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方言家訪

方言家訪

發布時間: 2021-08-12 01:22:44

A. 趙本山的資料~

姓 名: 趙本山 籍 貫: 遼寧鐵嶺開原縣
性 別: 男 出生地: 遼寧省鐵嶺市
身 高: 74 體 重: 70
英文名: 所在地:
血 型: B 星 座: 天瓶座
生 肖: 狗 學 歷:
生 日 : 1958 職 業:
個人簡歷
喜歡什麼食物 小蔥蘸大醬

喜歡什麼書籍 故事類的書籍
崇拜什麼人物 卓別林

憎恨什麼人 說客
怎樣看人生 人生是嚴肅的事,要對的起自己這輩子

怎樣看幸福 幸福是暫時的個人有個人的幸福

怎樣看愛情 愛情是鬧心的事,苦甜說不清

怎樣看友誼 朋友越多越好

最大的財富 苦難的童年

怎樣看苦難 你的苦難就是你的財富

趙本山,1958年生於鐵嶺開原縣蓮花鄉石嘴村,莊稼院長大的民間演藝奇才。

趙本山6歲時成為孤兒,開始跟二叔(盲人)學藝。拉二胡、吹嗩吶、拋手絹、打手玉子、唱小曲、二人轉小帽等樣樣精通,尤其是三弦功底尤為突出。苦難的童年成了趙本山一生的財富,為其日後的小品、演藝生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趙本山17歲入公社文藝宣傳隊,又入威遠鄉業余劇團,後借調西豐縣劇團主演二人轉。

1982年,遼寧省舉辦第一屆農村小戲調演,趙本山在李忠堂與崔凱合作的拉場戲《摔三弦》劇中扮演肓人張志,一舉成名。「摔」劇獲演出一等獎。當年,趙本山考入鐵嶺縣劇團,擔任主演並任業務團長。1986年被調到鐵嶺市民間藝術團。那時,趙本山與潘長江在沈陽一起演出的二人轉《大觀燈》200餘場,場場爆滿,轟動東三省。

趙本山主演的拉場戲《一加一等於幾》、戲曲電視劇《雙叩門》、《過了這個村》、《摘幌》等劇,獲過許多國家、省級獎勵。

1987年,在姜昆的推薦下「打入」了中央電視台春節晚會,開始了他更加輝煌的藝術人生。春節晚會上,小品《徵婚》、《紅高粱模特隊》、《三鞭子》、《送禮》、《鍾點工》、《昨天、今天、明天》、《賣拐》、《賣車》均獲一、二等獎。由個人投資主演的電影《男婦女主任》獲98國家級「華表獎」,並獲優秀男主角獎;為繁榮發展藝術,他創辦了「本山藝術公司」。2002年春,電視劇《劉老根》在中央電視台1套播放,播放時,收視率空前,許多城市萬街空巷。2002年9月5日-10日以趙本山名字命名的「趙本山杯」小品大賽會同中國鐵嶺首屆國際民間藝術節在鐵嶺舉行,社會好評如潮。
趙本山現為鐵嶺市民間藝術團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曲藝協會會員、遼寧省曲藝家協會副主席、全國青聯委員、遼寧省政協委員、鐵嶺市形象大使。

評價:趙本山的喜劇小品婦孺皆知、蜚聲海外,連續多年獲得中央電視台春節晚會一等獎,被觀眾譽為「紅笑星」「小品王」「土神」「東方卓別林」「中國笑星」等美譽。藝德高尚,成功不忘家鄉,先後為災區、為家鄉希望工程修路捐款幾十萬元。《劉老根》、《劉老根二》電視劇中擔任導演和主角,把中國影視喜劇向前推進一大步。

1982年 遼寧省農村小戲調演。

1983年 主演拉場戲《摔三弦》,1984年 獲優秀獎。

1984年 拍攝電視戲曲片《摔三弦》,1985年 擔任男主角,1986年 獲首屆中國戲曲電視劇「鷹像」三等獎。

1987年 主演電視戲曲片《雙送鴨》,1988年 獲全國電視戲曲片二等獎。

1989年 參加東北三省首屆民間藝術節。

1990年 主演拉場戲《1+1=?》,1991年 獲表演一等獎、最高探索獎。電視戲曲片《雙叩門》,獲東北三省電視劇「金虎獎」。

1988年 《雙扣門》又獲「金三角獎」。

1989年 參加遼寧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

1990年 主演拉場戲《麻將、豆腐》。

1991年 獲「十佳」演員第一名,節目為三個最佳節目之首。同年拍攝電視劇《過了這一村》,擔任男主角,獲「飛天」二等獎。

1992年 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

1993年 主演小品《相親》獲「雙星杯」戲劇曲藝類第一名。同年拍攝的電視戲曲片《摘幌》擔任主演,獲「飛天」三等獎。

1994年 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

1995年 主演小品《小九老樂》。1996年 獲「活力28杯」春節晚會最佳節目一等獎。

1997年 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主演小品《我想有個家》。1998年 獲「春蘭杯」戲劇類一等獎。主演的電視劇《一村之

長》,獲「飛天」獎。

1999年 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

2000年 主演小品《老拜年》2001年 獲「春蘭杯」戲劇類第二名。

1995年 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主演小品《牛大叔提干》,獲小品類二等獎。

同年經遼寧省文學藝術聯合會、遼寧文藝新星評選委員會審定,被評為「遼寧文藝新星」。

1996年 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主演小品《三鞭子》,1997年 榮獲小品類二等獎。

1998年 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1999年 主演小品《紅高梁模特隊》,2000年 獲「春蘭杯」二等獎。

主演電視連續劇《一鄉之長》,獲遼寧長篇電視劇一等獎、最佳男主角獎。

2001年 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2001年 主演小品《拜年》,2001年 獲「伊利杯」二等獎。

2002年 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2002年 主演小品《昨天、今天、明天》獲一等獎。 拍攝的電影《男婦女主任》榮獲

1998年 度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男演員獎」、「優秀故事片獎」、「獲中國電影百花獎」、「最佳男主角」。被遼寧

