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師生雙向可視

師生雙向可視

發布時間: 2021-08-15 01:47:29

1. 武術教學師生的雙向活動包括什麼

就是師生民主的體現。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要使之有效地進行,就要建立起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感,...要以鼓勵學生為主。此外課堂互動形式要多樣,在課堂上互動的形式除教師與學生保持雙向交往,同時也應有學生之間的交往。...

2. 如何理解師生間的相互欣賞

教育
者的個人威信與教育效果呈現出較為明顯的一致性。因此,班主任在學生中享有較高的威信,是搞好班級工作和教育好學生的前提和保證。在平時的教育活動中,要用自己的學識和豐富的人生閱歷,做學生成長路上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所以,作為一名整日和學生相處的教育工作者,不僅要把自己扮成嚴師的角色,還要做到以心換心,以誠對誠,學生的崇敬之情便會油然而生。
感情埋在心裡,雖然深沉似海,難能可貴,但現在這些學生年齡尚小,他們自我認識能力較差,往往將成人的評價作為衡量自己能力的標准,需要教師時常坦誠地向他表達自己對他的情感。知道被欣賞,這往往是一個人進步的動力。師生之間的和諧關系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性情感,在未來教育發展中將愈來愈發揮它獨特的社會功能。在我的班級中,我往往會在每日發給學生的一個聯系本中傳達自己對該學生的評價,常常會多給學生一些鼓勵的話語,告訴他們老師是很喜歡他(她)的,或者我對他(她)的某些行為很欣賞。這種在學生面前自然流露出來的肯定和贊揚將會成為激發孩子前進的動力。
師生之間應搭起信任的橋梁,經常保持愉快活潑、和諧融洽的氣氛,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團結合作,教育的內容就能在這種氛圍下順利通行。如果師生間的情感疏遠,心理距離大,學生就會對老師產生一種敬而遠之的迴避心理,那麼,這個教師首先就不容易被學生接受,其教育的內容就更難被接受了。

3.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真正體現師生,生生互動

1.學習目標合理的學習目標是師生互動與合作的基礎。學習目標要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讓大多數學生「跳一跳夠得著」,從而保持興奮的持久性,學生為了達到學習目標增強了探索新知識的求知慾,學生有能力實現有效的互動。這樣師生雙方為完成共同的學習目標就會同心協力,彼此主動協調,採取策略,努力實現目標,從而發生師生雙向的良性互動。 2. 教學情境 教學情境是影響師生互動的重要外部因素,它是一種精神的、文化的、心理的氛圍。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為了達到既定的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場景或氛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搞高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良好的教學情境是以和諧的人際關系為基礎的,只有師生之間關系和諧、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才能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才能為師生的良性互動奠定基礎。 3. 角色定位 教師與學生對自己的角色定位越准確越有利於互動。現代教學的特徵之一是「以育人為目的,把課堂還給學生,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使每個學生各得其所地得到發展,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而這時的教師就不應該是單純的知識的講授者,而應該成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幫助者。教師必須變「師本教育」為「生本教育」,使學生成為合作者、競爭者和學習者。師生只有通過不斷調整自己的角色定位,使其相互匹配,才能形成良性互動和和諧的師生關系。 4. 了解與適應 教師不僅要備課,而且要備學生。首先,教師對班級中每名學生的個性特徵與學識能力要有充分的認識與了解,根據學生的特點「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也就是教師的教要適應學生的學。為了使雙方的交流與溝通能夠有效進行,學生也必須了解教師的教學風格、教學策略等,即學生也要適應教師的教。 5. 期待與關注 皮革馬利翁效應告訴我們,期待是一種力量,教育者對教育對象的尊重、信任、熱愛和對其更高的人際期待,會使教育對象發生符合教育者期望的轉變。教師對學生寄予厚望,就會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和肯定,給予他更多的關注,通過各種方式向他傳達「你很優秀」的信息,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注,因而產生一種激勵作用。這種期待應該是恰當、適合的,是學生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一旦學生達到了教師期待的目標,學生的學習成就又會進一步影響教師,使之給予學生更多的關心和更高的期待,從而形成師生互動的良性循環。 二、促進師生互動的教學策略 1. 相互尊重,和諧互通 教學效果不僅取決於教師的業務能力,更重要的是取決於師生關系所處狀況。教師要贏得學生的信任與熱愛,首先要關心尊重每一個學生,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創建良好教學情境的前提。只有師生在互相尊重、和諧的環境中,學生才能敢於發表見解,學生只有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中,才有可能將個性的主體力量充分釋放。 教師尊重學生,首先要尊重學生的人格,這也是師德的基本要求。我們必須把學生作為一個有思想、有看法、有需求的「人」來看待,要正視他們的存在,理解他們的願望,看到他們的努力,贊賞他們的成就。其次,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把「愛」奉獻給每一個學生。「寸有所長,尺有所短」,教師必須承認並重視這種差異,使各種類型的學生都得到關注和尊重,使學生主體作用充分發展。教學中尊重學生,還要圍繞學生的興趣點設計課堂,尊重學生的創造。內在的興趣與動機,是學生創造力和主動性的源泉,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鼓勵學生能夠提出與我們看法不同的意見。 2. 情感交融,心靈共鳴 首先,教師可以用語言來營造師生情感交流的氣氛。例如,使用「很好! 」「你真聰明! 」等鼓勵性語言激勵學生進行情感交流的勇氣和慾望,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切忌用刻薄、挖苦的語言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使師生間的情感交流產生障礙。其次教師也可用正確的體態性語言來促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體態性語言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目光、舉動、表情等。教師要充滿熱情用信任的目光、贊許的微笑、激勵的動作等體態性語言,表示對學生的關心和熱愛,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融洽師生關系。 3. 啟發探究、教學民主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教師要珍視學生提出的任何一個問題,因為任何一位學生的任何一個提問都是有價值的,其價值就是思考的力量。教師通過創設特定情境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啟發或誘導,恰當的誘發性的問題情境,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創造愉快的樂學氣氛,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地探求知識。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具有民主意識和平等觀念,要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使其擁有自主選擇和參與的權力;要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其自主學習與探索,鼓勵學生向教師質疑問難。只有這樣,才能營造一種民主的教學氛圍,發生教與學的和諧「共振」,才能出現真正意義上的師生互動。 4. 激勵參與,體驗成功 首先要通過實施激勵性評價,來激發學生學習與交往的主動性。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種評價策略,並以教師的神態、動作、語言激勵學生。評價的作用不僅在於評價對知識的理解是否正確,更在於評出自信,產生激勵效應,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師生互動。有研究資料表明:一般學生只需發揮其自身能力的20%~30%,即能保證完成正常的學習任務;如果學生受到充分的激勵,其能力可發揮至80%~90%。可見,激勵對學生來說是多麼重要!其次是給予學生成功的體驗,對不同層次學生提出不同的目標要求,給予不同的學習任務,教學評價要注意體現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確定不同的評價標准,使他們都有獲得成功的機會。

