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夜難眠
① 師生離別的詩句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盪漾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
② 有關「師生」的詩句有哪些
投之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仰之彌高,鑽之彌堅。
③ 描寫師生之情的古詩、唐詩、宋詞、現代詩,要名字加內容、解釋(最好透徹一點)
張九齡《望月懷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詩文解釋】
海上升起了一輪明月,遠在天涯的人與我同樣望月,思念對方。多情的人埋怨漫漫長夜,整個晚上想念親人。熄滅蠟燭憐愛這滿屋的月光,披上衣服覺得露水漸漸重了。不能把這滿手的月光贈給你,還是回去睡覺吧,希望與你在夢里相見。
【注釋】
⑴首二句:遼闊無邊的大海上升起一輪明月,使人想起了遠在天涯海角的親友,此時此刻也該是望著同一輪明月。謝庄《月賦》:「隔千里兮共明月」。
⑵情人:指多情之人。可以指詩人自己,也可以指親愛之人,即是親人或是男女情人。遙夜:長夜。怨遙夜:因離別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長。竟夕:終宵,即一整夜。
⑶憐:愛。滋:濕潤。憐光滿:愛惜滿屋的月光。這里的滅燭憐光滿,很顯然根據上下文,這應該是個月明的時候,應該在農歷十五左右。此時月光敞亮,就是在現在今天,熄掉油燈仍然感受得到月光的霞美。當一個人靜靜的在屋子裡面享受月光,就有種「憐」的感覺,這只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感受而已,讀詩讀人,應該理解當時詩人的心理才能讀懂詩詞。光滿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樣子,滿描寫了一個狀態,應該是月光直射到屋內。
⑷末兩句:月光雖可愛,卻不能用手抓:送給遠方的親人,只好回屋睡覺,希望得個好夢。陸機《擬明月何皎皎》:「照之有餘輝,攬之不盈手。」盈手:雙手捧滿之意。盈:滿(指那種滿盪盪的充盈的狀態)。
賞析
古人對月,有著深厚的感情,聯想非常豐富。望月懷人,常常成為古詩詞中的題材,但象張九齡寫得如此幽清淡遠,深情綿邈,卻不多見。詩是通過主人公望月時思潮起伏的描寫,來表達詩人對遠方之人殷切懷念的情思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二句,出句寫景,對句由景入情。詩人用朴實而自然的語言描繪出一幅畫面:一輪皓月從東海那邊冉冉升起,展現出一派無限廣闊壯麗的動人景象。正因明月深奧莫窺,遙遠難測,就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詩中人的不盡思念。他設想,遙隔天涯的遠人.此時可能也在對月相思吧。詩中人不說自己望月思念對方,而是設想對方在望月思念自己。構思奇巧,含蘊有致,生動地反襯出詩寄託的深遠。詩著一「生」字,極為生動,這同張若虛「海上明月同潮生」詩句中的「生」字,有著同工異曲之妙。「天涯共此時」句.是從謝庄《月賦》中「隔千里兮共明月」化出的。詩人巧妙地把寫景和抒情融合起來。寫出彼此共對皓月之境,又蘊含懷遠之情。首聯擒題,以下諸句便由此生發開去。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二句,是說多情人怨恨著這漫漫的長夜,對月相思而徹夜不得入眠。這是對詩中人由想像而返回現實,由望月而轉身就寢的矛盾心情的表述。這里寫出多情人由懷遠而苦思,由苦思而難眠,由難眠而怨長夜的種種連鎖動作過程,也包含著有情人的主觀感情色彩。這一聲「怨長夜」,包孕著多麼深沉的感情!