省委宣傳部命名為「德藝雙馨」藝術家。

2000年 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2000年 主演小品《鍾點工》獲一等獎。七月,任電影「幸福時光」男主角。

2001年 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主演小品《賣拐》獲一等獎。

在中央電視台、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聯合拍攝的電視劇《劉老根》中,擔任導演及男主角。

2002年 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主演小品《賣車》獲一等獎。

在中央電視台、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聯合拍攝的電視劇《劉老根續集》中,擔任導演及男主角。

2003年 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2002年 主演小品《心病》獲一等獎。

同年成立遼寧省民間藝術團,本山藝術學院。

剛剛蟬聯春節晚會小品一等獎的趙本山,首次執導的電視劇《劉老根》,昨晚又在央視一套首播。從東北農村的窮苦孩子,到今天受全國觀眾喜愛的明星,趙本山是如何一路走來?3月4日晚,在央視《藝術人生》劇組,趙本山向記者首次披露了鮮為人知的艱辛:「以前那些小報、網上登的都別信,今天聽我自己的版本。」

苦孩子的幸福童年

我是個孤兒,讀書的時候,我很淘氣,當時覺得沒有父母最大的好處,是老師家訪找不著人。當時我跟著二叔學藝,拉二胡、唱三弦,他是個盲人,盲人的心思重,耳朵很靈敏,每次都是他聽旋律,我看舞台表演。學會了三弦,也模仿出了盲人的感覺,我可以說,全中國演盲人戲誰也演不過我。事實上,盲二叔就是我的藝術啟蒙老師,我就是演《大觀燈》的盲人首先紅遍東北的。

坎坷的明星路

1986年我到了鐵嶺劇團,現在我的正式身份還是劇團的演員。最早,我和潘長江在沈陽一起演二人轉《大觀燈》,連演200多場。可能太轟動,惹了別的劇團,就有好幾百盲人堵在劇場門口砸場子,說要把趙本山眼珠子挖出來。

但真正發現我的伯樂還是姜昆。當時他帶領中央說唱團到鐵嶺演出,當地人說還沒鐵嶺劇團演得好,姜昆就把我們劇團找來,他們坐在體育館的觀眾席,看我們給他們演出。剛開始20多北京藝術家坐在座位上,後來全笑得趴在地上。姜昆向我要了一盤帶子,說要帶回中央電視台推薦上春節晚會。我沒當回事,忙著和姜昆、郭荃葆等人合影,激動得連耳朵都在顫抖。

四上央視遭拒絕

後來,春節晚會真的來找我了。當時鄒友開主任、李雙江等三人在鐵嶺的招待所見了我,要我在房間里演一個節目,我說我給你們三張票到體育館看吧,那裡效果好,當然三人拿了票也沒看演出,扭頭就回北京了。經人點撥,我才知道得罪他們了。不過,鄒主任還是把我召到了北京,但我每年都被打道回府。有一年劇團讓我帶著十瓶茅台酒送禮,我的確不知道往哪兒送,害怕被拒絕,就在梅地亞賓館一天喝掉一瓶,正好到了第十天我被通知回家。後來我和團長說,十瓶酒全送出去了,人家還是不喜歡我們的節目。

更大的笑話是,1988年春節晚會已經定下我參加哈爾濱分會場的演出,而且節目提前錄了像,全鐵嶺的人都知道我上了春節晚會,但後來我的節目卻沒播,我卻一直等到電視里打出「再見」。一年後的國慶晚會,我才第一次在央視亮相,緊接著就是1990年春節晚會的《相親》。連續三年我都是節目一等獎,1994年我因為家裡有事,很晚才到春節晚會劇組報到,導演組嫌我「架子大」,就堅決沒讓我上,這是我惟一被封殺的一次,但也特別教育了我。

《劉老根》是新嘗試

《劉老根》是我第一次擔任導演,這是受張藝謀的影響。我演過他的《幸福時光》,他的樸素、平和、實在很讓我感動,對我影響很大。其實,我不習慣影視表演,不過想想有機會還是應該自己導個片子,不麻煩別人,另外,也看看自己的能耐,我想自己用心做,就會做成。其實,我一直有種恐懼,萬一有一天我的小品逗誰誰都不樂,我該怎麼辦?嘗試做些新東西,也算是學習。

製造家庭痛苦的人

有人問我現在有什麼不如意的?我說沒有,我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好好活著,別出事」。我一生最大的財富就是我痛苦的童年,我現在沒有任何痛苦和不滿足,相反,我是個會給家庭帶來痛苦的人,像我的妻子,我在外演出,就她一個人在家帶孩子,我只能給她物質生活的滿足,其他的就很少。

B. 老師家訪給學生個民情筆記填那些有走訪群眾家庭基本情況

你的問題問得很晦澀,可能是方言的問題。我個人的理解貌似是「老師家訪內的那些走訪容群眾的家庭基本情況要學生填民情筆記,腫么填」。這個問題就要看你的實際情況了,你是在農村還是城鎮。比如在農村,可以有:爸爸媽媽是否在外出打工;家裡的田地是否在耕種,由誰來耕種,是否是留守的爺爺奶奶來耕種,爺爺奶奶耕種的負擔大不大;學生在放假期間是否回老家?