4. 簡述師生關系主要表現在哪幾個方面

1、教育關系。教育關系是師生關系中最基本的表現形式,也是師生關系的核心。師生之間的教育關系是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務而產生的。這種關系是從教育過程本身出發,根據對教師與學生在教育活動中各自承擔的不同任務和所處的不同地位的考察,對兩者關系作出的教育學意義上的解釋。

2、心理關系。師生之間不僅有正式的教育關系,還有因情感的交往和交流而形成的心理關系。心理關系是師生為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而產生的心理交往和情感交流,這種關系能把師生雙方聯結在一定的情感氛圍和體驗中,實現情感信息的傳遞和交流。

師生心理關系是伴隨著教學活動的開展而自然形成的,是教學活動中一種客觀而基本的師生關系,它受到教學過程和結果的直接影響。

3、倫理關系。教育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活動,折射著社會的一般倫理規范,同時又反映著教育活動獨特的倫理矛盾,因此師生關系也表現為一種鮮明的倫理關系。師生之間的倫理關系是指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構成一個特殊的道德共同體,各自承擔一定的倫理責任,履行一定的倫理義務。

(4)師生雙向可視擴展閱讀:

作為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結成的相互關系的師生關系,它的走向是指師生關系的價值取向及其實踐結構的發展趨勢和方向。歷史上有兩種主要的師生關系價值取向:

一是教師本位的師生關系取向,如傳統「師道尊嚴」思想;二是學生本位的師生關系取向,如民主、平等的理論和要求。現代教育需要民主、平等,也需要「師道尊嚴」。

在新課改形式下,教育需要繼承「師道尊嚴」的合理內核,剔除壓迫、獨裁、體罰等非尊重學生的方式,形成民主、平等式的「師道尊嚴」,即雙向式「師道尊嚴」。雙向式「師道尊嚴」是現代師生關系新走向,可稱為「第三種結構」或「第三條道路」,具有尊重、溝通、分權等性。

5. 考吉大法碩有機會到北大讀博嗎而且考博士都是師生雙向選擇,況且不

1、考吉大法碩有機會到北大讀博。
2、考博士都是師生雙向選擇,不是一個地區的學校,肯定不是機會接近0。
3、如果是考博士則首先需要看分數,因為分數也是實力的體現;如果是申請審核制則關鍵看推薦導師的名氣和意見。
4、不管是哪種方式,碩士學習期間都要爭取發表有具有學術水平的專業論文來展示自己的專業實力和科研能力,畢竟名校的競爭激烈。

6. 師生雙主體說的主要內涵

一、「雙主體育人」的內涵和特點. 「雙主體」是一種新的教育觀,「雙主體育人」思路的基本內涵是:學校教 育工作的主體是教師,學習活動的主體是學生;只要做到教師主體...

7. 師生關系的三種模式是什麼

師生關系模式是指放任型、專制型和民主型三類師生關系.
放任型師生關系模式的特徵是無序、隨意和放縱;
專制型師生關系模式的待征是命令、權威和疏遠;
民主型師生關系模式的特徵是開放、平等和互助.

希望幫到你

熱點內容
2017年四川數學卷 發布:2025-05-18 00:16:14 瀏覽:719
中國社會科學院暑期 發布:2025-05-17 23:31:35 瀏覽:687
簡單廣場舞教學 發布:2025-05-17 20:37:48 瀏覽:13
二級學科博士點 發布:2025-05-17 19:10:15 瀏覽:125
永興教師招聘 發布:2025-05-17 19:10:15 瀏覽:664
高中教師資格證考試用書 發布:2025-05-17 16:29:17 瀏覽:52
小學教師的條件 發布:2025-05-17 16:21:01 瀏覽:419
教育學教育心理學題庫 發布:2025-05-17 16:14:16 瀏覽:819
夏威夷群島地理位置 發布:2025-05-17 16:10:46 瀏覽:949
奴隸老師漫畫全集 發布:2025-05-17 16:01:34 瀏覽: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