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師德
A. 古代在同等級官職的人面前怎麼稱呼自己微臣
自稱名肯定沒有問題,注意稱名不稱字(項羽對劉邦:不然,籍何以至此。)
余(賈誼在《鵩鳥賦》中問鵩鳥:余去何之?)(余和予是通假字,同義。)
我(劉邦對項羽:必欲亨乃翁,幸分我一杯羹。)
吾(陳勝對吳廣:吾聞二世,少子,不當立。)
臣(張良對項伯:臣為韓王送沛公,不可不告,亡去不義。)(這個「臣」從先秦開始就可以用於對普通人的自稱,但是劉邦以後好像變成專門對君主的自稱了,有的朝代還有「王國的屬官對諸侯王不能稱臣」的規定。所以如果不是在先秦,還是慎用為好。)
仆(司馬遷給朋友任安的私信:仆非敢如此也。)
走(張衡《東京賦》中虛擬人物的對話:走雖不敏,庶斯達矣。)(走和仆同義,都是謙稱)
鄙人(司馬相如《上林賦》中虛擬人物的對話:鄙人固陋,不知忌諱。)(同樣的還有鄙夫等)
區區(竇融寫信責備叛變的隗囂:區區所獻,惟將軍省焉。)
小人(任尚接替班超職位,給班超寫信:君侯在外國三十餘年,而小人猥承君後)
小子(班固《東都賦》中虛擬人物的對話:小子狂簡,不知所裁…)
秦漢時期沒有找到的一些稱呼
愚(三國,諸葛亮《出師表》:愚以為宮中之事…)(這個似乎是原創?之前的上表裡有很多「臣愚以為」的例子,後世「愚」變成了普通的自稱,不一定用於上表)
蒙(柳宗元對元藇:蒙之所見,及此而已。)(兩人官職不等,然而應該是以朋友身份通信的。「蒙」這個自稱好像用得很少)
某(唐,劉殐《隋唐嘉話》中婁師德的弟弟對婁師德:某亦不敢言,但拭之而已。)
下官(三國,杜恕給宋權的信:若令下官事無大小,咨而後行…此條出自三國志裴松之注,杜恕比宋權官位高)(晉,周顗對王敦:公戎車犯順,下官親率六軍…周顗比王敦官位低)
不才(宋,王安石:勝概唯詩可收拾,不才羞作等閑來。)
在下(應該是用於口語,在元曲里有出現)
寡人(晉,王衍對客人們:君輩勿為爾,將受困寡人女婿。)(作為對上對下通用的自稱,貌似只用於晉朝)
類似的還有卑人、賤人、賤士、不肖、鄙生、小生、小可等等,在元曲明清小說里還有很多,總之原則就是尊人卑己。如果想用特定的某個稱呼,可以先查一下。
「本人」這個稱呼,現在可以用於自稱,但是在古文中的用法好像跟「攜本人身份證」的用法更像一點。用作自稱的例子沒有找到。
「本官」這個稱呼,感覺存疑,因為網上給出的例子《紅樓夢》里「這是本官不知道的」,這個「本官」是縣令的門上稱呼自家縣令,不是縣令的自稱。沒有找到用作自稱的例子。
B. 魏巍 我的老師 寫作背景
20世紀50年代中期,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建設初期,各行各業都需要大量德才兼備的合格人才。教育,是人才的搖籃。因此,振興教育被提上議事日程。1956年9月底,應《教師報》之約,魏巍寫了這篇《我的老師》。
1959年,此文收入作者的散文集《春天漫筆》,後又收入《建國十年文學創作選<散文特寫>》。
(2)元曲師德擴展閱讀:
魏巍,原名魏鴻傑,1920年3月6日出生於河南鄭州市的一個城市貧民家庭。從小酷愛讀書的他,在縣立第七小學學習期間就讀完了《儒林外史》《元曲選》等古典文學作品,同時還看魯迅、郭沫若、茅盾等我國現代作家的作品,給自己打下了文學基礎。
這時的他已經開始嘗試寫詩歌、散文和小說等,並向當地出版的《華北日報》《大華晨報》《通俗日報》《中州日報》和《大東商報》等報紙的文學副刊投稿。小學畢業後,魏巍進入鄭州縣立簡易鄉村師范學校上學。在校期間,他同時擔任好幾家報紙副刊的特約撰稿人。
1937年夏,魏巍從簡易鄉村師范學校畢業後,聽到延安抗日軍政大學(以下簡稱抗大)正在招生的消息。9月,魏巍拿著學校國文老師黃正甫(即黃雲海,中共地下黨員)開的介紹信秘密離開鄭州,直奔西安,卻趕上新招收的一批抗大學員剛離開西安赴晉南一帶。
他只好星夜兼程折回潼關,渡過黃河,一直往北追趕,到晉南的洪洞縣時,終於趕上了這支隊伍。他在馬牧村以「魏巍」報名參加了八路軍,先編入第115師隨營學校的學兵隊,不久又轉到這個師部的軍政幹部學校。
當時,總部隨營學校駐在洪洞縣的白石村,在此他第一次見到了敬愛的朱德總司令,並寫下了長達500行的詩歌《黃河行》。直至1938年,魏巍才隨總部隨營學校抵達延安。