C. 關於害怕家訪

其實老師家訪沒什麼可怕的,你就跟平常一樣的,應對就好了,切記不要緊張和慌亂,專其實你也說了,老屬師家訪主要是和你父母交流,是以你為中心的,老師家訪的目的是想了解你在家的基本情況,交流的對象主要是父母,其實我在初中的時候,有過老師到我家家訪,其實都是跟我爸聊聊天,了解了解情況,並沒有問我多麼深的問題,但是也會囑咐你倒水什麼的,所以不用緊張,老師只是了解你的基本情況,就算老師問你一些問題,你只要如實回答就好了。最後希望你真心能解決這個問題,如果覺得我說的好,也可以採納。

D. 納西族的風俗習慣是什麼

納西族的風俗習慣是:

  • 節日里如春節、清明、端午、中秋等均與當地漢回族大致相答同,其中春節是最大的傳統節日,並且伴有許多祭祀活懂。屆時家家都要宰殺年豬,製作酸肝,釀制米酒。除夕之夜要殺雞、燉豬頭祭灶君和祖先。就餐時,如家裡有人外出,在餐桌上也要擺上碗筷,以表示全家團圓。初一早餐禁葷食,初二開始走親訪友,互相拜年,請客吃飯和互贈紅糖、紅餅、點心等禮物。

  • 最為隆重的是「納西祭天大」,祭天大一般都選在正月上、中旬,屆時要選好祭天場,由東巴教掌教人(無掌教人的村寨,推選德高望重的老人)任祭司,每一程式都要由東巴誦唱相應的祭天經詩,合起來多達近萬行,構成了洋洋大觀的祭天長歌。並宰殺輪流喂養的祭天豬,各家各戶都要捐大麥、小麥用來釀酒,做餌塊。

E. 求電視劇《武林外傳》裡面所有的友情出演過的演員的名字

主演:
閆 妮--飾佟湘玉 姚晨--飾郭芙蓉
倪虹潔--飾祝無雙 沙溢--飾白展堂
喻恩泰--飾呂秀才 姜超--飾李大嘴
王莎莎--飾莫小貝 范明--飾邢捕頭
肖 劍--飾燕小六 於娟--飾楊蕙蘭

客串(前面的數字是集數)
1小青-張歆藝 小米-張青
3白馬書院朱先生-吳明鴻
4大嘴娘-張少華
5展紅綾-霍曼迪 慕容嫣-黃小蕾 小偷-徐賢海
6假惠蘭爹-梁振亞 上官雲頓-劉亞津
8佟府管家-鄭美林 姬無命-王磊
9教畫老師-余白眉 王公子-王慶 曹先生-劉向東 葛掌櫃-全權 鄭公子-劉旭
10施捨小米的過路人-張躍 怡紅樓外喊話的-甄麥娟
11賽貂禪-劉敏 小翠-蔣卉 扈十娘-唐靜 十娘丫鬟-婁茗 十娘管家-沈懷玲
13老羅-楊樹泉 小卉-曾惠
15雷老五-王彥波 張掌櫃-裴慶臣
16范大娘-胡寧芳 錢掌櫃-洪劍濤 食客-財神和嬌娥
17陸一鳴-王超 周敦儒-許可 祝小芸-唐峻 錢夫人-田玲
18賣糖人-徐賢海
19洪大師-王向明
20侯三-陳錚
21吳守義-吳京安、軍藝學生 小安-安伯平 小李-李業勇 小柳-柳長海 小鄧-鄧峰 小齊-齊俊生 大帥-帥華生 小郭-郭振營 老馬-馬愛國 小馬-馬懷平
22江小道-毛孩
23平谷一點紅-周煒
24算命先生-林永健
25佟伯達-朱龍廣
27大周-鄭美林 小劉-張濱
28焦桐衛-趙金鼎
30佟石頭-王紅波
32諸葛孔方-劉惠 清風-商子見 小無雙--張茜 黃衣--李名輝 黑衣--許翔宇
老白小時候--李景琛 34整容後的陸一鳴-於又川
35邱小東-李樂衡 老畫師-邵方
36追風-鍾亮
40莫小寶-趙旭
42白翠萍-黃曉娟
44公孫烏龍-白志迪 46岳松濤-周明汕
47韓娟-周冬齊 老何-石小滿
49慕容子-周穎
50七舅老爺-梁振亞
53包大仁-陳智彬 展堂-白玉
56殷十三-馬銳
57周掌櫃-周小剛
58南宮殘花-胡小庭
60丐幫弟子-邱晨
61恭長老-張楠
62謝仲達-李曉強
66郭薔薇-張婷
67郭巨俠-王學圻
68辛普森-陳智彬
69馬桌子-哈哈
71金湘玉-劉立淇
72陳公子-陳小雷 周掌櫃-周童
73柳星雨-宋陽 柳月雲-王佳佳
77謝步東-句號
78杜子俊-邵峰
79杜子俊的娘-王麗雲 杜夫人的丫鬟-原銘
80粉絲甲-王靜 粉絲乙-綦小卉 凌騰雲-凌蕭肅

F. 老師上課總是罵人,還說方言(那所學校也不差,怎麼就說方言!)有時候聽都聽不懂,還動不動喜歡去家訪!

現在主管學校的教育部門對老師的要求監管還是沒有做到位,聘用老師怎麼只能從文憑資格上來考核呢,對現在的老師我也很無語,我家兒子剛上一年級,第一天腿和胳膊就摔流血啦,兒子說老師也不問,只簡單的說沒有事不嚴重,所以我也很生氣,希望相關部門不僅要嚴把質量關更要嚴把老師的人品關。

G. 現在的老師還會家訪嗎家訪有什麼利弊

當你在菜場接過菜時,當你在家門口接過快遞時,他們被省略成一個職業的代號。你可能忽略了他們在這座城市有個臨時的家,那裡或許住著正在上學的孩子,他們和我們一樣對孩子對未來憧憬萬分。

我跟著六十一中的老師進行暑期家訪。一天下午,分別走訪了來自皖南與皖北的兩個家庭。家長幾乎都是一樣的表情,見到外人略顯局促緊張,話也不多,更多的時候是滿足地看著自己的孩子。小小的客廳一下子被到訪者塞得滿滿的,卻不顯得擁擠,反倒有些溫馨。男主人手忙腳亂地切開剛買的西瓜,一個勁地催老師吃。在他的眼裡,滿滿的是對老師的尊敬,是對孩子未來的憧憬。

不同的教育觀決定了不同的事業成就感。

這所「特殊」的學校,盡管也出過幾個「學霸」,那隻是少數。如果糾結於分數,老師遲早會喪失動力。畢竟,與名校的老師相比,這所學校的老師晉升速度要慢很多。倘若把「教人做人」作為目標,那麼孩子身上一點一滴的變化都會令老師更能找到教育工作者的成就感,更能回歸教育的初心。

