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師生交鋒
❶ 黃埔軍校同學會是個什麼機構
黃埔同學會,是由黃埔軍校同學組成的愛國群眾團體,是在鄧小平先生等中央領導的親切關懷下,經中共中央批准於1984年6月16日成立的。
黃埔軍校同學會宗旨是:發揚黃埔精神,聯絡同學感情,促進祖國統一,致力振興中華。
黃埔軍校同學會自成立以來,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團結海內外廣大黃埔同學發揚愛國革命的黃埔精神,為祖國的繁榮富強,為海峽兩岸之間的交流、往來,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黃埔軍校同學會是團結、聯絡國內外黃埔同學的社會團體,是黨和政府聯系國內外黃埔同學的紐帶和橋梁。其宗旨為:"發揚黃埔精神,聯系同學感情,促進祖國統一,致力振興中華。"
黃埔同學會的會員包括:1924年後在黃埔成立的陸軍軍官學校、中央軍事政治學校、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及其分校的學生;在大陸辦的1至23期的中央軍校學生;在台灣辦的24期以後各期中央軍校學生;冠以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的各種訓練班的學生。
符合上述規定的黃埔同學,自願申請,經理事會同意,均可為會員。首任會長徐向前,顧問聶榮臻。第二任會長侯鏡如,第三任會長李默庵,第四任會長為李運昌。現任會長林上元
黃埔軍校是國共合作的歷史產物,黃埔軍校同學會是團結黃埔師生凝聚愛國力量的組織,黃埔同學會在各個歷史時期發揮了不同的歷史作用。
在抗日戰爭時期,黃埔同學會是國共兩黨在政治思想領域中爭奪青年軍事人才的陣地。延安黃埔同學會在統一戰線的作用下,體現了團結一致抗戰的愛國革命的黃埔精神。
回顧歷史、溫故知新,對新時期的黃埔同學會的發展具有借鑒意義,同時也為研究軍事歷史和統一戰線理論提供有力的依據。
❷ 黃埔軍校在大陸共辦了多少期,畢業了多少學生
黃埔軍校在大陸共辦23期,總畢業3.3萬多學生,其中前6期畢業8107人,後17期畢業2.5萬多人。
前6期
從1924年6月至1927年底的時間里,黃埔軍校共培養了6期學生,畢業生人數達8107人,是正宗的黃埔時期。其中第一期最好,是老大哥,占據了軍隊中最高的位置。
在講究資歷的國民黨軍隊中,黃埔一期就是個金字招牌,黃埔學生中最早做到上將的,全是一期的。
而第二、第三期,雖然比第一期畢業晚不了多長時間,但除了王耀武等少數人外,在陞官速度上卻怎麼也趕不上第一期。不過第二期也創造了黃埔之最:總共600多名學員中竟產生了325名將軍,號稱「黃金二期」。
第四期運氣非常好,正趕上黃埔軍擴大時期,畢業學生占據了相當好的位置。
運氣最差的是第五期和第六期了,畢業時正值戰事激烈和蔣介石反共清黨,很多學生犧牲在戰場上,更多的人則被自己人逮捕殺害了。其中第六期入學時有4400人,經過了廣州的「四一五」反共大屠殺後,死走逃亡,畢業時只剩下了718人。另外,黃埔在潮州、武漢、南寧、長沙、廣州的分校也培養了一批學生,同樣經歷了國共分裂的劇烈動盪。
後17期
1927年後,由於政權分立,黃埔軍校出現了在廣州、武漢和南京的三所學校。後幾經整合,在南京的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成為正宗嫡傳。1946年,該校改名為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在這幾個時期,又培養了17期畢業生,共約25000多人。
抗戰爆發時,很多黃埔學生還是低級軍官,因而在戰爭中大量傷亡,為民族獨立做出了貢獻。黃埔軍校前後共有23期學生3萬餘人,其中多數成為了蔣介石集團在30多年中的軍事支柱力量。
(2)黃埔師生交鋒擴展閱讀:
歷史意義
孫中山先生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積極支持和幫助下創辦了黃埔軍校。黃埔軍校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產物。作為中國現代歷史上第一所培養革命幹部的新型軍事政治學校,其影響之深遠,作用之巨大,名聲之顯赫,都是始料所不及的。
