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徵文愛與責任
A. 以教師的責任為題的議論文
古語雲:「德高為師,身正為范。」師愛是「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博大無私的愛,它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捧出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就是對教師教學生涯的最好寫照。盡職盡責是教師基本的道德規范。教師職業是「人類幸福和自我完善」結合的職業。多少教師,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伴著三尺講台、一支粉筆,播撒著希望的種子,開啟著孩子的心智,書寫著人生的真理。我自豪,因為我就是這樣一名教師,從事著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我無悔,因為愛與責任堅定了我對教育事業執著的追求!
師愛,是教師之靈魂。 這種愛要求是一種崇高的愛,即「一日為師,終生為父」。 俗話說:「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教師就是那一個「愛別人孩子」的神。一個沒有愛心的教師,也就不能稱得上是一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但是,這種愛又不能完全等同於父母的愛:我們不能孩子抱在懷里,而是要把學生裝在心裡,對他們傾注著全部的心血,關注著學生的身心健康;生病時噓寒問暖,困惑時解疑答惑,頹喪時鼓舞激勵,迷茫時指點方向……
我們要用自己的愛心去喚醒學生,教會學生去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愛社會;我們要用我們的言行感召學生,影響學生去愛學習,愛勞動,愛助人,愛創新。這樣,我們的價值就能得以盡可能大的體現,我們也就可以無悔自己的選擇了。
責任,是教師之本職。「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要承擔起教育的責任,完成教育的使命,教師必須牢牢地樹立起責任意識。教師工作是平凡的,是由每天點點滴滴的「平凡」的事情組成。然而,「一個孩子的失敗,對一個教師來說,只是幾十分之一的失敗,但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就是百分之百的失敗。」所以,教師應該具備高度的社會責任性感。
傳道授業解惑是教師的的基本任務。站在講台上看著下面幾十雙渴望的眼睛時,教師要有把他們教育成才的責任感。為了傳授知識,我們有責任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經常閱讀專業書籍,積極參加研修活動,不斷改進教育方式和教學方法,及時進行歸納總結,來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以適應新課程教學的需要。如果沒有強烈的責任感,不僅會誤人子弟,而且也過不了自己良心這一關,這就是教師的責任。
作為教師,為人師表的特點決定了我們必須要有崇高的責任感。這種責任感就是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要有負責任的意識。有了強烈的責任感與事業心,我們才會敬業、樂業,也才能一輩子「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愛與責任,相得益彰。「愛」與「責任」是師德的靈魂。「愛」與「責任」也是辨證的統一。「愛」是責任的體現,而「責任」是愛的化身。「愛與責任」將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它需要全體教師不斷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續寫篇章,教師的指導、鼓勵、贊美、欣賞和支持,永遠是學生最好的禮物。透過愛的鼓勵和安慰,讓他們祛除心中的不安,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擔負起我們肩上的責任。
B. 4000字師德素養作文
師德在平凡中閃光 泉州師范學院附屬豐澤小學 陳敏從古至今,在歷史長河中流淌了中國五千多年悠久的歷史,中國這個古老而又神聖的大國經歷了太多的滄桑,一路上遇到了重重困難,但是它的兒女從不向困難低頭,為了祖國的安危,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用生命捍衛祖國的尊嚴。每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臉上流著淚,心中滴著雪。古往今來,英雄們的壯舉譜寫了一曲曲悲歌,一個個驚天地、泣鬼神的故事。然而,這都是在表達一個簡單而樸素的信念:「國家昌盛,匹夫有則」。一個國家是否昌盛與興衰,其主要因素決定於「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如何使祖國花朵成為將來的祖國棟梁,這個重擔就壓在教師的身上。