他原想入魯迅文學藝術院(以下簡稱魯藝)學習,卻被組織上分配到抗大第四期四大隊二隊的軍事隊學習,不久轉入政治隊,並於同年4月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
期間,他積極參加了由詩人柯仲平、田間等在延安發起的街頭詩運動。魏巍將長詩《黃河行》寄給在魯藝任教的詩人何其芳,何其芳看後對這首詩表示肯定,並寫了《<黃河行>讀後感》一文。次年,《黃河行》連同何其芳的讀後感,在西安進步報紙《國風日報》文學副刊上發表。
(一)語文教師自己要有無窮的魅力
我認為,一個高素質的、魅力四射的教師,才能把學生深深地吸引到自己的周圍,創設語文魅力課堂,才會有成功的可能。作為二十一世紀的語文教師,除了要有淵博而扎實的語文專業知識之外,還必須用現代教育學、教育心理學以及現代教學論等豐富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使自己能夠站在歷史的高度和現代教育科技的前沿,來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努力培養自己的改革和創新意識。教師的專業化和教育的人性化,是素質教育這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兩只拳頭。我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和師德修養水平,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切實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關愛。要知道,教師一個關愛的眼神,給予學生心靈上的震撼力,往往要勝過一百句空洞的說教。我們不能讓任何一個升學無望的差生帶著失落和憂傷的心情離我們而去。常言說得好,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我認為,這才是語文教師魅力的深刻內涵所在。
(二)注重語文自身的魅力
每篇課文,都是浩瀚語文海洋中的晶瑩剔透的珍珠,一篇美文就是一個閃光的情感瓷片。「先秦諸子中孔子對入世孩子般的熱情,孟子原始的人道與民主,莊子對生命機敏冷靜的拷問,荀子對人的本質力量的鋪張揚厲……;韓柳、歐蘇、李杜的曲折經歷,濟世憂時的真誠,傲岸不羈的性格,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卓越不凡的才智見識,彪炳千秋的詩詞歌賦,無不開人心智,啟人覺悟,催人奮進;從神話傳說到《史記》,從陶淵明到「竹林七賢」,從元曲到《紅樓夢》;從張愛玲到魯迅,從李傲到余秋雨……,由此我們學會了沉浸於「吟賞煙霞」,明悟了「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的淡遠,「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的雅趣……」多麼美好的語文,這位端莊的母親,她不僅教會了我們說話識字,也始終在養育著我們的靈魂啊!語文人文內涵的豐富,對一個人精神領域的影響是何其深廣。
(三)創設開放的課堂教學
1、定時閱讀。我每周抽兩節語文課讓學生閱讀,書籍來源於老師,同學互借,家長外借等,總之,保證學生人手一冊。要求學生做好讀書筆記,並能把閱讀的收獲及時運用於作文中,對學以致用的學生及時給予表揚,這樣,學生就會覺得上語文課輕松愉快,不自覺地養成搜集素材的習慣,作文能力迅速提高。
2、通過快讀速記獲取新的信息,豐富演講內容。我鼓勵學生每天到書攤快讀速記一篇精彩的文章,看完之後就離開,回校就趕緊記下來,每天換一個地方,天天速記一篇。長此以往,學生把速記來的文章在課前演講出來,供大家欣賞,不花錢就完成了閱讀積累,講到興奮之處,往往不自覺地把快讀速記文章的精彩經歷也講了出來,令大家捧腹,這樣,學生常會感到上語文課輕鬆快樂。
3、重視語文活動課,盡顯語文課堂魅力。指導學生做好活動前的准備,精心設計活動程序。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每次設置獎品,比如像糖果、小吃,學慣用具等。學生每完成一個問題,都即時給予獎勵,為此,學生特別愛上語文活動課,每次活動,表現得異常活躍,寓教於樂,收益匪淺。