在不久的將來,「隨遷人員子女定點學校」將成為歷史——合肥所有的學校都將接納隨遷人員子女。

想當年,這些孩子操著不同的方言,從天南海北匯聚此地,為了同一個夢想——通過教育改變家族漂泊的命運,在城市裡頑強地紮下根,更好地生活下去。正是因為這類學校的存在,他們今天夢想成真。

這所學校很少受到媒體的眷顧。記者到來的消息,一不小心傳遍了全校老師。一位老師真誠地說,「感謝媒體記者的關注,你們在為我們鼓勁兒加油!」

這讓我心生愧意,全社會都應當感謝的是他們!作為記者,我們來得有點兒晚:媒體的目光早該從「名校」身上挪開一點,哪怕分一小半給這樣的學校也好。

H. 小品劇本

給你個劇本 你參考 將裡面的方言和地名改成你熟悉的就行

甲:唉!幾點了,火車又晚點……(看錶張望,著急心態,火車響了)唱「對面的火車開過來……」
乙:改革春風吹滿地,吹到哪裡哪裡綠,農村舊貌換新顏,沒事出來旅旅遊。
丙:「三個代表」是指導,講到哪裡哪裡好,四十多年沒來了,巴州變化(還)真不小。
乙:老頭子,這就是湖州嗎?咋到處都是高樓大廈呢?
丙:咋的,你以為,一下火車就是大沙漠,騎著駱駝去逛街嗎?
乙:你當初不是給俺這么講的嗎?「面朝黃土背朝天,一覺醒來滿臉沙…….」
丙:那是啥年代的事了,四十多年了,哎呀(方言口頭禪)發展太快了……這不知真是不是巴州?
乙:老頭子,咱的包包在嗎?可別……
甲:是剛下火車的兩位老人,不是本地人,我去詢問一下!(邊說邊上前)
乙:快快!有人來了。(護著老伴)
甲:大叔大嬸,你們好(上前握手,有表情)
乙:幹啥的!?(防範的表情)
甲:噢,我自我介紹一下吧,我是湖州賓館的接站員,你們一定是來巴州旅遊的吧?你們可以到我們的車上休息一下。
丙:哎呀,是湖州,你是湖州賓館的,俺們是……
乙:老頭子,現在騙子多,咱們還是當心點。(把老頭子拽到一邊)
丙:噢噢對對……
甲:來,大叔,我幫你提包……..
(兩位老人後退躲開,嘀嘀咕咕)
甲:(朝觀眾)他們還不相信我,以為我是騙子,有我這么帥的騙子嗎,(無奈自嘲,拿出證件上前)大叔大嬸別誤會,這是我的證件,請看吧。
乙:真是湖州賓館的。
丙:我看他不象是騙子。
甲:大叔大嬸,這回該相信我了吧,你們二老是來探親的還是來旅遊的?如果是探親的,我可以把你們安全的送到你們的親人家,而且不收費。如果是旅遊的,你們可以先住到我們湖州 賓館,那裡安全舒適、環境又好,我還可以給你們做導游呢?
丙:哎呀,這城市發展了,文明也上去了。真的嗎,太好了……
乙:(對老子說,還是不太相信小夥子)去去!眼下有這好事?小姑娘,那你能說說你們湖州有什麼旅遊的好地方?
甲:這樣吧,大叔大嬸,外面風大,你們得注意身體,先到車上來休息一下,我慢慢說給你們聽。
丙:老伴你看,湖 州人多好呀,別瞎疑了。
乙:小夥子是挺有人味的,(甲疑惑)噢是人情味,人情味的。那就先上車,量你也不能把俺們咋的。
甲:哎這就對了,來我來給你提包。(說著上前向丙提包)
乙:別動,俺們可以提的動。(護著老伴一起上了車)
甲:(笑說)大叔大嬸,我看你們一定是來旅遊的,我就簡單介紹一下我們巴州的旅遊景點,不是吹的,湖州的大山、大湖、樣樣都值得誇,值得看。那水平如鏡的 太湖,雄偉壯觀的 藏龍百瀑,全國聞名的安吉竹博園,還有湖州三絕:塔中有塔的飛英塔,廟里有廟的府廟,橋里有橋的潮音橋。你沒聽說過嗎?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天堂中央湖州風光嘛!(很榮耀)
乙:噢喲,一套一套的,你知道的還不少呢,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丙:喂,小姑娘,你能帶我們去看看嗎?
甲:大叔大嬸,當然可以,不過別著急,你們要相信我的話,可以先住在我們湖州賓館,我們為你們安排好一切行程。保證你們吃好、玩好、住得好、服務更是沒得說,怎麼樣?
乙丙:相信相信(太好了太好了)說到吃我們還真的有些餓了。(一起搶著說)乙:俺聽說湖州的周生記餛飩很好吃。哪兒有賣的?(迫切)
甲:噢喲,周生記餛飩算什麼?還有丁蓮芳千張包呢!(乙丙二老直搖頭)那百魚宴你們就更沒有聽說過吧?
乙:什麼什麼,百魚宴?一桌都是魚吃的完嗎?(看著丙說,丙:是呀是呀)
甲:哈哈,吃不完可以打包嘛
丙:打包?打包可以打出這個來嗎、
乙:傻老頭子,,打包就是把菜裝起來帶回家。(覺得自己聰明了)
甲:我們這里還有一種時尚快餐呢!
乙:什麼?
丙:時尚快餐?
乙:那是什麼東西?
丙:肯德基!
肯德基!?反正沒有俺家的本雞好吃!
甲:是嗎大叔,你來過湖州嗎?
丙:噢,那是四十年前了。
乙:早就聽說湖州發展特別快,旅遊風景特別多,所以這次旅遊非要來湖州看看。
甲:大叔大嬸,你們來對了,在你們住進我們湖州賓館的房間時,這些新鮮的水果早以給你們准備好了,到時你們可以慢慢品嘗。
丙:好好好,小姑娘,我們現在就走吧?(乙丙迫不及待)
甲:好,我們走
丙:哎,哎小姑娘,那些姑娘小伙在干什麼?
甲:噢,那是我們社區的居民們為宣傳普通話舉辦文藝演出呢!
乙丙:快快,我們下車要過去。(起身往姑娘小伙中走,姑娘們也邊跳邊迎上來圍成圈)
甲:(也很高興)大叔大嬸,慢著點