共所周知,中國有尊師重道的傳統,有所謂「無地君親師」之說,教師之所以如此受人尊敬,大概就是因為他們不僅是人類掌握知識,開發理性、奔向光明的引路人,而且既是「經師」,又是「人師」。也正是如此,才會有「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死干」這首詩生動描繪出當今教師這一行的真實寫照。教師這一行既是神聖的,又是祟高的;既是無私的,又是艱辛的;那裡麵包含著所有對自己工作盡心盡力教師的汗血與艱辛。平凡之中見偉大,普通之中見崇高,細微之處見真情,危難之時見精神。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正是如此,有人把這世界上最美麗的花環獻給老師,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是太陽底下最神聖的職業!」中國第21個教師節的主題是「愛與責任」,國家教育部部長周濟同志提出:「愛與責任」是「師德之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責任就辦不好教育」。愛是無形的力量,愛是師德的核心,愛是教育的靈魂。多年以後,在細細的品味中,我發現這一個簡單的「愛」字包含著許多復雜的內容。作為一個教師,不但要擔負起傳道、授業、解惑的重任,更重要的是要培養思想健康、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要用愛心去澆灌每一株幼苗,把他們培育成參天大樹再去為更多的幼苗遮風擋雨;要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誠的愛心去打開每個學生的心門,因為每一扇門的後面都是一個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扇門的開啟,都是一個無法預測的未來。結合我本人10年來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經歷,談談我對「教師」這兩個字的理解與認識: 一、樂教勤業,無私奉獻是教書育人的根本教師並不是生活在與世隔絕的孤島上,都是置身於現實生活中,置身於市場經濟的環境下,如何不受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守身如玉」「一塵不染」,敬職盡責,做好本職工作,就不是很容易的事了。教師是個清貧的職業,工作辛苦,報酬微薄,職業要求近乎苛刻,曾使很多人望而卻步。而我從選擇從事教師這一行的那一刻起,就樹立了為之奮斗終身的信念。「教師曾使幾千人擺脫了愚昧,這可是一筆不小的精神財富,我已很知足了!」正是在像父親一樣的老前輩的言傳身教中,我從小就對教師這一職業充滿了嚮往與憧憬。從踏上工作崗位的那一刻起,我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教書育人的工作中。多少次暮鼓晨鍾,多少個不眠之夜,我的心都與學生們拴在了一起。哪個學生有進步,哪個學生思想有滑坡,我看在眼裡,急在心裡,關心教育學生,也就失去了時空界限。作為教師,我又能說什麼呢?因為,教書育人,就意味著勤勉,意味著奉獻。二、銳意進取,科學施教是教師愛崗敬業的主要表現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提倡:「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中輕松、主動地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積極性,學會創造、構建和掌握所學的知識。「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一個愛崗敬業的教師,不會滿足於僅僅依靠經驗教育人,他會著力總結教育規律,發現並按教育規律的要求科學施教。我認為「育人」應該放在「教書」之前,作為一名教師,應寓德育於學科教學之中,正是因為我把對學生思想品德培養和文化素養的培養結合起來,才使得整個教學過程更具有生機和活力,使學生在活動中掌握知識,學會做人。只有學生不斷的積極參與,以自己感性之軀的各種感官理性地去觸摸、去品味、去探究,用自己的生命和最具審美價值的藝術去建構人生歷程,讓那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生動有趣,提高他們掌握知識技能的能力,為他們今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有無數個教師就在這行業中履行著自己的責任和義務,他們是平凡的,但他們那種在平凡崗位上無私的貢獻著自已的青春,揮撒著自己的汗水,無私地把知識傳授給我們將來的希望,讓祖國昌盛在他們當中延續下去。請用責任喚起我們的愛心,讓我們用愛與責任融鑄不朽的師魂!我要說,教師是天底下最富有愛心和責任心的工作,我會把愛與責任牢記心間,會把無私的愛和無限的責任奉獻給我的學生和我所鍾愛的事業!親愛的同事們,讓我們一同攜起手來用愛心教會學生擔起責任,學會做人!
C. 愛與責任的長篇高中作文。(不少於850字)
地震的那一刻,發生的感人故事太多太多;地震那一刻,許多生命都綻發出最後的耀眼光彩;地震的那一刻,很多老師卻放棄了轉瞬即逝的逃生機會,用他們的沉著、冷靜、機智,甚至鮮血和生命,維護師尊,鑄就師魂,為不少孩子贏得了生存的希望和機會,奏響了一曲曲盪氣回腸的生命頌歌,讓我們再一次讀懂了「師德」二字的博大與崇高!