按律詩的要求,頷聯應是工整的對偶,但此詩卻採用流水對的格式,這固然說明唐代初期律詩尚無嚴格的要求,一定程度上仍保存著古詩的風貌,另方面此聯採用流水對的形式,跟首聯在內容上就顯得更為密切,蟬聯而下,自然流動,給人一種氣韻純厚之感。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二句,寫詩中人因遙思遠人,徹夜相思,滅燭之後,尤覺月華光滿可愛,於是披衣步出室外,獨自對月仰望凝思,不知過了多久,直到露水沾濕了衣裳方覺醒過來。這是一個因相思所苦的非痴即呆的形象。這一聯貌似寫賞月,實則寓寫懷遠幽思。月的清輝,最易引入相思,詩人神思飛躍,幻想月光能成為所思念之人的化身,身可與之相依為伴。詩人多想讓這種幻想成為現實!所以「滅燭」,正是為了追隨月光;「披衣」,則是為了同月華多停留些時刻,此中情景,甚有「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之意。詩寫出月光的可愛,也寫出詩人寄意的深遠。這聯屬對工整,頓挫有致。句中的「憐」和「覺」兩個動詞用得好,使詩中人對遠人思念之情得到充分表達,這是一種因望月而懷人,又因懷人而望月的情景相生寫法,它勾勒出一個燭暗月明,更深露重。人單思苦,望月懷遠的幽清意境。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二句。寫因思念遠人而不得相見,故面對月華情不自禁地產生把月贈送遠人的想法。晉人陸機擬古詩《明月何皎皎》有「照之有餘輝,攬之不盈手。」句,詩中的「不堪盈手贈」即由此化出。隨之而來便產生尋夢之想。這是一種無可奈何的痴念。但藉此更襯托出詩人思念遠人的深摯感情,使詩的懷遠更為具體、更有含蘊。詩便在這失望和希望的交集中戛然收住,讀之尤覺韻味深長。
詩題《望月懷遠》,全詩以「望」、「懷」著眼,把「月」和「遠」作為抒情對象。所以詩中處處不離明月,句句不離懷遠,把月寫得那麼柔情,把情寫得那麼沉著,詩的情意是那麼纏綿而不見感傷。語言自然渾成而不露痕跡。這種風格對以後的孟浩然、王維等詩人有著深遠的影響
④ 師生笑話
1、這天,老師如往常一樣,對著鬧哄哄的班上大吼叫:
『不-要-吵-啦!!!大家安靜一點好不好???』 全班沒人理他.....
老師一氣之下,甩頭就走;准備到校長那告狀。當校長和老師兩人怒氣沖沖回到
教室,正想開罵時,不料,竟發現班上同學安安靜境地端著.....
怎麼啦?!大家怎麼變得這么乖?』 (老師不可置信地心中竊喜!!)
『是發生了什麼事嗎?』 (一片鴉雀無聲)
『來!班長你說!』班長很不好意思地站起來,低著頭囁嚅著:老...老師,你說
...說,如果有一天你進教室時發現全班都很安靜的話...你就死給我們看!!!!』
2、語文老師發現張三上課睡覺,比較生氣,於是弄醒張三問到:你怎麼上課睡
覺。可是,張三拒不承認睡覺。張三:我沒有睡覺。
老師:那你干嗎閉上眼睛。 張三:老師,我在默念課文。
老師不信,說:那你干嗎直點頭。 張三:老師,你講課講的很好。
老師還是不信,說:那你干嗎直流口水。 張三:老師,你的課講得很有味道。
3、教授是個和善而幽默的老頭,班上有個高大強壯的體育生。每次上課當教授的聲音響起時,體育生開始睡覺,直至下課准時醒來。
有一天體育生遲到了,教授親切地對他說:」這位同學,以後請不要遲到,這會影響你正常睡眠的」.
4、某次考試,監考老師於甲生桌下發現紙條,
師:這是你的嗎?
生:不是。
師:不是?不要狡辯,是不是你的。
生:真的不是。
師:你老實說,我不記你過。
生:我的在這里。
5、上聯:考試不作弊明年當學弟
下聯:寧願沒人格不能不及格
橫批:就是要過
⑤ 關於師生之間的關系的問題
師生之間,因其角色不同,學生很自然地在心理上對老師築起一道無形的心理防線展,所以,我們應想法縮短與學生的心理距離。 ⒈口出和言。"言"在此指口頭語言。口頭語言是憑借發音器官發出的聲音,以表達思想和感情的語言形式。實踐證明,用親切的語言開展班級管理工作,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消除學生對老師的心理戒備。如在布置工作任務或總結情況時說"我們、我們班",學生會感覺到老師與他們是同一陣線的;教師叫學生時,只叫其名,他會覺得班主任與自己是"平起平坐"的;在請學生幫忙前說"請、能否",幹完活後說"謝謝、辛苦了",學生會倍感親切。 ⒉身體力行。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班主任的思想、行為、作風和品質無不感染、影響著學生。因此,身體力行是班主任做好工作的前提。實踐證明,在平時的工作中,班主任若能做到始終把自己當作班集體普通的一員。嚴格遵守班規班紀。班主任自身的榜樣示範,對學生有著極強的說服力、感染力。學生對老師的心理防線也會慢慢地消失了。有一次,學校安排我們班大掃除,開始時,同學們望著滿地的垃圾、嗅著從堵塞了的溝渠發出的陣陣臭氣,怨聲載道,指手劃腳,就是沒人動手清理。