黃埔軍校建立以來,以孫中山的「創造革命軍隊,來挽救中國的危亡」為宗旨;以「親愛精誠」為校訓;以培養軍事與政治人才,組成以黃埔學生為骨乾的革命軍,實行武裝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在中國的統治,完成國民大革命為目的。
一方面積極進行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教育;一方面介紹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思想。軍校採用軍事與政治並重,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教學方針,為中國革命培養了大批軍事政治人才。廣大黃埔師生在反帝反封建、爭取國家統一與民族獨立的斗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為中國革命做出了重大貢獻。
❸ 北伐中黃埔師生以少勝多的原因
北方中房不是在你校生多的原因,這個你就要找個找到北伐去了解一下,找他們的領導能了解一下才知道。
❹ 黃埔軍校舊址的黃埔學潮
抗戰時期,黃埔師生自發的一次愛國主義舉動,震驚了國民黨上層,並受到周恩來等黨組織的支持與幫助,黃埔學潮是抗日時期黃埔學潮是抗戰時期熱血黃埔青年的一次愛國舉動。事後,它對一些進步的黃埔學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和作用,當時,在貴州都勻的黃埔十四期師生因校方禁書發生政治矛盾,引發了鬧學潮事件。當時,高級炮校的學員在政治上分成兩派,一派以東北籍為主的學員,力主國共、中蘇合作,團結抗日。另一派是來自中央軍校黃埔派學員,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共觀點。兩派爭辯激烈,校方逮捕莽大齡等14名學生。掀起罷課,封鎖電台,校方與特務、憲兵團封鎖學校,。並引起新聞界震動。蔣介石下令白崇禧、陳誠,何應欽調查此事,鄭新潮是兩名學生代表之一,面見蔣諫言,經周恩來和社會各界及媒體多方努力,學潮得以平息,學員獲勝,畢業後,致使鄭新潮等部分黃埔同學投奔延安、參加革命。
❺ 南方太子叫黃埔什麼的北方太子叫什麼去了他們兩個交鋒。南方太子去過神農架訓練。他們在拍戲的地方大家。
什麼問題???麻煩你口條利索點!~
❻ 廣州黃埔軍校在哪裡,它的學校歷史是什麼,隨便可以進去參觀的嗎
位於廣州市東南20公里的黃埔長洲島。國共第一次合作時期,為培養軍事幹部,曾在廣州東郊的黃埔長洲島上建立一座軍校,史稱"黃埔軍校"。
1924年5月,孫中山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幫助下,創辦了黃埔軍校,培養革命軍事幹部。 校內建立了黨代表制度和政治工作制度。蔣介石任校長,廖仲愷任黨代表,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葉劍英任教授部副主任,熊雄、惲代英、蕭楚女、聶榮臻、張秋人等共產黨人擔任教官及各方面負責工作。 軍校分步兵、炮兵、工兵、輜重兵、憲兵、政治等科,至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前,軍校一至四期的畢業生共4981名。以軍校學生為主組成的革命軍,參加了統一廣東的戰役與北伐戰爭。 舊址現存校門、孫中山紀念碑和他住過的房子、俱樂部、游泳池等遺址。1928年建的孫中山紀念碑巍然矗立於校內一山崗上,碑頂孫中山頭像是日本友人所贈,碑座鐫有《總理訓詞》和《總理像贊》等。孫中山住過的房子是一座兩層樓房,內有黃埔軍校史料陳列室。軍校西南山崗上還有東征烈士墓。
軍校舊址於抗戰時被炸毀,1964年復原。現黃埔軍校舊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廣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校內有孫中山紀念碑和孫中山銅像、孫中山紀念室、軍校校舍,以及"黃埔軍校史料陳列室"等。
門票·10元
開放時間:9:00~17:00,星期一、農歷除夕閉館
❼ 著名的黃埔生