I. 家長說方言 我在北京上5年級,我家長都會說普通話,可他們就是愛說家鄉方言。

說明家長對普通話的認識上有誤區,而且對你的成長不是那麼重視。
建議你求得老師特別是班主任老師的幫助,把家長單獨叫到學校或者請老師家訪,當面與家長講一講利害關系——老師會比你的力量大、辦法多。

J. 趙本山簡歷

趙本山 ,1958年生於鐵嶺開原縣蓮花村石嘴溝,莊稼院長大的民間演藝奇才。趙本山的喜劇小品婦孺皆知、蜚聲海外,連續多年獲得中央電視台春節晚會一等獎,被觀眾譽為「紅笑星」「小品王」「土神」「東方卓別林」「中國笑星」等美譽。藝德高尚,成功不忘家鄉,先後為災區、為家鄉希望工程修路捐款幾十萬元。《劉老根》、《劉老根Ⅱ》電視劇中擔任導演和主角,把中國影視喜劇向前推進一大步。趙本山現為鐵嶺市民間藝術團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曲藝協會會員、遼寧省曲藝家協會副主席、全國青聯委員、遼寧省政協委員、鐵嶺市形象大使。

妻子馬麗娟,遼寧省戲校教師,育有一對龍鳳雙胞胎:趙一楠和趙一涵。前妻葛淑珍,育有一女兒。

本山自述
苦孩子的幸福童年
我是個孤兒,讀書的時候,我很淘氣,當時覺得沒有父母最大的好處,是老師家訪找不著人。當時我跟著二叔學藝,拉二胡、唱三弦,他是個盲人,盲人的心思重,耳朵很靈敏,每次都是他聽旋律,我看舞台表演。學會了三弦,也模仿出了盲人的感覺,我可以說,全中國演盲人戲誰也演不過我。事實上,盲二叔就是我的藝術啟蒙老師,我就是演《大觀燈》的盲人首先紅遍東北的。

坎坷的明星路
1986年我到了鐵嶺劇團,現在我的正式身份還是劇團的演員。最早,我和潘長江在沈陽一起演二人轉《大觀燈》,連演200多場。可能太轟動,惹了別的劇團,就有好幾百盲人堵在劇場門口砸場子,說要把趙本山眼珠子挖出來。

但真正發現我的伯樂還是姜昆。當時他帶領中央說唱團到鐵嶺演出,當地人說還沒鐵嶺劇團演得好,姜昆就把我們劇團找來,他們坐在體育館的觀眾席,看我們給他們演出。剛開始20多位北京藝術家坐在座位上,後來全笑得趴在地上。姜昆向我要了一盤帶子,說要帶回中央電視台推薦上春節晚會。我沒當回事,忙著和姜昆、郭荃葆等人合影,激動得連耳朵都在顫抖。

四上央視遭拒絕
後來,春節晚會真的來找我了。當時鄒友開主任、李雙江等三人在鐵嶺的招待所見了我,要我在房間里演一個節目,我說我給你們三張票到體育館看吧,那裡效果好,當然三人拿了票也沒看演出,扭頭就回北京了。經人點撥,我才知道得罪他們了。不過,鄒主任還是把我召到了北京,但我每年都被打道回府。有一年劇團讓我帶著十瓶茅台酒送禮,我的確不知道往哪兒送,害怕被拒絕,就在梅地亞賓館一天喝掉一瓶,正好到了第十天我被通知回家。後來我和團長說,十瓶酒全送出去了,人家還是不喜歡我們的節目。

更大的笑話是,1988年春節晚會已經定下我參加哈爾濱分會場的演出,而且節目提前錄了像,全鐵嶺的人都知道我上了春節晚會,但後來我的節目卻沒播,我卻一直等到電視里打出「再見」。一年後的國慶晚會,我才第一次在央視亮相,緊接著就是1990年春節晚會的《相親》。連續三年我都是節目一等獎,1994年我因為家裡有事,很晚才到春節晚會劇組報到,導演組嫌我「架子大」,就堅決沒讓我上,這是我惟一被封殺的一次,但也特別教育了我。

《劉老根》是新嘗試
《劉老根》是我第一次擔任導演,這是受張藝謀的影響。我演過他的《幸福時光》,他的樸素、平和、實在很讓我感動,對我影響很大。其實,我不習慣影視表演,不過想想有機會還是應該自己導個片子,不麻煩別人,另外,也看看自己的能耐,我想自己用心做,就會做成。其實,我一直有種恐懼,萬一有一天我的小品逗誰誰都不樂,我該怎麼辦?嘗試做些新東西,也算是學習。

製造家庭痛苦的人
有人問我現在有什麼不如意的?我說沒有,我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好好活著,別出事」。我一生最大的財富就是我痛苦的童年,我現在沒有任何痛苦和不滿足,相反,我是個會給家庭帶來痛苦的人,像我的妻子,我在外演出,就她一個人在家帶孩子,我只能給她物質生活的滿足,其他的就很少。

從藝經歷

趙本山6歲時成為孤兒,開始跟二叔(盲人)學藝。拉二胡、吹嗩吶、拋手絹、打手玉子、唱小曲、二人轉小帽等樣樣精通,尤其是三弦功底尤為突出。苦難的童年成了趙本山一生的財富,為其日後的小品、演藝生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趙本山17歲入公社文藝宣傳隊,又入威遠鄉業余劇團,後借調西豐縣劇團主演二人轉。