見此情景,我二話不說,拿起工具埋頭干起來。一會兒,同學們不罵了,有的爬上圍牆清理那些垃圾、有的擠身進入雜物堆中清理堆積如山的垃圾、有的則清理溝渠的堵塞物,工具進不去的地方,他們乾脆用手去挖,一絲不苟,出色地完成了學校交給的任務,這就是身體力行的功效。 二、促進師生間的默契。 1細。就是班主任要細致批閱學生的周記,細心分析周記的內容。為此應努力做到:第一,給周記寫批語時,要全情投入,以筆交心;第二,在批閱周記的過程中,盡力糾正學生寫錯的字、詞、句;第三,在批閱周記中多設一些疑問,一旦發現問題,應及時作深入細致的了解,並盡已之所能為學生排憂解難。有一次,班裡的一個女生整篇周記只寫了:"老師,我好煩!"這樣一句話,憑我的生活閱歷和工作經驗,我立刻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於是,我馬不停蹄地找到她並耐心地開導她,但不管我說什麼,她總是心神恍惚地望著我,不吭一聲。我只好深入了解她最近的生活狀況。原來,她已連續十多天夜不能眠,日不能吃。我一方面通知其家長迅速來校,另一方面訪醫問診。 2尊。就是班主任要尊重學生的人格,處處平等以待。在與學生進行"周記對話"時,應注意尊重學生的情感,多用商量式的語氣,建議式的口吻,千萬不能不顧學生的意願、情感來強迫學生接受自己的意見,把自己凌駕於學生之上。 3守。就是班主任要盡力保守學生的"秘密"。因這些"秘密"的內容可能涉及學生學習、工作、生活、家庭和人際關系方面的問題。故不應張揚。否則,既侵害了學生的隱私權,又會帶來不少負面影響,更重要的是損害了師生間的友好關系。 事實證明,班主任只要能持之以恆地與學生進行"周記對話",是能夠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效其行"的。 三、師生間進行角色換位,以加深彼此間的了解。 老師與學生因其角色不同,導致看人、處事的方法不同,這給班級管理工作的開展帶來一定的困難。為此,作為一名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時一方面要常想到假如我是一名學生,我會怎樣想?怎樣做?把自己置於學生位置去認識,體驗和思考,要深入到學生中去了解他們的心理活動。另一方面應常引導學生思考,若你是班主任你應怎樣看待和處理班上的人和事?這樣既利於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利於加深師生間的了解,增進師生間的感情。記得有一次,有一個學生不滿意我給他安排的座位,鬧情緒,後來我給他分析道理,耐心勸說,終於接受了老師的安排。 四、注重批評的技巧,使學生與老師的心貼得更近,連得更緊。 批評是班級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個內容。批評的難處常常不在於內容的尖刻,而在於形式的巧妙。為達到既教育好學生,又不傷害師生間的感情的目的。我們應注重批評的技巧。 ⒈微笑著批評學生。"笑是打開心門之鎖,它是一種心與心的交流,眼與眼的感動。"當學生不遵守課堂紀律時,老師笑著搖搖頭,他會心領神會,為自己的行為慚愧;當學生犯錯時,老師微笑著了解事情的經過,與他講解道理,並與他一起商討解決問題的方法,此時的微笑能給學生一種真誠的關切,學生會痛改前非。 ⒉個別進行批評。學生都有很強的自尊心。他們把老師的肯定看作一種精神需要,一種上進的動力。我們應力求滿足學生這一心理需要。具體方法有:第一,通過給學生傳小紙條、進行周記對話等書面形式,悄悄地批評教育學生。一般情況下,不把學生請出教室、帶到人多的地方訓斥,更不應動不動就把學生請到學校領導的辦公室。第二,不在家長面前痛陳學生的不足之處。面對學生家長,應先充分肯定學生的優點,然後輕輕帶出學生美中不足的地方,緊接著與家長一同商討教育方案。這樣做既不損家長的面子,也調動了家長的教育積極性,更重要的是學生認為老師夠朋友,心甘情願地聽從老師的教導,師生相處變得水乳交融般親密。 說真的,在班級管理中要建立起融洽的師生關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事情,它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教育工程,除要講究技巧外,還要有持之以恆的精神。但師生間一旦能建立起融洽的師生關系,班級管理就會變得得心應手。 總之,做好班級管理工作的方法有很多,實踐證明,融洽的師生關系最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一劑良方。
⑥ 5.12令人動容的師生故事
5月12日,和平常一樣,譚千秋老師六點多就起床了。他給小女兒洗漱穿戴好,帶著她出去散步,然後早早地趕到學校上班。
天空陰沉沉的。
