齡的增長,症狀或許有所改善,停止尿床;但停止夜遺尿可能需要幾年的時間,甚至有1%的人進入青春期後還繼續尿床。
5.環境因素。環境的改變、氣候變化如寒冷等。此外,孩子入睡前飲水過多,吃了含水量多又有利尿作用的水果,父母在孩子夜間有便意時沒有及時把尿等,都會造成孩子尿床。
6.不能產生足夠的抗利尿激素。ADH抗利尿激素是一種由人體自然產生並可減少尿液量的激素。有20%~30%的夜遺尿孩子在睡眠中,身體不能產生足夠的控制尿激素ADH。
7.其他。部分患兒沒有受到排尿訓練,如長期使用尿布,父母夜間不喚醒孩子,甚至有些父母在孩子躺在床上睡眠時幫他們排尿,造成孩子睡眠中排尿的習慣,久之容易發生夜間尿床。
二、怎樣對待尿床的寶寶
引起尿床的原因很多,雖然有一些疾病可使寶寶患遺尿症,但對於大多數尿床的寶寶而言,只要父母注意看護並去除生活中可能造成尿床的因素,寶寶尿床是可以得到糾正的。
一、減輕心理壓力
經常尿床的寶寶往往膽小、敏感、易於興奮或過於拘謹。所以,父母應從培養寶寶的性格入手,來糾正尿床現象。對待尿床的寶寶,不要責備、恐嚇,那樣只能使寶寶精神更加緊張而加重尿床現象。應該解除寶寶的心理負擔,一旦寶寶沒有尿床要給予表揚和鼓勵,寶寶的尿床現象將會減少。
二、掌握排尿規律
入睡後寶寶排尿往往是有規律的,多數寶寶是在睡熟後2~4小時出現排尿。聰明的媽媽掌握了寶寶的排尿規律後,應提前一些叫醒寶寶排尿。次數為一夜1~2次,不可過多,否則也會影響寶寶睡眠。重復多次後,寶寶就會自己在排尿前醒來。
三、如果兒童已經出現神經性尿頻,治療起來就要分三步走:
1、家長不要再因尿床責罵、恐嚇、打孩子,要讓他感受一個寬松的環境和氣氛,消除他對遺尿和尿頻的自責羞愧心理。這樣,他的精神緊張就會慢慢消失。加上家長的關心、安撫和照料,其心理就會慢慢恢復正常,遺尿和神經性尿頻就可能減輕。
2、在調適孩子心理的同時,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作息規律和習慣,睡前少飲水,夜間定時叫孩子排尿,通過這些方法有助於其減少遺尿。
3、在通過上述方法獲得一定效果後,可以給孩子服維生素B1等,或者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少量的鎮靜劑如安定等。此外,六味地黃丸、柏子養心丸等養心補腎的市售中成葯,也可作為輔助葯物。
三、小兒遺尿的治療方法
1.一般治療
養成良好的作息制度和衛生習慣,避免過度疲勞,掌握尿床時間和規律,夜間用鬧鍾喚醒患兒起床排尿1~2次。白天睡1~2小時,白天避免過度興奮或劇烈運動,以防夜間睡眠過深。在整個療程中,要樹立信心。逐漸糾正害羞、焦慮、恐懼及畏縮等情緒或行為,照顧到患者的自尊心,多勸慰鼓勵,少斥責、懲罰,減輕他們的心理負擔,這是治療成功的關鍵。要正確處理好引起遺尿的精神因素,通過病史了解導致遺尿的精神誘因及可能存在的心理矛盾,對於可以解決的精神刺激因素,應盡快予以解決,對原來已經發生或現實客觀存在主觀無法解決的矛盾和問題,要著重耐心地對進行教育、解釋,以消除精神緊張,以免引起情緒不安。晚飯後避免飲水,睡覺前排空膀胱內的尿液,可減少尿床的次數。
『伍』 幼兒有憋尿的習慣,老師應該怎麼做
老師應該定時叫小朋友上廁所,時間長了習慣就養成了,就不會憋尿了
『陸』 怎樣教育幼兒注意如廁安全
一、講清道理
教師要教育幼兒:有尿意應及時上廁所,不能憋尿;課間休息時要排隊如廁,不能擁擠;要輕輕地、慢慢地走路如廁;看清男女標記如廁;如廁後要及時沖廁,保持便池的衛生。
二、情景判斷
教師與家長可以舉例幼兒如廁時的情景,分別描述正面(正確)與反面(不正確)的事例,鼓勵孩子判斷哪些小朋友做得對,哪些小朋友做得錯,並講明判斷對錯的理由。通過判斷對錯,讓孩子明辨是非,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理解深刻、記憶長久才能指導今後的行為,知錯不犯錯。
三、誦讀兒歌
如果孩子如廁時不注意安全,教師可以引導孩子誦讀兒歌,讓孩子記憶深刻。兒歌語言簡潔,意思明了,便於理解,易於記憶。比如:如廁安全很重要,及時如廁不憋尿。依次排隊不嬉鬧,輕手輕腳防滑倒。便後沖廁要記牢,文明安全都做好。
如果孩子如廁時不注意安全,教師就要採取適宜的教育對策,給孩子講解如廁時不注意安全的危害,並告知孩子安全注意事項,讓孩子樹立必要的安全意識,時刻注意如廁安全。
『柒』 幼兒經常憋尿,坐便盆時間長,這種做法正確嗎
小孩兒也好,幼兒也好。不能讓他們經常憋尿。大便小便就不能憋。該完善的時候就要去完善。小便憋時間長了會憋出病來。很容易成膀胱炎。那邊別長了就很容易成直腸炎。不管是幼兒,小孩兒。憋尿,憋大便這種做法是很不對的。 還說長期短期都不好。容易憋出病來。
『捌』 幼兒教師為了保證教學效果,不讓幼兒去廁所,讓幼兒憋尿,是否正確
肯定不正確,憋尿時間久了膀胱肯定不好,小孩子太小,可引導以他們下課都去上廁所,上課盡可能不要去廁所,一個開去頭上廁所,其他小朋友沒尿的也想去,影響不太好。
『玖』 有些小朋友老愛憋尿可有些老師視而不見請問這種做法對嗎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
憋尿這個事兒怎麼能夠視而不見呢?我的意思是說,老師怎麼能夠看出學生是不是在憋尿來呢?一般人都不會感覺到別人是在憋尿
『拾』 小孩子在玩捉迷藏的時候為了不被找到就憋尿,這樣子憋尿會對身體造成什麼影響
長時間憋尿會對孩子的泌尿系有影響,但是偶爾一半次沒事的,那也要教育孩子從小不要憋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