不可否認,保護學生是老師的責任和義務,是無法推卸的職責,但我們也應該明白,在生命受到威脅的一瞬間,逃生是人的本能反應,教師也概莫能外。讓人感動的是,在此次汶川大地震中,在眾多教學樓倒塌的一瞬間,一個個平時默默無聞的老師,沒有絲毫的猶豫,沒有些許的閃念,毅然決然地將生的希望留給了學生——
在什邡龍居小學的廢墟中,一位年輕女教師的身體斷成兩截,臉部血肉模糊,可她的雙手仍緊緊擁著兩個學生!人們怎麼掰,也無法掰開她緊緊摟住學生的雙手。這位老師名叫向倩,去年大學畢業,到什邡龍居小學當英語老師。地震發生時,她正在疏散學生離開教室。看到有兩個學生手足無措,她大步跑過去,一手摟住一個,朝門外沖。教學樓突然垮塌,她和幾名學生被埋在廢墟中……
在汶川縣映秀鎮垮塌的鎮小學教學樓的一角,救援的群眾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一名男子跪仆在廢墟上,雙臂緊緊摟著兩個孩子,像一隻展翅欲飛的雄鷹。兩個孩子還活著,而「雄鷹」已經氣絕!由於緊抱孩子的手臂已經僵硬,救援人員只得含淚將之鋸掉才把孩子救出——29歲的老師張米亞,在關鍵時刻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為學生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門。
D. 有關「愛與責任」的作文 100字
愛是一種奉獻。它如一股甘泉,一股熱流,穿透人的心田。其實愛除了是一種奉內獻以外,它還是一種責任。只要是容發自內心的真愛,都會是毫不含糊的與責任聯系在一起。如果愛離開了責任,那它也只能如美麗的流星閃過夜空;有時也許會是一道刻在人們心中深深的傷痕。
E. 有關愛與責任的作文怎麼寫內容是父母與孩子之間
愛,能溫暖人的心靈;愛、能鼓勵人一直朝前邁進。有人說:有愛才有追求,有對愛的追求,才有對愛的奉獻。世上有很多東西,給予他人時,往往是越分越少,而有一樣東西卻是越分越多。
作為一名教師,所面臨的是一群天真無邪,渴求知識,有著五彩斑斕般夢想的孩子們,對他們更應該給予無私的愛。唯有愛的雨露才能催開最美的花朵;唯有愛的交流,才能搭起師生之間心靈的彩橋。我們的事業是愛的事業,我們的教育就應該像春風那樣慢慢吹開學生的心扉,就應該像春雨那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學生就必須嚴格要求學生
俗話說得好:嚴師出高徒。「教不嚴,師之惰」。嚴是有標準的嚴,是在一定范圍內的嚴,是符合教育規律的嚴,是有利於學生德、智、體、美等方面的全面發展的,不是摧殘學生身心健康的嚴。嚴格要求不等於懲罰學生,應該做到嚴中有慈、嚴中有愛、嚴中有度、嚴中有方,使學生對老師敬而愛之,而不是敬而畏之。教師對學生的嚴格要求是出於真誠的愛。嚴以愛為基礎,愛以嚴為前提,嚴愛結合,愛而不縱,嚴而不凶。嚴格之水只有滲透情愛之蜜,才能成為愛的甘露。二.愛學生就要尊重學生的人格
愛學生就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人,擁有獨立的思維,因此,教師必須努力把自己的教育和教學適應學生的思想認識規律,決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就要充分理解學生、信任學生、欣賞學生,呵護學生的創造潛能,切勿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對學生多一些鼓勵,少一些訓斥;多一份肯定,少一份否定;多一點表揚,少一點批評。對學生要真誠,真誠地與學生交往,給學生以真誠的關心和幫助,
只有這樣,才能成為學生心目中真正的良師益友。三.愛學生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
任何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問題學生」也不例外,相反,對這些「問題學生」要給予更多的愛,。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千方百計讓學生的閃光點真正閃光,例如;我2009年任四年級的數學,該班有個學生張有飛,成績差只寫幾個簡單的數字,還有學生經常欺負他,但他喜歡勞動,我抓住這一閃光點用愛幫助了他,現在學習成績大有進步。使學生的自信心和上進心得到充分的發揮,從而激起學習的鬥志。轉化「問題學生」除了多觀察外,還應多了解、多關心、多談心、少發火、不體罰、不放棄。實踐證明,從愛出發,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持之以恆,「問題學生」是絕對可以轉化的。
對學生除了所給予的愛以外,還應有一份責任感。
如果說這一切都是源於愛的話,那麼更確切地說是基於一份深深的責任。我們說愛與責任是師德的靈魂,其實責任也是一種愛,正如歌德所說的那樣:「責任就是對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種愛」。