在中國歷史上,象黃埔軍校這樣的曾經同堂上課,一室生活,而最後又在戰場上相互廝殺的現象,是絕無僅有的。在國共兩黨22年的武裝斗爭中,曾經是一校同學的兩軍將領,為了不同的信仰,各自在戰場上為了各自的政黨和主義捉對廝殺,除了歷史的殘酷性,不能不說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歷史現象。
如果排除正義與非正義的區別,僅就雙方的戰場表現和軍事表演來說,也表現出很多的故事性,讓後人為之充滿了探察的慾望。象陳賡與康澤、邱行湘,林彪與杜聿明,徐向前與胡宗南等是同學之爭,而陳誠、衛立煌、白崇禧、劉峙、顧祝同等與鄧演達、葉劍英、聶榮臻、陳毅、惲代英等則是教師之斗。正是兩方的黃埔師生,在戰場上廝殺了幾十年,並成為真正的主角,也可以看出黃埔軍校的特殊歷史地位。
當然,共產黨內的黃埔同學遠遠少於國民黨,同時,在戰場上戰死的數量也遠多於國民黨,這是因為共產黨長期處於劣勢,且沒有政權,因此在彼此爭斗的博殺中,處於非常弱勢的地位。但是最後共產黨領導下的黃埔將領卻擊敗了國民黨領導下的黃埔同學。不能不說明,共產黨的黃埔生雖然少,但卻都是精華所在。
在國共兩黨武裝斗爭的20多年中,由於共產黨開始不懂得槍桿子的重要性,沒有建立自己的軍隊和軍事學校,只能是利用了國民黨的軍事教育體系進行了寄生。當國民黨背叛了與共產黨的共同綱領後,共產黨開始走上武裝反抗國民黨屠殺的軍事斗爭道路時,非常缺乏專門的軍事人才。因此,這些寄生在國民黨軍事學校里的黃埔生,就成了黃產黨極其寶貴的財富。正是有了這些專門的軍事人才,共產黨才得以拉起隊伍,在殘酷的武裝斗爭中站住了腳,並不斷的發展壯大。
同樣,深知槍桿子重要並以抓槍乾子起家的蔣介石,也是異常重視培養自己的人才。人家說蔣介石一生最愛聽的一個稱呼就是「校長」,不管走到何處,只要一聲「校長」就會讓蔣感覺到放心,感覺到自己統治的穩固,就象孔老夫子似的,旗下有「賢人七十,弟子三千」,讓蔣在中國的歷史舞台上縱橫了幾十年。
在已知的共產黨的黃埔生中,真正不乏歷史英才。本人試圖從戰績、戰功、資歷、職務和影響力,為國共兩黨的黃埔生排個序,也許排的不符合各位專家的想法,請不必見怪,這種事可能是永遠也統一不起來的,只要大家有興趣,盡管按照自己的理性來排,只要不是惡意的貶低誰、誹謗誰就可以了。也請各位不要笑話別人啊。只是為了排出來,為歷史的回首而滿足。
蔣先雲、李之龍、徐向前、林彪、陳賡、左權、王爾琢、黃公略、曾中生、蔡申熙、許繼慎、周逸群、段德昌、盧德銘、劉志丹、宣俠父、鄧萍、羅瑞卿、周士弟、程子華、許光達、宋時輪、閻揆要、余灑渡、陶鑄、、、、、
國民黨將領:杜聿明、胡宗南、湯恩伯、關麟征、康澤、賀衷寒、鄧文儀、桂永清、陳明仁、鄭洞國、范漢傑、李默庵、宋希濂、鄭介民、戴安瀾、王耀武、張靈甫、黃維、劉戡、侯鏡如、廖耀湘、邱行湘、鄭庭笈、、、、、、
有不同意見者,敬請自排,不吝賜教。
另,有專家者,不妨對其中各位的黃埔?期及科系進行開列,以慰讀者
❽ 黃埔軍校的師生中有沒有投降日本當漢奸的,如果有都有哪些
根據統計抗日戰爭時期蔣8介石的黃埔系天子門生也有一些人投敵當了漢奸:黃埔一期投敵3人,二期4人,三期2人,四期6人,5期2人。另外還有6,7,10,11期總計20多人。
介紹幾個黃埔前3期投敵的傢伙
劉明夏
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
黃子琪
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
謝文達
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原名謝忠銳,曾任國民革命軍團長,混得不近人意,後在上海做生意。汪偽政府成立後要發展軍隊,他便主動與周佛海套近乎,拉關系,見面一口一個「 老師」,執弟子禮甚恭。周佛海將其嘉勉一番,委以兵權:其先任和平建國軍第十四路軍司令,後周將其拉入自己的「親軍」---中央稅警學校任校務委員,再後周又推薦其為暫編第十師師長。
劉啟雄
黃埔軍校第二期畢業,1937年11月參加南京保衛戰時身為第260旅少將旅長,城陷時躲避於難民區。汪偽政權建立後,他投奔老師周佛海,周佛海舉薦其為軍官訓練隊總隊長,後又推薦劉為偽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校務委員兼教育長,掌握該校的實權。1943 年9月,周又調其擔任警衛一師師長。