1982年,遼寧省舉辦第一屆農村小戲調演,趙本山在李忠堂與崔凱合作的拉場戲《摔三弦》劇中扮演肓人張志,一舉成名。「摔」劇獲演出一等獎。當年,趙本山考入鐵嶺縣劇團,擔任主演並任業務團長。1986年被調到鐵嶺市民間藝術團。那時,趙本山與潘長江在沈陽一起演出的二人轉《大觀燈》200餘場,場場爆滿,轟動東三省。
趙本山主演的拉場戲《一加一等於幾》、戲曲電視劇《雙叩門》、《過了這個村》、《摘幌》等劇,獲過許多國家、省級獎勵。

1983年 主演拉場戲《摔三弦》,1984年 獲優秀獎。

1984年 拍攝電視戲曲片《摔三弦》,1985年 擔任男主角,1986年 獲首屆中國戲曲電視劇「鷹像」三等獎。

1987年,在姜昆的推薦下「打入」了中央電視台春節晚會,開始了他更加輝煌的藝術人生。春節晚會上,小品《徵婚》、《紅高粱模特隊》、《三鞭子》、《送禮》、《鍾點工》、《昨天、今天、明天》、《賣拐》、《賣車》均獲一、二等獎。

1988年,主演電視戲曲片《雙送鴨》, 獲全國電視戲曲片二等獎。 《雙扣門》又獲「金三角獎」。

1989年 參加首屆東北三省民間藝術節,參加遼寧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

1990年 主演拉場戲《1+1=?》,1991年 獲表演一等獎、最高探索獎。電視戲曲片《雙叩門》,獲東北三省電視劇「金虎獎」。主演拉場戲《麻將、豆腐》。

1991年 獲「十佳」演員第一名,節目為三個最佳節目之首。同年拍攝電視劇《過了這一村》,擔任男主角,獲「飛天」二等獎。

1992年 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

1993年 主演小品《相親》獲「雙星杯」戲劇曲藝類第一名。同年拍攝的電視戲曲片《摘幌》擔任主演,獲「飛天」三等獎。

1994年 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

1995年 主演小品《小九老樂》。 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主演小品《牛大叔提干》,獲小品類二等獎。 同年經遼寧省文學藝術聯合會、遼寧文藝新星評選委員會審定,被評為「遼寧文藝新星」。

1996年 獲「活力28杯」春節晚會最佳節目一等獎。 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主演小品《三鞭子》,榮獲小品類二等獎。

1997年 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主演小品《我想有個家》。1998年 獲「春蘭杯」戲劇類一等獎。主演的電視劇《一村之長》,獲飛天獎。

1998年 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1999年 主演小品《紅高梁模特隊》,2000年 獲「春蘭杯」二等獎。 主演電視連續劇《一鄉之長》,獲遼寧長篇電視劇一等獎、最佳男主角獎。

1999年 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

2000年 主演小品《老拜年》2001年 獲「春蘭杯」戲劇類第二名。 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主演小品《鍾點工》獲一等獎。七月,任電影「幸福時光」男主角。

2001年 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主演小品《賣拐》獲一等獎。

2002年春,電視劇《劉老根》在中央電視台1套播放,播放時,收視率空前,許多城市萬街空巷。2002年9月5日-10日以趙本山名字命名的「趙本山杯」小品大賽會同中國首屆鐵嶺國際民間藝術節在鐵嶺舉行,社會好評如潮。

2001年 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2001年主演小品《拜年》,2001年 獲「伊利杯」二等獎。

在中央電視台、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聯合拍攝的電視劇《劉老根》中,擔任導演及男主角。

2002年 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2002年 主演小品《昨天、今天、明天》獲一等獎。 拍攝的電影《男婦女主任》榮獲年度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男演員獎」、「優秀故事片獎」、「獲中國電影百花獎」、「最佳男主角」。被遼寧省委宣傳部命名為「德藝雙馨」藝術家。 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主演小品《賣車》獲一等獎。在中央電視台、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聯合拍攝的電視劇《劉老根續集》中,擔任導演及男主角。 主演小品《心病》獲一等獎。

2003年 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同年成立遼寧省民間藝術團,本山藝術學院。

2007MTV超級盛典內地最具風格男演員。

2007年12月11日19時趙本山的父親趙德仁在沈陽武警總隊醫院去世,享年82歲。

春節晚會小品節目

1990年 《相親》-趙本山 黃曉娟
1991年 《小九老樂》-趙本山 楊蕾
1992年 《我想有個家》-趙本山 黃曉娟
1993年 《老拜年》-趙本山 閻淑萍等
1994年 春節晚會來晚了,沒排上。
1995年 《牛大叔「提干」》-趙本山 范偉 張玉屏
1996年 《三鞭子》-趙本山 范偉 李海
1997年 《紅高粱模特隊》-趙本山 范偉等
1998年 《拜年》-趙本山 范偉 高秀敏
1999年 《昨天 今天 明天》-趙本山 宋丹丹 崔永元
2000年 《鍾點工》-趙本山 宋丹丹
2001年 《賣拐》-趙本山 范偉 高秀敏
2002年 《賣車》-趙本山 范偉 高秀敏
2003年 《心病》-趙本山 范偉 高秀敏
2004年 《送水工》-趙本山 范偉 高秀敏
2005年 《功夫》-趙本山 范偉 蔡維力 王小虎
2006年 《說事兒》-趙本山 宋丹丹 崔永元
2007年 《策劃》—趙本山 宋丹丹 牛群
2008年 《火炬手》—趙本山 宋丹丹 劉流
其它小品作品:
《門神》
《同學聚會》(1999)
《兒子大了》
《演員的煩惱》
《有錢了》(2001)
《面子》(2002)
電視劇:
《一村之長》(1992)
《夜深人不靜》(1996)
《一鄉之長》(1997)
《家和萬事興之情歸龍年》(2000)
《家和萬事興之善意的謊言》(2001)
《劉老根Ⅰ》(2001)
《劉老根Ⅱ》(2002)
《馬大帥Ⅰ》(2003)
《馬大帥Ⅱ》(2004)
《馬大帥Ⅲ》(2005)
《鄉村愛情》(2006)
《鄉村愛情Ⅱ》(2007)
電影:
《荊軻刺秦王》(1997)(本山 ·飾演· 高漸離 )
《有話好好說》(1998)
《男婦女主任》(1999)
《幸福時光》(2000)
《龍過鼠年》
《落葉歸根》
舞台劇:
《他和她的外遇》(2001)