4、情景作文,平添作文魅力。鄉村不及城市繁華,但具有獨特的優勢,山清水秀,空氣清新,民風淳樸,因此,作文課我常帶學生野外創作:半山腰、教學樓頂、小河邊、花園里、火車站等等。於是,學生覺得寫作文是一件很愉快的事,一掃以前室內編文的痛苦。
(四)藉助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利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這是現代教學論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一個具體運用。課堂教學是一個有教學目標、教師、學生、媒體等幾個元素構成的相互作用的整體,把多媒體引入語文課堂,不僅能渲染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而且能夠增加教學的密度和容量,加速教學信息的傳遞,提高教學效率,並使課堂教學充滿情趣。
1、演播或插播錄像,激發興趣,加深印象。播放錄像能夠使學生見其形,聞其聲如臨其境,有助於加深對課文的印象。例如在講讀《守財奴》一文時,我先給學生播放了《守財奴》的教學錄像,錄像中葛朗台誇張的動作給學生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後再閱讀《守財奴》原文,同學們就很容易地體味出了巴爾扎克高度個性化、形象化的語言特點,准確地理解了人物的性格特徵,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2、運用多媒體,加大教學信息量,拓寬學生知識面。運用課件輔助教學,可以增加教學密度,加大信息容量。在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時,我設計出一些不同形式的訓練題並通過課件放映出來,讓學生根據課文解答,提高了訓練效率,較好地完成了訓練目標。分析過《守財奴》以後,我又給學生展示了《慳吝人》、《威尼斯商人》、《死魂靈》原書封面四大吝嗇鬼的舞台形象,這樣一來,既增加了教學信息量,又激發了學生進一步閱讀的興趣,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引導他們向更廣闊的文學領域邁進。
3、運用多媒體,培養學生分析與綜合能力。藉助課件把重點段落的分析過程展示給學生,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分析、綜合,使學生對整個分析過程一目瞭然,能夠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感知和總體把握,獲得完整印象。如在分析《守財奴》「誘騙繼承權」一節時,我把這節的分析過程利用課件投影給學生,培養了學生分析、總結的能力,有助於學生把握葛朗台這一人物形象。
D. 立志的名言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百學須先立版志。(朱熹權)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杜甫)
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杜甫)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
E. 北京科技大學有哪些教授的課是必須要去蹭的
法學專業來回答!
一個選修學分總量超過學校要求的文科生前來報道,其實每次選選修課都超級糾結,太多的優秀課程想選哈哈哈。
歷史慣例,先上北科校園風光
徐老師作為知識產權法屆的大拿級人物,他的知識產權法課程內容豐富,引導性強,會讓學生自己發散思維。
老師本人非常nice,不僅專業超級厲害,而且對學生非常耐心。他可是中國知識產權法學的第一個博士後!同時他還兼任了北科文法學院知識產權中心的主任。想要了解這位老師的可以去網路上搜索,他的詞條可是非常高級哦!