下午兩點多,譚老師在教室上課。這堂課上,他給學生們講「人生的價值」。「人生的價值是什麼?是大公無私,是為他人著想,為集體著想,為國家著想······」忽然,課桌搖晃起來!整棟樓房都搖晃起來!地震!他意識到情況不妙,來不及多想,就大聲喊道:「大家快跑!什麼也不要拿!快······」同學們迅速沖出教室,往操場跑去。樓房搖晃的越來越厲害了,並伴隨著刺耳的吱吱聲,外面陣陣塵埃騰空而起。但是那短暫的幾秒鍾,那裡容得了所有的學生都能跑出去?在教學樓即將坍塌的瞬間,還有四位同學沖不出去了!譚老師立即將他們拉到課桌底下,雙手撐在課桌上,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四個學生。地動山搖。碎裂的磚塊、水泥板重重的砸下來,樓房塌陷了······13日22點12分,當人們從廢墟中搬走壓在譚老師身上的最後一塊水泥板時,在場的人都被震撼了。「我們發現他的時候,他雙臂張開趴在課桌上,後腦被樓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的護著四個學生。四個學生都還活著!」第一個發現譚老師的救援人員眼含熱淚的說。譚老師誓死護衛學生的形象,讓他永生難忘!「地震時,眼看教室要倒,譚老師飛身撲到了我們身上。」獲救的學生這樣回憶。一位老師說:「如果要快速逃離現場,論條件,老師離門口最近,最有可能離開。但在生死攸關的一刻,譚老師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學生。」在學生眼裡,譚老師講的課繪聲繪色,不僅妙語連珠,而且很有幽默感。然而,同學們再也聽不到譚老師的聲音了,講台上再也見不到那個充滿活力的身影了。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後的姿勢!譚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師,他用自己51歲的寶貴生命詮釋了愛與責任的師德靈魂。人們贊頌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⑦ 表達師生關系的詩詞
(一)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出自南北朝庾信的《徵調曲》。詩文曰:「黎人耕植於義圃,君子翶翔於禮園。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詩大意為普通百姓耕作在田間,做學問的人翶翔於禮樂之間。吃到樹上結的果實,便想到了結果實的樹;喝到河中的水,便想到了河水的源頭。「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是成語「飲水思源」的由來,這句詩原本表達了對故土的思念之情,表示不忘故土、不忘本來,後人常用於學成的學生不忘知識的來源,是來自老師的教育。
(二)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出自晚唐詩人李商隱的《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詩文曰:「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該詩是一首別後相思之作,詩歌原意是表達相愛之人至死不渝的深情。但「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屬於通用的比喻句,後人常借用春蠶到死才停止吐絲,蠟燭燒盡時才停止流淚,來贊美老師為學生無私奉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對老師的無私奉獻精神和高尚品質給予的高度評價。
(三)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乾為扶持。「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乾為扶持」出自清代詩人鄭燮的《新竹》。詩曰:」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乾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乾為扶持」,意即新長出來的竹子之所以比舊竹子高,是因為新竹子在成長過程中,有老枝幹為它遮風擋雨。詩中,詩人借」新竹「與」老乾「來比喻師生的關系,一個人能夠超過老師和前輩,是因為老師和前輩的養育和培養,以此表達出對老師的感激之情。
⑧ 師生情的詩歌
1、奉和令公綠野堂種花
唐代:白居易
綠野堂開占物華,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
譯文:綠野堂建成之後占盡了萬物的精華,路人指著宅子說這是裴令公的家啊。
裴令公的桃李學生遍布天下,哪裡用得著再在門前屋後種花呢?