搞笑億萬觀眾的藝術天使

中國觀眾今天能享受到趙本山小品藝術,據說應該感謝的是姜昆。1987年,姜昆在遼寧鐵嶺偶然地看到趙本山的一場演出,之後他極力向中國電視台導演推薦趙本山,當時他說,遼寧有一名演員非常不錯,他表演節目,現場觀眾有的笑昏過去、有的笑岔了氣,還有的笑得犯了心臟病,他的舞台即興和現場調動觀眾情緒都相當出色,相當有魅力,這個人叫趙本山。

1990年趙本山一走上中央電視台的春節晚會,遼北小品就在中央電視台生了根,每年的春節晚會要是沒有遼北小品,觀眾就覺得這台晚會沒有味道,十幾年來,趙本山受到了億萬觀眾的深深喜愛。

趙本山小品緣何能受到觀眾喜愛?遼寧省文聯副主席崔凱說,以趙本山為代表的遼北小品是根植於東北特有文化的一種藝術樣式,帶有濃郁的東北地方韻味,正是這種原生態的東北味征服了全國觀眾。

東北氣候寒冷,廣袤的松遼平原一進入冬天就是農閑,漫漫長日,"貓冬兒"的人們靠什麼過活?弄個火盆土炕上圍坐一堆,唱地方戲"二人轉",講故事、說笑話,你一句我一句,傳統的,現代的,逗得大夥兒哈哈一笑,各種情緒、情感就都得到了宣洩。可以說,東北惡劣的自然地理環境逼生了屬於北方特有的文化,遼北語言充滿了生動、鮮活的因子,生命力非常旺盛,特別是地方戲"二人轉",男演員就叫"丑",女的叫"旦",三分"旦"七分"丑",丑角在二人轉里調解氣氛,製造笑料,一串串即興的說口,非常生活化,加之,東北人性格開朗、率直,說話一步到位,形成東北文化土層里特有的幽默感。

黑土地深厚的文化底蘊滋養了趙本山,他對發笑的藝術是如此稔熟,加之他骨子裡天生的那種喜劇感覺,形成了趙本山小品獨有的藝術魅力--把一切生活中的東西拿過來,經過趙本山的嘴一說出來,就是笑話。

應該說,趙本山小品的生命線是語言,他那一口地道的遼北方言,因其特有的語法、語音、語匯而具有一種穿透力,他一張嘴就是一串串的疙瘩話、俏皮話、歇後語、練語,包袱抖得特別響,使觀眾深深地陶醉,他就這樣以北方農民獨特的幽默、誇張和滑稽瞬間征服了億萬觀眾。

趙本山小品最大的語言特色首先是豐富、生動的口語,趙本山從"二人轉"繼承了一份重要的藝術遺產,這便是"說口",他不但能准確掌握傳統說口的節奏和韻律,還能根據現代觀眾的審美情趣,用現代詞語以及鄉村俚語創造出嶄新的說口風格,語言節奏鮮明,十分上口,富有韻味,而且內含一種極富魅力的幽靜感,一張嘴便妙語成珠,最沒效果的詞兒到了他嘴裡也能創造出意想不到的喜劇效應,深得普通老百姓的喜愛。

其次,趙本山小品的語言看似輕松,卻耐人尋味,"就興你們年青人連蹦帶跳,又摟又抱,我們老年人就只能幹靠。"《相親》里徐老蔫一句話說到觀眾心坎里,讓人捧腹大笑的同時,心裡還有種酸溜溜的感覺,趙本山以自己對生活、對人生、對藝術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准確地抓住了各種人物的轉折關系,也准確地抓住觀眾心理和情緒,每一句話、每一字都能和觀眾心理合上拍。

趙本山塑造的"蔫哏"系列,是他藝術作品裡最耀眼的一道風景,他疲疲軟軟、拖拖沓沓,話頭里帶滑稽,善良里有狡詰,不時甩個疙瘩口,甩個小包袱,冷不丁冒出一句讓人忍俊不禁的話,小品《相親》里,當馬丫問什麼叫"傻樣"時,徐老蔫答:"這還不懂,搞過對象的人都知道,一般情況下,說出傻樣這個詞,那就百分之八十了。"還有"幸福是什麼?遭罪。"徐老蔫對馬丫的一系列揶揄調侃,善意的捉弄,是愛到極致時的一種逆向表現,巧妙地烘托出老蔫對馬丫的一往情深。

再有就是趙本山的語言極具喜劇意識,他在一系列小品中扮演了形形色色的喜劇人物,其年齡、身份、形象、性格各不相同,只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主人公萬變不離其"丑",扮相"丑"、語言"丑"、動作"丑",他一本正經地扮演著一個個丑得不能再丑的形象,其結果卻為廣大觀眾奉獻出令人心曠神怡的喜劇美。如在《相親》中趙本山為徐老蔫設計了蹣跚的步履、不時還低下頭用腳尖蹭地等等形體語言,這些觀眾不覺丑,只感到好笑、逗樂,讓人感到人物善良的本性和真實。

"笑的製作者是可敬的,趙本山及其小品藝術撥動了時代的笑神經,使中華民族迎來了一個大規模的笑的時代。"著名學者余秋雨對趙本山的小品藝術非常欣賞,他說:笑也需要一個由頭,趙本山小品給人們提供了這個由頭,藝術家經過高超的藝術,善良的挑逗,使人們開懷大笑,放鬆身心,愉悅情感,從農民到教授誰不需要會心地一笑呢。

遼北小品在舞台上已經活躍了十幾年,十幾年裡,中國觀眾在黑土文化釀造的笑聲中不知有過多少陶醉,十幾年裡,以趙本山為代表的遼北小品藝術家們卻無日不在苦苦求索,不斷地創新、超越、提升自己,為觀眾捧出一個又一個藝術精品。