好啦以上就是我的回答,請大家批評指正
F. 古中國有哪些文化成就
我們的祖國是世界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有著五千年的文明史,與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並稱為「四大文明古國」。
這四大文明古國中,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都由於外族的入侵而失去了獨立,中斷了古代文明。我們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文明傳統未曾中斷的古國。早在國家形成前,黃帝、堯、舜、禹等就先後活動於黃河流域。啟於公元前21世紀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經商、西周、春秋四個階段,我國的奴隸制度經歷了1600年的獨立的延續、發展期,這是別的文明古國所根本無法比擬的。隨著我國奴隸制在公元前476年的結束,我國的歷史也就於公元前475年進入了封建社會,這比西歐於476年才開始向封建社會過渡早了一千年。我國於公元前221年就建立了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制國家———秦;而西歐的英法則在1453年英法百年戰爭結束後才開始走上中央集權的民族君主國的道路,比我國晚了1600多年。
我們的民族是個偉大的富有智慧的民族。古代史上,中國人民創造了以四大發明為代表的燦若群星的科技、文化成就,為人類文明做出了重大貢獻。
自然科學統計資料表明:中國歷代重大科技成就(項目)在世界重大科技中所佔比例為:公元前6世紀前為57.4%;公元前6世紀到公元前1世紀為50%;公元前1世紀到400年為62%;401年到1000年為71%;1001年到1500年為58%。明朝以前的世界重要發明和偉大的科技成就有300多項,其中有175項是我們中國人發明的。從公元前三世紀到十五世紀,中國的科技發明使歐洲望塵莫及,有許多項目比歐洲早幾百年,甚至上千年.如東漢張衡發明的地動儀比歐洲早1700年;南朝祖沖之推算圓周率的精密數值(准確到小數點以後的七位數)比歐洲早1100多年;北宋沈括創制「十二氣歷」比歐洲早800年;北宋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比歐洲早400年;元朝郭守敬對地球公轉的精密推算比歐洲早300年。總之,我國古代的科學文化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許多發明創造被世界公認,在世界上產生過深遠影響。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對中國傳統文化給予高度贊揚,他說:「世界上有古無今的文化很多,有今無古的文化也很多,而有古有今的文化則很少,像中國這樣波瀾壯闊的文化傳統簡直是獨一無二的歷史現象」。
所以,我們祖國不僅是世界上的文明古國之一,而且是世界上唯一文明傳統未曾中斷的國家。長期以來,我們的祖國一直是世界文明的先驅,領先了世界文明發展的潮流。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使我們祖國成為世界上文化發達的最早國家之一,對世界的文明和進步做出了重大貢獻,這充分證明了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富有智慧的民族,是一個具有特別旺盛生命力的偉大民族。
G. 吳國富的成就
迄今為止,出版學術專著《全真教與元曲》、《論陶淵明的中和》、《陶淵明尋陽覓蹤》《陶淵明與道家文化》、《廬山道教史》、《元詩的宗唐與新變》等,在《文獻》、《文學評論》等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長篇自傳《從田頭走向講台》(後名《如雪的茅草花》)在網上發表。
1、在浙江大學讀書期間,獲得「光華獎學金」二等獎,「董氏獎學金」三等獎。
2、在九江學院任教期間,獲得獎勵及稱號有:「江西省第十次優秀社科成果三等獎、「2001年江西省師德先進個人」,「2001年江西省自學成才獎」, 2003年「江西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第一二層次人選」、江西省十一五重點學科中國代文學負責人、江西省高校學報優秀編輯、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幹教師等。