黃埔軍校第二期畢業、劉峙之侄。1938年國8民黨中央黨務訓練團軍訓處長劉夷被俘投敵。投敵後任汪偽軍官訓練團團長、軍事參議院參議。1942年成立汪偽中央警備軍後任命劉夷為獨立警備旅旅長。所部負責南京衛戍任務,裝備為汪偽軍之最。1945年10月該旅被國民政府編入第74軍。劉夷被國8民政府逮捕,經劉峙說情獲釋移居香港,後返回江西定居。
陳孝強
黃埔軍校第二期步科畢業。別號義貴,廣東蕉嶺人。中8央軍官訓練團軍官班畢業。1926年起任國民革命軍第一師排、連長。1932年任鄂豫皖「剿匪」第三路第二縱隊營長、團長。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第二十七軍預備第八師副師長、少將師長。1943年夏所部在太行山被日軍殲滅。其被俘虜,出任華北治安軍王克敏部副軍長。1944年7月,任汪偽首都警衛第三師師長,後派往廣東任第二十師師長。1944年1月任汪偽軍事委員會參贊武官公審中將參贊武官。1945年9月,該師被重慶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改編為廣東先遣軍第一師,仍任師長。1947年3月授陸軍少將,任第七十八軍一九六師副師長、師長。1949年5月所部在陝南被人民解放軍殲滅,同年秋到台灣,任台灣省保安司令部第一師師長,聯勤總部少將部員。1955年春在台~北逝世。
張海帆
黃埔軍校第二期步科畢業。別號一渠,湖南臨灃人。中8央8軍校高級班、戰術研究第三期、中央訓練團黨政班畢業。參加第一、二次東征和北伐戰爭。歷任入伍生總隊排長,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二十師連長,中央教導師連長,中央軍校軍官教育團辦公處中校科長,步科第二總隊第一大隊上校大隊長。1940年初任第五戰區獨立第十六師參謀長,在與日軍作戰中被俘,充任汪偽參贊武官公署少將參贊武官,汪偽陸軍部特務團少將團長。1943年3月任汪偽軍事委員會參贊武官公署中將參贊武官,是黃埔系(早期生)將領極少數充任汪偽職官者之一。1945年9月投案自首,不久獲釋退役。
金亦吾
又名長華,湖北京山人。黃埔軍校第3期畢業。1930年任討逆軍第2路軍第3游擊司令,參加中原大戰,1938年夏任三民主義青年團武漢支團籌備處副主任兼戰地工作總隊長,1939年3月任第6戰區鄂中游擊第7縱隊司令。1943年2月25日第六戰區挺進軍司令金亦吾與第128師師長王勁哉、副師長李德興等於湖北咸寧被日軍俘獲投敵,所部第128師第381、382、383旅旅長趙天時、任蘭圃、薛豪平、第5戰區獨立1、2、3、5旅旅長潘勝富、蘇景華、張海平、蘇振東亦隨同投敵。該部為汪偽國民政府改編為暫編第6、43師,師長由金亦吾、王勁哉分任。暫編第6師於1944年經汪偽軍事委員會點驗取消「暫編」字樣。1945年9月為國民政府收編。金亦吾於內戰時曾任第15綏靖區高參、第14兵團參謀等職。1949年10月向解放軍投誠。1951年1月13日死於鎮8反。
❾ 黃埔是世界四大軍校之一有何證據
「『黃埔軍校』成為世界級著名軍校有三大理由。」在黃埔軍校80周年大慶前夕,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館長李明接受記者采訪時這樣說。
李明對黃埔軍校作過深入細致的研究,他認為,研究人員將黃埔軍校列入世界「四大軍校」,主要是基於對其建校歷史、人才培育和歷史貢獻三方面的考慮。世界「四大軍校」都有歷史悠久、人才輩出、對本國乃至世界歷史具有重大推動作用三個共同的特點。
1924年6月,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國民黨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幫助下創辦了「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建立了黨代表和政治部制度。黃埔軍校成為中國第一所新型軍事院校。