我們都知道壞學生是家庭的溺愛、或歧視、漠視造成的,我們都知道壞學生是社會不良環境塑造出來的,所以教師的工作就是一種「以人為善,以人為本」的工作,是心靈塑造、價值觀與人生觀塑造的人性工作。就是以『人性向善』為價值理念引導學生去營造明麗的內心生活,;就是「以人為本」的理念去引導學生追求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引導學生去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總而言之,師愛是一種激勵學生個性和諧發展的無可取代的教育力量。愛是春雨,能滋生萬物;愛是橋梁,能溝通師生的心靈。有了愛,師生之間就能以誠相見,心心相印,沒有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對學生的責任感是每個教師所必備的,熱愛學生又是教師獻身教育事業,搞好教育工作的原動力。對孩子多一份愛吧,因為在給予的同時會多一份收獲;對孩子多一份責任感吧,因為只有這樣才不會愧對教師的這個稱號。
F. 以教師的愛與責任為題,寫一篇議論文
愛,能溫暖人的心靈;愛、能鼓勵人一直朝前邁進。有人說:有愛才有追求,有對愛的追求,才有對愛的奉獻。世上有很多東西,給予他人時,往往是越分越少,而有一樣東西卻是越分越多。
作為一名教師,所面臨的是一群天真無邪,渴求知識,有著五彩斑斕般夢想的孩子們,對他們更應該給予無私的愛。唯有愛的雨露才能催開最美的花朵;唯有愛的交流,才能搭起師生之間心靈的彩橋。我們的事業是愛的事業,我們的教育就應該像春風那樣慢慢吹開學生的心扉,就應該像春雨那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學生就必須嚴格要求學生
俗話說得好:嚴師出高徒。「教不嚴,師之惰」。嚴是有標準的嚴,是在一定范圍內的嚴,是符合教育規律的嚴,是有利於學生德、智、體、美等方面的全面發展的,不是摧殘學生身心健康的嚴。嚴格要求不等於懲罰學生,應該做到嚴中有慈、嚴中有愛、嚴中有度、嚴中有方,使學生對老師敬而愛之,而不是敬而畏之。教師對學生的嚴格要求是出於真誠的愛。嚴以愛為基礎,愛以嚴為前提,嚴愛結合,愛而不縱,嚴而不凶。嚴格之水只有滲透情愛之蜜,才能成為愛的甘露。二.愛學生就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愛學生就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人,擁有獨立的思維,因此,教師必須努力把自己的教育和教學適應學生的思想認識規律,決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就要充分理解學生、信任學生、欣賞學生,呵護學生的創造潛能,切勿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對學生多一些鼓勵,少一些訓斥;多一份肯定,少一份否定;多一點表揚,少一點批評。對學生要真誠,真誠地與學生交往,給學生以真誠的關心和幫助,
只有這樣,才能成為學生心目中真正的良師益友。三.愛學生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
任何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問題學生」也不例外,相反,對這些「問題學生」要給予更多的愛,。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千方百計讓學生的閃光點真正閃光,例如;我20XX年任四年級的數學,該班有個學生張有飛,成績差只寫幾個簡單的數字,還有學生經常欺負他,但他喜歡勞動,我抓住這一閃光點用愛幫助了他,現在學習成績大有進步。使學生的自信心和上進心得到充分的發揮,從而激起學習的鬥志。轉化「問題學生」除了多觀察外,還應多了解、多關心、多談心、少發火、不體罰、不放棄。實踐證明,從愛出發,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持之以恆,「問題學生」是絕對可以轉化的。
對學生除了所給予的愛以外,還應有一份責任感。
如果說這一切都是源於愛的話,那麼更確切地說是基於一份深深的責任。我們說愛與責任是師德的靈魂,其實責任也是一種愛,正如歌德所說的那樣:「責任就是對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種愛」。
我們都知道壞學生是家庭的溺愛、或歧視、漠視造成的,我們都知道壞學生是社會不良環境塑造出來的,所以教師的工作就是一種「以人為善,以人為本」的工作,是心靈塑造、價值觀與人生觀塑造的人性工作。就是以『人性向善』為價值理念引導學生去營造明麗的內心生活,;就是「以人為本」的理念去引導學生追求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引導學生去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總而言之,師愛是一種激勵學生個性和諧發展的無可取代的教育力量。愛是春雨,能滋生萬物;愛是橋梁,能溝通師生的心靈。有了愛,師生之間就能以誠相見,心心相印,沒有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對學生的責任感是每個教師所必備的,熱愛學生又是教師獻身教育事業,搞好教育工作的原動力。對孩子多一份愛吧,因為在給予的同時會多一份收獲;對孩子多一份責任感吧,因為只有這樣才不會愧對教師的這個稱號。
G. 愛與責任優秀作文
尊敬的評委、親愛的朋友們:
大家好!