余秋雨點評趙本山

「趙本山是個大藝術家」
十幾年前,來自東北黑土地的農民演員趙本山,把鄉間的笑聲帶上了受國人矚目的中央電視台春節晚會,使遼北小品這一帶著原生態的幽默詼諧和泥土芳香的新鮮藝術樣式,躋身於中國最高藝術殿堂,並在瞬間博得全國電視觀眾的滿堂喝彩。

毋庸置疑,喜劇笑星趙本山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獲得國人最多笑聲和掌聲的小品演員,甚至有人把他稱為中國的「卓別林」。

著名學者、原上海戲劇學院院長余秋雨先生以一個戲劇理論專家的挑剔和獨到眼光,將其目光長久地停留在趙本山身上。

12年前,他曾說過,趙本山是個大藝術家;12年之後的今天,他說:「趙本山的確是個大藝術家,今天他的表演更加爐火純青。12年前被我們驚嘆的藝術家,12年後成為被全國人民驚嘆的藝術家。」

最近在鐵嶺召開了全國第二次趙本山小品藝術研討會,會上,余秋雨先生給予趙本山及其小品藝術以極高的評價:好多藝術家都是由民間產生,趙本山是個大藝術家,他在剛剛出名的時候我就有這個感覺。我真希望中國能有更多的文化名人,由每一個文化的起點出發,不斷地提升、提升,然後他和他生活的那塊土地上的文化都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遼寧省文聯副主席、小品劇作家崔凱告訴記者:「1990年第一次趙本山小品藝術研討會在桂林召開,大家都沒有想到余秋雨先生真能應邀到會,那次是他第一次看到趙本山表演小品,評價很高,當時我建議讓趙本山去上海戲劇學院進修一下,余秋雨先生連忙說,萬萬使不得,上戲每年培養出上千名學生,但培養不出來趙本山,趙本山不是需要到戲劇學院進修的問題,相反他應該是戲劇學院教授研究的對象。」

余秋雨不是北方人,但他對北方文化的理解卻是那麼地深刻:趙本山把東北人的苦難變成了笑聲,苦中作樂是一種境界;中國人的苦難太久、太久了,人們是多麼地需要笑聲啊。這詩一般的語言是余秋雨用來形容東北小品和二人轉的。「有些人以為只有外國文化是文化,我們腳下的都不是文化。文化藝術如果達到更高境界,回過頭來,是需要這些東西的,立足本土的文化在現代文化研究上是至高的標准,文化的回歸趨勢,是中國民族文化的自我確認。我腳踩的土地很美,我腳踩的土地也可以給我鮮花,而不需要從荷蘭買來。」

真正的大作品一定在亂石嶙峋的海濱,而不是大理石修過的海濱;真正的大海一定有好多泥沙,真正的民間藝術也可以有泥沙。余秋雨認為,趙本山為什麼會受到這么多人的歡迎,這是一個遠遠超出許多理論家思考之外的問題,過去的文藝理論沒有哪一章哪一節能解釋得了趙本山現象,這個藝術現象將會被以後的理論工作者去研究和總結。

余秋雨說,我很早就接受了西方的接受美學,這個觀念對我根深蒂固。「被接受」狀態就是一個標准,按照「接受美學」的觀點看待趙本山現象,許多問題就有了答案。中央電視台現在懂了,評判欄目的標準是收視率,這比任何獎項都重要。對於許多演員來說,春節晚會那天的心理是很脆弱的,那天晚上的考驗是很殘酷的,被接受與不被接受都在那天晚上。趙本山現象處於一個非常宏大的接受狀態,全國幾億人、長達十餘年地需要和喜歡趙本山小品,如果漠視這一點的話,是對審美現實的拒絕,那就很難研究美學和藝術了。人們把那天的情感都放在那兒了,如果你不承認趙本山,就是在說,中國幾億觀眾那天晚上快樂錯了?現在很難找到連續多年受到這么多人歡迎的演員了。趙本山為中國人那麼長時間地接受,構成了中國人當代的心理審美史,經受了這種考驗,還不 是大藝術家的話,什麼樣才是大藝術家?大藝術家何年何月能產生呢?

趙本山徒弟排行榜

趙本山的徒弟主要分為5批,除了去世的李正春之外,2008年2月11日(大年初五)到場的徒弟是33人,其中高明娥和孫立榮是兩名女徒弟,其餘全部是男性,排序如下:
第一批(6人):李正春、路遙、張小飛、唐鑒軍、王小寶、王小利。 (按拜師先後排序)
第二批(8人):蔡維利、蔡小樓、王永會、張小光、波比·肯、閆光明、王小虎、王金龍。 (按年齡排序)
第三批(9人):高明娥(女)、孫立榮(女)、賈小七、老臭、姜海軍、程野、燕飛、楊冰、蘇小龍。 (按年齡排序)
第四批(2人):劉小光、小沈陽。 (按年齡排序)
第五批(9人):張小偉、孫小飛、張凱、歷小峰、程紅、董三毛、宋小寶、田娃、紅孩、小鵬飛。(按年齡排序)

熱點內容
保定教師進修學校 發布:2025-09-02 07:26:44 瀏覽:743
性感班主任 發布:2025-09-02 05:14:58 瀏覽:611
高校師德總結 發布:2025-09-02 05:12:08 瀏覽:71
五年級教師家訪記錄 發布:2025-09-02 03:44:10 瀏覽:236
2008年考研數學二 發布:2025-09-02 01:20:54 瀏覽:430
不得不的英語 發布:2025-09-01 22:53:22 瀏覽:85
初三上冊物理知識點 發布:2025-09-01 21:25:06 瀏覽:843
生物防治的缺點 發布:2025-09-01 20:13:53 瀏覽:176
如何進行英語教學 發布:2025-09-01 19:42:48 瀏覽:688
老師玩少年 發布:2025-09-01 19:03:20 瀏覽: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