此後,黃埔軍校為中國培育了大批人才。無論是中國共產黨,還是中國國民黨,其軍事骨幹有不少都是出身於黃埔軍校的。據不完全統計,在國民黨方面,少將軍官以上的黃埔師生有255人,其中,上將38人,中將159人;在共產黨方面,1955年人民解放軍授銜時,10位元帥中有5位、10名大將中3名出身黃埔軍校,此外,還有17名黃埔出身的上將和中將。在政治領域,黃埔軍校也發揮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在蔣介石政府中,有俞飛鵬、錢大鈞、周至柔、何應欽,陳誠等「黃埔」要員。在共產黨政府,則有周恩來、林彪、葉劍英、徐向前等。
李明認為,對社會歷史的重大作用是黃埔軍校名列世界著名軍校的重要原因。黃埔軍校培養的學生在中國現代史上占據了舉足輕重的位置:大革命時期,黃埔人並肩戰斗,東征、北伐,所向披靡;抗日戰爭時期,黃埔同學指揮國共兩黨的軍隊共同與日本侵略者作戰,取得平型關之戰、台兒庄之戰、反「掃盪」作戰、1939年冬季戰略性大反攻等戰爭的勝利,最終打敗了日本侵略軍;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和全國解放戰爭中,國共兩黨的黃埔人代表各自的政黨在沙場上交鋒,最終中國共產黨戰勝國民黨,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某種意義上說,黃埔軍校及其培養的將領推動了中國歷史的發展。
據介紹,美國西點軍校、英國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俄羅斯伏龍芝軍事學院也有類似的經歷和貢獻。
美國西點軍校建於1802年7月4日,是美國第一所軍事院校,在南北戰爭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均作出過巨大貢獻。它培養出威廉·T·謝爾曼、約翰·J·潘興、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小喬治·S·巴頓等著名將領和傑佛遜·戴維斯(南部聯邦總統)、尤利塞斯·S·格蘭特(美國第18任總統)、懷特·D·艾森豪威爾(美國第34任總統)等3名總統。
英國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前身伍爾維奇皇家軍事學院於1741年由英國國王喬治二世簽署文件批准建立,它所培育的精英使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成為反法西斯的大本營和解放歐洲的反攻基地。從這所學校里走出來的傑出人物有英國首相丘吉爾、著名軍事家蒙哥馬利、英國陸軍元帥羅伯茨、亞歷山大和費斯廷等。
俄羅斯的伏龍芝軍事學院原名工農紅軍總參學院,於1918年12月開學,其所培養的許多畢業生在蘇聯的衛國戰爭中建立了卓越的功勛。著名的蘇聯元帥格奧爾吉·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羅科索夫斯基、瓦西里·伊萬諾維奇·崔可夫以及中國的劉伯承元帥、左權將軍等都曾在該學院學習。
❿ 對聯「陞官發財請往他處,貪生畏死勿入斯門」出自哪
黃埔軍校的校門上貼的對聯。
黃埔軍校即「陸軍軍官學校」,創建於1924年6月16日,是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的產物。不少學生後來成為中國著名的軍事家和高級將領。黃埔軍校學生軍曾兩次東征,繼而出師北伐,為中國革命作出重大貢獻,被譽為「革命先驅」、「東方紅軍」。
兩年前的6月16日,是陳炯明叛變革命的日子,兩年後,孫中山選擇這個特殊的日子作為軍校的開學典禮日,是要人們記住這個沉痛的教訓,為建立一支革命的軍隊而無私奉獻、努力奮斗。他在這個著名的開學演說中號召全體師生:「從今天起立一個志願,一生一世都不存陞官發財的心理」,要「學先烈的行為,像他們一樣,捨身成仁」,不「貪生畏死」。他還親自批准將這樣一幅對聯貼在軍校大門上:「陞官發財行往他處,貪生畏死勿入斯門」,橫額為「革命者來」。黃埔軍校原軍校大門已毀於戰火。現校門於1965年由南海艦隊重新修建。軍校大門綵樓原掛有一副對聯:「陞官發財行往他處;貪生怕死勿入廝門。」孫中山逝世後,改用其遺囑中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為對聯,已成為軍校師生的座右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