2、新竹
清代:鄭燮
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乾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
譯文:新長的竹子要比舊竹子高,它們的生長全憑老的枝幹(比喻老師)扶持。
下年又有新長出來的,會長得更高。
3、尋雍尊師隱居
唐代:李白
群峭碧摩天,逍遙不記年。
撥雲尋古道,倚石聽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鶴眠。
語來江色暮,獨自下寒煙。
譯文:群峰陡峭上摩碧天,逍遙世外不用記年。
撥開濃雲尋找古老的山間古道,奇樹聽那塗塗的流泉。
溫暖的花叢中卧著青牛,高高的松枝上有白鶴在眠。
與雍尊師交談起來一直到江水已籠罩在暮色里,我只好獨自走下煙雲彌漫的寒山。
4、師生情誼別樣紅
作者:劉興勝
六十花甲憶人生,精彩人生啟於蒙.蒙師領吾入學路,吾愛蒙師火樣紅.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艇.既然自幼立大志,千難萬險勇攀登.
求知路遙如摘星,萬水千山道不平.披荊斬棘沖謎霧,滿眉滄桑吾不停.
功夫不負恆心重,千錘百煉造就成.二零零五謎霧散,金屬拒導建方程.
超導拒導是孿兄,孿生兄弟對稱銘.實驗物理新發現,百年物理又震驚.
物理謎團一百種,六成難題含其中.地磁倒轉實驗證,天體磁性有方程.
基礎科學來推動,理論模型來驗證.只恨弱身齡非青,眾多實驗難完成,
四方無助求群英,天下英豪能響應.拒導論文先發表,重復實驗全球行.
全球大師一起動,分支學科得革命.量子理論得擴充,何恐弱身齡已重.
自古晚情吟悲景,吾比秋意看春生.目闊心寬千萬丈,波瀾壯闊夕陽紅.
六十花甲看人生,美麗人生源於蒙.感謝蒙師指學路,師生情誼別樣紅.
5、騁驊
二十六載匆匆過,恍若彈指一揮間。
不期而遇眾學子,欣喜異常憶當年。
憶昔風華正茂時,三盡講台執教鞭。
自比園丁育幼苗,悉心耕耘勤澆灌。
嗷嗷待哺雛鷹鳥,天真爛漫好少年。
勤學亦有調皮時,樁樁趣事浮眼前。
慈母之心嚴父相,貌似威嚴心愛憐。
只盼百煉出金鋼,只盼雄鷹飛藍天。
陰晴雨雪寒窗苦,暮去朝來長相伴。
剛柔相濟並恩威,磨礪師生情無限。
⑨ 描寫師生情誼的詩詞
1、《玉樓春·春恨》宋代詩人晏殊
原文:天涯海角有盡處,只有師恩無窮期。
譯文:天涯海角都有盡頭,但是老師的恩情卻沒有窮盡的時候。
2、《《徵調曲》(其六)》南北朝詩人庾信
原文: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
譯文:河流中飲水時,會想起這水的源頭來。學有所成時,會感念我的恩師。
3、《師恩難忘》近代劉紹棠
原文:師恩難忘意深濃,桃李人間茂萬叢。
譯文:老師的恩情深厚很難忘記,老師所教的學生遍布天下。
4、《一株紫丁香》
踮起腳尖兒
走進安靜的小院
我們把一株紫丁香
栽在老師窗前
老師,老師
就讓它綠色的枝葉
伸進您的窗口
夜夜和您做伴
老師——綠葉在風里沙沙
那是我們給您唱歌
幫您消除一天的疲倦
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
老師,休息吧
讓花香飄進您的夢里
那夢啊,準是又香又甜
5、《師生情》 現代丹楓草
無情的歲月
吞食了我的青春
昔日的少年
增添白發無數
冬去春又來
花謝花又開
一群五十多歲的學友
歡快地向生態園走來
看著老師滿臉的皺紋
想著屬於我的未來
心中增添了惆悵無奈
師生的情
同學的誼
像美麗的月季花
永遠盛開
⑩ 師生欠別重逢的詩句是什麼
翠色連荒岸,煙姿入遠樓;
影鋪春水面,花落釣人頭。
根老藏魚窟,枝底專系客舟;屬
蕭蕭風雨夜,驚夢復添愁
階砌亂蛩鳴,庭柯煙霧清;
月中鄰樂響,樓上遠日明。
枕簟涼風著,謠琴寄恨生;
稽君懶書禮,底物慰秋情?
苦思搜詩燈下吟,不眠長夜怕寒衾;
滿庭木葉愁風起,透幌紗窗惜月沈。
疏散未聞終隨願,盛衰空見本來心;
幽棲莫定梧桐樹,暮雀啾啾空繞林。
雲峰滿月放春睛,歷歷銀鉤指下生;
自恨羅衣掩詩句,舉頭空羨榜中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