三、研究方向
1、陶淵明研究。出版專著三部,主持全國高校優秀特色欄目「陶淵明研究」,該欄目從1984年開辦,迄今已經刊載研究論文近500篇,召集三次國際性陶淵明學術研討會,支持地方陶淵明文化建設。
2、道教文化研究。研究金元全真教、廬山道教史,出版專著兩部。
3、元代文學研究。元代詩歌、散曲的研究,有專著《元曲家盧摯考》待出版。
四、詩歌創作
喜歡古詩詞寫作,已經寫成的詩歌有100多首。
沁園春·游高安八百洞天
八百衰翁,攜杖山中,開造洞天。
將青崖撬起,林梢獨峙。
高峰戳破,地穴相連。
門可穿雲,窗能吐霧,
對弈之時有滴泉。
午睡後,
與靈狐白兔,論道談仙。
正因好處無邊,
有無數煙雲護此間。
使長藤掛壁,難尋入口,
古樟蔽日,莫辨其巔。
秦漢未知,隋唐隱秘,
隔斷人寰一萬年。
我來也,
奈風塵過客,不許遷延。
H. 陝西教師招聘考試考什麼
陝西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筆試包括《職業能力傾向測驗(D類)》和《綜合應用能力》兩科,各科滿分均為150分。
其中,《職業能力傾向測驗(D類)》是針對中小學和中專等教育機構的教師崗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而設置的考試科目,主要測查與中小學教師職業密切相關的、適合通過客觀化紙筆測驗方式進行考查的基本素質和能力要素,包括常識判斷、言語理解與表達、判斷推理、數量分析、策略選擇等部分。
《綜合應用能力(D類)》則旨在測查應試人員綜合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等相關知識和技能,分析、解決中小學教育教學問題的能力。本科目分小學教師崗位和中學教師崗位兩個子類。試卷主要題型包括辨析題、案例分析題、教育方案設計題等。
主要測查應試人員的師德與職業認知、教育教學核心能力和教師自主發展能力。
I. 讀書讓生活更美好作文
不必說溫婉的宋詞,清麗的元曲,豪壯的唐詩,深邃的聖經;也不必說動人的神話在世間流傳,美好的童話伴我悄然入夢,神奇的科幻把我從低谷引向山峰。單是身邊簡短的一篇散文,就有無限韻味,思想在這里凈化,意境在這里升華。
小時候所接觸的書籍大多是配有插圖的童話故事。在那亦真亦幻如水晶球般的世界裡,蝴蝶枕著香噴噴、甜津津的花蜜睡在花瓣里,小兔子睡覺時把長長的耳朵溫馴地垂在額前,還有虛榮卻很勇敢的小老虎,它們伴著我一起長大,把幼小的我引進閱讀的領域,探尋書中的奧秘。有時我在路上,看到拿著書在公園小徑旁坐著的大哥哥大姐姐,總會讓人生出一種溫文儒雅的感受,讓我心生敬意,更對那一本散發著書香的書卷有著無限嚮往之情。
很快的,我成為了小學生,也就有了人生中的第一本語文課本,當我用那雙稚嫩的小手撫摸著讓我倍感親切的書時,心裡十分激動。而且從那時起,我便不再滿足於僅僅只是讀童話書了,《西遊記》《愛麗絲漫遊仙境奇遇記》《綠葉仙蹤》等,稍大一些時,就試著去讀一些名著,開始慢慢地領悟到閱讀是一個凈化心靈、陶冶情操的美妙過程,也忽而發現,閱讀已是我的人生中最不可割捨的一部分,而且為那些刻苦讀書的古人喝彩鼓掌,發誓要向他們學習,成為一個才學淵博的有志之士。
長大之後,步入初中,繁重的學習任務如約而至,然而我還是堅持每周都要抽時間閱讀,總想著「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如果不讀書,哪裡求得「進步」呢?那樣想著,就會覺得是該讀一讀,不求「筆下生花」,但求「胸中有本」。於是理所當然在愛上了唐詩宋詞。「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李清照,那該是一種怎樣的憔悴呀!還有李白那「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豪邁,蘇軾「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曠達豁然,讓我如痴如醉,心生敬意,這時閱讀能讓我把緊綳了一天的大腦放鬆下來,讓我從中獲得了無限趣味。
我希望,如果閱讀是一灣清快明亮的小溪,那麼我就是游弋在溪中的一尾魚;如果閱讀是一簇芳香四溢的丁香,那我就是穿梭於花間的一隻蝶;如果閱讀是一縷溫暖明艷的陽光,那我就是生長在陽光下的一株小草,如果你要問我為什麼,我會回答道:不為什麼,只因閱讀,讓生活更美好。
J. 送自己老師一副對聯
上聯:桃李芬芳滿天下
下聯:教澤綿長遍九州
橫批:下自成蹊