「不要說工作平淡,它聯系著多少家庭的悲歡;不要說生活清貧,富有的程度無法用金錢計算。接納一個新生,就是接納一個家庭的希望;輸送一名學子,無異於發射一枚搭載太陽的導彈……」每當唱起這首《教師之歌》,我的心中就充滿了一種無法言語的愛,我的肩頭又多了一份義不容辭的責任。
教師是一個平凡的職業,教育是一個偉大的事業。在平凡崗位上的無名士卒如何才能成為偉大事業的脊樑呢?我曾通過問卷了解學生喜歡什麼樣的老師。100%的學生都喜歡那些富有愛心、責任感強的老師。愛與責任,成就了偉大之於平庸的不同凡響。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很慶幸自己能在隆回一中這所以「愛與責任」為主旋律的學校開始自己的教學生涯。
有一個故事曾深深的打動著我,這個故事發生在我的師傅、隆回一中周愛國老師的身上:那是2005年6月的一個深夜,高一331班寄宿生黃獎華嚴重中暑,暈倒在宿舍里,周老師聞訊後,背起黃獎華就往縣人民醫院跑。一路上,汗水濕透了他的全身。值班醫生說:「幸虧送得及時……」可值班醫生的話還沒說完,周老師卻暈倒了。原來周老師當時正忍受著膽囊炎疼痛的折磨,身體很虛弱啊!當時,在場的醫生和匆匆趕來的家長都流下了感動的淚水,都說:「周老師,您真是孩子的救命恩人啊!」像這樣感人的故事在隆回一中經常上演著:有老師因病聲音嘶啞,卻從未耽誤過一節課;有老師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常年為學生免費補課;有老師懷揣著醫院的住院通知,仍然堅持上課,甚至在被迫住院期間也忍不住三天兩頭回來看學生……朋友們,是什麼讓我們淚流滿面?是什麼讓我們感動萬分?是愛,是責任!愛是教師最美麗的語言,責任是教師最崇高的付出。
教育部部長周濟同志提出:「愛與責任」是「師德之魂」。為了加強師德建設,隆回一中還建立了「師德責任制度」。這個制度規定,除了正常的課堂教學任務,全體教師還分別承包各班的成績高中低不同層次的幾個學生,承擔起四種角色——像父母,體貼關懷;做良師,鼓勵指導;成益友,排憂解難;當醫生,溝通引導。師愛流淌在平凡的日子裡。師德責任制滿足了學生渴盼常沐師愛的需求,教師一句溫暖的話,一句真誠的贊美,都會在學生心中點燃一盞明燈,激起學生前行的信心。
一個學生曾對我說:「老師,我特別喜歡聽您的課。因為每當我看到老師對我微笑,我就倍感溫暖。讓我知道老師是愛我的,所以我不能對不起您。」話說得很質朴,卻讓我感動。「贈人玫瑰,手留余香。」老師的愛,是學生心靈永恆的支點和動力。用愛做支點,學生就有希望。用責任做杠桿,就能托起明天的太陽。
法國文學家雨果曾說過:「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誦讀這意味深長的詩句,我感到萬分的驕傲與自豪。整天倘佯於學生和家長中間,望著一張張笑臉,聽著一句句真誠的話語,感受著心與心碰撞時的那份快樂,我覺得自己彷彿走進了生命中最燦爛的時刻。參天大樹挺拔聳立,靠的是深扎大地的根默默支撐;凌雲高樓氣勢撼人,靠的是厚重堅硬的基石無語的支撐。那麼,我們教師又靠什麼來支撐我們無比睿智的人生呢?那就是——愛與責任!如果沒有愛與責任,隆回縣西洋江鎮蘇和完小的廖龍玉老師怎會35年如一日,青春無悔地堅守在貧困的大山?如果沒有愛與責任,隆回二中賀春暉副校長怎會在 11年前被診斷出患有結腸癌後仍帶病堅持工作,始終站在教育教學第一線?如果沒有愛與責任,隆回縣侯田中學周建成老師怎會在深夜備課時累倒在書桌上,再也沒有醒來?
皺紋可以爬上我的眼角,青絲可以變成斑白的華發,歲月可以老去我的容顏,韶光可以在日復一日的塵土中消逝。然而,唯有愛與責任,才是我們教育永恆的源泉。唯有愛與責任,才是我們教師最美的語言。「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也許清貧,也許無奈,我們無法割捨的是心靈深處那份沉甸甸的愛與責任。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們在傳遞生命的火炬,我們在播撒希望的種子,我們在托起明天的太陽。讓我們堅守在這個神聖的崗位上,用生命捍衛愛與責任的光輝誓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